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域名查询显示泛播cloudflare
获取域名所用服务器的真实IP。
域名查询显示泛播cloudflare的是时候您不要着急,这个可以可以帮您获取域名所用服务器的真实IP,现在很多的网站都使用了CDN,大家很难直接查到域名的服务器IP,有了cloudflare就方便多了。
loudFlare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旧金山,在英国伦敦也设有办事处。CloudFlare以向客户提供网站安全管理、性能优化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为主要业务。
㈡ 做泛播对网站有影响吗
没影响。
泛播也叫任意播,是指某组中任意发送方对应拓朴结构中几个最接近的接收方之间的通信等。
网站(Website)是指在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相关网页的集合。简单地说,网站是一种沟通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
网站是在互联网上拥有域名或地址并提供一定网络服务的主机,是存储文件的空间,以服务器为载体。人们可通过浏览器等进行访问、查找文件,也可通过远程文件传输(FTP)方式上传、下载网站文件。
㈢ 两个无线路由应该选择的中继模式还是桥接模式好
中继好。中继模式:就是利用无线路由器之间的无线连接功能,将无线信号从一个中继点传递到下一个中继点,实现信号的增强,并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
中继和桥接功能对于无线用户的实际使用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设备有所不同,并非所有无线路由器都可以桥接,无线路由桥接就是把无线路由器当中继器使用。
1、使用中继模式时,网络SSID号均一致,而在桥接模式时,网络SSID号不同。2、中继是自身分配的,桥接是上级路由分配的。 中继是主动的,后面连得设备,不管关上级路由的事,桥接是被动的,必须上级路由许可。3、无线网桥接是一般是只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的信号无线数据传输。主要用于两个不同的地点的小局域网之间的链接。用于远距离网络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的数据通讯。
为了保证桥接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当设备开启桥接功能后,会关闭普通网卡的介入功能。即只能点对点通讯。无线设备无法通过无线连接。
(3)什么是泛播服务器扩展阅读:
中继路由系统由一组中继路由器组成,为不能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域提供中继路由.该系统的关键是为路由域配置恰当的中继路由器.为所有中继路由器分配一个泛播地址,将它们当作一个逻辑节点,借助泛播路由以最短路径到达该逻辑节点。
此外,采用源路由的方法将数据报文路由至中继路由器.基于泛播的中继路由系统实现了中继路由的自动配置,提高了中继路由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与现有网络系统兼容,实施代价很小。
㈣ 泛播谷歌云服务器在哪
请参照http://jingyan..com/article/3d69c5518591f4f0cf02d7fb.html或是您的google流_器 右上方 找一个 小小的 "9宫格"的图示。
服务器需要逐一传送,重复10次相同的工作。但由于其能够针对每个客户的及时响应,所以现在的网页浏览全部都是采用IP单播协议。
泛播也是采用以上的思路,将相同的IP地址配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每台服务器提供相同的服务,甚至数据都是同步的,服务器服务范围为以自己为原点。
㈤ 泛播服务器是哪里呢
美国旧金山的
㈥ 泛播 cloudflare怎么追踪
众所周知泛播(cloudflare)国外知名免费cdn服务商无需网站备案。
但有个缺点就是单独使用泛播,其要求修改域名ns服务器,相对来说很不方便而Wzfou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使用cname记录对网站进行加速并且Wzfou直接使用Cloudflare账户登录,无需注册。
您只需所有一个cloudflare账户即可历史悠久的cloudflare CDN,主打安全防御与网站加速,但用了之后网站经常被减速,这就很尴尬了。
使用Cloudflare Partner无须修改NS使用cname方式接入CDN。正常使用Cloudflare的话需要修改DNS,而且分配的两个节点有时并不令人满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Cloudflare Partner来管理CDN。
软件介绍
Cloudflare以向客户提供网站安全管理、性能优化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为主要业务。通过基于反向代理的内容分发网络(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任播(Anycast)技术、基于nginx+lua架构的Web应用防火墙。
Cloudflare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旧金山,在英国伦敦亦设有办事处,及分布式域名解析服务等技术,Cloudflare可以帮助受保护站点抵御包括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在内的大多数网络攻击,确保该网站长期在线,同时提升网站的性能、访问速度以改善访客体验。
㈦ 信令网关的信令网关支持的协议
IETF的Sigtran协议是在IP网络中传送SCN信令协议的堆栈,称为Sigtran协议栈。它支持没有任何修改的SCN信令应用的标准原语接口,从而保证已有的SCN信令应用可以未经修改地使用,同时它利用标准的IP传送协议作为低层传送信令,通过增加协议自身的功能来满足SCN信令传送的要求。
图5信令传送功能模型
图5所示是一个基于Sigtran协议的信令传送功能模型。其中信令网关终结电路交换网的信令,然后通过Sigtran将信令内容传送给媒体网关控制器处理,媒体网关控制器终结局间中继,并根据来自媒体网关控制器的控制指令的指示来控制中继。
No.7信令适配层支持特定的原语,例如管理指示原语等,这些原语是特定的SCN信令协议所必需的。在IP网络中,Sigtran协议利用IP作为底层传送协议,用来传送SCN信令。它支持标准接口,从而不需要对现有的SCN信令进行任何修改,从而保证已有的SCN信令应用可以不必修改而直接使用。
依据Sigtran协议栈,一个用于No.7信令网关的协议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信令应用层(如TUP、ISUP等)、信令适配层(如M2UA、M3UA等)和信令传输层(如SCTP),如图6所示。
图6No.7信令网关协议模型
(1)Q.931:ISDN用户在网络接口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
(2)QSIC:欧洲计算机制造者协会为ISDN制定的链路层协议。
(3)IUA:ISUP用户适配层,IUA是为在软交换网络中实现ISDN业务而开发的协议,是ISDNQ.921/Q.931用户适配层协议。
(4)MTP3:No.7信令消息传递部分第3层。
(5)M2UA:MTP3的用户部分适配层,M2UA是MTP第二级用户的适配层协议,该协议允许信令网关向对等的IPSP(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传送MTP3消息,对No.7信令网和IP网提供无缝的网管互通功能。
(6)TCAP:事物处理应用部分。
(7)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8)ISUP:ISDN用户部分。
(9)TUP:电话用户。
(10)M3UA:MTP3的用户适配层,M3UA是MTP第三级用户的适配层协议,该协议允许信令网关向媒体网关控制器或IP数据库传送MTP3的用户信息(如ISUP/SCCP消息),对SS7信令网和IP网提供无缝的网管互通功能。
(11)SUA:SCCP用户适配层,SUA是SCCP用户的适配层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适配传送SCCP的用户信息给IP数据库,提供SCCP的网管互通功能。
(12)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是新一代的通用IP传输协议,其基本功能是在SCTP用户之间提供可靠的基于消息的传输服务,该服务通过在SCTP两个端点之间建立的SCTP连接(称为SCTP偶联)实现。相对TCP等其他传输协议,它传输时延小,可避免某些大数据引起的阻塞,因此更适合传送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电信网信令,该协议使得信令消息在一个基于IP的公共分组交换网上完成交换。
No.7协议栈与Sigtran协议栈的对应关系如下。
为了实现软交换与现有的No.7信令网呼叫连接控制的连接互通,SG首先需要终结No.7信令链路,然后利用Sigtran协议将No.7信令的呼叫连接控制消息的内容传递给软交换进行处理。由于软交换与SG的通信主要靠的是No.7信令适配层协议,包括有M2UA、M2PA、M3UA等协议,No.7协议栈与Sigtran协议栈的对应关系如图7所示。
图7No.7信令协议栈与Sigtran协议栈的对应关系
通常说的Sigtran协议主要指的是SCTP和No.7信令适配子层,信令网关根据其实现的功能,No.7信令适配层可以采用No.7信令消息传递部分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2UA)、消息传递部分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消息传递部分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或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用户适配层(SUA)等。公共的信令传送协议支持信令传送所需的公共且可靠的传送功能,它采用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提供这些功能。
信令的基本传送过程是:首先,应用层的ISUP消息经过本地的No.7协议栈,在SS7信令网中传输;到SG后,先经过其中的No.7协议栈,到NIF,再经过M3UA/SCTP/IP,到IP网上传输;到达软交换设备时,先经过Sigtran协议栈,分解出ISUP消息。至此,相当于SP应用层中的ISUP信令透明地传送到了软交换的应用层,实现了No.7信令网和IP网的互通。
Sigtran协议栈是No.7信令网关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实现No.7信令与IP包之间的协议转换。可依据以上提出的协议模型,在原有No.7信令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信令网关特有的信令适配层和传输层的处理。根据系统功能可以将信令协议处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No.7信令网接口子系统、协议处理子系统、IP网络接口子系统。No.7信令网接口子系统主要完成信令网关与No.7信令网的接口,实现与No.7信令网的消息传送,属于协议模型中的信令应用层,如TUP、ISUP等。协议处理子系统实现No.7信令在IP网上可靠高效传输,这是实现信令网关功能的关键技术,开发中必须完成协议模型中的信令适配层协议,包括M3UA、M2UA等协议以及传输层SCTP协议。IP网络接口模块实现信令网关与IP网络的接口,应能提供标准的TCP/IP协议的接口。
信令网关的协议栈结构如图8所示。
下面分别从信令网关的PSTN侧、IP侧的信令进行讨论。
1.PSTN侧的信令部分
作为SoftSwitch系统接入PSTN信令的部件,信令网关必须支持SS7。从信令网关的协议栈结构可以看出,为了支持各种类型的No.7,信令网关在PSTN侧需要提供对各种类型的MTP1、MTP2、MTP3的支持,也就是说信令网关只要支持各种信令系统中相应于MTP1、MTP2和MTP3的规范部分。
2.IP侧的信令部分
在IP侧,信令网关必须支持图7所示的Sigtran协议栈,服从相应的IETFSigtran规范。SG对于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所采用的协议是信令传送协议(Sigtran)。Sigtran是在IP网络中传统电路交换网SCN中信令协议的堆栈。在软交换的体系中,通过SG系统进行SCN侧No.7信令和IP侧的Sigtran适配层协议的转换,实现No.7信令在IP网的传送,从而达到Sigtran支持的标准原语接口,不需要对现有的SCN信令应用进行任何修改,从而保证已有的SCN信令应用可以不必修改而直接使用。
Sigtran协议栈包括SCTP协议与No.7信令适配子层协议。
(1)公共的信令传输协议:它采用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提供这些功能。
SCTP即流控制传输协议,它是一个基于IP网的新的端到端传输控制协议,它最根本的目的是在IP网的基础上传输源于传统PSTN网上的信令数据,通过在无连接的IP网络上传送PSTN信令消息,从而可以在IP网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它是一种新型的IP传送协议,与TCP、UDP处于同一层。SCTP通过确认方式,可以无差错、无重复地传送用户数据;根据通路的MTU(消息传输单元)限制进行用户数据的分段,并在多个流上保证用户消息的顺序递交;把多个用户的消息复用到SCTP的数据块中;利用SCTP偶联的机制来提供网络级的故障保证,同时SCTP还具有避免拥塞的特点,并能够避免遭受泛播和匿名的攻击。正是由于SCTP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先进协议机制,如选择性确认、快速重传、无序递交、多宿主机制等,使得SCT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下高性能传输的需求,这也给SCTP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SCTP协议使得信令消息在一个基于IP的公共分组交换网上完成交换,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被端到端地执行,通过使用一组“应用服务器进程”和“多归属节点”,使得有效性得到提高。这样,SCTP是可靠传输协议,SCTP的连接叫偶联。SCTP提供了两个端点间高可靠的冗余传输端口。
(2)No.7信令适配层:该层支持特定的原语,这些原语是特定的SCN信令协议所必需的。SG根据其实现的功能,No.7信令适配子层可以采用No.7信令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2UA)、消息传递部分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消息传递部分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3UA)、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用户适配层(SUA)等,No.7信令适配子层的适配层协议有以下几种。
①M2PA(MTPlevel2UserPeer-to-PeerAdaptation)。
②M2UA(MTPlevel2UserAdaptation)。
③M3UA(MTPlevel3UserAdaptation)。
④SUA(SCCPUserAdaptation)。
⑤IUA(ISDNUserAdaptation)。
根据No.7信令与IP互通的不同实现方式,这些适配协议分别有不同的应用场合,下面对这些协议做详细的介绍。
协议模型的各层协议功能描述如下。
(1)M2PA协议的特点
M2PA协议可以用来在IP承载上传送No.7信令的MTP3消息,该协议使用SCTP提供可靠传送、证实及避免拥塞等功能。M2PA的应用可以保证任何使用IP作为承载的信令节点均可以直接使用MTP3的信令消息处理功能和信令网管理功能。另外,它还利用SCTP协议提供的功能实现很多与MTP2相同的功能,下面是M2PA协议的特点。
①SG在TDM侧采用标准的No.7信令信令协议(MTP1、MTP2、MTP3协议),在IP侧将MTP3及MTP3上层的信令封装在M2PA/SCTP协议中。另外,SG可以具备SCCP层功能,以及GT翻译功能。
②SG支持MTP3层协议,具备信令网管理功能,可以将SG与软交换机之间的IP信令链路状态信息传送给TDM交换机,也可以将SG与TDM交换机之间的TDM信令链路状态信息传送给软交换机。
③SG具备信令转接功能,支持No.7信令消息在多个通过IP网络相连的SG之间转发。
④采用M2PA协议,从SG的协议栈来看,SG可完全被看作为介于TDM电话网和软交换网之间的STP(信令转接点),在完成物理连接的基础上,SG将信令链路的承载(MTP1层定义的标准)转换基于IP承载,将MTP2层定义帧结构转换为M2PA的帧结构,同时将SLC信令链路适配至一个或多个SCTP连接,同时M2PA必须保存各条No.7信令链路至它的SCTP偶联和相应目的IP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可以说采用M2PA协议能够构建一个TDM信令链路与IP信令链路无缝连接的信令网,而SG是连接TDM信令链路与IP链路链路的STP,作为可选功能,SG可具备SCCP层功能,实现MAP消息在TDMSP与IPSP之间的传送。采用M2PA协议,SG和软交换机均需具备独立的信令点编码,SG只能采用信令转接点方式工作。
(2)M2UA协议特点
除了M2PA协议外,IETF还定义了MTP2用户适配层的协议,该协议也用来在SCTP上传送MTP2用户的信令消息。在这种情况下,M2UA协议的功能与M2PA协议相同。由于在应用M2UA协议时,在No.7信令用户适配协议中引入了AS和ASP概念,因此在M2UA协议中还应当包括对AS和ASP的状态管理功能。M2UA协议的应用主要是在同一物理实体中既包含了信令网关(SG)功能,又包含了媒体网关(MG)功能。
M2UA协议的功能如下。
①支持MTP2和MTP3的边界接口原语。
②支持完整的MTP3消息处理和网络管理功能。
③支持SG与MGC之间的层管理模块间通信。
④支持SG及MGC之间激活的连接的管理。
M2UA协议的特点如下。
①SG必须具备MTP1和MTP2层协议、M2UA/SCTP/IP协议,软交换机必须具备MISUP/MTP3/M2UA/SCTP/IP协议,同时还必须支持MTP2与MTP3层之间的层间原语。
②由于SG不处理MTP3层协议,因此不具备信令网管理功能,不能将SG与软交换机之间的IP链路状态告诉TDM交换机,即TDM交换机与软交换机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SG相连,当一个SG与软交换机之间的SCP/IP链路故障时,无法通知TDM交换机将所有信令消息均倒换至另一个SG。
③由于SG不具备MTP3层功能,因此SG不可能具备SCCP功能。
④由于SG不需要具备信令点编码,在软交换机不采用多信令点编码的情况下,软交换网网元对信令点编码数量的需求较少。
⑤SG只能采用信令代理方式工作,并且一个SG仅能代理一个软交换机,而一个软交换机可由多个SG代理。
⑥当软交换机通过SG与TDM交换机通过直联信令链路相连时,软交换机可采用不同的SG作为代理,连接不同的TDM交换机;当一个软交换机通过多个SG与TDM交换机通过经STP组织的准直联信令链路相连时,STP将与之相连的多个SG视为一个SG,且多个SG与一对STP之间最多仅能够设置16条信令链路。
⑦从SG的协议栈上看,SG完全等同于一个软交换机在TDM与IP网络交界处设置的一个代理点,且仅代理MTP1和MTP2层的功能,SG将信令链路的承载(MTP1层定义的标准)转换基于IP承载,对信令消息进行MTP2层解封装后,将需要调用的MTP2与MTP3层之间的层间原语封装在M2UA消息包后,通过SCTP连接送至其所代理的软交换机,因此可以把SG和其所代理的软交换机看作是同一个信令点,且信令点编码在软交换机,SG不需具备信令点编码。
采用M2UA协议,完全可以看作IPSP(SS)将MTP1和MTP2层功能延伸至了位于TDM电话网和软交换网之间的SG,与TDM电话网互通信令,由SG负责完成MTP1和MTP2层功能,由IPSP(SS)负责完成MTP3以及MTP3上层功能;MTP3以及MTP3上层的信令消息适配在M2UA/SCTP协议中,在SG与IPSP(SS)之间的IP网络中传送。
(3)M3UA协议特点
M3UA(MTP3UserAdaptationLayer)协议是该体系中的适配协议之一,M3UA协议允许信令网关向媒体网关控制器或IP数据库传送MTP3的用户信息,对No.7信令网和IP网提供无缝的互通功能,下面是M3UA协议的特点。
①SG必须具备MTP1、MTP2、MTP3层协议、M3UA/SCTP/IP协议,软交换机必须具备MISUP/M3UA/SCTP/IP协议,同时还必须支持MTP3与ISUP层之间的层间原语。
②当SG采用信令转接点方式工作时,M3UA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与M2PA基本相同,只是由于M3UA在SG终结了MTP3层协议,信令消息不能在采用IP网络相连的SG之间转发。
③从SG的协议栈上看,表面上SG完全等同于一个软交换机在TDM与IP网络交界处设置的一个具备MTP1、MTP2、MTP3层协议代理点,但由于SG具备MTP3层协议处理的功能,因此SG既可以作为某个软交换机的代理,也可以作为STP为具备信令点编码的软交换机提供信令消息功能。
④当SG采用代理方式工作时,M3UA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与M2UA基本相同,M3UA具有MTP3层功能,能够实现信令网管理功能。另外,由于SG具有MTP3层功能,因此SCCP功能也是SG的可选功能。
采用M3UA协议,SG既可以用作SS连接TDM信令网的代理,也可以用作连接TDM信令网的代理;几乎具备了M2PA和M3UA的所有优点,但其唯一的不足在于与M2PA相比,信令消息不能在IP网内经多个SG转发。
除了将MTP3用户部分的数据进行适配以在IP网络中传输外,M3UA还提供了与MTP3层相对应的部分信令网管理功能,即将MTP3中的管理原语映射为M3UA中的消息,并将其在SG(信令网关)的MTP3和软交换中的MTP3用户部分之间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从No.7到IP网络中端到端的信令传输和管理。
M3UA在流控制传输协议和使用MTP3服务的应用之间提供一个接口,即对No.7信令中的MTP3用户消息进行适配后使用SCTP协议在IP网中传输,使SS7的节点与IP网的节点可以互相传送MTP3用户消息。在IP网中,使用M3UA收发MTP3用户消息的节点称为应用服务器(AS),相当于SS7中的信令点,M3UA支持所有MTP3的用户,它对上层用户提供的原语和MTP3提供的原语一致,而底层使用SCTP在IP网上传输,M3UA和SCTP使IP网上的MTP3用户和SS7上相应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无缝的对等通信,使用M3UA协议的信令网关在组网时可以采用信令点代理或信令转接点方式,使用信令点代理方式组网时,信令网关与所联的IP网中的信令点使用相同的信令点码,如果需要为多个IP网节点服务,则信令网关要支持多信令点功能,使用信令转接点方式时,信令网关单独分配一个信令点码,可以为IP网内多个不同信令点码的节点服务。
M3UA协议可以用来支持在IP网络上对No.7信令的MTP3用户消息的传送,MTP3用户消息可以是基于呼叫连接的ISUP/TUP消息,也可以是基于无连接应用的SCCP消息。此协议可以在信令网关与MGC或IP数据库节点之间使用,也可以在两个IP信令点之间使用。通过M3UA协议对MTP3用户消息的适配,MTP3用户消息可以在传统No.7信令节点与IP信令点间进行传送。M3UA协议的应用也可以包括直联或准直联两种方式。
M3UA协议功能如下。
①支持所有的SS7MTP3用户部分的消息传送(如ISUP、SCCP、TUP等)。
②支持MTP3用户协议对等层的无缝操作。
③支持SCTP传输连接和会话管理。
④支持MGC的故障倒换和负荷分担。
⑤支持对管理实体的异步状态变化报告。
⑥M3UA带路由标签的用户消息的传送功能。
⑦M3UA层管理功能。
⑧IP网络中MTP3网间管理功能。
⑨支持SCTP连接管理功能。
⑩系统倒换切换时的协议保护。
协议层重要数据实时观察功能。
(4)M2PA、M2UA、M3UA协议的应用分析比较
通过对M2PA、M2UA、M3UA协议的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①M2PA协议产生较早,其目的在于将传统的基于TDM的No.7信令网完全改造为基于IP网络的No.7信令网,因此M2PA具备较为强大的IP信令网组网能力,适用于利用IP网组建与传统No.7信令网功能基本相同的信令网情况,但对于网络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软交换汇接网来说基本用不到,由于这种应用在实际组网中很少有机会应用,因此发展较为缓慢。
②M2PA协议是目前Sigtran协议栈中唯一一个能够组建IP信令网的协议。M2UA协议较为简单,M2UA协议降低了对SG处理能力的要求,但同时增加了对软交换机处理能力的要求,代理软交换机的SG与TDMSP/STP连接的所有信令链路,均需要在SS中配置,可以看作SS通过SG直接与SG所连接的所有TDMSP/STP直接相连;同时,信令网管理功能较差;因此M2PA协议适用于软交换机通过SG直接与少量的TDM交换机设置直联信令链路或与TDM交换网中少量STP设置信令链路的组网模式,而对于软交换机通过SG经STP与TDM交换机通过准直联信令链路相连的组网模式,则存在一定的缺陷。
③在采用M3UA协议的情况下,SG既可以工作在信令转接点模式,又可以工作在信令代理模式,在网络组织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在信令转接点方式时,具备M2PA协议几乎所有的优点,虽然不能够实现信令消息在IP网内经多个SG转接,但在不需要支持MAP、CAP协议的软交换汇接网上不需要此功能。由于SG的TDM侧的No.7信令链路编号(SLC)与IP侧的IP信令链路(SCTP链路)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SG工作在信令转接点模式的情况下,软交换机与SG(此时SG可以被看作IPSTP)之间不再有16条信令链路的限制,即软交换机与SG之间的传送带宽不再成为“瓶颈”;在信令网管理方面,SG工作在信令转接点模式的情况下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SG支持类似于TDM交换网中的STP成对配置的组网模式,配对的SG之间可以设置C链路,提高了信令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但对于SG工作在信令代理模式的情况下,虽然略优于M2UA,但相差不大。
(5)SUA协议的特点
SUA协议可以用来在IP网络上支持对No.7信令SCCP用户消息的传送,SCCP的用户消息可以是TCAP消息,也可以是RANAP消息。这个协议可以在信令转接点与IP数据库节点之间使用,也可以在两个IP信令点之间使用,但其主要应用是针对非电路呼叫型业务的,协议的应用也可以包括信令中继和非中继方式两种模式。
SUA协议功能如下。
l支持No.7用户部分的消息传送(如TCAP等)。
l支持SCCP无连接的业务。
l支持SCCP用户部分对等层的无缝操作。
l支持分布式的基于IP的信令节点。
IUA协议功能如下。
l支持Q.921、Q.931界面接口传输原语。
l支持SG与MGC之间的层管理模块间通信。
l支持SG及MGC之间激活的连接的管理。
l支持点对点方式及点对多点方式的通信。
SCTP协议功能如下。
lSCT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l数据流的顺序发送。
l用户数据分段。
l确认和避免拥塞。
l块复用的组合与拆离功能。
lSCTP路径管理功能。
l消息的合法性确认功能。
l系统倒换切换时的协议保护。
l协议层重要数据实时观察功能。
lIP层接口功能。
㈧ IPV6地址格式分析,谢谢
IPv6地址表达方式、寻址模型和地址空间
多年以来, IP地址被认为是可以在IP网络上最终唯一并持久的节点标识符。近年中,尤其是随着下一代IP技术的发展,对于IP地址的这种观点正在改变。如果我们仍像过去2 0年中所使用的方法来分配网络和节点地址,那将是一种不必要和低效的办法。
本章在介绍了RFC 2373(IPv6寻址体系结构)中描述的IP寻址体系结构之后,将首先介绍一些与IP寻址相关的议题。然后将介绍几种可能的地址分配方法。本章将IPv6寻址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1 2 8位地址的结构和命名及IPv6地址的不同类型(单播、组播和泛播)。
IPv6的设计者们可以只是简单地在IPv4寻址体系结构中扩大地址空间。但是这样一来将使我们丧失一个改进IP的巨大机会。对于整个寻址体系结构的修改所带来的巨大机会,不仅体现在提高地址分配的效率上,同时也体现在提高IP选路性能上。本章将介绍这些改进,第8章对于IPv6选路议题将有更加详细的介绍。而地址分配、移动网络技术和自动配置将在第11章中有详细讲解。
RFC 2373于1 9 9 8年7月发表,并废弃了最早于1 9 9 5年1 2月发表的RFC 1884(IPv6寻址体系结构)。其中大部分变化源自在最初的R F C发布后的两年半中被认为是必需要进行澄清、更正和修改之处。
地址
IPv4与IPv6地址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长度: IPv4地址长度为3 2位,而IPv6地址长度为1 2 8位。RFC 2373中不仅解释了这些地址的表现方式,同时还介绍了不同的地址类型及其结构。IPv4地址可以被分为2至3个不同部分(网络标识符、节点标识符,有时还有子网标识符),IPv6地址中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可以支持更多的字段。
IPv6地址有三类、单播、组播和泛播地址。下一节将对此作更详细的介绍。单播和组播地址与IPv4的地址非常类似;但IPv6中不再支持IPv4中的广播地址,而增加了一个泛播地址。本节介绍的是IPv6的寻址模型、地址类型、地址表达方式以及地址中的特例。
地址表达方式
IPv4地址一般以4部分间点分的方法来表示,即4个数字用点分隔。例如, 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4地址,都用十进制整数表示:
10.5.3.1
127.0.0.1
201.199.244.101
IPv4地址也时常以一组4个2位的十六进制整数或4个8位的二进制整数表示,但后一种情况较少见。
IPv6地址长度4倍于IPv4地址,表达起来的复杂程度也是IPv4地址的4倍。IPv6地址的基本表达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 16位)。每一个数字包含4位,每个整数包含4个数字,每个地址包括8个整数,共计1 2 8位( 4×4×8 = 128 )。例如,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6地址:
CDCD:910A:2222:5498:8475:1111:3900:2020
1030:0:0:0:C9B4:FF12:48AA:1A2B
2000:0:0:0:0:0:0:1
请注意这些整数是十六进制整数,其中A到F表示的是1 0到1 5。地址中的每个整数都必须表示出来,但起始的0可以不必表示。
这是一种比较标准的IPv6地址表达方式,此外还有另外两种更加清楚和易于使用的方式。
某些IPv6地址中可能包含一长串的0 (就像上面的第二和第三个例子一样)。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标准中允许用“空隙”来表示这一长串的0。换句话说,地址
2000:0:0:0:0:0:0:1
可以被表示为:
2000::1
这两个冒号表示该地址可以扩展到一个完整的1 2 8位地址。在这种方法中,只有当1 6位组全部为0时才会被两个冒号取代,且两个冒号在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
在IPv4和IPv6的混合环境中可能有第三种方法。IPv6地址中的最低3 2位可以用于表示IPv4地址,该地址可以按照一种混合方式表达,即X:X:X:X:X:X:d.d.d.d,其中X表示一个1 6位整数,而d表示一个8位十进制整数。例如,地址
0:0:0:0:0:0:10.0.0.1
就是一个合法的IPv4地址。把两种可能的表达方式组合在一起,该地址也可以表示为:
::10.0.0.1
由于IPv6地址被分成两个部分—子网前缀和接口标识符,因此人们期待一个IP节点地址可以按照类似CIDR地址的方式被表示为一个携带额外数值的地址,其中指出了地址中有多少位是掩码。即,IPv6节点地址中指出了前缀长度,该长度与IPv6地址间以斜杠区分,例如:
1030:0:0:0:C9B4:FF12:48AA:1A2B/60
这个地址中用于选路的前缀长度为6 0位。
寻址模型
IPv6寻址模型与IPv4很相似。每个单播地址标识一个单独的网络接口。IP地址被指定给网络接口而不是节点,因此一个拥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节点可以具备多个IPv6地址,其中任何一个IPv6地址都可以代表该节点。尽管一个网络接口能与多个单播地址相关联,但一个单播地址只能与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每个网络接口必须至少具备一个单播地址。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声明和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这个声明与点到点链路的使用有关。在IPv4中,所有的网络接口,其中包括连接一个节点与路由器的点到点链路(用许多拨号Internet连接中),都需要一个专用的IP地址。随着许多机构开始使用点到点链路来连接其分支机构,每条链路均需要其自己的子网,这样一来消耗了许多地址空间。在IPv6中,如果点到点链路的任何一个端点都不需要从非邻居节点接受和发送数据的话,它们就可以不需要特殊的地址。即,如果两个节点主要是传递业务流,则它们并不需要具备IPv6地址。
为每个网络接口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单播地址的要求阻碍了IPv4地址的扩展。一个提供通用服务的服务器在高需求量的情况下可能会崩溃。因此, IPv6地址模型中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例外:如果硬件有能力在多个网络接口上正确地共享其网络负载的话,那么多个网络接口可以共享一个IPv6地址。这使得从服务器扩展至负载分担的服务器群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在服务器的需求量上升时必须进行硬件升级。
下面将要讨论的组播和泛播地址也与网络接口有关。一个网络接口可以具备任意类型的多个地址。
地址空间
RFC 2373中包含了一个IPv6地址空间“图”,其中显示了地址空间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地址分配的不同类型,前缀(地址分配中前面的位值)和作为整个地址空间的一部分的地址分配的长度。
在IPv6地址分配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在RFC 1884中,地址空间的四分之一被用于两类不同地址:八分之一是基于供应商的单播地址,而另八分之一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单播地址。人们希望地址的分配可以根据网络服务供应商或者用户所在网络的物理位置进行。基于供应商的集聚,正如它最初的名字一样,要求网络从提供Internet接入的供应商那里得到可集聚的IP地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具有距离较远的分支机构的大型机构来说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解决办法,因为其中许多分支机构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供应商。基于供应商的集聚将为这些大单位带来更多的IP地址管理问题。
Steve Deering提议把基于地理位置的地址分配方法作为SIP( SIPP的前身,在第4章中有介绍)中的一种办法。这些地址与基于供应商的地址不同,以一种非常类似IPv4的方法分配地址。这些地址与地理位置有关,且供应商将不得不保留额外的路由器来支持IPv6地址空间中可集聚部分外的这些网络。
ISP实际上并不赞同这个解决方案,因为管理基于地理位置的寻址将大大增加复杂性(和花费)。另一方面,难以对基于供应商的地址进行配置和重配置也引起许多对基于供应商的分配方案的反对。如果没有广泛使用基于IPv4自动配置方案(如DHCP ),那么所有机构的网络将会存在巨大的管理问题。尽管IPv6对于自动配置功能有着更好的支持,但并没有将地理位置的分配方法最终融合进去。
注意,绝大部分的地址空间并没有分配,地址分配的第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㈨ 什么是BGP和anycast,它们有什么作用
更多问题—就在小鸟云计算为你解答:
第一、BGP属于一项技术,一般应用于IDC多线机房,也就是把接入到机房的多条线路融合为一体。实现多线单IP。因为最早的多线机房都是双线双IP,现在很多双线机房开始利用该技术,让用户使用IP的时候 操作更简单些。
第二、Anycast最初是在RFC1546中提出并定义的,它的最初语义是,在IP网络上通过一个Anycast地址标识一组提供特定服务的主机,同时服务访问方并不关心提供服务的具体是哪一台主机(比如DNS或者镜像服务),访问该地址的报文可以被IP网络路由到这一组目标中的任何一台主机上,它提供的是一种无状态的、尽力而为的服务。目前对于Anycast的中文译称主要有,“任播”、“泛播”、“选播”等,本文一律使用“任播”一词,或者直接使用英文单词“Anycast”。
那什么是bgp anycast呢?
1.其实bgp anycast是不同服务器用了相同的ip地址。” 言简意赅啊!
2.利用一个(多个) as号码在不同的地区广播相同的一个ip段。
利用bgp的寻路原则,短的as path 会选成最优路径(bgp寻路原则之n),从而优化了访问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