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怎么设置的
单片机定时器的设置步骤为:
1、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共4种工作方式,两种模式(计数器/定时器)。比如:
MOV TMOD,#01;设置定时器0位定时器模式,工作方式1
2、根据定时时间赋初值。比如定时10毫秒,那么如果12M晶振的话是10000个机器周期。定时器是溢出申请中断,所以用溢出值减去定时周期为初值。
MOV TH0,#HIGH(65536-10000)
MOV TL0,#LOW(65536-10000)
3、开启中断、定时器。
SETB ET0
SETB EA
SETB TR0
② 51单片机定时器使用
51单片机定时器GATE=1时用外部INT0启动定时器当INT0=0时
定时器T1会停止计数时候读取T1值计算出高电平宽度
③ c51单片机中定时器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一、方式0
方式0为13位计数,由TL0的低5位(高3位未用)和TH0的8位组成。TL0的低5位溢出时向TH0进位,TH0溢出时,置位TCON中的TF0标志,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工作方式3将T0分成为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和TH0。
④ 单片机C51,对定时器/计数器初值设置
一个用作定时器。定时器中断的时候输出一个脉冲作为计数器的计数脉冲,设定一个计数值,计数满的时候中断,这样计数值为10时候,定时器中断10次,用一个计数值来记录定时器的中断次数,一个用作计数器。
至于定时/计数器的操作;计数器串联.536ms,所以12M晶振的情况下,然后将计数值清0,重新计数,即为100ms。总的定时时间的原理同上。这个方法会有小小误差,因为操作计数值的时候会占用一点时间,这个时间比较短。
2、2个定时/,用单个16位定时器得不到100ms的定时。这时可更换频率较低的晶振或用以下两种软件的方法:
1、定时器累加。用一个计数值来记录定时器的中断次数。比如;计数器能达到的最大定时时间为:65536*1uS=65,每中断一次计数加151单片机12M晶振时,定时/计数器的时钟为1uS,所以单个16位的定时/,设定定时器10ms中断
⑤ C51单片机定时器问题
中断有高低优先级别的,高级可以打断低级中断。
但同级中断是不会打断的。就算当时中断在执行中再次中断,也要等前一次结束才会执行。
你也可以人为在中断中关闭中断,等执行完返回主函数在开启中断。
⑥ 51单片机定时器原理
很简单,就是系统时钟同步触发定时器计数(向上或向下),定时器与比较寄存器内的预设值比较,当达到预设值或者向下计数归零后再次载入预设值到比较寄存器里面,定时器启动和停止都受到TON标志位计算,对其操作即可。
⑦ C51单片机定时器和中断有什么联系
定时器只和定时/计数中断有关。也就是当定时/计数值达到最大值时定时器溢出,产生中断,
即进入中断程序。
⑧ 单片机定时器原理及使用
这里通俗的说下C51单片机的定时器的工作原理,C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由计数器构成的,所计量的时间是通过计算固定周期的脉冲个数的累计获得的,通过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可以由16位(高、低两个8位)寄存器模式或其他位数的寄存器模式来计数,以16位计数模式来讨论,那就是无论那种工作模式只有当计数用的寄存器的各个位全部置1,也就是满值后下一个计数脉冲进入时使寄存器产生溢出,而这个溢出才会使计数产生中断从而完成一次定时控制,因此,如果我们想产生某个时长的定时,那么我需要将这个时长根据单片机运行的时钟频率、周期等等相关因素换算成需要计数的个数,进而在这个满值的16位寄存器中扣除需要计数的个数,启动运行后当计数值补充满了寄存器就完成了一次计时,而一个16位寄存器满值为2的16次方=65536,假如一个计数脉冲的周期为1us,那么满值后就会耗时65536us,假如我们需要计时36us,那么我们只需要为寄存器赋值65500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C51单片机的寄存器是8位的,我们需要将这个65500拆分出高8位数据装入THx中计算方法为THx=65500/256,再计算出低8位数据装入TLx中,THx=65500%256。
⑨ 51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内有两个16位的寄存器,用于定时计数,一个机器周期计数一次,直到计数器溢出再执行中断代码。
⑩ C51单片机定时器1以方式1定时1秒如何设置
1、先打开我们熟悉的单片机c51编程软件——keil,先把主方法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