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

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

发布时间:2022-07-16 11:18:12

㈠ c51单片机使用C语言实现两位数的四则运算

PROTEUS迅雷下载用于单片机软件仿真,KEIL用于软件编写单片机
C51
程序,然后两者进行联调,可以参考书籍:北航出版的,书名
好像是
《单片机应用与原理仿真》
作者:李泉溪

㈡ 单片机难吗

其他答案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
摘要: 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温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一个量。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AT89C20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框图作了简洁的描述。
关键词: 单片机AT89C2051;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测量

引言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很多电子产品中也将其用到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为此在本文中作者设计了基于atmel公司的AT89C2051的温度测量系统。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利用单片机多余I/O口实现的温度检测电路, 该电路非常简单, 易于实现, 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单片机。

一.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1.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电路如图2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被控对象的实时温度, 提供给AT89C2051的P3.2口作为数据输入。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所控的对象为所处室温。当然作为改进我们可以把传感器与电路板分离,由数据线相连进行通讯,便于测量多种对象。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使电压、特性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如图2所示DS18B20的2脚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1脚GND为电源地;3脚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

AT89C2051(以下简称2051)是一枚8051兼容的单片机微控器,与Intel的MCS-51完全兼容,内藏2K的可程序化Flash存储体,内部有128B字节的数据存储器空间,可直接推动LED,与8051完全相同,有15个可程序化的I/O点,分别是P1端口与P3端口(少了P3.6)。

1.2接口电路

图2 单片机2051与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连接图

接口电路由ATMEL公司的2051单片机、ULN2003达林顿芯片、4511BCD译码器、串行EEPROM24C16(保存系统参数)、MAX232、数码管及外围电路构成, 单片机以并行通信方式从P1.0~P1.7口输出控制信号,通过4511BCD译码器译码,用2个共阴极LED静态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

串行EEPROM24C16是标准I2C规格且只要两根引脚就能读写。由于单片机2051的P1是一个双向的I/O端口,所以在我们在设计中将P1端口当成输出端口用。由图2可知,P1.7作为串性的时钟输出信号与24C16的第6脚相接,P1.6则作为串行数据输出接到24C16的第5脚。P1. 4和P1.5则作为两个数码管的位选信号控制,在P1.4=1时,选中第一个数码管(个位);P1.5=1时,选中第二个数码管(十位)。P1.0~P1.3的输出信号接到译码器4511上作为数码管的显示。此外,由于单片机2051的P3端口有特殊的功能,P3.0(RXD)串行输入端口,P3.1(TXD)串行输出端口,P3.2(INTO)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 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P3.5(T1)外部定时/计数输入点。由图2可知,P3.0和P3.1作为与MAX232串行通信的接口;P3.2和P3.3作为中断信号接口;P3.4和P3.5作为外部定时/记数输入点。P3.7作为一个脉冲输出,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由于在电路中采用的共阴极的LED数码管,所以在设计电路时加了一个达林顿电路ULN2003对信号进行放大,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数码管显示。由于4511只能进行BCD十进制译码,只能译到0至9,所以在这里我们利用4511译码输出我们所需要的温度。

1.3报警电路简介

图3 温度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连接图

本文中所设计的报警电路较为简单,由一个自我震荡型的蜂鸣器(只要在蜂鸣器两端加上超过3V的电压,蜂鸣器就会叫个不停)和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如图3所示)。在这次设计中蜂鸣器是通过ULN2003电流放大IC来控制。在我们所要求的温度达到一定的上界或者下界时(在文中我们设置的上界温度是45℃,下界温度是5℃),报警电路开始工作,主要程序设计如下:

main()//主函数
{unsigned char i=0; <br/>unsigned int m,n; <br/>while(1) <br/>{i=ReadTemperature();//读温度}
if(i>0 && i<=10) //如果温度在0到10度之间直接给七段数码管赋值
{P1=designP1[i];}
else//如果温度大于10度
{m=i%10;//先给第一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br/>D1=1; <br/>D2=0; <br/>P1=designP1[m]; <br/>n=i/10;//再给第二个七段数码管赋值 <br/>D1=0; <br/>D2=1; <br/>P1=designP1[n]; <br/>if(n>=4&&m>=5)%%(m<=5)//判断温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大于45或小于5度,则蜂鸣器叫,发光二极管闪烁 <br/>{ int a,b; <br/>Q1=1;//蜂鸣器叫 <br/>for(a=0;a<1000;a++)//发光二极管闪烁 <br/>for(b=0;b<1000;b++) <br/>Q2=1; <br/>for(a=0;a<1000;a++) <br/>for(b=0;b<1000;b++) <br/>Q2=0;}}}

㈢ 请单片机高手推荐一本好书

<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 郭天祥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92255654&asin=B001P304PM&sr=8-1

㈣ 51单片机C语言开发与实例的内容提要

书中列举了大量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51单片机的一些新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几款简易编程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使读者尽快、尽可能容易地掌握利用C51对MCS-51单片机进行开发的方法。
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学用结合、软硬兼备、实例丰富是本书的主要特色,因此,本书适用于具备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和具有一定的单片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单片机爱好者、电子制作爱好者、电器维修人员、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㈤ c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重点

1、单片机内部资源

STC89C52:8KFLASH、512字节RAM、32个IO口、3个定时器、1个UART、8个中断源

(1)Flash(硬盘)——程序存储空间 —— 擦写10万次,断电数据不丢失,读写速度慢

(2)RAM(内存)——数据存储空间 —— 断电数据丢失,读写速度快,无限次使用

(3)SFR —— 特殊功能寄存器

2、单片机最小系统

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及应用原理解析

最小系统:最少组件组成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三要素:

(1)、 电源电路:5V

(2)、 晶振电路:11.0592MHZ、两个30PF

(3)、 复位电路:

P0:开漏输出,必须加上拉电阻

准双向口:

强推挽输出:电流驱动能力强

高阻态

上下拉电阻:上拉电路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拉到高电平,同时限流作用。下拉电阻就是下拉到低电平。

上下拉电阻选取:从降低功耗方面考虑应该足够大,因为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驱动能力来看,小电阻

3、硬件基础知识

(1)、电磁干扰(EMI)——静电放电(ESD)、快速瞬间脉冲群(EFT)、浪涌(Surge)

(2)、去耦电容的使用

低频滤波电容,平常应用最多的事钽电容,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起到去除电源低频纹波,稳定电源的作用。

高频滤波电容,电容附近,通常用104电容来进行去除高频干扰。

(3)、三极管(PNP,NPN) b,c,e --- 电压驱动

控制应用

驱动应用

4、LED发光二极管——电流驱动

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及应用原理解析

通常红色贴片LED, 靠电流驱动,电压1.8V~2.2V,电流1~20mA,在1~5mA亮度有所变化,5mA以上亮度基本不变。

VCC 电压是 5V,发光二极管自

身压降大概是 2V,那么在右边 R34 这个电阻上承受的电压就是 3V。

R = U/I —— 1~20mA —— R:150~3K

5、C语言基础

(1)、基本运算符

+ - * / % ++ -- = == != += -= 《《 》》

㈥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的目录

第1章51单片机开发的基础知识
1.1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1.1功能模块
1.1.2CPU
1.1.3并行I/O端口
1.1.4存储嚣结构
1.1.5定时/计数器
1.1.6串行口
1.1.7中断系统
1.2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1.2.1寻址方式
1.2.2指令说明
1.2.3指令系统表
1.3本章总结
第2章C语言程序各语句用法与意义
2.1数据结构
2.1.1数据类型
2.1.2变量与常量
2.1.3数组
2.1.4指针
2.1.5结构
2.1.6共用体
2.1.7枚举
2.2运算符与表达式
2.2.1运算符分类与优先级
2.2.2算术运算符与表达式
2.2.3关系运算符与表达式
2.2.4逻辑运算符与表达式
2.2.5位操作运算符与表达式
2.2.6赋值运算符与表达式
2.3程序结构与函数
2.3.1程序结构
2.3.2函数
2.4流程控制语句
2.4.1选择语句
2.4.2循环语句
2.4.3转移语句
2.5本章总结
第3章Keil8051C编译
3.1Keil编译器简介
3.2使用Keil开发应用软件
3.2.1建立工程
3.2.2工程的设置
3.2.3编译与连接
3.3dScopeforWindows的使用
3.3.1如何启动
3.3.2如何调试
3.3.3调试窗口
3.4本章总结 第4章单片机实现液晶显示
4.1实例说明
4.2设计思路分析
4.2.1液晶显示模块
4.2.2液晶显示工作原理
4.2.3设计思路
4.3硬件电路设计
4.3.1器件选取
4.3.2电源模块
4.3.3液晶显示模块
4.3.4单片机模块
4.4软件设计
4.4.1液晶控制驱动嚣指令集
4.4.2程序说明
4.5实例总结
第5章基于MAX7219的8位数码管显示
5.1实例说明
5.2设计思路分析
5.2.1LED显示驱动芯片的选取
5.2.2MAX7219的工作原理
5.3硬件电路设计
5.3.1主要器件
5.3.2电路原理图
5.4软件设计
5.4.1MAX7219的工作时序和寄存器描述
5.4.2程序说明
5.5实例总结
第6章键盘输入实例——实现4x4键盘
6.1实例说明
6.2设计思路分析
6.3硬件电路设计
6.4软件设计
6.5实例总结
第7章单片机实现语音录放
7.1实例说明
7.2设计思路分析
7.2.1语音芯片选取
7.2.2语音芯片1SD2560简介
7.3硬件电路设计
7.3.1主要器件
7.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7.4软件设计
7.4.1程序流程
7.4.2程序说明
7.5实例总结 第8章基于MAX197的并行A/D转换
8.1实例说明
8.2设计思路分析
8.2.1A/D转换原理
8.2.2如何选择A/D转换器件
8.2.3A/D转换器对电源电路的要求
8.3硬件电路设计
8.3.1主要器件
8.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8.4软件设计
8.4.1MAX197控制字
8.4.2程序流程
8.4.3程序说明
8.5实例总结
第9章基于TLC549的串行A/D转换
9.1实例说明
9.2设计思路分析
9.2.1芯片选取
9.2.2工作原理
9.3硬件电路设计
9.3.1主要器件
9.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9.4软件设计
9.4.1转换过程和时序要求
9.4.2程序流程
9.4.3程序说明
9.5实例总结
第10章基于MAX527的并行D/A转换
10.1实例说明
10.2设计思路分析
10.2.1D/A转换原理
10.2.2如何选择D/A转换器件
10.2.3D/A转换器对电源电路的要求
10.3硬件电路设计
10.3.1主要器件
10.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10.4软件设计
10.4.1MAX527的地址和重要引脚
10.4.2程序流程
10.4.3程序说明
10.5实例总结
第11章基于MAX517的串行D/A转换
11.1实例说明
11.2设计思路分析
11.2.1芯片选取
11.2.2工作原理
11.3硬件电路设计
11.3.1主要器件
11.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11.4软件设计
11.4.1时序要求和转换过程
11.4.2程序说明
11.5实例总结
第12章基于SHT7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的采集实现
12.1实例说明
12.2设计思路分析
12.2.1SHT71性能概述
12.2.2SHT71的功能说明
12.2.3SHT71的引脚尺寸和说明
12.3硬件电路设计
12.4软件设计
12.4.1SHT71的操作方法
12.42程序流程
12.4.3源程序清单
12.5实例总结
第13章基于DS1624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13.1实例说明
13.1.2设计思路分析
13.2.1DS1624简介
13.2.2DS1624基本特性
13.2.3DS1624工作原理
13.2.4DS1624工作方式
13.2.5DS1624的指令集
13.3硬件电路设计
13.3.1硬件设计
13.3.2原理科及其说明
13.4软件设计
13.4.1程序流程
13.4.2程序说明
13.5实例总结 第14章基于DS12C887的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设计
14.1实例说明
14.2设计思路分析
14.2.1选择合适的日历时钟芯片7
14.2.2如何由DS12C887芯片获取时间信息
14.3硬件电路设计
14.3.1结构框图
14.3.2主要器件
14.3.3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14.4软件设计
14.4.1DS12C877的内存空间
14.4.2程序流程
14.4.3程序代码及说明
14.5实例总结
第15章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系统
15.1实例说明
15.2设计思路分析
15.2.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15.2.2步进电机的控制
15.2.3脉冲分配与驱动芯片的选取
15.3硬件电路设计
15.3.1结构框图
15.3.2主要器件
15.3.3电路原理图厦说明
15.4软件设计
15.4.1程序流程
15.4.2程序说明
15.5实例总结
第16章基于MAX1898的智能充电器设计
16.1实例说明
16.2设计思路分析
16.2.1为何需要实现充电器的智能化
16.2.2如何选择电池充电芯片
16.2.3MAX1898的充电工作原理
16.3硬件电路设计
16.3.1主要器件
16.3.2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16.4软件设计
16.4.1程序流程
16.4.2程序说明
16.5实例总结 第17章基于NORFlashAM29LV320的数据存储
17.1实例说明
17.2设计思路分析
17.2.1芯片AM29LV320
17.2.2具体设计思路
17.3硬件电路设计
17.4软件设计
17.4.1AM29LV320的命令与状态
17.4.2串行异步数据传输
17.4.3程序代码说明
17.5实例总结
第18章基于XC95144的串口扩展
18.1实例说明
18.2设计思路分析
18.2.1串口发送的设计
18.2.2串口接收的设计
18.2.3串口模块的设计l
18.3硬件电路设计
18.4软件设计
18.4.1CPLD的设计原理图
18.4.2C51单片机程序代码说明
18.5实例总结
第19章基于8255扩展并行口
19.1实例说明
19.2设计思路分析
19.2.1并行口扩展的原理
19.2.2芯片选择
19.3硬件电路设计
19.4软件设计
19.5实例总结 第20章单片机实现智能信号发生器
第21章单片机实现步进式PWM信号输出
第22章单片机实现CRC算法
第23章单片机实现软件滤波
第七篇通信传输系统设计
第24章单片机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第25章单片机实现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
第26章单片机实现以太网接口
第27章单片机实现1C总线通信
第28章单片机实现RS-485总线现场监测系统
第29章CAN总线接口通信设计
第八篇电源监控与抗干扰设计
第30章单片机监控电路设计
第31章光电隔离电路设计 附录A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
附录B实例配套实验箱

㈦ 求80C51单片机的应用实例 方面的书籍··

首先要掌握单片机基本内部结构,如果你要学的汇编 看看孙涵芳 徐爱卿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如果要学的C语言,看看范风强 兰禅丽的《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电子工业出版)。
建议好好学学用C语言编程,为以后的嵌入式做好基础···

㈧ 哪有关于单片机的论文

二.系统软件设计

图4 系统程序流程图

2.1 系统程序流程图
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2.2 温度部分软件设计

DS18B20的一线工作协议流程是:初始化→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数据传输。其工作时序包括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故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程序主要函数部分如下:

(1)初始化函数
//读一个字节函数
ReadOneChar(void)
{unsigned char i=0; <br/>unsigned char dat = 0; <br/>for (i=8;i>0;i--) <br/>{ DQ = 0; // 给脉冲信号 <br/>dat>>=1; <br/>DQ = 1; // 给脉冲信号 <br/>if(DQ) <br/>dat|=0x80; <br/>delay(4);}
return(dat);}
//写一个字节函数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
{unsigned char i=0; <br/>for (i=8; i>0; i--) <br/>{DQ = 0; <br/>DQ = dat&0x01; <br/>delay(5); <br/>DQ = 1; <br/>dat>>=1;}}
(2)读取温度并计算函数
ReadTemperature(void)
{unsigned char a=0; <br/>unsigned char b=0; <br/>unsigned int t=0; <br/>float tt=0; <br/>Init_DS18B20(); <br/>WriteOneChar(0xCC); //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 <br/>WriteOneChar(0x44); // 启动温度转换 <br/>Init_DS18B20(); <br/>WriteOneChar(0xCC);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 <br/>WriteOneChar(0xBE); //读取温度寄存器等(共可读9个寄存器) 前两个就是温度 <br/>a=ReadOneChar(); <br/>b=ReadOneChar(); <br/>t=b; <br/>t<<=8; <br/>t=t|a; <br/>tt=t*0.0625; <br/>t= tt*10+0.5; //放大10倍输出并四舍五入---此行没用 <br/>(3)主程序部分见前 <br/>return(t);}

三. 结束语
AT89C2051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即使是非电子计算机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以后也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来开发所希望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本文的温度控制系统只是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的一例,相信读者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单片机的应用更加广泛化。另外对本例子可以作一些扩展,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片机的运算功能较差,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因此单片机和PC机进行远程通信更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此设计已成功应用于钻井模拟器实验室室温控制。

本文作者创新观点:采用的单片机AT89C2051性价比高,而且温度传感器DS18B20转化温度的方法非常简洁且精度高、测试范围较广。

参考文献
[1]林伸茂.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基础篇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范风强等.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4]夏路易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5]赵晶.Protel99高级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6]聂毅.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时间误差的分析及补偿[J] 微计算机信息 2002,18(4):37~38

㈨ 用C51语言编写51单片机应用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有了电路,编程,并不难。

㈩ 【一道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题目】C51程序设计语言及程序设计

下载个仿真软件先试着去编一些程序,keil是写和编译程序的,proteus是模拟电路的,两者可以联机调试的,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觉得还是先把基本知识弄懂,先学汇编,然后试着用c语言去写一些程序,最后再买点资料,有关单片机c语言的,买的时候选51系列的

阅读全文

与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速腾carplay怎么用安卓 浏览:13
红塔银行app怎么样 浏览:562
农行app怎么开网银 浏览:649
java迭代器遍历 浏览:301
闽政通无法请求服务器是什么 浏览:48
怎么做积木解压神器 浏览:203
王者荣耀解压玩具抽奖 浏览:49
12位是由啥加密的 浏览:868
程序员编迷你世界代码 浏览:895
php取现在时间 浏览:246
单片机高吸收 浏览:427
怎么区分五代头是不是加密喷头 浏览:244
hunt测试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510
2013程序员考试 浏览:641
毕业论文是pdf 浏览:736
服务器跑网心云划算吗 浏览:471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初值的计算公式 浏览:801
win7控制台命令 浏览:567
猫咪成年app怎么升级 浏览:692
360有没有加密软件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