Ⅰ 刚上线的APP该如何做好ASO的优化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做APP开发,希望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以为开发后上传到APP Store,经过严厉的审核能万事大吉,谁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正式开始。刚哗信上架的APP要怎样才能做好ASO优化呢?让企迅推APP开发公司的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吧!
一般来说,ASO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搜索优化:主要包括应用名称、关键词、开发商名称-展现优化,以及排序优化等;
榜单优化:以合作冲量(买卖的行为)、限免获量(付费和免费相互转化)、积分墙冲量等为主;
转化率优化:其中包括:应用的图标、截图、开发商名称描述、评价等优化。
下面,时代创信小编将为着重说说“搜索优化”。
什么是搜索优化?
搜索优化指的是研发者利用APP Store的检索和排名规则等,提高APP的曝光度、下载转化率等一连串行为。而搜索优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提高应用的曝光度和提高下载转化率。
“曝光”指的是产品的关键词排名靠不靠前。一般来说,关键词排名在TOP3位置都能获取较大的流量,而这些流量的转化,主要是通过优化标题、Icon、截图信息等视觉上直接影响用户主观判断的展示信息来提升。
搜索优化对ASO优化重要吗?65%以上的用户都是通过“搜索”来获取App信息,排名靠前的位置,能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在市场上能瓜分更多流量,且具备较高的转化率。
产品初入ASO,如何对其进行布局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APP的特征、上线时期以及迭代等因素的不同,制定相符的策略。一般我们是紧贴着App不同阶段的发展所制定:
1.ASO优化初期
ASO优化初期,多数APP自然量较少,可以在关键词覆盖数量进行优化,尽可能地去蹭流量,从而达到提高APP排名的目的;如果APP在初期具备不错的流量,可以重要在覆盖优化基础上,重要关注行业词、竞品词等。
2.ASO优化中期
根据前期ASO优化后的数据,挑选出带量的词,并进行重要维护。同时,继续重要关注行业词、竞品词等,通过多轮的覆盖优化,进一步扩充有效关键词词库的数量。
3.ASO优化成熟凯晌期
ASO优化成熟期,也是基本条件都已经搭建完成,这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有效关键词排名,同时增加对竞品词、热门词的关注,尝试从现有的核心词、竞品词、热门词或用户群等方面进行拓展优化。
ASO优化是传播APP的重要途径之一,着重优化APP的品牌词,能为APP带来可观的流量,因此从优化早期到盯芦锋成熟期,都必须维护好品牌词的位置。
Ⅱ app棣栨″彂鐗堟敞镒忎簨椤癸纻
涓.APP涓婄嚎瀹℃牳镞堕棿锛
鑻规灉iOS镄𪞝ppStore瀹℃牳镞堕棿锛氩℃牳涓鑸閮芥槸涓涓绀兼嫓宸﹀彸銆
瀹夊崜android镄勫簲鐢ㄥ晢搴楀℃牳镞堕棿锛氩℃牳镞堕棿涓鑸鏄3澶╁乏鍙炽
浜.涓娄紶APP椤圭洰璧勬枡娉ㄦ剰浜嬮”锛
1.APP钖岖О浠ュ强杞浠舵埅锲捐佷笌app涓婄殑涓镊达纴app鍖呯殑钖岖О瑕佷笌杞镢椾笂镄勫悕瀛椾竴镊达纴瑕佽勮寖锛岀﹀悎瑕佹眰锛
2.APP锲炬爣銆佹埅锲惧繀椤绘槸𨱒ユ簮浜庢墍涓娄紶镄𪞝PP锛屼笖锲剧墖娓呮榈锛屼笌褰揿墠鐗堟湰瀵瑰簲鐩哥︼纴鎴锲惧昂瀵稿ぇ灏忎篃瑕佺﹀悎瑕佹眰锛
3.杞浠舵枃瀛椾粙缁嶉儴鍒呜佷粙缁崭竴涓嬭蒋浠讹纴涓嶈兘瓒呰繃200瀛楋纴闇瑕佹彁浜ょ殑璧勮川瑕佹彁浜ゅ畬鏁淬
涓.APP鍙戝竷杩囩▼涓娉ㄦ剰镄勯梾棰桡细
1銆丄PP蹇呴’鑳芥e父瀹夎呫佹搷浣滀互鍙婂嵏杞姐傜‘淇濈敤鎴蜂綋楠屾劅杈惧埌链浣筹绂
2銆丄PP涓濡傛灉链夋敹璐归”鐩锛屽繀椤绘湁鎻愮ず鐢ㄦ埛镄勮存槑锛
3銆佷笉寰楁妱琚锛屼镜𨱒冨垯涓崭细瀹℃牳阃氲繃锛屽嵆浣垮凡涓婄嚎涔熶细绔嫔嵆琚涓嬬嚎銆
Ⅲ 新的app运营上线前,后该做哪些事
本篇是我自己的一点总结,适合刚开始做app运营的同学入门,如果不幸没人带的时候,发版前后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运营大神就看看小标题,帮忙补充补充吧。
1、当App是全新产品时,运营需要尽早介入。
常常听同行们说到有些产品汪,做产品功能或者什么改动时,运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甚至比用户还知道的晚,我自己也碰到过。可以抱怨,但是并没什么卵用,如果碰到这种信息同步不顺畅的团队,那么运营自己就主动一点吧,毕竟最后数据做不好背锅的多半都是运营。
(1)了解产品的目的和目标用户,自己心中有数,过滤十分不靠谱的想法。
只要不是头脑一热做的产品,一般老板or产品经理对其都是有所期待的,即“想象中的样子”。很多时候,运营会觉得决策人的想法不靠谱,我刚开始做运营的时候曾经跟boss争的脸红脖子粗,现在想想也是傻,一来碰到小气的boss是坑了自己,二来boss也许真的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何不相信同伴的判断。
But,非常明显的好高骛远是要杜绝的,否则就是给运营自己挖坑。例如说老板告诉这个产品上线就要捞到N多万用户,刷爆朋友圈,病毒传播什么的,以及产品调性寄希贺型望小清新,又希望有内涵,还希望欢乐没节操,我觉得可以直白的说臣妾做不到。。。whocanwhoup。。。
(2)当决策人对上面那个问题不确定时,了解是否需要做需求调查、市场调查。
我曾经经历过一个禅祥猜“安卓锁屏软件”,当时在确定目标人群时,boss们有些不确定,但是又觉得占领手机入口非常重要,是个战略级产品。
因此当时我们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调查,通过了公司的校园地推渠道去到一些高校,用各种办法回收了两百分左右的问卷;然后又通过对园区食堂的厨师、保安、保洁、超市收银小妹等文化水平低一些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我们“想象”的可能会是目标人群的学生、年轻打工者中各挑选了十几个用户进行深度访谈。
后来竟得到一个令我们惊讶的发现:文化水平较低、年纪较轻的人群,对安卓手机锁屏无需求,觉得锁屏太麻烦,锁屏上还有内容太重,并且大部分认为锁屏是手机出厂设置,不知道可以更改设置。因此后来我们放弃了这部分人群。
(3)发版时间和发版节奏,准备素材。
发版时间:这个很重要,遇到那种上线日期一拖再拖的也是醉了。发版时间关系到推广起始时间,推广的噱头选择,运营的活动策划等。
发版节奏:小范围体验?灰度?正式上线?小范围推广?大范围推广?每一种不同的节奏,运营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例如小范围体验是否要招募50个天使用户?灰度版本是否要选择一两个流量适中的渠道灰度上线?
素材准备:外投广告素材,应用商店截图等素材,活动页面准备,公关软文撰写,其他各种文案准备。
(4)接下来1-2个版本迭代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觉得做产品很忌反复改方向,至少这个季度是应该知道下个季度的产品方向的。
如果三天两头的换方向,变重点,会浪费大量的宴携开发、运营精力,也不利于运营的提早准备,准备越充分,能达到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实际上,在很多创业公司和中小型公司,有时候一个功能上线了,然而领导已经决定这个产品要大改版了。
(5)运营相关工作梳理分类,让自己熟能生巧效率更高,让老板知道你为版本付出了什么。
这是运营团队自己的事情,一般全新的产品没有完善的运营团队,可能就是1-2个人撑起来,所以工作会及其的琐碎零散。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天天忙成狗,但是没有整理总结和汇报,到了年底加薪升职时,领导说你貌似没什么功绩。。。(因为大部分产品都会表现平庸,能赶上一日千里的产品也是蛮难的。。。)
2、当App是成熟产品时,运营会轻松一些,但是也会失去更多自由。
成熟产品已经运营了有很长一段事件,运营们也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发版的流程、和其他团队配合的方式、需要格外注意的坑洼等,新人来了按部就班即可,做的特别完善的成熟产品甚至有归档好的各种文档供新人快速上手。But,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你想创新不容易,每当你想做一些什么不符合“规矩”的事儿,就会有小伙伴告诉你“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做的”“这个我们早就提过了,没办法”等等。
(1)了解本次发版的重大更新内容。
便于提前应对用户反馈;便于活动配合;便于明确运营的工作重心。
(2)提前确认是否需要运营活动配合。
活动配合需提前准备:如果是撸帖子这种文本类活动,分分钟搞定;如果是H5页面的活动,视页面上功能而定,一般需要至少2周以上的时间留给视觉、开发和测试;另外还要了解活动的目的,是配合渠道拉新,还是配合承接新用户,拉高日活,提高次留?这个也决定了活动玩法怎么设计。
(3)数据埋点,验证方法,判断标准。在发版前就想好版本分析怎么写。
提前跟产品经理和老板确认,本次版本希望验证什么功能,验证什么数据。
例如说,某App本次发版新增了一个“好友PK功能”,那么老板肯定希望知道这个功能是否受用户欢迎,用户是怎么使用它的,是否能下判断说这个功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以什么标准。
辣么,请注意几件事:数据打点(没埋点你统计个毛线。。。),验证方法(比对新老版本数据?用户反馈整理?问卷调查?),判断标准(流失率超过多少为失败?行业水平是多少?)
(4)用户反馈处理,通常反馈爆发期是发版后的1周内。
关于重大更新的F&Q可以提前准备,尤其当发版后第1周用户反馈暴涨的时候,尤其有用;如果是大公司有专门客服团队的,需要对客服进行一定的培训,至少他们要知道这是个啥功能,回答不了用户时应该转给谁。
(5)版本分析报告。
这个是在发版之后啦,我们一般会在1周以后开始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客观数据,数据能够丰富到什么程度,能支持到什么结论,就看你前期埋点的详细程度,以及前期验证方法的制定。就是我前面说的,发版前就想好怎么写,否则到写的时候才发现缺数据,就悲了个剧。
定性分析一般是用户反馈,有些会加上一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用户反馈如何整理,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用户反馈那点事儿》,用户是片面的迷茫的,但也是最真实的最根本的,所以需要两面去看待,好的用户反馈整理是提炼是思考,不是搬运工,可以帮到产品决策下一步乃至下个阶段的走向。问卷调查的话,以后我再写吧。
全新的产品一般比较难形成这样的版本分析报告:1来因为新产品的定位可能不太明确,可能会变更;2来用户量少啊,样本量太少不具备参考价值;3来现在都讲究个快,很多时候新产品会带着很多缺憾上线的,你试想一下,你宣传中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妙龄少女,由于资源紧张时间短缺,最后给用户的是个皮肤粗糙头发凌乱的挫女,然后你问用户觉得如何。。你希望用户怎么说呢。。完全体比较好评判,幼年体不太好说啊。
(6)了解产品接下来1-2个迭代的重要内容。
还是提前量的问题,有些重大的功能上线前,运营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尤其全新产品,甚至要从招募体验用户开始,冷启动很艰辛,选择什么渠道,要多少量都要早点说清楚。
Ⅳ APP开发后如何上线,上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当开发者开发完一款APP并且上市之后,一定会发现推广的重要性。但是大卖的产品并非都是推广的功劳,产品本身的质量更重要,好的推广可以辅助一个好产品成功,但一个烂产品推广做多了只会挨骂。看看各国排行榜,上榜的基本都是非常优秀的产品,现在不是推广的天下,但也不等于不需要推广。想要一款产品热销,需要的是好产品+推广。具体可以去泽思网络的官网看看。
Ⅳ APP上架注意事项
最近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微信小程序和H5项目,没怎么负责过App新项目了,前段时间负责了一个APP项目,好在抱紧了程序猿大哥的大腿,开发过程中倒是没遇到什么问题。但是在APP准备上架的时候遇到了几个让人头大的问题。现在项目基本算是结束了,想了想写篇文章总结下整体的历程。顺便把其中自己遇到的几个坑拿出来说明下,希望能帮助其他人少走采一点坑。
1. APP各大品牌应用商店的开发者账号
2. APP软件着作权证书
3. APP隐私协议条款
如果需要上架至各个应用商店,需要在对应的开放平台注册开发者账号。注册后进行企业认证(个人开发者进行个人认证)。认证过程中建议专门拿出来一个邮箱,作为各个开放平台的注册邮箱。在企业审核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邮箱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法人身份证照片、法人手持身份证照片、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基本户等信息。
申请账号及通过相关审核流程较为繁琐,建议在确定开发了之后就立即开始进行相关账号申请及审核。以便于减少APP开发完成后的上线时间。
APP开发完成后,在上架至各大应用商店的时候,遇到了软件着作权证书(以下简称“软着”)的问题。
首先尝试的是OPPO应用商店,在OPPO应用商店中,如果没有软件着作权证书是无法上架的。于是就去查找了相关的第三方代办机构。华为和阿里官方的合作第三方都有易版权这一家,看起来还是蛮靠谱的。根据取证的时间不同,收费也不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易版权 http://www.yibanquan.com.cn/ )。
不过在咨询过华为和阿里的官方之后,发现有一些类型的APP上架是可以不需要软着的。具体的类型参考官方给到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你需要上架的APP不需要软着,出于长远考虑,还是申请一个软着比较方便。在阿里应用分发平台上,只要是审核过的开发者账号,都能够通过阿里的平台免费申请软件着作权证书。当然,因为是免费的,所以周期较长,大概3个月左右。(如果急需的话可以加钱,据说最快1天拿证!)
在华为应用商店、App Store上架时,需要提供给一个隐私协议条款的链接。用于用户登录时查看相关的隐私协议。
看了好几个大厂APP的隐私协议,太长了而且专业度较高。比较小的APP初期的隐私协议条款可以从网上找一份模板,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其基础上稍作修改即可。(如果是乙方的话,一定要在确定开发时告知甲方出具对应的隐私协议)
1. 费用问题
2. 市场上各大商店相关情况
3. 上架信息填写注意事项
App Store上架需要开通开发者账号,而开发者账号是需要收费的。相关的账号类型及收费标准如下:
Android各大应用市场只要符合上架要求,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目前常见的APP商店主要有App Store、华为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OPPO应用商店、应用宝、阿里应用分发联盟(豌豆荚、PP 助手、YunOS 应用商店、UC 信息流、神马搜索、九游、优酷广告等多个),其中尝试了几个,给大家做几个简要的介绍。
(目前只有这几种,遇到了再补充)
Ⅵ 如何运营推广一款全新的app上线前、后该做哪些事
在谈一款app运营之前,有必要先梳理清楚一款新app是如何诞生:
1.曾几何时,有了一个idea;
2.需求梳理、沟通、分析,勾画产品设计草图(产品经理根据沟通、交流、分析结果制作出产品功能脑图);
3.绘制产品原型图(①全局流的图,方便后期与程序猿对接;②产品业务流程的泳道图,根据项目具体要求;③简单交互的原型,工具:axure,墨刀等);
4.UI设计、验收;
5.项目规划(①细化需求;②技术方案;③项目管理:项目排期、任务分解);
6.产品开发;
7.交付测试、验收合格、上线;
8.运营推广。
(app推广框架图)
APP大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上千款app诞生,意味着每分钟左右就一款新的app诞生,且大部分app的生命周期未扛过三个月。相信很多cp们都有同感,app的推广变得越来越难了。究其原因,打开任意一个应用商店不难发现应用类app同质化太严重了,提供同样功能同种服务的app不胜枚举。比如相机:快手,美颜相机,相机360,天天p图,玩图,美人相机,美妆相机等等好几百种,而且好多名字还相似。大环境如此严峻,那么作为产品运营人员该怎么办呢?
一、产品上线前
一个新app上线前我们该做哪些事呢?
1.理清自家产品的每一个小细节,试问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将来怎么去跟别人讲清楚。
2.了解产品定位,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功能?产品受众有哪些,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用户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问题?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其实你弄明白了这四个问题,你也就发现了产品的宣传推广点在哪,你后期推广的方向也就有了。
3.竞品调研分析,你得去了解市场上和你同类app有哪些?了解竞品ios和android端的下载情况、流量。了解竞品做了哪些热词?可以用APPying搜索竞品自身品牌词的热度,以及这些词是否上过热搜榜。看看竞争对手在推广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4.做好产品的详细描述图文,包括产品描述文案,产品的截图,关键词,一句话描述等。最好还准备一些数据分析模板,包括app的留存,活跃度,新增用户,各渠道推广效果等。
5.开通app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个很重要,微博和微信是大众化的产品,基本上智能机上都装有。
开通这两个官方媒体几个好处:
第一、当产品上线后,用户了解到app词条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或公号关注你和你互动,信息反馈。而且好微博或公号内容还容易引起用户转发,扩大宣传。
第二、这两个官方媒体会成为后期做活动营销推广的重要渠道,因为这里能培养一批忠实用户,而且往往是种子用户的来源。
6.建立网络、搜狗等网络词条,知识问答。当然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在app刚上线初期,网上关于你app描述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建立app网络,将会成为用户了解你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后期做品牌营销的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
在建立网络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因为你app面对可能是不同文化阶层的大众。同时应该配上app清晰的截图。千万别小看网络,这里技术含量很高,国内一些app网络写的确实烂,有些写的太专业,没从用户角度出发;有些修饰辞藻堆砌显得很啰嗦,让人看下来一头雾水。
网络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图文并茂地告诉用户,我的产品用了什么功能满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需求。
7.申请各大应用市场开发者账号,整理各大市场首发要求的文件。由于许多应用商店对新上线的app设有新品推荐栏目,所以你的去了解他们推荐的的规则。
8.根据以上的准备制定一个推广计划,最好是先策划好几个活动,因为后期宣传推广比较忙怕没时间。
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当然我例举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app准备会有不同。CP们可以根据自己产品定位做相应的调整。
二、产品上线后
app上线后的推广,这里我把推广渠道分为四大类:线上、线下、自媒体和综合渠道。
线上推广
1.上线各大android平台和app store,现在各大安卓市场都有活动,而且都是免费的,可以去申请。联想、小米、华为、机锋、搜狗每周都有专题。如果你的产品打磨的非常好还可以免费获得新品推荐:像应用宝、小米、360、华为新品推荐,魅族的尝鲜榜,联想乐商店的新鲜热辣,网络的金熊掌奖,豌豆荚设计奖等等。这些资源都不错,都可以去尝试。
2.刷榜冲榜,刷榜价格比较高,国内榜top25名价格在每天1万左右。但即使这样刷榜在国内还是非常受欢迎,尤其是appstore,毕竟绝大部iphone用户都会去appstore下载app,而且ios榜现阶段除了花钱冲榜,或有重大新闻使得用户主动在app store去搜索下载,否则一般app基本不可能上热搜榜。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比较火的微信积分墙,“微信积分墙”相对于传统积分墙最大的区别是载体不同,它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在公众号内嵌入积分墙代码,微信用户通过完成积分墙各种广告任务获得奖励。
“微信积分墙”的基本流程可以总结为“关注公众号”-“完成新手任务(绑定微信号、苹果账号和手机ID等信息)”—“进行下载任务”—“获得奖励“这一系列的操作并不算太复杂,基本上在三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游戏或应用的下载并拿到相应的积分或奖励,这个无疑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而且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也比以前降低不少,用户不需要再单独下一个App,在微信里面就可以完成任务并兑换奖励。
从广告主层面看,微信积分墙则可以减少刷量行为的产生,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微信在注册的时候就严格限定与手机号绑定,增加了“刷客”们的成本,而且在之后一系列关注公众号等人工操作,更大程度上屏蔽恶意刷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3.新闻推广,一种效果不错的推广手段,能在极短时间内使产品获得大量曝光,得花一点预算,撰写一篇新闻稿,注意文章标题一定要够吸引眼球,同时发布到多个主流新闻门户网站上,造势,给人一种这款产品很火的感觉。
4.换量,主要谈一下app之间的置换。换量的具体形式有内容合作,开屏广告、弹窗、焦点图、应用内推荐等。
建议:①在评估要不要换量时你需要考虑两者的用户是否一致,是否有竞争关系,对方品牌形象等。②在换量时不要拘泥于等量或同时换量,而应注重双方的资源价值是否基本对等。③资源好点的CP们多帮助资源有限的小伙伴,要相信,最终都会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线下推广
1.地推,地推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我们的潜在客户遇到,而不是仅仅看到。当地推人员将自己产品信息亲自送到群众手里的时候,人们更加容易记住。
很多人觉得地推费时费力费钱,觉得没必要,其实不然,地推对前期口碑宣传非常重要。地推是最能与精准用户直接沟通推广方式之一,能让潜在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信任感。而且在地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产品哪些方面还需改进以提高用户体验。
方法论:①地推派送的小礼物印上产品的logo或产品介绍的二维码,地推人员穿印有产品logo的T恤;②公交车站放一把印有产品logo的太阳伞宣传效果是不是很好,公交车wifiapp下载;
③老用户拉新或奖励;
④ 口碑营销等等.
注意事项:推广时注意场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最好能在用户最需要你产品的场景下去推广,甚至让用户觉得非用你产品不可。举个栗子,某一天你下班要回家时,外面下着大雨,打不到出租车,这时如果有个人开着车来到你公司门口,说“我是滴滴、神州...的司机,愿意送你回家,而且还比出租车便宜“。那你是不是非常愿意坐,是不是可能还会把这事跟你朋友说。
2. 手机厂商预装,大厂商:华为、酷派、联想、oppo、Vivo、小米、魅族、中兴、三星。中小厂商基本以深圳的中小厂商为主,亿通、邦华、朵唯,这些品牌手机可能大家很少出过,因为他们的渠道厂商和上面的特点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四线的城市以下建立渠道。而且他们的销售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不是通过打广告,他们主要是给销售人员高提成的方式在销售。
方法论: 大品牌厂商预装量越大,相对谈判难度就越大,用户起量周期也比较长。刚开始最好拿他们不是很旗舰机型的项目去谈,在过程当中建立关系,然后覆盖整个产品链。
对于手机厂商预装,只要有钱,一次预装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问题。
3.刷机,与手机专卖店合作等
新媒体推广
1.微博推广,很重要的渠道,因为平均每天超过8000万人在刷微博,如果在微博发现一个好玩的app,可能顺手就下载了,所以微博宣传推广做的好,会有不错的效果。微博宣传推广的关键点就落在文案内容撰写上了。
方法论:① 将产品拟人化,以讲故事的形式输出,构建场景,展现app功能(看看杜蕾斯);
② 载体形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图片或视频下面附上下载链接(这里有些人会设置自动跳转到下载商店,可能下载量有提升,但用户精准度,留存度也是你需要考虑的,所以究竟要不要设置自动跳转你可以做个对比)。
如何推广微博文案:
① 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曝光度;
②借助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借势营销推广;③ 策划活动:有奖转发,花钱请大号转发;④ 微博九宫格或空间九宫格,产品曝光还不错,价格也不贵;⑤ 其他渠道配合宣传推广。
2.贴吧论坛发帖,找20-30个权重高的论坛发帖,做好帖子的维护并及时回答用户提问,定期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建议。
方法论:① 帖子一定要做精华帖,帖子不在多,而在精,精华帖能长期出现该社区的前面,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② 雇水军盲目乱发不如重复跟同一个帖效果好,帖子千万不要以广告的形式,硬广没人看,也没人会跟帖;③ 有资源,有条件,联系论坛或贴吧管理员做相关活动推广。
3.微信、qq及公众号推广,与微博、论坛推广差不多,特别适合做冷启动,前期耕耘,后期收获。如果前期积累相当数量的粉丝,产品上线后同时发文引爆,效果与粉丝数量和文章质量有关。
4.PR推广,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内容的传播者、导流者,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当然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
方法论:①创始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创始人心酸历史,产品的故事,品牌故事...②故事反复打磨,但不能包装过度,抓住用户痛点,引起用户共鸣。
综合渠道
适合拿到风投的CP们。能快速使产品曝光,占领市场,有利于品牌的建立。
1.电视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① 明星代言与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导航广告、超级广告平台等)配合;
② 综艺节目赞助或电视植入与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导航广告、超级广告平台 等)配合。
...
2.户外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① 楼宇电梯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② 公交车站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③ 公交车身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3.社会化广告与BD联盟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社群与BD联盟(协会联盟、校园联盟、同业联盟、异业联盟、媒体联盟、社群联盟等)配合...
4.多个(>3)渠道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