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OEM_SLP Channel是什么意思
SLP key是唯一可以绕过微软激活系统不联网(电话)到微软激活服务器(服务中心)
一、域名与域名解析 网络中为了区别各个主机,必须为每台主机分配一个惟一的纳桥地址,这个地址即称为“IP 地址”。但这些数字难以记忆,所以就采用“域名”的方式来取代这些数字了。不过最终还是必须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 地址才能访问主机。 DNS 服务,又叫域名解析服务,即提供域名与IP 地址的相互转换。域名的正向解析是将主机名转空握换成斗茄庆IP 地址的过程,域名的反向解析是将IP 地址转换成主机名的过程。通常很少需要将IP 地址转换成主机名,即反向解析。反向解析经常被一些后台程序使用,用户看不到
Ⅱ 苹果13pro中的服务器slp是什么
slp供应链系统是指为终端迹弯客户提供商品、服务或信息,从最初的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整条链上的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
如果还有不清陆宏楚的可以拨打苹果官网客服进行询问哦。
如有帮助到你,希姿悉闷望可以给个采纳哦,谢谢
Ⅲ TCP/IP、SIP协议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
TCP/IP 协议集确立了 Internet 的技术基础。TCP/IP 的发展始于美国 DOD (国防部)方案。 IAB (Internet 架构委员会)的下属工作组 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研发了其中多数协议。 IAB 最初由美国政府发起,如今转变为公开而自治的机构。IAB 协同研究和开发 TCP/IP 协议集的底层结构,并引导着 Internet 的发展。TCP/IP 协议集记录在请求注解(RFC)文件中,RFC 文件均由 IETF 委员会起草、讨论、传阅及核准。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公开且免费的,且能在 IETF 网站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TCP/IP 协议覆盖了 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 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 TCP、UDP)。
IP (网际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网络组件的寻址对信息的路由选择和传输来说是相当关键的。相同网络中的两台机器间的消息传输有各自的技术协定。LAN 是通过提供6字节的唯一标识符(“MAC”地址)在机器间发送消息的。SNA 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都有一个逻辑单元及与其相应的网络地址。DECNET、AppleTalk 和 Novell IPX 均有一个用来分配编号到各个本地网和工作站的配置。
除了本地或特定提供商的网络地址,IP 为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网络设备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编号,即 IP 地址。IPV4 的 IP 地址为4字节,按照惯例,将每个字节转化成十进制(0-255)并以点分隔各字节。IPV6 的 IP 地址已经增加到16字节。关于 IP 和 IPV6 协议的详细说明,在相关文件中再另作介绍。
TCP (传输控制协议)
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TCP 主要提供数据流转送,可靠传输,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传输技术。可查阅 TCP 部分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在下面的 TCP/IP 协议表格中,我们根据协议功能和其在 OSI 七层网络通信参考模型的映射关系将其全部列出。然而,TCP/IP 并不完全遵循 OSI 模型,例如:大多数 TCP/IP 应用程序是直接在传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上运行,而不涉及其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
主要协议表
IP TCP UDP IPsec HTTP POP3 SNMP MPLS DNS SMTP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BOOTP:引导协议 (BOOTP:Bootstrap Protocol)
DCAP:数据转接客户访问协议 (DCAP:Data Link Switching Client Access Protocol)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域名系统(服务)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s)
Finger:用户信息协议 (Finger:User Information Protocol)
FTP:文件传输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HTTP: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S-HTTP: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IMAP & IMAP4:信息访问协议 & 信息访问协议第4版 (IMAP & IMAP4: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IPDC:IP 设备控制 (IPDC:IP Device Control)
IRCP/IRC:因特网在线聊天协议 (IRCP/IRC:Internet Relay Chat Protocol)
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LDAP:Lightweight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MIME/S-MIME/Secure MIME: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协议 (MIME/S-MIME/Secure 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NAT:网络地址转换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NTP:网络时间协议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POP&POP3:邮局协议 (POP &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RLOGIN:远程登录命令 (RLOGIN:Remote Login in Unix)
RMON:远程监控 (RMON:Remote Monitoring MIBs in SNMP)
RWhois:远程目录访问协议 (RWhois Protocol)
SLP:服务定位协议 (SLP: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TELNET:TCP/IP 终端仿真协议 (TELNET:TCP/IP Terminal Emulation Protocol)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URL:统一资源管理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X-Window/X Protocol:X 视窗 或 X 协议(X-Window:X Window or X Protocol or X System)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LPP:轻量级表示协议 (LPP:Lightweight Presentation Protocol)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PC: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ITOT:基于TCP/IP 的 ISO 传输协议 (ITOT:ISO Transport Over TCP/IP)
RDP:可靠数据协议 (RDP:Reliable Data Protocol)
RUDP: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 (RUDP:Reliable UDP)
TALI:传输适配层接口 (TALI:Transport Adapter Layer Interface)
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Van Jacobson:压缩 TCP 协议 (Van Jacobson:Compressed TCP)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路由选择(Routing)
BGP/BGP4:边界网关协议 (BGP/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EGP: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P:网际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
IPv6:网际协议第6版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CMP/ICMPv6:Internet 信息控制协议 (ICMP/ICMPv6: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RDP:ICMP 路由器发现协议 (IRDP:ICMP Router Discovery Protocol)
Mobile IP: 移动 IP (Mobile IP:IP Mobility Support Protocol for IPv4 & IPv6)
NARP:NBMA 地址解析协议 (NARP:NBMA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NHRP:下一跳解析协议 (NHRP:Next Hop Resolution Protocol)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RIP/RIP2: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RIP2: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ng:路由选择信息协议下一代 (RIPng:RIP for IPv6)
RSVP:资源预留协议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VRRP:Virtual Router Rendancy Protocol)
组播(Multicast)
BGMP:边界网关组播协议 (BGMP:Border Gateway Multicast Protocol)
DVMRP: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IGMP: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MARS:组播地址解析服务 (MARS:Multicast Address Resolution Server)
MBGP:组播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MBGP:Multiprotocol BGP)
MOSPF:组播OSPF (MOSPF:Multicast OSPF)
MSDP:组播源发现协议 (MSDP: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
MZAP:组播区域范围公告协议 (MZAP:Multicast Scope Zone Announcement Protocol)
PGM:实际通用组播协议 (PGM:Pragmatic General Multicast Protocol)
PIM-DM:密集模式独立组播协议 (PIM-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 Dense Mode)
PIM-SM:稀疏模式独立组播协议 (PIM-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 Sparse Mode)
MPLS 协议(MPLS Protocols)
CR-LDP:基于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 (CR-LDP: Constraint-Based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GMPLS: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 (GMPLS: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LDP:标签分发协议 (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RSVP-TE: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 (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ARP and InARP:地址转换协议和逆向地址转换协议 (ARP and In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nd Inverse ARP)
IPCP and IPv6CP:IP控制协议和IPV6控制协议 (IPCP and IPv6CP:IP Control Protocol and IPv6 Control Protocol)
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SLIP:串形线路 IP (SLIP:Serial Line IP)
SIP
介绍
新一代的服务
历史回顾
SIP 的优点:类似 Web 的可扩展开放通信
SIP 会话构成
介绍
通信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和用户越来越渴求新一代基于 IP 的服务。现在有了 SIP(会话启动协议),一解燃眉之急。SIP 是不到十年前在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诞生的一个想法。它是第一个适合各种媒体内容而实现多用户会话的协议,现在已成了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IETF) 的规范。
今天,越来越多的运营商、CLEC(竞争本地运营商)和 ITSP(IP 电话服务商)都在提供基于 SIP 的服务,如市话和长途电话技术、在线信息和即时消息、IP Centrex/Hosted PBX、语音短信、push-to-talk(按键通话)、多媒体会议等等。独立软件供应商 (ISV) 正在开发新的开发工具,用来为运营商网络构建基于 SIP 的应用程序以及 SIP 软件。网络设备供应商 (NEV) 正在开发支持 SIP 信令和服务的硬件。现在,有众多 IP 电话、用户代理、网络代理服务器、VOIP 网关、媒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使用 SIP。
SIP 从类似的权威协议--如 Web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格式化协议以及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 电子邮件协议--演变而来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标准。但是,尽管 SIP 使用自己独特的用户代理和服务器,它并非自成一体地封闭工作。SIP 支持提供融合的多媒体服务,与众多负责身份验证、位置信息、语音质量等的现有协议协同工作。
本白皮书对 SIP 及其作用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它还介绍了 SIP 从实验室开发到面向市场的过程。本白皮书说明 SIP 提供哪些服务以及正在实施哪些促进发展的方案。它还详细介绍了 SIP 与各种协议不同的重要特点并说明如何建立 SIP 会话。
返回页首
新一代的服务
SIP 较为灵活,可扩展,而且是开放的。它激发了 Internet 以及固定和移动 IP 网络推出新一代服务的威力。SIP 能够在多台 PC 和电话上完成网络消息,模拟 Internet 建立会话。
与存在已久的国际电信联盟 (ITU) SS7 标准(用于呼叫建立)和 ITU H.323 视频协议组合标准不同,SIP 独立工作于底层网络传输协议和媒体。它规定一个或多个参与方的终端设备如何能够建立、修改和中断连接,而不论是语音、视频、数据或基于 Web 的内容。
SIP 大大优于现有的一些协议,如将 PSTN 音频信号转换为 IP 数据包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MGCP)。因为 MGCP 是封闭的纯语音标准,所以通过信令功能对其进行增强比较复杂,有时会导致消息被破坏或丢弃,从而妨碍提供商增加新的服务。而使用 SIP,编程人员可以在不影响连接的情况下在消息中增加少量新信息。
例如,SIP 服务提供商可以建立包含语音、视频和聊天内容的全新媒体。如果使用 MGCP、H.323 或 SS7 标准,则提供商必须等待可以支持这种新媒体的协议新版本。而如果使用 SIP,尽管网关和设备可能无法识别该媒体,但在两个大陆上设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可以实现媒体传输。
而且,因为 SIP 的消息构建方式类似于 HTTP,开发人员能够更加方便便捷地使用通用的编程语言(如 Java)来创建应用程序。对于等待了数年希望使用 SS7 和高级智能网络 (AIN) 部署呼叫等待、主叫号码识别以及其他服务的运营商,现在如果使用 SIP,只需数月时间即可实现高级通信服务的部署。
这种可扩展性已经在越来越多基于 SIP 的服务中取得重大成功。Vonage 是针对用户和小企业用户的服务提供商。它使用 SIP 向用户提供 20,000 多条数字市话、长话及语音邮件线路。Deltathree 为服务提供商提供 Internet 电话技术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它提供了基于 SIP 的 PC 至电话解决方案,使 PC 用户能够呼叫全球任何一部电话。Denwa Communications 在全球范围内批发语音服务。它使用 SIP 提供 PC 至 PC 及电话至 PC 的主叫号码识别、语音邮件,以及电话会议、统一通信、客户管理、自配置和基于 Web 的个性化服务。
某些权威人士预计,SIP 与 IP 的关系将发展成为类似 SMTP 和 HTTP 与 Internet 的关系,但也有人说它可能标志着 AIN 的终结。迄今为止,3G 界已经选择 SIP 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会话控制机制。Microsoft 已经选择 SIP 作为其实时通信策略并在 Microsoft XP、Pocket PC 和 MSN Messenger 中进行了部署。Microsoft 同时宣布 CE.net 的下一个版本将使用基于 SIP 的 VoIP 应用接口层,并承诺向用户 PC 提供基于 SIP 的语音和视频呼叫。
另外,MCI 正在使用 SIP 向 IP 通信用户部署高级电话技术服务。用户将能够通知主叫方自己是否有空以及首选的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电话或即时消息。利用在线信息,用户还能够即时建立聊天会话和召开音频会议。使用 SIP 将不断地实现各种功能。
返回页首
历史回顾
SIP 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源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Henning Schulzrinne 及其研究小组的研究。Schulzrinne 教授除与人共同提出通过 Internet 传输实时数据的实时传输协议 (RTP) 外,还与人合作编写了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 标准提案,用于控制音频视频内容在 Web 上的流传输。
Schulzrinne 本来打算编写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 (MMUSIC) 标准。1996 年,他向 IETF 提交了一个草案,其中包含了 SIP 的重要内容。1999 年,Shulzrinne 在提交的新标准中删除了有关媒体内容方面的无关内容。随后,IETF 发布了第一个 SIP 规范,即 RFC 2543。虽然一些供应商表示了担忧,认为 H.323 和 MGCP 协议可能会大大危及他们在 SIP 服务方面的投资,IETF 继续进行这项工作,于 2001 年发布了 SIP 规范 RFC 3261。
RFC 3261 的发布标志着 SIP 的基础已经确立。从那时起,已发布了几个 RFC 增补版本,充实了安全性和身份验证等领域的内容。例如,RFC 3262 对临时响应的可靠性作了规定。RFC 3263 确立了 SIP 代理服务器的定位规则。RFC 3264 提供了提议/应答模型,RFC 3265 确定了具体的事件通知。
早在 2001 年,供应商就已开始推出基于 SIP 的服务。今天,人们对该协议的热情不断高涨。Sun Microsystems 的 Java Community Process 等组织正在使用通用的 Java 编程语言定义应用编程接口 (API),以便开发商能够为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构建 SIP 组件和应用程序。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正在借助前途光明的新服务进入 SIP 市场。SIP 正在成为自 HTTP 和 SMTP 以来最为重要的协议之一。
返回页首
SIP 的优点:类似 Web 的可扩展开放通信
使用 SIP,服务提供商可以随意选择标准组件,快速驾驭新技术。不论媒体内容和参与方数量,用户都可以查找和联系对方。SIP 对会话进行协商,以便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就会话功能达成一致以及进行修改。它甚至可以添加、删除或转移用户。
不过,SIP
不是万能的。它既不是会话描述协议,也不提供会议控制功能。为了描述消息内容的负载情况和特点,SIP 使用 Internet 的会话描述协议 (SDP) 来描述终端设备的特点。SIP 自身也不提供服务质量 (QoS),它与负责语音质量的资源保留设置协议 (RSVP) 互操作。它还与若干个其他协议进行协作,包括负责定位的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LDAP)、负责身份验证的远程身份验证拨入用户服务 (RADIUS) 以及负责实时传输的 RTP 等多个协议。
SIP 规定了以下基本的通信要求:
1. 用户定位服务
2. 会话建立
3. 会话参与方管理
4. 特点的有限确定
SIP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定义要建立的会话的类型,而只定义应该如何管理会话。有了这种灵活性,也就意味着 SIP 可以用于众多应用和服务中,包括交互式游戏、音乐和视频点播以及语音、视频和 Web 会议。
下面是 SIP 在新的信令协议中出类拔萃的一些其他特点
SIP 消息是基于文本的,因而易于读取和调试。新服务的编程更加简单,对于设计人员而言更加直观。
SIP 如同电子邮件客户机一样重用 MIME 类型描述,因此与会话相关的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启动。
SIP 重用几个现有的比较成熟的 Internet 服务和协议,如 DNS、RTP、RSVP 等。不必再引入新服务对 SIP 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因为该基础设施很多部分已经到位或现成可用。
对 SIP 的扩充易于定义,可由服务提供商在新的应用中添加,不会损坏网络。网络中基于 SIP 的旧设备不会妨碍基于 SIP 的新服务。例如,如果旧 SIP 实施不支持新的 SIP 应用所用的方法/标头,则会将其忽略。
SIP 独立于传输层。因此,底层传输可以是采用 ATM 的 IP。SIP 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以及传输控制协议 (TCP),将独立于底层基础设施的用户灵活地连接起来。
SIP 支持多设备功能调整和协商。如果服务或会话启动了视频和语音,则仍然可以将语音传输到不支持视频的设备,也可以使用其他设备功能,如单向视频流传输功能。
返回页首
SIP 会话构成
SIP 会话使用多达四个主要组件:SIP 用户代理、SIP 注册服务器、SIP 代理服务器和 SIP 重定向服务器。这些系统通过传输包括了 SDP 协议(用于定义消息的内容和特点)的消息来完成 SIP 会话。下面概括性地介绍各个 SIP 组件及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SIP 用户代理 (UA) 是终端用户设备,如用于创建和管理 SIP 会话的移动电话、多媒体手持设备、PC、PDA 等。用户代理客户机发出消息。用户代理服务器对消息进行响应。
SIP 注册服务器是包含域中所有用户代理的位置的数据库。在 SIP 通信中,这些服务器会检索参与方的 IP 地址和其他相关信息,并将其发送到 SIP 代理服务器。
SIP 代理服务器接受 SIP UA 的会话请求并查询 SIP 注册服务器,获取收件方 UA 的地址信息。然后,它将会话邀请信息直接转发给收件方 UA(如果它位于同一域中)或代理服务器(如果 UA 位于另一域中)。
SIP 重定向服务器允许 SIP 代理服务器将 SIP 会话邀请信息定向到外部域。SIP 重定向服务器可以与 SIP 注册服务器和 SIP 代理服务器同在一个硬件上。
以下几个情景说明 SIP 组件之间如何进行协调以在同一域和不同域中的 UA 之间建立 SIP 会话:
在同一域中建立 SIP 会话
下图说明了在预订同一个 ISP 从而使用同一域的两个用户之间建立 SIP 会话的过程。用户 A 使用 SIP 电话。用户 B 有一台 PC,运行支持语音和视频的软客户程序。加电后,两个用户都在 ISP 网络中的 SIP 代理服务器上注册了他们的空闲情况和 IP 地址。用户 A 发起此呼叫,告诉 SIP 代理服务器要联系用户 B。然后,SIP 代理服务器向 SIP 注册服务器发出请求,要求提供用户 B 的 IP 地址,并收到用户 B 的 IP 地址。SIP 代理服务器转发用户 A 与用户 B 进行通信的邀请信息(使用 SDP),包括用户 A 要使用的媒体。用户 B 通知 SIP 代理服务器可以接受用户 A 的邀请,且已做好接收消息的准备。SIP 代理服务器将此消息传达给用户 A,从而建立 SIP 会话。然后,用户创建一个点到点 RTP 连接,实现用户间的交互通信。
1.呼叫用户 B
2.查询捻没?B 在哪里??br> 3.响应捻没?B 的 SIP 地址?br> 4.挚�顶呼叫
5. 响应
6. 响应
7. 多媒体通道已建立
返回页首
在不同的域中建立 SIP 会话
本情景与第一种情景的不同之处如下。用户 A 邀请正在使用多媒体手持设备的用户 B 进行 SIP 会话时,域 A 中的 SIP 代理服务器辨别出用户 B 不在同一域中。然后,SIP 代理服务器在 SIP 重定向服务器上查询用户 B 的 IP 地址。SIP 重定向服务器既可在域 A 中,也可在域 B 中,也可既在域 A 中又在域 B 中。SIP 重定向服务器将用户 B 的联系信息反馈给 SIP 代理服务器,该服务器再将 SIP 会话邀请信息转发给域 B 中的 SIP 代理服务器。域 B 中的 SIP 代理服务器将用户 A 的邀请信息发送给用户 B。用户 B 再沿邀请信息经由的同一路径转发接受邀请的信息。
1. 呼叫用户 B 2. 询问撑胰绾谓油ㄓ?B 中的用户 B?? 3. 响应挚�砜刂破鞯挠虻刂窋 4. 挚�顶呼叫域 B 的 SIP 代理 5. 查询捻没?B 在哪里?? 6. 用户 B 的地址 7. 代理呼叫 8. 响应 9. 响应 10.响应 11.多媒体通道已建立
无缝、灵活、可扩展:展望 SIP 未来
SIP 能够连接使用任何 IP 网络(有线 LAN 和 WAN、公共 Internet 骨干网、移动 2.5G、3G 和 Wi-Fi)和任何 IP 设备(电话、PC、PDA、移动手持设备)的用户,从而出现了众多利润丰厚的新商机,改进了企业和用户的通信方式。基于 SIP 的应用(如 VOIP、多媒体会议、push-to-talk(按键通话)、定位服务、在线信息和 IM)即使单独使用,也会为服务提供商、ISV、网络设备供应商和开发商提供许多新的商机。不过,SIP 的根本价值在于它能够将这些功能组合起来,形成各种更大规模的无缝通信服务。
使用 SIP,服务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可以定制和提供基于 SIP 的组合服务,使用户可以在单个通信会话中使用会议、Web 控制、在线信息、IM 等服务。实际上,服务提供商可以创建一个满足多个最终用户需求的灵活应用程序组合,而不是安装和支持依赖于终端设备有限特定功能或类型的单一分散的应用程序。
通过在单一、开放的标准 SIP 应用架构下合并基于 IP 的通信服务,服务提供商可以大大降低为用户设计和部署基于 IP 的新的创新性托管服务的成本。它是 SIP 可扩展性促进本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所在。
Ⅳ 集群服务器如何通信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