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猪的疾病有哪些
我国猪病呈现种类多而复杂的特点,大体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等。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病毒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细菌病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有猪弓形虫病。其中,以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疾病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
② 猪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分类
常见猪病主要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水肿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囊虫病、猪流感、猪蛔虫病、仔猪白肌病、仔猪营养性贫血、猪亚硝酸盐中毒、猪食盐中毒等。
为了便于认识疾病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通常将猪的疾病进行分类,其方法很多,现将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1)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
①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细小病毒病等。
②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如蛔虫病、囊虫病等。
③非传染性病:非传染性病是指由一般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如外伤、骨折、胃肠炎、疝痛等。
(2)按疾病的经过分类 即根据疾病过程的缓急和时间的长短,一般将疾病分为:
①急性病:疾病的进程快速,经过的时间极短,由数小时到2~3周,症状急剧而明显,如猪水肿病、中毒病等。
②慢性病:疾病的进程缓慢,经过的时间较长,由1~2个月到数年,症状一般不太明显,体力逐渐消耗,如结核、某些寄生虫病等。
③亚急性病:是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一种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等。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病、亚急性病与慢性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急性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亚急性病或慢性病。而慢性病也可以转变为急性发作。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原则,可将疾病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营养代谢和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等。
另外,也可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类,如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外科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内科病等。
③ 猪常见的病有哪些疾病
猪常见疾病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1.传染性疾病指的是猪瘟疫,发病规律比较固定,属于季节性疾病,传染不仅高还快,严重是会导致猪死亡。
2.病毒性疾病以伪狂犬病 (疱疹性病毒) 为主要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被感染的病猪会出现侧卧姿势、食欲不佳、日渐消瘦等症状,感染后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3. 细菌性感染主要是猪丹毒,被感染的病猪会出现淤血现象,之后会使得皮肤溃烂,在夏季发病率比较高,严重时会出现厌食症或者死亡情况。
4.猪腹泻病容易在冬季爆发,主要是因为肠道感染,症状为呕吐、腹泻等,虽不会导致猪死亡,但严重威胁猪健康生长发育。
5.猪寄生虫病,感染范围广,被感染的猪容易出现贫血情况。
④ app是什么病毒
app不是病毒,他是手机软件的一种简称,全称Application,意为应用程序,当然,如果你在未知软件上或未知网站上安装了未知软件,可能就会感染病毒,有的会让你的秘密信息落到坏人手中或者传播出去,有的直接让你的手机不断重启或者死机,使手机彻底不能用,所以要是安装软件还是在你的手机上自带的软件商店比较好
⑤ app在畜牧业中是什么意思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
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肺部和扁桃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气温剧变、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研究表明,细菌在4周龄便可定居在猪的上呼吸道,而发病一般在6~12周龄之后的生长育肥猪,尤其是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即通过咳嗽、喷嚏喷出的分泌物和渗出物而传播,而接触传播可能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猪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如本病与猪伪狂犬、兰耳病、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霉形体、嗜血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发病率视各地的管理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同,但一般较高(8.5~100%),死亡率根据环境和菌株毒力不同,可在0.4%~100%之间。据近几年各地的发病情况分析,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而生长育肥猪死亡率并不高,仅略高于正常死亡率。本菌在外界环境生存时间较短,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⑥ 猪最常见的疾病有几种
一、断奶前期
1.渗出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病猪)
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为猪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变。对于严重病例,病猪可出现死亡,因为该细菌可损伤肝脏和肾脏。病变首先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数个黑色的区域,这些区域会扩展,形成鳞片状,并伴有油脂感。此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并在皮肤上涂抹保护剂;也可以使用自家疫苗进行预防,并已获得成功。改善小猪的饲养卫生条件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并结合对产前和产后母猪的乳头用药物进行浸渍消毒。另外,减少皮肤擦伤的机会也很重要,因为这会导致感染源侵入机体。地板粗糙、磨齿、尖锐的设备或甚至蚊虫叮咬均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
2.猪球虫病
本病好发于哺乳仔猪,由三种类型的胞内寄生性球虫所致。本病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粪便可能带血,常发生在10~21日龄且不超过15周龄的仔猪中。急性病例可使用补液和抗球虫药进行治疗。肠道壁的损伤可招致继发性感染。根据猪场的发病率,对母猪使用抗球虫药进行预防性治疗来防止仔猪发生球虫病可能更合适。精心推荐huobao1866tv,每天了解行业大事。猪场的卫生应得到改善,以终止感染循环;母猪粪便是仔猪感染球虫的重要传染源,蚊蝇也可传播本病。提供温暖、干燥、清洁的教槽区将有助于减少寄生虫的负荷和球虫感染的可能性。
二、断奶后期
1.呼吸道疾病
咳嗽、打喷嚏、呼吸异常、生长速度减慢以及潜在的死亡均是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根据病因,此病可通过将抗生素加入饲料、饮水中或注射来进行治疗。通风不良或环境条件差可加重呼吸道疾病。例如,猪舍中高浓度的氨可损伤猪的呼吸道,从而提高猪对感染的敏感性。引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性因子包括猪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目前,某些类型的肺炎已有相应的疫苗,不过影响猪场的毒株应当进行鉴定以确保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发的猪胸膜肺炎可导致猪群大量死亡,同时康复的病猪也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和肺脏损害。饲养密度过高和猪舍内的粉尘,再加上PRRS病毒,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2.猪痢疾
发生猪痢疾的病猪会出现血性或非血性腹泻。本病的致病菌是猪痢疾短螺旋体。断奶仔猪感染本菌后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在某些情况下病猪会出现突然死亡。本病可通过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抗生素或直接注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降低饲养密度是减少猪群感染压和应激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但是改善猪场的卫生条件,同时控制老鼠在预防本病上也是第一位的;老鼠是本病传播的媒介。购买和引入后备猪群的策略应重新进行审核,因为这是疾病传入猪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⑦ 猪圆环病毒(PCV)病是什么意思
PCV 是猪圆环病毒病的英文缩写,分为1型和2型,1型不具有致病性,并且广泛存在;2型具有高致病性,且可与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PCV感染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V(伪狂犬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IV(猪流感病毒),其病猪的病死率也将大大提高,有的可达25%~40%。
⑧ APP是什么药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新措施
刘建杰,吴斌
(华中农业大学牧医学院动物病毒室,武汉 43007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过去曾称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英国的Pattison等于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生呈爆发趋势,对养殖业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重点介绍了本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断防治措施。
1 病原学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1europeumoniae,APP)。因分离的年代和时间不同,曾称为副溶血嗜血杆菌(H. parahaemolyticus)和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 pleuropneumoniae)。APP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性小球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圆形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性(CAMP实验阳性),兼性厌氧,无运动力,生长需要V因子。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5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型中的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强。生物Ⅱ型(13和14)分布于欧洲及美国,其致病性比生物Ⅰ型要弱。
目前该病已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养殖国,且多数国家为复合型感染。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发现或流行的血清型有1、2、3、4、5、7、8、9、10等型,但以1、3、7型为主。免疫学研究证明,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6],这给本病的诊断及疫苗防治带来困难。
2 流行病学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肺部和扁桃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气温剧变、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研究表明,细菌在4周龄便可定居在猪的上呼吸道,而发病一般在6~12周龄之后的生长育肥猪,尤其是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即通过咳嗽、喷嚏喷出的分泌物和渗出物而传播,而接触传播可能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猪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如本病与猪伪狂犬、兰耳病、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霉形体、嗜血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发病率视各地的管理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同,但一般较高(8.5~100%),死亡率根据环境和菌株毒力不同,可在0.4%~100%之间。据近几年各地的发病情况分析,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而生长育肥猪死亡率并不高,仅略高于正常死亡率。
本菌在外界环境生存时间较短,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3 主要致病因子
APP引起猪致病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蛋白酶、转铁结合蛋白、通透因子及外膜蛋白等。通过对上述毒力因子及其免疫原性成分的分析,发现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在胸膜肺炎发生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也是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
4 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种。
最急性型:猪群中1头或几头突然发病,并可在无明显征兆下死亡。随后,疫情发展很快,病猪体温升高达41.5℃以上;精神萎顿、食欲明显减退或废食,张口伸舌,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性的炮沫样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发绀,可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40.5—41℃;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嗽,鼻部间可见明显出血。整个病情稍缓,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耐过者可逐渐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或慢性:常由急性转为而来,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食欲不振,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如肺炎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蓝耳病病毒),则临床症状可能加剧。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胸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和胸膜炎。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学诊断。
5.1微生物学诊断:新鲜病料能较容易从支气管、鼻腔分泌物或肺部病变中分离到病原。初次分离可用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与表皮葡萄球菌交叉划线,10%CO2温箱过夜培养后,可看到β-溶血的小菌落在划线的附近(需要NAD)生长。然后挑可疑菌落纯培养后作生化鉴定,主要包括CAMP实验、脲酶活性及甘露糖发酵等。利用加有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代分离较容易,特别是混合感染时。
5.2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筛选试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国内外建立了许多血清学方法广泛用于该病的检测。如平板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用的有补体结合反应、ELISA、间接血凝试验等。
在我国,已建立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反应, ELISA,间接血凝等,其中间接血凝基层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实验室利用表达的毒素已经建立了胸膜肺炎的毒素ELISA检测方法,敏感、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主要是PCR方法在诊断上的应用,该方法发展迅速,目前国外已建立了多种PCR的检测方法。有的可用于细菌分离物的鉴定,有的也可直接从病料中扩增出病原,特异、敏感、快速,无疑是诊断此病的最佳选择。我们实验室目前建立的一种PCR方法,病料经处理后能直接进行PCR扩增,极大缩短了诊断周期,方便了该病的诊断。
5.4 鉴别诊断:主要与猪支原体肺炎、肺炎型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伪狂犬、蓝耳病相区别。支原体肺炎一般表现为咳嗽与气喘,剖检主要表现为肺部两侧对称性的肉样变或胰变,一般不引起死亡;而多杀性巴氏杆菌肺部感染病变多在前下部,而胸膜肺炎的肺部感染部位多在后上部且有局灶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有多系统性。伪狂犬及蓝耳病的诊断要结合猪群的发病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病原学的检测。
6综合防制
6.1免疫接种:疫苗是控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有亚单位苗和灭活苗出售,每种疫苗都有不足之处,不能抵抗所有血清型的攻击,不能消除患病动物的带菌状态。近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基因缺失弱毒苗对胸膜肺炎的保护效果,有望取代目前的灭活苗,因为基因缺失弱毒苗的交叉保护力更强,初步的动物实验表明可抵抗多数血清型的攻击。
在我国,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工作,华中农业大学研制出APP 1、7两种血清型加上地方流行菌株的多价灭活苗,免疫猪保护率达85%以上,有效免疫持续半年以上,在规模化养猪场应用效果显着。同时华中农业大学根据各场家的要求做的自家苗或组织苗,配合药物,能很好的控制该病,对血清型不明的场家尤为有效。
6.2药物预防:根据近来国内外的用药情况及我们实验室的药敏实验结果,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Ceftiofur(头孢噻夫)、Tilmicosin(地米考星)、Florfcnicol(氟甲砜霉素)、先锋霉素、环丙沙星、单诺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较敏感。金霉素与泰乐菌素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使用也较多。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发病猪,可用首选药物进行口服和注射同时给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未发病猪群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给药,先用治疗剂量给药数天后,改用预防量给药数周或数月可控制此病的发作。根据资料报道,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且不同的菌株产生的耐药性也不相同。因此,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对用于预防的药物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使用,最好做药敏实验。
6.3综合防治:注意预防伪狂犬、猪瘟、兰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这些疾病或破坏猪的免疫系统,或破坏猪肺脏的防御功能,从而使猪只对APP的易感性增加,因而一定要做好这些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猪舍及环境均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减少猪的应激,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感染前两周免疫,使用对应血清型。总之,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以免疫预防为主,并结合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⑨ 猪最常见的病都有什么病
猪常见的疾病有: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呈黄色或灰黄色,体温基本正常,小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4天后,体温下降。约50%因脱水死亡,生长肥育猪及种猪一般持续腹泻4~8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一般治疗可采用让猪只自由饮补液盐水。为防止继发感染,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
5.猪副伤寒: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性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2~4月龄仔猪,尤其天气寒冷气候多变,断乳过早及疾病等因素,使猪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病。
症状:(1)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先便秘后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浅绿色,有时带血,常有腹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呈深红色至青紫色。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 一般2-6天死亡。
(2)慢性型。病猪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恶臭。病猪逐渐消瘦。最后因脱水死亡。
防治:①预防:在断奶前3天 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②治疗: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6~8mg,混合后分两次服,连用1周(3)土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4) 新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
6.猪水肿病
流行特点:本病菌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肥胖的体格强壮的仔猪,常突然发生,头部水肿,共济失调。迅速死亡,致死率高,在硒缺乏地区易发生本病。
症状:突然1-2头体壮小猪发病死亡,而多数猪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出现水肿,发病前期前腿卧地,后肢站立,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跳跃,或行走不稳,或转圈,或倒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失调,后期后躯麻痹,不能站立,病猪一般经1~2天死亡。
防治:(1)灌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肌肉注射速尿
(2)口服硫酸钠25克,肌肉肌注射磺胺嘧啶。③环丙沙星0.25mg/日Kg体重,分2次肌注。
7.猪蛔虫病
流行特点;猪蛔虫病是造成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断奶后的猪,能使幼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形成僵猪,甚至引起死亡。
症状:当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等。成虫寄生小肠时,使仔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贫血,腹泻,呕吐,常造成僵猪。
防治:定期驱虫,对50日龄仔猪驱虫,25天驱1次,共驱2-3次。(1)左旋咪唑5-7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2)伊微菌素0.3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8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本病由冠状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的传染病,10日龄以内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很低,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冬季。各种年龄的猪都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厌食为特征
症状:哺乳仔猪于哺乳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下痢为乳白色或黄绿色。在发病末期由于脱水,机体酸中毒而死亡。肥育猪,突然发生水样腹泻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呕吐、食欲不振,无力,增重明显减慢。
治疗:让猪自由饮服补液盐水,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用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6~8mg,混合后灌服
9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本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乳猪,1-4日龄多发。猪群一旦发病,往往一窝一窝的发生,发病率可达50%-100%
症状:发病的仔猪排黄色稀粪,肛门松驰,,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
(1)氧氟沙星0.25mg/日Kg体重,分2次肌注。
(2)灌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
(2)调痢生每千克体重0.10~0.15g,每日1次,连用3天。
10.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好及母猪的奶汁过浓,过稀引起。本病以排灰白色粥样粪便为特征,以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 有气泡,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粘有粪便。当细菌侵入血液时,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怕冷恶寒战栗,经5-6天死亡,如及时治疗大多数能治愈
防治:
(1)用大蒜500g,甘草120g,切碎加入50度的白酒500ml ,浸泡3日,混入适量的百草霜(锅底烟灰)和匀后,分成40剂,每猪每 天灌服1剂,连续两天即可收效。
(2)二甲硝咪唑每公斤体重32毫克
(3)喹乙醇50毫克,腐植酸钠100毫克内服
(4)多粘菌素B硫酸盐8—10万单位肌肉注射
11猪卡它性胃肠炎:
病因:常称消化不良,以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功能减退,食欲减退或废绝为主要特征
症状:病猪精神不振,病初呈现消化不良症状,以后食欲废绝,饮欲增加,鼻盘干燥,口腔干燥,气味恶臭,舌面皱缩,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眼角膜充血、黄染、有时有腹痛的症状、呼吸增数,呕吐、腹泻,粪便恶臭,混有粘液、血丝或气泡,重症时肛门失禁,最后甚至直肠脱出。
治疗:
(1)首先应去除病因,给予易消化的饲料,患病猪宜喂稀粥或米汤
(2)抑菌消炎,内服黄连素、庆大霉素或氧氟沙星等。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10%维生素C注射液5ml,40%乌洛托品液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
(3)调节胃肠功能,胃肠炎缓解后可用适当健胃剂,幼畜用多酶片,乳酶生等
⑩ 猪瘟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染病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猪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885年猪瘟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中的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10)猪app是什么疾病扩展阅读
急性型猪瘟的症状:
1、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