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云计算服务器实施方案

云计算服务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2-07 04:57:26

Ⅰ 云计算的知识梳理

一、云计算的定义:

官方: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资源服务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按需的从可配置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资源能够快速供应并释放,大大减少了资源管理工作的开销。

网络:云计算 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特点:1.超大规模 2.虚拟化 3.高可靠性 4.按需服务 5.高可扩展性

二、OpenStack的历史版本:

云计算:2010年 元年,因为出现了OpenStack的第一个版本Austin(2010-10-21),目前已经到最新版本Queens,前一个版本是Pike版本,发行版本的规律:字母表顺序A-Z来命名的

三、OpenStack的难点在哪里?

1、OpenStack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广

2、OpenStack是一个平台,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OpenStack的Cinder(存储服务)定义了上层API,分布式存储软件,Ceph、HDFS对应的驱动

3、OpenStack本身是一个分布式系统:All-in-one部署

对于一个小白来说,OpenStack的搭建无疑是一个痛点,这个门槛有点高,我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所以学好基础知识真的非常重要。

四、什么是虚拟化?

1)、虚拟化与虚拟化技术是什么?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

虚拟化:软件模拟硬件的过程

具体定义:虚拟化使一台物理机上可以跑多台虚拟机,虚拟机共享物理机的CPU、内存、IO等硬件资源,每一台虚拟机逻辑上是相互隔离的。

行业内专用术语:

1、物理机:宿主机Host

2、虚拟机:客户机Guest

2)、虚拟化分类(按照虚拟化实现结构):

1、1型虚拟化

定义:Hypervisor直接安装在物理机(裸机)上,多个虚拟机在Hypervisor上运行。

特点: 1型虚拟机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不需要其他操作系统的支持

举例:VMware的ESXI(workstation、server)

2型虚拟化

    物理机上首先安装常规的操作系统,比如 Redhat、Ubuntu 和 Windows。Hypervisor 作为 OS 上的一个程序模块运行,并对管理虚拟机进行管理。KVM、VirtualBox 和 VMWare Workstation 都属于这个类型。

虚拟化技术:一种运行在基础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可以访问服务器上包括磁盘和内存在内的所有物理设备。Hypervisor协调着这些硬件资源的访问,以及各个虚拟机之间的防护。服务器启动时,它会加载所有虚拟机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同时为虚拟机分配内存、磁盘和网络等。也可叫做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即虚拟机监视器。

1型和2型虚拟化的对比:

1、前者性能比后者好

2、前者不需要操作系统支持,后者需要

3、后者更加灵活,特点:支持虚拟机的嵌套

使用虚拟化的原因:

打破实体结构间不可切割的障碍,使用户能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没有虚拟化:服务器的IT资源30%

有虚拟化:服务器的IT资源70%

3)、虚拟化的优点

1、提高IT资源利用率

2、显着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企业不动资产和管理成本。

3、加速应用部署

4、提高应用兼容性

五、云计算服务三层架构:根据提供服务的不同(会在下一篇详细讲解三种服务)

1、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定义:基础服务层

功能:提供的服务是存储、计算、网络等硬件资源  OpenStack

特点:负责管理虚拟机的整个生命周期,虚拟机创建、修改、启动停止、快照/备份、销毁

举例: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的AWS(Amazon webserice)

2、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定义:平台服务层

功能:提供的服务是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和一系列中间件服务

特点:负责保证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

举例: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容器云平台

3、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定义:软件服务层

功能:提供的服务是软件/应用程序。

特点:用户需要登录并使用它,"拿来即用"

举例:facebook、twitter、instagram、QQ、微信

网上还有人说Docker的CaaS(container as a service)容器服务层。

六、OpenStack是什么?

OpenStack is a cloud operating system that controls large pools of storage, compute,and networking resources throughout a datacenter,all managed through a dashboard that gives administrators control while empowering their users to provision resources through a web interface。

官方定义:OpenStack是一个(可以管理整个数据中心里存储、计算及网络资源的)云操作系统。

OpenStack 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管理资源是它的首要任务;

OpenStack 管理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计算、存储和网络。

整个OpenStack是由控制节点,计算节点,网络节点,存储节点四大部分组成。这四个节点也可以安装在一台机器上,单机部署(All-in-one部署)

控制节点 负责对其余节点的控制,包含虚拟机建立,迁移,网络分配,存储分配等等

计算节点 负责虚拟机运行

网络节点 负责对外网络与内网络之间的通信

存储节点 负责对虚拟机的额外存储管理等等

下面我给出一张官方架构图(给出中文版方便理解):

OpenStack的组件:

Nova:计算管理服务,提供了对计算节点的Nova的管理,使用Nova-API进行通信 (核心服务)

Neutron:网络管理服务,提供了对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管理,同时提供Neutron在Horizon的管理面板(核心服务)

Glance:镜像管理服务,提供了对虚拟机部署的时候所能提供的镜像的管理,包含镜像的导入,格式,以及制作相应的模板(核心服务)

Keystone:认证管理服务,为OpenStack的其他组件提供认证(auth)服务 (核心服务)

Cinder:提供管理存储节点的Cinder相关(为虚拟机提供存储卷(虚拟硬盘)) (核心服务)

Swift:为Glance和Cinder提供对象存储服务

Ceilometer:为OpenStack提供监控(monitor)、计量服务;提供对物理资源以及虚拟资源的监控,并记录这些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触发相应动作

Heat:提供了基于模板来实现云环境中资源的初始化,依赖关系处理,部署等基本操作,也可以解决自动收缩,负载均衡等高级特性。

Horizon:控制台服务,提供了以Web的形式对所有节点的所有服务的管理  (核心服务)

第一次写关于技术方面的文章,不足之处后面还会修改补充,希望自己坚持下去。

Ⅱ 在进行云终端部署时,应该选择哪种云终端实施方案时容易成功

目前主流的云桌面终端架构方案有VDI、VOI、IDV三种,把云桌面办公系统都放到云服务器上属于传统的VDI云桌面架构模式,是基于服务器后端计算的,虽然数据不落地,安全性高一些,支持移动办公、支持桌面漫游,但是对服务器消耗大、硬件成本高,对网络依赖严重、对3D高清应用的运行性能也较差、外设兼容性不佳。如果更倾向终端使用体验,需要运行3D类应用的话可以采用VOI架构配合VDI架构模式的云桌面,这样仅需普通标准配置的服务器即可运行。以和信下一代云桌面为例,它不仅深度融合了VDI和VOI,还加入了IDV架构,让新硬件能支持早期操作系统,比如win7/xp等等,这对于一些只允许使用某些指定系统的单位来说适应性更高。

Ⅲ 如何搭建一个小型的云计算平台

在计算机上构建私搭建小型云平台的步骤如下:

1、首先,网络直接搜索“私有云企业网络盘”或“云盒子”,进入官网一键下载windows服务器安装包。

Ⅳ 云计算第三次浪潮洪波涌起

找报告,就上发现报告!云计算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IaaS,用户是专业IT人员;第二次浪潮是SaaS,用户是销售、财务、HR等专业人员;第三次浪潮是PaaS,用户是IT开发人员,但低代码让人人都能编程,低代码和PaaS结合,让PaaS为每个人赋能,正在引发云计算第三次浪潮。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市场更广阔,对我们带来的变革更深刻更持久。

“云”——这一虚无缥缈的词让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它到底有什么用?相比传统计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报告酱整理了相关报告,梳理出云计算行业的全部面貌,希望为你呈现一个云计算行业全景图,并清晰了解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新型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相比传统计算,云计算的资源获取方式从“买”变成了“租”。

专业解释是:云计算利用分布式计算和虚拟资源管理等技术,通过网络将分散的ICT资源(包括计算与存储、应用运行平台、软件等)集中起来形成共享的资源池,并以动态按需和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终端(如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智能电视等)通过网络获取ICT资源服务。云计算产业由云计算服务业、云计算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支持产业等组成。


①云计算 按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2)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3)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我们可以用自己建房子自己住来类比云计算的三种服务类型。

首先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之前公司要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从哪里来呢?需要自己建机房、服务器、网络以及配套设施。就好比你自己建房子,需要自己买土地,买材料,设计房子结构,建房子。那现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告诉你,你不用自己 建房子 了,我这有现成的,你直接租就好了。

其次是平台即服务PaaS,之前公司在自己建好信息系统之后,还要自己搭建操作系统、配置环境。就好比你盖好房子之后还要你自己装修房子,那现在平台即服务告诉你,你不用自己 装修 房子了,我这能提供装修服务,你直接买就好了。

最后是软件即服务SaaS,之前公司在把操作系统、环境配置好之后还要自己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就好比你房子硬装完成后还要进行 软装 ,配备休闲 娱乐 设施、运动健身设施等等,那现在软件即服务告诉你这些应用设施我这都有现成的,你也可以直接租用的。


分别是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


这张图就很好地帮我们解释了云的概念, 公有云强调弹性和共享 ,小到1核1G的单一云主机,大到数十万核的计算集群,都可以 按需调配

私有云属于安全的专用基础设施,更适合有一定规模而且 对安全性要求较高 的企业与传统的On-Premise(本地部署)模式不同, 私有云强调“云化” ,基于一系列的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私有云可以提供类似公有云的“弹性”和“敏捷”体验,同时又能提供更灵活的功能和更可控的安全。对使用者来讲, 起步门槛低,灵活可调整,适用于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型的企业或者创新业务

公有云和私有云组合起来,一部分业务使用公有云,一部分业务使用私有云,这就是混合云。严格来讲, 混合云不是一种云的形态,而是一种部署模式 ,但企业需要一些技术来实现两朵云的统一管理、监控、调度、数据同步等等。与只使用一种形态的云相比,混合云部署更复杂。

按照产业结构来看,云计算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为第三方IDC企业,以及包括服务器厂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厂商在内的基础设备提供商,同时,IDC厂商也需要向基础设备提供商采购。产业链下游为云生态,包括基础平台和云原生应用等,云计算厂商负责提供IaaS、PaaS和SaaS等服务。



服务的类型划分 ,IaaS厂商可以分为服务器供应商、IaaS厂商和专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其中,IaaS厂商又包括了大型IaaS厂商、主流IaaS厂商和运营商。而 专业型云计算服务 提供商细分种类较多,包括了云安全厂商、分发CDN厂商、Docker厂商、云存储厂商、视频云服务厂商以及性能APM厂商。各大IaaS厂商竞争力差距的主要来源于云计算基础服务的创新性、行业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以及服务实施效果,因此, 建立整体云生态,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是提高IaaS厂商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全球及中国云市场整体呈高速增长;2017年美国占全球59.5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占21.50%,亚洲仅占12.04%;全球云计算市场SaaS占比约2/3,PaaS市场规模最小;中国云计算市场IaaS占比最大,其次是SaaS,最小是SaaS。

国际云计算发展相对成熟, 公有云是市场的主要构成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行业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artner报告显示,2019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20-2023年平均增速预计为17.6%。

国际市场上,SaaS服务所占份额最大。国际云服务市场中,IaaS建设已经增长较为缓慢,SaaS层是市场的主导。其中,SaaS层中,ERP、CRM、办公套件、内容服务和通信协作等应用市场占比排位靠前。

IaaS行业具有超强的“马太效应”,资本壁垒和规模经济(服务器利用率提升以及资源的耦合配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6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容量为100亿元,阿里云一家独大,2017年,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是阿里云、腾讯云、 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 合计份额高达68%。

在云计算的渗透过程中,客户首先聚集到了 IaaS 和 SaaS 上,IaaS和SaaS的龙头厂商具备先发优势,所以Salesforce和AWS的市占率在公有云PaaS中是前二。

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PaaS竞争格局, 阿里云以 27%的份额保持压倒性领先 ,Oracle占比 9.7%,AWS占比 9.7%,Microsoft占比 6.8%,IBM占比4.6%。

PaaS市场TOP5中除阿里云外均为国外厂商,亚马逊、Oracle、IBM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中国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抢夺中国市场。例如, IBM同世纪互联合作将Bluemix PaaS平台落地中国;Oracle与腾讯云战略合作,将企业级云服务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全面覆盖SaaS、PaaS和IaaS三层云服务。

从产商销售比来看,全球SaaS市场,2015年,Salesforce占11%销售比,Microsoft尾随其后,占8%,排第三的为Adobe,占6%;中国SaaS市场,2017年上半年,金蝶占7%,Oracle和微软紧随其后,均为5%。

从服务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来看,全球SaaS里CRM份额最大,占39%,其次是ERP和网络会议/社交软件,占16%和10%。


随着未来IaaS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生态将广泛受益,推荐从 IDC、服务器、交换机以及光模块 等产业挖掘投资机会。

(1)在IDC领域,云计算需求回暖叠加5G商用将带动流量爆发,第三方IDC服务商成长性确定。在未来IDC超大型化和边缘化进程中,掌握一线城市核心IDC资源、同时拥有较强的扩张能力以及产业议价能力的IDC服务商更能持久稳定发展。

(2)在IT基础设备领域,流量增长带动数据计算、存储、传输、安全等需求快速提升,直接驱动云厂商Capex投入增加,IT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作为IaaS的基础与核心,全面开启拐点向上趋势。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通信设备龙头中兴通讯;数据中心交换机及企业级路由器市占率领先的紫光股份;数通及无线业务稳健增长的星网锐捷;中国第一服务器品牌浪潮信息。

(3)在光通信领域,云计算市场与电信市场共振,日益增长的需求持续推动速率的提升,光通信领域400G时代正在开启,产业链即将迎来升级及增量机遇。

光环新网二十年耕耘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数据中心资源,公司在一线城市区域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可信赖的企业级IDC和云服务。公司未来将加快IDC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业务,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服务水平,以专业性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目前不断拓展北京、上海及周边IDC 项目,投产后将会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有利影响,同时疫情期间,短期需求增加,公司机柜上架率提升,利好公司。


浪潮信息长期专注于国内服务器市场,2019年市场份额已达到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公司的云计算客户占比高,有望受益于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和云资本开支的回升,实现超越行业平均的成长。

浪潮在云计算客户资源、战略定位及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1)客户资源优渥:浪潮2011年便明确了云计算战略,在云计算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携手头部云厂商积极推动开放计算基础架构,更深度绑定BAT等头部客户。这种对行业的判断领先市场,经过接近10年成长,我们估计公司当前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0%,云计算客户占公司的收入比例也在60%。2)战略定位灵活:业务集中于服务器市场的浪潮,在低成本和差异化的两极战略象限中,倾向于采取更中位的战略去积极获取市场份额,灵活应对来自品牌厂商和白牌厂商的竞争;3)成本控制有力:浪潮产品ASP约为6000美元,低于其他头部品牌厂商,公司与Intel之间按照战略协议价格采购CPU,以及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等为公司带来了低价保障。


中科曙光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服务器生产商,具备全国产化产业链布局及国家研发经费支持,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服务器需求提升和产业链国产化趋势,实现超越行业的成长。理由如下:服务器市场有望在云资本开支回暖及技术更新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成长。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服务器作为百行百业的数字经济底座将迎来需求全面回暖。服务器上游核心供应商正在推动CPU从14nm向10nm升级,创造下游产品迭代需求。中科曙光在服务器全产业链布局完整,受益于国产化调整及国家对信创产业链的支持。


新华三作为公司核心资产,传统企业网路由器交换机全球领先,同时拓展服务器、存储业务补齐IT全产业链。借势5G网络IT化转型切入运营商数通及新网络(SDN/NFV)市场,业务、技术全面对标思科、华为,空间广阔竞争力突出份额有望再提升。凭借独特优势,布局私有云边缘云、小基站、安防等多个千亿赛道,业务边界扩张:利用超融合技术优势剑指私有云边缘云,与Intel合作布局5G小基站,借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大安全等网络后端技术积累引领安防智能化。


科创板上市,主要产品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数据可信流通平台安全屋。中移动是它第四大股东,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2019年有15亿的营收,其中约12亿是公有云收入,是比较纯正的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创始团队对行业风口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在细分领域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同时公司采取与大型公有云厂商差异化的策略,通过“铁三角”团队实现客户粘性与价值。


主营业务包括信息安全以及云计算。云计算主要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云终端、桌面云一体机、超融合一体机、软件定义存储、云计算平台、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多款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2019年云计算营收12亿,占比26%。2020年以来,公司发布了5款爆款新品,分别为信息安全领域的访问控制系统aTrust、SangforAccess;云计算领域的ARM超融合;IT基础架构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平台aBDI、数据库运维平台DMP。


【国金证券】从“3A”发展看中国云计算产业竞争格局变化

【阿里】云计算的 社会 经济价值和区域发展评估

【IBM】云计算行业智慧架构的速度:混合云创造数字业务价值,降低执行风险

【并购优塾】金山云VS优刻得VS阿里云VS腾讯云:公有云产业链深度梳理

【华辰资本】云计算研究报告

*【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云计算专题研究:化繁为简,把握核心云

*【中信证券】全球SaaS云计算产业系列报告:国内软件SaaS产业若干关键问题的回答


光环新网-【新时代证券】首次覆盖报告:新基建浪潮,加速公司IDC业务扩张

紫光股份-【华西证券】IT产业核心资产,多千亿赛道创新布局

深信服-【华西证券】细说深信服爆款新品如何炼成

*优刻得-【中金】“优”质赛道兼“刻”苦,光明未来亦可“得”

*浪潮信息-【中金】疫情环境下凸显高确定性,国产品牌服务器龙头向好发展

*中科曙光-【中金】计算产业链和国产化主要受益者

添加发现报告微信号fxbaogao,发现更多精彩

Ⅳ 如何把数据迁移到云计算

英方云迁移解决方案提供了包括评估和分析、方案设计、环境准备、迁移实施、测试验证和系统割接的6个阶段,14道工序,和包括i2Move在内的3个迁移工具。

评估和分析:

确定迁移范围和目标,结合系统需求调研表,涵盖业务系统信息(业务名称、业务系统、业务分类、使用状态、对接系统等)主机信息(部署架构、IP地址、内外网访问情况、系统重要程度、可允许的宕机时间和最佳迁移操作建议时间、中间件等)操作系统信息(CPU、内存、磁盘容量、OS版本等)数据库信息(数据名称、数据库类型、版本、高可用、数据量、备份策略等);

方案设计:

根据评估的分析报告,设计迁移的实施方案,涵盖迁移场景的分类、特殊迁移场景、迁移方案、实施步骤、预知的迁移挑战和风险、应对方案,并针对客户和合作方提供迁移前的分工计划表以及培训计划等;

环境准备:

迁移目标的基础资源准备,包括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环境、新账号、密码、待迁移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迁出和迁移资源对应表,以及迁移软件客户端安装;

迁移实施:

系统迁移信息配置,数据库迁移、服务器迁移、服务器集群迁移,启动迁移任务和进度观察;

测试验证:

迁移后的系统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等验证;

系统割接:

建立切割计划表,确定各个业务系统的切割时间窗口,进行业务验证,确定是否进行执行回退方案;

Ⅵ 云计算主机关闭/开启如何实现节能

A.能耗的根源
云计算系统有几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它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来存储并处理数据。这些硬件设备包括放置在机柜内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器,以及处理器、内存、硬盘等服务器组件。其次,在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用户之间需要连接,所以网络也必不可少,它是连接用户与计算、存储等云资源的桥梁。此外,数据中心还需要专门的软件来监控和管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这些软件就是云管理系统(简称CMS)。最后,云服务商还需要安装合适的应用软件,帮助用户使用云服务。
这几个部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也都会损失和浪费很多能源,比如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散热系统仍在全速运行,或者系统在运行,却没有为用户提供服务。2003年,单机柜服务器的功率密度在0.25千瓦到1.5千瓦之间,而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上升至10千瓦,预计到2020年会上升至30千瓦。而且,大多数服务器空载时的功率超过峰值功率的50%,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一般只有10%到50%。因此,一部只以20%性能运行的服务器的能耗,可能相当于它满载时能耗的80%。考虑到仅在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新服务器的出货量就超过250万台,提高服务器的能效就成为第一要务。
而在网络环节,主要有3个地方会消耗能源:数据中心内部的连接、不同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连接,以及让外部用户访问的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在目前的数据中心,网络成本占所有运营费用的10%,这个数字还可能随着互联网流量的增加上涨到50%。
如果服务器空载,就会耗费大量能源。如果网络架构不适合云应用,信息的传输途径也会发生改变,网络的某些部分就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能源浪费就会加剧。
由于信息技术的能耗越来越高,在数据中心的设备中,监控和管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就变得很重要,云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如果使用不当,云管理系统本身也会浪费能源。应用设备(如Java虚拟机)的运行通常都会产生日常能源消耗,如果应用设备性能不佳,就需要更多服务器,消耗更多的能源。
B.硬件优化之路
提高能效的第一步是升级网络设备,增加节能模式,减少网络设施在未被充分使用时的耗电量。如果能把未使用的端口、连接和交换机完全关闭,它们就不会因为空转而耗能了。
升级后,设备的热载荷也会下降,这又会降低散热系统的能耗,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不过,只调整网络设备是不够的,因为当网络连通性降低时,系统性能也会下降。所以,还需要调整网络结构,让网络流量可以沿着多个路径传播,或只通过少数几个高能耗的关键路径发送,而网络中的其他部分则进入低能耗模式。这种方案还可用于数据中心间的网络,充分挖掘网络带宽,因为批量传输所需的成本比单独传输要低。
除了降低数据传输的能耗,优化网络结构还可以降低基站的发射功率——基站是云端与终端之间传输信息的桥梁。连接手机的大型基站覆盖面积较大,基站和手机间的距离通常也很远,所以需要相当大的发射功率,才能保证大范围内的手机通信,但这样一来,能耗无疑很高。为了降低能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与用户更近的小型基站。现有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地区使用小型基站,可以使空载模式下的能耗降低至原来的1/46。
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相似,如果可以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功率和性能,就能降低能耗。今天的CPU、内存和硬盘都可以选择负载和空载两种模式,并相应调节电压和频率以降低能耗。为了延长硬盘空载时间,CPU会优先从缓存中读取信息,只有在缓存中找不到数据时,服务器才会访问硬盘。缓存本身也能优化甚至关掉部分未用缓存。最终,新的低功耗缓存技术可以和现有技术相结合,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服务器机柜的设计也会影响散热和供电的能效。研究人员发现,与使用机房空调相比,能对特定组件进行局部散热的服务器机柜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比如,通过一些特殊的冷却技术,可消除由处理器产生的热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组件本身(比如调节内存数据吞吐量),避免热损失的发生。从供电环节开始限制能量输入,或对数据中心的能耗设置一个上限,也可以降低单一组件或整个服务器机架的能耗。最后,使用紧凑的服务器配置,直接去掉未使用的组件,也是减少能量损失的好办法。
C.云管的秘密
使用云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虚拟机和应用程序)进行调度以实现负载平衡。虚拟机是体现云服务优越性的最佳范例,它借助软件模拟出计算机系统,具有硬件功能,可以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中运行。有几种虚拟机的使用方法能提高云计算的能效。首先,可以让虚拟机根据负载情况重新调配资源;其次,可以为虚拟机的布置选择能效最高的物理机;最后,可以将未充分利用的虚拟机迁移至数量更少的主机上,并把一直未使用的虚拟机关闭。
不过,这些步骤需要CPU软件功耗模式来实现。该模式下,软件和硬件彼此协调以共同调整能耗。而且,服务器本身也可以通过调整实际负载来降低能耗。研究表明,即便使用简单的试探法(比如在服务器持续空载一段时间后关闭服务器),也能节约大量能源。
下一步措施是在更宏观的范围内实施管理措施,比如合并多个数据中心。但是,这会增加虚拟机迁移所需的开销,在输入输出两端都要消耗能量。为了弄清楚合并数据中心能否提高能效,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模拟工具,如CloudSim,它可以评估云计算管理系统消耗和节约的电量,并进一步比较服务质量的变化。显然,如果既能降低能耗,又不会影响用户使用云服务,这种合并就有利于降低云计算的能耗。云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控制服务器,还可以控制网络系统,甚至控制散热和供电,因为云管理系统“知道” 需要哪些资源,不需要哪些资源,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虚拟技术,并在服务器空载时关闭散热设备。
云管理系统的建立方式也很重要,采用模块化方式来建立云管理系统就很有优势,因为这允许技术人员在实际需要某个模块时加载相应模块。比如,在需要监控某些特定组件时,技术人员可以在原有系统中添加某些插件;而在不需要监控这些组件时,技术人员也可以终止运行这些插件。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开发高能效的软件,降低应用程序在空载状态下的能耗。比如,限制用户远程唤醒服务器可以延长空载状态时间,尽量向用户发送消息而非让用户或客户端向云服务器主动发起请求,可以让软件在真正需要其运行之前保持休眠,对资源(如磁盘)的批量访问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唤醒。
不在现实世界部署高能效方案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服务器组件的低能耗模式只有在服务器长期空载的情况下才有益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常见。而且,尽管服务器在执行轻量级任务时的使用率很低,但为了满足访问高峰时的需求,仍有必要保持适当的“弹性”。因此,可自我扩展的服务器组件必须与软件组件相关联,否则调节CPU模式的技术会被错误应用,导致CPU运行频率过低,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变长,最终导致CPU的整体能耗上升。另一个目标是让空载组件的能耗接近于零,这可以通过合并未充分利用的服务器来实现。
D.治标又治本——整体解决方案
为云计算提供支持的数据中心是一套高度耦合的系统,几乎可以视作一台大型计算机。因此,除了从数据中心的每个部分着手,降低能耗之外,还得把整个数据中心视作一个整体,分析各个基础设施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寻找节能方案。
应用设备是云计算中可管理的最小单位,但它们的性能可以影响所需服务器的数量,从而产生多米诺效应,进一步影响网络规模和支持性的设备——比如散热和供电设备的数量。因此,为目标应用程序选择适当的硬件资源,可能会对数据中心的总体能耗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的实例包括,用GPU而不是CPU运行可以高度并行的应用程序(有些程序可以在成千上万个处理器上同时运行,节省运算时间)。和CPU相比,GPU上的计算单元非常密集,可以同时执行很多任务,更适合并行计算,同时能耗更低。
但是,使用新的硬件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更细致的分级,在特定的应用程序和潜在的硬件资源之间建立联系。云计算的实现需要多种基础设施的协同,这又需要建立一个灵活、全面、监控能力出色的云管理系统。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云管理系统必须要监测数据中心中正在运行的进程、硬件性能、运行状态、数据规模等多种信息。管理系统还要对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系统进行优化,让不同的云设施合并。这些方法既需要单个数据中心中的软件和硬件实现良好的交互,也需要让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互换信息、负载和数据。
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是要依靠网络,利用网络可以把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放在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凉爽的地方,降低散热产生的能耗。当然,优化网络设备的同时也需要改进其他设备和组件。比如,数据和处理器距离用户很远且分布不均,会导致云服务的性能大打折扣,而采用好的设备和云管理系统能降低网络流量,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改进数据中心,将数据中心整合到云计算概念里能在更大规模上提升能效。

Ⅶ 国家在云产业方面的政策有哪些

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一)节能环保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决定》提出当前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哪些?选择这些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看,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从做强我国信息产业的需求出发,未来应以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为主线,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能力,加速网络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壮大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 2010年10月21日
1/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产业应快速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将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15%。新兴产业七大产业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位置第二。
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3G、地球空间信息产业(3S)、三网融合、物联网和信息安全、云计算等,这几大领域未来在中国将都是千亿级别的市场,行业带动效应达到万亿。
云计算对于通信信息技术产业的意义重大,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20亿美元。
我国政府极其重视云计算所带来的机会。上海市发布3年规划31亿推进13个项目;北京市启动祥云计划,力争世界级的云计算基地。 云计算在目前甚至是未来几年内在中国仍是一门新兴产业,其未来的发展尚有赖于云计算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使用者对其的评价和反馈。机构预计,未来五年云端服务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可望达到30%以上,发展速度是传统IT行业的6倍以上。
10月18日,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2480号】
一、 范围
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二、 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一)针对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研究推
2/4页

进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可选择若干信息服务骨干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建设云计算中心(平台),面向全国开展相关服务。
(二)以信息服务骨干企业牵头、产学研用联合方式,加强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三)组建全国性云计算产业联盟,形成云计算创新发展的合力。
(四)加强云计算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有关安全管理规范的研究制定。
三、要求
有关省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抓紧制定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发展思路、发展领域、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内容。请于2010年11月25日前将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 十二五规划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
3/4页

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Ⅷ 云计算基础架构

云计算不仅是技术,更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云计算之所以能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效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基于对整个IT领域的变革,其技术和应用涉及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应用系统、运维管理、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作为云计算的三大部分之一,将基础架构进行云化,从而更好的为应用系统的上线、部署和运维提供支撑,提升效率,降低 TCO。同时,由于IaaS包含各种类型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因此在向云迁移过程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那么,云基础架构包含哪些组件?主要面临 哪些问题?有哪些主要的解决方法呢?

一、云基础架构

如图1所示,传统的IT部署架构是“烟囱式”的,或者叫做“专机专用”系统。

在这种架构中,新的应用系统上线的时候需要分析该应用系统的资源需求,确定基础架构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规格和数量,这种部署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硬件高配低用。考虑到应用系统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以及业务突发的需求,为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容量承载需求,往往在选择计算、存储和网络 等硬件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但硬件资源上线后,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使得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不高。

整合困难。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也注意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形,当需要上线新的应用系统时,会优先考虑部署在既有的基础架构上。但因为不同的应用 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对资源的抢占会有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可靠性、稳定性、运维管理问题,将新、旧应用系统整合在一套基础架构上的难度非常大, 更多的用户往往选择新增与应用系统配套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

这种部署模式,造成了每套硬件与所承载应用系统的“专机专用”,多套硬件和应用系统构成了“烟囱式”部署架构,使得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占用过多的机房空间和能源,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IT资源的效率、扩展性、可管理性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云基础架构的引入有效解决了传统基础架构的问题(如图2所示)。

云基础架构在传统基础架构计算、存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化层、云层:

虚拟化层:大多数云基础架构都广泛采用虚拟化技术,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通过虚拟化层,屏蔽了硬件层自身的差异和复杂度,向上呈现为标准化、可灵活扩展和收缩、弹性的虚拟化资源池;

云层:对资源池进行调配、组合,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自动生成、扩展所需的硬件资源,将更多的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化、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提升IT效率。

相对于传统基础架构,云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整合与自动化,应用系统共享基础架构资源池,实现高利用率、高可用性、低成本、低能耗,并且通过云平台层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快速部署、易于扩展、智能管理,帮助用户构建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云业务模式。

二、云基础架构融合

云基础架构资源池使得计算、存储、网络以及对应虚拟化单个产品和技术本身不再是核心,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可灵活调度和扩展的资源池,面向云应用实现自动化的部署、监控、管理和运维。

云基础架构资源的整合,对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动了一系列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变革。传统模式下,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是基 于物理设备连接的,因此,针对服务器、存储的访问控制、QoS带宽、流量监控等策略基于物理端口进行部署,管理界面清晰,并且设备及对应的策略是静态、固 定的。云基础架构模式下,服务器、网络、存储、安全采用了虚拟化技术,资源池使得设备及对应的策略是动态变化的(如图3所示)。

由于部署了虚拟化,一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变成了多个虚拟机,并且这些虚拟机是动态的,随着应用系统、数据中心环境的变化而迁移、增加、减少。例 如图3中的Server1,由于某种原因(例如Server1负载过高),其中的某个虚拟机VM1迁移到同一集群中的Server2。此时如果要保持 VM1的业务访问不会中断,需要实现VM1的访问策略能够从Port1随着迁移到Port2,这就需要交换机能够感知到虚拟机的状态变化,并自动更新迁移 前后端口上的策略。

这是一种简单的计算虚拟化与网络融合联动的例子。最新的EVB(以太网虚拟桥接)标准VEPA(虚拟以太网端口聚合,802.1Qbg)即是实 现这种融合联动方案的技术标准,其包括了VDP虚拟机发现和关联、CDCP 虚拟机多通道转发等协议,通过标准化的主机与网络之间虚拟化信息的关联控制,实现虚拟化环境向物理环境的映射,使得虚拟机的服务变更可以通过网络的感知来 自动化响应。

事实上,云基础架构融合的关键在于网络。目前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自成体系,但就整个IT基础架构来说,网络是将计算资 源池、存储资源池、用户连接组一起的纽带,只有网络能够充分感知到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用户访问的动态变化,才能进行动态响应,维护网络连通性的同 时,保障网络策略的一致性。否则,通过人工干预和手工配置,会大大降低云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三、云基础架构融合方案

如图4所示,云基础架构分为三个层次的融合。

硬件层的融合

例如上文提到的VEPA技术和方案,则是将计算虚拟化与网络设备和网络虚拟化进行融合,实现虚拟机与虚拟网络之间的关联。此外,还有FCoE技术和方案,将存储与网络进行融合;以及横向虚拟化、纵向虚拟化实现网络设备自身的融合。

业务层的融合

典型的方案是云安全解决方案。通过虚拟防火墙与虚拟机之间的融合,可以实现虚拟防火墙对虚拟机的感知、关联,确保虚拟机迁移、新增或减少时,防 火墙策略也能够自动关联。此外,还有虚拟机与LB负载均衡之间的联动。当业务突发资源不足时,传统方案需要人工发现虚拟机资源不足,再手工创建虚拟机,并 配置访问策略,响应速度很慢,而且非常的费时费力。通过自动探测某个业务虚拟机的用户访问和资源利用率情况,在业务突发时,自动按需增加相应数量的虚拟 机,与LB联动进行业务负载分担;同时,当业务突发减小时,可以自动减少相应数量的虚拟机,节省资源。不仅有效解决虚拟化环境中面临的业务突发问题,而且 大大提升了业务响应的效率和智能化。

管理层的融合

云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技术与管理层的融合,提升了IT系统的可靠性。例如,虚拟化平台可与网络管理、计算管理、存储管理联动,当设备出现故障影 响虚拟机业务时,可自动迁移虚拟机,保障业务正常访问;此外,对于设备正常、操作系统正常、但某个业务系统无法访问的情况,虚拟化平台还可以与应用管理联 动,探测应用系统的状态,例如Web、APP、DB等响应速度,当某个应用无法正常提供访问时,自动重启虚拟机,恢复业务正常访问。

四、结束语

数据中心由传统基础架构向云基础架构的转变,极大提升了基础架构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资源池的云网融合,构建统一、融合、联动的基础架构系统,不仅提升了应用系统部署的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而且也促进了云计算的应用和实践。

目前人民检察院的信息化系统也将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向云基础架构演进,满足检察院信息系统的快速批量部署、系统性能优化、降低管理维护工作量的需求,适应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的科技强检需求,实现侦查方式战略转变、推动犯罪侦查工作和检务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云计算系统已经在政府、教育、大企业、运营商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成熟应用,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的具有完善解决方案的云基础架构供应商,包括华 三、VMware、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尤其是国内的华三公司还可以提供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和云管理于一体的整体式交付的UIS统一基础架构系 统,可以显着简化检务云基础架构的部署和运维成本,而且凭借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提供专业快捷的运维保障,将云基础架构系统的部署时间缩短70%以上。

Ⅸ 有哪些公司招聘与云计算有关的职位待遇怎样,都需要哪些专业知识

从组织的观点看,云计算以一种简化的方式来提供服务来满足客户和业务需求,提供无限伸缩以及不同质量的服务来促进快速创新和决策。它是一种 IT 资源的服务获得和交付模型,如果在整个 IT 策略内适当使用,可以帮助改进业务绩效以及控制向组织提供 IT 资源的成本。

在一个几乎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可以连接到 Internet 的世界中,信息量和连接设备数的指数式增长造成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随着 IT 复杂性的增加,简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组织面对着加快业务变革、全球和国内竞争压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需求。他们正在快速实施创新业务模型,同时降低 IT 屏障以推进创新和变革,从而努力实现他们的全部潜能。这些难题都要求有一个更动态的计算模型,可以支持应用程序、服务和服务交付的快速创新。云计算可以是此类模型的一个元素。与云计算关联的基本技术也可以是创新型计算方法的一部分,这种方法着重于创建更动态的企业,因为它们支持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不再锁定到一个固定的底层基础设施,而是可以根据变化快速调整。
岗位职责:北京的 1.负责搭建虚拟化平台(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利用基准测试来进行虚拟化容量的规划和计算,提出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 2.建立完善的虚拟化管理维护策略,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迅速部署项目; 3.优化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基础架构的成本; 4.参与数据中心的运营管理,保障系统正常运转; 5.熟悉san,nas,iscsi等存储技术; 6.了解emc、ibm、hp、dell等存储产品特定,熟悉各系列存储产品配置; 7.负责设计、部署云数据中心,为开发部门提供可靠的云计算机服务; 8.参与到各个it相关系统项目中,并和其他同事一起优化相关的各个系统; 任职资历 能力/素质要求 1.熟悉服务器硬件配置(pc server、刀片机) 2.熟悉vmware/hyper-v/xen等虚拟化技术和配置。 3.熟悉san/nas/iscsi等存储技术和存储硬件产品。 4.熟悉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能安装、使用和进行性能优化。 5.熟悉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优化。 6.能适应工作时间波动。7.有大型门户网站虚拟化工作经验优先。8.有网络游戏平台虚拟化运营经验优先。

Ⅹ “云管边端”协同的边缘计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摘要 边缘计算是 5G 重要新技术能力,通过低延时、大流量、高性能服务促进新应用创新。边缘计算能力的实施面临物理、网络、协议、应用、管理等多层面的威胁,急需新安全防护能力支撑。该解决方案利用机器学习、诱骗防御、UEBA 等技术,针对边缘计算的业务和信令特点设计,结合“云管边端”多层面的资源协同和防护处理,实现立体化的边缘计算安全防护处理。

关键词: 多接入移动边缘计算;边缘云;安全防护;机器学习;诱骗防御;用户及实体行为分析

内容目录 :

0引 言

15G 及边缘计算

2边缘计算面临的风险

2.1基础设施层安全风险

2.2电信服务层安全风险

2.3终端应用层安全风险

2.4管理面安全风险

2.5租户服务面安全风险

2.6MEC 安全威胁总结

3“云管边端”安全防护技术

3.1功能架构

3.2主要功能

4“云管边端”安全防护实践

4.1应用场景

5结 语

“云管边端”协同的边缘计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是恒安嘉新针对边缘计算发展提出的全面安全解决方案。方案综合考虑边缘计算产业中用户、租户、运营者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多级代理、边缘自治、编排能力,提供高安全性和轻量级的便捷服务。整体方案提供边缘计算场景的专业防护;提供多种部署方式;在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同时为边缘云计算输送安全服务价值。

5G 是驱动创新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5G 边 缘 计 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提供了强大的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促使应用服务向网络边缘迁移。MEC 的一大特点是同时连通企业内网和运营商核心网,其安全性直接影响企业内网安全以及运营商基础设施安全。随着边缘计算在各行各业商用,MEC 和生产管理流程逐渐融合,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 对于 MEC 的安全防护需求日益强烈 。

采用标准 X.805 模型,MEC 安全防护由 3 个逻辑层和 2 个平面组成。3 个逻辑层是基础设施层(分为物理基础设施子层、虚拟基础设施子层)、电信服务层和终端应用层。2 个平面为租户服务面和管理面。基于此分层划分识别得到如下 MEC 安全风险。

2.1基础设施层安全风险

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类似,攻击者可通过近距离接触硬件基础设施,对其进行物理攻击。攻击者可非法访问服务器的 I/O 接口, 获得运营商用户的敏感信息。攻击者可篡改镜像, 利用虚拟化软件漏洞攻击边缘计算平台(Multi- access Edge Computing Platform,MEP) 或者边缘应用(APPlication,APP) 所在的虚拟机或容器, 从而实现对 MEP 平台或者 APP 的攻击。

2.2电信服务层安全风险

存在病毒、木马、蠕虫攻击。MEP 平台和APP 等通信时,传输数据被拦截、篡改。攻击者可通过恶意APP 对MEP 平台发起非授权访问, 导致用户敏感数据泄露。当 MEC 以虚拟化的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或者容器方式部署时,VNF 及容器的安全威胁也会影响 APP。

2.3终端应用层安全风险

APP 存在病毒、木马、蠕虫、钓鱼攻击。APP 和 MEP 平台等通信时,传输数据被拦截、篡改。恶意用户或恶意 APP 可非法访问用户APP,导致敏感数据泄露等。另外,在 APP 的生命周期中,它可能随时被非法创建、删除等。

2.4管理面安全风险

MEC 的编排和管理网元(如 MAO/MEAO) 存在被木马、病毒攻击的可能性。MEAO 的相关接口上传输的数据被拦截和篡改等。攻击者可通过大量恶意终端上的 APP,不断地向用户APP 生命周期管理节点发送请求,实现 MEP 上的属于该用户终端 APP 的加载和终止,对 MEC 编排网元造成攻击。

2.5租户服务面安全风险

对于存在的病毒、木马、蠕虫、钓鱼攻击, 攻击者近距离接触数据网关,获取敏感数据或篡改数据网管配置,进一步攻击核心网;用户面网关与 MEP 平台之间传输的数据被篡改、拦截等。

2.6MEC 安全威胁总结

基于对上述风险的认识,可以看出:MEC跨越企业内网、运营商服务域、运营商管理域等多个安全区域,应用了基于服务化接口的多类 5G 专用接口和通信协议,网络中存在面向应用、通信网、数据网的多维度认证授权处理, 传统的简单 IDS、IPS、防火墙等防护方式很难满足 MEC 安全防护的要求,需要新的具备纵深防御能力的专业性的解决方案处理。

3.1功能架构

“云管边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总体功能架构如图1 所示。解决方案利用机器学习、诱骗防御、UEBA 等技术,针对边缘计算的业务和信令特点设计,结合“云管边端”多层面的资源协同和防护处理,实现立体化的边缘计算安全防护处理。解决方案由五个层面的功能组件实现,分别为可视化层、中心安全云业务层、边缘安全编排层、安全能力系统层、数据采集层。

图 1 MEC 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功能架构

在可视化层,产品通过 MEC 安全防护统一管理平台提供安全资源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运营管理、统一门户、租户门户、安全态势感知服务。在中心安全云业务层,产品通过MEC 安全云实现基础数据资源统管、安全运算资源统管、安全能力编排。

边缘安全能力层部署适应虚拟化基础环境的虚拟机安全等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由 DDoS 攻击防护系统、威胁感知检测系统、威胁防护处理系统、虚拟防火墙系统、用户监控及审计系统、蜜网溯源服务系统、虚拟安全补丁服务系统、病毒僵木蠕钓鱼查杀系统以及边缘侧 5G 核心安全防护系统。

边缘安全编排层由安全微服务和引擎管理微服务构成。数据采集层主要提供信令面和数据面的流量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令面流量进行分发,对用户面流量进行筛选和过滤。

3.2主要功能

“云管边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提供如下八个方面的特色安全功能。

(1)基本安全

提供基础的安全防护功能,包括防欺骗、ACL 访问控制、账号口令核验、异常告警、日志安全处理等能力。

(2)通信安全

提供针对 MEC 网络的通信安全防护能力, 包括防 MEC 信令风暴、防 DDoS、策略防篡改、流量镜像处理、恶意报文检测等能力。

(3)认证审计

提供针对 MEC 网络的认证审计和用户追溯安全防护能力,可以处理 5GC 核心网认证交互、边缘应用和服务的认证交互、以及 5G 终端的认证交互,并可以进行必要的关联性管理和分析。

(4)基础设施安全

提供对 MEC 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 包括关键基础设施识别,基础设施完整性证实,边缘节点身份标识与鉴别等。并可以提供Hypervisor 虚拟化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处理,保障操作系统安全,保障网络接入安全。

(5)应用安全

提供完善的 MEC 应用安全防护能力,包括APP 静态行为扫描、广谱特征扫描和沙箱动态扫描,保护 APP 和应用镜像安全。

(6)数据安全

提供多个层面的 MEC 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在应用服务中提供桌面虚拟镜像数据安全能力, 避免应用数据安全风险。在身份认证过程中, 结合 PKI 技术实施双因子身份认证,保护认证信息安全。通过安全域管理和数据动态边界加密处理,防范跨域数据安全风险。

(7)管理安全

提供完善的管理安全防护能力。包括安全策略下发安全防护,封堵反弹 Shell、可疑操作、系统漏洞、安全后门等常规管理安全处理,以及针对 MEC 管理的 N6 及 N9 接口分析及审计。实现对于管理风险的预警和风险提示。

(8)安全态势感知

通过对资产、安全事件、威胁情报、流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监测,实现针对 MEC 网络的安全态势感知。

4.1应用场景

“云管边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不仅为基础电信企业提供 5G 场景下 MEC 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能力和监测 MEC 持续运营安全风险的工具,而且赋能基础电信企业向 MEC 租用方提供安全保护增值服务,推动 5G 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私有边缘云定制部署,边缘云合作运营,安全服务租用等多种商业模式。

企业通过部署“云管边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将网络安全能力从中心延伸到边缘,实现业务快速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理,为 5G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提供网络安全防护。因此,企业更有信心利用 5G 部署安全的智能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从而丰富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发展 。

4.2主要优势

“云管边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具备如下优势:

(1)专为边缘计算环境打造,整体方案在分级架构、安全编排、安全性能、协议分析等多方向优化,提供 MEC 最佳防护方案。

(2)多种模式适应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灵活选择。可以选择租用模式,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即获得最新 MEC 安全技术服务。也可以选择定制模式,深度研发适配企业特性的安全防护处理。

(3)高效融合 MEC 各个层面的安全保护能力,降低综合安全防护成本,支持多种收费模式,降低入门门槛,让MEC 安全保护不留死角。

(4)创造安全服务价值,安全策略自动化以及与网络和云服务能力的联动,深度优化MEC 安全运维管理,创造边缘云服务安全价值。

本解决方案当前已在多个实际网络中部署,实现对于智慧港口、智慧工厂、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重要信息化应用资产的安全防护。例如,随着 5G 网络的发展,可以实施对于工业大型工程设备的 5G 远程控制改造,实现远程实时控制,完成高清视频回传,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但远控过程中的各类网络安全风险可能威胁到生产稳定性,造成重大损失。通过本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保障 5G 远程控制改造实施,保护生产运行的高效运转。

引用文本:张宝山,庞韶敏“. 云管边端”协同的边缘计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增刊1):44-48.

张宝山,硕士,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心网、边缘计算、网络功能虚拟化、物联网、网络安全等; 庞韶敏 ,硕士,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心网、边缘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 选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年增刊1期(为便于排版,已省去原文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云计算服务器实施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msdos编译教程 浏览:978
怎么去文件夹后缀 浏览:445
粉笔app笔试真题在哪里 浏览:108
晋江小说阅读app怎么注册填写验证 浏览:157
安卓手机如何将手机app安装到u盘 浏览:520
指针编译在哪运行 浏览:810
dnf大枪压缩补丁 浏览:355
linux命令env 浏览:914
浙江app遥控锁哪里有 浏览:708
qq别人加密了怎样才能给他解开 浏览:253
程序员离职开店 浏览:770
excel不能对多重区域使用此命令 浏览:969
手机影像算法盘点 浏览:729
反编译为什么不能得到源代码 浏览:926
php最流行的框架 浏览:191
cnc编程哪种软件好 浏览:1004
电脑编程软件报班学习 浏览:507
pull命令从手机导出指定文件 浏览:609
怎么访问ip服务器地址 浏览:642
单片机从入门到精通PDF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