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Web 服务器架构。
用户使用通用的Web浏览器,通过接入网络(网站的接入则是互联网)连接到Web服务器上。用户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的URL的地址连接,找到对应的网页文件,发送给用户,两者对话的“官方语言”是Http。 网页文件是用文本描述的,HTML/Xml格式,在用户浏览器中有个解释器,把这些文本描述的页面恢复成图文并茂、有声有影的可视页面。
⑵ web构架和Web框架是一个意思吗
web 框架通常是指web 的 ui 框架,具体讲是一个与业务无关的纯前端ui库、如 vue、react。一个框架可能用于多个 项目。
web 架构通常是 与业务强相关了,web 的 UI框架只是架构中的一个小点。除了 web 的 ui框架。 还有性能测试、单元测试、cdn、分包、代码文件夹层级划分等一系列的技术。不单单是考虑 ui 框架了
⑶ web开发是b/s还是c/s结构
在应用开发上来讲分为B/S和C/S两种模式,B/S模式是指基于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形式的应用,也就是web开发。C/S模式就是指基于客户端(Client)服务端(Server)形式的应用开发,比如我们常用的电脑桌面应用。而web开发全部都是B/S模式的。所以基于web的开发都是B/S模式的
⑷ 游戏服务器架构和web服务器架构的区别
web服务器,是专门用来做web应用的,直接面对web编程,框架一般指的是做这个系统用到的一些基础的技术结构 比如java中的ssh就是框架. 架构也有指框架的, 也有指整个项目的设计结构, 比如服务器的结构, 关联等等. 举几个例子,比如独立的文件服务器一般都算到架构里. 集群负载均衡一般都说是架构. spri。
⑸ web前端和后端是不是指B/S架构
可以这么说。bs架构就是:B=浏览器,S服务器。
关于前端和后端的解释(针对于工作岗位)
前端 在大部分企业就是做浏览器端展现相关的工作,会用到html,css,js,ps,ai等等,总之就是和界面相关的东西。
而“后端”的主要工作室程序开发、数据处理了,比如:php,asp,mysql,mssql。主要实现功能上的东西,如用户登录验证、图片上传处理,等等。
⑹ www采用什么体系结构目前的web服务器提供哪些功能
目前常用的Web服务器有IIS和Apache等;其中IIS可能是最容易懂的。Web服务器嘛主要就提供网站服务功能了哈,如用户登陆、在线支付、等等。采用的B/S架构。
⑺ Web应用框架的架构
基于请求的框架较早出现,它用以描述一个web应用程序结构的概念和传统的静态Internet站点一样,是将其机制扩展到动态内容的延伸。对一个提供HTML和图片等静态内容的网站,网络另一端的浏览器发出以URI形式指定的资源的请求,Web服务器解读请求,检查该资源是否存在于本地,如果是则返回该静态内容,否则通知浏览器没有找到。Web应用升级到动态内容领域后,这个模型只需要做一点修改。那就是web服务器收到一个URL请求(相较于静态情况下的资源,动态情况下更接近于对一种服务的请求和调用)后,判断该请求的类型,如果是静态资源,则照上面所述处理;如果是动态内容,则通过某种机制(CGI、调用常驻内存的模块、递送给另一个进程如Java容器)运行该动态内容对应的程序,最后由程序给出响应,返回浏览器。在这样一个直接与web底层机制交流的模型中,服务器端程序要收集客户端籍get或post方式提交的数据,转换,校验,然后以这些数据作为输入运行业务逻辑后生成动态的内容(包括HTML、JavaScript、CSS、图片等)。
基于组件的框架采取了另一种思路,它把长久以来软件开发应用的组件思想引入到web开发。服务器返回的原本文档形式的网页被视为由一个个可独立工作、重复使用的组件构成。每个组件都能接受用户的输入,负责自己的显示。上面提到的服务器端程序所做的数据收集、转换、校验的工作都被下放给各个组件。现代web框架基本上都采用了模型、视图、控制器相分离的MVC架构,基于请求和基于组件两种类型大都会有一个控制器将用户的请求分派给负责业务逻辑的模型,运算的结果再以某个视图表现出来,所以两大分类框架的区别主要在视图部分,基于请求的框架仍然把视图也就是网页看作是一个文档整体,程序员要用HTML、Javascript和CSS这些底层的代码来写“文档”,而基于组件的框架则把视图看作由积木一样的构件拼成,积木的显示不用程序员操心(当然它们也是由另一些程序员开发出来的),只要设置好它绑定的数据和调整它的属性,把他们大大从编写HTML、Javascript和CSS这些界面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基于请求的和基于组件的两种框架各有优劣。虽然一眼看上去后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普通的web开发人员只要使用专门的公司或开源组织提供的组件就可以轻松开发出好用漂亮的界面,但是有几种因素综合起来不利于这种理想中的方案。要编写一个没有潜在问题的、跨浏览器的、显示美观并且有足够灵活性可以调整的服务器端组件是需要高水平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和较多时间的,即使付出这些成本,也不能完全避免使用者失望的情况。
综合来看,基于请求的框架要程序员自己动手的地方比较多,但也因此可以更精细地控制HTML、CSS和Javascript这些最终决定应用程序界面的代码,特别是如果要在界面上有创新,尝试新的视觉效果和用户操作,必然选择基于请求的框架。基于组件的框架可以提高开发界面的效率,前提是选用的组件质量优秀。
⑻ web服务器在b/s中属于哪一层应用服务器属于哪一层谢谢!!!
web服务器在b/s中属于s层,也就是服务层,应用服务器也是在s层。b/s只是最简单的一种网络服务架构,复杂些的架构会有多层,在多层架构下,web服务器是最上层,应用服务器在它的下面。
⑼ 简述WEB系统的架构原理
这个话题太大了。
一般来说,WEB系统,主要是指后端,前端就是各种浏览器了。
那么简单来讲,只要是能与浏览器通过网络交互的系统,都可以算是WEB系统。最简洁的就是用NODEJS写一个echo,就是客户端发什么内容,就回什么内容。
而在实际应用中,WEB系统的架构,一般有这么几个部分:负载均衡、授权验证(可选)、静态内容服务、动态内容服务(业务逻辑)、数据库、运维后台。
1)负载均衡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主要功能是将新的请求转发到不那么忙的服务器进行处理。
2)授权验证,是在对浏览器发起的请求进行授权校验,如果不是合法的请求,就予以拒绝或者重定向至登录页面。
3)静态内容服务,是指图片、CSS等不会根据不同用户而变化的静态内容,将其直接返回给用户。因为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性能主要取决于I/O读写,响应可以非常快。超大型网站,也会把一部分动态内容,例如对访问量大的新闻页,做静态处理,以提升响应速度。静态内容服务的典型是CDN。
4)动态内容服务,是根据用户请求的不同,而进行响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比如对用户数据的CRUD(增删查改)。这是绝大多数WEB系统的核心所在,一般会调用数据库和数据缓存。具体实现会根据业务需要而变化,也可以变得非常复杂。
5)数据库,是数据所在,既有经典的关系型传统数据库系统,也有为了提升访问性能、减轻的内存数据库。
6)运维后台,是为了方便监控运行状态、升级维护系统,不直接参与对外服务。
先写这么多吧。有具体的问题了,可以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