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详解下单片机的 并行IO口,串行IO口,及二者区别
单片机串行通讯与并行通讯区别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串行通讯中,两个设备之间通过一对信号线进行通讯,其中一根为信号线,另外一根为信号地线,信号电流通过信号线到达目标设备,再经过信号地线返回,构成一个信号回路。
初级读者会产生疑问:为何不让信号电流从电源地线返回?答案:公共地线上存在各种杂乱的电流,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信号淹没。因此所有的信号线都使用信号地线而不是电源地线,以避免干扰。
这一对信号线每次只传送1bit(比特)的信号,比如1Byte(字节)的信号需要8次才能发完。传输的信号可以是数据、指令或者控制信号,这取决于采用的是何种通讯协议以及传输状态。串行信号本身也可以带有时钟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算法校正时钟。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时钟信号进行控制。
并行通讯中,基本原理与串行通讯没有区别。只不过使用了成倍的信号线路,从而一次可以传送更多bit的信号。
并行通讯通常可以一次传送8bit、16bit、32bit甚至更高的位数,相应地就需要8根、16根、32根信号线,同时需要加入更多的信号地线。比如传统的PATA线路有40根线,其中有16根信号线和7根信号地线,其他为各种控制线,一次可以传送2Byte的数据。并行通讯中,数据信号中无法携带时钟信息,为了保证各对信号线上的信号时序一致,并行设备需要严格同步时钟信号,或者采用额外的时钟信号线。
通过串行通讯与并行通讯的对比,可以看出:串行通讯很简单,但是相对速度低;并行通讯比较复杂,但是相对速度高。更重要的是,串行线路仅使用一对信号线,线路成本低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可以用在长距离通讯上;而并行线路使用多对信号线(还不包括额外的控制线路),线路成本高并且抗干扰能力差,因此对通讯距离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㈡ 单片机I/O接口的作用与功能
IO口是单片机与外界的接口,即输入/输出口,可以作为数据口,对外部存储器进行读写;可以作为控制口,输出控制指令,如电机控制,继电器控制等;可以作为人机交互,如液晶显示,键盘输入等。
理解了IO口对学习单片机有很大帮助。
㈢ 51单片机IO口的分时复用应用问题
给你个思路,你这样设计:将led通过单片机io口高电平驱动点亮,而按键时io口输入为低电平即可。详见下图:
㈣ 单片机IO口应用
#include<reg51.h>
#define led P1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delay_us(uint z)
{
while(--z);
}
void main()
{
while(1)
{
led=0x0f;
delay_us(15000000);
led=~led;
delay_us(15000000);
}
}
晶振12Mhz
㈤ 单片机IO扩展口的作用
通过单片机IO控制扩展口,增加单片机IO口能控制的端口的数量。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
在单片机的I/O口不够的情况下,经常会需要扩展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并行输入/并行输出接口芯片扩展,如数据锁存器:74HC273,74HC373,74HC374,74HC377,74HC573等很多的,可以扩展多片。二是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芯片扩展,如74LS595,74LS594,74LS596,74LS599等等,也很多的。这要根据需要选择哪种扩展方式和芯片。
㈥ 单片机io口是什么 谢谢
单片机io口是用来定义相应I/O口位的输入输出状态和方式。包括3个基本项:数据向量Data、属性向量Attribution和方向控制向量Direction。3个端口内每个对应的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控制字,单片机对控制字或者包装后的控制字读取进行双路切换。
(6)单片机io口应用扩展阅读:
单片机A口下拉电阻式的输入口的I/OA0~I/OA7为唤醒源,常用于键盘输入。要激活IOA0~IOA7的唤醒功能,必须读P_IOA_Latch单元,以此来锁存IOA0~IOA7管脚上的键状态。
随后,系统才可通过指令进入低功耗的睡眠状态。当有键按下时,IOA0~IOA7的输入状态将不同于其在进入睡眠前被锁存时的状态,从而引起系统的唤醒。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单片机IO口
网络——IO端口
㈦ MCS-51单片机4个I/O口的作用是什么
4个I/O口的作用是:
第一功能是普通I/O口,其中P0口需外接上拉电阻;
第二功能各不相同,分别为:
P0口:作外部三总线的地址总线(低8位)/数据总线;
P1口:作扩展型芯片的外部引脚,例如52的C/T2外部信号输入,S52之WDT的报警输出等;
P2口:作外部三总线的地址总线(高8位);
P3口:作串口、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输入/出线,及外部RAM读写的控制信号(外部控制总线的一部分)。
外部三总线是如何分配的:
数据总线:P0口;
地址总线:P0口,外部地址总线(低8位,需锁存);P2口,外部地址总线(高8位);
控制总线有:P3.6(外部RAM /WR)、P3.7(外部RAM /RD)、EA、ALE、PSEN等。
㈧ 单片机的I/O口是什么意思
单片机的I/O口的意思是:I/O是 input/output的缩写,即输入输出端口。
每个设备都会有一个专用的I/O地址,用来处理自己的输入输出信息。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8)单片机io口应用扩展阅读:
单片机I/O口的输出模式:
1、准双向口输出
准双向口输出就是可作为输出也可作为输入口,因此这个口是不定的,是准双向类型,不用重新I/O口的输出状态 。准双向口有3个上拉晶体管以便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表不同的参数。这三个晶体管分别是起到强上拉、极弱上拉、弱上拉功能。
2、推挽输出
推挽输出是因为它的输出结构类似于推挽结构,它是一种由两个三极管(或者其他MOS管等)分别受到一个信号的控制,这信号的互补的,就是说只有一个三极管导通,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就要截止。
推挽输出可以输出高电平,也可以输出低电平。当锁存器为“1”时候可以持续提供强上拉,这种输出结构可以驱动需要很大电流的器件。
3、开漏输出
这种结构作为逻辑输出时候,必须要有外部上拉,上拉电阻要为10K左右比较好,一般是通过电阻加到VCC电源,这样才可以读取外部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开漏输出的可以作为外部的输入I/O口。
㈨ 简述80c51单片机的i/o口的功能和特点
80C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介绍
首先我们来连接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如果,具体功能在下面都有介绍。
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 电源: 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
⑵ VSS - 接地端;
⒉ 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 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
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
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
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