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
是因为微软公司为了减少散热成本。大家都知道,数据中心的运转会散发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散热就就极其可能烧毁服务器。但是增加散热设备又会加大电力使用,从而增加成本,于是微软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些“奇特”的方法——将数据中心存放于水下。数据中心散热量很大,尤其是数据高峰时,会加大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同时也会加速工作,产生热量也较多,如果不能及时降温,就会有烧坏的风险。
微软公司表示,今后会将更多的数据中心建设在水下,并广泛进行落实。不得不说,微软真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微软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不过想到以后的海洋中,不仅有海底隧道,海底电缆、还会有数据中心,是不是会感觉很神奇。
⑵ 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二零一八年六月, 微软将一个长度十二米,直径约三米的数据中心沉入了苏格兰的海底 ,这个数据中心装载着八百四十八台服务器,准备进行长达五年的可靠性测试。但电器大都是特别怕水的,为什么微软还要将服务器部署在海底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 ,我们的个人电脑都要使用到风扇来给CPU散热,更何况是无数台服务器聚集在一起的温度了。对此服务器的各大厂商们也都想尽了降温方法。
比如华为就在贵州的一座大山上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 因为这里的气候适宜,即便是在最炎热的夏季温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 还有位于杭州千岛湖的阿里巴巴,也利用了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来给服务器散热 。 以及距离北极圈不过七十千米的facebook,更是利用了这里的冷空气来给服务器降温。
而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放入海底的这个想法则是利用了水的传导性。
与其花费巨额代价买空调或者风扇降温,不如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利用可再生能源给数据中心带来足够的能量。这个项目被称为Natick。
微软公司为了让这个方案可行,也是下足了血本, 他们请来了法国的一个专门研究军用潜艇密封性和防水性的专业团队,并用一百五十天时间尝试试验才取得成功。
不过这个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部署在海里的服务器无法进行正常维护, 只能持续几年时间后重新取回,然后再用新的服务器来代替。 所以微软为了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 会用氮气填充来防止内部的腐蚀。
其实早在二零一五年八月,微软就曾在加州的海岸附近进行过为期四个月的试验性尝试,最后的结果跟预期相符,因此才将这个项目延续下来。
而 这个项目的好处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距离了 。延迟对于网络提供者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而降低延迟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服务器尽可能的靠近用户。
目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距离海岸两百公里以内的范围,而将服务器部署在这里,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延迟的问题。
因为现在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集合了众多计算资源,让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陆地上有无数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
那么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冷却属于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怎么解决冷却降温这个问题就是节约成本要考虑的最大的问题。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 ,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所以这没有什么是尖端技术。只是微软为了节省维护服务器(包括冷却)的费用而已。就比如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⑶ 微软为什么建在海底是初中物理的题吗
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开支差不多要占70%,在设计的时候要降低电费开支,海冷技术减少散热,有一点初中物理知识吧。
整个数据中心的唯慎运营成本中,电费开支差不多要占70%。因此,数据中心在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不能降低电费开支,微软这次真水冷散热技术,严格来说应该叫海冷技术,算的上是一个独特的方式,微软此次聘请了法国军用舰艇和潜艇制造商NavalGroup,设计了这一水下数据中心,采用与潜艇相同的冷却技术,通过将海水泵入每个服务器机架背面的散热器管道,然后又返回海洋中进行循环冷却,同时为了避免氧气和水汽带来的腐蚀问题,研究人员将服务器密封,并在其中充入氮气,隔绝了氧气、水汽,同时又远离了人类干扰。
海底有潮汐涡轮机等装置可以实现发电,海岸上还有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以及布满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水下电缆连接到岸指神敬边的奥克尼岛电网,而数据则通过微软的光纤网络传输出去。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这是由于这些设备提供电力,其在满负荷运行的瞎袜情况下功率低于250kW(千瓦)。
⑷ 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在海里
因为把服务器放到海里能实现自然降温,冷却服务器,不会让服务器过热,产生爆炸等危险。
要知道,腾讯支持着全国各种业务、软件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服务器可想而知有多少,为了使这么多服务器可以尽量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冷却,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微软开始着手将服务器放置于水下的计划,同年开始在海里做投放实验,他们将300台电脑的服务器,放置进一个重约十七吨的密封舱内,该密封舱是全钢制的。而且密封舱内同时还装载着100多个传感器。岸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感知到水压和温度,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一切就绪后微软的团队将这个密封舱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区。第一次试验结束后,为证明海底数据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软又进行了第二次海底数据试验,这次的实验规模更大,装载的电脑服务器更多,一共有864台电脑服务器,相比较第一次的钢制密封罐。
这次试用的密封设备更像一艘小型潜艇,它的长度超过十米。而这次的实验周期为期五年。同样将服务器放在水里的还有阿里巴巴,阿里将自家服务器藏在了千岛湖里面,去过旅游的游客应该有听导游介绍过吧。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气,此时必须做好散热,不然可能会有烧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