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以太网服务器怎么做

以太网服务器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12-27 18:17:05

A. 三菱FX系列plc转以太网实现ModbusTCP通信服务器

兴达三菱转以太网模块 之 三菱fx系列plc如何实现Modbus TCP服务器

硬件:三菱fx 一个

兴达易控三菱转以太网 CHNet-FX 一台

CHNet-FX模块太网口它支持8个连接,那么也就是说,当我们plc做ModbusTCP服务器的时候可以有同时8个Modbus TCP客户端。同时和他进行通讯,

我们所需要的一些软件这个以太网调试助手,用来调试这个调试这个plc这个服务器,调试程序,然后我们还会用到这个Modbus poll可以来模拟,ModbusTCP服务器,ModbusRTU主站,以及Modbus ASC主站,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一下这个三菱FX5U他实现Modbus TCP这个组态过程,下面就是我们做好的一个这个工程

要实现他这个Modbus TCP他这个过程呢,首先呢第一步用FX5U PLC 与CHNet-FX连接

新建 FX3U/FX3UC 工程,双击导航栏中的连接目标:Connection。

 跳出的选项板后,在计算机侧选择双击“EthernetBoard”选项,随后提醒中点击“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侧双击“PLC Mole”;

在随后的跳出的设置中,点击“搜索网络上的 FXCPU(S)”后,会搜索到 CHNet-FX所连接的 FX3UC。

按图中标号依次选择后,最后点击确认;

 在上述中选择好 IP 地址后,点击“通信测试”,即可提示与 FX3UCCPU 连接

5.随后即可“在线”选项栏中,进行 PLC 的读取、写入和监视等操作。

Modbus分配地址

PLC配置

口号就是502端口,作为服务器需要设置的参数,

这个逻辑程序D0、D1、D2、D3分别付了初值是K0、K1、K2、K3在初始化的时候我们对D4、D5、D6、D7进行个清零操作设置的这个参数,通讯手段默认ModbusTCP,可编程IP地址就是前面设置的,192.168.1.161端

使用了一个特殊标志位,每一分钟我们会对D0、D1、D2、D3作一个加一操作,看看能不能做一个加一操作,然后会实时的判断,当D0、D1、D2、D3各自的值大于6000的时候分别各自清零,也就说d0d1d2d3的值他会每一分钟都会发生改变,并且d0d1d23d3的纸最终它是会在零到6000之间发生一个变化,(包括0和6000)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客户端去读取PLC的寄存器的时候,D0、D1、D2、D3是变化的方便我们观察变化。这就是一小段逻辑程序

进入程序监视

此时D0、D1、D2、D3分别是0、1、2、3;过1分钟就会进行一下+1操作下面就可以测PLC程序了

先用以太网调试助手进行测试

适配器是PLC通过CHNet-FX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电脑通过无线网卡连接到路由器

协议模式:客户端 Client

目标IP:CHNet-FX用户自定义IP地址

B. 以太网的服务器是什么来的

串口服务器 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它是总线型协议中最常见的,数据速率为10Mbps(兆比特/秒)的同轴电缆系统。该系统相对比较便宜且容易安装,直接利用每个工作站网卡上的BNC-T型连接器,就可以将电缆从一个工作站连接到另一个工作站,完成网络传输控制任务

C. 怎么在服务器和主机上配置以太网接口

建议:IP地址采用手动配置,或者将其中一台路由器开启DHCP自动分配,通过指向不同网关就能实现两条宽带出口选择,希望对你有用。

D. 教室以太网怎么连接

教室以太网可以使用终端服务器连接。终端服务器将教室的中控系统连接至以太网,校方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控制各个教室内的中控系统,使得管理人员能在监控中心就能够远程控制教室。

教室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场所。它是一间由前面是讲台、后面是座位的大房间构成。靠讲台的墙上有黑板或白板,是教师讲课、布置作业的地方。

以太网的定义

以太网(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通讯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议。以太网协议定义了一系列软件和硬件标准,从而将不同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太网(Ethernet)设备组网的基本元素有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光纤和普通网线以及以太网协议和通讯规则。以太网中网络数据连接的端口就是以太网接口。

E. 怎么把一台电脑设置为局域网服务器

在使用Windows 10工作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需把一台电脑设置为局域网文件服务器。那么如何操作呢?下面我与你分享具体步骤和方法。

工具/材料

Windows 10操作系统

F. 急建立一个以太网

以太网技术

1、前言
计算机网络分为两类:采用点到点连接的网络和采用广播信道的网络。在所有广播网络中,关键的问题是:当信道的使用产生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权。用来决定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子层,称作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由于几乎所有的局域网都以多路复用信道作为通信的基础,而广域网中除卫星网以外,都采用点到点连接,所以MAC子层在局域网中尤其重要。
介质访问子层的中心论题是相互竞争的用户之间如何分配一个单独的广播信道。其分配方法有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而所有传统的信道静态分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处理通信的突发性,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信道动态分配。在各种多路访问协议中,本文只介绍与以太网密切相关的几种载波侦听协议。

2、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在局域网中,站点可以检测到其他站点在干什么,从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动作。网络站点侦听载波是否存在(即有无传输)并相应动作的协议,被称为载波侦听协议(carrier sense protocol)。下面介绍几种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CSMA/CD协议是对ALOHA协议(一种基于地面无线广播通信而创建、适用于无协调关系的多用户竞争单信道使用权的系统)的改进,它保证在侦听到信道忙时无新站开始发送;站点检测到冲突就取消传送,以太网就是它的一个版本。

2.1、1-持续CSMA
当一个站点要传送数据时,它首先侦听信道,看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送。如果信道正忙,它就持续等待直到当它侦听到信道空闲时,便将数据送出。若发生冲突,站点就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然后重新开始。此协议被称为1-持续CSMA,是因为站点一旦发现信道空闲,其发送数据的概率为1。
2.2、非持续CSMA
在发送之前,站点会侦听信道的状态,如果没有其他站点在发送,它就开始发送。但如果信道正在使用之中,该站点将不再继续侦听信道,而是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2.3、p-持续CSMA
一个站点在发送之前,首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便以概率p传送,而以概率q=1-p把该次发送推迟到下一时隙。此过程一直重复,直到发送成功或者另外一站开始发送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该站的动作与发生冲突时一样(即等待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开始)。若站点一开始就侦听到信道忙,它就等到下一时隙,然后开始上述过程。 3、IEEE802.3
IEEE802标准已被ANSI采用未美国国家标准,被NIST采用未政府标准,并且被ISO作为国际标准,称之为ISO 8802。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MAC子层上有所不同,但在数据链路层上是兼容的。
这些标准分成几个部分。802.1标准对这组标准做了介绍并且定义了接口原语;802.2标准描述了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它使用了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协议。802.3到802.5分别描述了3个局域网标准,分别是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标准,每一标准均包括物理层和MAC子层协议,下面仅介绍802.3。

3.1 IEEE802.3标准及以太网
IEEE802.3标准适用于1-持续CSMA/CD局域网。其工作原理是:当站点希望传送时,它就等到线路空闲为止,否则就立即传输。如果两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在空闲的电缆上开始传输,它们就会冲突。于是所有冲突站点终止传送,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已出版的802.3标准与以太网的细微差别是:它描述了运行在各种介质上的从1Mb/s~10Mb/s的1-持续CSMA/CD系统的整个家族。另外,二者的一个头部字段也有所不同(802.3的长度字段用作以太网的分组类型)。
许多人(错误地)?quot;以太网"作为CSMA/CD协议的总称,尽管这一名词只表示了实现802.3的某个特定产品。

3.2 802.3的电缆
3.2.1四种电缆
此处按历史顺序介绍。
第一种是10Base5电缆,它通常被称为"粗以太网(thick ethernet)"电缆,802.3标准建议为黄色,每隔2.5m一个标志,标明分接头插入处,连接处通常采用插入式分接头(vampire tap),将其触针小心地插入到同轴电缆的内芯。名称10Base5表示的意思是:工作速率为10Mb/s,采用基带信号,最大支持段长为500m。
第二种电缆是10Base2,或称为"细以太网(thin ethernet)"电缆,与"粗以太网"相对,并且很容易弯曲。其接头处采用工业标准的BNC连接器组成T型插座,它使用灵活,可靠性高。"细以太网"电缆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但是使用范围只有200m,并且每个电缆段内只能使用30台机器。
由于寻找电缆故障的麻烦,导致一种新的接线方式的产生,即所有站点均连接到一个中心集线器(hub)上。通常,这些连线是电话公司的双绞线。这种方式被称为10Base-T。这种结构使增添或移去站点变得十分简单,并且很容易检测到电缆故障。10Base-T的缺点是,其电缆的最大有效长度为距集线器100m,即使是高质量的双绞线(5类线),最大长度可能也只有150m。另外,大集线器的价格也较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易于维护,10Base-T还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802.3中可用的第四种电缆连接方式是10Base-F,它采用了光纤。这种方式由于其连接器和终止器的费用而十分昂贵,但是它却有极好的抗干扰性,常用于办公大楼或相距较远的集线器间的连接。
名称 电缆 最大区间长度 节点数/段 优点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500m 100 用于主干很好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200m 30 最便宜的系统
10Base-T 双绞线 100m 1024 易于维护
10Base-F 光纤 2000m 1024 最适于在楼间使用

3.2.2 拓扑
下图给出了在建筑物内的不同走线方式。在(a)中,单根电缆如蛇形地穿越各个房间,每个站点从最近处接上电缆。(b)中,垂直的的主干线从地下室引向房顶,各层的水平电缆通过放大器(中继器)连到主干线上。在某些系统中,水平的电缆是细缆,主干线是粗缆。最普通的拓扑结构是树型,因为在网络上如果某些站点对间有两条路径,会造成两个信号间的干扰。

3.2.3 中继器
802.3的每种版本都有一个区间最大电缆长度。为了使网络范围更大,可以用中继器(repeater)连接多根电缆,如上图(d)所示。中继器是一个物理层设备,它双向接收、放大并重发信号。对软件而言,由中继器连接起来的一系列电缆段同单根电缆并无区别(除了中继器产生的一些延迟以外)。一个系统中可拥有多个电缆段和多个中继器,但两个收发器间不得超过2.5km,任意两个收发器间的路径上不得有4个以上的中继器。

3.3 帧格式
802.3的帧结构以7字节的先导字段开头,每字节的内容为10101010。随后是内容为10101011的一字节,标志着帧本身的开始。接下来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尽管标准允许2字节和6字节两种地址,但是10Mb/s基带网标准规定只使用6字节地址(目的地址的最高位为0是普通地址,为1时是组播地址,全1时为广播地址)。然后是2字节长度字段(值为0~1500)和数据部分,如果帧的数据部分少于46字节,使用填充字段以达到要求的最短长度。最后一个字段是校验和,采用的算法是循环冗余校验。

3.4 交换式802.3局域网
交换式局域网的心脏是一个交换机,在其高速背板上插有4~32个插板,每个板上有1~8个连接器。大多数情况下,交换机都是通过一根10Base-T双绞线与一台计算机相连。
当一个站点想发送一802.3帧时,它就向交换机输出一标准帧。插板检查该帧的目的地是否为连接在同一块插板上的另一站点。如果是,就复制该帧。如果不是,该帧就通过高速背板被送向连有目的站点点插板。通常,背板通过采用适当的协议,速率高达1Gb/s。
如果一块插板上连接的两个站点同时发送一帧,会如何解决?这取决于插板的构造方式。
一种方式都是插板上的所有端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插板上局域网。插板上局域网的冲突检测与处理方式与CSMA/CD网络完全一样,并采用二进制后退算法进行重发。采用这种插板,任一时刻每块板上只可能有一个帧发送,但所有插板的发送可以并行进行。通过使用这种方案,每个插板与其他插板独立,属于自己的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
另一种插板采用了缓冲方式,因此,当有帧到达时,它们首先被缓冲在插板上的RAM中。这种方案允许所有端口并行地接受和发送帧。一旦一帧被完全接受,插板就检查接收帧的目的地是同一插板上的另一端口,还是其他插板上的端口。在前一种情况下,帧会被直接发送到目的端口,在后一种情况下,帧必须通过背板发送到正确的插板上。采用这种方案,每一个端口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因此冲突不会发生。该系统的总吞吐量是10Base-5的倍数。
因为交换机只要求每个输入端口接收的是标准802.3帧,所以可将它的端口用作集线器,如果所有端口连接的都是集线器,而不是单个站点,交换机就变成了802.3到802.3的网桥。

4、快速以太网
FDDI曾被认为是下一代的LAN,但是除了主干网市场外(在这方面FDDI一直很出色),它很少被使用。因为其站点管理过于复杂,从而导致芯片复杂和价格昂贵。FDDI的巨大费用使得工作站制造商不愿让它成为标准网络,因此从不大量生产,FDDI也就无法占据大块市场。1992年IEEE重新召集了802.3委员会,指示他们制订一个快速的LAN。802.3委员会决定保持802.3原状,只是提高其速率,IEEE在1995年6月正式采纳了其成果802.3u。从技术角度上讲,802.3u并不是一种新的标准,只是对现存802.3标准的追加,习惯上称为快速以太网。
其基本思想很简单:保留所有的旧的分组格式,接口以及程序规则,只是将位时从100ns减少到10ns,并且所有的快速以太网系统均使用集线器,不再使用带有刺入式分接头或BNC连接头的多点电缆。下面介绍各种类型的连线。
(1)100Base-T4
即3类UTP,它采用的信号速度为25MHz,需要四对双绞线,不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而是三元信号,每个周期发送4比特,这样就获得了所要求的100Mb/s,还有一个33.3Mb/s的保留信道。该方案即所谓的8B6T(8比特被映射为6个三进制位)。
(2)100Base-TX
即5类UTP,其设计比较简单,因为它可以处理速率高达125MHz以上的时钟信号,每个站点只需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连向集线器,另一对从集线器引出。它没有采用直接的二进制编码,而是采用了一种运行在125MHz下的被称为4B5B的编码方案。100Base-TX是全双工的系统。
(3)100Base-FX
使用两束多模光纤,每束都可用于两个方向,因此它也是全双工的,并且站点与集线器之间的最大距离高达2km。
100Base-T4和100Base-FX可使用两种类型(共享式、交换式)的集线器,它们统称为100Base-T。在共享式集线器中,所有的输入线(或者至少是所有连到同一块卡上的接线)在逻辑上连在一起,形成了同一个冲突域。100Base-FX电缆与正常的以太网冲突算法来说显得过长,所以它们必须与缓存的交换式集线器相连,每根电缆各为一个冲突域
5、千兆以太网

5.1 综述
以太网标准由IEEE LAN-MAN标准委员会的802.3工作组创建并维护。近几年,802.3z工作组致力于光纤和屏蔽跨接电缆集合("短距离铜线")的千兆以太网解决方案。1997年春天,新的工作组802.3ab成立,研究基于4对5类缆线的"长距铜线"解决方案,其标准为4对5类UTP、最大长度100米的千兆以太网连接,该标准为以太网MAC层定义了一个接口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还定义了管理、中继器操作、拓扑规则及四种物理层信令系统:1000Base-SX(短波长光纤)、1000Base-LX(长波长光纤)、1000Base-CX(短距离铜线)和1000Base-T(100米4对5类UTP)。
注:1000Base-CX为150欧姆、平衡屏蔽的特殊电缆集合,线速1.25Gbps,使用基于光通道的8B/10B编码方式,其时间帧与光纤连接相同。

5.2 千兆以太网产品
千兆以太网也是以太网,其产品没多大变化,主要有:交换机、上连/下连模块、网卡、千兆以太网路由器,以及一种新设备,叫缓存式分配机(buffered distributor)。
缓存式分配机是一种全双工、多端口的类似集线器的设备,将两个或工作在1Gbps以上的802.3链路连接起来。缓存式分配机把分组转发到除源链路外其它所有链路上,提供共享带宽域(与802.3的冲突域相对),也被称为"盒子中的CSMA/CD"。它与802.3的中继器(repeater)不同,允许在转发到达各链路的帧之前先加以缓冲。
作为共享带宽设备,缓存式分配器应与路由器和交换机区分开。配有千兆以太网接口的路由器可以有支持高于或低于千兆速率的背板,而连到千兆以太网缓存式分配器背板的端口共享一千兆的带宽,对于多端口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而言,其高性能背板可支持数千兆的带宽。

5.3 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最初的应用将是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和服务器之间需要高带宽的校园或建筑物。下面举出几种升级方式的例子。

(1)升级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
这是很直接的升级方案,将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连接升级或100/1000交换机之间的1000Mbps连接,从而可支持更多的交换和共享快速以太网段。

(2)升级交换机到服务器的连接
最简单的升级方案,将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升级成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与安装了千兆以太网卡的高性能服务器组与1000Mbps的高速率相连,提供对应用和文件服务的高速访问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主干
多个10/100交换机构成的快速以太网主干可以升级为支持多个100/1000交换机及其它含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连模块的路由器和集线器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若需要也可安装千兆集线器和/或缓存式分配器。

(4)升级共享FDDI主干
方式为将FDDI集中器或集线器或者以太网到FDDI的路由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或缓存式分配器。
(5)升级到高性能桌面
随着千兆以太网发展,在连接快速以太网或FDDI的桌面机仍缺乏带宽时,千兆以太网卡将用于升级高性能桌面机。高性能桌面机将直接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或缓存式分配器。

--------------------------------------------------------------------------------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交换式技术发展过程

以太网交换机,英文为SWITCH,也有人翻译为开关,交换器或称交换式集线器。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局域网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从六十年代末ALOHA的出现到九十年代中期1000MBPS交换式以太网的登台亮相,短短的三十年间经过了从单工到双工,从共享到交换,从低速到高速, 从简单到复杂,从昂贵到普及的飞跃。

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通信量的急剧增加,促使技术的发展,使局域网的性能越来越高,最早的1MBPS的速率已广泛地被今天的100BASE-T和100CG-ANYLAN替代,但是,传统的媒体访问方法都局限于使大量的站点共享对一个公共传输媒体的访问, 既CSMA/CD。

九十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聚增,传统局域网已经愈来愈超出了自身的负荷,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性能。与现在基于网桥和路由器的共享媒体的局域网拓扑结构相比,网络交换机能显着的增加带宽。交换技术的加入,就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网络,使局域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可平行、安全、同时的互相传输信息,而且使局域网可以高度扩充。

从网桥、多端口网桥到交换机

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两端口网桥。桥是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用来连接相似的局域网。从互联网络的结构看,桥是属于DCE级的端到端的连接;从协议层次看,桥是在逻辑链路层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与中继器在第一层、路由器在第三层的功能相似。两端口网桥几乎是和以太网同时发展的。

以太网交换技术(SWITCH)是在多端口网桥的基础上与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实现OSI模型的下两层协议,与网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被业界人士称为"许多联系在一起的网桥",因此现在的交换式技术并不是什么新的标准,而是现有技术的新应用而已,是一种改进了的局域网桥,与传统的网桥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端口(4~88)、更好的性能、更强的管理功能以及更便宜的价格。现在某些局域网交换机也实现了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协议,实现简单的路由选择功能,目前很热的第三层交换就是指此。以太网交换机又与电话交换机相似,除了提供存储转发(STORE ANG FORWORD)方式外还提供了其它的桥接技术,如:直通方式(CUT THROUGH)。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很简单,它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层)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包的MAC层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中,并将数据包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不需要改变网络其它硬件,包括电缆和用户的网卡,仅需要用交换式交换机改变共享式HUB,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

可在高速与低速网络间转换,实现不同网络的协同。目前大多数交换式以太网都具有100MBPS的端口,通过与之相对应的100MBPS的网卡接入到服务器上,暂时解决了10MBPS的瓶颈,成为网络局域网升级时首选的方案。

它同时提供多个通道,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更多的带宽,传统的共享式10MBPS/100MPS以太网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每次只能在一对用户间进行通信,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而交换式以太网允许不同用户间进行传送,比如,一个16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允许16个站点在8条链路间通信。

特别是在时间响应方面的优点,使的局域网交换机倍受青睐。它以比路由器低的成本却提供了比路由器宽的带宽、高的速度,除非有上广域网(WAN)的要求,否则,交换机有替代路由器的趋势。

直通式(cut throuth),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的比较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络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LATENCY)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的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当以太网络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变的越来越复杂,实现起来相当困难。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单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及其与路由器方案的竞争

如前所述,局域网交换机是工作在OSI第二层的,可以理解为一个多端口网桥,因此传统上称为第二层交换;目前,交换技术已经延伸到OSI第三层的部分功能,既所谓第三层交换,第三层交换可以不将广播封包扩散,直接利用动态建立的MAC地址来通信,似乎可以看懂第三层的信息,如IP地址、ARP等, 具有多路广播和虚拟网间基于IP、IPX等协议的路由功能,这方面功能的顺利实现得力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加入,把传统的由软件处理的指令改为ASIC芯片的嵌入式指令,从而加速了对包的转发和过滤,使得高速下的线性路由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可靠的保证。目前,如果没有上广域网的需要,在建网方案中一般不再应用价格昂贵、带宽有限的路由器。

虚拟局域网技术

交换技术的发展,允许区域分散的组织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新的工作组,而且同一工作组的成员能够改变其物理地址而不必重新配置节点,这就是用到所谓的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用交换机建立虚拟网就是使原来的一个大广播区(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逻辑的分为若干个"子广播区",在子广播区里的广播封包只会在该广播区内传送,其它的广播区是收不到的。VLAN通过交换技术将通信量进行有效分离,从而更好地利用带宽,并可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将实际的LAN基础设施分割成多个子网,它允许各个局域网运行不同的应用协议和拓扑结构,对这部分详细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IEEE802.10规定。

网络标准介绍
IEEE 802.1、802.2(LLC) 关于以太网接口标准
IEEE 802.3 CSMA/CD
IEEE 802.3z 千兆以太网
IEEE 802.4 令牌总线
IEEE 802.5 令牌环
IEEE 802.6 MAN
IEEE 802.7 FDDI

ITU-T I.432.2 155.52Mbps UNI接口
ITU-T G.707 155.52Mbps NNI接口
ITU-T G.957 155.52Mbps光接口
ITU-T I.361 ATM层UNI/NNI接口
ITU-T I.365.5 SAR、CPCS子层
ITU-T Q.2110 SSCOP子层
ITU-T Q.2130/Q.2140 SSCF关于UNI/NNI子层
ITU-T Q.2931、Q.2971 UNI接口信令
ITU-T Q.704及Q.2761-2764 NNI接口信令
ITU-T G.703/704 E1接口及桢结构标准

RFC 193 TCP
RFC768 UDP
RFC1577 CLIP over ATM
RFC1483 NSAP encapsulation(bridged PVC)

CCITT建议:
G.702 数字系列比特率
G.703 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G.704 用于一次群和二次群等级的同步帧结构
G.706 关于G.704建议中基本帧同步和循环冗余检验(CRC)过程
G.707 同步数字系列比特率
G.708 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
G.709 同步复用结构
I. 113 ISDN宽带方面的术语词汇
I.121 宽带ISDN概貌
I.150 BISDN的ATM功能特性
I.211 BISDN的业务概貌
I.311 BISDN的一般网络概貌
I.321 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及其应用
I.327 BISDN的网络功能体系
I.361 BISDN的ATM层规范
I.362 BISDN的ATM适配层(AAL)功能描述
I.363 BISDN的ATM适配层(AAL)规范
I.364 BISDN中对宽带无连接数据业务的支持
I.371 BISDN中的流量和拥塞控制
I.413 BISDN用户-网络接口
I.414 ISDN和BISDN用户接入的第1层建议概貌
I.430 一次群速率用户-网络接口的第1层规范
I.431 BISDN用户-网络接口物理层规范
I.441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规范
I.600 维护原理在ISDN用户接入和用户安装上的应用
I.610 BISDN接入的OAM原理
M.20 电信网的维护原理
M.30 电信管理网的原理
M.36 ISDN的维护原理

--------------------------------------------------------------------------------

路由器技术综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数据通信的要求日益增加。路由器作为IP网的核心设备,其技术已成为当前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
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
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通常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路由器是连接IP网的核心设备。
路由器的分类
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从能力上分,路由器可分高端路由器和中低端路由器。各厂家划分并不完全一致。通常将背板交换能力大于40G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40G以下的路由器称为中低端路由器。以市场占有率最大的Cisco公司为例,12000系列为高端路由器,7500以下系列路由器为中低端路由器。
从结构上分,路由器可分为模块化结构与非模块化结构。通常中高端路由器为模块化结构,低端路由器为非模块化结构。
从网络位置划分,路由器可分为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核心路由器位于网络中心,通常是使用高端路由器。要求快速的包交换能力与高速的网络接口,通常是模块化结构。接入路由器位于网络边缘,通常使用中低端路由器。要求相对低速的端口以及较强的接入控制能力。
从功能分,路由器可分为通用路由器与专用路由器。一般所说的路由器为通用路由器。专用路由器通常为实现某种特定功能对路由器接口、硬件等作专门优化。例如接入服务器用作接入拨号用户,增强PSTN接口以及信令能力;VPN路由器增强隧道处理能力以及硬件加密;宽带接入路由器强调宽带接口数量及种类。
从性能上分,路由器可分为线速路由器以及非线速路由器。通常线速路由器是高端路由器,能以媒体速率转发数据包;中低端路由器是非线速路由器。但是一些新的宽带接入路由器也有线速转发能力。
路由器分类方法还有很多,并且随着路由器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分类方法。
路由器功能
路由器通常实现下列基本功能:
实现IP、TCP、UDP、ICMP等互联网协议。
连接到两个或多个数据包交换的网络。对每个连接到的网络,实现该网络所要求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IP数据包封装到链路层帧或从链路层帧中取出IP数据包。
按照该网络所支持的最大数据包大小发送或接收IP数据报。该大小是网络最大传输单元(MTU)。
将IP地址与相应网络的链路层地址相互转换。例如将I

G. 构建一个100base-t以太网实操步骤和设置方法办公室有四台计算机,一台服务器

一共才5太机器,找台端口是100Mbps以上的交换机,这个100M的交换机目前便宜的很,推荐H3C,TPlink,思科啥的吧,随意以太就行,你的机器都用网线练上去,然后设置成192.168.1.x的ip地址就行了

H. 以太网交换机用在笔记本上怎么使用怎么用

笔记本使用交换机方法和台式机使用方法一样。
交换机操作步骤:
第一步:将ADSL猫的网线连接到以太网交换机任意一个口;
第二步:设置笔记本的其中一台,IP为192.168.1.2(也可以是其他的),然后设置子网掩码,默认即可,其他信息一概不填;
第三步:用系统自带的宽带连接建立好链接后,右键单击该链接,选高级共享。接着拨号,此时这台电脑已可以链接网络;
第四步:第二台电脑上网设置:IP设置为192.168.1.3,子网掩码默认,网关为192.168.1.2,用第一台运行cmd输入IPCONFIG /ALL查看DNS。填写到第二台的dns上。

I. 怎么建立局域网服务器

1、首先开启apache服务,在终端输入sudo apachectl start命令

阅读全文

与以太网服务器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gps测量加密法 浏览:958
量价绝杀pdf 浏览:480
循环压缩机振动高的原因 浏览:396
教育机构网站源码 浏览:541
程序员租客被骗 浏览:397
安卓机用了三年会怎么样 浏览:294
图片怎么转pdf加密 浏览:448
解压缩软件免安装版 浏览:962
安卓短信如何存档 浏览:143
汽车导航不读文件夹 浏览:107
全球云服务器如何注册 浏览:884
udp直播流如何在服务器里播放器 浏览:591
macbrew安装php 浏览:425
点特征提取算法 浏览:502
python弹窗显示输入的文字 浏览:751
python数字和中文互转 浏览:639
汽车空调压缩机外壳 浏览:458
大型服务器都是采用什么模式 浏览:5
服务器为什么跳闸 浏览:398
怎么用python分析基金收益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