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皮大能

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皮大能

发布时间:2022-09-11 00:29:31

单片机数模转换课程设计

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找的了!

Ⅱ 单片机课程设计

要LED的亮度有变化,一是施加一个可变电压源或者电流源,显然这个属于模拟控制过程。一是控制LED发光的时间,就是施加一个周期固定的,占空比可调的方波电压源,控制占空比可得到不同的亮度感知,这个属于数字控制过程。
那么这里就选择控制占空比的方法就是了。

Ⅲ 急求: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移动机器人单片机控制器设计》悬赏分高高的!!!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
1、设计题目确定及要求
2、总体方案确定
(1)总体方案设计
(2)绘制总体方案图
3、 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1)切削力计算
(2)滚动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伺服系统传动设计
(4)步进电机当量扭矩计算及选型
(5)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绘制一个轴的机械装配图)
4、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方案及绘制系统框图
(2)单片机的选用
(3)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
(4)译码电路设计
(5)接口电路设计
(6)绘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5、 基本的参考图表汇编。

电一体化系统是综合多个学科的系统,包括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测试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它极大推动了机械工业,兵器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其技术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进到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自动化,高精度,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的时代。

结合精密机械控制是现代机械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使机械加工的精度又提高一个层次,主要技术是用微机、单片机等现代高科技仪器来控制步进电机,再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精密的工作台控制。这个由微机或单片机、步进电机、机械工作机构组成的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让我们由这样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重新复习学过的知识, 接触机电一体化系统,为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也是为工作作好准备。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题目和技术指标要求分析

1.3总体方案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本体结构设计

2.1丝杠导程选择

2.2丝杠支承结构选择

2.3螺旋机构运动部件导向机构选择

2.4步进电机的安装结构以及与丝杠的连接结构设计

第三章:步进电机驱动器电路设计

第四章:控制器程序流程框图设计

第五章:程序代码设计

结论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精度高,故采用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动机在半闭环控制系统中具有控制精度高 ( 可精确到1度以下) 、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其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随着混合式步进电机的产生和应用,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和力矩不断增加,而成本价格不断降低,为步进电机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对步进电机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下面讨论用一下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2题目和技术指标要求分析

设计题目: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参数:机械手运动范围 0~150mm

机械手移动步距 50
步进电机型号 42BYG006

1.3 总体方案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通过IO口输出的具有时序的方波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信号经过不同的放大电路和不同参数的器件,可以达到不同的放大的要求,放大后能够得到较大的功率。用四路分别进行放大的信号驱动四相五线的步进电机。而步进电机与滚珠丝杠机构用联轴器连接起来,进而将螺旋运动转化为稳定的水平直线运动。

该系统可分为控制部分、驱动部件、执行元件、传动和导向机构、以及控制软件等几个部分。要求设计该系统的机械及电路的结构和参数、设计部分单片机或微机控制程序,使机械手能够左右步进,并达到技术指标所规定的要求。

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机械本体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传动、滚动直线导轨导向的总体机构方案。机械本体设计以工作台运动位移控制增量的实现为主要目标,以滚珠丝杆及其周边零部件的选用为主要内容,同时考虑运动相关精度问题。

步进电机控制器采用微机或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采用微机时,可通过ISA总线、并行端口、串行端口传送数据,设计步进电机与微机的接口电路。采用单片机时,可选用AT89C51, 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和步进电机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微机或单片机的软件均采用C语言编写代码。

该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半闭环伺服系统,通过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驱动,经传动机构带动工作台运动。可实现机械手的+X、-X两个方向的进给和两级调速。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机械本体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杠传动,滚动直线导轨导向的总体结构方案。采用步进电机驱动进给准确,使用位置传感器精确控制机械手移动范围,而且通过给定的脉冲周期,能够以任意速度转动,定距运动较精确。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采用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传动结构,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寿命长,低能耗,摩擦系数小,较高紧凑,通用性强等特点。

第二章 机械本体结构设计

2.1 丝杠导程

已知机械手移动步距 s = 50um

s = L 为步距角, L为导程;

查资料知: 42BYG006型号 的步进电机(八拍)步距角为0.90

则丝杠导程: L = 10 mm

2.2 丝杠的支承机构

为提高传动刚度,选择合理的支承结构并正确安装很重要,对传动精度有很大影响。丝杠主要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主要是卧式丝杠的自重,因此,丝杠的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丝杠的支承结构有以下几种:

(1) F—0支承结构:一端固定(F),一端自由(0),如下图所示:

F—0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小,轴向刚度低,压杆稳定性较差和临界转速低,设计时应尽量使丝杠受拉伸。适用于短丝杠,垂直丝杠。

(2) F—S支承结构:一端固定(F),一端浮动(S),如下图所示:

F—S结构的特点是轴向刚度和F—0相同,压杆稳定性和临界转速比同长度的F—0高,丝杠有热膨胀的余地,需要保证螺母与两支承同轴,结构较复杂,工艺较困难。适用于较长丝杠或卧式丝杠。

(3)F—F支承结构:两端固定,结构如下图所示:

F—F结构的特点是丝杠的轴向刚度为一端固定的4倍,压杆稳定性好,固有频率比一端固定的高,可施加预紧力提高传动刚度,结构和工艺都较复杂。适用于长丝杠以及对刚度和位移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由于该系统是半闭环系统,精度本来就不是很高,故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浮动的支承结构,该结构让丝杠有膨胀的余地,适用与较长的丝杠中,游动支承采用深沟球轴承,固定支承结构有下表1列的几种:

抱歉图片不会弄

Ⅳ 高分求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手边有一些你需要的关于单片机的论文设计资料 需要的话加QQ 晚上7点以后隐身在线,直接加就行,说明要的资料名字就好。嘿嘿 楼主 要是觉的好的话 可别忘了给分哦。

Ⅳ 单片机课程设计

刚给一个兄弟做的

KEYVAL EQU30H

KEYTM EQU31H

KEYSCAN EQU32H

DAT EQU33H

SCANLED EQU39H

CLK EQU77H

SEC EQU78H

MIN EQU79H

HOUR EQU7AH

PAUSE BIT00H

DOT BIT01H

ORG0000H

LJMPMAIN

ORG000BH

LJMPT0ISR ;50ms定时

ORG001BH

LJMPT1ISR ;扫描显示

ORG0030H

MAIN:

MOVSP,#5FH

MOVTMOD,#11H

MOVTH0,#03CH

MOVTL0,#0B0H

MOVTH1,#0ECH

MOVTL1,#078H

MOVKEYVAL,#0

MOVSCANLED,#0

MOV33H,#10H

MOV34H,#10H

MOV35H,#10H

MOV36H,#10H

MOV37H,#10H

MOV38H,#10H

MOVSEC,#0

MOVMIN,#0

MOVHOUR,#0

MOVCLK,#0

CLRPAUSE

SETBEA

SETBET1

SETBTR1

LOOP:

LCALLKEYSEL

MOVA,KEYVAL

CJNEA,#0FFH,LOOP1

SJMPLOOP

LOOP1:

CJNEA,#10,LOOP2 ;“ON”启动

SETBTR0

SETBET0

SETBPAUSE

SJMPLOOP

LOOP2:

CJNEA,#11,LOOP3 ;“=”清零

MOVSEC,#0

MOVMIN,#0

MOVHOUR,#0

LCALLDISCHG

SJMPLOOP

LOOP3:

CJNEA,#15,LOOP4 ;“+”暂停

CLRTR0

CLRET0

CLRPAUSE

SJMPLOOP

LOOP4:

CJNEA,#14,LOOP5 ;“-”清显示暂停

MOV33H,#10H

MOV34H,#10H

MOV35H,#10H

MOV36H,#10H

MOV37H,#10H

MOV38H,#10H

CLRTR0

CLRET0

CLRPAUSE

SJMPLOOP

LOOP5:

CJNEA,#10,LOOP6 ;数字键

LOOP6:

JCLOOP7

LJMPLOOP

LOOP7:

JNBPAUSE,LOOP8 ;暂停状态可以输入数字键

LJMPLOOP

LOOP8:

MOV33H,34H

MOV34H,35H

MOV35H,36H

MOV36H,37H

MOV37H,38H

MOV38H,KEYVAL

MOVA,34H

SWAPA

ORLA,33H

LCALLBCDH

MOVHOUR,A

MOVA,36H

SWAPA

ORLA,35H

LCALLBCDH

MOVMIN,A

MOVA,38H

SWAPA

ORLA,37H

LCALLBCDH

MOVSEC,A

LJMPLOOP

;------------------

;BCD转换为十六进制

BCDH:

MOVB,#10H

DIVAB

MOVR7,B

MOVB,#10

MULAB

ADDA,R7

RET

;------------------

;十六进制转换为BCD

HBCD:

MOVB,#10

DIVAB

SWAPA

ORLA,B

RET

;------------------

KEYSEL:

MOV KEYVAL,#0

MOV KEYSCAN,#0EFH

LCALL GETKEY

MOV A,KEYTM

JZ KEYS1

MOV KEYVAL,A

SJMP KEYRTN

KEYS1:

MOV KEYSCAN,#0DFH

LCALL GETKEY

MOV A,KEYTM

JZ KEYS2

CLR C

ADD A,#4

MOV KEYVAL,A

SJMP KEYRTN

KEYS2:

MOV KEYSCAN,#0BFH

LCALL GETKEY

MOV A,KEYTM

JZ KEYS3

CLR C

ADD A,#8

MOV KEYVAL,A

SJMP KEYRTN

KEYS3:

MOV KEYSCAN,#7FH

LCALL GETKEY

MOV A,KEYTM

JZ KEYRTN

CLR C

ADD A,#12

MOV KEYVAL,A

KEYRTN:

LCALLCHGKEY

RET

;--------------------

GETKEY:

MOVKEYTM,#0

MOV A,KEYSCAN

MOV P3,A

NOP

MOV A,P3

ANL A,#0FH

XRL A,#0FH

JZ NOKEY

MOVR2,#10

LCALLDELAY

MOV A,P3

ANL A,#0FH

XRL A,#0FH

JZ NOKEY

MOV A,P3

ANL A,#0FH

MOV R7,A

SF:

MOV A,P3

ANL A,#0FH

XRL A,#0FH

JNZ SF

MOV A,R7

CJNE A,#0EH,NK1

MOV KEYTM,#1

SJMP NOKEY

NK1:

CJNE A,#0DH,NK2

MOV KEYTM,#2

SJMP NOKEY

NK2:

CJNE A,#0BH,NK3

MOV KEYTM,#3

SJMP NOKEY

NK3:

CJNE A,#07H,NOKEY

MOV KEYTM,#4

NOKEY: RET

;--------------------

DELAY:

MOVR3,#50

DELAY1:

MOVR4,#100

DJNZR4,$

DJNZR3,DELAY1

DJNZR2,DELAY

RET

;--------------------

T0ISR:

PUSHACC

CLRTR0

MOVTH0,#3CH

MOVTL0,#0B0H

SETBTR0

INCCLK

MOVA,CLK

CJNEA,#20,T0ISRE

MOVCLK,#0

INCSEC

MOVA,SEC

CJNEA,#60,T0ISRE

MOVSEC,#0

INCMIN

MOVA,MIN

CJNEA,#60,T0ISRE

MOVMIN,#0

INCHOUR

MOVA,HOUR

CJNEA,#24,T0ISRE

MOVSEC,#0

MOVMIN,#0

MOVHOUR,#0

T0ISRE:

LCALLDISCHG

POPACC

RETI

;--------------------

DISCHG:

MOVA,HOUR

LCALLHBCD

PUSHACC

ANLA,#0FH

MOV34H,A

POPACC

ANLA,#0F0H

SWAPA

MOV33H,A

MOVA,MIN

LCALLHBCD

PUSHACC

ANLA,#0FH

MOV36H,A

POPACC

ANLA,#0F0H

SWAPA

MOV35H,A

MOVA,SEC

LCALLHBCD

PUSHACC

ANLA,#0FH

MOV38H,A

POPACC

ANLA,#0F0H

SWAPA

MOV37H,A

RET

;--------------------

T1ISR:

PUSHACC

CLRTR1

MOVTH1,#0ECH

MOVTL1,#78H

SETBTR1

MOVDPTR,#LEDTAB

T100:

MOVR0,#DAT

MOVA,SCANLED

ADDA,R0

MOVR0,A

MOVA,SCANLED

JNZT101

MOVP2,#01H

CLRDOT

SJMPT1DIS

T101:

DECA

JNZT102

MOVP2,#02H

SETBDOT

SJMPT1DIS

T102:

DECA

JNZT103

MOVP2,#04H

CLRDOT

SJMPT1DIS

T103:

DECA

JNZT104

MOVP2,#08H

SETBDOT

SJMPT1DIS

T104:

DECA

JNZT105

MOVP2,#10H

CLRDOT

SJMPT1DIS

T105:

MOVP2,#20H

CLRDOT

T1DIS:

MOVA,@R0

MOVCA,@A+DPTR

JNBDOT,T1DIS1

ORLA,#01H

T1DIS1:

CPLA

MOVP0,A

INCSCANLED

MOVA,SCANLED

CJNEA,#6,T1END

MOVSCANLED,#0

T1END:

POPACC

RETI

;--------------------

CHGKEY:

MOVA,KEYVAL

JZKV16

DECA

JNZKV01

MOVKEYVAL,#7

RET

KV01:

DECA

JNZKV02

MOVKEYVAL,#4

RET

KV02:

DECA

JNZKV03

MOVKEYVAL,#1

RET

KV03:

DECA

JNZKV04

MOVKEYVAL,#10

RET

KV04:

DECA

JNZKV05

MOVKEYVAL,#8

RET

KV05:

DECA

JNZKV06

MOVKEYVAL,#5

RET

KV06:

DECA

JNZKV07

MOVKEYVAL,#2

RET

KV07:

DECA

JNZKV08

MOVKEYVAL,#0

RET

KV08:

DECA

JNZKV09

MOVKEYVAL,#9

RET

KV09:

DECA

JNZKV10

MOVKEYVAL,#6

RET

KV10:

DECA

JNZKV11

MOVKEYVAL,#3

RET

KV11:

DECA

JNZKV12

MOVKEYVAL,#11

RET

KV12:

DECA

JNZKV13

MOVKEYVAL,#12

RET

KV13:

DECA

JNZKV14

MOVKEYVAL,#13

RET

KV14:

DECA

JNZKV15

MOVKEYVAL,#14

RET

KV15:

DECA

JNZKV16

MOVKEYVAL,#15

RET

KV16:

MOVKEYVAL,#0FFH

RET

;--------------------

LEDTAB: DB0FCH ;"0" 00H

DB60H ;"1" 01H

DB0DAH ;"2" 02H

DB0F2H ;"3" 03H

DB66H ;"4" 04H

DB0B6H ;"5" 05H

DB0BEH ;"6" 06H

DB0E0H ;"7" 07H

DB0FEH ;"8" 08H

DB0F6H ;"9" 09H

DB0EEH ;"A" 0AH

DB3EH ;"B" 0BH

DB9CH ;"C" 0CH

DB7AH ;"D" 0DH

DB9EH ;"E" 0EH

DB8EH ;"F" 0FH

DB00H ;"" 10H

;--------------------

Ⅵ 请推荐几本好的51单片机教程

看这篇帖子的,我想都是电子爱好者或电类专业学生。不知道大家都处于什么一个阶段,这篇帖子是写给入门者的,要解决一个问题:初学者应重点掌握什么电子知识,大学阶段如何学习?

先说点貌似题外的东西——3个谬论。

谬论一:高中老师常对我们说,大家现在好好学,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爱怎么玩怎么玩。这真是狗屁。别的专业我不好说,电气、电子、电力、通信、自动化等电类专业,想要轻松那是不可能地(当然你是天才就另说),专业课上讲的东西对决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云里雾里,从来都是一知半解,需要你课下大量时间精力地消化。有些东西甚至需要你若干年后在工作中遇着时才回过味:“哦,原来以前学的那东西是干这使的。”你要能想得起,并知道怎么回头去补,就算是上学时专业课学得很扎实了。

谬论二:填志愿时经常有人对我们说:专业不重要,学校最重要,进了个好学校想学什么再学。这亦是狗屁。进了学校,本专业的课程就可能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还有多少人有时间和毅力选修第二专业?而所学专业几乎就是决定了你今后一生的职业生涯。而学校,说实在话本科阶段我觉得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各校间差别不是很大。课上讲的大同小异,课下也不会有什么好老师给你单独指导和点拨,若能遇着,那是你的幸运。越牛的学校的越牛的老师就越忙,不要指望他们会在教学上花多少心思,更不要指望他们对你另眼相看。反倒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小老师们可能跟学生走得更近,辅导更多些,虽然他们可能水平一般,但对于你大学的学习来说还是足够的。综上所述,我觉得对于一个电子爱好者来说,成为一名普通重点大学的电子系学生比成为北大的哲学系学生更重要。当然看帖的应该大多数都是学电的,那恭喜你,这个专业不错的,虽不是什么“朝阳产业”,但绝对是个“常青行业”。

谬论三:上了大学,可能又有不少人对你说,在大学专业不重要,关键的是学好计算机和英语,这样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了。这也是屁话。你要明确一点:你将来不是纯靠英语吃饭的,也不是做编程、搞软件开发或动画创作的。我是想说:若果你性格偏内向沉稳、肯钻研、爱好电子行业,将来想从事电子设计和研发工作,那你一定要学好专业课。当然英语也很重要,但以后工作中用得多的是你的专业英语,即能读懂英语技术文档,而不是跟别人比你口语多正宗多流利。至于计算机,那就是一工具,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学photoshop、3dmax、Flash、网页制作等流行软件,这些在你今后的工作中用不着,也会牵扯你大量时间精力。好钢用在刀刃上,多进进实验室多搭搭电路吧。当然,电类学生对电脑也有特殊要求,那就是用熟Protel、
Multisim,学好汇编语言、C语言、选学PLD相关软件。任务也是很重的。

以上说了3个谬论,下面言归正传吧。那么进了大学,读了电类专业,这4年你该学些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电类专业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个方向,具体为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工厂供变电等)专业属强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电子、通信、自动化专业以弱电为主。其他更进一步的细分要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划分。但无论强电还是弱电,基础都是一样的。

首先高数是要学好的,以后的信号处理、电磁场、电力系统、DSP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都用得着。

专业基础课最重要的就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3门课一定要学好。这3门课一般都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开设,对大多数对电子知识还了解不多的同学来说,通常是学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所以,最好是在开课之前或是开课的同时读一两本通俗浅显的综合介绍电子知识的书籍,对书中的知识你不需要都懂,能有个大致感觉就行。

对这这种入门读物的选择很重要,难了看不懂可能兴趣就此丧失或备受打击,反而事与愿违。在此推荐一本《电子设计从零开始》(杨欣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模电、数电、单片机、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等都有涉及,一册在手基本知识就差不多了,关键是浅显易懂,有一定趣味性。另外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套小开本(32开)电子系列图书也不错,是日本人写的,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插图较多,也较浅显,不过这一系列分册较多,内容分得较细。

除了看书,还要足够重视动手实践。电路、模电、数电这些课程进行的同时都会同时开设一些课程试验,珍惜这个动手机会好好弄一弄,而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应付了事。跟抄作业一样,拷贝别人的试验结果在高校中也是蔚然成风,特别是几个人一个小组的实验,那就是个别勤奋好学的在那折腾,其他人毫不用心地等着出结果。

我只想说,自己动手努力得来的成果才是甜美的,那种成就感会让你充实和满足。游手好闲的,到临近毕业找工作或在单位试用时,心中那种巨大的惶恐会让你悔不当初。这种教训太多了,多少次我们都是蹉跎了岁月才回过头来追悔莫及。除了实验课好好准备好好做之外,许多学校都设有开放性实验室,供学生平时课余自觉来弄弄。珍惜这种资源和条件吧,工作后不会再有谁给你提供这种免费的午餐了。

当然有些学校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或缺少器件,那同学们就在电脑上模拟一把试验平台吧,就是学好用好Multisim软件。Multisim是一种电路仿真软件,笔者上学时叫做EWB,后来随着版本更新,先后更名为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这个软件可模拟搭建各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并可观测、分析电路仿真结果。大伙可以把模电、数电中学习的电路在这软件里面模拟一下,增加感性认识,实验前后也可把试验电路在软件里模拟,看跟实际试验结果有多大差别。可以说,只要你是学电的,这个小软件就是你上学时必须掌握的,对你的学习助益很大。另一个必须掌握的软件那就是protel了。

上学时,从小学期的综合设计实验到毕业设计,最后都会要求你用Protel绘出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工作后,Protel也是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同学毕业后一两年内的工作,可能就是单纯地用这软件画板子。Protel的版本也走过了Protel98、Protel99、Protel99SE、ProtelDXP、Protel2004的发展道路。Protel99SE、ProtelDXP、Protel2004这三个版本现在用得最多,目前许多学校教学或公司内工程师使用的都还是Protel99SE,当然若作为新的自学者直接从Protel2004学起似乎好一些。

综上所叙,作为最基本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Multisim和Protel是所有电类学生在上学时必须掌握的。其他的如Pspice、Orcad、SYstemview、MATLAB、QuartusII等等,需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学,或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或工作后在重点学习使用。那Multisim和Protel好学么?入门应该问题不大,让师兄师姐指导指导,或是找一两本入门书看一看就OK了。这里推荐一本《电路设计与仿真——基于Multisim 8与Protel 2004》(也是杨欣编着,清华社出版),作为这两款软件的入门学习挺不错的,关键是一本书包含了两款软件学习,对穷学生来说比较划算,若是花钱买两本书分别去学这两个软件,就不值了,因为Multisim的入门不是很难。另用Protel画PCB电路板学问挺大的,有必要多看一些技术文档或是买一本高级应用类的图书。

2.大三大四(学习专业课,尝试应用)
进入大三,就涉及到专业课的学习了,本文只讨论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其他如《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自控原理》、《信号与处理》、《高电压》、《电磁场》等等以理论和计算为主的专业课,咱就不多提了。当然这些课对你今后向研究型人才发展很重要,也都很让人头疼,要有建议也只能说是努力学、好好学,懂多少是到少(不过别指望全都懂),以后工作或接着深造用得着时再回过头来接着补接着学,那时有工作经验或接触多了有感性认识,可能学着就容易些了。
那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又有哪些呢?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课程,很难面面俱到。这里先简单罗列一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也称单片机)、开关电源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应用、变频器应用、通信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DSP、嵌入式等等。可能有同学要问:这么多东西,大学阶段要想都学好不容易吧?答案是不仅是不容易,而且是不可能。这些技术每一门展开来都是复杂的一套知识,可以说,你只要精通其中一门,就可以到外边找个不错的工作了。
而且在大学阶段,这些课程也不是都要学的,而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选修其中几门(具体选哪几门,多研究研究你们各自的专业培养方案,多请教老师),学的时候争取能动基本用法即可,真正的应用和深入是要到工作后的;当然你若很勤奋或有天赋,能熟练掌握某一门达到开发产品的程度,那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就轻而易举了。到这里我们需要再明确一点:电子领域知识繁多、浩如烟海,所以一般搞硬件的公司都有较多的员工,一个研发项目是多人细致分工、共同完成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团队意识这个名词。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比如一些人专门负责搞驱动,一些人专门从事逻辑设计,一些人专门搞高频无线,一些人专门搞测试,一些人专门设计外壳,一些人专门设计电路板等等。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头都大了:那说来说去大学阶段到底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呢?说实话写到这里我的头也大了,电子设计涉及方方面面的东西太多了,实在不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能说得清楚的。所以我决定剔除这些生涩的课程名目,大致说一下我所认为的一个电类学生或是想要成为电子工程师的自学者应该掌握的基本的专业技能。

现在应该说单片机不知道那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单片机的知识和应用的技巧成了求职面试中必备的问题。但是单片机的知识较难入手,但是你如果看了《51单片机应用从零开始》(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玉凤,刘湘黔,杨欣编着)就不是这么感觉的了,这是一本中学生都读得懂的单片机基础和应用教程。这本教程凝结了国内几所重点大学中站在科研、教学第一线教师们的心血,也得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加的夫大学等世界着名大学多位博士生导师的指导意见。经过多位学者的精心裁剪,本书的脉络、线索、内容才真正符合读者学习单片机的需要。

《51单片机应用从零开始》以生动活泼、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尽量让单片机学习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专业词汇,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的使用而掌握。本书没有用专业的描述方法来叙述知识点,取而代之的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应该了解的内容和盘托出。
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铺垫。在单片机学习之前,需要对计算机原理和电子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本书考虑到不同读者的知识背景不同,把这两个基础理论融入到了单片机的讲解当中,使阅读起来感觉不到有什么障碍。
构建了全面的学习支撑体系。每章最后的“实例点拨”除了巩固每章的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辟单片机应用的视野;再加上“器件介绍”环节,补足单片机从基础到应用所需要的知识;以及丰富的附录内容可作为学习和应用单片机的强力参考。这便构建了一个完整学习单片机的支撑体系。
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书中有充足的实例应用,可以用在单片机实验、单片机课程设计当中。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实例前后都伴随着仔细的讲解,一个例子下来就能摸清来龙去脉。
叙述的内容全面、新颖、权威。严格按照单片机官方的技术参考对其进行讲解,包括所有51单片机学习与应用需要的基础知识。无论叙述的内容或是实例,都是目前世界上单片机应用的主流。
全书浑然一体。虽然每章各具标题,实际上互有联系。而这种联系如果在书中忽略不谈,则会对理解和记忆产生障碍。本书在正文中多次有知识点的相互映射,这不但能加深前后内容的联系,而且能深化理解与记忆。

我认为:除了最初提到的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外,应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与选用指导、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一些常用电路模块的分析与设计、单片机的应用、PLD的应用、仿真软件的应用、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测量与电路测试。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就不用说了,这是元素级的基础,不过要想掌握好也并不容易,一些电子系学生毕业了,还认不出二极管、三极管实物、分不清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等等,也不是没有的事。还是一句话,多进进实验室,多跑跑电子市场,多看看书。

仪器仪表的使用,大学的实验课中你至少会用过数字万用表,波形发生器、电源、示波器、小电机、单片机仿真机,至少要把这些东西的接线方法和用法弄懂吧。

常用电路模块也是包罗万相,各种放大电路、比较器、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还有各种数字逻辑单元电路等等,只能说,大致了解吧,并学会怎么去查资料、查芯片查管脚。最基本的,做实验或课程设计中用到的各种芯片要弄熟。

单片机,这是应该掌握的。时下单片机种类繁多,但各大小企业用得最多的还是51系列单片机,而且价格便宜、学习资料也最全,故给自学者推荐。当然各学校开课讲的单片机型号会有所不同,没关系,学好单片机编程,学好了一种,再学别的单片机就容易了。

PLD(可编程逻辑器件),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提供用户可编程,实现一定的逻辑功能。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功能设定(即要它实现什么功能)要有设计者借助开发工具,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这跟单片机类似。开发工具可学习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软件(这是该公司的第4代PLD开发软件,第3代是MAX+PLUS II软件)。编程语言学习硬件描述语言VHDL或Verilog HDL。

仿真软件最基本的就是前面说的Multisim了,另外还可学MATLAB。其他的试专业情况选学或是工作后学。电路板设计与制作主要是用Protel软件辅助进行。这在前面已有介绍,读者应该也比较熟悉。

最后建议同学们积极与各类电子竞赛赛事,参加一场比赛一个项目做下来,电子设计的一个流程和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就能串起来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莫大裨益。

以上这些东西我说得笼统,深入下去又是一大堆要学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多啃书本、多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有一套“电子电路循序渐进系列教程”是按照上面我所讲的那个思路出的,可惜好像还没出全,现在好像只有《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电路设计与制板——Proetl应用教程》、《仿真软件教程——Multisim和MATLAB》、《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几本。另外听听你们老师的意见、师兄师姐的意见,问问他们应读些什么书,当然也不能尽听尽信,翻开一本书我想你先大致看看他讲得是否通俗,自己琢磨着能看懂几分?我想能有5分懂这本书就值得一看了,示自己现阶段的知识情况,太浅显的书不用看了,太深的书也不要去看,看得迷迷糊糊还打击自信心丧失了兴趣。

好了,就此停笔吧。本来是要写个书目推荐,可干瘪瘪的罗列一堆书目有什么意义?还是写下这些字,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深入吧,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最后一句老生常谈也是我的切肤之痛:大学四年会一晃而过,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要虚度光阴。及时当努力,岁月不待人!

阅读全文

与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皮大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和php通信 浏览:679
为什么黑程序员 浏览:162
程序员男生 浏览:455
戴尔文件夹内文件怎么置顶 浏览:582
云服务器6m网速 浏览:722
vivo手机中国联通服务器地址 浏览:862
工程总控编译失败 浏览:706
燕赵红枫app如何下载 浏览:867
php查杀软件 浏览:878
教育管理学pdf 浏览:547
服务器均衡怎么使用 浏览:626
linux中jps 浏览:954
单片机实验感想 浏览:561
程序员级别数学算法逻辑 浏览:900
2k21公园怎么换服务器 浏览:724
php释放数据库连接 浏览:722
php网页抓取工具 浏览:726
android设置对齐方式 浏览:23
linux创建网页 浏览:280
净化车间门算法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