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种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C语言程序。有流程图和原理图
我毕业论文(2011)也是这个课题。
供参考:
金龙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第221页(汇编语言)。
其中的汇编程序有点排版错误,没有大碍,你自己改一下。
林立.基于Proteus和Kei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第180页(C语言)。
如果你去买这两本书的话,给你建议,用第二本书上那个例子中的原理图中电机控制系统部分代替第一本书上那个例子的相应部分。
另外水塔水位可以用二位拔码器代替(高低电平)。
下面给你一些所需要的Proteus仿真元件清单(供参考):
DIPSW-2(拔码器),MOTOR电机,OPTOCOUPLER-NPN光电耦合器,W107DIP-3继电器。
㈡ 水位传感器如何用proteus仿真
不管是什么传感器,外界环境的变化在传感器上归根到底都表现为输出的电压值的变化。所以呢,你用个滑动变阻器或者电位器什么的来模拟水位变化所引起的水位传感器因水位变化而使输出的电压发生变化的情况就行了。
㈢ 哪位仁兄能给个 基于单片机AT89C51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 软件流程有了 谢谢!!!
我眼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是晋代着名诗人、田园诗派代表人之一。我已经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还有本期学的《五柳先生传》。读他的作品,我从中感受到了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在课堂上,同学们觉得陶渊明这个人懒;老师觉得陶渊明做任何事都不行,才导致了从官场上下来和“草盛豆苗稀”。我个人对陶渊明的看法是:陶渊明不但对生活持消极态度,还不想为五米斗折腰;他看破了世态荒凉,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整天都沉浸在无聊的生活里,但又不想死,所以“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是: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饮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东坡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她微笑。——梁启超
㈣ 单片机原理、应用与PROTEUS仿真的章节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嵌入式系统、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
1.1.1 嵌入式系统、单片机
1.1.2 单片机发展概况
1.1.3 应用广泛的AT89系列单片机
1.2 单片机应用系统及其应用领域
1.2.1 单片机应用系统
1.2.2 单片机应用领域
1.3 单片机应用研发工具和教学实验装置
1.3.1 单片机软件调试仿真器
1.3.2 单片机仿真器
1.3.3 编程器和ISP在系统编程
1.3.4 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平台
1.3.5 单片机课程教学实验装置
1.4 实训1:单片机研发工具、应用产品
1.4.1 单片机产品、常用安装工具
1.4.2 单片机应用产品
1.4.3 AT89C51单片机研发工具操作演示
练习与思考1
第2章 AT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基础
2.1 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1.1 内部结构框图和主要部件
2.1.2 引脚功能
2.2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2.2.1 时钟电路
2.2.2 复位电路
2.3 存储器结构
2.3.1 存储器组成
2.3.2 程序存储器ROM
2.3.3 数据存储器RAM
2.4 实训2:单片机复位、晶振、ALE信号的观测
2.4.1 电路安装
2.4.2 信号观测
练习与思考2
第3章 AT89C51指令系统
3.1 基本概念
3.1.1 指令、指令系统、机器代码
3.1.2 程序、程序设计、机器语言
3.1.3 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指令格式、常用符号
3.1.4 汇编(编译)和编程(固化)
3.2 指令寻址方式
3.2.1 寻址、寻址方式、寻址存储器范围
3.2.2 直接寻址
3.2.3 立即寻址
3.2.4 寄存器寻址
3.2.5 寄存器间接寻址
3.2.6 变址寻址
3.2.7 相对寻址
3.2.8 位寻址“bit”
3.3 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
3.3.1 数据传送指令
3.3.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3.3 逻辑运算指令
3.3.4 控制转移指令
3.3.5 位操作指令
3.4 实训3:软件调试仿真器Keil ?Vision及其应用(1)
3.4.1 Keil ?Vision快速入门
3.4.2 Keil的初步应用
习题与思考3
第4章 AT89C5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伪指令、程序设计
4.1.1 伪指令
4.1.2 程序设计
4.1.3 程序结构
4.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
4.2.1 延时程序
4.2.2 查表程序
4.2.3 码制转换程序
4.2.4 数据排序程序
4.2.5 算术计算程序
4.3 实训4:软件调试仿真器Keil?Vision应用(2)
4.3.1 用Keil设计延时子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和延时测量
4.3.2 用Keil设计分支结构程序并仿真调试
4.3.3 用Keil设计查表程序并仿真调试
习题与思考4
第5章 AT89C51输入/输出口及其简单应用
5.1 I/O口结构与工作原理
5.1.1 P1口
5.1.2 P3口
5.1.3 P2口
5.1.4 P0口
5.2 I/O口的负载能力
5.3 I/O口的简单应用
5.3.1 单片机控制的跑马灯
5.3.2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静态显示实验
5.3.3 单片机用开关控制LED显示实验
5.3.4 单片机用开关控制数码管显示实验
5.4 PROTEUS仿真
5.5 实训5:编程器使用和I/O口的简单应用
5.5.1 编程器使用初步
5.5.2 单片机I/O口简单应用实训
习题与思考5
第6章 AT89C51中断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
6.1 中断系统
6.1.1 中断基本概念
6.1.2 中断系统结构
6.1.3 与中断控制有关的寄存器
6.1.4 中断过程
6.2 中断应用
6.2.1 中断初始化和中断服务程序
6.2.2 中断应用举例
6.3 定时器/计数器
6.3.1 定时器/计数器概述
6.3.2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
6.3.3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6.3.4 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容量及初值
6.4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6.4.1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的基本步骤
6.4.2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6.5 PROTEUS仿真
6.6 实训6:中断系统和定时器/计数器的综合应用
6.6.1 基于AT89C51的60s倒计时装置
*6.6.2 基于AT89C51的按键发声装置
习题与思考6
应 用 篇
第7章 AT89C51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技术
7.1 用EPROM扩展单片机程序存储器
7.1.1 基础知识
7.1.2 扩展ROM电路设计
7.1.3 扩展ROM程序设计
7.1.4 运行与思考
7.1.5 片外ROM的操作时序
7.2 用SRAM扩展单片机数据存储器
7.2.1 基础知识
7.2.2 扩展RAM电路设计
7.2.3 扩展RAM程序设计
7.2.4 运行与思考
*7.2.5 片外RAM的操作时序
7.3 用E2PROM扩展单片机ROM、RAM
7.3.1 基础知识
7.3.2 E2PROM扩展ROM、RAM电路设计
7.3.3 E2PROM扩展ROM、RAM程序设计
7.3.4 运行与思考
*7.4 用串行E2PROM扩展单片机存储器
7.4.1 基础知识
7.4.2 串行E2PROM扩展存储器电路设计
7.4.3 串行E2PROM扩展存储器程序设计
7.4.4 运行与思考
7.4.5 串行E2PROM扩展存储器操作时序
7.5 PROTEUS 仿真
7.6 实训7:用SRAM 6264扩展单片机RAM实验
7.6.1 实训目的
7.6.2 实训内容
第8章 AT89C51人机交互通道的接口技术
8.1 单片机与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接口技术
8.1.1 基础知识
8.1.2 接口电路设计
8.1.3 接口程序设计
8.1.4 运行与思考
*8.2 单片机与字符型LCD显示器的接口技术
8.2.1 基础知识
8.2.2 接口电路设计
8.2.3 接口程序设计
8.2.4 运行与思考
8.3 单片机与矩阵式键盘的接口技术
8.3.1 基础知识
8.3.2 接口电路设计
8.3.3 接口程序设计
8.3.4 运行与思考
8.4 单片机与BCD拨码盘的接口技术
8.4.1 基础知识
8.4.2 接口电路设计
8.4.3 接口程序设计
8.4.4 运行与思考
8.5 PROTEUS 仿真
8.6 实训8:单片机与矩阵式键盘的接口技术实验
8.6.1 实训目的
8.6.2 实训内容
第9章 AT89C51单片机前向通道接口技术
9.1 单片机与ADC0809(0808)的接口技术
9.1.1 基础知识
9.1.2 接口电路设计
9.1.3 接口程序设计
9.1.4 运行与思考
*9.2 单片机控制的水位检测的接口技术
9.2.1 基础知识
9.2.2 接口电路设计
9.2.3 接口程序设计
9.2.4 运行与思考
9.3 PROTEUS 仿真
9.4 实训9:单片机与ADC0809(0808)接口技术实验
9.4.1 实训目的
9.4.2 实训内容
第10章 AT89C51后向通道接口技术
10.1 单片机与DAC0832的接口技术
10.1.1 基础知识
10.1.2 接口电路设计
10.1.3 接口程序设计
10.1.4 运行与思考
10.2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的接口技术
10.2.1 基础知识
10.2.2 接口电路设计
10.2.3 接口程序设计
10.2.4 运行与思考
*10.3 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接口技术
10.3.1 基础知识
10.3.2 接口电路设计
10.3.3 接口程序设计
10.3.4 运行与思考
10.4 PROTEUS 仿真
10.5 实训10:单片机与DAC0832的接口技术实验
10.5.1 实训目的
10.5.2 实训内容
第11章 AT89C51串行通信通道接口技术
11.1 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11.1.1 基础知识
11.1.2 接口电路设计
11.1.3 接口程序设计
11.1.4 运行与思考
*11.2 单片机与PC间的通信接口技术
11.2.1 基础知识
11.2.2 接口电路设计
11.2.3 接口程序设计
11.2.4 运行与思考
11.3 PROTEUS 仿真
11.4 实训11:单片机之间通信的接口技术实验
11.4.1 实训目的
11.4.2 实训内容
第12章 单片机的实际应用
12.1 基于单片机和DS1302的电子时钟
12.1.1 功能与操作
12.1.2 应用电路设计
12.1.3 应用程序设计
12.1.4 技术要点
12.2 基于单片机的带存储播放功能的简易电子琴
12.2.1 功能与操作
12.2.2 应用电路设计
12.2.3 应用程序设计
12.2.4 技术要点
*12.3 基于单片机和DS18B20的数字温度计
12.3.1 功能与操作
12.3.2 电路设计
12.3.3 应用程序设计
12.3.4 技术要点
12.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点阵显示屏
12.4.1 功能与操作
12.4.2 应用电路设计
12.4.3 应用程序设计
12.4.4 技术要点
*12.5 基于单片机的纯水机控制电路板设计
12.5.1 功能与操作
12.5.2 应用电路设计
12.5.3 应用程序设计
12.5.4 技术要点
12.6 PROTEUS 仿真
12.7 实训12: 制作基于单片机和DS1302的电子时钟
12.7.1 实训目的
12.7.2 实训内容
PROTEUS仿真篇
第13章 单片机系统PROTEUS 设计与仿真基础
13.1 PROTEUS ISIS窗口与基本操作
13.1.1 ISIS窗口
13.1.2 PROTEUS基本操作
13.2 单片机系统PROTEUS设计与仿真初步
13.2.1 PROTEUS电路设计
13.2.2 源程序设计和生成目标代码文件
13.2.3 仿真
13.2.4 调试窗口、带调试窗口的仿真调试
13.2.5 断点设置、带断点的仿真调试
13.2.6 用PROTEUS虚拟示波器观测信号
13.2.7 用PROTEUS高级图表仿真(ASF)观测信号
第14章 原理篇实例的PROTEUS 设计与仿真
14.1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静态显示的设计与仿真
14.2 单片机用开关控制LED显示实验的设计与仿真
14.3 单片机用开关控制数码管显示实验的设计与仿真
14.4 单片机外中断实验的设计与仿真
14.5 单片机中断优先级实验的设计与仿真
14.6 单片机中断优先权实验的设计与仿真
14.7 基于AT89C51的60秒倒计时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14.8 基于AT89C51的按键发声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第15章 应用篇实例的PROTEUS 设计与仿真
*15.1 EPROM 27C64扩展单片机ROM的设计与仿真
15.2 SRAM 6264扩展单片机RAM的设计与仿真
*15.3 串行E2PROM 24LC16B扩展单片机存储器的 设计与仿真
15.4 单片机与LED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5 单片机与字符型LCD显示器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6 单片机与矩阵式键盘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7 单片机与BCD拨码盘的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8 单片机与ADC0809(0808)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9 单片机与DAC0832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10 单片机与直流电动机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11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接口的设计与仿真
15.12 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与仿真
*15.13 单片机与PC间的通信接口设计与仿真
15.14 基于单片机、DS1302的电子时钟的设计与仿真
15.15 带存储播放功能的简易电子琴的设计与仿真
*15.16 基于单片机、DS18B20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
15.17 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的设计与仿真
*15.18 基于单片机的纯水机控制板的设计与仿真 附录A AT89S51相对AT89C51 增加的功能
附录A.1 AT89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引脚图和特殊功能寄存器
附录A.2 增加功能的应用
附录B BCD码和ASCII码
附录B.1 8421 BCD码
附录B.2 BCD码运算
附录B.3 ASCII码
附录C AT89C系列单片机指令表 ……
㈤ proteus中怎么找到用来测水池水位的传感器呀,如果有(单片机)仿真图最好,谢谢
没有的 可以用一个开关代替 模拟而已
㈥ 水塔水位的现实意义
不知道能否帮助到你 一、水位智能检测系统设计原理�
实验证明,纯净水几乎是不导电的,但自然界存在的以及人们日常使用的水都会含有一定的Mg2+、Ca2+等离子,它们的存在使水导电。本控制装置就是利用水的导电性完成的。�
如图1所示,虚线表示允许水位变化的上下限。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水位在虚线范围之内。为此,在水塔的不同高度安装了3根金属棒,以感知水位变化情况。
图1 水位检测原理图
其中B棒处于下限水位,C棒处于上限水位,A棒接+5V电源,B棒、C棒各通过一个电阻与地相连。�
水塔由电机带动水泵供水,单片机控制电机转动以达到对水位控制之目的。供水时,水位上升。当达到上限时,由于水的导电作用,B、C棒连通+5V。因此,b、c两端均为1状态,这时应停止电机和水泵工作,不再给水塔供水。
当水位降到下限时,B、C棒都不能与A棒导电,因此,b、c两端均为0状态。这时应启动电机,带动水泵工作,给水塔供水。
当水位处于上下限之间时,B棒与A棒导通,b端为1状态。C端为0状态。这时,无论是电机已在带动水泵给水塔加水,水位在不断上升;或者是电机没有工作,用水使水位在不断下降。都应继续维持原有的工作状态。�
二、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塔水位控制系统�
1�单片机控制电路�
水塔水位控制的电路如图2所示。�
2�前向通道设计
图2 水塔水位控制电路
由于所采用的信号是频率随水位变化而变的脉冲信号(开关量),因此电路设计中省去了A/D�转换部分,这不仅降低了硬件电路的成本,而且由于采用数字脉冲信号通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精度。�
输入的可变脉冲信号送到8031的P10和P11脚电平,当接收到信号时,输入脉冲使其输出高电平,而无信号输入时,无触发脉冲,此时翻转为低电平。程序控制8031周期性地对P11和P10脚电平进行采样,达到控制的目的。�
3.微机控制数据处理部分�
在电路设计中,充分利用8031已有端口的作用,同时也考虑扩展,做到尽可能节省元件,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提高可靠性。
(1)使用8031单片机。水塔水位控制的电路如图3—1。接受电路得到的是频率随水位变化的调频脉冲,它反映了贮水池水位的高度,对其进行信号处理,便能实现对水位的控制及故障报警等功能。要完成此一工作,
最佳的选择是采用微机控制,实验中是以MCS—51系列弹片机8031作CPU。对接受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完成相应的水位控制、故障报警等功能。8031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见图3所示。�
由图3可大致看到:它含运算器、控制器、片内存储器、4个I/O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振荡器等功能部件。图中SP是堆栈指针寄存器,栈区占用了片内RAM的部分单元;未见通用寄存器(工作寄存器),因单片机片内有存储器,与访问工作寄存器一样方便,所以就把一定数量的片内RAM
字节划作工作寄存器区;PSW
是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简称程序状态字,相当于其他计算机的标志寄存器;DPTR是数据指针寄存器,在访问片外ROM、片外RAM、甚至扩展I/O接口时特别有用;B寄存器又称乘法寄存器,它与累加器A协同
工作,可进行乘法操作和除法操作。实验中8031时钟频率为6MHz。由于8031没有内部ROM,因此需外扩展程序存储器。本系统采用2732EPROM扩展4K程序存储器,对应地址空间为0000H~0FFFH。
(2)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74LS373片内是8个输出带三态门的D锁存器,其结构示意图见图4所示。当使能端G呈高点平时锁存器中的内容可更新,而在返回低电平瞬间实现锁存。如此时芯片的输出控制端为低,也即输出三态门打开,锁存器中的地址信息便可经由三态门输出。除74LS373外,84LS273、8282、8212等芯片也可用作地址锁存器,但使用时接法稍有不同,由于接线稍繁、多用硬件和价格稍贵,故不如74LS373用的普遍。
图3 8031芯片内部结构框图
(3)两个水位信号由P10和P11输入,这两个信号共有四种组合状态。如表3—1所示。其中第三种组合(b=1、c=0)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发生的,但在设计中还是应该考虑到,并作为一种故障状态。�
表3-1 水位信号状态表
C(P11) B(P10) 操作
0 0 电机运转
0 1 维持原状
1 0 故障报警
1 1 电机停转
(4)控制信号由P12端输出,去控制电机。为了提高控制的可靠性,使用了光电耦合。
4.报警电路�
本系统采用发光二极管,当控制电路出现故障状态时,P13置零,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报警。�
5.软件设计�
一个应用系统,要完成各项功能,首先必须有较完善的硬件作保证。同时还必须得到相应设计合理的软件的支持,尤其是微机应用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由硬件完成的工作,都可通过软件编程而代替。甚至有些必须采用很复杂的硬件电路才能完成的工作,用软件编程有时会变得很简单,如数字滤波,信号处理等。因此充分利用其内部丰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采用MCS—51汇编语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软件编程。这个系统程序由主控程序、延时子程序组成。其中主控程序是核心。由它控制着整个系统程序的运行和跳转。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处理,故障报警等。�
电路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① 当水位低于B时,由于极棒A和C、A和B之间被空气绝缘,P10和P11得到低电平,全置0,单片机控制电路使P12置零,继电器吸合,启动水泵向水塔灌水;�
② 当水位高于B低于C时,P10置1,P11置0,继电器常开触电自保,因此升到B以上时,继电器并不立即释放,电极仍然供水;
③ 当水位达到C时,P10 、P11均置1,单片机控制电路使P12置1,继电器释放,水泵停止工作;�
④ 用水过程中,水位降到C以下,P11置0,P10置1,维持原状,电机不工作,直到降到B以下,如此循环往复。�
系统出现故障时,由P13置零,输出报警信号,驱动一支发光二极管进行光报警。
三、结束语�
现代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为智能检测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在工业、国防、科研等许多应用领域,智能检测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检测设备就像神经和感官,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现代的广义智能检测系统应包括一切以计算机(单片机、PC机、工控机、系统机)为信息处
理核心的检测设备。因此,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送、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等多个硬、软件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检测系统的发展水平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设计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智能水位控制系统”。水位控制在日常生活及工业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比如水塔、地下水、水电站等情况下的水位控制。而以往水位的检测是由人工完成的,值班人员全天候地对水位的变化进行监测,用有线电话及时把水位变化情况报知主控室。然后主控室再开动电机进行给排水。很显然上述重复性的工作无论从人员、时间和资金上都将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也容易出差错。因此急需一种能自动检测水位,并根据水位变化的情况自动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我所研究的就是这方面的课题。�
水位检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如机械控制、逻辑电路控制、机电控制等。本实验采用两种方法(单片机和时基集成电路)进行主控制,在水池上安装一个自动测水位装置。利用水的导电性连续地全天候地测量水位的变化,把测量到的水位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主控台应用单片微机或时基集成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完成相应的水位显示、控制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参考文献�
1.丁元杰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腾召胜 罗隆福 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孙虎章 自动控制原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