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的功能详解
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介绍:
1.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的极性电容C1的大小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一般采用10~30uF,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容值越大需要的复位时间越短。
2.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Y1也可以采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更高频率的晶振,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的振荡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处理速度,频率越大处理速度越快。
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起振电容C2、C3一般采用15~33pF,并且电容离晶振越近越好,晶振离单片机越近越好4.P0口为开漏输出,作为输出口时需加上拉电阻,阻值一般为10k。
设置为定时器模式时,加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即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计数值N乘以机器周期Tcy就是定时时间t。
②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我是一名单片机工程师,下面的讲解你参考一下.
.
51单片机共有40只引脚.下面这个就是最小系统原理图,就是靠这四个部分,这个单片机就可以运行起来了.(看下面的数字标记,1234)
.
这个脚是存储器使用选择脚,当这个脚接”地”时,那么就是告诉单片机,选择使用外部存储器,当这个脚接”5V”时,说明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如果选择外部的存储器,太浪费单片机仅有的资源,所以这一脚永远接电源5V(如上图所示),使用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
5 如果内部存储器不够容量,最多选择更高级的容量,就可以解决容量不够的问题了,就是这么简单
.
一天入门51单片机:点我学习
.
我是岁月哥,愿你学习愉快!
③ 单片机为什么需要复位,试画出51单片机的上电复位电路图
单片机在开机是或出现故障时要复位,是要使它的程序计数器回零。
现在单片机开机复位已经普遍使用专用的上电/掉电复位电路,故障复位则使用看门狗复位电路,阻容复位是一种可靠性不高的复位方式,已被淘汰。
④ 单片机复位电路(高低电平复位分别)
当单片机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会使电容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为低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充满电时RST为高电平。正常工作为高电平,低电平复位。
当单片机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会使电容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为高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负极通过电阻对电容放电,放完电时RST为低电平。正常工作为低电平,高电平复位。
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全称RESET)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当单片机处于低电平时就扫描程序存储器执行程序。
(4)51单片机复位电路图片扩展阅读
基本结构
1、运算器
运算器由运算部件——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简称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几部分组成。ALU的作用是把传来的数据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输入来源为两个8位数据,分别来自累加器和数据寄存器。
2、ALU能完成对这两个数据进行加、减、与、或、比较大小等操作,最后将结果存入累加器。例如,两个数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数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数据寄存器中,当执行加法指令时,ALU即把两个数相加并把结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来的内容6。
3、运算器有两个功能:
(1)执行各种算术运算。
(2)执行各种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零值测试或两个值的比较。
(3)运算器所执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并且,一个算术操作产生一个运算结果,一个逻辑操作产生一个判决。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发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协调和指挥整个微机系统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
(2) 对指令进行译码和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于执行规定的动作。
(3) 指挥并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处理器中使用最频繁的寄存器。在算术和逻辑运算时它有双功能:运算前,用于保存一个操作数;运算后,用于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逻辑运算结果。
(2)数据寄存器DR
数据寄存器通过数据总线向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送(写)或取(读)数据的暂存单元。它可以保存一条正在译码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数据字节等等。
(3)程序计数器PC
PC用于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以保证程序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称为指令地址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第一条指令的内存单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总是指向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于保存当前CPU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I/O设备的地址。由于内存与CPU之间存在着速度上的差异,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读/写操作完成为止。
硬件特性
芯片
1、主流单片机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4个8位并行口、全双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模块化。
3、单片机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时无故障。
4、处理功能强,速度快。
5、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6、控制功能强。
7、环境适应能力强。
⑤ 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由哪些原件构成 其作用各是什么 复位电路有哪些类型
复位电路一般由电容电阻组成。。分成两类。一个叫上电复位。一个叫按键复位。
复位的原理就是给复位引脚一个大于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所以电容的作用是保证上电瞬间的时候充电,属于导通状态,可以将高电平送给复位引脚。
等充完电之后,电容饱和,对于直流相当于断路。这时候复位引脚是低电平。芯片正常工作。
图片如下。你自己分析一下。。
望采纳。
⑥ 51单片机 复位电路 帮忙讲解一下,要有电路图。谢谢各位了。
51单片机高电平复位。以当前使用较多的AT89系列单片机来说,,在复位脚加高电平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可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主要特征是各IO口呈现高电平,程序计数器从零开始执行程序。
复位方式有两种。
1.手动复位:按钮按下,复位脚得到VCC的高电平,单片机复位,按钮松开后,单片机开始工作。
2.上电复位:上电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VCC通过复位电容(10μF电解)给单片机复位脚施加高电平5V,同时,通过10KΩ电阻向电容器反向充电,使复位脚电压逐渐降低。经一定时间后(约10毫秒)复位脚变为0V,单片机开始工作。
⑦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图及原理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可以用专门的看门狗芯片和电路。也可以用简易的RC延时电路,实现单片机复位。其原理是单片机上电后,其复位脚rst延时提供高电平,以实现复位。
⑧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图
51单片机复位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原理图很简单,只需要一个47k电阻,10uf电容,以及一个复位开关即可。电阻接在5v和复位引脚rst上,电容和开关接在rst和地之间。
⑨ c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复位键按下时:RST经1k电阻接VCC,获得10k电阻上所分得电压,形成高电平,进入“复位状态”
当S22复位键断开时:RST经10k电阻接地,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9)51单片机复位电路图片扩展阅读: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和计算器清零按钮有所不同的是,复位电路启动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给电路通电时马上进行复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手动操作;三是根据程序或者电路运行的需要自动地进行。复位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大都是只有电阻和电容组合就可以办到了,再复杂点就有三极管等配合程序来进行了。
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
(1)微分型复位电路:
(2)积分型复位电路:
(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上电复位时,由于组成了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而比较器的负相端网络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正相端RC网络的时间常数。
因此在正端电压还没有超过负端电压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经反相器后产生高电平.复位脉冲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正常电压上升的速度.由于负端电压放电回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但是容易产生以下二种不利现象:
(1)电源二次开关间隔太短时,复位不可靠:
(2)当电源电压中有浪涌现象时,可能在浪涌消失后不能产生复位脉冲。
为此,将改进比较器重定电路,如图9所示.这个改进电路可以消除第一种现象,并减少第二种现象的产生.为了彻底消除这二种现象,可以利用数字逻辑的方法和比较器配合,设计的比较器重定电路。此电路稍加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和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大大提高了复位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