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服务器如何支持多语言客户端

服务器如何支持多语言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4-19 23:24:23

Ⅰ B/S结构的软件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能不能用不同的语言编写代码

能,只要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就可以。网络编程一般用socket套接字实现,凡是支持socket的语言都可以用于编写。

Ⅱ 易语言怎么接入多个客户端

还是建议用远程服务支持库比较稳定些。

你运气不错,我最近也在写一款远程服务支持库的软件。

我习惯用异步发送。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写一个exe启动器,启动器负责服务端的端口配置,和线程池大小配置。

然后写一个专门负责通讯的dll,在该dll内用远程服务支持库,写服务端。

另外:比如注册dll、登录dll、在线处理dll、这些都是独立写成一个dll的。

启动器点击启动后,开始调用通讯dll,然后依次调用注册dll、登录dll、在线dll。

用户发送数据过来,首先进入通讯dll,然后通讯dll判断,该数据是哪一类的数据,然后在数据尾部加入一个句柄,这个句柄就是用于处理完数据后,回复给客户端的。

通讯dll做完判断数据,加入句柄后,再根据判断的结果,将其传递给对应的dll去处理,例:结果为注册数据,则传递给注册dll去处理。

在这里,处理dll还是务必写上一个等等和缓存区,以便这里数据没有处理完,后面数据又传了进来。

嗯,这里是纯手打的,打了这么多字,有苦劳吧???

如果不懂,你可以加我q,我把我的一些经验心得教给你。我的帐号,就能搜到我的q。

Ⅲ 如何实现一个服务器与多个客户端连接

TCP协议:
服务器端:tcp_server.c

[cpp] view plainprin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er_sockfd;//服务器端套接字
int client_sockfd;//客户端套接字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服务器网络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客户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int sin_size;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my_addr,0,sizeof(my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服务器IP地址--允许连接到所有本地地址上
my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连接通信,TCP协议*/
if((server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 (bind(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bind");
return 1;
}

/*监听连接请求--监听队列长度为5*/
listen(server_sockfd,5);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到达*/
if((client_sockfd=accept(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n_size))<0)
{
perror("accept");
return 1;
}
printf("accept client %s/n",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len=send(client_sockfd,"Welcome to my server/n",21,0);//发送欢迎信息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recv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send返回发送的字节数*/
while((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0))
{
buf[len]='/0';
printf("%s/n",buf);
if(send(client_sockfd,buf,len,0)<0)
{
perror("write");
return 1;
}
}
close(client_sockfd);
close(server_sockfd);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er_sockfd;//服务器端套接字
int client_sockfd;//客户端套接字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服务器网络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客户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int sin_size;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my_addr,0,sizeof(my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服务器IP地址--允许连接到所有本地地址上
my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连接通信,TCP协议*/
if((server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 (bind(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bind");
return 1;
}

/*监听连接请求--监听队列长度为5*/
listen(server_sockfd,5);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到达*/
if((client_sockfd=accept(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n_size))<0)
{
perror("accept");
return 1;
}
printf("accept client %s/n",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len=send(client_sockfd,"Welcome to my server/n",21,0);//发送欢迎信息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recv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send返回发送的字节数*/
while((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0))
{
buf[len]='/0';
printf("%s/n",buf);
if(send(client_sockfd,buf,len,0)<0)
{
perror("write");
return 1;
}
}
close(client_sockfd);
close(server_sockfd);
return 0;
}

TCP协议:

客户端:tcp_client.c
[c-sharp] view plainprin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client_sockfd;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服务器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remote_addr,0,sizeof(remote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remote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remote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27.0.0.1");//服务器IP地址
remote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客户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连接通信,TCP协议*/
if((client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connect(client_sockfd,(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connect");
return 1;
}
printf("connected to server/n");
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接收服务器端信息
buf[len]='/0';
printf("%s",buf); //打印服务器端信息

/*循环的发送接收信息并打印接收信息--recv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send返回发送的字节数*/
while(1)
{
printf("Enter string to send:");
scanf("%s",buf);
if(!strcmp(buf,"quit")
break;
len=send(client_sockfd,buf,strlen(buf),0);
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
buf[len]='/0';
printf("received:%s/n",buf);
}
close(client_sockfd);//关闭套接字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client_sockfd;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服务器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remote_addr,0,sizeof(remote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remote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remote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27.0.0.1");//服务器IP地址
remote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客户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连接通信,TCP协议*/
if((client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connect(client_sockfd,(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connect");
return 1;
}
printf("connected to server/n");
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接收服务器端信息
buf[len]='/0';
printf("%s",buf); //打印服务器端信息

/*循环的发送接收信息并打印接收信息--recv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send返回发送的字节数*/
while(1)
{
printf("Enter string to send:");
scanf("%s",buf);
if(!strcmp(buf,"quit")
break;
len=send(client_sockfd,buf,strlen(buf),0);
len=recv(client_sockfd,buf,BUFSIZ,0);
buf[len]='/0';
printf("received:%s/n",buf);
}
close(client_sockfd);//关闭套接字
return 0;
}

UDP协议:
服务器端:udp_server.c

[cpp] view plainprin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er_sockfd;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服务器网络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客户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int sin_size;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my_addr,0,sizeof(my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服务器IP地址--允许连接到所有本地地址上
my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无连接通信,UDP协议*/
if((server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DGR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 (bind(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bind");
return 1;
}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printf("waiting for a packet.../n");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recvfrom是无连接的*/
if((len=recvfrom(server_sockfd,buf,BUFSIZ,0,(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n_size))<0)
{
perror("recvfrom");
return 1;
}
printf("received packet from %s:/n",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buf[len]='/0';
printf("contents: %s/n",buf);
close(server_sockfd);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er_sockfd;
int len;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服务器网络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客户端网络地址结构体
int sin_size;
char buf[BUFSIZ]; //数据传送的缓冲区
memset(&my_addr,0,sizeof(my_addr)); //数据初始化--清零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设置为IP通信
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服务器IP地址--允许连接到所有本地地址上
my_addr.sin_port=htons(8000); //服务器端口号

/*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IPv4协议,面向无连接通信,UDP协议*/
if((server_sockfd=socket(PF_INET,SOCK_DGRAM,0))<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将套接字绑定到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上*/
if (bind(serv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0)
{
perror("bind");
return 1;
}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printf("waiting for a packet.../n");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recvfrom是无连接的*/
if((len=recvfrom(server_sockfd,buf,BUFSIZ,0,(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sin_size))<0)
{
perror("recvfrom");
return 1;
}
printf("received packet from %s:/n",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buf[len]='/0';
printf("contents: %s/n",buf);
close(server_sockfd);
return 0;
}

Ⅳ 易语言服务器和多客户端连接问题

如果是正版的话是有限制客户端数量的,客户端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非正版本的就不一样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Ⅳ 单服务端、多客户端开发使用方式

C/S B/S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 98/Windows 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C/S 与 B/S 区别: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的.
1.硬件环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 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与电话上网, 租用设备.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 结构适宜. 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
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 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 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 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 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 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 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 SUN 和IBM推的JavaBean 构件技术等,使 B/S更加成熟.
4.软件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体性考虑, 构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构件的重用性好.
B/S 对的多重结构,要求构件相对独立的功能. 能够相对较好的重用.就入买来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墙上的石头桌子
5.系统维护不同
系统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大, -------重要
C/S 程序由于整体性, 必须整体考察, 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 升级难. 可能是再做一个全新的系统
B/S 构件组成,方面构件个别的更换,实现系统的无缝升级. 系统维护开销减到最小.用户从网上自己下载安装就可以实现升级.
6.处理问题不同
C/S 程序可以处理用户面固定, 并且在相同区域, 安全要求高需求, 与操作系统相关. 应该都是相同的系统
B/S 建立在广域网上, 面向不同的用户群, 分散地域, 这是C/S无法作到的. 与操作系统平台关系最小.
7.用户接口不同
C/S 多是建立的Window平台上,表现方法有限,对程序员普遍要求较高
B/S 建立在浏览器上, 有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与用户交流. 并且大部分难度减低,减低开发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机械式处理, 交互性相对低
B/S 信息流向可变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变化, 更象交易中心

Ⅵ 一个服务器可以有两个语言环境么

完全可以.服务器是独立的硬件设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各种操作系统以及配置任何网站环境,当然也可以多种网站环境共存.比如说IIS+PHP+MYSQL的环境.即可支持ASP网站又支持PHP的网站.另外建议在配置环境时只需要选择用的上的安装即可.环境并非安装的越全越好.因为每安装一种环境就会占用一部分服务器的资源.从而导致服务器的性能下降.
个人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有服务器问题需要帮忙的可以找我.

Ⅶ 关于在linux下用C语言实现多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聊天的实现!

你的意思是服务器监听同一端口,然后根据不同客户端运行不同的服务器程序?如果是,自然少不了select或if-elseif-then

Ⅷ 如何实现网站的多语言版本

多语言网站,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以多种语言(而不是单种语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让使用不同语言的用户都能够从同个网站获得内容相同的信息。

多语言网站实现方案

1,静态:就是为每种语言分别准备一套页面文件,要么通过文件后缀名来区分不同语言,要么通过子目录来区分不同语言。

例如对于首页文件index_en.htm提供英语界面,index_gb.htm提供简体中文界面,index_big.htm提供繁体中文界面,或者是en/index.htm提供英语界面,gb/index.htm提供简体中文界面,big/index.htm提供繁体中文界面,一旦用户选择了需要的语言后,自动跳转到相应的页面,首页以下其他链接也是按照同样方式处理。从维护的角度来看,通过子目录比通过文件后缀名来区分不同语言版本显得要简单明了。

2,动态:站点内所有页面文件都是动态页面文件(PHP,ASP等)而不是静态页面文件,在需要输出语言文字的地方统一采用语言变量来表示,这些语言变量可以根据用户选择不同的语言赋予不同的值,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输出不同的文字。

例如:语言变量ln_name,当用户选择的语言是英语时赋值为“Name”,当用户选择的语言是简体中文时赋值为“姓名”,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语言时的输出。

采用静态方式的优点是页面直接输出到客户端,不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占用服务器的资源比较少,系统能够支持的并发连接数较多,缺点是要为每种语言制作一套页面文件,很多内容即使是和语言无关的也要分不同语言来存储,因此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多。

采用动态方式和静态方式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它的优点是动态页面文件只有一套,不同语言的文字使用语言变量来存储,和语言无关的内容只存储一份,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并且扩展新语言比较容易,缺点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然后把结果输入到客户端,占用服务器的资源比较多,系统能够支持的并发连接数较少。

动态数据存贮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由于现在网站上动态应用日益增多,相当多的网站还会使用文件或者数据库来存储应用信息,因此如果文件或者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与语言相关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存储在数据库中信息,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支持多语言:

1,在数据库级别支持多语言:为每种语言建立独立的数据库,不同语言的用户操作不同的数据库。

2,在表级别支持多语言:为每种语言建立独立的表,不同语言的用户操作不同的表,但是它们在同一个数据库中。

3,在字段级别支持多语言:在同一个表中为每种语言建立独立的字段,不同语言的用户操作不同的字段,它们在同一个表中。

由于数据库中有大量的信息(如标志,编码,数字等)是用于内部处理使用的,与语言无关的,因此在数据库级别支持多语言会导致空间的极大浪费,在字段级别支持多语言最大的问题是一旦需要支持新的语言,由于需要修改表结构,维护起来非常麻烦,可扩展性不好。

相比之下,在表级别支持多语言比较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表都需要支持多语言,对于与语言无关的表,不同语言的用户共用一套,那些和语言相关的表根据支持语言的种类来建立,不同语言的用户存取访问不同的表格。这样使得维护简单,节省了存储空间,即使是扩展起来也比较方便,只要把需要支持多语言的表,多建立一套即可。

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些表中某些字段是不同语言版本的表共享的(例如库存量),由于各种语言的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使得数据共享有些困难。解决的方法有两个:

1,不同语言的表的共享字段同步: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其中一个表的共享字段,其他语言表中该字段也作相应改变,实际上当不同语言的用户同时访问时处理还是比较麻烦的,并且扩充新语言时修改工作比较大。

2,增加一个新的表:把所有语言共享的字段(例如货物编号,产地编码等)全部放在这个表,支持多语言的表只存放与各种语言相关的字段。不同语言的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需要操作两个数据表。
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并且效率比较高,维护也比较方便。

应用字符集的选择

一个定位于不同语言国家的企业网站势必需要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产品和销售信息来满足其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语言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等。但有一个问题却极易被网站设计者们所忽略。这就是网站的字符集设置问题。

一般我们使用的是简体中文(GB2312)字符集,而对多语言网站来说,中文字符集却可能会使你辛辛苦苦的努力功亏一篑。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小字符集在作怪。

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存在着几十种互不相同的字符集,而不同语言客户在浏览不同语言网页时,往往会因为相互间所使用字符集无法兼容而出现乱码情况。我们在浏览国外一些网站时,往往也会出现为了能正常地看到网站上的信息而不得不在各种字符集之间来回切换的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网站提供了中,英,法,德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内容,内容全之又全,设计美仑美奂。我们在中文编码环境下浏览这些非中文版本的页面觉得非常完美,现在一个法国客户对你的产品发生了兴趣,当他进到法语版面一看—乱码多多,甚至可能整个版面都一塌里糊涂。你的网站再下大工夫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提供了多语言版本的网站来说,Unicode字符集应该是最理想的选择。它是一种双字节编码机制的字符集,不管是东方文字还是西方文字,在Unicode中一律用两个字节来表示,因而至少可以定义65536个不同的字符,几乎可以涵盖世界上目前所有通用的语言的每一种字符。 所以在设计和开发多语言网站时,一定要注意先把非中文页面的字符集定义为“utf-8”格式。

这一步非常重要,原因在于若等页面做好之后再更改字符集设置,可说是一件非常非常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时候甚至可能需要从头再来,重新输入网站的文字内容。

HTML中的META标签: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字符集">

不写,根据浏览器默认字符集显示
charset=gb2312 简体中文
charset=big5 繁体中文
charset=EUC_KR 韩语
charset=Shift_JIS 或 EUC_JP 日语
charset= KOI8-R / Windows-1251 俄语
charset=iso-8859-1 西欧语系(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挪威语,葡萄牙语,瑞士语.等十八种语言) http://www.microsoft.com/
charset=iso-8859-2 中欧语系
charset=iso-8859-5 斯拉夫语系(保加利亚语,Byelorussian语,马其顿语,俄语,塞尔维亚语,乌克兰语等)
charset=uft-8 unicode多语言

ASP与脚本引擎页码的概念
由于我们传统使用的内码像Big5,GB2312与unicode并不是一一对应,故两者之间的转换要靠codepage(页码)来实现
<%@ 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xxx%>

不写,根据服务器端解析引擎默认代码页自动解析并返回浏览器。
如果制作的网页脚本与WEB服务端的默认代码页不同,则必须指明代码页:
codepage=936 简体中文GBK
codepage=950 繁体中文BIG5
codepage=437 美国/加拿大英语
codepage=932 日文
codepage=949 韩文
codepage=866 俄文
codepage=65001 unicode UFT-8

建议采用utf8的静态和动态文档。即:

<%@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Ⅸ 请问易语言多服务器组件和多客户端怎么实现通讯呢 求方法 谢谢

通过中转服务器。
服务器和客户端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客户端只能连接一个服务器,一个服务器可以被多个客户端连接。

所以,多个客户端之间的通讯,可以通过他们连接的共同服务器来完成。
客户端1和客户端2都连接了服务器1,那么客户端1可以发送消息到服务器1,让服务器1把消息发给客户端2。

一个程序里可以启动多个客户端或服务器,所以程序是他包含的客户端或服务器老大。
比如,一个程序里有2个服务器,分别有多个客户端与这2个服务器中之一连接。那么,比如有2个客户端就算他们连接的分别是这个程序里的不同服务器,但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实现这2个客户端通讯。客户端1与程序里服务器1连接,客户端2与程序里服务器2连接,那么收到客户端1发送数据到服务器1,程序收到后通过调用服务器2把它发给客户端2。

每端都有客户和服务器,那么这样也可以建立双向连接。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后,让服务器里的客户端也连接客户端。当然这种设计少。但如果多个服务器在一个程序里通过程序调用即可,如果不在一个里面,那么服务器端放个客户与另一个服务器连接,来建立服务器到服务器的通讯。

说了这么多,应该明白了。就是多建连接线路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服务器如何支持多语言客户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黑马程序员怎么样 浏览:482
qq号加密码图片 浏览:173
如何建立游戏本地服务器 浏览:947
懂车帝app直播怎么开 浏览:25
长城h6压缩比 浏览:68
游戏安装包太大解压失败 浏览:719
当安卓报错该怎么解决 浏览:874
javaeclipse发布 浏览:617
分类算法源码 浏览:612
虫抽湿解压视频 浏览:604
量化程序员分析 浏览:52
为什么steam上csgo不能选服务器 浏览:281
上海钛灵特压缩机 浏览:304
java字符串位置替换 浏览:879
Python可以去什么岗位 浏览:824
邪教love的解压缩密码 浏览:862
android开发手势密码 浏览:85
文件夹内总页数 浏览:640
米3怎么升级到安卓系统 浏览:41
安卓接口以外还有什么接口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