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NEC 78K0系列的单片机可以使用USB串口烧录程序吗具体方法和51单片机类似吗请问使用什么上位机
印象中没有纯上位机,都是上位机带烧写器的,就是要赚钱嘛;这种单片机仿真其他很费劲,需要带d的芯片如uPD78F0537D才能仿真,100RMB一片吧,如果是大公司还能从代理那里要几个,小公司的话大概只能买了,肯爹玩意啊,还不如用飞思卡尔
Ⅱ 单片机F0515A 细48脚的,是不是NEC单片机,是什么型号
是NEC的 78K0/KC2 系列
http://wenku..com/link?url=XKQUfR4L6fyRFZ0gvJYP__-6kK
Ⅲ PM+ 环境下如何设置NEC单片机78K0R选项字,开启看门狗
在这个PM家的环境下,如果想要设置这个nec单片机的话,你需要将它们进行一下自己的格式化。
Ⅳ 带电压比较器的单片机有哪些
AVR的单片机是使用复用器来为一个电压比较器选择输入,PIC有的单片机就有多个电压比较器,MSP430的就不清楚了。
Ⅳ 目前性能最好的单片机是哪一款
比台湾单片机还便宜的日本NEC8位高性能单片机
NEC
78K0/Kx1+系列MCU中所采用的SuperFlash技术允许开发者升级程序,而且能用作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这使得闪存能替代外接的EEPROM,在电源关断状态时存储数据,减少了整个系统的元件数量.
78K0/Kx1+系列MCU对所有的K1
MCU系列成员共享外设指令,包括广泛使用的78K0/Kx1+系列.该器件的特性包括有时钟监视器的安全保险(FailSafe)电路和独立于主时钟的内部时钟,看门狗计时器和片内振荡器,器件和系统加电重置(POR)功能及低电压指示器(LVI).此外,一些有44或更多引脚的78K0/Kx1+系列MCU具有用来进行软件开发的片内调试器功能,能用真实的MCU来进行软件开发,使开发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78K0/Kx1+系列MCU工作速度20MHz,CPU处理速度比10MHz的78K0/Kx1系列MCU增加了100%.78K0/Kx1+系列MCU有片内安全功能,能检测到由电磁干扰或静电所引起的误操作,使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
NEC的MCU最大特点:
1.高性价比!全线产品比PIC便宜近30%!个别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台湾的价格还低.
2.内置高精度的环行震荡器,在-40---85度的时候精度可达到0.1%.
3.仿真工具仅仅售人民币1000元整,而且可以仿真NEC全系列(包括8位,16位,32位单片机),还带烧写功能
内置双Ring-OSC(8MHz,240KHz),上电复位清零电路,低电压侦测电路和独立源看门狗电路
FLASH
ROM(8K-128K)
产品内置支持LIN-BUS的UART
2-4路串行口(内含2路UART,1路I2C,高端产品有1-2路带自动转发功能的CSI)
10pin-80pin
多路10BITA/D
低功耗,宽电压范围,超高抗干扰
支持在线编程(ISP)
单电压编程,支持自编程和BOOT区切换
低价位开发工具,便捷的开发环境
应用于智能仪表,智能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领域
UPD78F9202(10P
4K
,8个I/Q,4路A/D)
UPD78F9222(20P
4K
,17个I/Q,4路A/D)
UPD78F9212,(16P
4K
,13个I/Q,4路A/D)
UPD78F9234(30P
8K
,26个I/Q,4路A/D)
UPD78F0511(44P
16K
,37个I/Q,4路A/D)
UPD78F0537(64P
128K
,55个I/Q,8路A/D)双串口
Ⅵ 地址总线16位的单片机,最大能配置多大的存储空间,大于64K的话,为什么
每家单片机的储存器映射都不一样,具体必须要看Datasheet. 举例来说NEC的16位单片机78K0R系列的最大可访问储存器空间达到1Mb,00000H~FFFFFH.FreeScale的16位单片机S12系列虽然只有64K寻址空间,但它仍然能管理多达1Mb Flash,为什么,因为它将它寻址空间中的一部分16K作为1个Page,再通过PPAGE寄存器指定page 来管理多达16k*page的Flash空间.
Ⅶ 铂电阻测温电路应该计算些什么
不知道对不对。帮你找的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是利用其电阻和温度成一定函数关系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其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复现性和稳定性好等,被广泛用于中温(-200°C~650°C)范围的温度测量中。
但在这种检测电路中,不平衡电桥中以及铂电阻的阻值和温度之间的非线性特性给最后的温度测量带来了一定的误差。早期通常采用硬件电路来减小这种误差。但硬件法不但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而且由于包括传感器在内的各种硬件本身的缺陷和弱点,所以往往难以达到较高的指标要求。因此,在系统的设计上引入与检测技术直接相关的数据处理算法,即软件算法来实现线性化处理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精度,降低成本。
本测温仪通过采用查表线性化法得出温度各点对应的A/D转换值,并且利用软件算法实现了电路中各参数的自适应调整选取,在尽可能提高分辨率的情况下使设计的电路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各点的分辨率近似相等,从而方便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电阻的选取,也减小了铂电阻测温电路的非线性误差。
系统结构
测温仪的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考虑到功耗及整机的精度和价格等问题,测温仪的单片机控制器采用NEC的8位78K0系列单片机,并启用了看门狗功能,以提高测温仪的抗干扰性能。测温系统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后,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采集时显示最值温度,超过设定值则报警。本测温仪通过USB接口与PC机连接,上位机负责设置采集开始时间、采集间隔时间等参数,并读取下位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图1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图2 温度测量电路原理图
系统硬件设计
测温仪的测温电路采用典型的铂电阻电桥电路,如图2所示。该测温仪的测温电路采用软件算法中的查表线性化方法,利用软件算法对电路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选取,在保证高分辨率的情况下,使得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各点的分辨率近似相等,误差可达到0.5级仪表的要求,提高了测温仪的整体性能。
图2中最后输出的U5将被送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微处理器读入再进行处理。通过对温度测量电路的数学分析可以得出,U5和Us是完全成正比的。因此,在设计中将Us设为A/D转换过程中的参考电压。这样,即使Us有所变化,也不会影响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
由于将Us设为了参考电压,为了最大化测量的分辨率,希望U5的输出在温度低限时向0V靠拢,而在温度高限时向Us靠拢。这样,首先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问题。通常,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并不等于电源电压,因为存在一个饱和问题,这样便降低了整个电路的测量分辨率。在实际设计中,使用的是Rail-to-Rail的运算放大器,即输出上限可以达到电源电压,而下限可以达到0V。这一点对于整个电路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具体介绍测温电路参数自适应调整选取的设计过程。
确定参数的原则是达到尽可能高的分辨率,以及尽量消除由于铂电阻的强非线性带来的各个温度段分辨率的明显差异。整个计算和赋值过程通过软件程序来实现。
第一步,通过输入获取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出温度的范围。
第二步,通过输入获取电阻R1、R2、R4的阻值。
为了使节点①的电压大于节点②的电压(因为放大电路是单电源供电的,不可以输出负电压),R1的值必须大于RT在温度测量范围内的最大值。同时,为了保证桥路的灵敏度,R1的值仅需稍微大于(或等于)RT的最大值即可。同时明确放大电路中的要求R4=R5、R6=R7,而且为了降低功耗,它们的取值通常都大于100kΩ。本设计中取R2=100kΩ,作为它的临时计算初值;取R4=R5=100kΩ。
第三步,确定剩下的参数值R6、R7。
由于桥路的要求,R3=R2,R4~R7的阻值比较大,这里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来计算节点①和②之间的电压差(U12)的变化范围,从而求出R6、R7的阻值(R4阻值乘以放大倍数K)。
第四步,计算RT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该电路的分辨率。
由于此时已知R1~R7的所有电阻阻值,因此可以计算出具备这些参数
的电路在RT取最大值处的分辨率。例如当温度为-30°C时RT取最大值,求出U5的值;然后查铂电阻分度表得RT在-29°C时的电阻值,再次求出另一个U5的值,二者之差的绝对值即相对表示了该电路在此点的分辨率,差值越大,则分辨率越高。同理,可以求得该电路在RT最小值处的两个输出电压U5之差。
Ⅷ 学会51单片机之后转学瑞萨78K0单片机容易吗
瑞萨78K0我没有使用过,不过我目前正在使用瑞萨RL78系列,为解决汽车仪表方案的MCU。
根据我使用单片机的经验,自学51单片机是肯定可以为其他系列的单片机提供帮助的。
不论学习哪种单片机,一上来就听老师讲课,没有系统地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一些数电模电基础,是肯定会云里雾里的,何况小日本的单片机我觉得没那么容易上手。
我现在使用的这个系列有代码生成器,不过没基础的人即使有这个东西也没办法真正的玩转起来。
现在大学的课程没以前那样子以前那样以传授知识为主了,多数是任务式的,有些老师自己不懂还要糊弄学生,当然这是极个别的现象。
你尽量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51和瑞萨的,单片机都是一通百通的,弄懂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寄存器配置,学会查看datasheet,多去找一些官方的例程(而不是到网上随处下载的那种,很多都不负责任地误人子弟的东西)来琢磨。
祝你成功。
Ⅸ can控制寄存器78K0单片机的寄存器是怎么设定的
可以参考方案公司的样本程序,没有可以让FAE提供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