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单片机蜂鸣器工作原理是什么哪位高手可以指教一下
工作原理: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1)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电路扩展阅读:
蜂鸣器的分类:
1、按其驱动方式的原理分,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内含驱动线路,也叫自激式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外部驱动,也叫他激式蜂鸣器);
2、按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磁式蜂鸣器和压电式蜂鸣器;
3、按封装的不同,可分为:DIP
BUZZER(插针蜂鸣器)和SMD
BUZZER(贴片式蜂鸣器);
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个三极管、一个蜂鸣器、一个续流二极管和一个电源滤波电容。
1、蜂鸣器
发声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有源蜂鸣器)或者方波(无源蜂鸣器)就可以发声,其主要参数是外形尺寸、发声方向、工作电压、工作频率、工作电流、驱动方式(直流/方波)等。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2、续流二极管
蜂鸣器本质上是一个感性元件,其电流不能瞬变,因此必须有一个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否则,在蜂鸣器两端会产生几十伏的尖峰电压,可能损坏驱动三极管,并干扰整个电路系统的其它部分。
3、滤波电容
滤波电容C1的作用是滤波,滤除蜂鸣器电流对其它部分的影响,也可改善电源的交流阻抗,如果可能,最好是再并联一个220uF的电解电容。
4、三极管
三极管Q1起开关作用,其基极的高电平使三极管饱和导通,使蜂鸣器发声;而基极低电平则使三极管关闭,蜂鸣器停止发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蜂鸣器
B. 51单片机蜂鸣器程序是什么
51单片机蜂鸣器程序为:
#include"reg52.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sbit beep=P1^5;
void delay(u16 i)
{
while(i--);
}
void main()
{
while(1)
{
beep=~beep;
delay(1000);//控制音调频率
beep=~beep;/控制声音大小
delay(10);
}
}
(2)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电路扩展阅读:
BUZZER蜂鸣器的分类:
1、按其驱动方式的原理分,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内含驱动线路,也叫自激式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外部驱动,也叫他激式蜂鸣器)。
2、按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磁式蜂鸣器和压电式蜂鸣器。
3、按封装的不同,可分为:DIP BUZZER(插针蜂鸣器)和SMD BUZZER(贴片式蜂鸣器)。
4、按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蜂鸣器和交流蜂鸣器,其中,以直流最为常见压电式蜂鸣器,用的是压电材料,即当受到外力导致压电材料发生形变时压电材料会产生电荷。同样,当通电时压电材料会发生形变。
电磁式蜂鸣器,主要是利用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的特性,用一个固定的永久磁铁与通电导体产生磁力推动固定在线圈上的鼓膜。
由于两种蜂鸣器发音原理不同,压电式结构简单耐用但音调单一音色差,适用于报警器等设备。而电磁式由于音色好,所以多用于语音、音乐等设备。
C. 求大神解释下51单片机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下面是原理图 急!
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图示电路为灌电流驱动方式(低电平有效),Q5为开关三极管,平时I/O口P3.6输出高电平,因Q5为PNP型三极管,故高电平使得基极电位接近Vcc,三极管截止处于集电极回路的蜂鸣器不响,当P3.6输出低电平时Q5经由Vcc-Q5eb-R17-P3.6到地回路获得基极电流而饱和导通,蜂鸣器得电发出鸣响。
D. 怎么使用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声
蜂鸣器有两种,一种是无源的,另一种为有源的,确认的方法为:1)看封装,如果引脚端为PCB板的,一般为无源的,引脚端为树脂灌封的,一般为有源的。2)加电实验,用5V电压点击接触引脚时,只有“哒哒”声的为无源的,发出一个单音响的为有源的。
两种蜂鸣器用单片机的控制方法是一样的,对于无源的,要求单片机送出一组断续的音频信号,使蜂鸣器按要求发声,对于有源蜂鸣器,要求单片机送出一组断续的电脉冲信号,用于分断蜂鸣器的通断状态,而使有源蜂鸣器发出“嘀...嘀”,“嘀...嘀...嘀”等希望的声音。
无源蜂鸣器举例:
/**********************************************************************/
//声响驱动程序 BELL--整点报时(闹钟音两短一长)
/**********************************************************************/
void Beep(void)
{
uint a;//定义变量用于发声的长度设置
uchar b;
for(b=2;b>0;b--){
for(a=200;a>0;a--){//第一个声音的长度
beep = ~beep;//取反扬声器驱动口,以产生音频
Delay_1us(500);//音调设置延时
}
DelayM(1000);
}
for(a=1000;a>0;a--){//第一个声音的长度
beep = ~beep;//取反扬声器驱动口,以产生音频
Delay_1us(500);//音调设置延时
}
beep = 1;//音乐结束后扬声器关闭
}
有源蜂鸣器举例:
void main(void)
{
NB=0;//有源蜂鸣器初始不送电
while(1)
{
NB=0;//有源蜂鸣器断电
delay(300);//停一段时间
NB=1;//有源蜂鸣器送电
delay(1000);//响一段时间
}
}
E. 在51单片机中怎样让中断控制蜂鸣器
让中断控制蜂鸣器,用定时器,一种应用是做电子钟,定点闹钟,整点报警都可以。第二种应用,用定时器控制蜂鸣器间断发声,产生各种效果。第三种应用是控制无源蜂鸣器,用定时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加到蜂鸣器上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F. 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电路中,三极管根据哪些具体参数进行选型
1)Bell与Q2互换位置,即Bell接到集电极上;
2)基极电阻取值5KΩ;
这样三极管就可保证工作在截止、饱和的状态中
而你给出的电路,是无法让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的
G.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电路分析
你所说的情况并不限制与蜂鸣器的驱动,包括常用的继电器,指示灯等很多情况(布尔控制器件)都会遇到。
设计这种电路,首先是要考察驱动的对象,看其正常工作的额定电流和电压。根据电流和电压参数选择三极管的,一般要保证三极管的最大Ic要大于等于1.5倍驱动对象的额定电流,Vce要大于等于1.2倍驱动器件的额定电压,如果是感性负载(如继电器),还必须在负载上反向并联吸收二极管,以防止感生电压过高损坏三极管。
选择好三极管后,根据三极管手册给出的最小放大倍数和驱动器件的最大工作电流计算所需要的Ib,根据这个Ib查询三极管数据手册,看看是否在三极管的安全工作范围中,如果超出就必须要重新选择三极管,如果合用,则计算Rb。
三极管的Vbe基本上可以取一个定值0.7V,查询单片机手册在既定工作电压下IO端口的高电平输出电压,用此电压减去0.7V,再除以之前所得的Ib,得出所需的Rb,这个Rb可能不是标准电阻,取最接近的标准电阻,记住,只能取小值(以保证三极管能处于饱和状态),验算实际Ib是不是在三极管的安全范围之内。
H. 单片机蜂鸣器
1、单片机与蜂鸣器连接图已附.
2、通常P1、P2、P3口都可以用来作为控制,P0口也可以,但因其内部无上拉电阻,所以外接时,应接一1K的上拉电阻,其他一样。有源蜂鸣器驱动电路设计,无须外加驱动电路。
3、C语言编程为:
#include<reg51.h>//头文件
sbitd1=P1^2;//位定义,把P1口的P1.2位设为驱动口,当然其它口也可。
voidmain()//主函数
{
d1=0//单片机默认状态为1,不用初始化了,此处直接赋值0则可驱动
};
此为最最简单的电路程序设计。下载后,蜂鸣器一会一直处于鸣叫状态。
你可以加一个延时函数,再把d1口置高,可让它,叫一下关闭。也可以加个while(1)大循环,让它“滴、滴”不停地叫。还可以设置一个按键,按一个亮一下。
随程序的变化,现象也会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