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服务器维护请更换服务器什么意思
服务器漏洞太大,不能满足日常工作运转,会显示更换服务器。
一、无法提供最新功能的时候:当服务器无法提供企业所需最新功能的时候,比如新的内存类型、更优质的散热管理及先进的处理器扩展技术等。这些新的功能将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以致能抵消更新服务器所花去的成本。如果仅是使用原有服务器,企业运行效率可能会降低,尤其当企业启动新的数据中心项目时,更换服务器会更合理。
二、性能无法满足现有要求的时候:服务器的损耗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上,对现有应用程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随着用户群体规模的不断上涨,现有程序和补丁无法承受更为庞大的数据流量,工作负载性能逐渐下降。这对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现有服务器带来糟糕的响应时间和性能问题,会对用户产生巨大的体验影响。因此,在现有服务器无法满足承担更高的工作负载后,企业应该选择更换服务器。
三、报废状态的时候当服务器硬件处于无法再维修,或维修产生的成本巨大时,更换服务器是显然的。
四、计算资源用完的时候在服务器已经有没有剩余空间接收其他工作负载的时候,尽管能保持现有工作状态,但随着越来越多数据的存储需要,现有服务器已经无法承担更多责任。
❷ 什么是服务器
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是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Modem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
目前,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这是使用RISC芯片并且主要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芯片、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构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与其兼容的处理器芯片的服务器,如联想的万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服务器等。
从当前的网络发展状况看,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的PC服务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技术之EMP技术
目前服务器的技术热点主要有:IRISC与CISC技术、处理器技术、多处理器技术(AMP技术、SMP技术、MPP技术、COMA技术、集群技术和NUMA技术)、SCSI接口技术、智能I/O技术、容错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热插拔技术、双机热备份。
服务器在网络中承担传输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要具备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体系将带动服务器技术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处理器技术、总线和内存技术、容错技术、群集技术、硬件管理接口、均衡服务器平台技术等。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术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术也是一种远程管理技术,利用EMP技术可以在客户端通过电话线或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来对服务器实施异地操作,如关闭操作系统、启动电源、关闭电源、捕捉服务器屏幕、配置服务器BIOS等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快速服务和节省维护费用的技术手段。 应用ISC和EMP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服务器技术之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目前服务器的技术热点主要有:IRISC与CISC技术、处理器技术、多处理器技术(AMP技术、SMP技术、MPP技术、COMA技术、集群技术和NUMA技术)、SCSI接口技术、智能I/O技术、容错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热插拔技术、双机热备份。
服务器在网络中承担传输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要具备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体系将带动服务器技术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处理器技术、总线和内存技术、容错技术、群集技术、硬件管理接口、均衡服务器平台技术等。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Video/Audio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所以,若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负载均衡技术概览
当前,无论在企业网、园区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业务量的发展都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上网热潮风起云涌,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致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就成了一个问题,负载均衡机制也因此应运而生。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对一个网络的负载均衡应用,可以从网络的不同层次入手,具体情况要看对网络瓶颈所在之处的具体分析,大体上不外乎从传输链路聚合、采用更高层网络交换技术和设置服务器集群策略三个角度实现。
■传输链路聚合
为了支持与日俱增的高带宽应用,越来越多的PC机使用更加快速的链路连入网络。而网络中的业务量分布是不平衡的,核心高、边缘低,关键部门高、一般部门低。伴随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多工作组局域网的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内部对高带宽应用需求不断增大时(例如Web访问、文档传输及内部网连接),局域网核心部位的数据接口将产生瓶颈问题,瓶颈延长了客户应用请求的响应时间。并且局域网具有分散特性,网络本身并没有针对服务器的保护措施,一个无意的动作(像一脚踢掉网线的插头)就会让服务器与网络断开。
通常,解决瓶颈问题采用的对策是提高服务器链路的容量,使其超出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采用升级技术是一种长远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许多企业,当需求还没有大到非得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进行升级时,使用升级技术就显得大材小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链路聚合技术为消除传输链路上的瓶颈与不安全因素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决方案,
链路聚合技术,将多个线路的传输容量融合成一个单一的逻辑连接。当原有的线路满足不了需求,而单一线路的升级又太昂贵或难以实现时,就要采用多线路的解决方案了。目前有4种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条线路“捆绑”起来。同步IMUX系统工作在T1/E1的比特层,利用多个同步的DS1信道传输数据,来实现负载均衡。IMA是另外一种多线路的反向多路复用技术,工作在信元级,能够运行在使用ATM路由器的平台上。用路由器来实现多线路是一种流行的链路聚合技术,路由器可以根据已知的目的地址的缓冲(cache)大小,将分组分配给各个平行的链路,也可以采用循环分配的方法来向线路分发分组。多重链路PPP,又称MP或MLP,是应用于使用PPP封装数据链路的路由器负载平衡技术。MP可以将大的PPP数据包分解成小的数据段,再将其分发给平行的多个线路,还可以根据当前的链路利用率来动态地分配拨号线路。这样做尽管速度很慢,因为数据包分段和附加的缓冲都增加时延,但可以在低速的线路上运行得很好。
链路聚合系统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但也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使人们可以在服务器等关键LAN段的线路上采用冗余路由。对于IP系统,可以考虑采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缺省的网关地址,当主路由器无法接通时,备用路由器就会采用这个地址,使LAN通信得以继续。总之,当主要线路的性能必需提高而单条线路的升级又不可行时,可以采用链路聚合技术。
更高层交换
大型的网络一般都是由大量专用技术设备组成的,如包括防火墙、路由器、第2层/3层交换机、负载均衡设备、缓冲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如何将这些技术设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的关键性问题。现在许多交换机提供第四层交换功能,可以将一个外部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IP地址,对每次TCP连接请求动态使用其中一个内部地址,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有的协议内部支持与负载均衡相关的功能,例如HTTP协议中的重定向能力。
Web内容交换技术,即URL交换或七层交换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访问流量的高层控制方式。Web内容交换技术检查所有的HTTP报头,根据报头内的信息来执行负载均衡的决策,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如何为个人主页和图像数据等内容提供服务。它不是根据TCP端口号来进行控制的,所以不会造成访问流量的滞留。如果Web服务器已经为图像服务、SSL对话、数据库事务服务之类的特殊功能进行了优化,那么,采用这个层次的流量控制将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目前,采用第七层交换技术的产品与方案,有黎明网络的iSwitch、交换机,Cisco的CDN(内容交换网络系统)等。
服务器群集解决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某网站内部职员和外部客户同时使用网站,而公司要将内部职员的服务请求连接到一个较慢的服务器来为外部客户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时就可以使用Web内容交换技术。Web主机访问控制设备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降低硬件成本,因为它可以轻易地将访问多个主机的用户流量转移给同一个Web服务器。如果用户访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这些流量还可以被转移到专用的Web服务器设备,虽然这种专用设备的成本较高,但是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Web内容交换技术来控制流量,所以网络的结构框架就不用再进行改变了。
但是,使用Web内容交换技术的负载均衡设备所能支持的标准和规则的数目有限,其采用的标准和规则的灵活性也有限。另外,负载均衡设备所能监测到HTTP报头的深度也是限制内容交换能力的一个因素。如果所要找的信息在负载均衡设备所不能监测的字段内,那内容交换的作用就无法发挥。而且,内容交换还受到能够同时开启的TCP连接数量以及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比率的限制。另外,Web内容交换技术还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包括内存占用和处理器占用)。对Web内容交换技术进行的测试表明,操纵Web内容的吞吐量是很费力的,有时只能得到很小的性能改进。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认真考虑投入与回报的问题。
■带均衡策略的服务器群集
如今,服务器必须具备提供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能力,其处理能力和I/O能力已经成为提供服务的瓶颈。如果客户的增多导致通信量超出了服务器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宕机。显然,单台服务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台普通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只能达到每秒几万个到几十万个请求,无法在一秒钟内处理上百万个甚至更多的请求。但若能将10台这样的服务器组成一个系统,并通过软件技术将所有请求平均分配给所有服务器,那么这个系统就完全拥有每秒钟处理几百万个甚至更多请求的能力。这就是利用服务器群集实现负载均衡的最初基本设计思想。
早期的服务器群集通常以光纤镜像卡进行主从方式备份。令服务运营商头疼的是关键性服务器或应用较多、数据流量较大的服务器一般档次不会太低,而服务运营商花了两台服务器的钱却常常只得到一台服务器的性能。新的解决方案见图,通过LSANT(Load Shar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将多台服务器网卡的不同IP地址翻译成一个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台服务器均时时处于工作状态。原来需要用小型机来完成的工作改由多台PC服务器完成,这种弹性解决方案对投资保护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既避免了小型机刚性升级所带来的巨大设备投资,又避免了人员培训的重复投资。同时,服务运营商可以依据业务的需要随时调整服务器的数量。
网络负载均衡提高了诸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他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单一计算机可以提供有限级别的服务器可靠性和可伸缩性。但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服务器的主机连成群集,网络负载均衡就能够提供关键任务服务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建立一个高负载的Web站点,必须使用多服务器的分布式结构。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相结合,或者两台Web服务器相互协作的方式也属于多服务器的结构,但在这些多服务器的结构中,每台服务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属于非对称的体系结构。非对称的服务器结构中每个服务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台服务器用于提供静态网页,而另一台用于提供动态网页等等。这样就使得网页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关系,一旦要改变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就会使得某些网页出现连接错误,不利于维护,可扩展性也较差。
能进行负载均衡的网络设计结构为对称结构,在对称结构中每台服务器都具备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然后,可以通过某种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每台服务器上,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服务器都独立回应客户的请求。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建立内容完全一致的Web服务器并不困难,因此负载均衡技术就成为建立一个高负载Web站点的关键性技术。
总之,负载均衡是一种策略,它能让多台服务器或多条链路共同承担一些繁重的计算或I/O任务,从而以较低成本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高端服务器技术
服务器性能指标以系统响应速度和作业吞吐量为代表。响应速度是指用户从输入信息到服务器完成任务给出响应的时间。作业吞吐量是整个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假定用户不间断地输入请求,则在系统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反比,即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为了缩短某一用户或服务的响应时间,可以分配给它更多的资源。性能调整就是根据应用要求和服务器具体运行环境和状态,改变各个用户和服务程序所分配的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能力,用尽量少的资源满足用户要求,达到为更多用户服务的目的。
技术目标
服务器所要求的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不仅是厂商追求的技术目标,也是用户所需求的。
可扩展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有富余的机箱可用空间,二是充裕的I/O带宽。随着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并行处理器数量的增加,服务器性能的瓶颈将会归结为PCI及其附属设备。高扩展性意义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有关部件,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同时,又保护投资。
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2087/2682/20020904/815071.html http://bbs.rzlanshan.gov.cn/dispbbs.asp?boardID=3&ID=5048
❸ 做项目服务器是干什么用的,把自己的电脑当成服务器不行么,为什么还用另找一台作
服务器稳定,可以长时间开机,高计算率,数据不会丢失,等等优势,电脑没法比,有些工作电脑也不能胜任的。
❹ 谁能解释下服务器系统是什么东西
目前,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Windows,其代表产品就是Windows Server 2003;一类是UNIX,代表产品包括HP-UX、IBM AIX等;还有一类是Linux,它虽说是后起之秀,但由于其开放性和高性价比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
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些代表产品,进行逐一介绍。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是微软针对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最新产品,其前期产品包括了Windows NT Server和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简体中文版于2003年5月22日正式推向中国市场。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系列,包括了用户所希望的、用以支撑关键任务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和特性,如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其版本包括:
Datacenter版(含32位和64位) 这是专为要求强伸缩性和高可用性的企业而建立的,它为建立用于数据库的关键任务解决方案、企业资源计划 (ERP) 软件、高容量的实时事务处理和服务器合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版(含32位和64位) 该版本适合中型与大型组织的关键使用。
标准版 它面向中小型企业及部门级应用,重点加强了文件服务、打印服务与协同作业服务等基本功能。
Web版 专为快速开发、部署Web服务与应用程序的用户,提供Web托管与服务系统平台。
Windows Server 2003 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在Windows 2000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它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以集中或分布的方式处理各种服务器角色。
其中的一些服务器角色包括: 文件和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终端服务器,远程访问/虚拟专用网络 (VPN) 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域名系统 (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服务器,Windows Internet 命名服务(WINS),流媒体服务器。
Windows Server 2003还能为用户提供五大有价值的好处:
1、便于部署、管理和使用。
熟悉的Windows界面,让Windows Server 2003的使用容易上手。有效的新向导简化了特定服务器角色的安装和日常服务器管理任务,即便是没有专职的系统管理员,也一样容易管理。另外,系统管理员还有一些新增和改进的功能设计,让部署活动目录更为容易。
2、安全的基础结构。
Windows Server 2003使企业可以利用现有 IT投资的优势,并通过部署关键功能,如Active Directory服务中的交叉林信任以及.NET Passport集成等,将这些优势扩展到合作伙伴、顾客和供应商。Active Directory中标识管理的范围跨越整个网络,有助于确保整个企业的安全。
3、企业级可靠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
通过一连串的新功能和改进功能,包括内存镜像、热添加内存以及 Internet 信息服务(IIS)6.0 中的状态检测等,增强了可靠性。为了寻求更高的可用性,Microsoft 群集服务目前支持高达八节点的群集以及地理散布的节点,并支持从单处理器到 32 路系统的多种系统。
4、采用新技术,降低了TCO。
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许多技术,以帮助企业降低拥有总成本 (TCO)。例如,Windows资源管理器使管理员可以设置服务器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处理器和内存),并通过组策略设置来管理。网络附加存储(NAS)可以帮助用户合并文件服务。
5、便于创建动态 Intranet 和 Internet Web 站点。IIS 6.0 是 Windows Server 2003 中内置的 Web 服务器,它提供增强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结构。该结构提供对应用程序的隔离,并极大地提高了性能。
HP-UX
HP-UX是HP公司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在业内享有盛誉。目前,其版本已升级到11i,并且有针对安腾处理器的11i v2和针对RISC处理器的11i v1两个型号。
HP-UX 11i v2为使用Itanium系统的用户提供了关键任务功能的完整套件。其中包括增强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Internet和Web应用服务,目录和安全服务,系统管理,64路性能可测量性。
该系统是业内能够向用户提供64路Itanium处理器性能可测量性和关键任务UNIX性能的操作系统,可以应对市场中各种要求苛刻的应用程序。该系统还具有两套安全性套装工具,可以增强并简化HP-UX服务器的安全保护。它还提供了延伸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增强的单系统有效性和内存恢复。
该产品能够在体系结构上实现与HP-UX 11i先前版本数据、资源和二进制的完全兼容,从而为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商提供投资保护。HP-UX 11i v2还能够实现与Linux IA-32程序的资源兼容,以及与Linux基于Itanium处理器程序的二进位兼容。
HP-UX 11i v1则主要针对RISC处理器,它提供了广泛的分区、高可用性以及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并集成了Serviceguard、nPartitions、vPartitions和工作负载管理器。
IBM AIX 5L
目前可用的UNIX操作系统有很多,但只有一种包括了IBM在为全球客户创建业务解决方案中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它还通过实现与Linux之间的亲和关系,提供了对64位平台的支持。这就是IBM AIX 5L。
AIX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业标准,通过全面集成对32位和64位应用的并行运行支持,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服务器和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上运行。
通过在AIX 5L V5.2中引入动态逻辑分区(DLPAR),IBM为p系列系统提供了高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功能。
虚拟服务器 DLPAR功能,使得用户能在一个单一p系列服务器上,运行AIX 5L和Linux的多个独立操作系统映像成为可能。逻辑分区不需要与系统的组建模块(资源集合)的物理边界相一致。
DLPAR允许用户以更小的粒度从整个可用资源池中选择组件,从而能够增加运行的灵活性。利用DLPAR,用户可以在一个服务器的内部,创建多个虚拟服务器,并能够从活动分区中动态地添加和删除处理器、物理内存和I/O插槽。每个分区都与其它分区相隔离,而且每个分区都运行自己的AIX 5L V5.2操作系统。
保持控制 AIX 5L V5.2使用了多种增强功能,可以帮助用户确保自己的关键应用,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AIX 5L V5.2负载管理器(WLM)支持基于以天为单位时间的系统资源自动切换机制,允许在多个任务之间动态分配处理器周期、物理内存和磁盘I/O。管理员可以通过使用基于Web、直观的系统管理器图形界面,系统管理界面工具(SMIT)和AIX命令,方便地访问负载管理器。
集群管理 为实现快速同步和协调响应,集群环境要求节点之间能够进行全面的协作。AIX 5L使用基于AIX 5L的Linux软件和IBM集群系统管理器(CSM)支持和优化集群服务器的管理。CSM为指定p系列和IBM eServer x系列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维护和更新,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控制点。
Linux亲和性 AIX 5L与Linux之间的亲和性,可以帮助以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实现跨AIX和Linux平台的多平台集成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在Linux上开发或为Linux开发的应用,只需对源代码进行一次简单的重编译,它们就可以在AIX 5L上运行。IBM免费为用户提供一个用于Linux应用的AIX工具箱。
此外,AIX 5L还有一个扩展软件包。它对基本操作系统的扩展,包括加密支持、一个用于阅读在线HTML出版物的浏览器、一个用于在线出版页服务的HTTP服务器,以及支持基于Web的系统管理器。
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
随着 Linux 进入关键行业的计算环境,用户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要求,红旗软件对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线进行了全新的优化,推出了红旗 Linux 服务器 4 系列产品。该产品包含了众多的研发成果,进一步体现了红旗服务器操作系统在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上的优势。
作为红旗Linux服务器4系列的核心产品,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红旗高级服务器 4.1)的定位是企业级的网络和应用服务器。该产品可运行在带有2~32路CPU的SMP架构和最大64GB内存的IA架构服务器上。它提供了标准 Linux网络服务,并能稳定运行业界主流的商业应用。此外,该产品还可以作为完整的Linux软件开发平台。
在可靠性方面,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采用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2.4.21内核,并在核心中加入了2.5、2.6内核中的一些增强功能,更新和修正了大量驱动程序,在众多主流IA Server上通过了高负载的压力测试。
在性能方面,4.1在继承4.0优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I/O性能,并使用Intel编译器技术优化系统核心与网络服务功能,从而成为率先使用Intel编译器优化核心的Linux厂商。
Red Flag Server 4.1还获得 HP 全球认证支持。红旗软件也成为继 Red Hat、SUSE 之后第三家获得 HP 认证的 Linux 厂商。
目前,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支持超过500种的商业应用软件,包括DB2、Sybase、Websphere、Weblogic、Netbackup、CA ARCServ、Openview、Tivoli、Domino等企业级关键应用。
增强的管理性,降低系统管理成本,是 Red Flag Server 4系列 最大的改进点。随着Linux进入行业应用,一些系统管理员从UNIX和 Windows平台转向了Linux。让产品既符合传统UNIX行家的习惯,又能吸引Windows管理员和一般技术人员迅速上手,成为4系列产品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红旗开发了主机管理工具Rfmin1.1,它由17个工具组成,涵盖了主机管理的方方面面。
Rfmin1.1覆盖了主要的服务器管理工作,实现了三大差异的消除:手工编辑配置文件和应用管理工具之间的差异、Windows系统管理和 Linux 系统管理之间的差异、本地管理和远程管理的差异。
通过这些管理工具,无论是UNIX系统管理员还是Windows系统管理员,都能够高效地管理红旗Linux服务器,从而降低了管理费用。
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同时支持简体中文、英文和日文,还提供了美观的用户界面,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Kylin OS
Kylin(麒麟)操作系统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之一。它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主导,与中软、联想等单位联合设计和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版权,可支持多种微处理器和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并与Linux应用二进制兼容。
Kylin操作系统的研发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完成了操作系统内核、桌面系统及相应上层工具软件的开发。在功能方面,通过了Open Group组织的LSB标准测试;在性能方面,进行了Oracle、Kingbase、MySQL等典型数据库系统的TPC-C和TPC-W基准测试;在安全方面,通过了公安部安全功能测试和军队系统相关单位的安全攻击测试。
Kylin操作系统主要有如下功能特点:基于UNIX国际主流标准,采用层次式、模块化内核结构;支持x86、IA64等多种微处理器和SMP计算机体系结构;符合LSB标准,与Linux应用二进制兼容,并可充分利用Linux现有的中间件软件、应用软件和设备支持;全中文支持,具有类Windows风格的桌面环境;一体化、多层次、多策略安全机制,达到B1级安全认证;自主版权内核,灵活实现OS的开放性和可掌控性,特别适用于重要的应用部门;支持集群环境(并行计算、高可用)和面向网络的基础服务。
操作系统与中间件的融合,已成为未来操作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如微软的.Net、Sun的Sun One等。Lylin操作系统支持动态链接“应用”和“服务”的构件化软件运行环境,同时采用了面向网络基础服务的内核加速支撑技术。
目前,Kylin操作系统经过全面而严格的测试,已经可以运行在多种型号服务器上,并全面支持64位应用。
❺ 服务器是什么路由又是什么
什么是服务器啊,有什么用,制作网站需要它吗?那交换机又有什么用啊?
服务器CPU,顾名思义,就是在服务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我们知道,服务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要接受少至几十人、多至成千上万人的访问,因此对服务器具有大数据量的快速吞吐、超强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等严格要求。所以说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衡量服务器性能的首要指标。
目前,服务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统来区分,通常分为CISC型CPU和RISC型CPU两类,后来又出现了一种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长指令集架构)指令系统的CPU。
一、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复杂指令集”,它是指英特尔生产的x86(intel CPU的一种命名规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厂商如AMD,VIA等生产的CPU),它基于PC机(个人电脑)体系结构。这种CPU一般都是32位的结构,所以我们也把它成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构)。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CPU两类。
(1)intel的服务器CPU
(2)AMD的服务器CPU
二、RISC型CPU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复杂指令需要复杂的操作,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速度。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80年代RISC型CPU诞生了,相对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加了并行处理能力(并行处理并行处理是指一台服务器有多个CPU同时处理。并行处理能够大大提升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部门级、企业级的服务器应支持CPU并行处理技术)。也就是说,架构在同等频率下,采用RISC架构的CPU比CISC架构的CPU性能高很多,这是由CPU的技术特征决定的。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RISC指令系统更加适合高档服务器的操作系统UNIX,现在Linux也属于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几类:
(1)PowerPC处理器
(2)SPARC处理器
(3)PA-RISC处理器
(4)MIPS处理器
(5)Alpha处理器
从当前的服务器发展状况看,以“小、巧、稳”为特点的IA架构(CISC架构)的PC服务器凭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和局域网领域,用于文件服务、打印服务、通讯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等用途。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虽然CPU是决定服务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配件的支持和配合,CPU也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性能。
什么是交换机?交换 switching
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交换和交换机最早起源于电话通讯系统(PSTN),我们现在还能在老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面:首长(主叫用户)拿起话筒来一阵猛摇,局端是一排插满线头的机器,戴着耳麦的话务小姐接到连接要求后,把线头插在相应的出口,为两个用户端建立起连接,直到通话结束。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建立起来的交换。当然现在我们早已普及了程控交换机,交换的过程都是自动完成。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的应用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随着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价格急剧下降,交换到桌面已是大势所趋。
如果你的以太网络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繁忙的应用程序和各式各样的服务器,而且你还未对网络结构做出任何调整,那么整个网络的性能可能会非常低。解决方法之一是在以太网上添加一个10/100Mbps的交换机,它不仅可以处理10Mbps的常规以太网数据流,而且还可以支持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连接。
如果网络的利用率超过了40%,并且碰撞率大于10%,交换机可以帮你解决一点问题。带有100Mbps快速以太网和10Mbps以太网端口的交换机可以全双工方式运行,可以建立起专用的20Mbps到200Mbps连接。
不仅不同网络环境下交换机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网络环境下添加新的交换机和增加现有交换机的交换端口对网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网络的流量模式是能否发挥交换机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使用交换机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和过滤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所以如果网络中的某台交换机由于安装位置设置不当,几乎需要转发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话,交换机就无法发挥其优化网络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增加了网络延迟。
除安装位置之外,如果在那些负载较小,信息量较低的网络中也盲目添加交换机的话,同样也可能起到负面影响。受数据包的处理时间、交换机的缓冲区大小以及需要重新生成新数据包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简单的HUB要比交换机更为理想。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认为交换机就比HUB有优势,尤其当用户的网络并不拥挤,尚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时,使用HUB更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现有资源。
交换机的三种交换方式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存储转发(Store & Forward)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3.碎片隔离(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交换机分类
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各厂商划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讲,企业级交换机都是机架式,部门级交换机可以是机架式(插槽数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组级交换机为固定配置式(功能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规模来看,作为骨干交换机时,支持500个信息点以上大型企业应用的交换机为企业级交换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而支持100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工作组级交换机。
交换机功能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
交换机除了能够连接同种类型的网络之外,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如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之间起到互连作用。如今许多交换机都能够提供支持快速以太网或FDDI等的高速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或者为带宽占用量大的关键服务器提供附加带宽。
一般来说,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用来连接一个独立的网段,但是有时为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网络计算机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这样,网络的关键服务器和重要用户就拥有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路由器是什么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多少年来,路由器的发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传统路由器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ATM交换机取而代之,成为IP骨干网的核心,路由器变成了配角。进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网又成为瓶颈,路由器东山再起,Gbps路由交换机在1997年面世后,人们又开始以Gbps路由交换机取代ATM交换机,架构以路由器为核心的骨干网。
附: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这种互连方式在与外部网络互连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网络沟通,而不管传送的信息是什么。
1.2 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的协议有关,我们讨论限于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
IP路由器只转发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❻ 局域网中服务器作用是什么
这个要看你公司的网络结构,现在一般的公司是对等网,服务器的作用不大,和普通的客户机一样。
但由于网络结构不同,有些服务器就担负着一些网络控制功能。比如,文件共享、路由上网之类的。如果你公司有60台机器,服务器24小时不关。那服务器可能就担负着文件共享、路由上网、控制其他电脑等功能,也可能对外提供服务,如远程控制、网站服务等。
❼ 关于java项目发布,服务器的问题!
如果你上线的网站想提供给互联网所有人访问的话,服务器由第三方提供,不用关心这块。只管买空间,然后绑定域名,解析成功后即可访问。当然了,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器肯定要支持java和MySQL这些的。选择相应的支持这些的空间即可。
如果你想自己搭建服务器,那你开发环境有的那些程序框架的运行环境都必须安装好。除此之外就是网络上的了。
❽ 什么是服务器,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计算能力,能够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服务器与主机不同,主机是通过终端给用户使用的,服务器是通过网络给客户端用户使用的,所以除了要有拥有终端设备,还要利用网络才能使用服务器计算机,但用户连上线后就能使用服务器上的特定服务了。
和普通的个人计算机相比, 服务器需要连续的工作在7X24小时环境。这就意味着服务器需要更多的稳定性技术RAS,比如支持使用ECC内存。并通常会有多部连接在一起运作。
(8)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器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调制解调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由窄带的电话拨接,升级成为宽带数据,这代表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象征的网络新时代来临。
互联网普及同时改变了计算机用户习惯,更大大普及网络联系传讯的方式,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服务器所能完成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而云端、大数据时代造就了各种新类型行业,如网络商店、网络电商、网络拍卖、网络销售、网络游戏、网络设计及架设,以及越来越普遍性的云端数据库或备份库。标准服务器(Server)及文件服务器(NAS)的普及正在时时优化及改变现有人类的生活。
❾ Linux的项目扩容方案:只够放置10台服务器,对外服务网的服务器增加到100台服务器怎么办
这么简单的事情,扩啊,业务扩展了,公司规模自然就要扩展,除非说你这个项目不做,现在不都是这样。
❿ 服务器扩容什么意思
就是指服务器在不停机维护的情况下扩充容量,增加存储空间吧。
服务器的功能相对于PC机来说复杂许多,不仅指其硬件配置,更多的是指其软件系统配置。服务器要实现如此多的功能,没有全面的软件支持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软件系统一多,又可能造成服务器的使用性能下降,管理人员无法有效操纵。所以许多服务器厂商在进行服务器的设计时,除了在服务器的可用性、稳定性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外,还必须在服务器的易使用性方面下足功夫。
服务器的易使用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器是不是容易操作,用户导航系统是不是完善,机箱设计是不是人性化,有没有关键恢复功能,是否有操作系统备份,以及有没有足够的培训支持等方面。
(10)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器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来说,运行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所指的环境主要包括运行温度和空气湿度两个方面。
网络服务器与电力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电力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能源支撑基础,电力设备对于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通常来说是比较严格的,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网络服务器与其电源的整体温度也会不断升高,如果超出温度耐受临界值,设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火灾。如果环境中的湿度过高,网络服务器中会集结大量水汽,很容易引发漏电事故,严重威胁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