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的App如何才能有效的推广
新上线的APP如何有效推广?
1、首先要知道APP的人群定位,受众用户群体是哪些
2、投放APP推广前期考核目标是什么,APP下载安装、激活、注册、付费等
3、结合公司能够支配的推广预算费用、在合理的基础上选择垂直的媒体进行投放推广。
4、推广一定要细致数据分析,看APP用户群体的属性,更好做好数据反馈,便于后期其他的媒体的投放这样可以节省前期投放测投和不必要的广告费用开支。
5、一个产品推广的结果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单是媒体的投放。还有APP的内容能否对用产生连稠度,APP界面的体验,产品核心内容的传递,延续性的共鸣点等
我们提供数字化营销资源,国内主流的媒体资源都有很好的投放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B. 一个新上线的APP怎么做后续的运营推广
新上线的APP怎么推广效果好:
1、找到几个比较权威的词条网站去建立一个网络,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可以适当插入图解,方便用户搜索和了解。
2、给你的app开通微博,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方便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在上面开展各类的活动和宣传。
3、选择目前网络权重比较高的网站发布几篇帖子或文章,提升app的曝光率,给你的app带来更多流量。
4、找到产品的受众人群,在线下举行一些活动,让受众人群去关注和下载。
C. 电商APP运营方案需要如何策划,怎么样的电商APP运营方案才能够吸引用户呢
1、提高用户注册量
现在,大家每一次打开最新下载的电商类的APP,总会弹出各种新人礼包、限时优惠券、新人特惠专区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APP的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以这种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首次的体验性消费。
2、提高活动参与度
优惠、满减、折扣是电商类的APP常见的活动。而所有的活动,必须有一个“说法”,让客户感知到这个折扣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为了更适当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进行更体贴的服务。
3、提高商品的付费率
现在,打开各大平台的电商类APP,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为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带来一个问题,选择困难症与剁手族。
其实通过以上3点一个电商类的APP差不多就可以运营起来的,如果楼主有信心的话也可以先做一个电商APP试一下,在应用公园可以在线式自助完成一个电商APP的制作。
D. 如何做好电商的每一场促销活动
第二更,决定写一些自己工作中的总结,关于电商的促销活动。
本汪在第一更中曾写到自己供职于某留着传统制造业血液的互联网企业,所以自身的工作内容也比较特殊――策划电商的促销活动。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的活动运营岗,却不像互联网公司的活动运营一样可以玩得那么开,那么大(主要是因为电商平台的局限性)。目前已接手促销活动工作两个月,简单对电商促销活动的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总结。
闲话少叙,先上不掺水的干货:
促销活动框架图
上图是我今天刚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新鲜出炉热乎乎。我将电商的促销活动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活动规划、活动方案、执行控制及复盘总结。
一、活动规划
大战在即,规划先行。活动规划主要是针对每一场活动的时间节点做规划。活动节点分为两种,一种是渠道节点,另一种是公司节点。
1)渠道节点是指天猫,京东,唯品会这些大型电商平台所规划的节点。平台会在自己的节点投入大量的资源去从各大媒体上拉流量进来,作为卖家则是要保持自己活动节奏和平台节点的一致性,然后从平台那里去要资源,分流量;
2)公司节点是指卖家自己规划发起的活动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是为了甩货清库存,为了月末冲业绩,为了新品冲销量等等各种带有极强促销色彩的活动。卖家要做的就是在价格和利益点上拿出自己的诚意,先割肉让自己痛,再才能让消费者心动。
二、活动方案
定了时间节点,接下来就是做方案了。每到这个阶段就是比较让人头疼的时候了,一方面你作为促销的发起人不能一个人闷着想,否则领导就要说你独断不交流;另一方面你带着大家一起讨论,平时和你笑嘻嘻的亲爱的同事们,立马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秒回学生时代的课堂生怕老师点他们发言。这个就比较考验你沟通的技巧了,要学会撬开同事的嘴。
1)活动目标。我将其分为渠道目标和单品目标。渠道目标是指各渠道(天猫、京东、苏宁、国美、唯品会等)的销售目标,单品目标是指为了主推某款产品而设定的单品销售目标。
2)活动主题。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渠道的促销节点,又或是自己发起的活动,都得有个活动主题。我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是它给了我们卖家一个降价的理由,给了消费者一个剁手的借口;
3)活动玩法。受电商平台诸多的限制,这样的促销活动一般玩法很少。简单了消费者觉得不好玩没意思,复杂了消费者又觉得为了得你一个优惠券费这么大劲不值得。其中的度是要经过多次操作慢慢去平衡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都得兼顾;
4)活动利益点。前文就说过,做促销卖家要在价格和利益点上拿出足够的诚意。要清楚在你的潜在用户群中,是存在一批始终处于观望状态的人,当你自己都觉得优惠力度是不是不够的时候,前面的主题、玩法写得再好也是扯淡了;
5)活动预算。这个活动方案写完之后,第一个是要给领导看的。领导向来是不关注你的主题、玩法啥的,主要就是看给你多少钱,你能带来多少销售额,再去衡量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值不值得去做,最后才拍板,所以活动预算请尽量明确。站内外推广费用,赠品费用这些都是要规划在方案里,而且要详细;
6)活动进度表。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各项工作的deadline。一个规划合理的进度表是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执行控制
有了方案,就得去将它落地闭环了。不要让自己的工作变成汇报性的工作,凡事只做给上级看,而不往下去执行。
1)资源协调。让业务拿着方案去找各电商平台的采销去要资源(坑位),这是个谈判的过程:我拿出多少推广费用,你给我什么坑位资源,我再回报你多少销售额。至于运营资源和传播资源,则要做好内部沟通;
2)内部沟通。沟通的对象包含但不仅限于业务、运营、设计、技术、品宣、客服等多岗位的同事,业务和运营要知道你想做什么,技术、设计、品宣要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客服要知道这个活动怎么做,对应的价格、利益点,活动玩法是什么;
3)跟踪控制。这个很好理解,无非是对照着进度表和现阶段活动进展找差异,哪里慢了得提速,哪里急了得踩刹车,该环节可以培养你的应变能力;
4)数据监测。每次大促过后要写复盘结果PPT上全是文字?活动效果不好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原因或者改善?数据是运营的眼睛,养成收集数据的好习惯,运营数据、推广数据、竞品数据都得统计!
四、复盘总结
每次促销活动不要光盯着销售额的增长,还得学会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复盘,重新推演一次,找出亮点和暗点,并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放大亮点,减小暗点。
1)目标完成情况。复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顾自己的目标,对活动进行整体评估。再找到目标和实际的差异,分析数据,得出造成差异的原因;
2)过程控制情况。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是没能解决的,这些都是复盘中值得关注的地方;
3)后期优化方向。这一点主要是对前面两点的一个总结,也是复盘中最有价值的一环。
以上就是我对电商促销活动的一些理解总结,更多是侧重于框架性的东西,适用于新手去建立对促销活动的认知。其实我觉得这个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活动运营,只不过目的可能换成了拉新留存,但做的都是以资源换增长的事儿,大体脉络是一致的。
2018年1月3日深夜
E. 一个新APP如何做推广才能够做到拉新,盘活,留存的效果
随着APP行业的不断发展,开发APP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对APP进行运营推广,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拉新、留存、促活、营收四个环节;APP就好比一个不断包装和投入的“明星”,需要不断的制造“话题”来吸引用户,通过一次次的优化升级和一连串的推广活动来支撑,否则一款APP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APP开发后,如何去运营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1、引用网络的内容:APP运营推广主要是对APP流量的监控分析、目标用户行为研究、APP日常更新及内容编辑、网络营销策划及推广等内容。
2、APP运营推广可以理解为:扩大APP的用户数量——留住用户——对APP流量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实现营收;简单来说就是:拉新—留存—促活—营收。
拉新是指拉来新用户,最直接的指标就是新增用户数。用户是APP生命的源泉,是APP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有了新用户才能给APP带来新的价值。
常见的拉新方法:
1、各大应用商店推广
APP在应用商店上架是推广的第一步,也是APP初期获得用户的主要来源,各大应用商店都有免费的首发资源位。
2、建网络
网络权重高,在APP刚出来的时候,网上关于APP的介绍一片空白,建立网络可以让用户快速的了解APP。
3、新媒体运营
通过在新媒体的运营推广,来吸引用户并引导用户下载APP。常用的新媒体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等。
4、地推推广
在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地推推广,比如发传单、贴广告等。
5、寻找平台推荐
在新APP的发布的时候,可以去争取在各个应用商店的首发资源,包括像新品推荐、豌豆荚的设计奖等曝光机会。
6、SEO/ASO
通过优化让用户搜索关键词时,APP能够排到靠前的位置。
7、换量互推
可以找其他APP应用的内置推荐位进行换量互推。
8、活动营销
通过策划运营推广活动来拉用户,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有趣的活动内容、参与方式等让用户了解APP,激励用户去下载注册APP。
留存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转化率,即由初期的不稳定用户转化为稳定用户、活跃用户、忠诚用户的过程,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维护用户、减少用户的流失、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1、留存率
用户留存率指的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新增用户在不同时期内打开APP的情况。从用户的留存率可以看出APP对用户的吸引力。统计留存率需要长期的坚持,当APP推广的时候,需要特别的注意一下次日留存、三日留存、7日留存、14日留存、30日留存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用户流失的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快速找到用户流失的原因。
次日留存:因为都是新用户,所以用户的流失情况会比较严重,这就需要结合APP的新手引导设计和新用户的来源渠道来分析用户的流失原因。
周留存: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户通常已经体验过一个完整的APP操作流程,如果用户能够在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还留下来,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为APP的忠实用户,如果用户流失严重,可以从APP自身的功能去寻找问题。
月留存:这个阶段是最能体现APP用户的留存情况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留下来的用户一般都是忠实用户,并对APP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度。
2、如何提高APP用户的留存
(1)渠道筛选,提高渠道转化质量
用户质量是提高用户留存的重要环节,新用户在刚开始使用APP的这段时间是用户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段;因此在运营推广方面应该做好用户质量的把控,做好渠道的筛选。
(2)打好APP品牌的认知度
打好品牌,维护好品牌的形象,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别人为什么会使用APP?除了各种各样的推广外,无非就是通过朋友推荐的、应用市场的评价高等等;而后两者就是因为APP的认知度比较高,因此打好品牌基础非常重要。
(3)做好APP新用户的引导
做好新用户的使用引导,尤其是关于游戏、购物、金融、理财等类的APP,新用户刚开始使用APP的时候,对APP内的特定操作基本处于零认知,这就需要APP的新用户引导功能去帮助新用户更好的体验APP。
(4)优化好APP的性能
虽然现在的手机性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APP依旧需要做好APP性能的优化,避免出现APP闪退、占内存、运行慢等问题,目前市场上APP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用户的可替代选择相对较高,优化APP体验以及产品性能,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留住用户。
促活是指促进APP用户的活跃度,直接指标是活跃用户数,活跃用户数一般区分为日活、周活、月活。和用户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关系后,就需要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了,只有活跃的用户才能对APP产生价值。
APP用户的活跃度低,一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APP体验差,有可能APP存在着问题等等,总之要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找到原因,及时解决隐患,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如何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活动是提高用户活跃度的一种比较好方式,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的内容形式尽量多样化,可以根据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相关热点进行活动的策划。平时也可以通过日常性的活动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比如签到、登录后获取积分等方式。
APP在积累了一批忠诚用户,进入正常运营轨迹后,用户流量和商业价值就可以实现转化,APP自然能开始营收和变现。
(1)在APP用户量大,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各种广告来收取费用;
(2)提供增值功能服务,只要APP能让用户产生粘度,用户自然而然会进化出消费需求,购买相应的增值产品。比如在APP内设置会员或月卡等制度,只要用户对APP产生了依赖,想要获得或者享受更多的服务,就会自觉转化为付费用户;
(3)通过积分商店,进行电商转化,实现变现;
(4)用户的数据也是有价值的。
APP运营推广的四个阶段需要有数据支撑作为参考依据,在某些流程和决策上,数据甚至能起决定性作用,APP推广的全流程至少需要一个稳定的统计工具参与:
比如说在拉新阶段,就需要关注用户的点击量、下载量、注册量、用户数量等推广指标;
在留存阶段,就需要留意用户的次日留存、三日留存、七日留存、三十日留存、留存率等转化周期;
在促活阶段,就需要监控用户的活跃度、使用APP的次数、在线时长等活跃数据;
在营收阶段,就需要统计用户在增值功能服务的付费率等行为数据。
目前,渠道统计方面,像 openinstall 之类的第三方已经能实现APP推广全流程的数据监控了。通过对推广数据的分析,调整APP运营推广的方案,做到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运营推广,最终实现“拉新—留存—促活—营收”的目的。
F. 如何运营推广一款全新的app上线前、后该做哪些事
在谈一款app运营之前,有必要先梳理清楚一款新app是如何诞生:
1.曾几何时,有了一个idea;
2.需求梳理、沟通、分析,勾画产品设计草图(产品经理根据沟通、交流、分析结果制作出产品功能脑图);
3.绘制产品原型图(①全局流的图,方便后期与程序猿对接;②产品业务流程的泳道图,根据项目具体要求;③简单交互的原型,工具:axure,墨刀等);
4.UI设计、验收;
5.项目规划(①细化需求;②技术方案;③项目管理:项目排期、任务分解);
6.产品开发;
7.交付测试、验收合格、上线;
8.运营推广。
(app推广框架图)
APP大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上千款app诞生,意味着每分钟左右就一款新的app诞生,且大部分app的生命周期未扛过三个月。相信很多cp们都有同感,app的推广变得越来越难了。究其原因,打开任意一个应用商店不难发现应用类app同质化太严重了,提供同样功能同种服务的app不胜枚举。比如相机:快手,美颜相机,相机360,天天p图,玩图,美人相机,美妆相机等等好几百种,而且好多名字还相似。大环境如此严峻,那么作为产品运营人员该怎么办呢?
一、产品上线前
一个新app上线前我们该做哪些事呢?
1.理清自家产品的每一个小细节,试问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将来怎么去跟别人讲清楚。
2.了解产品定位,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功能?产品受众有哪些,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用户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问题?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其实你弄明白了这四个问题,你也就发现了产品的宣传推广点在哪,你后期推广的方向也就有了。
3.竞品调研分析,你得去了解市场上和你同类app有哪些?了解竞品ios和android端的下载情况、流量。了解竞品做了哪些热词?可以用APPying搜索竞品自身品牌词的热度,以及这些词是否上过热搜榜。看看竞争对手在推广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4.做好产品的详细描述图文,包括产品描述文案,产品的截图,关键词,一句话描述等。最好还准备一些数据分析模板,包括app的留存,活跃度,新增用户,各渠道推广效果等。
5.开通app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个很重要,微博和微信是大众化的产品,基本上智能机上都装有。
开通这两个官方媒体几个好处:
第一、当产品上线后,用户了解到app词条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或公号关注你和你互动,信息反馈。而且好微博或公号内容还容易引起用户转发,扩大宣传。
第二、这两个官方媒体会成为后期做活动营销推广的重要渠道,因为这里能培养一批忠实用户,而且往往是种子用户的来源。
6.建立网络、搜狗等网络词条,知识问答。当然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在app刚上线初期,网上关于你app描述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建立app网络,将会成为用户了解你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后期做品牌营销的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
在建立网络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因为你app面对可能是不同文化阶层的大众。同时应该配上app清晰的截图。千万别小看网络,这里技术含量很高,国内一些app网络写的确实烂,有些写的太专业,没从用户角度出发;有些修饰辞藻堆砌显得很啰嗦,让人看下来一头雾水。
网络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图文并茂地告诉用户,我的产品用了什么功能满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需求。
7.申请各大应用市场开发者账号,整理各大市场首发要求的文件。由于许多应用商店对新上线的app设有新品推荐栏目,所以你的去了解他们推荐的的规则。
8.根据以上的准备制定一个推广计划,最好是先策划好几个活动,因为后期宣传推广比较忙怕没时间。
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当然我例举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app准备会有不同。CP们可以根据自己产品定位做相应的调整。
二、产品上线后
app上线后的推广,这里我把推广渠道分为四大类:线上、线下、自媒体和综合渠道。
线上推广
1.上线各大android平台和app store,现在各大安卓市场都有活动,而且都是免费的,可以去申请。联想、小米、华为、机锋、搜狗每周都有专题。如果你的产品打磨的非常好还可以免费获得新品推荐:像应用宝、小米、360、华为新品推荐,魅族的尝鲜榜,联想乐商店的新鲜热辣,网络的金熊掌奖,豌豆荚设计奖等等。这些资源都不错,都可以去尝试。
2.刷榜冲榜,刷榜价格比较高,国内榜top25名价格在每天1万左右。但即使这样刷榜在国内还是非常受欢迎,尤其是appstore,毕竟绝大部iphone用户都会去appstore下载app,而且ios榜现阶段除了花钱冲榜,或有重大新闻使得用户主动在app store去搜索下载,否则一般app基本不可能上热搜榜。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比较火的微信积分墙,“微信积分墙”相对于传统积分墙最大的区别是载体不同,它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在公众号内嵌入积分墙代码,微信用户通过完成积分墙各种广告任务获得奖励。
“微信积分墙”的基本流程可以总结为“关注公众号”-“完成新手任务(绑定微信号、苹果账号和手机ID等信息)”—“进行下载任务”—“获得奖励“这一系列的操作并不算太复杂,基本上在三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游戏或应用的下载并拿到相应的积分或奖励,这个无疑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而且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也比以前降低不少,用户不需要再单独下一个App,在微信里面就可以完成任务并兑换奖励。
从广告主层面看,微信积分墙则可以减少刷量行为的产生,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微信在注册的时候就严格限定与手机号绑定,增加了“刷客”们的成本,而且在之后一系列关注公众号等人工操作,更大程度上屏蔽恶意刷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3.新闻推广,一种效果不错的推广手段,能在极短时间内使产品获得大量曝光,得花一点预算,撰写一篇新闻稿,注意文章标题一定要够吸引眼球,同时发布到多个主流新闻门户网站上,造势,给人一种这款产品很火的感觉。
4.换量,主要谈一下app之间的置换。换量的具体形式有内容合作,开屏广告、弹窗、焦点图、应用内推荐等。
建议:①在评估要不要换量时你需要考虑两者的用户是否一致,是否有竞争关系,对方品牌形象等。②在换量时不要拘泥于等量或同时换量,而应注重双方的资源价值是否基本对等。③资源好点的CP们多帮助资源有限的小伙伴,要相信,最终都会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线下推广
1.地推,地推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我们的潜在客户遇到,而不是仅仅看到。当地推人员将自己产品信息亲自送到群众手里的时候,人们更加容易记住。
很多人觉得地推费时费力费钱,觉得没必要,其实不然,地推对前期口碑宣传非常重要。地推是最能与精准用户直接沟通推广方式之一,能让潜在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信任感。而且在地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产品哪些方面还需改进以提高用户体验。
方法论:①地推派送的小礼物印上产品的logo或产品介绍的二维码,地推人员穿印有产品logo的T恤;②公交车站放一把印有产品logo的太阳伞宣传效果是不是很好,公交车wifiapp下载;
③老用户拉新或奖励;
④ 口碑营销等等.
注意事项:推广时注意场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最好能在用户最需要你产品的场景下去推广,甚至让用户觉得非用你产品不可。举个栗子,某一天你下班要回家时,外面下着大雨,打不到出租车,这时如果有个人开着车来到你公司门口,说“我是滴滴、神州...的司机,愿意送你回家,而且还比出租车便宜“。那你是不是非常愿意坐,是不是可能还会把这事跟你朋友说。
2. 手机厂商预装,大厂商:华为、酷派、联想、oppo、Vivo、小米、魅族、中兴、三星。中小厂商基本以深圳的中小厂商为主,亿通、邦华、朵唯,这些品牌手机可能大家很少出过,因为他们的渠道厂商和上面的特点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四线的城市以下建立渠道。而且他们的销售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不是通过打广告,他们主要是给销售人员高提成的方式在销售。
方法论: 大品牌厂商预装量越大,相对谈判难度就越大,用户起量周期也比较长。刚开始最好拿他们不是很旗舰机型的项目去谈,在过程当中建立关系,然后覆盖整个产品链。
对于手机厂商预装,只要有钱,一次预装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问题。
3.刷机,与手机专卖店合作等
新媒体推广
1.微博推广,很重要的渠道,因为平均每天超过8000万人在刷微博,如果在微博发现一个好玩的app,可能顺手就下载了,所以微博宣传推广做的好,会有不错的效果。微博宣传推广的关键点就落在文案内容撰写上了。
方法论:① 将产品拟人化,以讲故事的形式输出,构建场景,展现app功能(看看杜蕾斯);
② 载体形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图片或视频下面附上下载链接(这里有些人会设置自动跳转到下载商店,可能下载量有提升,但用户精准度,留存度也是你需要考虑的,所以究竟要不要设置自动跳转你可以做个对比)。
如何推广微博文案:
① 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曝光度;
②借助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借势营销推广;③ 策划活动:有奖转发,花钱请大号转发;④ 微博九宫格或空间九宫格,产品曝光还不错,价格也不贵;⑤ 其他渠道配合宣传推广。
2.贴吧论坛发帖,找20-30个权重高的论坛发帖,做好帖子的维护并及时回答用户提问,定期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建议。
方法论:① 帖子一定要做精华帖,帖子不在多,而在精,精华帖能长期出现该社区的前面,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② 雇水军盲目乱发不如重复跟同一个帖效果好,帖子千万不要以广告的形式,硬广没人看,也没人会跟帖;③ 有资源,有条件,联系论坛或贴吧管理员做相关活动推广。
3.微信、qq及公众号推广,与微博、论坛推广差不多,特别适合做冷启动,前期耕耘,后期收获。如果前期积累相当数量的粉丝,产品上线后同时发文引爆,效果与粉丝数量和文章质量有关。
4.PR推广,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内容的传播者、导流者,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当然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
方法论:①创始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创始人心酸历史,产品的故事,品牌故事...②故事反复打磨,但不能包装过度,抓住用户痛点,引起用户共鸣。
综合渠道
适合拿到风投的CP们。能快速使产品曝光,占领市场,有利于品牌的建立。
1.电视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① 明星代言与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导航广告、超级广告平台等)配合;
② 综艺节目赞助或电视植入与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联盟、导航广告、超级广告平台 等)配合。
...
2.户外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① 楼宇电梯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② 公交车站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③ 公交车身广告与网络广告配合...
3.社会化广告与BD联盟广告配合
具体形式: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社群与BD联盟(协会联盟、校园联盟、同业联盟、异业联盟、媒体联盟、社群联盟等)配合...
4.多个(>3)渠道配合
G. 如何让你的电商APP做好场景化营销
1.选好场景营销节点
要做营销活动,总要有一个理由,而节日就是做活动的一个契机, 比如说,过年这么喜庆的节日,得买年货吧,衣服总要买吧,天猫APP、京东APP等电商APP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推出年货节营销活动,为顾客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
2.根据用户分类进行场景营销
在对用户进行营销的时候,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对于潜在用户,可以通过发放优惠券、低价购买等方法,将潜在用户变成自己的新用户。对于还在观望中的用户,可以用日常打折活动的形式,吸引用户下单。对于已经下单的用户,可以设置些小游戏,发放优惠券,促进用户的复购,也可以推荐垂直类商品,促进用户复购。
3.根据地点进行场景营销
在场景营销中,地点的精确性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可以了解一下小灵灵APP是怎样做场景化营销的!
H. 新的APP该如何推广有哪些推广渠道
推广新开发的app,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各大应用市场
首先要发布APP应用,在各大手机厂商市场、各大网络运营商、独立商店、第三方应用商店、PC下载站、手机WAP站等等进行大范围的覆盖,发布的平台越大推广的效果越好。同时在用户量大、要求高的平台进行首发活动。
2)品牌基础建设
然后围绕APP产品进行品牌基础建设,可在网络、360网络建立我们的APP词条;通过问答类平台推广APP的特点、用途;并在一些权重高的垂直社区如知乎、豆瓣进行品牌度曝光。
3)刷榜推广
通过刷下载量和评论量,在AppStore应用市场提升排名增加曝光度。如果APP能排在前几名,那么所获得的真实下载量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刷榜推广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太明显会有被下架的可能。
4)SNS营销
目前主流的手机社交平台如微博、QQ、微信等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潜在用户明确,能够很快地推广产品。
5)自媒体推广
主流的自媒体平台,如网络百家、搜狐公众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渠道,不仅能提升我们的APP品牌,还能带来不少下载量。当然我们要坚持做原创内容,并保持每天更新,抓住热点事件进行品牌营销。
I. 新的app运营上线前,后该做哪些事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本篇是我自己的一点总结,适合刚开始做app运营的同学入门,如果不幸没人带的时候,发版前后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运营大神就看看小标题,帮忙补充补充吧。
1、当App是全新产品时,运营需要尽早介入。
常常听同行们说到有些产品汪,做产品功能或者什么改动时,运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甚至比用户还知道的晚,我自己也碰到过。可以抱怨,但是并没什么卵用,如果碰到这种信息同步不顺畅的团队,那么运营自己就主动一点吧,毕竟最后数据做不好背锅的多半都是运营。
(1)了解产品的目的和目标用户,自己心中有数,过滤十分不靠谱的想法。
只要不是头脑一热做的产品,一般老板or产品经理对其都是有所期待的,即“想象中的样子”。很多时候,运营会觉得决策人的想法不靠谱,我刚开始做运营的时候曾经跟boss争的脸红脖子粗,现在想想也是傻,一来碰到小气的boss是坑了自己,二来boss也许真的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何不相信同伴的判断。
But,非常明显的好高骛远是要杜绝的,否则就是给运营自己挖坑。例如说老板告诉这个产品上线就要捞到N多万用户,刷爆朋友圈,病毒传播什么的,以及产品调性寄希望小清新,又希望有内涵,还希望欢乐没节操,我觉得可以直白的说臣妾做不到。。。who can who up。。。
(2)当决策人对上面那个问题不确定时,了解是否需要做需求调查、市场调查。
我曾经经历过一个“安卓锁屏软件”,当时在确定目标人群时,boss们有些不确定,但是又觉得占领手机入口非常重要,是个战略级产品。
因此当时我们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调查,通过了公司的校园地推渠道去到一些高校,用各种办法回收了两百分左右的问卷;然后又通过对园区食堂的厨师、保安、保洁、超市收银小妹等文化水平低一些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我们“想象”的可能会是目标人群的学生、年轻打工者中各挑选了十几个用户进行深度访谈。
后来竟得到一个令我们惊讶的发现:文化水平较低、年纪较轻的人群,对安卓手机锁屏无需求,觉得锁屏太麻烦,锁屏上还有内容太重,并且大部分认为锁屏是手机出厂设置,不知道可以更改设置。因此后来我们放弃了这部分人群。
(3)发版时间和发版节奏,准备素材。
发版时间:这个很重要,遇到那种上线日期一拖再拖的也是醉了。发版时间关系到推广起始时间,推广的噱头选择,运营的活动策划等。
发版节奏:小范围体验?灰度?正式上线?小范围推广?大范围推广?每一种不同的节奏,运营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例如小范围体验是否要招募50个天使用户?灰度版本是否要选择一两个流量适中的渠道灰度上线?
素材准备:外投广告素材,应用商店截图等素材,活动页面准备,公关软文撰写,其他各种文案准备。
(4)接下来1-2个版本迭代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觉得做产品很忌反复改方向,至少这个季度是应该知道下个季度的产品方向的。
如果三天两头的换方向,变重点,会浪费大量的开发、运营精力,也不利于运营的提早准备,准备越充分,能达到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实际上,在很多创业公司和中小型公司,有时候一个功能上线了,然而领导已经决定这个产品要大改版了。
(5)运营相关工作梳理分类,让自己熟能生巧效率更高,让老板知道你为版本付出了什么。
这是运营团队自己的事情,一般全新的产品没有完善的运营团队,可能就是1-2个人撑起来,所以工作会及其的琐碎零散。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天天忙成狗,但是没有整理总结和汇报,到了年底加薪升职时,领导说你貌似没什么功绩。。。(因为大部分产品都会表现平庸,能赶上一日千里的产品也是蛮难的。。。)
2、当App是成熟产品时,运营会轻松一些,但是也会失去更多自由。
成熟产品已经运营了有很长一段事件,运营们也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发版的流程、和其他团队配合的方式、需要格外注意的坑洼等,新人来了按部就班即可,做的特别完善的成熟产品甚至有归档好的各种文档供新人快速上手。But,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你想创新不容易,每当你想做一些什么不符合“规矩”的事儿,就会有小伙伴告诉你“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做的”“这个我们早就提过了,没办法”等等。
(1)了解本次发版的重大更新内容。
便于提前应对用户反馈;便于活动配合;便于明确运营的工作重心。
(2)提前确认是否需要运营活动配合。
活动配合需提前准备:如果是撸帖子这种文本类活动,分分钟搞定;如果是H5页面的活动,视页面上功能而定,一般需要至少2周以上的时间留给视觉、开发和测试;另外还要了解活动的目的,是配合渠道拉新,还是配合承接新用户,拉高日活,提高次留?这个也决定了活动玩法怎么设计。
(3)数据埋点,验证方法,判断标准。在发版前就想好版本分析怎么写。
提前跟产品经理和老板确认,本次版本希望验证什么功能,验证什么数据。
例如说,某App本次发版新增了一个“好友PK功能”,那么老板肯定希望知道这个功能是否受用户欢迎,用户是怎么使用它的,是否能下判断说这个功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以什么标准。
辣么,请注意几件事:数据打点(没埋点你统计个毛线。。。),验证方法(比对新老版本数据?用户反馈整理?问卷调查?),判断标准(流失率超过多少为失败?行业水平是多少?)
(4)用户反馈处理,通常反馈爆发期是发版后的1周内。
关于重大更新的F&Q可以提前准备,尤其当发版后第1周用户反馈暴涨的时候,尤其有用;如果是大公司有专门客服团队的,需要对客服进行一定的培训,至少他们要知道这是个啥功能,回答不了用户时应该转给谁。
(5)版本分析报告。
这个是在发版之后啦,我们一般会在1周以后开始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客观数据,数据能够丰富到什么程度,能支持到什么结论,就看你前期埋点的详细程度,以及前期验证方法的制定。就是我前面说的,发版前就想好怎么写,否则到写的时候才发现缺数据,就悲了个剧。
定性分析一般是用户反馈,有些会加上一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用户反馈如何整理,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用户反馈那点事儿》,用户是片面的迷茫的,但也是最真实的最根本的,所以需要两面去看待,好的用户反馈整理是提炼是思考,不是搬运工,可以帮到产品决策下一步乃至下个阶段的走向。问卷调查的话,以后我再写吧。
全新的产品一般比较难形成这样的版本分析报告:1来因为新产品的定位可能不太明确,可能会变更;2来用户量少啊,样本量太少不具备参考价值;3来现在都讲究个快,很多时候新产品会带着很多缺憾上线的,你试想一下,你宣传中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妙龄少女,由于资源紧张时间短缺,最后给用户的是个皮肤粗糙头发凌乱的挫女,然后你问用户觉得如何。。你希望用户怎么说呢。。完全体比较好评判,幼年体不太好说啊。
(6)了解产品接下来1-2个迭代的重要内容。
还是提前量的问题,有些重大的功能上线前,运营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尤其全新产品,甚至要从招募体验用户开始,冷启动很艰辛,选择什么渠道,要多少量都要早点说清楚。
本文由 @ 啤酒泡沫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