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里云slb服务器负载均衡对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方式有哪些
支持4层和7层检查,4层检查简单来说就是连接一下tcp端口看能否连接。7层检查目前支持HTTP和HTTPS,用户需要提供一个URL,健康检查会定期去访问这个URL,如果返回的HTTP CODE是200的话认为健康,否则认为出错。
② 用C#如何做一个检测网站的URL是否连接正常
首先写一个类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Net.Sockets;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using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Test
{
public class Internet
{
#region 利用API方式获取网络链接状态
private static int NETWORK_ALIVE_LAN = 0x00000001;
private static int NETWORK_ALIVE_WAN = 0x00000002;
private static int NETWORK_ALIVE_AOL = 0x00000004;
[DllImport("sensapi.dll")]
private extern static bool IsNetworkAlive(ref int flags);
[DllImport("sensapi.dll")]
private extern static bool IsDestinationReachable(string dest, IntPtr ptr);
[DllImport("wininet.dll")]
private extern static bool InternetGetConnectedState(out int connectionDescription, int reservedValue);
public Internet() { }
public static bool IsConnected()
{
int desc = 0;
bool state = InternetGetConnectedState(out desc, 0);
return state;
}
public static bool IsLanAlive()
{
return IsNetworkAlive(ref NETWORK_ALIVE_LAN);
}
public static bool IsWanAlive()
{
return IsNetworkAlive(ref NETWORK_ALIVE_WAN);
}
public static bool IsAOLAlive()
{
return IsNetworkAlive(ref NETWORK_ALIVE_AOL);
}
public static bool IsDestinationAlive(string Destination)
{
return (IsDestinationReachable(Destination, IntPtr.Zero));
}
#endregion
/// <summary>
/// 在指定时间内尝试连接指定主机上的指定端口。 (默认端口:80,默认链接超时:5000毫秒)
/// </summary>
/// <param name="HostNameOrIp">主机名称或者IP地址</param>
/// <param name="port">端口</param>
/// <param name="timeOut">超时时间</param>
/// <returns>返回布尔类型</returns>
public static bool IsHostAlive(string HostNameOrIp, int? port, int? timeOut)
{
TcpClient tc = new TcpClient();
tc.SendTimeout = timeOut ?? 5000;
tc.ReceiveTimeout = timeOut ?? 5000;
bool isAlive;
try
{
tc.Connect(HostNameOrIp, port ?? 80);
isAlive = true;
}
catch
{
isAlive = false;
}
finally
{
tc.Close();
}
return isAlive;
}
/// <summary>
/// 在指定时间内尝试连接指定主机上的指定端口。 (默认端口:80,默认链接超时:5000毫秒)
/// </summary>
/// <param name= "hostname ">要连接到的远程主机的 DNS 名。</param>
/// <param name= "port ">要连接到的远程主机的端口号。 </param>
/// <param name= "millisecondsTimeout ">要等待的毫秒数,或 -1 表示无限期等待。</param>
/// <returns>已连接的一个 TcpClient 实例。</returns>
public static TcpClient Connect(string hostname, int? port, int? millisecondsTimeout)
{
try
{
ConnectorState cs = new ConnectorState();
cs.Hostname = hostname;
cs.Port = port ?? 80;
ThreadPool.QueueUserWorkItem(new WaitCallback(ConnectThreaded), cs);
if (cs.Completed.WaitOne(millisecondsTimeout ?? 5000, false))
{
if (cs.TcpClient != null)
return cs.TcpClient;
return null;
}
else
{
cs.Abort();
return null;
}
}
catch
{
return null;
}
}
private static void ConnectThreaded(object state)
{
ConnectorState cs = (ConnectorState)state;
cs.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try
{
TcpClient tc = new TcpClient(cs.Hostname, cs.Port);
if (cs.Aborted)
{
try
{
tc.GetStream().Close();
}
catch { }
try
{
tc.Close();
}
catch { }
}
else
{
cs.TcpClient = tc;
cs.Completed.Set();
}
}
catch (Exception e)
{
cs.Exception = e;
cs.Completed.Set();
}
}
private class ConnectorState
{
public string Hostname;
public int Port;
public volatile Thread Thread;
public readonly ManualResetEvent Completed = new ManualResetEvent(false);
public volatile TcpClient TcpClient;
public volatile Exception Exception;
public volatile bool Aborted;
public void Abort()
{
if (Aborted != true)
{
Aborted = true;
try
{
Thread.Abort();
}
catch { }
}
}
}
}
}
使用方法
bool IsHostAlive;//表示是否正常
try
{
TcpClient tc = Internet.Connect("要检测的链接地址", null, 2000); //这里的2000 表示去连接地址2秒 如果2秒内不能访问到 表示认为不正常
//检测网络联通状态
if (tc != null)
{
tc.GetStream().Close();
tc.Close();
IsHostAlive = true;
}
else
{
IsHostAlive = false;
}
}
catch
{
IsHostAlive = false;
}
命名空间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using System.Reflection;
using System.Net.NetworkInformation;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Net.Sockets;
③ apache haproxy 怎么样
一、lvs的优势: 1、抗负载能力强,因为lvs工作方式的逻辑是非常之简单,而且工作在网络4层仅做请求分发之用,没有流量,所以在效率上基本不需要太过考虑。在我手里的 lvs,仅仅出过一次问题:在并发最高的一小段时间内均衡器出现丢包现象,据分析为网络问题,即网卡或linux2.4内核的承载能力已到上限,内存和 cpu方面基本无消耗。 2、配置性低,这通常是一大劣势,但同时也是一大优势,因为没有太多可配置的选项,所以除了增减服务器,并不需要经常去触碰它,大大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几率。 3、工作稳定,因为其本身抗负载能力很强,所以稳定性高也是顺理成章,另外各种lvs都有完整的双机热备方案,所以一点不用担心均衡器本身会出什么问题,节点出现故障的话,lvs会自动判别,所以系统整体是非常稳定的。 4、无流量,上面已经有所提及了。lvs仅仅分发请求,而流量并不从它本身出去,所以可以利用它这点来做一些线路分流之用。没有流量同时也保住了均衡器的IO性能不会受到大流量的影响。 5、基本上能支持所有应用,因为lvs工作在4层,所以它可以对几乎所有应用做负载均衡,包括http、数据库、聊天室等等。 另:lvs也不是完全能判别节点故障的,譬如在wlc分配方式下,集群里有一个节点没有配置VIP,会使整个集群不能使用,这时使用wrr分配方式则会丢掉一台机。目前这个问题还在进一步测试中。所以,用lvs也得多多当心为妙。 二、nginx和lvs作对比的结果 1、nginx工作在网络的7层,所以它可以针对http应用本身来做分流策略,比如针对域名、目录结构等,相比之下lvs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 nginx单凭这点可利用的场合就远多于lvs了;但nginx有用的这些功能使其可调整度要高于lvs,所以经常要去触碰触碰,由lvs的第2条优点 看,触碰多了,人为出问题的几率也就会大。 2、nginx对网络的依赖较小,理论上只要ping得通,网页访问正常,nginx就能连得通,nginx同时还能区分内外网,如果是同时拥有内外网的 节点,就相当于单机拥有了备份线路;lvs就比较依赖于网络环境,目前来看服务器在同一网段内并且lvs使用direct方式分流,效果较能得到保证。另 外注意,lvs需要向托管商至少申请多一个ip来做Visual IP,貌似是不能用本身的IP来做VIP的。要做好LVS管理员,确实得跟进学习很多有关网络通信方面的知识,就不再是一个HTTP那么简单了。 3、nginx安装和配置比较简单,测试起来也很方便,因为它基本能把错误用日志打印出来。lvs的安装和配置、测试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了,因为同上所述,lvs对网络依赖比较大,很多时候不能配置成功都是因为网络问题而不是配置问题,出了问题要解决也相应的会麻烦得多。 4、nginx也同样能承受很高负载且稳定,但负载度和稳定度差lvs还有几个等级:nginx处理所有流量所以受限于机器IO和配置;本身的bug也还是难以避免的;nginx没有现成的双机热备方案,所以跑在单机上还是风险较大,单机上的事情全都很难说。 5、nginx可以检测到服务器内部的故障,比如根据服务器处理网页返回的状态码、超时等等,并且会把返回错误的请求重新提交到另一个节点。目前lvs中 ldirectd也能支持针对服务器内部的情况来监控,但lvs的原理使其不能重发请求。重发请求这点,譬如用户正在上传一个文件,而处理该上传的节点刚 好在上传过程中出现故障,nginx会把上传切到另一台服务器重新处理,而lvs就直接断掉了,如果是上传一个很大的文件或者很重要的文件的话,用户可能 会因此而恼火。 6、nginx对请求的异步处理可以帮助节点服务器减轻负载,假如使用apache直接对外服务,那么出现很多的窄带链接时apache服务器将会占用大 量内存而不能释放,使用多一个nginx做apache代理的话,这些窄带链接会被nginx挡住,apache上就不会堆积过多的请求,这样就减少了相 当多的内存占用。这点使用squid也有相同的作用,即使squid本身配置为不缓存,对apache还是有很大帮助的。lvs没有这些功能,也就无法能 比较。 7、nginx能支持http和email(email的功能估计比较少人用),lvs所支持的应用在这点上会比nginx更多。 在使用上,一般最前端所采取的策略应是lvs,也就是DNS的指向应为lvs均衡器,lvs的优点令它非常适合做这个任务。 重要的ip地址,最好交由lvs托管,比如数据库的ip、webservice服务器的ip等等,这些ip地址随着时间推移,使用面会越来越大,如果更换ip则故障会接踵而至。所以将这些重要ip交给lvs托管是最为稳妥的,这样做的唯一缺点是需要的VIP数量会比较多。 nginx可作为lvs节点机器使用,一是可以利用nginx的功能,二是可以利用nginx的性能。当然这一层面也可以直接使用squid,squid的功能方面就比nginx弱不少了,性能上也有所逊色于nginx。 nginx也可作为中层代理使用,这一层面nginx基本上无对手,唯一可以撼动nginx的就只有lighttpd了,不过lighttpd目前还没有 能做到nginx完全的功能,配置也不那么清晰易读。另外,中层代理的IP也是重要的,所以中层代理也拥有一个VIP和lvs是最完美的方案了。 nginx也可作为网页静态服务器,不过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畴,简单提一下。 具体的应用还得具体分析,如果是比较小的网站(日PV<1000万),用nginx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机器也不少,可以用DNS轮询,lvs所耗费的机器还是比较多的;大型网站或者重要的服务,机器不发愁的时候,要多多考虑利用lvs。 **************************************************************************************************************** Nginx的优点: 性能好,可以负载超过1万的并发。 功能多,除了负载均衡,还能作Web服务器,而且可以通过Geo模块来实现流量分配。 社区活跃,第三方补丁和模块很多 支持gzip proxy 缺点: 不支持session保持。 对后端realserver的健康检查功能效果不好。而且只支持通过端口来检测,不支持通过url来检测。 nginx对big request header的支持不是很好,如果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设置的比较小,就会返回400bad request页面。 Haproxy的优点: 它的优点正好可以补充nginx的缺点。支持session保持,同时支持通过获取指定的url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 支持tcp模式的负载均衡。比如可以给mysql的从服务器集群和邮件服务器做负载均衡。 缺点: 不支持虚拟主机(这个很傻啊) 目前没有nagios和cacti的性能监控模板 LVS的优点: 性能好,接近硬件设备的网络吞吐和连接负载能力。 LVS的DR模式,支持通过广域网进行负载均衡。这个其他任何负载均衡软件目前都不具备。 缺点: 比较重型。另外社区不如nginx活跃。 ************************************************************************************* 现在网络中常见的的负载均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硬件来进行进行,常见的硬件有比较昂贵的NetScaler、F5、Radware和Array等商用的负载均衡器,也有类似于LVS、Nginx、HAproxy的基于Linux的开源的负载均衡策略, 商用负载均衡里面NetScaler从效果上比F5的效率上更高。对于负载均衡器来说,不过商用负载均衡由于可以建立在四~七层协议之上,因此适用 面更广所以有其不可替代性,他的优点就是有专业的维护团队来对这些服务进行维护、缺点就是花销太大,所以对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服务来说暂时还没有需要使用。 另一种负载均衡的方式是通过软件:比较常见的有LVS、Nginx、HAproxy等,其中LVS是建立在四层协议上面的,而另外Nginx和HAproxy是建立在七层协议之上的,下面分别介绍关于 LVS:使用集群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器,它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 LVS的特点是: 1、抗负载能力强、是工作在网络4层之上仅作分发之用,没有流量的产生; 2、配置性比较低,这是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因为没有可太多配置的东西,所以并不需要太多接触,大大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几率; 3、工作稳定,自身有完整的双机热备方案; 4、无流量,保证了均衡器IO的性能不会收到大流量的影响; 5、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对所有应用做负载均衡; 6、LVS需要向IDC多申请一个IP来做Visual IP,因此需要一定的网络知识,所以对操作人的要求比较高。 Nginx的特点是: 1、工作在网络的7层之上,可以针对http应用做一些分流的策略,比如针对域名、目录结构; 2、Nginx对网络的依赖比较小; 3、Nginx安装和配置比较简单,测试起来比较方便; 4、也可以承担高的负载压力且稳定,一般能支撑超过1万次的并发; 5、Nginx可以通过端口检测到服务器内部的故障,比如根据服务器处理网页返回的状态码、超时等等,并且会把返回错误的请求重新提交到另一个节点,不过其中缺点就是不支持url来检测; 6、Nginx对请求的异步处理可以帮助节点服务器减轻负载; 7、Nginx能支持http和Email,这样就在适用范围上面小很多; 8、不支持Session的保持、对Big request header的支持不是很好,另外默认的只有Round-robin和IP-hash两种负载均衡算法。 HAProxy的特点是: 1、HAProxy是工作在网络7层之上。 2、能够补充Nginx的一些缺点比如Session的保持,Cookie的引导等工作 3、支持url检测后端的服务器出问题的检测会有很好的帮助。 4、更多的负载均衡策略比如:动态加权轮循(Dynamic Round Robin),加权源地址哈希(Weighted Source Hash),加权URL哈希和加权参数哈希(Weighted Parameter Hash)已经实现 5、单纯从效率上来讲HAProxy更会比Nginx有更出色的负载均衡速度。 6、HAProxy可以对Mysql进行负载均衡,对后端的DB节点进行检测和负载均衡。 *********************************************************************************************** 现在网站发展的趋势对网络负载均衡的使用是随着网站规模的提升根据不同的阶段来使用不同的技术: 第一阶段:利用Nginx或者HAProxy进行单点的负载均衡,这一阶段服务器规模刚脱离开单服务器、单数据库的模式,需要一定的负载均衡,但是 仍然规模较小没有专业的维护团队来进行维护,也没有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网站部署。这样利用Nginx或者HAproxy就是第一选择,此时这些东西上手快, 配置容易,在七层之上利用HTTP协议就可以。这时是第一选择 第二阶段:随着网络服务进一步扩大,这时单点的Nginx已经不能满足,这时使用LVS或者商用F5就是首要选择,Nginx此时就作为LVS或者 F5的节点来使用,具体LVS或者F5的是选择是根据公司规模,人才以及资金能力来选择的,这里也不做详谈,但是一般来说这阶段相关人才跟不上业务的提 升,所以购买商业负载均衡已经成为了必经之路。 第三阶段:这时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主流产品,此时随着公司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展,相关人才的能力以及数量也随之提升,这时无论从开发适合自身产品的定制,以及降低成本来讲开源的LVS,已经成为首选,这时LVS会成为主流。 最终形成比较理想的状态为:F5/LVS<—>Haproxy<—>Squid/Varnish<—>AppServer。
④ 负载均衡
转帖:几种负载均衡软件的比较
Nginx的优点:
性能好,可以负载超过1万的并发。
功能多,除了负载均衡,还能作Web服务器,而且可以通过Geo模块来实现流量分配。
社区活跃,第三方补丁和模块很多
支持gzip proxy
缺点:
不支持session保持。
对后端realserver的健康检查功能效果不好。而且只支持通过端口来检测,不支持通过url来检测。
nginx对big request header的支持不是很好,如果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设置的比较小,就会返回400 bad request页面。
Haproxy的优点:
它的优点正好可以补充nginx的缺点。支持session保持,同时支持通过获取指定的url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
支持tcp模式的负载均衡。比如可以给mysql的从服务器集群和邮件服务器做负载均衡。
缺点:
不支持虚拟主机(这个很傻啊)
目前没有nagios和cacti的性能监控模板
LVS的优点:
性能好,接近硬件设备的网络吞吐和连接负载能力。
LVS的DR模式,支持通过广域网进行负载均衡。这个其他任何负载均衡软件目前都不具备。
缺点:
比较重型。另外社区不如nginx活跃。
⑤ nginx不支持url检测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针对后端的RealServer服务器的健康检查来讲,nginx只能通过端口的方式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而不能通过URL地址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
⑥ 如何检查域名URL转发是否正常
排查解决方法:
1、ping 域名 看是否解析至URL转发服务器的IP:121.199.253.*
2、如果未解析至以上IP,说明URL转发未生效,检查控制中心记录.
3、如果已解析至以上IP说明URL转发生效,在IE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测试.
⑦ LVS 和 Nginx 和 HAproxy 的区别
Nginx的优点是:
1、工作在网络的7层之上,可以针对http应用做一些分流的策略,比如针对域名、目录结构,它的正则规则比HAProxy更为强大和灵活,这也是它目前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Nginx单凭这点可利用的场合就远多于LVS了。
2、Nginx对网络稳定性的依赖非常小,理论上能ping通就就能进行负载功能,这个也是它的优势之一;相反LVS对网络稳定性依赖比较大,这点本人深有体会;
3、Nginx安装和配置比较简单,测试起来比较方便,它基本能把错误用日志打印出来。LVS的配置、测试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了,LVS对网络依赖比较大。
3、可以承担高负载压力且稳定,在硬件不差的情况下一般能支撑几万次的并发量,负载度比LVS相对小些。
4、Nginx可以通过端口检测到服务器内部的故障,比如根据服务器处理网页返回的状态码、超时等等,并且会把返回错误的请求重新提交到另一个节点,不过其中缺点就是不支持url来检测。比如用户正在上传一个文件,而处理该上传的节点刚好在上传过程中出现故障,Nginx会把上传切到另一台服务器重新处理,而LVS就直接断掉了,如果是上传一个很大的文件或者很重要的文件的话,用户可能会因此而不满。
5、Nginx不仅仅是一款优秀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它同时也是功能强大的Web应用服务器。LNMP也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web架构,在高流量的环境中稳定性也很好。
6、Nginx现在作为Web反向加速缓存越来越成熟了,速度比传统的Squid服务器更快,可以考虑用其作为反向代理加速器。
7、Nginx可作为中层反向代理使用,这一层面Nginx基本上无对手,唯一可以对比Nginx的就只有lighttpd了,不过lighttpd目前还没有做到Nginx完全的功能,配置也不那么清晰易读,社区资料也远远没Nginx活跃。
8、Nginx也可作为静态网页和图片服务器,这方面的性能也无对手。还有Nginx社区非常活跃,第三方模块也很多。
Nginx的缺点是:
1、Nginx仅能支持http、https和Email协议,这样就在适用范围上面小些,这个是它的缺点。
2、对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只支持通过端口来检测,不支持通过url来检测。不支持Session的直接保持,但能通过ip_hash来解决。
LVS
LVS:使用Linux内核集群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它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
LVS的优点是:
1、抗负载能力强、是工作在网络4层之上仅作分发之用,没有流量的产生,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在负载均衡软件里的性能最强的,对内存和cpu资源消耗比较低。
2、配置性比较低,这是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因为没有可太多配置的东西,所以并不需要太多接触,大大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几率。
3、工作稳定,因为其本身抗负载能力很强,自身有完整的双机热备方案,如LVS+Keepalived,不过我们在项目实施中用得最多的还是LVS/DR+Keepalived。
4、无流量,LVS只分发请求,而流量并不从它本身出去,这点保证了均衡器IO的性能不会收到大流量的影响。
5、应用范围比较广,因为LVS工作在4层,所以它几乎可以对所有应用做负载均衡,包括http、数据库、在线聊天室等等。
LVS的缺点是:
1、软件本身不支持正则表达式处理,不能做动静分离;而现在许多网站在这方面都有较强的需求,这个是Nginx/HAProxy+Keepalived的优势所在。
2、如果是网站应用比较庞大的话,LVS/DR+Keepalived实施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特别后面有Windows
Server的机器的话,如果实施及配置还有维护过程就比较复杂了,相对而言,Nginx/HAProxy+Keepalived就简单多了。
HAProxy
HAProxy的特点是:
1、HAProxy也是支持虚拟主机的。
2、HAProxy的优点能够补充Nginx的一些缺点,比如支持Session的保持,Cookie的引导;同时支持通过获取指定的url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
3、HAProxy跟LVS类似,本身就只是一款负载均衡软件;单纯从效率上来讲HAProxy会比Nginx有更出色的负载均衡速度,在并发处理上也是优于Nginx的。
4、HAProxy支持TCP协议的负载均衡转发,可以对MySQL读进行负载均衡,对后端的MySQL节点进行检测和负载均衡,大家可以用LVS+Keepalived对MySQL主从做负载均衡。
5、HAProxy负载均衡策略非常多,HAProxy的负载均衡算法现在具体有如下8种:
①roundrobin,表示简单的轮询,这个不多说,这个是负载均衡基本都具备的;
② static-rr,表示根据权重,建议关注;
③leastconn,表示最少连接者先处理,建议关注;
④ source,表示根据请求源IP,这个跟Nginx的IP_hash机制类似,我们用其作为解决session问题的一种方法,建议关注;
⑤ri,表示根据请求的URI;
⑥rl_param,表示根据请求的URl参数’balance url_param’ requires an URL parameter name;
⑦hdr(name),表示根据HTTP请求头来锁定每一次HTTP请求;
⑧rdp-cookie(name),表示根据据cookie(name)来锁定并哈希每一次TCP请求。
本人博客自己写的 blog.jxhs.me
⑧ 如何通过HTTP状态判断服务器运营状态
HTTP状态码(HTTP Status Code)是用以表示网页服务器HTTP响应状态的3位数字代码。它由 RFC 2616 规范定义的,并得到RFC 2518、RFC 2817、RFC 2295、RFC 2774、RFC 4918等规范扩展。
所有状态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了响应的五种状态之一。
1xx 消息
这一类型的状态码,代表请求已被接受,需要继续处理。这类响应是临时响应,只包含状态行和某些可选的响应头信息,并以空行结束。由于 HTTP/1.0 协议中没有定义任何 1xx 状态码,所以除非在某些试验条件下,服务器禁止向此类客户端发送 1xx 响应。
100 Continue
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这个临时响应是用来通知客户端它的部分请求已经被服务器接收,且仍未被拒绝。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剩余部分,或者如果请求已经完成,忽略这个响应。服务器必须在请求完成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最终响应。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服务器已经理解了客户端的请求,并将通过 Upgrade 消息头通知客户端采用不同的协议来完成这个请求。在发送完这个响应最后的空行后,服务器将会切换到在 Upgrade 消息头中定义的那些协议。
只有在切换新的协议更有好处的时候才应该采取类似措施。例如,切换到新的 HTTP 版本比旧版本更有优势,或者切换到一个实时且同步的协议以传送利用此类特性的资源。
102 Processing
由WebDAV(RFC 2518)扩展的状态码,代表处理将被继续执行。
2xx 成功
这一类型的状态码,代表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200 OK
请求已成功,请求所希望的响应头或数据体将随此响应返回。
201 Created
请求已经被实现,而且有一个新的资源已经依据请求的需要而建立,且其 URI 已经随 Location 头信息返回。假如需要的资源无法及时建立的话,应当返回 '202 Accepted'。
202 Accepted
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正如它可能被拒绝一样,最终该请求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执行。在异步操作的场合下,没有比发送这个状态码更方便的做法了。
返回202状态码的响应的目的是允许服务器接受其他过程的请求(例如某个每天只执行一次的基于批处理的操作),而不必让客户端一直保持与服务器的连接直到批处理操作全部完成。在接受请求处理并返回202状态码的响应应当在返回的实体中包含一些指示处理当前状态的信息,以及指向处理状态监视器或状态预测的指针,以便用户能够估计操作是否已经完成。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实体头部元信息不是在原始服务器上有效的确定集合,而是来自本地或者第三方的拷贝。当前的信息可能是原始版本的子集或者超集。例如,包含资源的元数据可能导致原始服务器知道元信息的超级。使用此状态码不是必须的,而且只有在响应不使用此状态码便会返回200 OK的情况下才是合适的。
204 No Content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不需要返回任何实体内容,并且希望返回更新了的元信息。响应可能通过实体头部的形式,返回新的或更新后的元信息。如果存在这些头部信息,则应当与所请求的变量相呼应。
如果客户端是浏览器的话,那么用户浏览器应保留发送了该请求的页面,而不产生任何文档视图上的变化,即使按照规范新的或更新后的元信息应当被应用到用户浏览器活动视图中的文档。
由于204响应被禁止包含任何消息体,因此它始终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尾。
205 Reset Content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且没有返回任何内容。但是与204响应不同,返回此状态码的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该响应主要是被用于接受用户输入后,立即重置表单,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开始另一次输入。
与204响应一样,该响应也被禁止包含任何消息体,且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束。
206 Partial Content
服务器已经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类似于 FlashGet 或者迅雷这类的 HTTP 下载工具都是使用此类响应实现断点续传或者将一个大文档分解为多个下载段同时下载。
该请求必须包含 Range 头信息来指示客户端希望得到的内容范围,并且可能包含 If-Range 来作为请求条件。
响应必须包含如下的头部域:
Content-Range 用以指示本次响应中返回的内容的范围;如果是 Content-Type 为 multipart/byteranges 的多段下载,则每一 multipart 段中都应包含 Content-Range 域用以指示本段的内容范围。假如响应中包含 Content-Length,那么它的数值必须匹配它返回的内容范围的真实字节数。
Date
ETag 和/或 Content-Location,假如同样的请求本应该返回200响应。
Expires, Cache-Control,和/或 Vary,假如其值可能与之前相同变量的其他响应对应的值不同的话。
假如本响应请求使用了 If-Range 强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不应该包含其他实体头;假如本响应的请求使用了 If-Range 弱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禁止包含其他实体头;这避免了缓存的实体内容和更新了的实体头信息之间的不一致。否则,本响应就应当包含所有本应该返回200响 应中应当返回的所有实体头部域。
假如 ETag 或 Last-Modified 头部不能精确匹配的话,则客户端缓存应禁止将206响应返回的内容与之前任何缓存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任何不支持 Range 以及 Content-Range 头的缓存都禁止缓存206响应返回的内容。
207 Multi-Status
由WebDAV(RFC 2518)扩展的状态码,代表之后的消息体将是一个XML消息,并且可能依照之前子请求数量的不同,包含一系列独立的响应代码。
3xx 重定向
这类状态码代表需要客户端采取进一步的操作才能完成请求。通常,这些状态码用来重定向,后续的请求地址(重定向目标)在本次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指明。
当且仅当后续的请求所使用的方法是 GET 或者 HEAD 时,用户浏览器才可以在没有用户介入的情况下自动提交所需要的后续请求。客户端应当自动监测无限循环重定向(例如:A->A,或者A->B->C->A),因为这会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按照 HTTP/1.0 版规范的建议,浏览器不应自动访问超过5次的重定向。
300 Multiple Choices
被请求的资源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回馈信息,每个都有自己特定的地址和浏览器驱动的商议信息。用户或浏览器能够自行选择一个首选的地址进行重定向。
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该响应应当包括一个资源特性及地址的列表的实体,以便用户或浏览器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重定向地址。这个实体的格式由 Content-Type 定义的格式所决定。浏览器可能根据响应的格式以及浏览器自身能力,自动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当然,RFC 2616规范并没有规定这样的自动选择该如何进行。
如果服务器本身已经有了首选的回馈选择,那么在 Location 中应当指明这个回馈的 URI;浏览器可能会将这个 Location 值作为自动重定向的地址。此外,除非额外指定,否则这个响应也是可缓存的。
301 Moved Permanently
被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并且将来任何对此资源的引用都应该使用本响应返回的若干个 URI 之一。如果可能,拥有链接编辑功能的客户端应当自动把请求的地址修改为从服务器反馈回来的地址。除非额外指定,否则这个响应也是可缓存的。
新的永久性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如果这不是一个 GET 或者 HEAD 请求,因此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注意:对于某些使用 HTTP/1.0 协议的浏览器,当它们发送的 POST 请求得到了一个301响应的话,接下来的重定向请求将会变成 GET 方式。
302 Found
请求的资源现在临时从不同的 URI 响应请求。由于这样的重定向是临时的,客户端应当继续向原有地址发送以后的请求。只有在Cache-Control或Expires中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这个响应才是可缓存的。
新的临时性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如果这不是一个 GET 或者 HEAD 请求,那么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注意:虽然RFC 1945和RFC 2068规范不允许客户端在重定向时改变请求的方法,但是很多现存的浏览器将302响应视作为303响应,并且使用 GET 方式访问在 Location 中规定的 URI,而无视原先请求的方法。状态码303和307被添加了进来,用以明确服务器期待客户端进行何种反应。
303 See Other
对应当前请求的响应可以在另一个 URI 上被找到,而且客户端应当采用 GET 的方式访问那个资源。这个方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允许由脚本激活的POST请求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新的资源。这个新的 URI 不是原始资源的替代引用。同时,303响应禁止被缓存。当然,第二个请求(重定向)可能被缓存。
新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注意:许多 HTTP/1.1 版以前的 浏览器不能正确理解303状态。如果需要考虑与这些浏览器之间的互动,302状态码应该可以胜任,因为大多数的浏览器处理302响应时的方式恰恰就是上述规范要求客户端处理303响应时应当做的。
304 Not Modified
如果客户端发送了一个带条件的 GET 请求且该请求已被允许,而文档的内容(自上次访问以来或者根据请求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则服务器应当返回这个状态码。304响应禁止包含消息体,因此始终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尾。
该响应必须包含以下的头信息:
Date,除非这个服务器没有时钟。假如没有时钟的服务器也遵守这些规则,那么代理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可以自行将 Date 字段添加到接收到的响应头中去(正如RFC 2068中规定的一样),缓存机制将会正常工作。
ETag 和/或 Content-Location,假如同样的请求本应返回200响应。
Expires, Cache-Control,和/或 Vary,假如其值可能与之前相同变量的其他响应对应的值不同的话。
假如本响应请求使用了强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不应该包含其他实体头;否则(例如,某个带条件的 GET 请求使用了弱缓存验证),本次响应禁止包含其他实体头;这避免了缓存了的实体内容和更新了的实体头信息之间的不一致。
假如某个304响应指明了当前某个实体没有缓存,那么缓存系统必须忽视这个响应,并且重复发送不包含限制条件的请求。
假如接收到一个要求更新某个缓存条目的304响应,那么缓存系统必须更新整个条目以反映所有在响应中被更新的字段的值。
305 Use Proxy
被请求的资源必须通过指定的代理才能被访问。 Location 域中将给出指定的代理所在的 URI 信息,接收者需要重复发送一个单独的请求,通过这个代理才能访问相应资源。只有原始服务器才能建立305响应。
注意:RFC 2068中没有明确305响应是为了重定向一个单独的请求,而且只能被原始服务器建立。忽视这些限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
306 Switch Proxy
在最新版的规范中,306状态码已经不再被使用。
307 Temporary Redirect
请求的资源现在临时从不同的 URI 响应请求。由于这样的重定向是临时的,客户端应当继续向原有地址发送以后的请求。只有在Cache-Control或Expires中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这个响应才是可缓存的。
新的临时性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因为部分浏览器不能识别307响应,因此需要添加上述必要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并向新的 URI 发出访问请求。
如果这不是一个 GET 或者 HEAD 请求,那么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⑨ 什么是URL,怎么使用
URL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即统一资源定位器,它是一个识别Internet中哪里有信息资源,并且将Internet提供的服务统一编址的系统。通过URL可以到达任何一个地方寻找需要的东西,比如文件、数据库、图像、新闻组等等,可以这样说,URL是Internet上的地址簿。URL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如下: 1. 服务器标识符 通过选择服务器标识符能够确定将要访问的服务器的类型,URL中的服务器标识符可以有http://、FTP://、GOPHER://、TELNET://、NWES://等等类型,分别指定为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连接、采用文件传输协议连接、与GOPHER服务器连接、与TELNET会话连接、与USENET新闻组相连接。 2. 信息资源地址 信息资源地址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机器名称,如www.tsinghua.e.cn是用来指示资源所存在的机器,另一个是通信端口号(port number),是连接时所使用的通信端口号。端口是Internet用来辨别特定信息服务用的一种软件标识,其设置范围是0到65535之间的整数,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标准端口号,可以不用写出。在需要特殊服务时会用到非标准端口号,这时就要写出,如http://www.tsinghua.e.cn:81。常见的Internet提供服务的端口号,如HTTP的标准端口号为80,TELNET的标准端口号为23,FTP的标准端口号为21等等。 3. 路径名 路径名是给出资源在所在机器上的完整文件名,一般情况下只有用户知道所要找的资源在什么地方时才会给出这个选项。如http://www.tsinghua.e.cn/index.html等。
⑩ asp 检测url地址是否可用除了用200,404等这些判断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急
如果域名服务器不存在,会报错。先做到捕捉错误。或者要错误时直接提示服务器未开放,其后才能进行状态判断。返回信息200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