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个平台的芯片型号比较的全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名
现在许多人都在关注着我国的自研芯片问题,电子行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我国发展越来越好,许多企业对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那么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名如何呢?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有哪些,我们现在来看看吧!
TOP1、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子公司,专注于IT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
TOP2、华为海思
成立于2004年,产品包括无线网络、数字媒体、固定网络等领域的芯片以及解决方案。
TOP3、 长电科技
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提供芯片测试、封装测试、封装设计等全套服务。
TOP4、中芯国际
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也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TOP5、 太极实业
成立于1987年,国内知名的技术先进型企业。
TOP6、 中环股份
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主要经营半导体节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TOP7、 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
TOP8、纳斯达
主要致力于打印显像行业,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
TOP9、中兴微电
于2003年成立的,主要以通信技术为主。
TOP10、 华天科技
于2003年成立,致力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消费、汽车电子等智能领域。
‘贰’ 工控机上的CPU是什么样的
其实就是普通pc的处理器,能耗低,型号老旧,因为价格低廉,降低成本。或ARM架构处理器,因为单片机不能担此大任。
多半是atom凌动处理器
‘叁’ 单片机,参加全国电子科技大赛使用什么单片机我已经学51了,总感觉51的功能很有限。
朋友,
你说的不是凌动。那个比较简单的是凌阳。你学习的51单片机板子,正好可以兼容AVR的atmega16.估计现在atmega8没有40引脚的了。我是没有找到。挺好学的,并且功能比51单片机强多了,价格跟51差不多。到时候看你学校条件吧,穷学校哪来的什么赞助商呀,还有创新实验室,多去转转。好好学吧,少年!
‘肆’ ARM处理器可能进入到个人或企业级计算机应用平台吗
如果是windows,显然是不可能的,非X86构架...
ARM在单片机或者嵌入式平台上的应用还是非常好的。我不知道你这个问题的明确含义...
按你的补充,应该说ATOM和ARM定位不同,ATOM本身也是32位,ARM基本也都是32位,要在64位上有所作为,我看还不是时候...
ATOM基本针对windows,而对于winCE,WM等inter本身就有其针对的移动处理器。而最近比较关注的模拟生物运行的PC就是采用ARM(其实我也不知道该ARM是不是彼ARM)的CPU模拟一个神经元,集成若干甚至上千上万的CPU来处理计算机的情感问题...
ARM在手机领域和移动设备领域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这点有目共睹的哈。针对于MID的话,我觉得要用WIN XP的体验并不好,功耗不能控制,性能不能提高,而利用ARM的linux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当然也并不是说ATOM之类的CPU一无是处,在上网本领域,ATOM是绝对的主导。另外一些超低功耗的CPU也是一种趋势,至于成熟与否,是否可以成为主流,不得而知咯...
权当讨论,只是个人偏见...
‘伍’ 现有的指令集除了X86还有其他的吗有X87的吗二者有什么关系X86是不是精简指令集,即RISC
X86是一个cpu的结构体系
是早年的ibmpersonalcomputer 上的intel处理器体系结构
是ibm和intel联合制定的80386就是第一个cpu
80386 80486 80586 都是86结尾的
所以没有x87
只有的处理器叫做pentium 他是今天处理器的雏形,是里程碑的产品
因为他里面加入了指令集的概念,sse1、2、3、4还有x64都是
而这也是借鉴了risc处理器的体征
risc的处理器主要是ibm power g系列和sun的ultraSPARC
x86应该是cisc主要区别就是指令的长度和处理方式
现在的处理器我看大有向risc发展了因为现在处理器有点过于复杂
同时手持设备也逐渐兴起risc也得到了广大应用
东西比较多 搜索以下吧
搜索内容比较多,都看一遍因为有很多冲突的地方需要理解
risc cisc x86 , arm mips这连个是里程碑的公司了解一下他的产品
ps我也想买个ipad,可是无奈与兼容问题atom似乎太不给力了
还好现在传出了Ontario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上
‘陆’ 无风扇工控机为什么要用凌动的CPU
因为凌动的CPU功耗低,散发的热量不高,无风扇工控机是通过机箱外壳散热不是通过风扇来的。高性能的CPU的无风扇也是有的,比如EVOC之类的。
‘柒’ 如何在Atom编译Arino程序和上传到单片机
如果编译和上传分离到不同的机器上执行,可以使用下面方式。
依赖
安装arino环境
sudo apt-get install arino
编译
在Arino IDE环境下,写好源码程序(以.ino结尾的文件)。然后
Arino -> Preferences ->”Show verbose output ring”选择”compilation”。点击编译,在下方的输出框最后一行显示如下内容
/usr/share/arino/hardware/tools/avr/bin/avr-obj -O ihex -R .eeprom /tmp/build355782919138539048.tmp/Blink.cpp.elf /tmp/build355782919138539048.tmp/Blink.cpp.hex
可以得知, 源码(.ino)编译后生成的二进制文件为/tmp/build355782919138539048.tmp/Blink.cpp.hex
上传
把上一步编译生成的二进制文件上传到arino控制板上。
/usr/share/arino/hardware/tools/avrde -patmega2560 -cwiring -P/dev/ttyACM0 -b115200 -D -Uflash:w:/tmp/build355782919138539048.tmp/Blink.cpp.hex:i
‘捌’ 计算机文化漫谈
计算机文化
1、计算机文化
世界正在经历由a到b的转变,即原子(atom) 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其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量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 (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其所产生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带来了人类崭新的学习观念: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人脑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根本无法"背"完,电脑这种工具可以解放我们"背"的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人脑应该更多地用来完成"创造"性劳动。
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除了能读、写、算以外还要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得到实现。
计算机文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正是后者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计算机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而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又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扩展。
当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时,又迎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造就了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软件技术 4大产业时,围绕网络互联,实现电脑、电视、电话的"三合一"。 "三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三网合一,三种信号均通过网际网传输;二是终端设备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它的实现极大地丰富计算机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计算机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着计算机文化的浩瀚。
今天,计算机文化已成为人类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计算科学与工程及其社会影响,已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2.计算机文化的形成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5年问世以来,至今不过26年,世界上已有近 2.5亿台的个人计算机机在各地运行。PC机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已超过50%,在中国,PC机的销售量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除此以外, 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单片机装入汽车、微波炉、洗衣机、电话和电视机中。一个计算机大普及的时代已经揭开了序幕,并由此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计算机文化。回顾过去 20多年的历史,PC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持续下降
1975年问世的第一台微机(A1tair 8800)价值为4000美元。1977年着名的APPIE II 8位机(带64 KB内存、不配显示器)的售价为1300美元。1981年推出的第一代IBM PC机(4,77MHZ 8088CPU,512KB 内存,单色显示器和5 in* 软盘驱动器)报价为3200美元。到1996年,一台配备齐全的PC机(90MHz Pentium CPU,8MB内存,VGA彩显,54MB硬盘),加上键盘、打印机等标准外部设备,花2500美元即可买到。在中国,现在配备最新的Pentium IV CPU的微机售价只需几千元。同许多其他家电产品一样,PC机现已成为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家电产品。
(2)性能大幅度提高
早期微机速度低、内存容量小,其功能远不及小型机和主机。许多大型的软件因内存限制,无法在PC机上运行。硬件的进步,使PC机的速度可达 GIPS*,内存容量可达几百MB,不少以前只能在工作站乃至大型机上运行的软件,现在也能在PC机上运行。一些先进技术,像虚似存储、数据库管理、图形系统和多媒体应用等,在PC机上都能实现。"微机不微"。今天的PC机,不仅在功能上已超过了26年前的小型机或某些主机,而且在软件、硬件技术上也覆盖了许多当代新技术。
(3)操作日趋简便
早期的计算机操作复杂,只有专家才能使用。随着分时系统与小型机的推广,开始用键盘代替读卡机和纸带机,用字符显示器补充单独使用的电传打字机或打印机,简化了输入输出操作。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让计算机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计算机。用户队伍的迅速扩大,使用户中的非专业人员大量增加,更显出"对用户友好"的迫切性。1982年,美国Xerox公司采用图形显示器和鼠标器等设备,首先在Alto型计算机上的Small Talk程序设计环境中,采用层叠式窗口、弹出式菜单等人机交互技术,一举吸引了公众的注意。1984年,美国Apple公司在推出 Macintosh PC机的同时,除采用窗口与菜单技术外,还增加了引人注目的"对话框"等技术。从此,图文茂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始取代传统的字符用户界面,以"多窗口"、 "下拉菜单"和"联机帮助"为特征的窗口系统迅速推广,在今天的PC机用户中几乎已家喻户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声兼备的多媒体用户界面也初露头角。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将更趋简便,更加自然。一个高性能的工具,配上友好的用户界面,再加上低廉的价格,使得计算机从"昔日王榭堂前燕",变成了如今的"飞入平常百姓家"。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3.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网络服务的重要来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对计算机及其所形成的计算机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从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社会所具有的特征这两个方面来了解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信息高速公路
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员阿尔·戈尔(Al·Gore)提出的“高性能计算法案”(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ct),后来也称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nation Snperhighway)法案”。1993年1月,戈尔当选为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同年9月,他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日程(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即:“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或称"NII"计划。按照这一日程,美国计划在1994年把 100 万户家庭联入高速信息传输网,至2000年联通全美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最终在10-15年内(即 2010 年以前)把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 —— 大容量的高速光纤通信网,延伸到全美9500万个家庭。NII计划宣布后,不仅得到美国国内大公司的普遍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和欧盟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也在研究NII计划,并且制订和提出本国的对策。网络系统是NII计划的基础。早在1969年,美国就建成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广域网——ARPAnet。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PC机的普及,以PC机为主体的局域网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网(常称为"互联网")就是在ARPAnet的基础上,由35000多个局域网、城域网(MAN)和国家网互连而成的一个全球网络。 Internet已把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台计算机及几千万的用户连接在一起,网上的数据信息量每月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仅以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或E-mail)为例,每天就有几千万人次使用Internet的E-mail信箱,送电子邮件的用户只需把信件内容及收信人的E-mail 地址,按照规定送入联网的计算机,E-mail系统就会自动把信件通过网络传送到目的地。收信的用户如果定时联网,可在自己的E-mail信箱中看到任何人发送给自己的邮件。 NII计划的提出,给未来的信息社会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Internet的扩大运行,也给未来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原型。人人向往的信息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空中楼阁。
(2)信息社会的特征
同信息化以前的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社会,能源和材料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息被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不实现信息化,就很难增加生产,提高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个国家如果缺乏信息资源,又不重视信息的利用和交换能力,就只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目前,信息业已上升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美国学者M·U·Poftat就提出一种宏观经济结构理论,将信息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并列为四大产业。信息业不能代替工业生产汽车,也不能代替农业生产粮食。但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倍增器",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业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随着NII计划的提出和Internet网的扩大运行,“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信息化不单是让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更重要的是将信息网络联通到千家万户。如果说供电网、交通网和通信网是工业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那么信息网的覆盖率和利用率,理所当然地将成为衡量信息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
http://www.bast.net.cn/wnfw/kxmc/jsjjs/2003/5/30/1759.shtml
http://www.blog.e.cn/user3/estu/archives/2007/1990874.shtml
‘玖’ ARM和英特尔哪个厉害
总的来说还是英特尔比较厉害一点。ARM主要侧重娱乐性便携设施,商业上主要是一些单片机。但是英特尔在市面上的商务服务器占据百分之九十九的市场。综合的话,还是英特尔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