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虚拟机 linux 网络下面网络如何配置
设置过程如下:
1、首先是网络适配器设置为NAT;
(1)linux网络调试扩展阅读:
介绍下VM常用的两种网络连接方式和区别:
1、桥接网络: 在这种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台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
在桥接模式下,你需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而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信。同时,配置好网关和DNS的地址后,以实现通过局域网的网关或路由器访问互联网。
2、nat网络:
使用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也就是说,使用NAT模式可以实现在虚拟系统里访问互联网。
NAT模式下的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提供的,无法进行手工修改,因此虚拟系统也就无法和本局域网中的其他真实主机进行通讯。
采用NAT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非常简单,只需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你不需要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但是DNS地址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填的。添加DNS地址除了在网卡属性中填写,还可以在虚拟机中的“虚拟网络编辑器”中的NAT选项卡中点击“编辑”按钮中来添加。
如果仅仅是让虚拟机能上网,两种模式都可以的,用桥接的话只要你在局域网内有合法的地址,比如你的ADSL猫是带路由功能的,如果是在单位,那就要网管给你合法IP才行(现在公司都是mac和ip绑定的)。
现在是主机和虚拟机互通,如果你的adsl带路由功能,那关闭虚拟机的dhcp,选桥接,检查2机是否分配同网段的IP,关闭防火墙。
换成自己的话就是:
桥接是虚拟机相当于一台独立的计算机,有自己的ip地址。
NAT是共享宿主机器的ip来访问网络,主要宿主计算机能访问网络,它就可以访问。
‘贰’ tcp调试助手怎么用 linux
TCP调试助手是一个辅助调试UDP/TCP的工具软件,支持TCP Server、TCP Client、UDP等通信模式,为网络调试提供极大的方便。
如何建立一个UDP连接?
用TCP调试助手,选择UDP方式。打开两个,填写好端口号,然后互联就可以了!
‘叁’ 如何在Linux下调试PostgreSQL
1.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注意把gdb、Emacs或DDD这些开发工具都安装上。如果是在虚拟机上安装,依然需要设置Linux系统的网络环境;另外需要设置文件共享,方便windows下面的postgreSQL源码能在Linux下面访问到。
2. 安装PostgreSQL
useradd postgre
(自动建立 postgre 组;设计人员为了安全考虑,PostgreSQL 不能以root 用户运行,所以必须建立对应的用户和组。)
解压到 /usr/local/src
tar xvfz postgresql-8.4.tar.gz
cd postgresql-8.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gsql --enable-debug --enable-assert --without-readline --without-zlib
make
make install
chown -R postgre.postgre /usr/local/pgsql
3. 设置Postgres环境变量(非必须)
vi ~postgre/.bash_profile
添加:
PGLIB=/usr/local/pgsql/lib
PGDATA=$HOME/data
PATH=$PATH:/usr/local/pgsql/bin
MANPATH=$MANPATH:/usr/local/pgsql/man
export PGLIB PGDATA PATH MANPATH
4. 建立数据库
以 postgres 用户登录:
su postgre
建立数据库目录:
mkdir data
启动数据库引擎:
initdb –D “数据库目录”
之后可以根据提示,通过psql进入数据库
5. 构造PostgreSQL调试环境
先 psql template1进去,然后
select pg_backend_pid();
获得id,就是gdb后面用到的数字
gdb /usr/local/pgsql/bin/postgres 997(pid的数字)
如果只使用gdb,全部是命令行界面;而Emac、DDD分别是彩色、黑白用户交互式图形界面。
6. 使用gdb进行调试
‘肆’ linux 系统下用console口调试网络设备。
putty
http://blog.163.com/zhaoweibiao87@126/blog/static/1347994812013084636341/可以借鉴一下这位大神分享的内容
‘伍’ 怎么样学好LIUNX网络工程师求大神帮助
要想成为合格的系统管理员不 是一 两天的事情,至少要懂windows平台的2003企业版本,标准版,2000 高级版本,xp等,还要知道系统,还要学dos 最主要你只要把linux学好,学windows真的很简单,我介绍一个redhat红帽子系统,一般常用的系统命令如ls lsmod top free ,vi gedit ,cd,mkdir rm,vmstat ,至少50个命令,内部命令和外部ifconfig命令,ping ifconfig eth0等,要知道linux系统文件结构等,根文件系统/ /boot swap /etc usr/local /usr /tmp /root /home 等知道系统树形结构,每个目录下文件的作用主要放什么命令如/bin /sbin放命令,/boot启动vmlinux.img文件,和initrd.img文件,grub/grub.conf配置文件等,swap为交换取,内存的两倍,学会用 rpm -ivh安装rpm软件包,或用tar.gz包编译看readme或install文档,然后一般是tar -zxvf/Zxvf/jxvf解压文件,然后进入cd目录然后./configure --prefix=/usr/local/文件名,make&make install安装。 网络调试ifconfig命令,ping命令等,router add default gw 网关,或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eth0为第一个网卡等,还要学会linux下安装驱动程序,编译模块就是驱动程序,还有.so文件就是 /lib里面的,就是windows中的dll动态链接库要学会ln -s软链接,等,要学会装任何liunx unix.如redhat redflag centos ,unix freebad freenas ,等你学会linux就可以学ibm 小型机器aix 5l操作系统为unix,这个更复杂,比方windows 2003要学会怎么架构网站,如iis+sql2000等,还有linux+mysql+php+apache等,还有邮件服务器等imail或deamon等,学会普通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还有网站后台维护等,还有数据库的维护和常见的备份模式。还有局域网的连接等。
‘陆’ 在Linux 环境中,使用DDD调试工具,代码有中文,遇到一个问题
1.Linux的操作比较复杂,windows的比较简单.Linux速度比较快,安全性比windows好但是有很多软件只能在windows里运行与Linux兼容的软件正在开发中.Linux适用在网络方面.2.什么是Linux?简单地说,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Linux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他的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Minix(是由一位名叫AndrewTannebaum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因而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着称。它能够在PC计算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Linux可以与MS-DOS、OS/2、Windows等其他操作系统共存于同一台机器上。它们均为操作系统,具有一些共性,但是互相之间各有特色,有所区别。目前运行在PC机上的操作系统主要有Microsoft的MS-DOS、Windows、WindowsNT、IBM的OS/2等。早期的PC机用户普遍使用MS-DOS,因为这种操作系统对机器的硬件配置要求不高,而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设备价格越来越低,人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提高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于是开始使用Windows、WindowsNT等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Linux是新近被人们所关注的操作系统,它正在逐渐为PC机的用户所接受。那么,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看一下Linux与MS-DOS之间的区别。在同一系统上运行Linux和MS-DOS已很普遍,就发挥处理器功能来说,MS-DOS没有完全实现x86处理器的功能,而Linux完全在处理器保护模式下运行,并且开发了处理器的所有特性。Linux可以直接访问计算机内的所有可用内存,提供完整的Unix接口。而MS-DOS只支持部分Unix的接口。就使用费用而言,Linux和MS-DOS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与其他商业操作系统相比,MS-DOS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在PC机用户中有很大的占有率,任何其他PC机操作系统都很难达到MS-DOS的普及程度,因为其他操作系统的费用对大多数PC机用户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Linux是免费的,用户可以从internet上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它的版本,而且可以任意使用,不用考虑费用问题。就操作系统的功能来说,MS-DOS是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一旦用户运行了一个MS-DOS的应用程序,它就独占了系统的资源,用户不可能再同时运行其他应用程序。而Linux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再看一下Linux与OS/2、Windows、WindowsNT之间的区别。从发展的背景看,Linux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区别是,Linux是从一个比较成熟的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而其他操作系统,如WindowsNT等,都是自成体系,无对应的相依托的操作系统。这一区别使得Linux的用户能大大地从Unix团体贡献中获利。因为Unix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操作系统之一,它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微机和巨型机的多任务系统,虽然有时接口比较混乱,并缺少相对集中的标准,但还是发展壮大成为了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无论是Unix的作者还是Unix的用户,都认为只有Unix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3.首先你需要明白,Linux不是windows,它不是一个由一家商业公司维护的软件,只有一个包装。Linux是可以任意包装自由配置的东西。任何一个人,一家公司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比如加一点功能,加中文支持,作一个Linux出来。这些Linux虽然核心部分都一样,但是他们所带的各种软件,缺省的配置都不一样。区别是用一种Linux发布(不同的Linux我们叫做不同的发布)也许硬件很好配置,各种软件也好安装,用另外一种也许速度快,再一种也许支持中文比较好。总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windows下想当然的东西在linux下也许需要你熬夜才能得到。所以从一开始选择distribution就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因为自己刚好随某个杂志得到一个Linux发布就以为所有的都一样就开始安装,等硬盘数据毁了,或者网络哭天跄地也配不出来的时候,就晚了。不是开玩笑,我知道windows下安装驱动程序就是鼠标点几下,可是在Linux下,为了驱动一个网卡,折腾一夜是不希奇的--当然,我觉得这是值得的。所以,面对那么多Linuxdistribution,你应当选择哪个呢?比较着名的Linuxdistribution有:RedHat:最新版本6.2,7.0beta。由于RedHat公司已经上市,获得了很多商业的支持,所以它在硬件软件兼容性上很好。实际上它已经是Linux的工业标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比如Oracle这样厂商的老板,你需要为Linux开发一个版本,而不同的Linuxdist需要单独开发维护,为成本考虑你自然会只认准一个Linux。Slackware(7.1)。很早就有的Linux,有很多老的忠实用户,但现在越来越不行了。SuSeLinux,德国人做的,在欧洲很流行,有一些驱动上的优势。另外还有Debian,CorelLinux等dist,不一一介绍了。还有你会看到国内媒体上吹捧的各种“中文Linux”,他们的优势主要是有中文处理。但是如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想用中文,用windows2000最好。实际上我觉得一个老7字班的前辈跟我说的一句话很好:“(对我们来说)在计算机上看到中文本身就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如果你是抱着学习计算机的目的而来,那么你不可能避免阅读英文文档。即使是microsoft的文档,有关编程的文档,最新的也全是英文。当然,要上BBS,看中文网页等,用英文的dist一样能做到4.Linux和Windows的区别和Linux一样,Windows系列是完全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它们支持同样的用户接口、网络和安全性。但是,Linux和Windows的真正区别在于,Linux事实上是Unix的一种版本,而且来自Unix的贡献非常巨大。是什么使得Unix如此重要?不仅在于对多用户机器来说,Unix是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且在于它是免费软件的基础。在Internet上,大量免费软件都是针对Unix系统编写的。由于有众多的Unix厂商,所以Unix也有许多实现方法。没有一个单独的组织负责Unix的分发。现在,存在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Unix社团以开放系统的形式走向标准化。另一方面Windows系列是专用系统,由开发操作系统的公司控制接口和设计。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公司利润很高,因为它对程序设计和用户接口设计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那些开放系统社团完全不一样。一些组织正在试图完成标准化Unix程序设计接口的任务。特别要指出的是,Linux完全兼容POSIX.1标准。安全问题对于IT管理员来说是需要长期关注的。主管们需要一套框架来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包括:基本安全、网络安全和协议,应用协议、发布与操作、确信度、可信计算、开放标准。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这七个类别比较微软Windows和Linux的安全性。最终的定性结论是:目前为止,Linux提供了相对于Windows更好的安全性能,只有一个方面例外(确信度)。无论按照什么标准对Windows和Linux进行评估,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每个操作系统都不止一个版本。微软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2003Server和WindowsCE,而Linux的发行版由于内核(基于2.2、2.4、2.6)的不同和软件包的不同也有较大的差异。我们本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目前的技术而不是那些"古老"的解决方案。用户需要记住:Linux和Windows在设计上就存在哲学性的区别。Windows操作系统倾向于将的功能集成到操作系统内部,并将程序与内核相结合;而Linux不同于Windows,它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有明显的界限。根据设计架构的不同,两者都可以使操作系统更加安全。Linux和Windows安全性的基本改变对于用户来说,Linux和Windows的不断更新引发了两者之间的竞争。用户可以有自己喜欢的系统,同时也在关注竞争的发展。微软的主动性似乎更高一些――这是由于业界"冷嘲热讽"的"激励"与Linux的不断发展。微软将在下几个月对Windows安全进行改观,届时微软会发布WindowsXP的WindowsXPServicePack2。这一服务包增强了Windows的安全性,关闭了原先默认开放的许多服务,也提供了新的补丁管理工具,例如:为了避免受到过多无用的信息,警告服务和信使服务都被关闭。大多数情况下,关闭这些特性对于增强系统安全性是有好处的,不过很难在安全性与软件的功能性、灵活性之间作出折衷。最显着的表现是:微软更加关注改进可用性的同时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比如:2003年许多针对微软的漏洞攻击程序都使用可执行文件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例如MyDoom)。ServicePack2包括一个附件执行服务,为Outlook/Exchange、WindowsMessenger和InternetExplorer提供了统一的环境。这样就能降低用户运行可执行文件时感染病毒或者蠕虫的威胁性。另外,禁止数据页的可执行性也会限制潜在的缓冲区溢出的威胁。不过,微软在WindowsXPServicePack2中并没有修改Windows有问题的架构以及安全传输的部分,而是将这部分重担交给了用户。微软的重点显然是支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WindowsXPServicePack2中增强的许多方面都是以Outlook/Exchange和InternetExplorer作为对象的。例如:InternetExplorer中有一个智能的MIME类型检查,会对目标的内容类型进行检查,用户可以获悉该内容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有害程序。不过这一软件是不是能将病毒与同事的电子数据表区分开来呢?WindowsXPServicePack2的另一个新特性是能够卸载浏览器的多余插件,这需要终端用户检查并判断需要卸载哪些插件。Outlook/Exchange可以预览电子邮件消息,因此用户可以在打开之前就将电子邮件删除。另一个应用安全的增强,防火墙在网络协议栈之前启动。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远方过程调用中权限的改变,使得安全性差的代码难以工作正常。WindowsXPServicePack2也为Windows用户提供了许多华丽的新特性,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特性会不会对管理员甚至是终端用户造成负担?是不是在增加了Windows操作系统代码安全性的同时让系统变得更加复杂?Linux与Windows的不同虽然有一些类似之处,但Windows和Linux的工作方式还是存在一些根本的区别。这些区别只有在您对两者都很熟悉以后才能体会到,但它们却是Linux思想的核心。Linux的应用目标是网络而不是打印Windows最初出现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一个纸张的世界。Windows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您的工作成果可以方便地看到并打印出来。这样一个开端影响了Windows的后期发展。同样,Linux也受到了其起源的影响。Linux的设计定位于网络操作系统。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Unix操作系统,因此它的命令的设计比较简单,或者说是比较简洁。由于纯文本可以非常好地跨网络工作,所以Linux配置文件和数据都以文本为基础。对那些熟悉图形环境的人来说,Linux服务器初看可能比较原始。但是Linux开发关注的是它的内在功能而不是表面上的东西。即使是在纯文本的环境中,Linux同样拥有非常先进的网络、脚本和安全能力。执行一些任务所需的某些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奇怪的步骤是令人费解的,除非您认识到Linux是期望在网络上与其他Linux系统协同执行这些任务。Linux的自动执行能力也很强,只需要设计批处理文件就可以让系统自动完成非常详细的任务。Linux的这种能力来自于其基于文本的本质。可选的GUILinux有图形组件。Linux支持高端的图形适配器和显示器,完全胜任图形相关的工作。现在,许多数字效果艺术家在Linux工作站上来进行他们的设计工作,而以前这些工作需要使用IRIX系统来完成。但是,图形环境并没有集成到Linux中,而是运行于系统之上的单独一层。这意味着您可以只运行GUI,或者在需要时才运行GUI。如果您的系统主要任务是提供Web应用,那么您可以停掉图形界面,而将其所用的内存和CPU资源用于您的服务。如果您需要在GUI环境下做一些工作,可以再打开它,工作完成后再将其关闭。Linux有图形化的管理工具,以及日常公的工具,比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和文档处理工具等。不过,在Linux中,图形化的管理工具通常是控制台(命令行)工具的扩展。也就是说,用图形化工具能完成的所有工作,用控制台命令同样可以完成。同样,使用图形化工具并不妨碍您对配置文件进行手工修改。其实际意义可能并不是特别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在图形化管理工具中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可以以命令行的方式完成,这就表示那些工作也可以由一个脚本来实现。脚本化的命令可以成为自动执行的任务。Linux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并不要求您只用文本或者只用GUI。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选择最好的方法。Linux中的配置文件是人类可读的文本文件,这与过去的Windows中的INI文件类似,但与Windows的注册表机制在思路上有本质的区别。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其自己的配置文件,而且通常不与其他的配置文件放在一起。不过,大部分的配置文件都存放于一个目录树(/etc)下的单个地方,所以看起来它们在逻辑上是在一起。文本文件的配置方式使得不通过特殊的系统工具就可以完成配置文件的备份、检查和编辑工作。文件名扩展Linux不使用文件名扩展来识别文件的类型。相反,Linux根据文件的头内容来识别其类型。为了提高人类可读性您仍可以使用文件名扩展,但这对Linux系统来说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有一些应用程序,比如Web服务器,可能使用命名约定来识别文件类型,但这只是特定的应用程序的要求而不是Linux系统本身的要求。Linux通过文件访问权限来判断文件是否为可执行文件。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赋予可执行权限,这样程序和脚本的创建者或管理员可以将它们识别为可执行文件。这样做有利于安全。保存到系统上的可执行的文件不能自动执行,这样就可以防止许多脚本病毒。重新引导是最后的手段如果您使用Windows已经很长时间了,您可能已经习惯出于各种原因(从软件安装到纠正服务故障)而重新引导系统。在Linux思想中您的这一习惯需要改变。Linux在本质上更遵循“牛顿运动定律”。一旦开始运行,它将保持运行状态,直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硬件的故障。实际上,Linux系统的设计使得应用程序不会导致内核的崩溃,因此不必经常重新引导(与Windows系统的设计相对而言)。所以除了Linux内核之外,其他软件的安装、启动、停止和重新配置都不用重新引导系统。如果您确实重新引导了Linux系统,问题很可能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使问题更加恶化。学习并掌握Linux服务和运行级别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习Linux最困难的就是克服重新引导系统的习惯。另外,您可以远程地完成Linux中的很多工作。只要有一些基本的网络服务在运行,您就可以进入到那个系统。而且,如果系统中一个特定的服务出现了问题,您可以在进行故障诊断的同时让其他服务继续运行。当您在一个系统上同时运行多个服务的时候,这种管理方式非常重要。命令区分大小写所有的Linux命令和选项都区分大小写。例如,-R与-r不同,会去做不同的事情。控制台命令几乎都是小写的。我们将在“第2部分.控制台速成班”中对命令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广泛的硬件支持可能是任何流行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可伸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Windows操作系统在这个方面做得的确非常出色:一方面,Windows的广泛使用使得任何硬件厂商在推出新的硬件时都会把Windows当作标准的平台加以支持,并且不断为新的Windows版本更新驱动程序;另一方面,大量的硬件支持又反过来推动了Windows平台的进一步普及。Linux的硬件驱动程序通常都是由那些需要这些硬件的用户自己来开发的.Linux的共享性能够很快地给那些常用的硬件提供驱动程序,这些驱动程序需要后续的支持和帮助,来克服潜在的不稳定性。至于一些尚未普及的组件,如各式各样的USB设备,其驱动程序的开发将需要的支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SMP(对称多处理器)支持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SMP支持将直接影响大型应用下的性能。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的零售版本最多支持四路SMP,OEM版可以支持最多达32路的SMP。对CPU的支持级别和Windows4.0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SMP的实现代码进行了改进,使得高性能的缩放可以更为“线性”地进行。WindowsNTServer4.0企业版已经实现了创纪录的性能价格水平,随着对SMP缩放的改进,这一趋势将在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和DatacenterServer中得到延续。在采用八路设计或者多于八路设计的系统中,性能的提高最为明显。而Linux正致力于解决核心部分中的SMP支持,以提高Linux在大型应用下的性能。尽管Linux不是为SMP而设计的,LinuxTorvalds也曾经说过Linux的SMP评测表现很差,但是我们期望这些问题能够在2.4版本内核中得到解决,使的学校或者企业可以使用经过考验的Linux来实现他们的核心程序。对群集的支持Windows2000Server具有强大的群集功能。Compaq最近之所以能在TPC-C比赛中傲视群雄,击败所有对手,靠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有着12个节点,96个处理器的群集,而它们运行的是Windows2000Server。尽管Linux没有在高端系统中运行关键性应用程序方面有出色记录,但最近Linux在群集项目也发布了不少东西,希望Linux的开发者大军可以开发出更完善的群集功能对特定计算环境的支持使每一个系统都有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场合,这就是系统对特定计算环境的支持。微软开发了不同的操作系统来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WindowsCE适用于小型的手持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Windows95/98和Windows2000Professional适用于桌面计算机,而WindowsNT4.0和Windows2000Server则适用于大型服务器应用程序。作为一个系列操作系统家族,Windows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伸缩性支持。由于Linux大部分可用的平台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对于各种不同计算环境的支持将是Linux系统的下一步目标。文档编制众所周知,随着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编制一个好的文档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用户对系统的理解和管理。详尽的文档说明,有助于我们熟练地掌握它所有的功能和特性。微软通常为其产品提供了深入细致的文档说明,在文档的本地化方面也做得很好。Linux产品的文档说明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回答者:可爱的小刚丝-试用期一级9-613:121、从系统构成上来说,linux是开源软件,而windows不是。那就意味着,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对linux系统做你想做的任何改动。而这点对于windows来说,是想也不要想的。2、从运行的稳定性来说。各有利弊。但linux的任何程序都是相对独立的,哪怕gnome和kde(图形界面)也是独立的。而软件的崩溃只是软件的崩溃,很少造成系统的瘫痪(死机)。只有重新运行程序就好了。windows吗,就不用说了,没见过windows死机的人,我没见过。3、从多用户来说,linux是真正的多用户系统。可以多个用户真正登录,这对于windows来说,虽然也有了雏形,但太儿戏化了,摆设而已。4、对于中文的支持来说。windows的多个版本对于windows的支持是很强的。字体也很漂亮。而linux虽然也支持中文,但要完全支持中文是要手动做很多设置的,不过就算做的再好。总有机会看到中文乱码的(因为几乎每个软件都要设置字体和字符编码的)。而且中文的字体比较烦,不是很好看。(好看的基本都不是开源的。ps:如果你都不想为操作系统花钱,还会去买几个字体吗。当然也有盗版@不是用linux的初衷了。)5、对于系统更新来说,apt是目前linux不二的选择了,快捷普遍、简单。而且无什么正版验证之虞的。windows也不错,可以漏洞总比补丁来的快,更何况我没用过正版的呢。6、从安全性来说。其实上一条也说过这个问题了。我们用windows时,杀毒软件、防火墙、防垃圾软件、防间谍软件占去了大部分的系统资源。可这样还是防不胜防的。有谁没中过毒或木马、流氓软件呢?linux?不用这些烦人的东西。7、从应用软件来说,虽然linux下的软件有很多,但和windows来说,真的没法比的。谁让windows几乎成了操作系统的代名了呢。8、从易用性来说,我自我的感觉,在常用的windows、mac、linux中,无论界面、鼠标操作、文件格式,windows都是相当容易上手的。其他的操作系统,几乎都要是摸索中探索的。更何况linux的很多配置都是基于文档的,也就是要手工的修改一些配置文件。对于想我这样的老人来说,厄长的代码,明天还能记得否?windows几乎一支鼠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呵呵9、综述:当然各种的优缺点远不至就这些,就不过说了。如果要出于个人应用的话,还是用windows吧。学习容易,资料好早。如果出于学习的话,还是用用linux吧,但你要做好不厌其烦的心理准备!对于混乱的linux版本来说,你要记得同样的问题,可以有n种解决法,但可能只有一种合适你的。网上资料相对比较匮乏,比较单一,而且抄袭严重。linux我推荐用新华linux,中文化很好了(少烦很多神的),论坛也做的不错。
‘柒’ 怎么切换到linux串口调试控制台
利用串口终端作为Linux控制台,可以免去额外的键盘,显示卡和显示器,同时可将Linux主机作为一个任意用途的嵌入式黑匣。那么LINUX控制台怎么定向到串口终端?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LINUX控制台怎么定向到串口终端
目的: 台机已经装好Linux,显示器有问题,平时一般都SSH控制,当Linux网络挂的时候,想通过串口来管理。
硬件:台机自带两个串口(上面的是COM1)[under Windows] or ttyS0[under Linux)),笔记本T61p没有串口,买了个USB转串口(具体见下图)。同时需要串口交叉线一根(NULL modem Cable),母对母(公的是针),都是凹口那种。
目标机器:安装的CentOS 5.2 Linux 内核2.6.18-92.1.22.el5和2.6.18-92.1.22.el5xen
客户端: Windows XP SP3 IBM OEM. 安装USB转串口驱动。
需要把输出定向到串口,一般有下面几处:
BIOS中的设置
GRUB设置
/etc/inittab 设置
/etc/securetty 设置
BIOS中的设置
BIOS设置的作用我没尝试过,如果是可以连BIOS设置都可以定向到串口,那个强大了。也不知道如何去掉机器需要连键盘的限制。没拿出显示器所以没看我台机的BIOS,不过这个功能一般只有服务器级别的机器有。【注1】台机一般没有串口重定向功能。
GRUB设置
这里的配置是为了把grub菜单定向到串口,这样你就可以在串口操作grub,选择启动项,使用single mode等等。
同时也要给kernel参数加上console选项。
[root@CentOS5 ~]# cat /boot/grub/menu.lst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vg00/lv_root
#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b1
serial --unit=0 --speed=9600 --word=8 --parity=no --stop=1
terminal --timeout=10 serial console
default=2
timeout=20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这些在console下会工作不正常,注释掉。
#hiddenmenu
title CentOS (2.6.18-92.1.22.el5)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1.22.el5 ro root=/dev/vg00/lv_root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18-92.1.22.el5.img
title CentOS Serial[ttyS0] - Console (2.6.18-92.1.22.el5)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1.22.el5 ro root=/dev/vg00/lv_root console=ttyS0,9600 console=tty0
initrd /initrd-2.6.18-92.1.22.el5.img
title CentOS Console - serial[ttyS0] (2.6.18-92.1.22.el5) [get more output in serial console]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1.22.el5 ro root=/dev/vg00/lv_root console=tty0 console=ttyS0,9600
initrd /initrd-2.6.18-92.1.22.el5.img
title CentOS Xen (2.6.18-92.1.2
‘捌’ 如何调试linux的网络驱动
如何根据oops定位代码行
我们借用linux设备驱动第二篇:构造和运行模块里面的hello world程序来演示出错的情况,含有错误代码的hello world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le.h>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char *p = NULL;
memcpy(p, "test", 4);
printk(KERN_ALERT "Hello, worl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Goodbye, cruel world\n");
}
mole_init(hello_init);
mole_exit(hello_exit);
Makefile文件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fneq ($(KERNELRELEASE),)
obj-m := helloworld.o
else
KERNELDIR ?= /lib/mo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 := $(shell pwd)
default: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les
endif
clean:
rm -rf *.o *~ core .depend .*.cmd *.ko *.mod.c .tmp_versions moles.order Mole.symvers
很明显,以上代码的第8行是一个空指针错误。insmod后会出现下面的oops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459.516441] 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null)
[ 459.516445]
[ 459.516448] PGD 0
[ 459.516450] Oops: 0002 [#1] SMP
[ 459.516452] Moles linked in: helloworld(OE+) vmw_vsock_vmci_transport vsock coretemp crct10dif_pclmul crc32_pclmul ghash_clmulni_intel aesni_intel vmw_balloon snd_ens1371 aes_x86_64 lrw snd_ac97_codec gf128mul glue_helper ablk_helper cryptd ac97_bus gameport snd_pcm serio_raw snd_seq_midi snd_seq_midi_event snd_rawmidi snd_seq snd_seq_device snd_timer vmwgfx btusb ttm snd drm_kms_helper drm soundcore shpchp vmw_vmci i2c_piix4 rfcomm bnep bluetooth 6lowpan_iphc parport_pc ppdev mac_hid lp parport hid_generic usbhid hid psmouse ahci libahci floppy e1000 vmw_pvscsi vmxnet3 mptspi mptscsih mptbase scsi_transport_spi pata_acpi [last unloaded: helloworld]
[ 459.516476] CPU: 0 PID: 4531 Comm: insmod Tainted: G OE 3.16.0-33-generic #44~14.04.1-Ubuntu
[ 459.516478] Hardware name: VMware, Inc. VMware Virtual Platform/440BX Desktop Reference Platform, BIOS 6.00 05/20/2014
[ 459.516479] task: ffff88003821f010 ti: ffff880038fa0000 task.ti: ffff880038fa0000
[ 459.516480] RIP: 0010:[<ffffffffc061400d>] [<ffffffffc061400d>] hello_init+0xd/0x30 [helloworld]
[ 459.516483] RSP: 0018:ffff880038fa3d40 EFLAGS: 00010246
[ 459.516484] RAX: ffff88000c31d901 RBX: ffffffff81c1a020 RCX: 000000000004b29f
[ 459.516485] RDX: 000000000004b29e RSI: 0000000000000017 RDI: ffffffffc0615024
[ 459.516485] RBP: ffff880038fa3db8 R08: 0000000000015e80 R09: ffff88003d615e80
[ 459.516486] R10: ffffea000030c740 R11: ffffffff81002138 R12: ffff88000c31d0c0
[ 459.516487] R13: 0000000000000000 R14: ffffffffc0614000 R15: ffffffffc0616000
[ 459.516488] FS: 00007f8a6fa86740(0000) GS:ffff88003d600000(0000) knlGS:0000000000000000
[ 459.516489] CS: 0010 DS: 0000 ES: 0000 CR0: 0000000080050033
[ 459.516490] CR2: 0000000000000000 CR3: 0000000038760000 CR4: 00000000003407f0
[ 459.516522] DR0: 0000000000000000 DR1: 0000000000000000 DR2: 0000000000000000
[ 459.516524] DR3: 0000000000000000 DR6: 00000000fffe0ff0 DR7: 0000000000000400
[ 459.516524] Stack:
[ 459.57] ffff880038fa3db8 ffffffff81002144 0000000000000001 0000000000000001
[ 459.516540] 0000000000000001 ffff880028ab5040 0000000000000001 ffff880038fa3da0
[ 459.516541] ffffffff8119d0b2 ffffffffc0616018 00000000bd1141ac ffffffffc0616018
[ 459.516543] Call Trace:
[ 459.516548] [<ffffffff81002144>] ? do_one_initcall+0xd4/0x210
[ 459.516550] [<ffffffff8119d0b2>] ? __vunmap+0xb2/0x100
[ 459.516554] [<ffffffff810ed9b1>] load_mole+0x13c1/0x1b80
[ 459.516557] [<ffffffff810e9560>] ? store_uevent+0x40/0x40
[ 459.516560] [<ffffffff810ee2e6>] SyS_finit_mole+0x86/0xb0
[ 459.516563] [<ffffffff8176be6d>] system_call_fastpath+0x1a/0x1f
[ 459.516564] Code: <c7> 04 25 00 00 00 00 74 65 73 74 31 c0 48 89 e5 e8 a2 86 14 c1 31
[ 459.516573] RIP [<ffffffffc061400d>] hello_init+0xd/0x30 [helloworld]
[ 459.516575] RSP <ffff880038fa3d40>
[ 459.516576] CR2: 0000000000000000
[ 459.516578] ---[ end trace 7c52cc8624b7ea60 ]---
下面简单分析下oops信息的内容。
由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null)知道出错的原因是使用了空指针。标红的部分确定了具体出错的函数。Moles linked in: helloworld表明了引起oops问题的具体模块。call trace列出了函数的调用信息。这些信息中其中标红的部分是最有用的,我们可以根据其信息找到具体出错的代码行。下面就来说下,如何定位到具体出错的代码行。
第一步我们需要使用objmp把编译生成的bin文件反汇编,我们这里就是helloworld.o,如下命令把反汇编信息保存到err.txt文件中:
1
objmp helloworld.o -D > err.txt
err.txt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helloworld.o: file format elf64-x86-64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span style="color:#ff0000;">0000000000000000 <init_mole>:</span>
0: e8 00 00 00 00 callq 5 <init_mole+0x5>
5: 55 push %rbp
6: 48 c7 c7 00 00 00 00 mov $0x0,%rdi
d: c7 04 25 00 00 00 00 movl $0x74736574,0x0
14: 74 65 73 74
18: 31 c0 xor %eax,%eax
1a: 48 89 e5 mov %rsp,%rbp
1d: e8 00 00 00 00 callq 22 <init_mole+0x22>
22: 31 c0 xor %eax,%eax
24: 5d pop %rbp
25: c3 retq
26: 66 2e 0f 1f 84 00 00 nopw %cs:0x0(%rax,%rax,1)
2d: 00 00 00
0000000000000030 <cleanup_mole>:
30: e8 00 00 00 00 callq 35 <cleanup_mole+0x5>
35: 55 push %rbp
36: 48 c7 c7 00 00 00 00 mov $0x0,%rdi
3d: 31 c0 xor %eax,%eax
3f: 48 89 e5 mov %rsp,%rbp
42: e8 00 00 00 00 callq 47 <cleanup_mole+0x17>
47: 5d pop %rbp
48: c3 retq
Disassembly of section .rodata.str1.1:
0000000000000000 <.rodata.str1.1>:
0: 01 31 add %esi,(%rcx)
2: 48 rex.W
3: 65 gs
4: 6c insb (%dx),%es:(%rdi)
5: 6c insb (%dx),%es:(%rdi)
6: 6f outsl %ds:(%rsi),(%dx)
7: 2c 20 sub $0x20,%al
9: 77 6f ja 7a <cleanup_mole+0x4a>
b: 72 6c jb 79 <cleanup_mole+0x49>
d: 64 0a 00 or %fs:(%rax),%al
10: 01 31 add %esi,(%rcx)
12: 47 6f rex.RXB outsl %ds:(%rsi),(%dx)
14: 6f outsl %ds:(%rsi),(%dx)
15: 64 fs
16: 62 (bad)
17: 79 65 jns 7e <cleanup_mole+0x4e>
19: 2c 20 sub $0x20,%al
1b: 63 72 75 movslq 0x75(%rdx),%esi
1e: 65 gs
1f: 6c insb (%dx),%es:(%rdi)
20: 20 77 6f and %dh,0x6f(%rdi)
23: 72 6c jb 91 <cleanup_mole+0x61>
25: 64 0a 00 or %fs:(%rax),%al
Disassembly of section .modinfo:
0000000000000000 <__UNIQUE_ID_license0>:
0: 6c insb (%dx),%es:(%rdi)
1: 69 63 65 6e 73 65 3d imul $0x3d65736e,0x65(%rbx),%esp
8: 44 75 61 rex.R jne 6c <cleanup_mole+0x3c>
b: 6c insb (%dx),%es:(%rdi)
c: 20 42 53 and %al,0x53(%rdx)
f: 44 2f rex.R (bad)
11: 47 50 rex.RXB push %r8
13: 4c rex.WR
...
Disassembly of section .comment:
0000000000000000 <.comment>:
0: 00 47 43 add %al,0x43(%rdi)
3: 43 3a 20 rex.XB cmp (%r8),%spl
6: 28 55 62 sub %dl,0x62(%rbp)
9: 75 6e jne 79 <cleanup_mole+0x49>
b: 74 75 je 82 <cleanup_mole+0x52>
d: 20 34 2e and %dh,(%rsi,%rbp,1)
10: 38 2e cmp %ch,(%rsi)
12: 32 2d 31 39 75 62 xor 0x62753931(%rip),%ch # 62753949 <cleanup_mole+0x62753919>
18: 75 6e jne 88 <cleanup_mole+0x58>
1a: 74 75 je 91 <cleanup_mole+0x61>
1c: 31 29 xor %ebp,(%rcx)
1e: 20 34 2e and %dh,(%rsi,%rbp,1)
21: 38 2e cmp %ch,(%rsi)
23: 32 00 xor (%rax),%al
Disassembly of section __mcount_loc:
0000000000000000 <__mcount_loc>:
由oops信息我们知道出错的地方是hello_init的地址偏移0xd。而有mp信息知道,hello_init的地址即init_mole的地址,因为hello_init即本模块的初始化入口,如果在其他函数中出错,mp信息中就会有相应符号的地址。由此我们得到出错的地址是0xd,下一步我们就可以使用addr2line来定位具体的代码行:
addr2line -C -f -e helloworld.o d
此命令就可以得到行号了。以上就是通过oops信息来定位驱动崩溃的行号。
其他调试手段
以上就是通过oops信息来获取具体的导致崩溃的代码行,这种情况都是用在遇到比较严重的错误导致内核挂掉的情况下使用的,另外比较常用的调试手段就是使用printk来输出打印信息。printk的使用方法类似printf,只是要注意一下打印级别,详细介绍在linux设备驱动第二篇:构造和运行模块中已有描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量使用printk会严重拖慢系统,所以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
以上两种调试手段是我工作中最常用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调试手段,例如使用/proc文件系统,使用trace等用户空间程序,使用gdb,kgdb等,这些调试手段一般不太容易使用或者不太方便使用,所以这里就不在介绍了。
‘玖’ 怎么搭建学习Linux内核的运行,调试环境
打开终端使用ssh命令链接远程服务器。 命令格式 :[email protected](root对应你使用的用户名,192……对应的服务器ip地址,一般服务器端口22,命令默认22.如果需要更改端口在ssh后面 -p 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