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云原生云服务器

云原生云服务器

发布时间:2023-01-01 02:53:26

① 从云计算到云原生:从概念到落地

云计算最近几年已经火得不行, 云原生 (Cloud Native)这个概念又来了,如果上云不“原生”,那就等于白上云。究竟什么是云原生?云原生有何优势?怎么从“不原生”一步一步做到云原生?本文将给出切实可行的云原生落地指南。

我们先从云计算说起 。在云计算普及之前,一个应用想要发布到互联网,就需要企业自己先买几台服务器,找一个IDC机房,租几个机架,把服务器放进去。接下来就是装Linux系统,部署应用。我们就假定用Java写了Web应用,怎么部署上去呢?先配置Tomcat服务器,在把编译好的war包上传到服务器,有用FTP的,安全意识高一点的会选SCP,然后配置Nginx、MySQL这些服务,最后一通调试,把应用跑起来,就算齐活。

这种物理机配合自搭网络环境、自搭Linux、自配环境的方式,有很多缺点,但最主要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解决方案是上云 。上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部分解决了前两个问题:

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上云,把物理机换成虚拟机,把物理网换成虚拟专用网(VPC),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是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层面的简化。应用方面,如果延续旧的一套开发、测试、部署流程,做不到快速迭代。

要做到快速迭代,敏捷开发,就需要DevOps,即开发运维由一个团队负责,开发阶段,就要把部署、运维的工作考虑进去,而不是发布一个war包或者jar包后扔给运维不管了。

重开发、轻部署,直接后果就是缺少自动化发布流程。想要把部署规范化,就需要整体考虑一系列问题。

还是以Java应用为例,如果是手动部署,那么就上传war包到服务器,覆盖原有的版本,重启Tomcat,再测试。如果发现有严重问题要回滚怎么办?把老版本再传一遍,然后重启Tomcat。

手动部署,每次部署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所以最好不要安排在半夜,以免手抖敲错了命令,本来中断10分钟的服务,变成了灾备恢复,中断3天。

稍微靠谱一点的是写脚本部署,但各家写出来的脚本都有各家特色,不通用,不易维护,所以更好的方式是用成熟的部署方案,比如Ansible,把脚本标准化,比如做成蓝绿发布,把服务器分组,比如A、B两组,先把流量切到B组,升级A组服务器,有问题就回滚,没问题了,再把流量切到A组,升级B组服务器,最后,恢复正常流量,整个部署完成。

但是回滚这个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做过开发的同学都知道,升级新版本,一般要加配置,改配置,如果回滚到旧版本,忘了把配置改回去,那旧版本可能也不能正常工作。

上云,除了物理变虚拟,简化运维外,最重要的特点——弹性计算,一定要充分利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如果我们分析大多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可以看到,一个应用,通常用到的资源如下:

上云后,云服务商通常都提供托管的数据库,以及大规模存储系统(S3),可解决存储资源问题。通过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均衡(Load Balancer),也无需自行部署Nginx等网关,免去了运维的问题。各种标准的业务组件如Redis、Kafka等,均可直接租用云服务商提供的资源。

我们重点讨论计算资源,也就是云上的虚拟机资源。对于应用来说,可以设计成有状态和无状态两种。一个应用在一台虚拟机内跑着,如果有本地文件的修改,它就是有状态的。有状态的应用既不利于扩展,也不利于部署。反过来,如果一个应用在运行期数据总是存在数据库或者缓存集群,本地文件无任何修改,它就是无状态的。

无状态的应用对应的虚拟机实际上就是不变的计算资源。这里的“不变”非常重要,它是指,一台虚拟机通过一个固定的镜像(预先内置好必要的支持环境,如JRE等)启动后,部署一个应用(对应一个war包或者jar包),该虚拟机状态就不再变化了,直接运行到销毁。

有的同学会问:如果给这台虚拟机重新部署一个新的应用版本,它的状态不就发生了变化?

确实如此。为了确保虚拟机的不变性,一旦启动后部署了某个版本,就不允许再重新部署。这样一来,对虚拟机这种计算资源来说,就具有了不变性。不变性意味着某个虚拟机上的应用版本是确定的,与之打包的配置文件是确定的,不存在今天是版本1,明天变成版本2,后天回滚到版本1的情况。

计算资源不变,能确保启动一台虚拟机,对应发布的应用版本和配置是确定的且不变的,对于运维、排错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保持计算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发布新版本?

我们以AWS的CodeDeploy服务为例,假设一组正在运行的某应用v1集群包含3台虚拟机:

现在,我们要把应用从v1升级到v2,绝不能直接把现有的3台虚拟机的应用直接升级,而是由CodeDeploy服务启动3台新的一模一样的虚拟机,只是部署的应用是v2。现在,一共有6台虚拟机,其中3台运行v1版本,另外3台运行v2版本,但此刻负载均衡控制的网络流量仍然导向v1集群,用户感受不到任何变化:

v2集群部署成功后,做一些自动化冒烟测试和内网测试,如果有问题,直接销毁,相当于本次部署失败,但无需回滚。如果没有问题,通过负载均衡把流量从v1集群切到v2,用户可无感知地直接访问v2版本:

稳定一段时间(例如15分钟)后,销毁v1集群。至此,整个升级完成。

上述的蓝绿部署就是CodeDeploy的一种标准部署流程。CodeDeploy也支持灰度发布,适用于更大规模的应用。

把计算资源不可变应用到部署上,实际上是充分利用了弹性计算这个优势,短时间创建和销毁虚拟机,只有上云才能做到,并且针对云计算,把部署流程变得更加简单可靠,每天发几个版本甚至几十、几百个版本都变得可能,DevOps能落地,有点“云原生”的味道了。

说到AWS的CodeDeploy,最早我使用AWS时,对于它的计费采用Reserved Instance预付模型感到很不理解,租用一台虚拟机,按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包年包月预付享折扣不是更直观吗?如果仅仅把上云变成租用虚拟机,那就完全丧失了弹性计算的优势,相当于租用了一台虚拟机在里面自己折腾。AWS的Reserved Instance计费并不绑定某一台虚拟机,而是一种规格的虚拟机。

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如果我们有1台2v4G规格的虚拟机,并购买了1年的Reserved Instance,那么,我随时可以销毁这台虚拟机,并重新创建一台同样规格的新的虚拟机,Reserved Instance计费会自动匹配到新的虚拟机上,这样才能实现计算资源不变,频繁实施蓝绿部署,真正把部署变成一种云服务。最近阿里云终于推出了节省计划的付费模式,有点真正的云计算的付费味道了,但是腾讯云、华为云还停留在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费这两种原始租赁模型。

讲了这么多自动化部署,实际上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云的弹性计算资源。从充分利用云的弹性资源为出发点,设计一整套开发、部署、测试的流程,就是云原生。弹性资源利用得越充分,云原生的“浓度”就越高,就越容易实施小步快跑的快速迭代。

那么虚拟机是不是弹性最好的计算资源呢?从应用的角度看,显然容器是一种比虚拟机更具弹性,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部署的计算资源。

容器和虚拟机相比,它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隔离的进程,运行在容器中的应用比独占一个虚拟机消耗的资源更少,启动速度更快。此外,容器的镜像包含了完整的运行时环境,部署的时候,无需考虑任何额外的组件,比其他任何部署方式都简单。使用容器,开发部署流程就变成了开发,生成镜像,推送至Docker Hub或云服务商提供的Registry,直接启动容器,整个过程大大简化。

使用容器比使用CodeDeploy部署还要更加简单,因为CodeDeploy需要在虚拟机镜像中预置Agent,由于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还需要配置CodeDeploy,告诉它去哪拉取最新版本,这又涉及到一系列权限配置。而容器作为标准的部署方案,连发布系统都以Registry对各个镜像版本进行了有效管理,所以部署非常简单。

容器作为一种弹性计算资源,也应遵循计算不变性,即不要给容器挂载可变的存储卷。一组不变的容器集群才能更容易地升级。容器的运行方式本身就遵循了不变性原则,因为通过一个镜像启动一个容器,在运行过程中,是不可能换一个镜像的。容器本身也强烈不建议应用写入数据到文件系统,因为重启后这些修改将全部丢失。

容器的启动和销毁非常容易,不过,容器的管理却并不简单。容器的管理涉及到创建、调度、弹性扩容、负载均衡、故障检测等等,Kubernetes作为事实上的容器编排标准平台,已经成为各个云服务商的标配。

如果要直接使用K8s,在云环境中首先要有一组虚拟机资源作为底层资源,然后搭建K8s环境,定义好容器编排并启动容器。云服务商几乎都提供托管的K8s服务,但直接管理K8s仍然需要非常熟悉K8s的工程师。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使用容器的方式,即完全将底层虚拟机和K8s托管给云服务商,企业客户只需关心如何部署容器,底层的K8s和虚拟机对企业不可见或者无需关心。AWS的Elastic Container和阿里云的弹性容器均为此类服务。对于中小规模的应用来说,计算资源直接使用容器,再配合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均衡,托管的数据库、消息系统、日志系统等组件服务,应该是目前最“云原生”的一种方案。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云原生的特点:

所谓云原生,就是在上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计算、弹性存储的优势,尽量把应用设计成适合云计算的架构,把部署设计成简单易用的流程,这样才能实现业务快速上线,快速迭代。

云原生是一个大方向,在上云的过程中,逐步改造应用架构和部署流程,从手动往自动转,逐步增加计算资源的弹性,就能把云原生一步步落地。

② 安晟培半导体公布云原生服务器处理器数据,它到底有多强大

安晟培半导体材料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此前发布了云原生网络服务器CPUAmpereAltraMax样照的标准数据测试。AmpereAltraMax是Ampere继上年三月公布的80核AltraCPU后将要发布的重磅消息新产品,核心总数做到业内领跑的128核,专为云原生架构打造出,展示出再创佳绩的特性和扩展性。

Ampere运用工程项目高级主管NarenNayak表明大家服务承诺,将维持迅速且可预测分析的发布产品节奏感。云服务供应商也觉得它是维持可持续性、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AmpereAltraMax是大家商品方案中的又一个重特大飞越,它有希望在几个月内资金投入生产制造。AmpereAltraMax专为横着拓展而设计方案,另外持续了大家核心相对密度领域领跑的一贯设计风格。凭着全世界第一款云原生CPU,Ampere着眼于营造集成电路工艺云计算技术和边缘计算的将来。

③ 云原生应用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云并非把原先在物理服务器上跑的东西放到虚拟机里跑,真正的云化不仅是基础设施和平台的事情,应用也要做出改变,改变传统的做法,实现云化的应用——应用的架构、应用的开发方式、应用部署和维护技术都要做出改变,真正的发挥云的弹性、动态调度、自动伸缩……一些传统IT所不具备的能力。这里说的“云化的应用”也就是“云原生应用”。云原生架构和云原生应用所涉及的技术很多,如容器技术、微服务等,


而云原生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迅速部署新业务。在企业里,提供新的应用程序环境及部署软件新版本通常所需时间以日、周甚至以月计算。这种速度严重限制了软件发布所能承受的风险,因为犯错及改错也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成本,竞争优势就会由此产生。



所以云原生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套技术体系和一套方法论,而数字化转型是思想先行,从内到外的整体变革。云原生包括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康威定律等,以及根据商业能力对公司进行重组的能力,既包含技术、也包含管理,可以说是一系列云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通过实践及与其他工具相结合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认为云原生系统需包含的属性:

1、容器化封装:以容器为基础,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形成代码和组件重用,简化云原生应用程序的维护。在容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进程,并作为应用程序部署的独立单元,实现高水平资源隔离。

2、自动化管理:统一调度和管理中心,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和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3、面向微服务:通过松耦合方式,提升应用程序的整体敏捷性和可维护性。

阅读全文

与云原生云服务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程序员做什么工作 浏览:555
微信源码怎么关闭 浏览:261
风险区牛熊区狙击点源码 浏览:815
python变量如何表示虚数 浏览:286
诛仙1服务器怎么改名 浏览:273
ppt的超链接命令的作用是 浏览:89
如何用git拉取服务器代码 浏览:369
锤子系统有文件加密吗 浏览:877
程序员主动离职和被裁员哪个好 浏览:792
360命令行 浏览:726
程序员骗色 浏览:668
cisco2950重启命令 浏览:459
加密货币区块链可以增发吗 浏览:290
黄龙公式源码 浏览:773
linux系统ftp服务器 浏览:321
山西配电服务器机柜云主机 浏览:452
量化选股模型公式源码 浏览:9
龙卡购车分期怎么绑app 浏览:779
python读取bios信息 浏览:113
程序员老爸初体验 浏览: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