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单片机中的扩展接口与外围电路的接法
你说的接口扩展应该是I/O扩展吧:
可以采用复用理念来做的:就拿扩展p0口来说吧:让其既可以作输入也可以作输出。
加两片芯片:74LS273与74LS244,要注意输入三态,输出缓存;可用p2.0来作控制,WR反与RD反作选择信号;
② 单片机主要外围器件
单片机外围器件,常跟单片机外围电路相关,其电路主要有键盘输入 、A/D输入,温度、通讯、I2C存储等单元电路,输出主要有LED或者LCD输出,一般控制接口输出,在配相应的功率驱动IC。和以上相关的常见外围器件有:通讯电平转换芯片(比如SP3232EEY,相似型号还有很多)、I2C存储器(一般是24C02、24C04、FM24CL16等,根据最后数据大小确定存储容量)、温度(DS1820单总线、DS600U)、LED数码管驱动(CH452A V2)、输出驱动一般用继电器转换控制,也有专用芯片等。其它日历有2300系列。
③ 51单片机 我要检查IO外接输入的电平状态,
方法:
把引脚设置为输入状态,输出一个1就行。这是单片机的设计者、生产厂家所规定的。
在这个前提下,外界,只有输入低电平,才会改变引脚的状态;输入高电平,是没有反应的。如果,外设一定要送来高电平,那就必须加上一个反相器,再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即可。
其中的 P0口 为总线式设计 电路形式 为 集电极开路 也就是说它的内部开关只能将 P0的IO连接到GND上 而不能连接到 VCC上 当向P0 写“0”时 IO口将连接到 GND 而向P0写“1”时 IO将变成高阻状态 也就是相当于断开 什么都没连接 *此时若需要输出 则必须增加外部上拉电阻 来实现高电平的 *此时若需要实现输入(IO读取) 则直接读取P0即可得到外部输入的电平状态。
至于 P1 2 3 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但一般情况下 都要在外部也配上上拉电阻 以实现稳定的 高电平输出。
综上所述 实际上 默认状态输出高 可以认为是输出状态 但P0是由外部上拉电阻实现的 “输出” p123 是由内部上拉 和外部上拉同时实现的输出 也就是说 P123 内部来看是真正的输出 而P0内部的状态是高阻。
至于为何要高阻 是因为 P0 用于总线的数据交换 高阻结构 是总线端口必须的一种状态。
④ 请教:关于STC单片机AD外围电路
呵呵
为你解答
单片机几种常见的外围电路及作用:
1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用于下达用户命令和传送、修改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参数,同时可以将运算结果送显示器上显示。
可用
8279或74LS164芯片进行键盘、显示电路的扩展。
2模拟量输入通道:
数据采集和测量,将工业现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如电压、电流),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送给单片机。
一般由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多路开关、模数转换器等组成。
3模拟量输出通道:
将计算的结果数字量经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量(电压、电流)反过来去控制工业的现场设备。
4
单片机与电脑的通讯接口电路:
完成单片机与电脑之间的连接,采用串口通讯,进行单片机与电脑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送。
5
继电器驱动电路:
完成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驱动继电器动作。
还有一些
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如满意
请选择:满意回答
⑤ 有关51单片机外围电路之pnp三极管开关电路的问题
这个电路没问题,放发射极和集电极都可以,也不是驱动电流不够。你的问题在于PNP管的发射极应该接高电位,集电极接地,这样P1.3给低电平时b-e结才能导通。
呵呵“当发射极为低电平时,继电器闭合”这句可是你原话啊。
另外C>B的情况是在集电极串接负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而当发射极接负载时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基极电位也跟着降低,所以输入基极的电压也应该跟着降低,但这种情况下不会低过0V,所以这样看基极电流对集电极仍有控制作用,电路还是工作在放大状态,并没有进入饱和区,由于VB的降低,所以应该适当减小基极电阻来提高基极电流,应该就是这个原因,试着把基极电阻减小到5k试试。这种发射极驱动的方式缺点就是基极电阻不能随便定值,有一个最佳值,由于继电器线圈参数不明确最好用电位器调整。
⑥ 单片机的外部设备指的是什么
输入设备:键盘、触摸屏、通信接口
输出设备:显示(LED、LCD)、打印
外部存储:ROM、RAM、EEROM、EPOM
⑦ 51单片机的三总线是由哪些口线构成的
51 单片机的数据总线为P0 口,P0 口为双向数据通道,CPU 从P0 口送出和读回数据。
为了节约芯片引脚,采用P0 口复用方式,除了作为数据总线外,在ALE 信号时序匹配下,通过外置的数据锁存器,在总线访问前半周期从P0口送出低8位地址,后半周期从P0 口送出8 位数据。
系列单片机的控制总线包括读控制信号P3.7 和写控制信号P3.6 等,二者分别作为总线模式下数据读和数据写的使能信号。
(7)51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输入设备扩展阅读:
运算器有两个功能:
(1) 执行各种算术运算。
(2) 执行各种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零值测试或两个值的比较。
运算器所执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并且,一个算术操作产生一个运算结果,一个逻辑操作产生一个判决。
⑧ 除了cpu之外,51单片机的片内都集成了哪些外围功能部件
MCS-51单片机内部包含哪些主要逻辑功能部件有:(1)1个8位的微处理器CPU。(2)8KB的片内程序存储器Flash ROM(51子系列的Flash ROM为4KB),用于烧录运行的程序、常数数据。(3)256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RAM(51子系列的RAM为128B),在程序运行时可以随时。主要包括: 8位cpu 片内带振荡器 片内数据存储器 片内程序存储器(不一定都有)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寻址寻址功能单元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寻址寻址功能单元 布尔数据寻址单元 特殊功能寄存器寻址单元 4个8位的I/O并行接口:P0、P1、P2、P3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 两个优先级别的五个中断源 一个全双工的串行I/O接口,可多机通信。单片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
⑨ 51单片机继电器接线柱怎么连接外接设备
单片机和继电器之间需要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反相二极消除吸合时产生的瞬间反相电动势。管保护三极管,三极管上的电阻用1K,3极管用SS8550,二极管用IN5819。交流用电器一根线接在继电器的常开上,一根线接220V电源上回。
另一种用法是用ULN2003或2803这一系列达林顿管直接驱动继电器,不用加电阻,不用二极管,与5V继电器直接相连就可以驱动。
还有一种答方法是用PLC817光耦,也需要加反相二极管,还需要加一个560R的电阻,上拉电阻10K,有点麻 烦。
1时Q1导通,继电器线圈有电流,继电器吸合。 CPU输出高电平时,Q1截止,继电器线圈电流消失,继电器释放。 由于继电器线圈本身相当于是一个电感,电流跳变的时候,线圈两端会产生有反电势,为了避免反电势对电路中其他器件造成损坏,在线圈两端加上续流二极管D1,对反电势电压进行续流。 使用这个电路的时候应注意Q1的射极电压不能高于CPU的电源电压,否则Q1不能完全截止,控制会失效。
⑩ 51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含有哪些模块,及每个模块能实现的功能
51单片机如果RAM和ROM够大也能做很多事,51单片机一般外围复位电路
,时钟电路这事必须的,有了这个你就可以加以一些AD或DA转换电路,RS232通信部分,外围定时计数器,剩下的可能就是IO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