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重庆北斗卫星授时服务器云服务器

重庆北斗卫星授时服务器云服务器

发布时间:2024-10-31 02:17:51

A. gps授时服务器是干什么的要怎么用呢

GPS授时服务器是一款支持NTP和SNTP网络时间同步协议

授时系统框架图

,高精度、大容量、高品质的高科技时钟产品。设备采用冗余架构设计,高精度时钟直接来源于北斗、GPS系统中各个卫星的原子钟,通过信号解析驯服本地时钟源,实现卫星信号丢失后本地时钟精准保持功能。独特的嵌入式硬件设计、高效Linux操作系统,可灵活扩展多种时钟信号输出。全面支持最新NTP对时协议、MD5安全加密协议及证书加密协议,时间精度优于2毫秒。同时支持TOD、10MHz、 1PPS、日志记录、USB端口升级下载和干接点告警功能,配合全网时间统一监控软件,轻松实现网络时间同步及有效监控。

京准电子科技HR-901GB型GPS授时服务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安防、金融保险、移动通信、 云计算、电子商务、能源电力、石油石化、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


系统结构

京准电子科技HR-901GB型GPS授时服务器创新性的融合了参考源无缝切换技术、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TIC技术和自适应精密频率测控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北斗接收机、GPS接收机、高性能工业级主板、人机界面及监控管理单元、本地时钟驯服单元、输出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京准电子科技HR-901GB型GPS授时服务器核心由64位高性能CPU、高速FPGA及高稳振荡器(铷原子钟或OCXO)构成,采用Linux进行多任务实时并行处理及调度。

系统可同时接收北斗、GPS发送的秒同步和时间信息及满足NTP/SNTP协议的网络时间报文,按优先级自动选择外部时间基准信号作为同步源并将其引控 到锁定状态(LOCKED).具有输入传输延时补偿算法,采用卡尔曼数字滤波技术滤除外部时间基准信号的抖动后,对铷原子钟或OCXO进行控制和驯服, 由内部振荡器分频得到1PPS信号,这样输出的1PPS信号同步于外部时间基准 输出的1PPS信号的长期稳定值,克服了由外部时间基准的秒脉冲信号跳变所 带来的影响,使输出的时间信号不但与外部时间基准信号保持同步而且更加稳定。当失去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后,进入守时保持状态(HOLD-OVER),当外部 时间基准信号恢复时,自动结束守时保持状态并牵引跟踪到锁定状态。从而不间断的输出与UTC保持同步的时间信息。


重要特点

+ 超高带宽NTP服务器

+ GPS/北斗双参考源一级时钟服务器

+ 高性能工业级主板、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提供六路独立10/100/1000Mbs网络接口

+ 可连接另一台NTP服务器,构成2级时钟

+ 可选内部精密时钟OCXO或铷原子钟

+ 安全高效的Web的用户界面

+ 支持SSH,SSL,SCP,SNMP,CustomMIB,HTTPS,Telnet等更多协议

+ 兼容IPv6和IPv4协议

+ 相对UTC时间准确度达到毫微秒级

+ 支持IBM主机需要的SysPlex时间信息输出

+ 支持固定位置模式下单星授时功能

+ VFD高清真空荧光显示屏

+ 可靠性MTBF达80000小时

+ 支持4000条日志记录功能

+ 支持远程唤醒和定时开关

+ 支持MD5加密协议

+ 支持证书加密协议

+ 支持干接点告警功能

B. 国产数字芯片厂商详细信息

国产数字芯片厂商详细信息


下面我们将从核心技术、主要产品、目标市场和应用方案等方面对这30家公司逐一展示。

中科龙芯


核心技术:MIPS授权架构的CPU及生态圈、跨指令兼容的二进制翻译技术。

主要产品:面向行业应用的“龙芯1号”小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龙芯2号”中CPU;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龙芯3号”大CPU。

应用领域:网络安全、办公与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并在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行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天津飞腾


核心技术:自研ARMv8架构处理器、片上并行系统(PSoC)体系结构。

主要产品:高性能服务器CPU(腾云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腾锐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腾珑E系列)三大系列。

应用领域:国内政务办公、装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以及金融、能源和轨道交通等行业信息系统领域。


海光信息


核心技术:AMD授权X86指令集架构、“禅定”x86 CPU

主要产品: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处理器。

应用领域:政府机构和商业服务器应用。


兆芯


核心技术: CPU、GPU、芯片组核心技术。

主要产品:“开先”、“开胜”两大CPU系列。

应用领域: 党政办公、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网络安全、能源等行业。


申威


核心技术:申威64自主可控架构

主要产品:SW1600/SW1610 CPU。

应用领域: 党政、军事、超算、服务器和桌面电脑。


华为海思


核心技术:ARM v8架构授权、达芬奇架构NPU

主要产品:鲲鹏920、麒麟系列应用处理器、升腾AI芯片。

应用领域:服务器、手机、智能终端。


紫光展锐


核心技术:5G通信、AI平台

主要产品:虎贲T7520/T7510/T710系列手机应用处理器、W517/307系列智能可穿戴处理器、春藤系列物联网芯片。

应用方案:5G、AIoT、智能语音、智能穿戴、平板电脑、工业互联网

目标市场:手机、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 汽车 电子、功率电子。


瑞芯微


核心技术:ARM内核高性能应用处理器、智能语音

主要产品:RK35系列、RK33系列、RK32系列、RK31系列RK30系列、RK18系列、RK MCU系列、RK Power系列、RV11系列。

应用方案:平板电脑、流媒体应用、商业及工业应用、家居应用、智联网应用、视觉应用、车载应用。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手机周边、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工控等多个领域。


北京君正


核心技术:XBurst 系列 CPU Core (基于MIPS 指令集)、Helix/ Radix系列 VPU、Tiziano图像处理器、君正AIE 算力引擎、ISSI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X2000、X1000/E、X1520、X1500、X1021系列微处理器;T40、T31、T21、T30、T20系列智能视频处理器;ISSI/Lumissil存储器。

应用方案:智能音频、图像识别、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视频。

目标市场:生物识别、教育电子、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平板电脑、AIoT等领域,以及计算和通信存储市场。


全志 科技


核心技术:智能应用处理器SoC、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

主要产品:A系列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F系列多媒体处理器、H系列机顶盒OTT处理器、R系列智能语音芯片、T系列车规级驾舱信息 娱乐 处理器、V系列视频编解码处理器、MR系列处理器。

应用方案: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家庭 娱乐 、车联网方案;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平板电脑、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网络机顶盒,以及电源、无线通信模组、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景嘉微


核心技术:支持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的GPU

主要产品:JM5400、JM7200/7201 图形处理器

应用市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移动工作站、刀片式主板等桌面办公和工业控制领域。


天数智芯


核心技术:全自研通用计算GPGPU

主要产品:7纳米GPGPU高端自研云端训练芯片

目标市场: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推荐等AI领域;HPC通用计算。


芯动 科技


核心技术:GDDR6高带宽显存技术、4K/8K显示的HDMI2.1技术、国产自主标准的INNOLINK Chiplet和HBM2E高性能计算平台技术

主要产品:智能渲染GPU图形处理器;高速32Gbps SerDes Memory ;高性能计算/高带宽储存/加密计算/AI云计算/低功耗IoT等芯片。

应用市场:高性能计算/多媒体& 汽车 电子/IoT物联网等领域;信创桌面渲染、5G数据中心、云 游戏 、云办公、云教育等主流新基建领域。


高云半导体


核心技术:GoAI机器学习平台、蓝牙FPGA系统级芯片

主要产品:晨熙家族GW2A系列 FPGA、小蜜蜂家族GW1N系列SoC

应用市场:通讯、工业控制、LED显示、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AI、数据中心。


上海安路


核心技术:全流程TD软件系统

主要产品:高端PHOENIX(凤凰)、中端EAGLE(猎鹰)、低端ELF(精灵)系列FPGA。

应用方案:LED显示屏、工业自动化、通信控制、MIPI和TCON显示等。


紫光国微


核心技术:Pango Design Suite FPGA开发软件技术、嵌入式FLASH、高安全加密、内嵌ECC。

主要产品:Titan系列FPGA、Logos系列FPGA、Compact系列CPLD;智能卡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超稳晶体频率器件;5G超级SIM卡。

应用方案:移动通信、金融支付、数字政务、公共事业、物联网与智慧生活、智能 汽车 、电子设备、电力与电源管理、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金融、电信、政务、 汽车 、工业互联、物联网等领域。


京微齐力


核心技术:AiPGA芯片(AI in FPGA)、异构计算HPA芯片(Heterogeneous Programmable Accelerator)、嵌入式可编程eFPGA IP核、FX伏羲EDA软件

主要产品:HME-R、HME-M、HME-P、HME-H系列FPGA

应用方案: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广播&通信、 汽车 电子、计算机与存储、嵌入式应用、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云端服务器、消费类智能终端以及国家通信/工业/医疗等核心基础设施。


智多晶


核心技术:FPGA开发软件“HqFpga”、 自主研发的FPGA架构

主要产品:Seagull 1000系列 CPLD、Sealion 2000 系列FPGA、Seal 5000 系列 FPGA

目标市场:LED驱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工业控制、4G/5G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成都华微电子


核心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硬件设计平台、可编程逻辑器件综合、映射及编程算法软件技术。

主要产品:数字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可编程逻辑器件、ADC/DAC、模拟电路及接口电路系列产品

应用市场:工业控制、通信和安防等。


遨格芯


核心技术:可编程SoC、异构(MCU)边缘计算

主要产品:CPLD、FPGA、MCU-SoC、AI ASIC、MCU。

目标市场:消费电子、工业和AIoT。


晶晨半导体


核心技术:超高清多媒体编解码和显示处理、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保护、系统IP等核心软硬件技术

主要产品:多媒体SoC芯片

应用方案:IP/OTT/DVB机顶盒方案、智能电视、智能影像、智能家居、智能商显。

目标市场: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以及IPC等消费类安防市场、车载 娱乐 、辅助驾驶等 汽车 电子市场。


国科微


核心技术:全自主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无线数据通信核心技术、AVS2超高清智能4K解码芯片

主要产品:直播卫星高清芯片、智能4K解码芯片、H.264/H.265高清安防芯片、高端固态存储主控芯片、北斗导航定位芯片。

应用方案:智能机顶盒、智能监控、存储控制、物联网

目标市场:卫星广播、无线通信、存储和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领域。


中星微电子


核心技术:组织制定安全防范视频安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SVAC)国家标准、结构化的视频码流、“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

主要产品:“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SVAC视频编解码SoC、SVAC视频安全摄像头芯片、H.264 解压缩芯片、PC摄像头芯片

目标市场:信息安全、图像编码视频安全领域。


澜起 科技


核心技术: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器、动态安全监控技术(DSC)、异构计算与互联技术

主要产品:DDR2-DDR5系列内存接口芯片、PCIe Retimer芯片、服务器CPU

目标市场:云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硬件加速器等应用领域。


兆易创新


核心技术:国产SPI NAND Flash工艺技术、基于Armv8-M架构的Cortex-M33内核高性能微处理器

主要产品:NOR Flash、NAND Flash、GD32系列MCU

应用方案:GD25/GD55 B/T/X系列大容量高性能SPI NOR Flash、车载数字组合仪表解决方案、GSL7001光学指纹识别方案

目标市场:工业、 汽车 、计算、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网络和电信行业。


东芯半导体


核心技术:NAND/NOR/DRAM/MCP设计工艺技术

主要产品:中小容量NAND Flash、NOR Flash、DRAM芯片

目标市场:工业控制、通讯网络、消费电子、移动设备、物联网。


芯天下


核心技术:成熟闪存及新型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 NOR MCP, SPI NAND Flash, SD NAND Flash, NAND MCP等。

目标市场:物联网,显示与触控,通信,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


聚辰半导体


核心技术:串行EEPROM、逻辑加密卡、零漂移轨到轨输入输出运放

主要产品:EEPROM、智能卡芯片

目标市场:智能手机、液晶面板、蓝牙模块、通讯、计算机及周边、医疗仪器、白色家电、 汽车 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


恒烁半导体


核心技术: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架构;50nm制程的NOR Flash存储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存储器;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CIM AI加速芯片; 基于ARM Cortex的32位MCU

目标市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响、安防监控、物联网IoT、泛在电力物联网、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及工业等领域。


得一微电子


核心技术:固态存储控制芯片

主要产品:PCIe SSD主控芯片、SATA SSD主控芯片、eMMC 5.1主控芯片、SPI NAND主控芯片、USB主控芯片

目标市场:通用计算和存储市场,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 汽车 级应用。

C. 千寻位置不惧竞争


作者:叶子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图片


论坛有宝子说接到千寻 Offer,问洒家这家公司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意见,既然宝子们有需要,那咋们就来聊聊这家公司。


1. 量产


在 汽车 高精定位领域,千寻综合实力无疑是领先的,领先体现在哪?产品是成熟的,配套是完善的,服务是有保障的,市场已经验证完毕。具体在智能网联行业,就三个字儿。


量产了!


但凡新技术赛道你说出这三个字,用朝阳大爷的地道说法,那是倍儿牛逼。


在智能网联行业,千寻客户遍地开花,开到行业的每一个细分赛道。千寻位置 FindAUTO 产品系统的量产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


乘用车方面:


——2016,上汽荣威就使用了千寻“车道级”高精度定位算法,(这其中有斑马车机操作系统是阿里子公司的因素,当然,早期上汽的一些车型上面并不是用厘米级的,而是亚米级)。


——2019年,首款搭载 FindAUTO 服务的车型广汽埃安V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另一款车型埃安LX则可以在高精度地图覆盖的全国高速及城市快速路,实现0-120km/h“脱手脱脚”自动驾驶。


——2019,一汽全系的红旗轿车上搭载了千寻的加速定位服务,首次定位时间从30秒缩短到了3秒,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定位的精度和灵敏度。


广汽、蔚来、小鹏、大陆、博世等 Tier 1 也是客户。


商用车方面:


——2019参与洋山港自动驾驶无人集卡的方案,让无人重卡可以实现精确停车、智能防撞、轨迹自动纠偏等功能。


——2021让郑州宇通公交1号线公交车实现到站精准停车、红绿灯信号调配优先通过功能。多插一句,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功能,授时,最简单的一个应用——查套牌车。


车路协同方面,在四川的雅西高速——全世界最危险的一条高速道路上用车路协同技术实现了脱手脱脚的自动驾驶。


2. 商业版图


浅浅盘点一下千寻的商业版图之后,咱们再来唠唠自动驾驶定位的事儿,大咖请跳读。


说到自动驾驶,感知,规划,决策,控制四件套,小朋友也会背了,好像没定位什么事儿,其实定位被感知包裹了。再说到地理的事,让人想起的是高精地图,定位又可怜兮兮地被淹没,总之很难站第一排的样子。


实际上,高精定位对辅助驾驶十分重要,L2.5级的高速公路自动巡航、碰撞预警等功能离不开它。L3及以上等级的自动驾驶,更是“刚需”,因车辆的控制权需部分甚至全部被移交给系统,车辆对定位的精度要求必须达到亚米级甚至厘米级,才能实现尽可能高的安全性。


更有一帮新宝子认为,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是一码子事,这么认为是情有可原的:定位需要和地图配合,为车辆提供一个绝对位置基准;高精地图的准确少不了高精定位为其做轨迹纠偏,以千寻为例,高德采集更新的图,哪怕动用的是800万的采集车,轨迹也会不精准,需要千寻为其提供轨迹纠偏服务。


但专业人士都知道,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这两个产业,区别大了去了:高精地图是采集制作环节重资产,更新只需OTA;而高精定位,要发卫星,建基站,组网络,建云平台,到了终端,还要有各种接收信号的硬件设备,全程重资产制造业,软件硬件相伴始终。


下面正式进入高精定位的六大方法,二大技术路线。有人说是六法如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认为此比喻不恰当,八仙各个拿出来都能单打独斗,而目前水平下的定位,更像一个一个残疾人演出团:),每一个演员都有绝活,但都有缺陷,单挑挑不起大梁,大家抱团儿,才能把高精定位的戏唱好。


第一位演员激光雷达,测距的精度非常高,但探测距离短,成本也高,是个近视;


第二位视觉传感器,能较好地识别物体,但对光线要求高,强光反光,光线不足,性能就会大幅下降,弱视+夜盲;


第三位毫米波雷达,在障碍物的检测方面能达到较好测距精度,但探测角度小、演出费也高;


第四位超声波雷达,能探测距离较近的障碍,但用于定位仍有缺陷;


以上这些感知工具发挥定位功能时,都是对环境特征进行匹配,行业老朋友们都比较熟悉,而接下来登场的,就属于高精组合定位供应商队列的演员了。


第五位,卫星信号定位,优势在于能够为车辆提供绝对位置信息,且定位精度高,主要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着名的四大家族,现在天上卫星多,这颗信号不行赶紧换那颗。


但由于卫星误差、轨道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等的存在,单纯 GNSS 的定位精度只有米级,无法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对厘米级定位的需求,这时,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登场了,和GNSS 结合,从亚米级到厘米级不是梦。这技术的学术名称叫RTK-GNSS技术。


但问题又来了,碰到隧道桥洞、高楼林立的密集建筑、树木遮挡的地方,没信号了!!没网也不行,参考基准站 RTK 的差分数据接收不到。


第六位演员正是第五位的菜——IMU(惯性测量单元 ),通过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和压力传感器这些零件得出位置、加速度及转动量(角度、 角速度),通过牛顿的公式一算,唉它就能定位了。


这家伙的优点很明显,不靠任何外来信号就能独当一面,鱼雷那种深海里穿梭的武器就靠它定位。


但缺点也更明显,业内人士告诉红色星际,目前普通应用的技术水平下的惯性导航,2分钟之后就开始出现发散导致误差,如果经过5分钟长的隧道,精度就不能确保了,这时候怎么办呢?


既然是大家手拉手把位定,当然是——又回到车载的激光视觉等手段、Slam或者高精地图的先验数据。


定位天团成员介绍完了,以上这些组合起来,就是当今中国自动驾驶主流的定位路线——激光+视觉+毫米超声+GNSS+IMU。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那就是特斯拉,定位方案是视觉+GNSS+IMU路线。


关于两种定位路线孰优孰劣,也是存在不少争论的,前者能力多维,技术全面,可以相互印证,互为冗余,但硬币的反面就是:算法多,Bug几率也大,逻辑复杂,融合难度增加。后者策略集中火力猛攻,而且以后还可以摆脱对高精地图图商的依赖。


通用Super Cruise和特斯拉的Autopilot测评对比的案例同样被定位行业拿来做例子,2018年给通用 汽车 超级巡航Super Cruise高速公路脱手驾驶系统的车辆提供绝对定位服务的,正是定位界顶流美国天宝公司,其明星产品Trimble RTX 还用在凯迪拉克上。


Trimble RTX 采用的技术叫PPP-RTK,是目前大家比较看好的技术路线,在国外成熟应用,但在国内并不成熟。


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又是什么原理呢?(名词多到真令人头大),都是卫星定位,RTK是差分,PPP由非差定位技术发展而来,RTK建的基站离你越近,定位越准,但是到了海洋沙漠高原这种地方,就问你建基站得花多大功夫砸多少钱?啥时候收回成本?运营维护还得继续砸人砸钱。


这时就到了PPP的showtime,PPP通过全球分布的约100个基准站,可以提供静态毫米至厘米级,动态厘米至分米级的定位服务。比起中移动那基站一建4000+,千寻2800,六分2000+,PPP基建省心多了。


然鹅,如果谈恋爱,PPP是慢热型:需要近30分钟才能实现精密定位的初始化。而且每次见面都得重追一遍:信号失锁后的重新初始化时间与首次初始化时间几乎一样长。早上开车去上个班,我去,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刚才说到,PPP-RTK大家看好,但国内不成熟,千寻还是一马当先,2019-2020年拿到宝马国内定点,2021年在上海车展高调官宣,在有商业项目的驱动的情况下,可以预见未来技术成熟会更快。


其他选手,像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六分,也在研究,但目前还不太成熟,都未能达到商用水平,要赶上千寻,还需要经历一定周期。


3. 探索 之路


读完长长的科普和铺垫,大家肯定会问,这家公司怎么这么牛B呢?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 历史 讲起。


千寻从建立的第一天,就担负着将北斗发扬光大的时代使命。


2014年,彼时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北斗还在紧张的孕育中(预产期已经排上了估计),蓝图的规划者早已开始为它的成长布局,因为没有基站,发射成功,大家也用不了啊。


当时作为国家授权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研制和产业应用总体单位的中国兵器集团,通过多方调研,最终决定和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软件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阿里巴巴牵手,共同负责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将北斗在民用市场做强做大。


因此,公司从第一天就有两种优势,国企的资源和后盾,民企的活力和能力。有人问,为什么非要混合所有制?肯定是出于战略性产业的国防安全考虑,在没有北斗之前,国内用户如果使用卫星辅助定位服务,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外服务器的GPS或GLONASS(格洛纳斯)数据,大量的中国位置数据无法留在中国。


自然,公司从第一天就有两股力量,人事上,当时阿里十年老兵,负责过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国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陈金培被任命为CEO。


2015年公司成立,短短一年基站数量就达到2000+,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也正式投入运营,在地理信息行业内,俨然一家横空出世的黑马。


说起创新点,陈金培总结了两点,一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一张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并非没有RTK技术,没有CORS网,而是局限在专业的测量测绘行业,各个省测量测绘系统都是各自为政,如果一个开发商跨省市地区开发,他得申请不同的账号,千寻首先打破了这个界限,把全国统一主网,让一个账号就能走天下。


第二是播发手段创新,以前大家说定位服务,都通过卫星信号来播发服务,而千寻是第一个大规模用互联网提供定位播发服务的,这其中阿里云平台和云计算起到不少作用。


这种创新无疑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除了传统的测量测绘,农业无人机、港口机场安监、交通、消费市场的智能手机都拥抱了这项技术,订单纷至沓来,从创立到2019,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0%。2019 年10 月,千寻完成10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两年业务营收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增长的原因也显而易见,首先体量小成长空间大。其次,遥遥领先,这个时期市场上仅有一家这样的公司,剩下的都是散兵游勇,基站数量最多400+,Hold不住上规模客户的需求。


这个是大背景,回到 汽车 行业。


互联网基因进入制造业,把技术变成产品,只要涉及到硬件这个东西,工程难题就得一步步攻克,所有从算法起家做自动驾驶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千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埋头摸索的阶段。


高精度定位源于测量测绘行业,测量测绘用的产品大家都知道,又笨重又大,安装到车上,或者集成到车载硬件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和元器件,更不用谈什么过车规。


所以,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元器件的选型。芯片性能准入要求,双差窄波的精度,如何快速的适配、量产后算法;IMU信号的准入要求等等,拿最简单的天线举例,一根小小天线,就有无数的Know-how。


元器件选好,进入系统集成阶段,整车电子架构的设计可能会引入一些比如数据延时所带来的一些精度问题,差分软件是否可用。


集成之后做系统适配、调优、测试验证、售后整个流程跑通后,怎么实现工业化生产,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感慨一下,而现在平平无奇的标准、规范、流程,则都是一步步积累下来的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这些看起来比较枯燥,但当初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曾经让一群人寝食不安,苦思冥想,四处奔走,解决之后变成 历史 ,也就是几条干巴巴的规则,风干骷髅般失去了有血有肉的鲜活,但要了解一个行业的机理,非得重回这些 历史 的细节。


4. 不惧竞争


漫谈到此,大家已经知道,行业是朝阳产业,公司是头部,看起来很有前途,非入不可了是不是?


然鹅,在打工人的江湖,这家公司却以两大的魔法闻名遐迩,让你退!退!退!一是登峰造极的竞业协议,二是遗留至今的员工期权回购问题。于是在网络平台上产生了一批“千黑”,奔走于各大平台,各种吐槽不公平的怨妇冤种,以致于很多人选择先去阿里系公司,然后实现曲线再就业。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很正常。就像读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问题的出现,除了和自身管理问题有关外,肯定与公司的业务也有很大的关系。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卫星系统产业链,源头发卫星的,四大卫星系统美国GPS、欧盟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中国北斗,统称,这属于空间段,由中国国家主导。


地面段,主控站、注入站、监控站和地基增强系统,千寻涉及到地基增强系统部分,这算一个护城河,因为资质不是完全放开的。


用户段产业链,上游元器件,中游产品系统集中,下游导航定位运营服务。千寻涉足上游芯片研发(尝试过);中游车载定位、手机导航、测绘仪器等各种终端模组设备集成;下游转型服务运营全链。


在高精度定位业务,千寻遭遇到了对手六分和中移动。


RTK最基础的是站网体系的搭建,对于站网体系如果需要去服务于智能网联 汽车 要求的话,其实它最重要的还是全国的道路网络的覆盖。千寻这一块目前是能够做到在全国的国家级和省级高速百分之99.9以上的覆盖。对手也不差,六分百分之98,中国移动4000+的基站,也在分之99左右,没有绝对优势。


而中移动服务费价格直接砍成千寻的一半,很多客户唱着“爱你不贵的模样”就被招安了。而六分则更加细分,更多的专注在 汽车 这个大市场。


无论是产品蓝图,还是各方面的体系建设,中移动、六分等后来者和千寻是高度重合,基准站网,云计算,传输网络,再往上是核心算法比如说RTK,PPP-RTK,GNSS和INS的开发,和OEM前装的流程,再比如完好性监控,信息安全,功能安全,质量体系,运维保障等。可以说是全生命周期近身肉搏。


陈金培早就在心里进行过推演,在2020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他曾说,“2B不仅容易培养竞争对手,天花板也很快即将到来”。


不得不让人感慨这种创新者的窘境,对企业来讲,创业有成着实不易,但创业守成难度更高,需要不断创新,用海尔曾经的轮值总裁周云杰的话来说:那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射线……


所以当时这艘轮船的领航人想的最多的问题是,护城河究竟在哪里?够不够深?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有新的技术将颠覆千寻位置?


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新的技术的降维打击,那最紧要的就是保证现有技术的安全性。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那句“为什么要做云端图闭环,就是为了技术的安全性”。而为何推出如此离离原上谱的竞业协议,并且用期权回购这种留住你先留住你的钱袋子的方法?到此也能够逻辑自洽了。


2B的市场被分走,C端呢?


和小米华为虽然合作了,手机装机量也比较大,但是真正开通高精的服务,使用给千寻付费的用户并不多。现阶段的客户需求,大家认为不需要到厘米级。


而为何“千黑”能在茫茫互联网里形成声量?那是因为招聘人数基数增加了,从2019的300+到2021的800+,人员构成上,高级别的比例比之以往显着增加,可能为了市场扩张,非技术岗位比例大大增加。


员工人数多+级别高等于工资支出增加,但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加上竞争对手的竞争,才产生了这么多的“千黑”。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传言就说明这个事情就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千寻位置,作为高精度定位的老大哥,地位在短时间还是很难被撼动,就看千寻未来的市场拓展和应对竞争的能力。


最后欲祝千寻君,更上一层楼。


-END-

D.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模式架起了桥梁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中列了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最近科技部发布《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尘蠢高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给出了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泛在精确定位,全息导航地图,智能位置服务的具体目标。

科技部《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给出了“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制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与服务管理平台、EB 级云存储系统、支持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系统、面向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区域、重点行业的各类云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目标。

以北斗系统为主体的中国卫星导航加上云计算技术,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的核心要素与共用基础。它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综合数据业等多个产业改造升级有促进作用。对传统地质调查工作来说,智能地质调查和智慧地质调查就是现代地质调查的典型标志,而导航与位置服务、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技术为智能地质调查和智慧地质调查带来了契机。下面就云计算、网格计算和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技术的当前进展综述如下。

一、导航与位置服务

(一)国内外导航卫星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能够提供时间、空间基准和位置相关动态信息的天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和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已经成为重大空间信息化基础设施。由于GNSS系统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世界航天大国都在发展各自的GNSS系统,如今美国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俄罗斯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欧盟GALILEO(“伽利略”)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已经被联合国确认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此外,印度和日本基于本国的发展战略,分别发展了针对亚太地区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Indian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和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开始研制全天候、全天时、连续实时提供精确定位服务的新一代全球卫星导档辩航系统,至90年代中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和GLONASS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2002年3月,欧盟启动GALILEO 计划。全球各定派尺位系统参数见表1-1。

表1-1 全球定位系统参数及性能表

我国卫星导航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理论开始。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系统,其发展战略分三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在2012年,建成由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2颗在轨备份)和4颗MEO卫星共14颗卫星构成的,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届时将包含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7颗中轨道卫星,形成优于GPS定位精度并具备短报文通讯的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完成第二步的建设,并开始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讯服务,分为开放服务和授时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指在服务区内为任何拥有终端设备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m,授时精度50ns,测速精度0.2m/s。授权服务是指需要获得授权方可使用的服务,包括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最高可达1m)和短报文服务。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按产业上中下游基本可分为:上游是导航与卫星制造、芯片、OEM板卡、模块、天线等:中游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下游是销售、运营、服务。2012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15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至2020年则将超过4000亿元,届时北斗产业有望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

北斗除在定位、导航功能方面不弱于GPS外,其授时功能主要应用于金融、电力以及通信等领域。北斗授时精度能达到10ns的级别,其特有通信功能有望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的重要补充,对资源调度、安全监控和防灾抗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位置服务的发展现状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较为宽泛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新型服务业务。

2004年,Reichenbacher将用户使用LBS的服务归纳为五类:定位(个人位置定位)、导航(路径导航)、查询(查询某个人或某个对象)、识别(识别某个人或对象)、事件检查(当出现特殊情况下向相关机构发送带求救或查询的个人位置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美国有3/4的智能手机用户正在使用实时的LBS定位服务。Pew Inter ent& American Life Project对此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有74%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实时的LBS定位服务,来查找附近的相关信息;另外,18%的用户会使用诸如Foursquare的地理位置社交服务的“签到”来确认自己的地理位置,并分享给朋友。

美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占有率由2011年的35%增长到2012年的46%,这意味着其中使用LBS服务的整体比例也在增加。此外,使用“签到”的用户量也从2011年的12%增长到2012年的18%,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Pew Interent&American Life Project成员Kathryn Zickuhr向Mashable透漏,长期的研究发现:位置与用户的互联网及手机使用情况无关,但是用户定位服务意识的增长已经成为人们使用数码科技产品的一部分。Zickuhr同时补充到,发现人们所处的位置,其重要性在于发现自我,发现与他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毫无异议,LBS信息服务及地理位置社交签到服务会更多地在年轻用户中普及。研究同时表明,尽管低收入人群会较少使用LBS信息服务,但却更可能成为地理位置社交服务的用户群体。

2001年12月,日本的KDDI推出第一个商业化位置服务。在KD DI服务推出之前,日本知名的保安公司SECOM 在2001年4月成功推出了第一个具备GPSONE技术,能实现追踪功能的设备。该设备也运行在KDDI的网络中。这一高精度安全和保卫服务能在任何情况下准确定位呼叫个人、物体或车辆的位置;NTTDoCoMo在i-mode套餐中提供了i-Area业务,但仅限于日常信息服务。基于高通MS-GPS系统开发的EZNaviWalk步行导航应用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成为KDDI与NTTDoCoMo竞争的杀手级应用。

在韩国,KTF于2002年2月利用GPSONE技术成为韩国首家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商用移动定位业务的公司。在LBS业务创新方面,走在世界最前端的是韩国移动运营商。2004年7月,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 电讯率先推出全球首项保障儿童安全的网络定位服务—i.—Kids,用来确认孩子当前的位置和活动路径,一旦孩子的活动超出设置的范围,就会自动发出报警短信。

加拿大的Bell移动公司可谓LBS业务的市场领袖,率先推出了基于位置的娱乐、信息、求助等服务,2003年12月,Bell移动的M yFinder业务已占尽市场先机。Bell移动还不断推陈出新,2004年9月,Bel l移动发布全球首款基于GPS的移动游戏Swordfsih,利用移动定位技术,把地球微缩成了一个可测量的鱼塘。据调查,大约2/3的美国用户愿意每月支付费用来获得引导驾驶的方向和位置信息。在市场的驱动下,在E911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SprintPCS在2004年9月份推出了LBS商用服务。

在欧洲,运营商应用LBS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服务主要是定位与导航业务。

2012年,科技部发布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规划》明确了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突破泛在精确定位、全息导航地图、智能位置服务三大核心技术;开展公众、行业及区域应用示范,为政府、企业、公众用户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直接形成1000亿以上的规模产业: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

全球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保持着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据统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1年产值接近700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约20多倍,占全球的7.4%。我国地理信息位置服务产业在未来的5年内将进入黄金发展期,甚至是“钻石”发展时期。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空间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北斗系统为主体的中国卫星导航,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的核心要素与共用基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综合数据业等多个产业改造升级有促进作用,“位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元素将无所不在。

二、云计算与网格技术

(一)云计算

信息时代,新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业发展程度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针对云计算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和保障措施。全球云计算产业虽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大,但将会引导传统ICT 产业向社会化服务转型,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1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规模约为900 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768 亿美元,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些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云计算的扶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战略计划、明确云计算产品服务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标准、鼓励创新:加大政府采购,积极培育市场;构建云计算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由当前的现状分析,美国政府将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定位为维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政府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植采用深度介入的方式,通过强制政府采购和指定技术架构来推进云计算技术进步和产业落地发展。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一项旨在进一步开发欧洲云计算潜力的战略计划,旨在扩大云计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欧盟委员会的云计算战略计划中的政策措施包括:筛选众多技术标准,使云计算用户在互操作性、数据的便携性和可逆性方面得到保证,到2013年确定上述领域的必要标准: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开展“可信赖云服务提供商”的认证计划;为云计算服务,特别是服务的SLA 制定安全和公平的标准规范;利用公共部门的购买力(占全部IT支出的20%)来建立欧盟成员国与相关企业欧洲云计算业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确立欧洲云计算市场,促使欧洲云服务提供商扩大业务范围并提供性价比高的在线管理服务。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云计算战略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云计算能够在欧洲创造250万个新就业岗位,年均产值1600亿欧元,达到欧盟国民生产总值的1%。

2010年8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云计算与日本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政府、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IT厂商等)应利用日本的优势,如在IT方面的技术优势,并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全球发展趋势,解决云计算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构建一个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开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开拓全球市场,在2020年前培养出累计规模超过40万亿日元的新市场。

2011年9月,韩国政府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其核心是政府率先引进并提供云计算服务,为云计算开发国内需求。韩国通信委员会(KCC)报告指出:2010~2012年间,韩国政府投入4158亿韩元预算来构建通用云计算基础设施,将电子政务中使用的1970台利用率低下的服务器虚拟化,逐步置换成高性能服务器,并根据系统服务器资源使用量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动态分配。

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技术与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但追赶势头明显。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 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大型互联网企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业务形式以IaaS+PaaS形式的开放平台服务为主,其中IaaS服务相对较为成熟,PaaS服务初具雏形。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发了云主机、云存储、开放数据库等基础IT 资源服务,以及网站云、游戏云等一站式托管服务。一些互联网公司自主推出了PaaS云平台,并向企业和开发者开放,其中数家企业的PaaS平台已经吸引了数十万的开发者入驻,通过分成方式与开发者实现了共赢。

ICT 制造商在云计算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上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其中,国内企业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器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在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新增采购中,国产品牌的份额占到了50%以上,同时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已经具备千台量级物理机和百万量级虚拟机的管理水平。

软件厂商逐渐转向云计算领域,开始提供SaaS 服务,并向PaaS领域扩展。国内SaaS软件厂商多为中小企业,业务形式多以企业CRM 服务为主。领先的国内SaaS 软件厂商签约用户数已经过万。

电信运营商依托网络和数据中心的优势,主要通过IaaS服务进入云计算市场。中国电信于2011年8月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2012年提供云主机、云存储等IaaS服务,未来还将提供云化的电子商务领航等SaaS 服务和开放的PaaS服务平台。中国移动自2007年起开始搭建大云(Big Cloud)平台,2011年11月发布了大云1.5版本,移动MM等业务将在未来迁移至大云平台。中国联通则自主研发了面向个人、企业和政府用户的云计算服务“沃·云”。目前“沃·云”业务主要以存储服务为主,实现了用户信息和文件在多个设备上的协同功能,以及文件、资料的集中存储和安全保管。

IDC 企业依托自己的机房和数据中心,将IaaS作为云服务切入点,目前已能提供弹性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等IaaS服务。少数IDC企业还基于自己的传统业务,扩展到提供PaaS和SaaS服务,如应用引擎、云邮箱等。

为加快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部于2012年下发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也是该领域十二五技术发展趋势。

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体系结构、计算、存储、管理、应用支撑、海量数据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如支持万级并发任务的云服务器节点技术,支持十万量级节点有效交互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结构与通信栈技术,支持身份认证、加密与隔离的硬件安全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资源调度及弹性计算技术;用户信息管理技术,运行管控技术,安全管理与防护技术;应用服务开发和运行环境技术,应用服务交互技术:云计算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等。

(二)网格计算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SA 等组织、部门以及美国军方都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各自领域内的网格研究项目。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用于网格技术基础研究经费已达5 亿美元。NPACI(National Partnerships for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Grid 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网格研究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满足NPACI科学计算需求的先进计算机体系。其运作方式是:研究人员首先从试验或是数字图书馆收集数据,然后通过运行计算网格上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Web 实现这些数据的共享,最后将分析结果通过数字图书馆发布。NPACI Grid 由一系列分布于各个资源站点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及数据资源构成。这些站点主要包括圣迭戈超级计算中心(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SDSC),得克萨斯先进计算中心(Te Axdvaanceds Computing Center,TACC)及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目前这些资源站点已经安装了集成的网格中间件集合和先进的NPACI应用软件。

TeraGrid 项目于2001年8月由美国NSF 支持启动,旨在构建全球范围最广、功能最全面、支持开放式科学研究的分布式网格计算体系。该体系能够使全美国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通过全球最快的研究网络共享计算资源。2001年8月资助5300万美元支持四个站点: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SDSC)、Argonme国家实验室(ANL)和高级计算机研究中心(CACR)。2002年10月,匹兹堡超级计算中心加入,NFS追加35万美元增补资金。2003年9月TeraGrid又增加了四个站点,NSF相应地增加了10万美元。TeraGrid主要的合作伙伴是IBM、Intel和Qwest通信。到2004年为止,TeraGrid将向用户提供20TeraFlop(万亿次浮点运算/秒)的计算能力,1PetaByte(250)的数据存储能力,高分辨率的可视化环境,以及一系列支持网格计算的软件工具包。TeraGrid的所有资源将通过一个具有40Gigabits/s交换能力的网络相连。

Globus是目前全球最有影响的网格研究计划之一,主要项目成员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芝加哥大学、南加州大学,IBM 公司现在也参与其中。其主要研究任务分4个方面:网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软件及工具的开发,试验平台的建立,网格应用的开发。

根据Globus的规划,在网格计算环境下,所有可用于共享的主体都是资源,如计算机、高性能网络设备、昂贵的仪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各种科学数据、各种软件等是资源,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缓冲池等也可以理解为资源。实际上,只要在网格计算环境中对用户存在利用价值的东西都可理解为资源。Globus 实际上关心的不是资源的实体本身,而是如何把资源安全、有效、方便地提供给用户使用。所以从共享的角度考虑,Globus将主要研究重点放在了资源的访问接口或访问界面上。目前,Globus 把在商业计算领域中的Web Service技术融合进来,希望能够对各种商业应用提供广泛的、基础性的网格环境支持,实现更方便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网格研究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我国将研制具有每秒4万亿次运算能力、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建设一个具有5万~7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即“中国国家网格”(CN-Grid):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建设若干个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应用网格;形成若干网格技术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使我国在网格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科院计算所正在开展名为“织女星网格”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宽带和无线网络,让现在位于一台计算机内的各种部件都能独立上网,共享资源和服务。计算所将重点研究通用服务、辅助智能、全局一体、自主控制4项技术,并研究开发出面向网格的服务器、路由器、操作系统、协议等具体产品和技术。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其科研网格支撑平台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联合开发,它基于W eb服务的参考架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支撑平台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有效的服务器,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计算服务平台。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将充分利用中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相应的网络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将分布在教育和科研网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 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平台,将高性能计算送到教育和科研网用户的桌面上,成为国家科研教学服务的大平台。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用需求

.1 从传统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是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

导航与位置服务是指基于导航定位、移动通信、数字地图等技术,建立人、事、物、地在统一时空基准下的位置与时间标签及其关联,为政府、企业、行业及公众用户提供随时获知所关注目标的位置及位置关联信息的服务。对带动现代地质调查行业升级改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位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元素将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通常在艰险地区开展,很多地方具有一次性到达的性质,野外一手获得的信息就极为宝贵了。如果在野外观察,受限于个人的能力和观察环境的限制,可能就会漏掉极为有用的信息,导致失去发现“矿”的机会。其次,野外工作环境艰苦、学科交叉多、找矿难度大,通过现代化工具实现野外地质工作部署、专家会诊、远程指导,管理监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有效在野外一线获取地质数据,使其最大化和准确,需要利用北斗系统为主体的中国卫星导航的特点与优势,与野外地质调查充分结合,搭建野外地质调查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地调院或地勘单位(省级)及野外人员4级结点组网体系;以网格GIS技术为基础,研究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万级用户的位置信息搜索、智能推送和按需服务技术、通过基于BDS/GPS的野外地质调查智能位置服务系统与平台的建设,为地质人员在野外地质调查主动地推送当前位置相关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区域预警信息、区域人文地理背景信息等综合信息,为智能地质调查和智慧地质调查的实施提供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具体依托。

2.加强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管理服务能力的需要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国家“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开展主要成矿带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通过面积性的地质、化探、物探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查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矿产资源潜力,圈定找矿靶区,进行矿产开发等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修复试验,对于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资源优势,缓解我国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边疆民族生活水平和巩固边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地质技术人员涌入艰险的野外一线,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由于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具有移动性大、单独工作(或2~3人一组)、分散性强等特点。我国现阶段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在西部地区,多为移动通讯和地面通讯网络的盲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进度和动态、野外工作的应急救援主要是采用卫星电话的联络方式,其推广应用受自动化程度低和成本高的限制,很难满足野外地质调查移动目标的动态跟踪与导航。急需通过高技术手段提高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精度和安全保障,完成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队伍精兵加现代化的转型要求。

E. NTP时间同步服务器和北斗时间同步服务器以及GPS时间服务器有啥区别

NTP时间同步服务器 主要偏重于NTP时间同步功能

北斗时间同步服务器 主要偏重于北斗卫星时间来源

GPS时间服务器跟北斗时间同步服务器一样也偏重于时间来源是GPS卫星。

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各主机和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时间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问题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事情。以Unix系统为例,时间的准确性几乎影响到所有的文件操作。 如果一台机器时间不准确,例如在从时间超前的机器上建立一个文件,用ls查看一下,以当前时间减去所显示的文件修改时间会得一个负值,这一问题对于网络文件服务器是一场灾难,文件的可靠性将不复存在。为避免产生本机错误,可从网络上获取时间,这个命令就是rdate,这样系统时钟便可与公共源同步了。但是一旦这一公共时间源出现差错就将产生多米诺效应,与其同步的所有机器的时间因此全都错误。


另外当涉及到网络上的安全设备时,同步问题就更为重要了。这些设备所生成的日志必须要反映出准确的时间。尤其是在处理繁忙数据的时候,如果时间不同步,几乎不可能将来自不同源的日志关联起来。 一旦日志文件不相关连,安全相关工具就会毫无用处。不同步的网络意味着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手动跟踪安全事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同步网络,并使得安全日志能呈现出准确地时间。


Internet的发展使得电子货币,网上购物,网上证券、金融交易成为可能,顾客可以坐在家里用个人电脑进行上述活动。要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就要有统一的时间。不能设想用户3点钟汇出一笔钱银行2点50分收到。个人电脑的时钟准确度很低,只有10-4、10-5,一天下来有可能差十几秒。


现在许多在线教学系统的许多功能都使用了时间记录,比如上网时间记录,递交作业时间和考试时间等等。通常在线教学系统记录的用户数据均以网站服务器时间为准。笔者以前就曾出现过因为应用服务器时间还在23点55分,而数据库服务器已跨过24点,导致正在进行的整个批处理日切或数据归档等重要处理失败或根本无法进行的情况,其实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时间也只是相差了几分钟而已。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系统管理员要经常关注服务器的时间,发现时间差距较大时可以手工调整,但由系统管理员手工调整既不准确、并且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加也会出现遗忘,因此有必要让系统自动完成同步多个服务器的时间。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需要一个能调整时钟抖动率,建立一个即时缓和、调整时间变化,并用一群受托服务器提供准确、稳定时间的时间管理协议,这就是网络时间协议(NTP)。如果你的局域网可以访问互联网,那么不必安装一台专门的NTP服务器,只需安装NTP的客户端软件到互联网上的公共NTP服务器自动修正时间即可,但是这样时间能同步但不精准还可能因为网络不稳定从而导致时间同步失败的结果,最佳方案则是在网络里安装一台属于自己的NTP服务器硬件设备,将各个计算机时间同步且统一起来,成本也不高即便高相对于大数据服务器来说孰轻孰重,作为网络工程师你更清楚。

总结:

随着网络规模、网上应用不断扩大,网络设备与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管理员在查看众多网络设备日志时,往往发现时间不一,即使手工设置时间,也会出现因时区或夏令时等因素造成时间误差;有些二层交换机重启后,时钟会还原到初始值,需要重新设置时间。对于核心网络设备和重要应用服务器而言,它们之间有时需要协同工作,因此时间的准确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NTP服务的配置及使用都非常简单,并且占用的网络资料非常小。NTP时间服务器目前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在线教学、数据库备份等领域。企业采取措施同步网络和设备的时间非常重要,但确保安全设备所产生的日志能提供精确的时间更应当得到关注。

F. 服务器有哪几种

机架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4.445CM)、2U、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这种结构的多为功能型服务器。对于信息服务企业(如ISP/ICP/ISV/IDC)而言,选择服务器时首先要考虑服务器的体积、功耗、发热量等物理参数,因为信息服务企业通常使用大型专用机房统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机房通常设严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却系统、多重备份的供电系统,其机房的造价相当昂贵。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署更多的服务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服务成本,通常选用机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业标准的机架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也有多种规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机架式服务器最节省空间,但性能和可扩展性较差,适合一些业务相对固定的使用领域。4U以上的产品性能较高,可扩展性好,一般支持4个以上的高性能处理器和大量的标准热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厂商通常提供人相应的管理和监控工具,适合大访问量的关键应用,但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
刀片服务器
所谓刀片服务器(准确的说应叫做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板载"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块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因此相较于机架式服务器和机柜式服务器,单片母板的性能较低。不过,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并同时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
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应该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因为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当然,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我们平时常说的通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塔式服务器,它可以集多种常见的服务应用于一身,不管是速度应用还是存储应用都可以使用塔式服务器来解决。
机柜式服务器
在一些高档企业服务器中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内部设备较多,有的还具有许多不同机柜式服务器的 设备单元或几个服务器都放在一个机柜中,这种服务器就是机柜式服务器。机柜式通常由机架式、刀片式服务器再加上其它设备组合而成。对于证券、银行、邮电等重要企业,则应采用具有完备的故障自修复能力的系统,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措施,对于关键业务使用的服务器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高可用系统或者是高性能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可用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阅读全文

与重庆北斗卫星授时服务器云服务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衣服沿子算法 浏览:571
成功编译但是不运行linux 浏览:208
什么叫安卓系统点餐 浏览:233
声控报警器单片机论文 浏览:389
程序员写作业的动画 浏览:896
邻居家的wifi加密了怎么用手机打开 浏览:784
java泛型约束 浏览:602
为什么要打击加密货币 浏览:61
优朋服务器连接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416
蓝奏云怎么下载安卓软件 浏览:653
威刚硬盘怎么加密 浏览:659
爱快关机命令 浏览:601
java程序员在抚州工资多少 浏览:546
智安保app安卓版从哪里下载啊 浏览:143
phpcsv中文 浏览:801
坪山如何学app开发技术 浏览:665
idea算法c 浏览:238
骨科手术图谱pdf 浏览:668
java波形图 浏览:476
苹果7手机微信怎么一键加密 浏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