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台单片机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⑵ 为什么MCS-51单片机的第一条指令要放在ROM的0000H单元
因为51单片机复位后PC(程序计数器)的初值为0000H,也就是说复位后程序先执行处于0000H单元的那条指令。
⑶ 刚开始学单片机的第一步要干嘛或者谈谈初学单片机应该怎么做。
学单片机要有数电模电、计算机原理、汇编或者C等编程语言,等等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如果您不是做硬件电路的话,重点在编程语言,其它学科可以弱化但一定要知道一些基础的东西。初学单片机要选择一些广泛使用的单片机,如51,avr,stm32等等,冷门单片机对初学者来说完全没得搞。
真正上手的第一步,要写一个循环点灯的程序。几乎所有的开发板都有GPIO直接点LED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对整个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的熟悉阶段,就像学习某种编程语言首先要写hello world一样。
单片机的调试要比PC软件或者嵌入式软件的调试,难度高很多。PC软件或者嵌入式软件开发,因为有OS罩着,开发和运行环境基本不会出问题。但单片机出了问题,软硬两方面都要考虑,甚至软硬方面都有问题。所以最好是有高手做现场指导,或者买一套带有视频教程的开发板,紧跟视频来学习。否则出了问题搞不定的时候,初学者找不到头绪,很难应付的,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一定要买例程完整的大厂的开发板!哪怕贵点儿~(贵也贵不太多)
⑷ 单片机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可以把单片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年开始):单片机初级阶段。因工艺限制,单片机采用双片的形式,而且功能比较简单,如仙童公司的F8实际上只包括了8位CPU、64字节RAM和2个并行I/O口,因此,还需加一块3851(由1K ROM、定时/计数器和2个并行I/O口构成)才能组成一台完整微型计算机。
第二阶段(1976年开始):低性能单片机阶段。以Intel 公司的MCS-48为列,采用了单片结构。即在一块芯片内就含有8位CPU、并行I/O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但无串行I/O口,中断处理也比较简单,片内RAM和ROM容量较小,且寻址范围有限,一般都不大于4K字节。
第三阶段(1978年开始):高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类单片机带有串行I/O,有多极中断处理,定时/计数器为16位,片内的RAM和ROM相对增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字节,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这类单片机有Intel 公司的MCS-51,Motorola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Z8等。由于这类单片机应用的领域较广,目前还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着。
第四阶段(1982年开始):16位单片机阶段。16位单片机除了CPU位16位外,RAM和ROM容量进一步增大,实时处理的能力更强。如Intel 公司的MCS-96,其集成度已为120000管子/片,主振幅12MHZ,片内RAM为232字节,ROM为8K字节,中断处理为8级,而且片内带有多通道10位A/D转换和高速输入/输出部件(HSIO),实时处理的能力很强。
⑸ 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 1.1,什么是单片机
就是模仿电脑,像是电脑的CPU
内部有加法器
ram rom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时钟总线
使用1010101高低电平去控制其他东西的
⑹ 上电复位后,单片机如何找到需要执行的第一条指令
上电复位后,不同品牌的单片机执行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是不同的。
如51单片机,复位后,指令指针PC=0000H,即要求你编程的第一条指令放在0000H处。
如PIC单片机复位后,指令指针PC=FFFH,即要求你编程的第一条指令放在0000H处。
你明白了吗?
⑺ 第一片片单片机芯片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大约1976年-1978年,如INTEL的MCS-48单片机,更早的单片机大约1974年-1976年,其实是两片机,但有人也把它归结为第一代单片机,如仙童公司的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