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6核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指的服务器所用处理器的核心数.16核就是指该服务器的处理器是16个功能一样的核心.处理器相当于服务器的大脑.核心数越多就意味着处理的速度越快.越高效.目前常见的服务器有双核.四核.八核.16核等.16核算是高端配置的机器.
❷ CPU为什么要发展多核
什么叫做多核技术?
多核处理器技术是CPU设计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把两个以上的处理器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以增强计算性能。CMP通过在多个CPU核上分配工作负荷,并且依靠到内存和输入输出(I/O)的高速片上互联和高带宽管道对系统性能进行提升。多核处理器,较之当前的单核处理器,能带来更多的性能和生产力优势,因而最终将成为一种广泛普及的计算模式。处理器发展到如今,时钟频率已经接近现有生产工艺的极限,通过提高频率提升处理器性能基本走到了尽头,连提出摩尔定律的英特尔都放弃了攀登频率高枫的努力,改而提升运行效率。
那么,为什么要发展多核呢?
一些芯片的厂商指出,当处理器的频率达到某种程度后,处理器在工作量的要求会比速度的要求要大,且0.13微米所含的晶体管已很高,将来65纳米和45纳米,其1组光罩的成本会倍增。但是,这种成本成倍的增长并不会给厂商们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且发热量和干扰的因素的介入使得集成度和处理器的频率已经越来越趋近于一个极限。
因此,使摩尔定律失效的有可能是技术,有可能是经济效益。
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理论上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并行的执行指令,含有几个内核,单位时间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上限就会增加几倍。而在芯片内部多嵌入几个内核的难度要远远比加大内核的集成度要简单很多。于是,多核就能够在不提高生产难度的前提下,用多个低频率核心产生超过高频率单核心的处理效能,特别是服务器产品需要面对大量并行数据,多核心分配任务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看作一种多处理器协作的微缩形式,并且达到更加的性能价格比,一套系统达到多套系统的性能。
多核的介入,使得摩尔定律在另一个层面的意义上,避免了尴尬的局面。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基辛格(Pat
Gelsinger)认为,从单核到双核到多核的发展就证明了摩尔定律还是非常正确的。他说:"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多核的发展,可能是摩尔定律问世以来在芯片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性能提升过程。"
❸ 服务器CPU的多核是什么意思
就是核心数的意思,一般来说核心数越多处理器性能越好,你可以参考这款四十四核服务器
产品型号:ZI22S6-229924RHKTV
产品类型:双路四十四核机架式服务器
处 理 器:Xeon
E5-2699 V4×2
内 存:32G DDR4 REG ECC
硬 盘:SSD PCIe
800G
机 构:2U机架式
产品地址:http://www.zrway.com/server/proct_param/1002/11530.html
❹ 服务器不同cpu级别,二核四核六核八核有什么区别
服务器不同cpu级别,二核、四核、六核、八核的区别为:进程不同、启动软件不同、执行效率不同。
一、进程不同
1、cpu级别二核:cpu级别二核的处理核心数目只有2个,可以同时运行2条进程线。
2、cpu级别四核:cpu级别四核的处理核心数目有4个,可以同时运行4条进程线。
3、cpu级别六核:cpu级别六核的处理核心数目有6个,可以同时运行6条进程线。
4、cpu级别八核:cpu级别八核的处理核心数目有8个,可以同时运行8条进程线。
二、启动软件不同
1、cpu级别二核:cpu级别二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比CPU四核、六核、八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少。
2、cpu级别四核:cpu级别四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比CPU二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多,但比CPU六核、八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少。
3、cpu级别六核:cpu级别六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比CPU二核、四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多,但比CPU八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少。
4、cpu级别八核:cpu级别八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比CPU二核、四核、六核能同时启动的最大软件数量要多。
三、执行效率不同
1、cpu级别二核:cpu级别二核的执行效率比CPU四核、六核、八核的执行效率要低。
2、cpu级别四核:cpu级别四核的执行效率比CPU二核的执行效率要高,但比CPU六核、八核的执行效率要低。
3、cpu级别六核:cpu级别六核的执行效率比CPU二核、四核的执行效率要高,但比CPU八核的执行效率要低。
4、cpu级别八核:cpu级别八核的执行效率比CPU二核、四核、六核的执行效率要高。
❺ 服务器cpu多核是什么意思
区别太大了。
多核cpu是单颗cpu里边有多个核心,可以多线程工作。
多颗cpu是物理上就有多个,工作模式也不同,需要看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如何分配。
❻ 服务器百问百答:多核CPU对于服务器性能有何作用,请举例
构建服务器方案的思路
构建服务器应用方案,除了需要考虑方案在性价比、稳定性、扩展性、可靠性方面的方案自身技术问题外,应用环境、实际应用需求、方案的可实施性、方案的投入产出比、方案实施后的易于管理及维护问题、以及方案是否能够得到目标用户的接受等外围问题也必须涉及到。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做出来的方案很可能就没有可应用的市场空间;从性价比上来看根本就不能实施,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或者方案本身的产品搭配和技术配合等不协调,达不到理想的应用要求。因此,如果没能完整的考虑到方案应用的内部技术和外围问题,那么所构建的方案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方案。可以说“应用解决方案是技术实力与管理智慧的高度融合”,是个很考察方案作者功力的习题。
从方案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看,主要从性价比、稳定性、扩展性、可靠性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例如构建Web服务器,他的应用特点是涉及到网络连接及数据存储。因为Web服务器还需考虑网络环境下负载的情况,因此在这个方案的构建上,必须考虑到良好的网络连通性和冗余架构。而Mail服务器则更多的突显出一个信息并发数问题,因此,对构建Mail服务器解决方案来说,需要充分考虑CPU及内存大小,以保证访问速度。而作为DNS解析服务器的构建方案,则需要考虑方案构建的稳定性及连通性。
从外围因素具体来说,每一个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都是从解决企业用户在具体应用中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而提出的。从应用角度来说,这个方案是有市场的,是用户所迫切需要的,这就是构建一个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的首要考虑因素――方案是否有“用武之地”。
其次,方案还需要考虑实施成本、以及投入产出比。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采用解决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带来更大的企业效益。这个效益不仅包括利用搭建好的方案平台能够有效促升企业的收益、提升企业知名度、加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助力企业发展;而更直接增加效益的一个方面,就是方案实施的成本是否具有最高性价比优势。所以,在构建方案时,必须在充分考虑搭建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方案平台产生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应用。再次,一个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是否优秀,还要看他有没有创新性和闪光点,这是直接展现方案作者在技术功力基础之上的智慧体现。
总结: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服务器应用方案,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考虑。
可行性(Possibility)——该方案目前或者未来2、3年内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实用性(Usefulness)——该方案能否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创新性(Innovation)——该方案是否具备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普及性(Popularization)——该方案的性价比能否为大部分企业所接受;
易用性(Easy-to-use)——该方案的使用和维护是否足够简便易行。
孔明说到这里,急性子的张飞大喊起来:“这些理论我们也知道,俺大哥请你来不是让你讲理论的,有本事拿出几个方案来看看!”
孔明微微一笑,说道:“光说方案又有何难?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最近举办的华硕服务器方案大赛上有很多好的方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方案落实了以后,服务器的运行维护工作还是我们来做,换句话说,服务器方案是让服务器为单位更好的服务,而我们是要为服务器作出服务。下面我就针对几个常见的简单方案来谈一下方案建设以及运维注意事项。”
服务器的稳定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的网络结构可以分为4层:内部应用层、核心数据层、外部访问层以及网络管理层。每个层次中都需要有服务器支持客户端的持续访问,它们可能包括:
◆内部应用层:DNS Server、Active Directory Server、Files Server、DHCP Server、Print Server等;
◆核心数据层:内部Web Server、ERP Server、Database Server、Files Backup Server等;
◆外部访问层:Web Server、VPN Server、Mail Server、Ftp Server、软件防火墙等;
◆网络管理层:Systems Management Server、Virus Scan Server、Update Services、Internet Authentication Server等;
当然,这些还不包括企业在分支机构中有可能部署的大量重复性服务设备,在网络业务繁忙的时候,这些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谓重中之重。很多系统工程师压力非常之大,不论是公司高层还是业务人员都要求IT环境下的一切都能“正常运转”。例如:随时随地访问信息资料并收发电子邮件;与内部团队成员及外部合作伙伴实现即时协作;开辟更多门户,召开更多视频会议,并提供其它协作工具,允许以自助方式调用基础架构服务。虽然很多网管员已经算是尽职尽责,但服务无法访问的现象普遍存在。
http://www.51cto.com/art/200707/51800_1.htm
http://www.doserv.com/n/t/2007-07-31/0017234794.shtml
❼ 为什么现在cpu不再提高主频而是走多核
如果你对2004年英特尔总裁贝瑞特当年当着6500人惊天一跪还记忆犹新的话,或许能更能理解这个问题,当年老贝这一跪是对“惟主频论”失误的真心忏悔。
当时NetBurst架构的Prescott(Pentium 4的核心),虽然已经是用了最先进的90nm工艺,但是3GHz主频的CPU功耗就超过百瓦,如果频率要超过4GHz,功耗将是何其了得。
所以,在这儿就可以回答题主, 正是因为功耗(散热)制约了主频的提升 。
登纳德缩放定律的终结
相信你也听过摩尔定律,它告诉我们,芯片中晶体管的尺寸正在不断减小,因此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可以不断增加。虽然近些年,摩尔定律一直在修改,但它似乎尚未完全停止。
事实上,除了摩尔定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称登纳德缩放定律(Dennard Scaling),大体说,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它的功耗也按面积大致按比例下降。
摩尔定律和登纳德缩放定律这两个好基友放在一起,就是要告诉我们,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尺寸,并且在CPU中容纳更多晶体管,而功耗基本不变。
但是,到了Pentium 4,基本上宣告了登纳德缩放定律的终结,因为Pentium 4的性能只有486的6倍,但功耗却是后者的23倍(6^1.75)!
好吧,看看上面的图,随着晶体管的面积密度上升(蓝色线)16倍,功耗仅下降约4倍(紫色线),功耗降低已经不再与芯片面积密度上升成正比,Dennard Scaling is dead.
也就是说,继续以提升频率来提升性能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多核也能刷性能
到底CPU的性能是怎么定义的?英特尔是这么说的:
其中f为频率,提升f就能提升CPU性能,不过这条路已经不通了。
但是,我们还可以提升IPC呀,IPC(instruction per clock)是每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数,所以才有了多核,2个核心,IPC就是原来的2倍,4个核心,IPC就翻了4倍,CPU的性能也就得到提升。所以我们消费级的CPU才从2核变成了4核,再到8核,现在已经升到了16核。
反正呢,现在摩尔定律还能苟延残喘,但Dennard Scaling已是过去式,虽然工艺越来越先进,CPU里可以装进更多的晶体管,但由于功耗墙的原因,已经没办法提高单个内核的频率,解决方法是在芯片上保留更多内核以提高CPU性能。当然并非所有程序都可以支持多核,因此这种潜在的性能增益并不总是能够得以呈现,但肯定是越来越好了。
发动机的转速再高,对速度的提升,也比不上气缸多来的直接! V12 发动机不会搞9000转,8000进红线。
一个喇叭尺寸再大,音量再高,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可能比7.2声道效果好。
目前限制CPU的不是技术工艺,而是散热,Intel的CPU可以轻松6-7Ghz,前提是你得液氮散热,考虑到目前大多数风冷散热现实,限制主频2-4之间,也是对市场妥协。如果将来某一天,普及微型液氮散热器,说不定多核就没那么重要了
欢迎你的阅读
首先,要说的是现在手机也不是不提高主频了,只是提高的速度比以前更慢了。
欢迎关注作者,一起聊 科技 、数码。
不要光用频率衡量CPU的单核性能。举个例子,里程碑1代的555Mhz主频的德仪CPU,可以把HTC G7上面那颗1Ghz CPU从上到下秒一个遍。CPU单核心性能,可以用车辆的轮子计算。频率只是转速,代表转多块。影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单核能效,对应的是轮子的直径。轮子的直径大,并不需要转多快也能维持高度。但是直径小的,必须提高转速才能达到一样的速度,带来的结果就是功耗和发热的提高。
不要看核心频率来定量CPU性能,要看核心架构在看频率,一般同一架构频率越高性能越好,像3.2gHz的八核推土机性能还不如四核八线程的酷睿i5性能好。四核四线程奔腾N4200还没有双核四线程M5性能好。目前CPU领域性能最好的是酷睿了,像主机CPU美洲豹架构只能和打桩机差不多,和酷睿i差远了,有人推测八核美洲豹性能居然只有比双核酷睿i5好一点。
一个CPU中含有数十亿个晶体管,比如英特尔的主流CPU拥有20亿个晶体管,在某些高端产品中晶体管数量高达60亿个。晶体管在做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时会根据CPU主频的高低产生动态功耗,因而CPU的主频越高,发热量就越大。
当然芯片的制造工艺一直是在不断发展,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一年半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2000年的奔腾4处理器,制作工艺是180nm;
2010年的酷睿i7-980X,制作工艺32nm;
2013年的酷睿i7 4960X,制作工艺是22nm;
现如今酷睿i7 9700k的制造工艺更是达到了10nm级别。晶体管做得越小,导通电压更低,就可以补偿了CPU主频升高带来功耗的增加。
但是,CPU的制造工艺是不会无休止地提升,越往后技术难度越大, 因而制造工艺是限制目前CPU主频提升的最大障碍 。 而且晶体管尺寸是减小了,但数量的增加会使晶体管之间的积热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总的发热量并不会有太多减少。
况且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CPU的性能参数还有二级缓存、三级缓存、指令集、前端总线等方面。一味地升高CPU的主频,会使CPU的发热量成倍增加,最后为了给CPU降温就要在散热装置上花费极大的功夫,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为了增加CPU的速度,半导体的工程师们就给CPU设计多个核心,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好比有100道算术题要计算,单核CPU就是让一位速算高手来完成,而多核CPU就是请了四位速算能力一般的人,但最后还是四个人完成100道题所用的时间短,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现在cpu并没有在核心数上突飞猛进,多核已经是十年前的技术了。现在普遍仍然停留在8核,服务器16核,多的32核,无法进一步提高。为啥,因为多核在访问缓存和内存上需要一定的同步机制。简单讲,核越多,协调它们越困难,访问缓存和内存越慢,制约了核心数的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一个整体,cpu架构也是一个整体,不是单单某一方面决定的。比如就现在的计算机结构而言,制约其速度的根本不是cpu主频,而是内存访问速度,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内存访问速度太慢。现在cpu的发展更多的是属于设计,优化范畴,而非技术突破,相对已经进入瓶颈期,单看主频和核数已经意义不大。
其实最主要的是半导体CPU再提升主频非常难,投资非常大,但获得的收益很低,很亏。所以想在半导体CPU没有被替代的时候通过堆核的方法再坑你点钱,想想,8核十六线程,用的到么。当然,里量子计算机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普及也不稳定。目前也就i7 七代八代(AMD很少关注,所以不太了解,就不妄加评论)适合攒机,主频基本都在4.0GHz以上(睿频),普通不超频一体式水冷压的住。功耗也比较低,4核8线程也适合普通玩家使用,边打 游戏 边听歌,爽的。买牙膏厂的u得先看看红色阵营有什么动静。说实话牙膏厂的坑钱套路真的很烦。
因为Intel在2004年的时候曾经在提高CPU主频的事情上吃过大亏,于是转战多核心的路线。而多年以后的今天CPU已经是多核心+高频率的组合了。
Intel在奔腾Pentium 4的时代开始研发超长流水线设计的CPU,为了使超长流水线能够发挥它的设计功效,Intel开始在提高CPU主频上下功夫,一度达到3.4GHz。
但那是十几年前的2004年,CPU的工艺只有90nm, 超高主频带来的后果就是巨大的发热量和耗电量,3.4GHz CPU的功率可以超过100瓦,而当时Intel正在研发的4GHz CPU的功耗更是无法想象了。
再加上当年Intel 820 + Rambus的风波,直接导致了Pentium 4新一代芯片取消上市,于是就有了非常着名的 Intel CEO“下跪道歉”事件 。
在这之后,Intel痛定思痛,决定从“高频率”转向“多核心”,开始了双核、4核、6核研发,通过多核心的“人海战术”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十几年过去了,CPU的制造工艺也在不停进步,慢慢的主频又开始逐渐提升。比如第八代14nm的的Core i7处理器主频就达到了3.7GHz(睿频4.7GHz),同时也采用了6核心的架构。
所以CPU的主频是和制造工艺密切相关的,制造工艺越高,CPU的频率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否则只能靠堆核心的办法提高运算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