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android卡片堆叠

android卡片堆叠

发布时间:2022-08-11 21:01:28

❶ OPPOA57能用电信卡么

可以使用电信手机卡,oppoA57手机是全网通的机型,支持电信的CDMA网络制式,可以直接安装电信手机卡使用的,但不能同时安装两张电信手机卡使用的。

oppoA57手机支持的网络制式和频段参考如下:

4G网络

移动TD-LTE,联通TD-LTE,联通FDD-LTE,电信TD-LTE,电信FDD-LTE

3G网络

移动3G(TD-SCDMA),联通3G(WCDMA),电信3G(CDMA2000),联通2G/移动2G(GSM)

支持频段:

2G:GSM 800/900/1800/1900
2G:CDMA BC0
3G:WCDMA B1/2/5/8
3G:TD-SCDMA 1900/2000
3G:CDMA2000:BC0
4G:TD-LTE B38/39/40/41
4G:FDD-LTE B1/3/5/8

(1)android卡片堆叠扩展阅读:

OPPO A57是OPPO推出的中端手机,采用5.2英寸屏幕,内置3GB RAM+32GB ROM,支持128GB存储卡扩展。配备前置1600万+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拥有2900mAh电池,运行Android6.0.1系统,有金色和玫瑰金色、黑色三种颜色。

❷ 夸克app是干嘛用的

夸克APP是手机上的一款网页浏览器。兼容Android和iOS双平台,借助该软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浏览各种网站,进行娱乐办公,是追求极速智能搜索的先行者,为用户的信息获取提供极速精准的搜索体验。

夸克浏览器的特点

夸克浏览器在视觉风格上和Chrome浏览器有着些许的相似,主界面Logo搜索/地址框快速导航标签自上而下一字排开,下方分别为标签页管理和菜单按钮,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必要的信息造成过多的视觉干扰。

标签页管理、菜单和快速导航编辑页面也都采用了卡片堆叠效果,轻巧灵动无论是阴影还是动效都不会留下半点廉价感,在滚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网页标题栏将会缩小,多标签管理和菜单按钮也会随之隐藏,为网页内容留出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❸ OPPO A57手机可以使用电信卡吗

您好 OPPO A57手机是全网通版手机,可以支持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当然也可以支持电信手机卡。

❹ 苹果和安卓哪个好的个人感受

两家公司虽然最终的结果方案不同,但是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原则都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强调个性化推送,简洁的布局,轻量短促的交互。都认为智能手表不应成为用户的另一个信息干扰源,而是应该让用户更好地沉浸在现实物理世界中,既能永远在线,又避免做“低头族”式的信息奴隶。总结起来,Apple Watch 和 Android Wear 交互设计的共同点就是:智能推送、轻量交互、高易读性。 苹果Apple Watch:个人化、整体性、轻交互 苹果强调 Apple Watch 是有史以来最为“个人”的设备,让用户可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取最个人的数据。你只需要“瞥一眼” 手腕就可以掌控所有信息,免去了频繁掏手机的麻烦。苹果强调了三点交互原则: 个人化 (Personal):因为手表是最贴近人体、最“无感”的智能设备,因此天然具备充当个人与虚拟世界交互入口的潜质。每当用户抬起手腕的时候,苹果手表能够自动呈现相关信息提醒和个人健康数据。 整体性 (Holistic):从 iPhone5 和 iOS7 开始,苹果开始追求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极致体验。Retina 视网膜屏,浑圆过渡的鹅卵石状外壳,数字表冠 [digital Crown] 和内置的 Taptic 精确震动引擎都是这一理念的在手表上的进一步实践。苹果建议开发者在开发手表 App 时候尽量使用黑色背景,并把 UI 元素尽量布局到屏幕边缘,也是为了从视觉上模糊屏幕软件与表壳硬件之间边界。 轻交互 (Lightweight):苹果认为手表上的交互应该是快速便捷、无需复杂输入和操作的。通过抬起手腕,提醒会自动显示,手腕放下的时候,提醒自动消失,用户无需额外的触摸交互。扫视界面 [Glance] 把所有重要信息集中在一屏之内展示,并提供快速的操作入口以便某些场景下的进一步交互。 谷歌Android Wear:自动触发、快速浏览、智能搜索 Android wear 的设计逻辑与苹果基本类似, 其设计愿景稍稍有所不同是: 自动触发 (Launched automatically): Andorid Wear 可通过识别时间、位置和用户身体状态在最合适的时间通过卡片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最相关的信息内容。 快速浏览 (Glanceable):谷歌认为用户在安卓手表上获取信息的体验应该和用传统手表看时间一样优雅和精准,只需要眼角余光一瞥,一切尽在掌握。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更快速地回到现实生活中,活在当下,享受生命每一刻。 智能推送与搜索 (Suggest and Demand):基于 Google Now 的引擎,安卓手表力图成为用户最随身的智能助手。谷歌的账号服务系统可以学习用户的喜好,只推送最相关最及时的资讯。只可惜目前谷歌的服务在中国大陆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安卓手表的实用性。 零打扰 (Zero or low interaction):很多时候 Android Wear 会自动识别你的需求,帮你自动输入内容,用户仅需要确认或者取消。UI 元素采用大块点击,大动作滑动和手势识别,并不需要精确的触摸操作。谷歌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每次推送消息给用户,就好像现实生活中有人突然拍一下你的肩膀一样,是种很亲密的行为。但如果这样的行为被滥用,用户很快就会厌烦,并且将你抛弃(Android Wear 可以自定义哪些 App 有权限推送消息到手表上)。 UI交互架构:Android的“二维卡片” vs 苹果“立体空间” 安卓手表系统的设计风格延续了谷歌 Material Design 的原则,色彩鲜明细腻,强调卡片式的交互结构。安卓系统采用情景式卡片 [Contextual Cards] 推送,卡片又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标准的通知卡片 [Bridge notification],只提供信息,无需进一步交互。比如短信、天气、新闻等;另一种是可执行卡片 [Actionable cards/Contextual notification], 如可随时暂停的计时器,音乐播放控制器等。 卡片上内嵌了可点击操作的按钮,用户除了阅读,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快速交互;当同一程序向用户推送了多条信息,这些信息会自动组合成堆叠卡片 [Card Stacks],用户可点击或收拢。在用户有主动搜索的需求时,还可以通过语音询问或者从命令列表中选择预制的快捷命令进行搜索,安卓称之为线索菜单 [Cue Cards]。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小的屏幕,这么多的卡片,用户又如何浏览和选择?安卓为此制定了 2D Pickers [二维选择] 的法则,即纵向上下滑动在不同种类的卡片间快速切换。而从右向左滑动可以进入某个具体应用卡片的详情进行进一步操作,如查看详情、快速回复、在手机上打开等。从左向右滑动则是返回前一张卡片,直到退出返回默认表盘界面。卡片一旦退出,则自动删除不再出现。 当然,除了情景卡片和线索菜单,安卓也给开发者提供了全屏“沉浸式”交互的可能,如果开发者认为确有必要,可以给用户提供入口,进行全屏交互。 与安卓类似,苹果也提供了卡片式的页面模式 [Page-Based]。用户可以在不同的页面之间左右切换浏览。这样的方式简单明了,但当页面数量较多的时候,来回频繁切换也会影响效率。因此苹果建议开发者尽可能的减少页面数量。 层级模式 [Hierarchical ] 是苹果与安卓最大的不同。在层级模式中,通过菜单导航栏引导用户快速找到相应功能,用户可随时点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或者从屏幕左边缘向右滑动返回上一层级界面。可以想见,对于相对复杂的用户场景,这种模式比扁平的页面模式更为高效。 除此以外,苹果提供了压力触摸 [Force Touch] 操作,相当于给同一界面赋予一个快捷操作菜单。在特定界面,只要手指用力按压屏幕,这个快捷菜单就会浮现。这样做既保证了界面布局的简洁完整,也不影响单手指操作的效率。另一个亮点是通过快速拨动数字表冠 [Digital Crown], 用户可以在不同 App 和层级界面中进行浏览和进行 Zoom-in-and-out 式的缩放操作,进一步提升了交互的空间层次感。 人机交互:Android“少即是多” vs 苹果“软硬件一体化” 谷歌 Android Wear 的操作强调简单的大动作触摸,比如上下左右的滑动,点击等。用户基本上不需要做太复杂和精确的点击就能完成大部分交互。手势感应:当用户手腕抬起的时候,屏幕会自动点亮,一段时间之后自动熄灭,这是通过内置的重力和角度传感器实现的。这个设计咋一看十分巧妙和人性化,但实际使用中发现体验却不尽如人意,误触发或者不触发的情况时有发生。 好在你可以通过设置屏幕休眠模式来避免这样的烦恼,但这相应地也会影响待机时间。另一个实用的手势是用手掌盖住整个表盘,此时系统会返回主页并熄灭屏幕,这是通过表壳上的光学传感器来实现的。Moto360,LG G Watch 和华硕的 Zen Watch 上都支持这一手势,尤其是华硕 Zen Watch 上,当有手机来电的时候用手掌盖住表盘可以快速让手机静音,这在开会和上课的时候很实用。 Android Wear 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内置了谷歌 Now 智能语音引擎。任何时候用户只要说“Ok, Google” 或通过点击屏幕唤醒,并说出自己的需求,谷歌就会返回相关的搜索结果或者启动相关的程序。可惜目前 Android Wear 不支持中文,谷歌的服务在大陆也不可用。好消息是,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出门问问 Andorid Wear 版本实现类似功能。 苹果的交互方式比安卓要更为丰富。除了支持与安卓类似的基本交互和 Siri 语音助手,苹果手表还提供了压力触摸,数字表冠,Taptic 震动引擎等几个新颖独特的交互方式。压力触摸让用户可以便捷的唤醒快捷菜单;数字表冠则赋予了手表经典操作语义以新的含义,方便用户快速浏览长内容,精准定位和缩放,也避免了手指对屏幕的遮挡;Taptic 引擎则可以给用户精确微妙的震动提示,在不同场景下给用户更贴心的体验,比如心跳传递等。 另外,即使是同一手势,苹果的考虑也更细致。Apple Watch 可以根据用户手臂抬起的时间长短,显示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当用户手腕刚刚抬起的时候,手表自动点亮并显示短通知 [Short look], 此时界面只有最简洁的信息;而当用户手腕持续抬起不动,短通知就会自动切换到长通知 [Long Look],把同一条提醒的细节进一步,提供按钮以便用户进一步交互操作。 总结:安卓简单易用 vs. 苹果丰富强大 为了手表换手机?换吗? 两相比较,两大巨头的设计理念基本相同,但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所差异。安卓的交互逻辑简单易懂,风格偏向扁平;苹果的交互相对丰富多元,强调空间的层次感。苹果略显复杂的交互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成本,但习惯之后可能会更为高效。笔者本人就更加期待苹果的这套交互系统。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孰强孰弱,还有待真机体验。 另外悲催的一点,是目前这两个系统的手表不能相互兼容,安卓和苹果的用户如果真的喜欢上对方的手表,那恐怕就要换一台手机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果粉和安卓粉互黑时又多了一个槽点。 独立的智能手表?不,是更加便捷的信息交互界面。 目前,谷歌和安卓手表目前本质上都是一个信息展示的界面,大部分数据运算都是在手机上进行的。开发者需要在手机 App 中嵌入支持手表功能的扩展包。实际使用中,用户在手表上启动程序,然后通过蓝牙和手表管理模块 (苹果是 WatchKit Extension, 安卓是 Google play service) 调用手机上对应的程序进行后台运算,再返回结果到手表上进行显示。换句话说,现在的智能手表,如果离开了手机和蓝牙连接,就不再那么“智能”了。 为什么两家公司都采用了这样的做法?我们认为既有技术上的约束,也有商业上的考虑。 首先是为了降低手表功耗,延长电池续航能力。续航能力是目前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关注的焦点。Moto 360 和 LG G watch 目前实测待机时间基本在一天到一天半左右。苹果 CEO 库克也闪烁其词的间接承认苹果手表的待机时间大概不会超过 1~2 天。这样的约束下,电池电量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把软件功能做轻,也有利于“试水”和验证市场。智能手表作为一个新的品类,目前还未经过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到底有多少用户愿意买单,市场能否逐步上量成熟,都还是未知数。与其做一个大而全的万能侠,不如先做个轻量化的探路者。 不过苹果也给自己留了个后路,称明年稍晚些时候会提供手表原生软件 (Native Apps) 的开发工具。也就是说,在技术和架构上,苹果是预留了开发手表原生 App 的接口的。但开放这个接口的前提,是智能手表这个新品类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若将来电池耗电的瓶颈能够解决,用户单独佩戴智能手表的习惯逐渐形成,智能手表才有必要越来越独立于手机存在,才有必要让更多手表的本地应用出现。 反思:还有第三种可能吗? 或许苹果和谷歌的这些努力都不入您法眼。那么,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当然不是!如果你喜欢超长待机,简单可靠,可以选择 Pebble Watch。其电子墨水像素风简洁可爱,同时兼容安卓和 iOS 短信邮件提醒,待机可长达一周,可谓宅男卖萌利器;如果你是运动和数据控,则可以试试微软最新的运动手环。虽丑、但全能。自带 n 个传感器、又具备简单的手机信息推送功能,给你全方位掌控的快感;如果你认为智能手表一定要独立于手机存在,则可以去试用一下三星的 Gear S,超大曲面屏幕,自带上网功能,可随时随地接打电话,逼格爆棚;如果你思来想去,还是喜欢传统手表的造型,则可以关注一下 Withings 的 Activity,或许能满足保守闷骚的您的“颜控”欲… … 在与用户的交谈中,我们也发现,其实手表的交互也不一定非要那么的“轻”。很多用户其实更愿意去“玩”手表,比如换装各种个性化表盘,加装“反人性的”输入法,在手表上玩小游戏等。 再往前展望,其实智能手表还有很多巨大的潜能,比如针对手势开发的体感游戏,比如把手表作为随身控制器,去和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互动,控制智能汽车,管理智能家居设备等等。或许未来的智能手表真的能取代手机,成为“去 App 化”的下一个互联 / 物联网入口... ... 真是越想越激动呢。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领域进入智能化。

❺ Android Wear对比Apple Watch 谁是最好的手表

  1. 这个要取决于你正在使用的手机。无法断言哪个平台更胜一筹,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 他们都强调个性化推送,简洁的布局,轻量短促的交互。都认为智能手表不应成为用户的另一个信息干扰源,而是应该让用户更好地沉浸在现实物理世界中,既能永远在线,又避免做“低头族”式的信息奴隶。总结起来,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交互设计的共同点就是:智能推送、轻量交互、高易读性。

  3. 苹果强调Apple Watch是有史以来最为“个人”的设备,让用户可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取最个人的数据。你只需要“瞥一眼” 手腕就可以掌控所有信息,免去了频繁掏手机的麻烦。苹果强调了三点交互原则:

个人化 (Personal) :因为手表是最贴近人体、最“无感”的智能设备,因此天然具备充当个人与虚拟世界交互入口的潜质。每当用户抬起手腕的时候,苹果手表能够自动呈现相关信息提醒和个人健康数据。

整体性 (Holistic):从iPhone5和iOS7开始,苹果开始追求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极致体验。Retina视网膜屏,浑圆过渡的鹅卵石状外壳,数字表冠[digital Crown]和内置的Taptic精确震动引擎都是这一理念的在手表上的进一步实践。苹果建议开发者在开发手表App时候尽量使用黑色背景,并把UI元素尽量布局到屏幕边缘,也是为了从视觉上模糊屏幕软件与表壳硬件之间边界。

轻交互 (Lightweight):苹果认为手表上的交互应该是快速便捷、无需复杂输入和操作的。通过抬起手腕,提醒会自动显示,手腕放下的时候,提醒自动消失,用户无需额外的触摸交互。扫视界面[Glance]把所有重要信息集中在一屏之内展示,并提供快速的操作入口以便某些场景下的进一步交互。

4. 谷歌Android Wear:自动触发、快速浏览、智能搜索

Android wear的设计逻辑与苹果基本类似, 其设计愿景稍稍有所不同是:

自动触发 (Launched automatically): Andorid Wear可通过识别时间、位置和用户身体状态在最合适的时间通过卡片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最相关的信息内容。

快速浏览 (Glanceable):谷歌认为用户在安卓手表上获取信息的体验应该和用传统手表看时间一样优雅和精准,只需要眼角余光一瞥,一切尽在掌握。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更快速地回到现实生活中,活在当下,享受生命每一刻。

智能推送与搜索 (Suggest and Demand):基于Google Now的引擎,安卓手表力图成为用户最随身的智能助手。谷歌的账号服务系统可以学习用户的喜好,只推送最相关最及时的资讯。只可惜目前谷歌的服务在中国大陆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安卓手表的实用性。

零打扰 (Zero or low interaction):很多时候Android Wear会自动识别你的需求,帮你自动输入内容,用户仅需要确认或者取消。UI元素采用大块点击,大动作滑动和手势识别,并不需要精确的触摸操作。谷歌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每次推送消息给用户,就好像现实生活中有人突然拍一下你的肩膀一样,是种很亲密的行为。但如果这样的行为被滥用,用户很快就会厌烦,并且将你抛弃(Android Wear可以自定义哪些App有权限推送消息到手表上)。

安卓手表系统的设计风格延续了谷歌Material Design的原则,色彩鲜明细腻,强调卡片式的交互结构。安卓系统采用情景式卡片[Contextual Cards]推送,卡片又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标准的通知卡片[Bridge notification],只提供信息,无需进一步交互。比如短信、天气、新闻等;另一种是可执行卡片[Actionable cards/Contextual notification], 如可随时暂停的计时器,音乐播放控制器等。

卡片上内嵌了可点击操作的按钮,用户除了阅读,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快速交互;当同一程序向用户推送了多条信息,这些信息会自动组合成堆叠卡片[Card Stacks],用户可点击展开或收拢。在用户有主动搜索的需求时,还可以通过语音询问或者从命令列表中选择预制的快捷命令进行搜索,安卓称之为线索菜单[Cue Cards]。

❻ 产品原型工具有哪些

产品原型工具有Pixso协同设计,PencilProject等,其中推荐选择Pixso协同设计,该工具不仅是一站式产品设计协作工具,更是一款专业的UI/UX设计工具。更多矢量网格、布尔运算、样式创建、智能排版等高阶功能,组件级自动布局,增加或删除内容都无需手动调整,智能排版,且自适应不同屏幕尺寸。使设计师真正专注于创造本身。

Pixso通过内网本地服务器部署,确保团队敏感数据和核心业务数据私有化,直接在原型基础上,快速邀请团队成员开启设计协作,自动生成切图标注,打开浏览器就能获取CSS、iOS、Android代码片段,还能根据团队配置,进行定制化功能开发,自定义管理权限,规避数据泄露风险。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产品原型工具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Pixso协同设计。该工具无缝衔接以往工作,支持Sketch、XD、SVG等文件导入导出,自由进行Sketch的文件格式转换。并且,文件自动保存到云端,一键回溯到任意历史版本,再也不用担心文件丢失。素材库集成众多大厂优秀的设计系统,所有UI设计师均可直接拖拽复用,从此省去大量模块化设计环节的重复劳动。

❼ 安卓7.0和ios哪个流畅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仅凭印象交流,经常把话题“聊死”。例如,笔者和同样关注数码产品的朋友交流时,每当谈到安卓手机的快速发展,或者拿安卓手机和iPhone比较的话,他们经常会直指安卓手机的“硬伤”,也就是流畅度不如iPhone,并且用久会卡。 由于Android系统本身底层的机制(安卓程序都是运行在JAVA虚拟机上的,更耗内存并且容易生成系统垃圾),以及很多应用不够规范,安卓手机的确一直以堆叠硬件来解决系统运行的问题,并且很多入门级安卓手机的体验的确很糟糕,因此久而久之很多人就给“卡慢顿兼发热”划上等号。 实际上,随着安卓系统版本的迭代,谷歌从Android 4.4开始就已经对安卓系统底层进行了更改和持续优化,并且加上不断增强的硬件规格,现在多数中高端安卓手机的系统流畅度并不输于iPhone。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丰富的Android定制系统,安卓手机还有很多差异于iPhone的功能,甚至现在iOS系统都已经反过来“抄”Android系统。 华为早在之前的EMUI 5.0定制系统已经提供了“久用不卡”的体验,而这就是基于软件层面优化获得的成果。EMUI 5.0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和增加文件系统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流畅程度。其中,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掌握用户的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分配性能资源,从而做到越来越流畅。增强文件系统则可以减少文件碎片,保证手机久用不卡。 由于这是软件底层的技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感受得到,因此我就不再过多讲述了。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使用华为nova 2系列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也体现了华为在定制系统上面做了很多优化。 精简交互,智能管理 近年来,消费者对系统稳定性和流畅性的诉求逐步增强,因此不少定制系统都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风格,也就是剔除大部分华而不实的功能,减少应用预装等等。实际上,这些调整只能降低系统的“体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交互效率。在这一方面,华为nova 2系列却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华为nova 2系列预装基于Android 7.0深度定制的EMUI 5.1系统,着重简化了系统的操作逻辑,也就是精简操作时系统的响应步骤。官方称在华为nova 2系列的系统中,90%的常用操作都能在3步以内完成。 举个例子来说,华为nova 2系列连接电脑的时候,会直接弹窗给我们选择“访问数据”或“仅充电”。如果是其它安卓手机的话,在连接电脑的时候,需要手动打开下拉菜单才能进行这步操作。除此之外,华为nova 2系列的系统中处处都隐藏着类似一步直达的操作。由于简化了很多操作步骤,以及采用弹窗取代页面切换的方式,这让华为nova 2系列的系统体验更畅顺。 此外,主菜单界面负一屏的“信息中心”能够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这个“信息中心”和黑莓BlackBerry Hub相似,能够集中管理手机的推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情景智能”还能提供智能的管理服务。形象点来说就是,它不是简单地提醒你收到了信息,而是能够识别短信的内容,然后给你列出关键信息。 举个列子来说,当你购买机票和火车票的时候,“情景智能”通过App或短信可以获取关键的信息并自动生成卡片信息,这些信息打开“信息中心”就可以一目了然。此外,它还能帮你规划到机场或火车站的路线,如果自己开车的话,打开信息卡片就可以直接导航。 社交分享更便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分享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使用的主要场景,因此具有强大的社交分享性能已经是智能手机的必备素质。至于这方面,我发现华为nova 2系列也有很好的表现。 例如,华为nova 2系列也支持应用分身功能,可以在一部手机当中同时登陆两个微信、微博和QQ等主流社交软件的账号。 除此之外,华为nova 2系列支持指关节截图,用指关节轻敲屏幕可以进行截图或录屏。试想一下当你在看连续剧的时候,看到精彩的画面想截图却无法下手的尴尬情况,如果是一般手机的话,你需要调整姿势同时按下电源键和音量减速键,这时候通常会误操作,不但截不到图,而且还有可能退出视频播放软件。然而,如果使用华为nova 2系列的指关节截图,就明显轻松很多了。 文件分享方面,华为nova 2系列带来了创新的HUAWEI Share功能,通过蓝牙和WiFi两种方式与另一台华为手机相连,可以相互分享文件,速度远快于蓝牙传输。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在于可以快速分享大体积的文件。 更安全的体验环境 有没有发现,手机安全问题已经变得非常关键,毕竟手机汇集了我们很多重要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华为nova 2系列在这方面也作了详细的考虑。 譬如,关于支付安全的问题,华为nova 2系列内置了“支付保护中心”,可以提供支付软件一个更加安全的运行空间,并对支付软件进行安全监测。这项功能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常用的支付软件添加进去即可,真可谓“一劳永逸”。 除了支付安全,华为nova 2系列也做了关于隐私保护的功能。例如,华为nova 2系列和很多手机一样支持“应用锁”功能,也就是可以给特别敏感的应用加密,打开应用的时需要指纹或密码验证。 虽然这项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隐私的安全,但有时朋友或同事想借你手机玩一下还是挺尴尬的。因此,华为nova 2系列还提供了一个“隐私空间”的功能。 也就是说,华为nova 2系列可以增一个访客模式,切换到该模式后手机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将会被隐藏。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可以通过不同指纹的指纹识别进入到对应的模式,非常方便。这样的话,同事或朋友问你借手机的时候就不再那么尴尬了。 以上提到的只是华为nova 系列功能亮点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该机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笔者在这就不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华为nova 2系列的系统体验真的有不少惊喜。这部新机能取得目前的市场口碑,并不令人意外。

❽ 夸克是什么软件

夸克是一款搜索软件,也是一个浏览器。

不过这个浏览器比较简约,就像是QQ和微信一样,都可以聊天社交。此外夸克之所以叫夸克,是因为夸克是最小的单位,夸克本身这个软件也不大、而且夸克既然最小,那也没什么杂质,而且夸克这个软件也没广告,所以叫夸克。

夸克浏览器的特点

夸克浏览器在视觉风格上和Chrome浏览器有着些许的相似,主界面Logo搜索/地址框快速导航标签自上而下一字排开,下方分别为标签页管理和菜单按钮。

标签页管理、菜单和快速导航编辑页面也都采用了卡片堆叠效果,轻巧灵动无论是阴影还是动效都不会留下半点廉价感,在滚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网页标题栏将会缩小,多标签管理和菜单按钮也会随之隐藏,为网页内容留出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❾ 已经使用 Material Design 设计规范的 iOS 应用有哪些

自学笔记就该这么做!今天分享@东门王三 同学关于Material Design的自学成果,他的学习笔记严谨有序,触类旁通,从Material Design到其他系统的设计规范都有所研究,还认真地做了思维导图,同学们可以边学习边借鉴他的自学方法,一举两得呦。 想读好书的同学,可直接到:设计师图书导航 挑选。 @东门王三 :随着Android系统从Android 4.4逐步升级到Android L。Material Design作为Android Design演进的最新标准规范,也推出其完整的设计规范。Holo Themes作为之前Android Design的官方推荐的示例主题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应用的设计当中,尽管绝大部分应用没有完全符合设计规范,但是可以看到这一年来这些应用都在向规范去努力。 从整体的概述来看Material Design,谷歌从开篇就表达期望打造一个全新的底层设计规范,继而用这个规范去统一各平台间、各种交互间的用户体验。 Material Design的设计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Material is the metaphor 谷歌认为现实世界中的材质触感是可以通过纸片的隐喻来表达,通过在设计上运用符合运动规律的动画交互、通过光影打造设计层次的关系可以创造全新的虚拟交互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是符合现实规律的。这也就是文档中提到的对于纸墨的研究。 Bold, graphic, intentional 在视觉上,谷歌不仅要求生动形象,更要求设计时要确认设计的目的,摒弃仅仅为了美观而设计,强调视觉设计要为用户使用提供指引,凸现页面当下的核心功能。文档中谷歌提到这部分借鉴传统的印刷设计。 Motion provides meaning 交互动画的目的就是吸引用户的注意,表达当下页面发生的变化,同时和对视觉要求一样,一定要有意义。 设计规范文档非常细致,就不一一,以下是个人在具体的章节,认为是重点的学习摘要。大家可以参考: 作者的总结实用全面,建议同学们下载高清大图学习:微盘下载 近期在学习Material Design的设计规范同时,对其他的系统的设计规范的演进历史进行了一些了解。有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分享,欢迎各位拍砖: 各种设计规范的逻辑 每种系统的都期望构建一个合理的虚拟世界运行机制,而设计规范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准则,让无数的应用可在虚拟世界中的合理运行,让用户在使用中可以清晰理解。 Skeuomorphism Design(iOS1-6): 拟物化的设计,在iOS1-6的演进中,一直备受推崇。这类设计风格的初衷是尽可能的去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在这个状态下,手机就像是一个装着各种器物的箱子,而箱子中的器物就是各个完全拟物的app。拟物化的设计就是完全将现实层级的交互关系搬到手机上。 比如iBooks在设计风格上就是完全拟物化现实中书架与书籍的逻辑,这样完全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简单易懂容易上手: iBooks 而下面这个豆瓣广播截图也充分反映了,拟物化设计在符合用户心理模型上的天生优势。 豆瓣广播 随着拟物化的发展,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 现实的层级关系复杂,通过手机屏幕的二维空间没办法完全模拟; 随着科技发展,部分物品已逐渐不为人所知,再执迷拟物,会出现反向的认知问题; 又比如锤子时钟的秒表计时器,相信很多人是没见过实物的,更不清楚其实际的操作步骤。对于这类人使用该app的学习成本与摆上几个button的设计,区别是不大的。 锤子时钟APP 拟物化对ui的要求极高,设计者的负担沉重,设计门槛也很高; 拟物化的图标更适合鼠标点击操作,而随着触摸屏的普及,扁平化的大范围触碰操作更适合触摸屏的交互。 Flat Design(iOS 7、8/WP): 至于近期火热的扁平化,iOS 7与WP尽管在视觉上看起来有些类似,但是在交互的隐喻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WP的Flat Design,除了在视觉上将图标拍扁,同时交互的逻辑层次上也呈现扁平化。之前的逻辑层次是“我的电脑—C/D/E盘—文件夹—各个文档软件”,而现在扁平化的逻辑层次是所有的均可在一个逻辑层次上,不去特意考虑模拟现实世界已有的逻辑,他即是全新的逻辑。这就像是被拆开打散排列放置的套娃,这时它只是排列的娃娃,而不能被称作“套娃”。 Win8 而iOS7、8的Flat Design,在视觉上与WP的设计风格类似,但是在交互上,iOS7、8通过大量的缩放、模糊、透视,用毛玻璃的风格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具有位置纵深感的虚拟世界,它通过景深来控制交互的层级。同时也通过Z轴角度的变换,保证了层级的扁平。 Cards Design(webOS)、Material Design(Android): webOS中的卡片系统,把每个程序用卡片的形式作隐喻,在多任务的操作中配合手势区域的交互手势,让多任务操作非常便捷。同时在webOS 2.0时期,将卡片的隐喻继续发扬,在多任务中引入堆栈概念,把各个应用任务用扑克牌手牌似的形态堆叠。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体验。 webOS 谷歌在收掉webOS一票人后,Android也融入了一些卡片的理念。此次的Material Design个人的看法就是将卡片设计进一步的规范,并且扩展到整个系统层面。原来webOS是整个应用被隐喻成了卡片,而Material Design把系统内的各种设计都规范成了一种变形的纸片。然后,谷歌在套用现实中纸墨的物理模型进行交互——“既然没办法完全在手机上用app完全模拟现实世界的逻辑层次,我把app规范到纸片上,完全模拟纸片的逻辑交互层次,还不行吗?” 通过纸张的折痕来分区,尽管是两块不同的内容,在逻辑上这两块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在表现上仍是一张纸。 通过边线的阴影表达这是两张纸,逻辑上这两块的关系是独立的,上层的纸片联动肯定不会干扰下层的的纸片。 内容主体的纸片可以在工具栏纸片下部上下移动。 菜单栏是一张全新的小纸片,贴在现有的纸片层次之上。 浮动按钮,是一张圆形的纸片,贴在除了系统bar之外的所有的纸片层次之上。 以上是程序界面整体的逻辑层级关系,同时将这些层次区分出来的方式就是通过纸片边缘的阴影。 Cards的阴影表现 FAB的阴影表现 Right Nav的阴影表现 简而言之,Material Design的纸张设计首先是将界面集成到纸片上,再通过阴影来区分多层的纸张,最后进一步通过纸片的拼贴提供了多平台统一且多样的交互可能。 规范的目的 个人认为各种平台(iOS、Android、WP……),以及各类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ROM(miui、flyme、ColorOS……)都制定规范的目的莫不有三: 统一约束第三方应用的设计与交互体验感受,降低用户学习使用成本; 统一跨平台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跨平台学习使用成本; 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口,降低开发者的设计成本。 当下国产机很少有使用原生系统的机器,基本都会刷基于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的厂商定制ROM,比如miui、flyme、ColorOS、Funtouch OS……这些ROM都对Android原生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定制,其中部分ROM更是私自替换了原生系统中的控件,这也就造成了完全按照设计规范设计的应用在这些被替换了控件的ROM中安装后,反而不伦不类。 Android手机与苹果手机相比型号众多,机器性能层次不齐,这也就造成了无法提供统一的交互体验。可能看似优雅的交互动画,可能在低端机器上呈现的效果一塌糊涂。本来像水一样流畅的tab页间的滑动操作,在低端机器上体验感觉像泥石流一样。 另外个人认为,系统ROM、系统商店、应用APP之间还存在一种生态。以魅族的flyme系统、魅族应用商店、适配sb栏的应用为例:flyme系统中含有比较特殊的smart bar的设计,如果应用不单独适配,在flyme系统中使用很难保证统一的体验。如果某应用单独适配了smart bar版本,作为利益的交换,魅族应用商店会给予一定的广告位推介。这个生态很明显会促进一种规范的推进。尤其在像苹果iOS这种封闭的系统中,如果不越狱APP Store是唯一的更新途径,获得苹果应用商店的青睐,符合iOS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而谷歌商店在国内基本被阉割,加上各类手机助手的乱入,这种生态完全是不存在的。这也造成Android规范推广的困难。 既然是规范,也就是意味着这是指导建议,没有强制性的举措让开发者去遵守。加上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完全按照规范去设计的应用可谓寥寥无几。而且就算开发者主观想遵守设计规范,就Android当下的乱象,也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每个应用都有自身需要实现的价值,在规范与自身需求实现的平衡上,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此次微信5.4的更新,又返回到了底部Tab栏的iOS风格,尽管底部的Tab栏也支持滑动,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微信的团队在这个设计上做了妥协。微信团队肯定认定自身业务数据的重要性远比遵守所谓的规范要重要的多得多。 所以个人认为所谓的设计规范,只是一本“考试大纲”,而不是“考试答案”。 完全按照规范,可以做到80-89分优良设计,却很难在符合自身应用的情况下做到令人惊艳的90分以上的设计,当然依照规范也很难设计出不及格的作品。 回到自身产品,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工具型产品,直观与易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设计规范中的某种设计适用到产品某项功能中非常合拍,那是非常好的选择。如果某种符合业务需求的简单设计不符合设计规范,但这种规范不影响用户理解使用,不遵循规范也未尝不可。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使用成本,让所有应用遵循设计规范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的设计完全可以去借鉴当下使用广泛的应用,比如腾讯系、阿里系、360系的产品,他们广阔装机量培养的用户使用习惯是根深蒂固,很难被替代的。借鉴他们的某些操作最简单的达到我们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方式。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辅助产品需求的实现,同时保证用户的优良体验。如果设计仅是为了符合规范,这也就失去设计本质的意义。

❿ 三星旗舰是不是全家都不擅长续航

【Galaxy S6评测 最美三星旗舰可战iPhone?】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着上游全产业链优势的手机厂商,三星电子在屏幕、芯片制造、电池、摄像头传感器等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由于产业上的巨大优势,三星电子也一直把它的科技研发输出到它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其中智能手机Galaxy S系列也被冠以安卓旗舰,机皇等一系列头衔,当然曾经它们的万年大塑料也引来了反对者的吐槽。随着国产手机竞争力加强,苹果大屏手机的上市,三星中高端三个产品线市场份额不断下滑,2015年这个敏锐的巨头终于意识到了危机,意识到了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于是在中低端手机上先试水金属加玻璃的搭配,并在今年带来了它史上最美的旗舰手机三星Galaxy S6,下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这款天生就与iPhone为敌的安卓旗舰手机。 三星Galaxy S6硬件配置: 三星Galaxy S6配置 手机型号三星Galaxy S6 CPU三星Exynos 7420 八核1.5GHz+2.1GHz 64位 GPUMali-T760 RAM3GB LPDDR4 ROM32/64/128GB 不支持存储卡扩展 屏幕5.1英寸 2560x1440分辨率 Super AMOLED 摄像头1600万+500万像素 OIS光学防抖 系统Touchwiz UI基于Android 5.0.2 尺寸重量143.4x70.5x6.8mm 138g 电池容量2550mAh 不可自由更换 网络制式Nano-SIM 支持2G/3G/4G LTE 特色功能按压式指纹 2K屏 上市价格5288元 ※三星Galaxy S6外观评测:最美的三星旗舰? 小编手中这款三星Galaxy S6 是典雅金色,由于采用双镜面+金属中框材质,整机的质感优异。在光线照射下会反射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属于稍微给点光线就会亮瞎你的眼的机型。 Galaxy S6正面是一块5.1英寸Super AMOLED材质2K级别屏,ppi达到惊人的577,貌似是全球第一。2560*1440的分辨率用在屏幕尺寸5.5寸以内手机上,细腻度就不谈了,你唯一需要当心的是它耗不耗电,好在OLED对此有一定的免疫力。虽然色彩方面三星的AMOLED一直在进步,但是看惯了IPS屏幕的用户第一眼还是感觉这块屏幕有点惊艳,没错就是艳。 屏幕上方区域,依然是开孔的重灾区,三星LOGO、金属听筒防尘网、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光线传感器、距离感应器还在属于它们的位置上。我想如果配上一个前置LED闪光灯应该会更加热闹。不过对比前面几代旗舰,三星S6上的排列明显和谐了许多,实在不算丑了。 可以看到三星S6屏幕黑边控制的很出色,比起某些手机亮屏后的惊人的黑边显得厚道许多,不过这么窄的边框,一天总有那么几次的误触也是高颜值背后付出的代价。 三星S6底部则配备了一颗指纹识别Home键,还是那个熟悉的椭圆形,不同的是从S5的触摸式改为按压式的,体验好了不止一点。这个微微凸起的实体Home键采用一圈金属包边,精致的让人忍不住想多点几下。 手机背面是三星Galaxy S6的地标性建筑,一颗硕大突起的摄像头,如火山般奔放,旁边则是单LED闪光灯和两颗心率感应器。对于这种前凸后翘的造型,大家请脑补一下,三星的设计师要不要这么拼?鉴于1600万像素加上OIS光学防抖带来的旗舰级拍照画质,我们就不过多吐槽了。 Galaxy S6机身顶部配备了降噪麦克风、红外遥控器发射器,所以你就不需要另外购买格力遥控器手机神马的了。 底部是3.5mm耳机口、microUSB数据充电口、主麦、扬声器口。扬声器开口放在底部,手机平放的时候声音不会受到遮挡。当然旁边的那四道塑料带是所有金属边框手机不可避免的碍眼存在,不过延伸到机身正面,特别是晚上暗光下看起来比较奇怪。 左边是独立的音量加减键,圆润的造型用手划过并不突兀,位置稍稍靠上。 右侧是开机键和卡槽位,卡托和手机边框契合的十分完美,三星S6的这套模具还是十分精细的。不过个人还是觉得音量键和电源键放在同一边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你觉得呢? 三星Galaxy S6的卡槽支持两张nano SIM卡,不是一大一小使用起来略有不便,该机支持全网通4G网络,高端产品就是这么任性。 机身金属边框有道切边,握起来稍有点棱角,不至于让玻璃机身的手机更滑。Galaxy S6金属边框采用了航空铝CNC切削工艺,再辅以阳极氧化上色,不容易随着岁月的摩擦而出现掉色的情况。 玻璃面板边上有微微的2.5D水滴效果,更加凸显了Galaxy S6整机流光溢彩的效果。 然而三星Galaxy S6外观的最大缺点当然是后面板比有着镀膜的正面屏幕更加容易沾染指纹,我想处女座内心一定是纠结的,擦还是不擦,戴套还是不戴套,贴膜还是不贴膜,is a question!而且本人手上这台S6正面玻璃面板下角有微微的下陷,细看才能看出来,小细节方面有所欠缺,这又是一个对处女座不利的消息。 总之瑕不掩瑜,Galaxy S6这款三星2015上半年的旗舰突破了塑料机身,外观上已经让人感到足够的惊艳,具备了和iPhone一拼的实力,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购买欲。 ※三星Galaxy S6性能评测:无愧于顶级机皇 看完了外观表现,再让我们好好的瞧一瞧它的内在性能。硬件上三星Galaxy S6的最大亮点当然是自家的Exynos 7420芯片,采用Cortex-A53和Cortex-A57的八核混合架构,基于三星乃至业界最先进的14nm FinFET制造工艺,让这颗原本有望成为电老虎的CPU发热量得到较好的控制。64位的处理器配上64位安卓5.0系统性能充分表达,再加上低功耗LPDDR4 3GB RAM和Mali-T760 MP8 GPU,三星 S6跑分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安兔兔跑分: 三星S6安兔兔跑分 安兔兔的测试总成绩是67146分,这个分数超出其他安卓机型一大截,包括高通骁龙810的机型都被它远远的甩在后面。一直抱着高通大腿,动不动就跑个分的小米第一次被碾压还真有点不适应。 鲁大师跑分: 三星S6鲁大师跑分 鲁大师的测试总成绩是64025分,也屹立在性能排行榜的巅峰。 视频兼容性: 安兔兔视频兼容性测试得分高达980分,三星Galaxy S6比排行榜上的其他机型也高出许多,主流的视频全面支持。 续航能力测试: 三星Galaxy S6电池测试 运行安兔兔电量测试,选择40%的中间档位,经过1小时44分钟的测试,电量降低了41%。虽然处理器采用了14nm的先进工艺,但是配置了2K屏电池容量只有2550mAh的三星S6续航成绩只能算中等水平,也是在意料之中。 三星S6采用一体化机身导致不支持更换电池,也不支持Micro-SD卡扩展,所以让我们看看S6新机初始内存空间,以及搞机几天后的剩余容量。32GB的存储空间初始可用容量在25GB以上,对于大部分人是足够了,当然任性的同学还是64GB容量给力。 ※三星Galaxy S6拍照评测:iPhone 6双倍的像素 手机拍照功能的好坏不单单要看拍的好不好,能不能拍到才是第一要务,所以拍照启动速度快不快,拍照体验是否流畅直接影响着用户摄影的欲望。老对手iPhone相机的好不止在于它拍的画质好,而且好用,抓起来就拍,没有过多的脑细胞伤害。三星Galaxy S6再这个方面也像老对手苹果学习了一把,得益于硬件优化和DDR4存储速度的提高,三星Galaxy S6的相机启动和相片储存速度已经和iPhone 6/6 Plus不相上下,而且快速的双击home键被赋予了启动相机这个很实用的功能,使得相机的冷启动速度在0.7秒之内,比iPhone 6Plus还要迅猛。 硬件方面三星Galaxy S6使用的传感器是来自索尼的IMX240传感器,具备1600万像素,相比于S5还加入了光学防抖镜头模组,光圈也被增大到F/1.9(仅比LG G4的F 1.8光圈小),加上三星一贯优秀的拍照算法,软硬件都达到当前安卓旗舰的标杆水准。 前置拍照具有多种模式 Galaxy S6前置摄像头为500万像素,拥有8级的美颜功能,广角自拍模式可以拍出自拍杆的效果也十分实用。间隔模式则适合摆各种卖萌造型四连拍。 后置拍照界面以及设置菜单 Galaxy S6支持1080P分辨率60fps以及最高达到4K分辨率的视频拍摄,并有自动追焦,视频防抖等功能。 可扩展相机模式 Galaxy S6具有专业拍照模式,提供手动调节曝光补偿,手动对焦等功能,不过不能手动调节快门时间和光圈大小。此外S6还内置多种好玩的模式,例如全景模式、慢动作、快动作、虚拟的3D拍照效果等。除了内置的几个模式,三星Galaxy S6还有个专门的应用商店下载扩展的功能,大大丰富了Galaxy S6相机的可玩性。 Galaxy S6的拍照画质怎么样: 三星Galaxy S6远景照片 远景100%放大 由于连续的阴雨天,天空也是灰蒙蒙的,但是可以看到三星Galaxy S6无愧于1600万像素,照片解析力很高,远景画面放大后的照片细节并没有明显丢失,字体依然清晰可辨。 三星Galaxy S6近景照片 近景100%放大 通过近景样张来看,三星Galaxy S6的色彩表现稍稍偏向艳丽,一贯的讨好眼球。整个画面的表现很干净明亮,即使放大到100%显示,噪点也不明显,字体细节也有很多的保留。 三星Galaxy S6微距照片 微距100%放大 微距方面三星Galaxy S6的自动对焦非常快速,细节表现到位,色彩表现也不错。同时F1.9大光圈的背景虚化效果明显,过渡十分自然。并且可以使用专业模式的手动对焦更好的调节对焦距离。 三星Galaxy S6室内照片 室内100%放大 在室内环境光线环境下,Galaxy S6曝光和白平衡表现准确,虽然照片放大后有细微的噪点,不过不影响整体画质。 三星Galaxy S6夜景照片 夜景100%放大 许多手机的相机表现是白天一条龙晚上一条虫,到了晚上各种杂光乱入,噪点横飞,曝光也严重不足。三星Galaxy S6的得益于1.9的大光圈和光学防抖加之良好的算法优化,实拍样张比实际肉眼可观的亮度还高一点,良好的光线宽容度表现,使得暗部和亮部的细节没有丢失太多,整个画面很纯净,观感讨喜,只有100%放大照片时候才可以看到一些噪点。 三星Galaxy S6的全景照片,真正的360无死角的全景,效果还是让人相当震撼的。 更多拍照样张: 从以上实拍样张可以看出三星Galaxy S6在白平衡,色彩表现、解析力各方面都达到了顶级水准。当然S6色彩依然偏艳丽,夜晚亮度更强,这种调教拍出来的照片却更加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直出的效果更好。总体而言,Galaxy S6的拍照表现令我们颇为惊艳,绝对是安卓手机中的佼佼者。 ※三星Galaxy S6系统UI评测: 有改变但还不够好 三星Galaxy S6搭载的是基于Android 5.0.2深度定制系统TouchWiz。对比之前的TouchWiz,今年功能做了很大的精简,去掉了很多奇葩的功能比如眼球。更多保留了Android 5.0的Material Design设计方格,让今年的Galaxy S6系统 UI视觉效果比之前有了很大不同。 传统的分级桌面 Galaxy S6桌面采用双层分级设计,目前国产手机基本已经不用了,国外厂商使用的还比较多。桌面依稀可见原本的味道,比如右下角的抽屉按钮。扁平化的图标设计和多彩的配色,看起来更加时尚。 锁屏画面 水滴效果的动画解锁,玩起来比较酷炫,解锁界面还增加了Android 5.0的通知Banner,点击即可查看相关的通知。 下拉菜单/后台管理 下拉菜单采用单层设计,顶部一排10个常用开关,滑动可以查看更多,但是底部的通知栏色彩显得不那么统一,比例也有种不协调的感觉。Galaxy S6后台采用Android 5.0原生的卡片堆叠式效果,十分流畅,增加了一键清理功能。 拨号界面/短信界面 三星Galaxy S6的拨号界面与短信界面,很明显的多彩配色+扁平化图标,显得比较清爽。 设置菜单 怎么让用户用起来更加方便,Galaxy S6系统设置的分类功能图标采用不同的配色,看起来更加明目。设置菜单顶部有个快捷设置区域,可以显示多达9个的图标,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常用的功能。 三星Galaxy S6系统的第三方应用都可以卸载,自家的部分应用也可以卸载或者冻结,让人感受到三星的系统功能也在由繁到简的转变。 三星Galaxy S6的的一些内置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S健康就可以实时的跟踪你的健康数据,包括睡眠,走路,骑车等数据,设定一个每日的运动目标达到督促和奖励的效果。当然心率功能可以测量并且记录每天的健康数据,骑车、跑步等卡片设定一个目标就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运动锻炼了。 评测总结: 经过几天的体验,三星Galaxy S6的强大性能,牛X的拍照以及可以装X的外观都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统方面三星虽然也在不断求变,变得更加简单易用,不过还是显得诚意不够。系统人性化、美观度等方面依旧和国产的MIUI,FLYME等优秀的UI有着不小的差距。2015年对于三星来说是变革的一年,,汇集自家全产业链的优势打造出来的一款全新的旗舰Galaxy S6,技惊四座。三星Galaxy S6是一款顶级的手机,好在它售价是冲着iPhone而来~,不过我们的某米某煤也应该拿出更炫的黑科技武器防御了。

阅读全文

与android卡片堆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要怎么选服务器 浏览:993
情感交友网站php 浏览:941
id下载不了app怎么回事 浏览:995
有什么好看的服务器小说 浏览:293
程序员四级没过有什么影响 浏览:540
单片机与触摸屏连接 浏览:853
进程序员公司能穿凉鞋吗 浏览:245
PDF框大小 浏览:84
单片机产生锯齿波 浏览:225
如何修改ie代理服务器 浏览:417
折纸手工解压玩具不用a4纸 浏览:485
怎么双向传输服务器 浏览:286
电脑如何实现跨网段访问服务器 浏览:549
模块化网页源码字节跳动 浏览:486
梯度下降算法中遇到的问题 浏览:605
服务器连接电视怎么接 浏览:323
phploop语句 浏览:502
交叉编译工具链里的库在哪 浏览:782
安卓手q换号怎么改绑 浏览:399
nba球星加密货币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