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indows server 2008新增了哪些功能啊》
Windows Server 2008是微软下一个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名称,它将会继承Windows2003。WindowsServer2008在进行开发及测试时的代号为"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indows Server 2008将会是一套相等于Windows Vista(代号为Longhorn)的服务器系统,两者很可能将会拥有很多相同功能;Vista及Server2008与XP及Server2003间存在相似的关系。(XP和Server 2003的代号分别为Whistler及Whistler Server)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代表了下一代Windows Server。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IT专业人员对其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的控制能力更强,从而可重点关注关键业务需求。Windows Server 2008通过加强操作系统和保护网络环境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加快IT系统的部署与维护、使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合并与虚拟化更加简单、提供直观管理工具,Windows Server2008还为IT专业人员提供了灵活性。Windows Server 2008为任何组织的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奠定了最好的基础。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8用于在虚拟化工作负载、支持应用程序和保护网络方面向组织提供最高效的平台。它为开发和可靠地承载Web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安全、易于管理的平台。从工作组到数据中心,Windows Server2008都提供了令人兴奋且很有价值的新功能,对基本操作系统做出了重大改进。
更强的控制能力
[编辑本段]
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IT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从而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处理关键业务需求上。增强的脚本编写功能和任务自动化功能(例如,WindowsPowerShell)可帮助IT专业人员自动执行常见IT任务。通过服务器管理器进行的基于角色的安装和管理简化了在企业中管理与保护多个服务器角色的任务。服务器的配置和系统信息是从新的服务器管理器控制台这一集中位置来管理的。IT人员可以仅安装需要的角色和功能,向导会自动完成许多费时的系统部署任务。增强的系统管理工具(例如,性能和可靠性监视器)提供有关系统的信息,在潜在问题发生之前向IT人员发出警告。
增强的保护
[编辑本段]
WindowsServer2008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和改进的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增强了对操作系统的保护,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indowsServer2008提供了减小内核攻击面的安全创新(例如PatchGuard),因而使服务器环境更安全、更稳定。通过保护关键服务器服务使之免受文件系统、注册表或网络中异常活动的影响,Windows服务强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借助网络访问保护(NAP)、只读域控制器(RODC)、公钥基础结构(PKI)增强功能、Windows服务强化、新的双向Windows防火墙和新一代加密支持,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增强。
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 (NAP):这是一个新的框架,允许 IT 管理员为网络定义健康要求,并限制不符合这些要求的计算机与网络的通信。NAP 强制执行管理员定义的、用于描述特定组织健康要求的策略。例如,健康要求可以定义为安装操作系统的所有更新,或者安装或更新反病毒或反间谍软件。以这种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定义连接到网络时计算机应具备的基准保护级别。
Microsoft BitLocker 在多个驱动器上进行完整卷加密,为您的数据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甚至当系统处于未经授权操作或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时间、数据和控制时也能提供安全保护。
Read-Only Domain Controller (RODC):这是 Windows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中的一种新型域控制器配置,使组织能够在域控制器安全性无法保证的位置轻松部署域控制器。RODC 维护给定域中 Active Directory 目录服务数据库的只读副本。在此版本之前,当用户必须使用域控制器进行身份验证,但其所在的分支办公室无法为域控制器提供足够物理安全性时,必须通过广域网 (WAN) 进行身份验证。在很多情况下,这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只读 Active Directory 数据库副本放置在更接近分支办公室用户的地方,这些用户可以更快地登录,并能更有效地访问网络上的身份验证资源,即使身处没有足够物理安全性来部署传统域控制器的环境。
Failover Clustering:这些改进旨在更轻松地配置服务器群集,同时对数据和应用程序提供保护并保证其可用性。通过在故障转移群集中使用新的验证工具,您可以测试系统、存储和网络配置是否适用于群集。凭借 Windows Server 2008 中的故障转移群集,管理员可以更轻松地执行安装和迁移任务,以及管理和操作任务。群集基础结构的改进可帮助管理员最大限度地提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的可用性,可获得更好的存储和网络性能,并能提高安全性。
更大的灵活性
[编辑本段]
WindowsServer2008的设计允许管理员修改其基础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保持了此操作的灵活性。它允许用户从远程位置(如远程应用程序和终端服务网关)执行程序,这一技术为移动工作人员增强了灵活性。Windows Server 2008使用Windows部署服务(WDS)加速对IT系统的部署和维护,使用WindowsServer虚拟化(WSv)帮助合并服务器。对于需要在分支机构中使用域控制器的组织,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了一个新配置选项:只读域控制器(RODC),它可以防止在域控制器出现安全问题时暴露用户帐户。
自修复NTFS文件系统
[编辑本段]
从DOS时代开始,文件系统出错就意味着相应的卷必须下线修复,而在WS2K8中,一个新的系统服务会在后台默默工作,检测文件系统错误,并且可以在无需关闭服务器的状态下自动将其修复。
有了这一新服务,在文件系统发生错误的时候,服务器只会暂时无法访问部分数据,整体运行基本不受影响,所以CHKDSK基本就可以退休了。
并行Session创建
[编辑本段]
如果你有一个终端服务器系统,或者多个用户同时登陆了家庭系统,这些就是Session。在WS2K8之前,Session的创建都是逐一操作的,对于大型系统而言就是个瓶颈,比如周一清晨数百人返回工作的时候,不少人就必须等待Session初始化。
Vista和WS2K8加入了新的Session模型,可以同时发起至少4个,而如果服务器有四颗以上的处理器,还可以同时发起更多。举例来说,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媒体中心,那各个家庭成员就可以同时在各自的房间里打开媒体终端、同时从Vista服务器上得到视频流,而且速度不会受到影响。
快速关机服务
[编辑本段]
Windows的一大历史问题就是关机过程缓慢。在Windows XP里,一旦关机开始,系统就会开始一个20秒钟的计时,之后提醒用户是否需要手动关闭程序,而在WindowsServer里,这一问题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到了WS2K8,20秒钟的倒计时被一种新服务取代,可以在应用程序需要被关闭的时候随时、一直发出信号。开发人员开始怀疑这种新方法会不会过多地剥夺应用程序的权利,但现在他们已经接受了它,认为这是值得的。
核心事务管理器(KTM)
[编辑本段]
这项功能对开发人员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消除最经常导致系统注册表或者文件系统崩溃的原因:多个线程试图访问同一资源。
在Vista核心中也有KTM这一新组件,其目的是方便进行大量的错误恢复工作,而且过程几乎是透明的,而KTM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务客户端接入的一个事务管理器进行工作。
SMB2网络文件系统
[编辑本段]
很久很久以前,Windows就引入了SMB,作为一个网络文件系统,不过SMB现在已经太老了,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所以WS2K8采用了SMB2,以便更好地管理体积越来越大的媒体文件。
在微软的内部测试中,SMB2媒体服务器的速度可以达到Windows Server 2003的四倍到五倍,相当于400%的效率提升。
随机地址空间分布(ASLR)
[编辑本段]
ASLR在64位Vista里就已出现,它可以确保操作系统的任何两个并发实例每次都会载入到不同的内存地址上。
微软表示,恶意软件其实就是一堆不守规矩的代码,不会按照操作系统要求的正常程序执行,但如果它想在用户磁盘上写入文件,就必须知道系统服务身在何处。在32位WindowsXPSP2上,如果恶意软件需要调用KERNEL32)DLL,该文件每次都会被载入同一个内存空间地址,因此非常容易恶意利用。
但有了ASLR,每一个系统服务的地址空间都是随机的,因此恶意软件想要轻松找到它们,基本没戏。
Windows硬件错误架构(WHEA)
[编辑本段]
最终,微软决定将错误规范化,确切地说是应用程序向系统汇报发现错误的协议要实现标准化了。
目前错误报告的一大问题就是设备报错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硬件系统之间没有一种标准,因此编写应用程序的时候很难集合所有的错误资源,并统一呈现,这就意味着要编写许多特定代码,针对各种特定情况。
而在WS2K8里,所有的硬件相关错误都使用同样的界面汇报给系统,第三方软件就能轻松管理、消除错误,管理工具的发展也会更轻松。
虚拟化
[编辑本段]
尽管微软精简了其虚拟化软件“Viridian”,但这仍是企业的一个福音,可以有效减少总体成本。尽管VMware在虚拟机领域独树一帜,但Viridian得以让Intel和AMD都提供了对基于硬件的虚拟化的支持,从而提供虚拟硬件支持平台,而这是VMware所难以做到的。
据IDC统计,美国企业已经在根本用不到的处理器资源上浪费了千百亿美元,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操作系统的管理问题导致最多85%的CPU资源就经常被闲置。WS2K8加虚拟化的一大目标就是加强闲置资源利用,减少浪费。
PowerShell命令行
[编辑本段]
PowerShell原计划作为Vista的一部分,但只是作为免费下载的增强附件,随后又成了ExchangeServer2007的关键组件,接下来又将是WS2K8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这个新的命令行工具可以作为图形界面管理的补充,也可以彻底取代它。
WindowsServer部门总管IainMcDonald宣称:“如果一切可以由我决定,我很乐意把PowerShell设置成Windows的默认外壳。我太喜欢这东西了。”
在下月初的TechEd2007大会上,微软会对PowerShell的一些新应用进行展示。
ServerCore
[编辑本段]
这才是微软真正的变化之处。如果你是Unix和linux管理员,可能会对在受保护环境中扮演DHCP和DNS服务器角色的低能耗、虚拟化、无图形界、只需一个终端管理的服务器系统非常熟悉,但Windows也可以这么做了。
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一直以来颇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是“Windows”,因为管理员根本不需要安装图形驱动、DirectX、ADO、OLE等东西,毕竟他们不需要运行用户程序;而且,图形界面一直是影响Windows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从WS2K8开始,这些东西都将成为安装时的可选项。目前的Beta3版本已经可以处理八个角色,最终正式版还会更多,比如文件服务器、域控制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等,其定位也非常清楚:安全稳定的小型专用服务器。
另外,如果配置合理,管理员也可以远程管理无图形界面的ServerCore安装,只需开启TCP3389端口即可。
PowerShell也可以在ServerCore上运行,但很显然,图形界面程序都不行,.NETFramework也不会被支持,游戏自然就不用提了。
Win2008 IE安全
[编辑本段]
Windows Server 2008的IE7具有“增强的安全配置”必须通过用户手动审核才可以打开相关的网站。这一点比Windows Vista相比安全了许多但是,如果不是作为服务器这一点给桌面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UAC
[编辑本段]
Windows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和Windows Vista类似同样附带了UAC User Account Control 用户帐户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的风险,但是通过Vista地带适用Win2008的系统管理员帐户并没有受到像Vista一样的限制。
WindowsServer2008测试版本
[编辑本段]
WindowsWebServer2008RC0Web
-basedSystems
2008年3月13日已在北京发布三款核心应用平台产品:Windows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8
创新特性
[编辑本段]
Windows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08和SQL Server 2008为创建和运行高要求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同时,也为下一代Web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泛的虚拟化技术支持以及相关信息的访问能力。进一步改善的安全技术、开发人员对最新平台的支持、改进的管理工具和Web工具、灵活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信息的访问能力,使得广泛的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Windows Server 2008在虚拟化技术及管理方案、服务器核心、安全部件及网络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众多令人兴奋的创新性能:通过内置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Windows Server 2008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硬件利用率,优化基础设施,并提高服务器可用性;通过Server Core、PowerShell、Windows Deployment Services以及增强的联网与集群技术等,Windows Server 2008为工作负载和应用要求提供功能最为丰富且可靠的Windows平台;Windows Server 2008的操作系统和安全创新,为网络、数据和业务提供网络接入保护、联合权限管理以及只读的域控制器等前所未有的保护,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Windows Server;通过改进的管理、诊断、开发与应用工具,以及更低的基础设施成本,Windows Server 2008能够高效地提供丰富的Web体验和最新网络解决方案。
作为新一代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能帮助开发团队在最新的平台上开发杰出的用户体验,同时,通过进行灵活快速开发实现生产效率新突破,并使开发团队更好地进行协作:从建模到编码和调试,Visual Studio 2008对编程语言、设计器、编辑器和数据访问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提升,确保开发人员克服软件开发难题,快速创建互连应用程序;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些新的工具,在最新的平台上快速地构建杰出的、高度人性化用户体验的和互联的应用,这些最新平台包括Web、Windows Vista、Office 2007、SQL Server 2008、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Server 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 2008提供完整的工具套件和统一的开发过程,适用于任何规模的开发团队,帮助所有团队成员提高自身技能,使得开发人员、设计人员、测试人员、架构师和项目经理更好地协同工作,缩短软件或解决方案的交付时间。
SQL Server 2008 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可运行需求最苛刻新功能的、完成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SQL Server 2008新增了诸多功能,如: Resource Governor管理并发工作负载;通过Policy-Based Management在企业范围内加强策略的兼容性;通过数据压缩以及稀疏列来降低存储需求并提升查询性能;在SQL Server Reporting Services中利用其提升的性能,高可用性,虚拟化技术与Microsoft Office 2007高度集成;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支持,实现对地理信息软件的集成等。SQL Server 2008提供可靠的数据平台,通过一个安全,可靠,并且可扩展的平台上运行最关键的应用程序,保护您的数据,确保业务连贯性,提供可预知的响应;同时,SQL Server 2008的高效的数据平台,能够降低数据管理的成本,同时流线型部署数据应用程序。拥有更便捷的操作维护,加快开发过程,从任意地点访问您的数据,存储并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并实现地理信息的集成;SQL Server 2008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商务智能,管理任意大小、任意复杂度的报表和数据分析,实现强大的界面交互并与Microsoft Office System高度集成。集成任意数据,提供相关信息,提升信息的洞察力。
硬件需求
[编辑本段]
为配合Windows Server 2008 RC0预览版能够更好的进行测试工作,微软公布了该系统的硬件配置需求:
相关信息 具体说明
处理器 :
最低1.0GHz x86或1.4GHz x64
推荐2.0GHz或更高;安腾版则需要Itanium 2
内存 :
最低512MB
推荐2GB或更多
内存最大支持 32位标准版4GB、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64GB
64位标准版32GB,其他版本2TB
硬盘 :
最少10GB,推荐40GB或更多
内存大于16GB的系统需要更多空间用于页面、休眠和转存储文件
备注: 光驱要求DVD-ROM;
显示器:要求至少SVGA 800×600分辨率,或更高。
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
B. 怎样ubuntu环境下编译内核详解
步骤/方法
一、下载源代码和编译软件的准备
下载内核源代码:http://www.kernel.org/
注意,点击2.6.25内核的F版,即完整版。
如果你懒得去网站点联接,运行下列命令:
代码:$cd ~$ wget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10.tar.bz2
安装有关编译程序。安装make ,gcc, make-kpkg,运行menuconfig等等和编译内核相关的工具。安装不了,请检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关命令:代码:$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压源代码注意,网上很多教程上说应该解压到 /usr/src,纯属以讹传讹,linux掌门人linus说解压到任何目录上都可以。当然,linus的说法是正确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录下的src目录。如果你下载源代码是放到自己的主目录下或者运行上面的wget下载的,那么运行下列命令:代码:$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现在,源代码就在 ~/src/linux-2.6.25.10进入源代码的目录,准备下一步的工作。后面都在这个目录里面进行。代码:$ cd ~/src/linux-2.6.25.10
三、开始编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编译时留下的临时文件。如果是刚刚解开的包,不需要执行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编译,那么一定要执行。相关命令如下:代码:$ sudo make mrproper网上很多教程上说把现在使用的内核的config拷贝过来参考,据实验,是不需要的,ubuntu还有debian会自动做这步。不过这条命令倒是可以学习一下。当然你可以将以前的配置拷贝过来。命令:代码: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开始配置内核选项。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键只有几个,esc退出菜单;空格改变选项状态;光标键上下左右移动,回车选定。选项意义:M是编译成可以随时加入的模块,*是编译进入内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选项非常多,具体配置可以参考金步国先生翻译的资料:Linux 2.6.19.x 内核编译配置选项。参考网址:http://lamp.linux.gov.cn/Linux/kernel_options.html为了一次成功,请大家遵循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内核已经选用了某个选项,如果你没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随便改动。这样虽然内核不那么精简,但是不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精简的部分是硬件模块部分,对于自己没有的硬件要毫不犹豫的清除。如果你很执着,或者你有洁癖,你也可以一项项对过去,按照金步国先生的资料描述去选择基本上没有问题。
五、必须强调的几个选项:1、
在“General setup”里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国认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件比较新,那几乎是必须选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4965无线网卡,alsa声音驱动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选15,双核。如果你用ia64,要选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内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选择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没有2TB的硬盘,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谁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关于cpu的,要认真选。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开多核的开关,我的cpu是双核的,选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后,把Generic x86 support选项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选(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输入自己的核心数目,我输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说的是超线程技术,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选1G;我是3G,选4G;4G以上的选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认是250Hz,较新的cpu都可以选择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关闭。现在的电脑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笔记本cpu节电技术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节电模式有四个,笔记本默认选conservative比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须选,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后面的可选自己硬件相关的,我选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统统消灭。
5、Bus options的选择: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现在新买的机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较新的新机器没有ISA设备,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没有PCI热插拔设备,去掉这里的选项可以考虑全部编译进内核,而不是以模块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点,由于linux不但面向个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服务器的应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机器上没有的硬件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选项要慎重。比如在网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网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无线网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余的硬件支持统统去掉。再比如声卡部分,我的是hd声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选intel hd 声卡,再选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件支持全部去掉。
声卡还有一个细节,在ubuntu7.10里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后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这样我的笔记本喇叭才可以发声,不然只有外接耳机或者音箱。这次编译以后,这个动作就不必了,但是两个耳机插口只有一个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电脑中没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关的选项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盘上,那么这里一定要选*,选M都不行。否则启动时会出现“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滞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录机,必须选。SCSI device support 现在都是SATA硬盘,一定要选*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盘上,一定要选*。
SCSI CDROM support 虽然康宝刻录机是ide接口的,但是必须把它当成scsi接口的,这是老问题了。用刻录机,必须选。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选中,进入选择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选上,不然字符界面启动会有问题,后面的显卡选择:由于我的显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装nvidia公司的驱动,所以一个都没有选。这样导致ubuntu开机动画会出问题,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符全部删除,把开机动画关闭。字符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开机后字符控制台错误,就是这部分选项没有选,出问题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开。
Bootup logo 开机图标,会在自检的画面上加上个性图标。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选项,可以参考http://dotimes.com/articles /t23-slackware-framebuffer.html7、File systemsFilesystem in Userspace support 简称fuse。是必选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区。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选*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区就选*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区就选*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对 NTFS分区进行写操作,选*必须将启动盘的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默认是编译成模块,这样无法启动系统。ubuntu采用的文件系统是ext3,请把ext2,ext3相关的必要选项都编译进入内核。
8、Virtualization这个大类是我多花几百元买t8100的主要原因,因为t8100支持intel vt技术使linux上的虚拟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这里的选项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编译成模块。
9、全部设置完成,最后一项是保存设置。按照我的习惯,先在上一层目录保存一个备份,文件名类似 ../config20080630然后再保存到当起目录,文件名 .config退出设置程序。
六、开始编译内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发行版相比,步骤相对简单。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kpkg clean 这条命令好像不要超级权限,很多资料上说要,不过这不是原则问题。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符代替,最后的字符一定是数字.输完上述命令回车之前,建议大家把浏览器还有别的运用程序都关掉,机器开始的工作比较艰苦。
我的机器大概十几分钟。
七、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就是安装工作。编译好的内核在上一层目录。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两个文件,如果你不搞开发的话,只要安装内核就可以,头文件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说。安装相关命令:
代码:$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键)文件名很长,如果不用tab自动补足是不可能的,tab键万岁。安装完成后和老内核比较一下大小代码:
$ ls -l /boot/
八、重新启动验证新内核。代码:$ sudo reboot
九、显卡驱动如果你的显卡和我一样是nvidia显卡,启动之后往往无法正常进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录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么就要安装nvidia驱动。用ctrl+alt+f1 进入字符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命令:代码:下载驱动$ wget http://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173.14.12/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sudo -s输入密码取得超级权限。#ps ax看看和gdm相关的进程,把这些进程全部关闭;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个进程没有关闭:#kill 进程号然后安装nvidia显卡驱动,当然驱动要先下好,到nvidia驱动所在的目录里,运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启动以后就ok。要用nvidia的驱动,每次升级内核都要这么做。
十、无线网卡相关的内核选项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还有4965的驱动。4965
无线网卡驱动虽然已经编入内核,但没有firmware无法使用。需要把原来内核的firmware拷贝到新内核对应的目录,名字和内核一致,我的内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录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码:具体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内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贝过来。$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价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启动系统,无线网卡就正常了。
附编译使用的机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显卡,内置SigmaTel STAC9228芯片的声卡,4965无线网卡,BCM5906M千兆网卡,3G内存,160G硬盘,combo刻录。
编译系统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C. Ubuntu虚拟机里怎么编译内核
步骤/方法
一、下载源代码和编译软件的准备
注意,点击2.6.25内核的F版,即完整版。
如果你懒得去网站点联接,运行下列命令:
代码:$cd ~$ wget
安装有关编译程序。安装make ,gcc, make-kpkg,运行menuconfig等等和编译内核相关的工具。安装不了,请检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关命令:代码:$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压源代码注意,网上很多教程上说应该解压到 /usr/src,纯属以讹传讹,linux掌门人linus说解压到任何目录上都可以。当然,linus的说法是正确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录下的src目录。如果你下载源代码是放到自己的主目录下或者运行上面的wget下载的,那么运行下列命令:代码:$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现在,源代码就在 ~/src/linux-2.6.25.10进入源代码的目录,准备下一步的工作。后面都在这个目录里面进行。代码:$ cd ~/src/linux-2.6.25.10
三、开始编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编译时留下的临时文件。如果是刚刚解开的包,不需要执行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编译,那么一定要执行。相关命令如下:代码:$ sudo make mrproper网上很多教程上说把现在使用的内核的config拷贝过来参考,据实验,是不需要的,ubuntu还有debian会自动做这步。不过这条命令倒是可以学习一下。当然你可以将以前的配置拷贝过来。命令:代码: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开始配置内核选项。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键只有几个,esc退出菜单;空格改变选项状态;光标键上下左右移动,回车选定。选项意义:M是编译成可以随时加入的模块,*是编译进入内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选项非常多,具体配置可以参考金步国先生翻译的资料:Linux 2.6.19.x 内核编译配置选项。参考网址:http://lamp.linux.gov.cn/Linux/kernel_options.html为了一次成功,请大家遵循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内核已经选用了某个选项,如果你没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随便改动。这样虽然内核不那么精简,但是不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精简的部分是硬件模块部分,对于自己没有的硬件要毫不犹豫的清除。如果你很执着,或者你有洁癖,你也可以一项项对过去,按照金步国先生的资料描述去选择基本上没有问题。
五、必须强调的几个选项:1、
在“General setup”里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国认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件比较新,那几乎是必须选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4965无线网卡,alsa声音驱动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选15,双核。如果你用ia64,要选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内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选择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没有2TB的硬盘,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谁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关于cpu的,要认真选。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开多核的开关,我的cpu是双核的,选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后,把Generic x86 support选项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选(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输入自己的核心数目,我输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说的是超线程技术,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选1G;我是3G,选4G;4G以上的选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认是250Hz,较新的cpu都可以选择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关闭。现在的电脑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笔记本cpu节电技术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节电模式有四个,笔记本默认选conservative比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须选,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后面的可选自己硬件相关的,我选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统统消灭。
5、Bus options的选择: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现在新买的机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较新的新机器没有ISA设备,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没有PCI热插拔设备,去掉这里的选项可以考虑全部编译进内核,而不是以模块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点,由于linux不但面向个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服务器的应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机器上没有的硬件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选项要慎重。比如在网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网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无线网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余的硬件支持统统去掉。再比如声卡部分,我的是hd声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选intel hd 声卡,再选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件支持全部去掉。
声卡还有一个细节,在ubuntu7.10里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后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这样我的笔记本喇叭才可以发声,不然只有外接耳机或者音箱。这次编译以后,这个动作就不必了,但是两个耳机插口只有一个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电脑中没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关的选项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盘上,那么这里一定要选*,选M都不行。否则启动时会出现“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滞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录机,必须选。SCSI device support 现在都是SATA硬盘,一定要选*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盘上,一定要选*。
SCSI CDROM support 虽然康宝刻录机是ide接口的,但是必须把它当成scsi接口的,这是老问题了。用刻录机,必须选。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选中,进入选择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选上,不然字符界面启动会有问题,后面的显卡选择:由于我的显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装nvidia公司的驱动,所以一个都没有选。这样导致ubuntu开机动画会出问题,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符全部删除,把开机动画关闭。字符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开机后字符控制台错误,就是这部分选项没有选,出问题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开。
Bootup logo 开机图标,会在自检的画面上加上个性图标。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选项,可以参考http://dotimes.com/articles /t23-slackware-framebuffer.html7、File systemsFilesystem in Userspace support 简称fuse。是必选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区。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选*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区就选*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区就选*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对 NTFS分区进行写操作,选*必须将启动盘的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默认是编译成模块,这样无法启动系统。ubuntu采用的文件系统是ext3,请把ext2,ext3相关的必要选项都编译进入内核。
8、Virtualization这个大类是我多花几百元买t8100的主要原因,因为t8100支持intel vt技术使linux上的虚拟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这里的选项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编译成模块。
9、全部设置完成,最后一项是保存设置。按照我的习惯,先在上一层目录保存一个备份,文件名类似 ../config20080630然后再保存到当起目录,文件名 .config退出设置程序。
六、开始编译内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发行版相比,步骤相对简单。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kpkg clean 这条命令好像不要超级权限,很多资料上说要,不过这不是原则问题。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符代替,最后的字符一定是数字.输完上述命令回车之前,建议大家把浏览器还有别的运用程序都关掉,机器开始的工作比较艰苦。
我的机器大概十几分钟。
七、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就是安装工作。编译好的内核在上一层目录。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两个文件,如果你不搞开发的话,只要安装内核就可以,头文件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说。安装相关命令:
代码:$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键)文件名很长,如果不用tab自动补足是不可能的,tab键万岁。安装完成后和老内核比较一下大小代码:
$ ls -l /boot/
八、重新启动验证新内核。代码:$ sudo reboot
九、显卡驱动如果你的显卡和我一样是nvidia显卡,启动之后往往无法正常进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录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么就要安装nvidia驱动。用ctrl+alt+f1 进入字符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命令:代码:下载驱动$ wget http://us.download.nvidia.com/XFree86/Linux-x86/173.14.12/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sudo -s输入密码取得超级权限。#ps ax看看和gdm相关的进程,把这些进程全部关闭;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个进程没有关闭:#kill 进程号然后安装nvidia显卡驱动,当然驱动要先下好,到nvidia驱动所在的目录里,运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启动以后就ok。要用nvidia的驱动,每次升级内核都要这么做。
十、无线网卡相关的内核选项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还有4965的驱动。4965
无线网卡驱动虽然已经编入内核,但没有firmware无法使用。需要把原来内核的firmware拷贝到新内核对应的目录,名字和内核一致,我的内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录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码:具体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内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贝过来。$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价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启动系统,无线网卡就正常了。
附编译使用的机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显卡,内置SigmaTel STAC9228芯片的声卡,4965无线网卡,BCM5906M千兆网卡,3G内存,160G硬盘,combo刻录。
编译系统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D. linux套接口通信中cend函数中发送的字符串里德数据包结构能不修改,如何修改
用struct 定义一个结构体
给这个结构体填入数据后,用 (char *) & 强制把其地址作为字符串指针传给send函数
recv收到后, 用一个该struct的指针强制类型转换后指向接受缓冲区的地址。
-------------------
struct st{
int a;
int b;
int c;
}
struct st s;
send(socket,&s,sizeof(s)...)
-----------------
struct st r;
recv(socket,&s,sizeof(s),...)
类似这个意思吧,很久不写了,你自己研究下
E. 请问.declare 和announce有什么区别
announce更接近于汉语“公布”、“告知”的意思,它所涉及的是一件对方原来不知道的事。
如: The accident was announced to his family by telephone.
已将事故用电话告诉了他的家属。
The date of his visit has not been announced.
他来访的日期尚未公布。
(5)linuxgovernor扩展阅读
announce,英语词汇,基本释义为宣布、宣告。
释义
vt.宣布;宣告;预示;播报
vi.作播音员;宣布竞选
详近释义
v.(动词)
预告,预示 声称,宣称 显示 发布,发表
播报,广播,播音 当播音员 当报幕人,做报幕员
<美>宣布参加竞选,宣布支持某人竞选,宣布某人的候选人身分
告知,报知 通告,通知 唱名报
通报…的到达,宣布(某人)到达
通知…已准备好 宣布,宣告 主持 介绍
declare,英文单词,意为:
宣布,宣告;声明。在计算机语言中有vb中Declare语句、vf中的定义数组、Linux的命令、SQL中declare等含义。
在vf中,可以用declare定义数组,和dimension一样,
命令格式:dimension <数组名1>(<数字表达式1>[,<数字表达式2>])[,<数组名2>(数字表达式1>[,<数字表达式2>])……]
例如:DIMENSION A(1),B(1,1)
F. 有没有linux下给cpu降频的工具
一,使用taskset充分利用多核cpu,让cpu的使用率均衡到每个cpu上
#taskset
-p, 设定一个已存在的pid,而不是重新开启一个新任务
-c, 指定一个处理,可以指定多个,以逗号分隔,也可指定范围,如:2,4,5,6-8。
1,切换某个进程到指定的cpu上
taskset -cp 3 13290
2,让某程序运行在指定的cpu上
taskset -c 1,2,4-7 tar jcf test.tar.gz test
需要注意的是,taskset -cp 3 13290在设定一个已经存在的pid时,子进程并不会继承父进程的,
因此像tar zcf xxx.tar.gz xxx这样的命令,最好在启动时指定cpu,如果在已经启动的情况下,则需要指定tar调用的gzip进程。
二,使用nice和renice设置程序执行的优先级
格式:nice [-n 数值] 命令
nice 指令可以改变程序执行的优先权等级。指令让使用者在执行程序时,指定一个优先等级,称之为 nice 值。
这个数值从最高优先级的-20到最低优先级的19。负数值只有 root 才有权力使。
一般使用者,也可使用 nice 指令来做执行程序的优先级管理,但只能将nice值越调越高。
可以通过二种方式来给某个程序设定nice值:
1,开始执行程序时给定一个nice值,用nice命令
2,调整某个运行中程序的PID的nice值,用renice命令
通常通过调高nice值来备份,为的是不占用非常多的系统资源。
例:
nice -n 10 tar zcf test.tar.gz test
由nice启动的程序,其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nice值。
查看nice值
# nice -n -6 vim test.txt &
# ps -l
F S UID PID PPID C PRI NI ADDR SZ WCHAN TTY TIME CMD
4 S 0 19427 2637 0 75 0 – 16551 wait pts/6 00:00:00 bash
4 T 0 21654 19427 0 71 -6 – 23464 finish pts/6 00:00:00 vim
renice调整运行中程序的nice值
格式:renice [nice值] PID
三,使用ulimit限制cpu占用时间
注意,ulimit 限制的是当前shell进程以及其派生的子进程。因此可以在脚本中调用ulimit来限制cpu使用时间。
例如,限制tar的cpu占用时间,单位秒。
# cat limit_cpu.sh
ulimit -SHt 100
tar test.tar.gz test
如果tar占用时间超过了100秒,tar将会退出,这可能会导致打包不完全,因此不推荐使用ulimit对cpu占用时间进行限制。
另外,通过修改系统的/etc/security/limits配置文件,可以针对用户进行限制。
四,使用程序自带的对cpu使用调整的功能
某些程序自带了对cpu使用调整的功能,比如nginx服务器,通过其配置文件,可以为工作进程指定cpu,如下:
worker_processes 3;
worker_cpu_affinity 0001 0010 0100 1000;
这里0001 0010 0100 1000是掩码,分别代表第1、2、3、4颗cpu核心,这就使得cpu的使用比较平均到每个核心上。
G. ubuntu系统下怎么编译内核文件
一、下载源代码和编译软件的准备
安装有关编译程序。安装make ,gcc, make-kpkg,运行menuconfig等等和编译内核相关的工具。安装不了,请检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关命令:代码:$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压源代码注意,网上很多教程上说应该解压到 /usr/src,纯属以讹传讹,linux掌门人linus说解压到任何目录上都可以。当然,linus的说法是正确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录下的src目录。如果你下载源代码是放到自己的主目录下或者运行上面的wget下载的,那么运行下列命令:代码:$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现在,源代码就在 ~/src/linux-2.6.25.10进入源代码的目录,准备下一步的工作。后面都在这个目录里面进行。代码:$ cd ~/src/linux-2.6.25.10
三、开始编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编译时留下的临时文件。如果是刚刚解开的包,不需要执行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编译,那么一定要执行。相关命令如下:代码:$ sudo make mrproper网上很多教程上说把现在使用的内核的config拷贝过来参考,据实验,是不需要的,ubuntu还有debian会自动做这步。不过这条命令倒是可以学习一下。当然你可以将以前的配置拷贝过来。命令:代码: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开始配置内核选项。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键只有几个,esc退出菜单;空格改变选项状态;光标键上下左右移动,回车选定。选项意义:M是编译成可以随时加入的模块,*是编译进入内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选项非常多,具体配置可以参考金步国先生翻译的资料:Linux 2.6.19.x 内核编译配置选项。 请大家遵循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内核已经选用了某个选项,如果你没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随便改动。这样虽然内核不那么精简,但是不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精简的部分是硬件模块部分,对于自己没有的硬件要毫不犹豫的清除。如果你很执着,或者你有洁癖,你也可以一项项对过去,按照金步国先生的资料描述去选择基本上没有问题。
五、必须强调的几个选项:1、
在“General setup”里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国认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件比较新,那几乎是必须选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4965无线网卡,alsa声音驱动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选15,双核。如果你用ia64,要选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内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选择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没有2TB的硬盘,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谁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关于cpu的,要认真选。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开多核的开关,我的cpu是双核的,选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后,把Generic x86 support选项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选(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输入自己的核心数目,我输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说的是超线程技术,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选1G;我是3G,选4G;4G以上的选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认是250Hz,较新的cpu都可以选择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关闭。现在的电脑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笔记本cpu节电技术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节电模式有四个,笔记本默认选conservative比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须选,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后面的可选自己硬件相关的,我选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统统消灭。
5、Bus options的选择: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现在新买的机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较新的新机器没有ISA设备,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没有PCI热插拔设备,去掉这里的选项可以考虑全部编译进内核,而不是以模块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点,由于linux不但面向个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服务器的应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机器上没有的硬件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选项要慎重。比如在网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网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无线网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余的硬件支持统统去掉。再比如声卡部分,我的是hd声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选intel hd 声卡,再选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件支持全部去掉。
声卡还有一个细节,在ubuntu7.10里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后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这样我的笔记本喇叭才可以发声,不然只有外接耳机或者音箱。这次编译以后,这个动作就不必了,但是两个耳机插口只有一个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电脑中没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关的选项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盘上,那么这里一定要选*,选M都不行。否则启动时会出现“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滞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录机,必须选。SCSI device support 现在都是SATA硬盘,一定要选*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盘上,一定要选*。
SCSI CDROM support 虽然康宝刻录机是ide接口的,但是必须把它当成scsi接口的,这是老问题了。用刻录机,必须选。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选中,进入选择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选上,不然字符界面启动会有问题,后面的显卡选择:由于我的显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装nvidia公司的驱动,所以一个都没有选。这样导致ubuntu开机动画会出问题,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符全部删除,把开机动画关闭。字符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开机后字符控制台错误,就是这部分选项没有选,出问题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开。
Bootup logo 开机图标,会在自检的画面上加上个性图标。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选项 简称fuse。是必选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区。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选*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区就选*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区就选*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对 NTFS分区进行写操作,选*必须将启动盘的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默认是编译成模块,这样无法启动系统。ubuntu采用的文件系统是ext3,请把ext2,ext3相关的必要选项都编译进入内核。
8、Virtualization这个大类是我多花几百元买t8100的主要原因,因为t8100支持intel vt技术使linux上的虚拟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这里的选项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编译成模块。
9、全部设置完成,最后一项是保存设置。按照我的习惯,先在上一层目录保存一个备份,文件名类似 ../config20080630然后再保存到当起目录,文件名 .config退出设置程序。
六、开始编译内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发行版相比,步骤相对简单。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kpkg clean 这条命令好像不要超级权限,很多资料上说要,不过这不是原则问题。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符代替,最后的字符一定是数字.输完上述命令回车之前,建议大家把浏览器还有别的运用程序都关掉,机器开始的工作比较艰苦。
我的机器大概十几分钟。
七、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就是安装工作。编译好的内核在上一层目录。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两个文件,如果你不搞开发的话,只要安装内核就可以,头文件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说。安装相关命令:
代码:$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键)文件名很长,如果不用tab自动补足是不可能的,tab键万岁。安装完成后和老内核比较一下大小代码:
$ ls -l /boot/
八、重新启动验证新内核。代码:$ sudo reboot
九、显卡驱动如果你的显卡和我一样是nvidia显卡,启动之后往往无法正常进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录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么就要安装nvidia驱动。用ctrl+alt+f1 进入字符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ps ax看看和gdm相关的进程,把这些进程全部关闭;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个进程没有关闭:#kill 进程号然后安装nvidia显卡驱动,当然驱动要先下好,到nvidia驱动所在的目录里,运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启动以后就ok。要用nvidia的驱动,每次升级内核都要这么做。
十、无线网卡相关的内核选项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还有4965的驱动。4965
无线网卡驱动虽然已经编入内核,但没有firmware无法使用。需要把原来内核的firmware拷贝到新内核对应的目录,名字和内核一致,我的内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录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码:具体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内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贝过来。$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价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启动系统,无线网卡就正常了。
附编译使用的机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显卡,内置SigmaTel STAC9228芯片的声卡,4965无线网卡,BCM5906M千兆网卡,3G内存,160G硬盘,combo刻录。
编译系统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