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inux下怎么安装程序
2 其次需要给Linux系统留出足够的磁盘空间来安装,因为Linux采用ext2/ext3 的文件系统,和windows的fat/ntfs文件系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像在windows 中装软件那样直接装Linux,而需要给Linux系统留出足够的空闲空间。 最简捷的一个方法是直接利用windows自带的工具: 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 上述的路径是在windows2003的,2000和xp也在类似的位置。 磁盘管理中可以删除某个硬盘的逻辑分区(C盘,D盘,E盘这样的逻辑分区)为 空闲的磁盘空间。 选取一个你不常用的逻辑分区(建议不要小于5G),将其中的文件备分到其它 分区中去,然后在磁盘管理中将这个逻辑分区删除成空闲的磁盘空间。 千万要注意不要删错盘!也不能删除C盘! 如果你原来就没有多余的分区可以分给Linux,但是有足够的磁盘空间,那么你 就需要用pqmagic类似的磁盘分区工具来帮忙了,反正弄出5个G以上的空闲磁盘 空间就可以了。 3 准备工作都做完了,现在开始装,首先重启系统,选择bios从光盘启动。然后把 Linux的安装光盘放在光驱里。 4 如果光盘没有问题的话,启动后会和windows的启动不一样了,刷出来一大屏字符 信息,恩,这就对了:)到一个有红帽子招牌图片的地方会停下等待输入,安装 系统直接按回车就可以了。 剩下的其实和windows的安装也没啥区别,想看看它在说什么就读一读,不想看直接 下一步。 !!!不过一定要注意在一个地方不能按下一步!!! 当问你选择什么磁盘空间来安装Linux的时候,通常有这样的三种选择: 删除当前所有分区并重新分区 删除当前所有Linux分区并重新分区 利用当前空闲的磁盘空间来安装系统 !!!一定要选第三个,不能是缺省的第一个!!! 当然也不用太紧张,如果误点一次通常会有提示框的,还能取消,但你要误点两次就 不要怪我这里没有提醒你了…… 之后还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会问你是系统自动分区还是你自己手动分区,没装过Linux的同学就自动分吧,一般会 有一个警告框,不用担心,直接确定。 还有就是在选择用什么样的引导器的时候,可以直接用缺省的GRUB引导器,但是下面的 框框里需要把windows修改成默认值,这样不用今后每次开机的时候都去盯着机器。 (当然这些东西都不是必须的,装完系统以后都还可以自己再改) 还会需要你提供一个root密码,root的作用相当于windows中的administrator,对所有 的文件都有访问权限。对于服务器来说,root密码是最重要的,但是个人pc好象问题不 大…… 不过还是提醒大家要谨慎,因为用root登陆时,只要一条命令就可以把整个机器 里的东西全部删除,甚至包括windows里的东西。 5 点完一堆下一步后会到一个界面问你需要安装那些软件,对于第一次用Linux的同学, 建议你选择完全安装——注意是完全安装,不是缺省地点下一步。完全安装需要4G多的空 间,如果你没有没有这么多的空间或者你就是不想装一堆你永远可能都不会用的东西, 那么你可以把开发工具那一栏里的东东都选上,最重要的是内核开发那一栏,因为我们 需要gcc等工具来做编译源码等工作。 6 假设你选择完全部安装,点击下一步后就开始了还比较漫长的安装过程,等吧,记得隔 一会换张光盘。
Ⅱ Linux下如何安装程序
这类源代码包需要解压后(tar.gz的用tarzxvf解压,tar.bz2的用tarjxvf解压),进入解压目录,一般都有一个INSTALL的文本文件,里面一般都是安装的详细说明,可以用vi、nano、pico或X下面的文本编辑器(如gedit,gvim,kedit等)打开查看,安装一般就是三个步骤: 1、configure,这一步一般用来生成Makefile,为下一步的编译做准备,你可以通过在configure后加上参数来对安装进行控制,比如代码: ./configure--prefix=/usr 上面的意思是将该软件安装在/usr下面,执行文件就会安装在/usr/bin(而不是默认的/usr/local/bin),资源文件就会安装在/usr/share(而不是默认的/usr/local/share)。同时一些软件的配置文件你可以通过指定--sys-config=参数进行设定。有一些软件还可以加上--with、--enable、--without、--disable等等参数对编译加以控制,你可以通过允许./configure--help察看详细的说明帮助。 2、make,这一步就是编译,大多数的源代码包都经过这一步进行编译(当然有些perl或python编写的软件需要调用perl或python来进行编译)。如果在make过程中出现error,你就要记下错误代码(注意不仅仅是最后一行),然后你可以向开发者提交bugreport(一般在INSTALL里有提交地址),或者你的系统少了一些依赖库等,这些需要自己仔细研究错误代码。 3、makeinsatll,这条命令来进行安装(当然有些软件需要先运行makecheck或maketest来进行一些测试),这一步一般需要你有root权限(因为要向系统写入文件)。 安装完毕后你就可以删除解压目录了。采用源代码编译方式来安装软件是Linux系统下最常见的安装软件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使你可以更加自由地控制安装细节,所以提倡大家多使用该方法安装软件。
Ⅲ linux下程序安装过程详解
软件包里面分两部分:软件包描述数据和实际软件的文件。
软件包数据里面包括这个包的名字,版本号,依赖功能,提供功能,说明等等一切需要的信息。这些东西除了说明软件包的名称、功能。还提供软件包管理器管理软件时需要的各种信息。
实际软件的文件就是你所用到的程序提供的所有程序、资源。
软件包描述数据会被软件包管理器记录在自己的数据库里面保存。同时也会保存一套这个软件提供的文件的目录树信息。
软件本体当然就会被解压缩到系统对应目录中了。
比如我有一个软件包 a ,包管理系统是 rpm (也就是 yum 的基础)。当前系统有软件包 b 。a 含有文件 /bin/1 。
那么软件包管理器会先检测软件包的依赖。在检测了自己的数据库中,软件包管理器发现依赖软件包 c (这个包含有 /lib/2 )。那么系统会自动调用依赖解决功能,要求同时安装 a 和 c 两个软件包。
安装包时,软件包管理器下载&解压缩 c ,把文件 /lib/2 放到系统对应目录中。同时把软件包 c 的相关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之后继续安装 a 。同样根据操作 a 软件一样的吧两部分放到合适的位置。
这种人性化都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据库越全,就越方便。
yum 安装软件时,都会要求进行一次“同步”,其实就是在同步软件包系统的数据。自动更新,其实也是随时同步软件包数据库,发现数据库里面有新的软件包,就提示升级。
rpm 的数据库在本机上应该是放在 /var/rpm 里面。apt 是在 /var/apt 里。yum 没注意过。
一般来说,这种数据文件都会放在 /var 里面的某个目录中。下载的软件包缓存也在这里。
具体这个软件包都有什么文件,rpm 你可以用:
rpm -ql 软件包名
查看 apt 我没注意过用法。
当然图形界面里面的软件包管理器也能查询这个软件包都有什么文件都放在了什么地方。
Ⅳ 如何在Linux中安装应用程序
目前流行的软件包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形式,一种是以
RPM、deb包为代表的智能软件包,另一种是file.tar.gz形式的压缩。
一、源代码安装
应用软件的源代码一般是file.tar.gz或者file.tgz格式,也就是说是以tar来打包,然后用gzip来压缩。
以应用软件xfce-3.8.7.tar.gz为例,先进入软件的当前目录,然后使用gzip解压:#gzip
-d
xfce-3.8.7.tar.gz(注:-d
代表解压)。然后用tar解包:#tar
-xvf
xfce-3.8.7.tar。由于tar和gzip经常一起使用,所以tar还提供了一个参数,它可以自动调用gzip来解压,即:#
tar
-xzvf
xfce-3.8.7.tar.gz。
进入解压完成之后新建立的目录,一般的应用软件中都有一个用来配置软件的可执行文件
——configure,它的参数比较多,而且用法也非常灵活。当然,安装不同的软件参数也不相同,具体有些什么参数,可以用命令:#./configure
help取得详细的帮助。例如./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表示设置软件的安装目录为:/usr/local/mysql)在运行#./configure
[options]配置软件后,它会根据你当前系统、编译、安装相关的信息,生成一个安装配置文件Makefile。Makefile文件通常是用来编译和安装软件的,运行make命令时系统会自动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设置对软件进行编译和安装,如果编译能够顺利通过的话,运行#make
install命令来安装。
二、智能包安装
现在,以智能包形式提供的软件很多,像RedHat
Linux的RPM、Debian
Linux的DEB、KISS、BSD以及Slackware等。RPM和Debian几乎统治着Linux包管理世界是Linux发行版本所广泛采用的应用软件。
RPM是RedHat
Package
Manager的缩写,它只能使用在安装了RPM软件的系统中,不过好像目前大多数中文Linux发行版本都支持RPM软件包。
1、用命令管理
#rpm
[options]
abc.rpm
例如安装python-1.5.2-35.i386.rpm软件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rpm
–ivh
python-1.5.2-35.i386.rpm。
如果想知道RPM软件包中的相关信息,可以使用命令:
#rpm
ivhpython1.5.2-
35.i386.rpm。
如果想知道python-1.5.2-35.i386.rpm会在系统里安装哪些文件,可以使用以下这个命令:rpm
-qpl
python-1.5.2-35.i386.rpm。
2、图形界面工具管理
相对命令方式来说,在图形环境下,安装、升级、卸载和查询RPM软件包是一件非常简单轻松的事情,因为Linux提供了几个功能强大的RPM包管理工具。推荐使用Linux的图形管理工具来维护RPM软件包,GNOME中的GnoRPM和KDE中的Kpackage就是功能强大的RPM。
点击Start(开始)→System
tools(系统工具)→Kpackage,出现Kpackage界面,同时分析Linux系统中的
RPM数据库。它将安装好的RPM包形式的软件按照功能分在Amusements、Application、Development、Document、
Extension、Extentions、Networking、System
Environment、User
Interface以及X11等几个树形目录中,每个目录中有相应的文件图标和名称。要安装或升级软件,只要点击工具栏的相应按钮就会弹出打开文件的对话框,选中要安装的RPM文件,单击OK按钮,如果不缺必要的运行库,就开始安装软件了。卸载软件时,用鼠标选择相应的软件,单击右边的Uninstall按钮就可以了。
Ⅳ Linux系统下用什么工具做安装包
【享】linux安装程序
初者都知道何linux安装程序面简单说
Linux系统安装软件见两种:
种软件源代码您需要自手编译种软件安装包通用gzip压缩tar包(缀名.tar.gz)
另种软件执行程序要安装种软件安装包通RPM包(RedHat Linux Packet ManagerRedHat软件包管理器)缀名.rpm 用RPM格式打包源代码、用gzip压缩执行套装程序要您理解思路两种形式安装包
源代码编译安装
Linux软件源代码发指提供该软件所程序源代码发布形式需要用户自编译执行二进制码并进行安装其优点配置灵随意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块适应种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缺点难度较般适合初者使用
各软件源代码包般都各软件项目主页提供载例:等
1.*.src.rpm形式源代码软件包
安装:
rpm -rebuild *.src.rpm
cd /usr/src/dist/RPMS
rpm -ivh *.rpm
卸载:
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源代码编译并/usr/src/dist/RPMS二进制RPM软件包再安装该二进制包即Packgename前所述
2.*.tar.gz/*.tgz/*.bz2形式源代码软件包
tar.gz或tgz或tar.bz2等格式结尾软件包般都源代码式发布软件安装类软件首先需要软件进行解压:
# tar zxvf filename.tar.gz
# tar xvfz filename.tgz
# tar xvf j filename.tar.bz2
解压进入解压目录:
# cd filename/
于类文档见安装步骤:配置、编译安装3步其麻烦配置所软件安装相关配置都步指定:比软件安装位置等
配置:./configure
编译:make
安装:make install
卸载:make uninstall 或手删除
说明:建议解压先阅读说明文件(ReadMeInstall)解安装需求必要需改编译配置些软件包源代码编译安装用make uninstall命令进行卸载提供功能则软件卸载必须手进行由于软件能文件散安装系统目录往往难删除干净应该编译前进行配置指定软件要安装目标路径:./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使用rm -rf 软件目录名命令进行干净彻底卸载与其安装式相比需要用户自编译安装难适合于使用Linux已定经验般推荐初者使用
RPM格式软件包安装
RPMRedHat公司发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容易RPM形式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操作安装简单卸载软件安装处目录文件删除干净推荐初者尽能使用RPM形式软件包软件包往往特定命令规范名字由文件名+版本号+.rpm组字串例apache-3.1.12-i386.rpmapache-devel-3.1.12-i386.rpm软件包名称别apacheapache-devel各支持RPM格式Linux见软件RPM包网站rpmfind.net找
1.安装
命令格式:
rpm-i(or--install)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指要安装RPM包文件名
详细选项:
-h(or—hash)安装输hash记号;test安装进行测试并实际安装;--percent百比形式输安装进度;--excludedocs安装软件包文档;--includedocs安装文档;--replacepkgs强制重新安装已经安装软件包;--replacefiles替换属于其软件包文件;--force忽略软件包及文档冲突;--noscripts运行预安装安装脚本;--prefix NEWPATH软件包安装由NEWPATH指定路径;--ignorearch校验软件包结构;--ignoreos检查软件包运行操作系统;--nodeps检查依赖性关系;--ftpproxy HOST用HOST作FTP代理;--ftpport PORT指定FTP端口号PORT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DIRECTORY指定路径作根目录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都安装目录;--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档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路径DIRECTORY
2.删除
命令格式:
rpm -e(or--erase) options pkg1 ... pkgN
参数:
pkg1...pkgN:要删除软件包
详细选项:
--test执行删除测试;--noscripts运行预安装安装脚本程序;--nodeps检查依赖性
通用选项:
-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DIRECTORY指定路径作根目录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都安装目录;--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档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路径DIRECTORY
3.升级
命令格式:
rpm -U(or--upgrade)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指软件包名字
详细选项:
-h(or—hash)安装输hash记号;—oldpackage允许旧版本;--test进行升级测试;--excludedocs安装软件包文件;--includedocs安装文件;--replacepkgs强制重新安装已经安装软件包;--replacefiles替换属于其软件包文件;--force忽略软件包及文件冲突;--percent百比形式输安装进度;--noscripts运行预安装安装脚本;--prefix NEWPATH软件包安装由NEWPATH指定路径;--ignorearch校验软件包结构;--ignoreos检查软件包运行操作系统;--nodeps检查依赖性关系;--ftpproxy HOST用HOST作FTP代理;--ftpport HOST指定FTP端口号HOST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DIRECTORY指定路径作根目录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都安装目录;--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FILELIST ;--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路径DIRECTORY
4.查询
命令格式:
rpm -q(or--query) options
参数:
pkg1...pkgN:查询已安装软件包
详细选项:
-p PACKAGE_FILE查询软件包文件;-f FILE查询FILE属于哪软件包;-a查询所安装软件包;--whatproVides CAPABILITY查询提供CAPABILITY功能软件包;-g group查询属于group组软件包;--whatrequires CAPABILITY查询所需要CAPABILITY功能软件包
选项:
-i显示软件包概要信息;-l显示软件包文件列表;-c显示配置文件列表;-d显示文件列表;-s显示软件包文档列表并显示每文件状态-;-scripts显示安装、卸载、校验脚本;--queryformat(or--qf)用户指定式显示查询信息;--mp显示每文件所已校验信息;--proVides显示软件包提供功能;--requires(or-R)显示软件包所需功能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DIRECTORY指定路径作根目录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都安装目录;-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路径DIRECTORY
5.校验已安装软件包
命令格式:
rpm -V(or--verify,or-y) options
参数:
pkg1...pkgN要校验软件包名
软件包选项:
-p PACKAGE_FILE校验PACKAGE_FILE所属软件包;-a校验所软件包;-g group校验所属于组group软件包
详细选项:
--noscripts运行校验脚本;--nodeps校验依赖性;--nofiles校验文档属性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PATH让RPMPATH指定路径做根目录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都安装目录;--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路径DIRECTORY
6.校验软件包文件
语:
rpm -K(or--checksig) options file1.rpm...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软件包文件名;Checksig--详细选项;--nopgp校验PGP签名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FILELIST
7.其RPM选项
--rebuilddb重建RPM资料库;--initdb创建新RPM资料库;--quiet尽能减少输;--help显示帮助文件;--version显示RPM前版本
喜欢字符接口安装或卸载些软件包完全安装基于X-Window图形接口软件包管理程序glint, xrpm图形接口或使用KDEKPackage(单击【始】→【运行命令】其输入KPackage即启KPackage)等软件包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通单击鼠标轻松完图所示
需要注意每RPM软件包格式软件并定独立各RPM软件包间定依赖关系删除某RPM软件包能导致别软件能使用升级删除应该注意
本载安装linux发现版本都几百兆我觉系统都没款点软件能用或者说用起问题啊我直觉安装包越越
Ⅵ 求linux下如何安装程序
【分享】linux下安装程序
很多初学者都不知道如何在linux下安装程序,下面简单说一下
在Linux系统中,安装软件最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软件的源代码,您需要自己动手编译它。这种软件安装包通常是用gzip压缩过的tar包(后缀名为.tar.gz)。
另一种是软件的可执行程序,你只要安装它就可以了。这种软件安装包通常是一个RPM包(RedHat Linux Packet Manager,就是RedHat的软件包管理器),后缀名是.rpm。 当然,也有用RPM格式打包的源代码、用gzip压缩过的可执行套装程序。只要您理解了以下的思路,这两种形式的安装包也不在话下了。
源代码编译安装
Linux软件的源代码分发是指提供了该软件所有程序源代码的发布形式,需要用户自己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码并进行安装。其优点是配置灵活,可以随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块,适应多种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缺点是难度较大,一般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各个软件的源代码包一般都在各个软件项目的主页中提供下载,例如:www.apache.org等。
1.*.src.rpm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安装:
rpm -rebuild *.src.rpm
cd /usr/src/dist/RPMS
rpm -ivh *.rpm
卸载:
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将源代码编译并在/usr/src/dist/RPMS下生成二进制的RPM软件包,然后再安装该二进制包即可。Packgename如前所述。
2.*.tar.gz/*.tgz/*.bz2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以tar.gz或tgz或tar.bz2等格式结尾的软件包一般都是以源代码方式发布的软件,安装这类软件首先需要对软件进行解压:
# tar zxvf filename.tar.gz
# tar xvfz filename.tgz
# tar xvf j filename.tar.bz2
解压以后,就可以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 cd filename/
对于这类文档,常见的安装步骤是:配置、编译和安装3步,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配置,因为所有和软件安装相关的配置都是在这一步指定的:比如软件安装位置等。
配置:./configure
编译:make
安装:make install
卸载:make uninstall 或手动删除
说明:建议解压后先阅读说明文件(ReadMe和Install),了解安装的需求,有必要时还需改动编译配置。有些软件包的源代码在编译安装后可以用make uninstall命令来进行卸载,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则软件的卸载必须手动进行。由于软件可能将文件分散地安装在系统的多个目录中,往往很难把它删除干净,那你应该在编译前进行配置,指定软件将要安装到目标路径:./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这样可以使用“rm -rf 软件目录名”命令来进行干净彻底的卸载。与其他安装方式相比,需要用户自己编译安装是最难的,它适合于使用Linux已有一定经验的人,一般不推荐初学者使用。
RPM格式软件包的安装
RPM是RedHat公司开发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对RPM形式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操作,安装简单,而卸载时也可以将软件安装在多处目录中的文件删除干净,因此推荐初学者尽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软件包。软件包往往有特定的命令规范,名字是由“文件名+版本号+.rpm”组成的字串,例如apache-3.1.12-i386.rpm和apache-devel-3.1.12-i386.rpm,它们的软件包名称分别是apache和apache-devel。各个支持RPM格式的Linux常见软件的RPM包可以在网站rpmfind.net中找到。
1.安装
命令格式:
rpm-i(or--install)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指将要安装的RPM包的文件名。
详细选项:
-h(or—hash)安装时输出hash记号;test只对安装进行测试,并不实际安装;--percent以百分比的形式输出安装的进度;--excludedocs不安装软件包中的文档;--includedocs安装文档;--replacepkgs强制重新安装已经安装的软件包;--replacefiles替换属于其他软件包的文件;--force忽略软件包及文档的冲突;--noscripts不运行预安装和后安装脚本;--prefix NEWPATH将软件包安装到由NEWPATH指定的路径下;--ignorearch不校验软件包的结构;--ignoreos不检查软件包运行的操作系统;--nodeps不检查依赖性关系;--ftpproxy HOST用HOST作为FTP代理;--ftpport PORT指定FTP的端口号为PORT。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将DIRECTORY指定的路径作为根目录,这样预安装程序和后安装程序都会安装到这个目录下;--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档为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在的路径为DIRECTORY。
2.删除
命令格式:
rpm -e(or--erase) options pkg1 ... pkgN
参数:
pkg1...pkgN:要删除的软件包。
详细选项:
--test只执行删除的测试;--noscripts不运行预安装和后安装脚本程序;--nodeps不检查依赖性。
通用选项:
-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将DIRECTORY指定的路径作为根目录,这样预安装程序和后安装程序都会安装到这个目录下;--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档为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在的路径为DIRECTORY。
3.升级
命令格式:
rpm -U(or--upgrade) options file1.rpm ... 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指软件包的名字。
详细选项:
-h(or—hash)安装时输出hash记号;—oldpackage允许一个旧版本;--test只进行升级测试;--excludedocs不安装软件包中的文件;--includedocs安装文件;--replacepkgs强制重新安装已经安装的软件包;--replacefiles替换属于其他软件包的文件;--force忽略软件包及文件的冲突;--percent以百分比的形式输出安装的进度;--noscripts不运行预安装和后安装脚本;--prefix NEWPATH将软件包安装到由NEWPATH指定的路径下;--ignorearch不校验软件包的结构;--ignoreos不检查软件包运行的操作系统;--nodeps不检查依赖性关系;--ftpproxy HOST用HOST作为FTP代理;--ftpport HOST指定FTP的端口号为HOST。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将DIRECTORY指定的路径作为根目录,这样预安装程序和后安装程序都会安装到这个目录下;--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为FILELIST ;--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在的路径为DIRECTORY。
4.查询
命令格式:
rpm -q(or--query) options
参数:
pkg1...pkgN:查询已安装的软件包。
详细选项:
-p PACKAGE_FILE查询软件包的文件;-f FILE查询FILE属于哪个软件包;-a查询所有安装的软件包;--whatproVides CAPABILITY查询提供了CAPABILITY功能的软件包;-g group查询属于group组的软件包;--whatrequires CAPABILITY查询所有需要CAPABILITY功能的软件包。
选项:
-i显示软件包的概要信息;-l显示软件包中的文件列表;-c显示配置文件列表;-d显示文件列表;-s显示软件包中文档列表并显示每个文件的状态-;-scripts显示安装、卸载、校验脚本;--queryformat(or--qf)以用户指定的方式显示查询信息;--mp显示每个文件的所有已校验信息;--proVides显示软件包提供的功能;--requires(or-R)显示软件包所需的功能。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DIRECTORY让RPM将DIRECTORY指定的路径作为根目录,这样预安装程序和后安装程序都会安装到这个目录下;-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为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在的路径为DIRECTORY。
5.校验已安装的软件包
命令格式:
rpm -V(or--verify,or-y) options
参数:
pkg1...pkgN将要校验的软件包名
软件包选项:
-p PACKAGE_FILE校验PACKAGE_FILE所属的软件包;-a校验所有的软件包;-g group校验所有属于组group的软件包。
详细选项:
--noscripts不运行校验脚本;--nodeps不校验依赖性;--nofiles不校验文档属性。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oot PATH让RPM将PATH指定的路径做为根目录,这样预安装程序和后安装程序都会安装到这个目录下;--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为FILELIST;--dbpath DIRECTORY设置RPM资料库所在的路径为DIRECTORY。
6.校验软件包中的文件
语法:
rpm -K(or--checksig) options file1.rpm...fileN.rpm
参数:
file1.rpm...fileN.rpm软件包的文件名;Checksig--详细选项;--nopgp不校验PGP签名。
通用选项:
-v显示附加信息;-vv显示调试信息;--rcfile FILELIST设置rpmrc文件为FILELIST。
7.其他RPM选项
--rebuilddb重建RPM资料库;--initdb创建一个新的RPM资料库;--quiet尽可能地减少输出;--help显示帮助文件;--version显示RPM的当前版本。
如果你不喜欢在字符接口下安装或卸载这些软件包,完全可以安装基于X-Window的图形接口软件包管理程序,如glint, xrpm这样的图形接口。或使用KDE的KPackage(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其中输入KPackage即可启动KPackage)等,这样对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卸载、验证和查询就可以通过单击鼠标来轻松完成,如图所示。
http://photo.sohu.com/2004/06/09/54/Img220455447.jpg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RPM软件包格式的软件并不一定是独立的,各个RPM软件包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删除某个RPM软件包可能导致别的软件不能使用。因此在升级和删除时应该注意。
Ⅶ linux系统中如何安装程序、软件的几种方法
在Windows下安装软件时,只需运行软件的安装程序(setup、install等)或者用zip等解压缩软件解开即可安装,运行反安装程序(uninstall、unware、“卸载”等)就能将软件清除干净,完全图形化的操作界面,简单到只要用鼠标一直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而Linux好象就不一样了,很多的初学者都抱怨在Linux下安装和卸载软件非常地困难,没有像使用Windows时那么直观。其实在Linux下安装和卸载软件也非常简单,同样也有安装向导或解压安装的方式,不相同的只不过是除了二进制形式的软件分发外,还有许许多多以源代码形式分发的软件包,下面就来详细地讲一讲这些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一、二进制分发软件包的安装与卸载
Linux软件的二进制分发是指事先已经编译好二进制形式的软件包的发布形式,其优点是安装使用容易,缺点则是缺乏灵活性,如果该软件包是为特定的硬件/操作系统平台编译的,那它就不能在另外的平台或环境下正确执行。
1、*.rpm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
安装:rpm -ivh *.rpm
卸载: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RedHat Packge Manager)是RedHat公司出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对rpm形式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操作,安装简单,而卸载时也可以将软件安装在多处目录中的文件删除干净,因此推荐初学者尽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软件包。rpm的参数中-i是安装,-v是校验,-h是用散列符显示安装进度,*.rpm是软件包的文件名(这里的*.rpm特指*.src.rpm以外的以rpm为后缀的文件);参数-e是删除软件包,packgename是软件包名,与软件包的文件名有所区别,它往往是文件名中位于版本号前面的字符串,例如apache-3.1.12-i386.rpm和apache-devel-3.1.12-i386.rpm是软件包文件名,它们的软件包名称分别是apache和apache-devel。更多的rpm参数请自行参看手册页:man rpm。
如果你不喜欢在字符界面下安装或卸载这些软件包,完全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图形界面的软件包管理程序,如glint、xrpm这样的图形接口,或者是KDE的kpackge等,这样对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卸载、验证和查询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轻松完成。
2、*.tar.gz/*.tgz、*.bz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
安装:tar zxvf *.tar.gz 或 tar yxvf *.bz2
卸载:手动删除
说明:*.tar.gz/*.bz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是用tar工具来打包、用gzip/bzip2压缩的,安装时直接解包即可。对于解压后只有单一目录的软件,卸载时用命令“rm -rf 软件目录名”;如果解压后文件分散在多处目录中,则必须一一手动删除(稍麻烦),想知道解压时向系统中安装了哪些文件,可以用命令“tar ztvf *.tar.gz”/“tar ytvf *.bz2”获取清单。tar的参数z是调用gzip解压,x是解包,v是校验,f是显示结果,y是调用bzip2解压,t是列出包的文件清单。更多的参数请参看手册页:man tar。
如果你更喜欢图形界面的操作,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KDE的ArK压缩档案管理工具。
3、提供安装程序的软件包
这类软件包已经提供了安装脚本或二进制的安装向导程序(setup、install、install.sh等),只需运行它就可以完成软件的安装;而卸载时也相应地提供了反安装的脚本或程序。例如SUN公司的StarOffice办公软件套件就使用名为setup的安装程序,而且在软件安装后提供反安装的功能,目前这种类型的软件包还比较少,因其安装与卸载的方式与Windows软件一样,所以就无需多讲了。
二、源代码分发软件包的安装与卸载
Linux软件的源代码分发是指提供了该软件所有程序源代码的发布形式,需要用户自己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并进行安装,其优点是配置灵活,可以随意去掉或保留某些功能/模块,适应多种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编译环境,缺点是难度较大,一般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1、*.src.rpm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安装:rpm -rebuild *.src.rpm
cd /usr/src/dist/RPMS
rpm -ivh *.rpm
卸载: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 --rebuild *.src.rpm命令将源代码编译并在/usr/src/dist/RPMS下生成二进制的rpm包,然后再安装该二进制包即可。packgename如前所述。
2、*.tar.gz/*.tgz、*.bz2形式的源代码软件包
安装:tar zxvf *.tar.gz 或 tar yxvf *.bz2 先解压
然后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onfigure 配置
make 编译
make install 安装
卸载:make uninstall 或 手动删除
说明:建议解压后先阅读说明文件,可以了解安装有哪些需求,有必要时还需改动编译配置。有些软件包的源代码在编译安装后可以用make install命令来进行卸载,如果不提供此功能,则软件的卸载必须手动删除。由于软件可能将文件分散地安装在系统的多个目录中,往往很难把它删除干净,那你应该在编译前进行配置,指定软件将要安装到目标路径:./configure --prefix=目录名,这样可以使用“rm -rf 软件目录名”命令来进行干净彻底的卸载。与其它安装方式相比,需要用户自己编译安装是最难的,它适合于使用Linux已有一定经验的人,一般不推荐初学者使用。
关于Linux下软件的安装与卸载lanche已经讲了这么多,但可能还会有人问怎么知道一个tar.gz/bz2包是二进制文件包呢还是源代码包?如果你用过压缩工具就会明白,压缩包未必就是软件,它也可能是备份的许多图片,也可能是打包在一起的普通资料,要分辨它到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包里的文件清单,使用命令tar ztvf *.tar.gz / tar ytvf *.bz2或者在X-Window下使用图形化的ArK压缩档案管理工具都可以,源代码包里的文件往往会含有种种源代码文件,头文件*.h、c代码源文件*.c、C++代码源文件*.cc/*.cpp等;而二进制包里的文件则会有可执行文件(与软件同名的往往是主执行文件),标志是其所在路径含有名为bin的目录(仅有少数例外)。原来这么简单呀,还不快点自己试试!
Ⅷ 安装linux系统
安装Linux系统
3.1 准备工作
在安装任何Linux发行版本之前,你首先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收集系统信息,准
备安装版本等等,特别地,你应该进行一个安装规划。我们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安装之前
的准备要点。
3.1.1 获取Linux发行版
Linux发行版本可以从网络下载,也可以直接购买发行光盘。
目前下载Linux发行版本的站点相当多,如果你有一条64KB以上的DDN或者ISDN专线,
并且有让下载工具连续运行几天几夜的准备,那么下载总是要比购买cdrom来的容易一些
(因为Linux版本升级非常快,往往升级版推出半个月以后才能在本地买到发行盘)。
如果你不涉及国际流量问题,可以直接到发行商的主站点去下载光盘映像,然后烧制
成CD-R,或者拷贝到硬盘上安装。由于安装时的文件名大小写问题,我们一般建议将下
载的文件放到你的本地服务器上,通过ftp安装,然而这要求你首先有一台基本的linux
服务器。否则,你就需要烧制CD-R了。
如果有国际流量问题,可以考虑到教育网内的某个站点下载。另外,Turbo Linux公司
设有国内分公司,可以到www.turbolinux.com.cn去下载TLC的最新版本。
到市场上的软件连锁店直接购买Linux 光盘发行版,用光盘来安装是最方便快捷的。
目前RedHat,TurboLinux和corel都可以在连锁店买到。一定要注意,大部分Linux发行
版本有“完整版”和“精简版”的区分,例如TurboLinux有1CD,3 CD和10CD三个版本。
如果你是用Linux为你的单位构造网络服务器,我们总是建议你购买完整版本,毕竟价格
差不多。不过如果你想要使用SuSE之类不常见的版本,你还是得把网络打开转上几天几
夜。
我们建议你用一种Linux版本为基础,然后抽取别的版本中的优秀产品组合成你的服
务器软件。作为基点,RedHat(3CD版)和TurboLinux(10CD)都不错。
3.1.2 准备服务器硬件
①CPU
Linux 在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III ,Celeron ,AMD K6-2 (3DNow),AMD K6-3这几款cpu下能很好的工作,而非Inte
l 的 CPU ,主要包括:Cyrix 6x86,AMD K6,AMD K5,AMD,Cyrix MediaGX chip,WA
RNING出现问题的机会似乎比较多。需要补充的是6x86MX据说在Linux下的表现远好于原
来的6x86。不过,话说回来,你真的穷到要用6x86MX做服务器的程度吗?
一台装配PII以上CPU的Linux在服务量不是非常大时就能很好的工作,如果配备双CPU
那就可以和一台中档的名牌服务器相媲美。Linux对双CPU的支持还算不错,但如果你是
购买的发行版本,那么你在安装后经常需要重新编译内核才能充分发挥双CPU的威力。详
情可以参考第四章。
②主版
Linux支持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主板,在选购主板应该考虑是不是支持你的CPU,如果
采用双CPU还考虑买一块兼容的主板。笔者认为在主版的选购时要注意名牌效应,条件允
许一定要买名牌的。
③内存
Linux对内存的品牌没有特殊的限制,只是要求内存最小是 16MB,当然这个数字就我
感觉跟说用32MB内存跑Windows NT差不多。大体上,作为一台服务器,你可以从64MB内
存开始,至于多到多少,反正上限是2GB,现在条子这么便宜,你自己看看你的机器上有
多少个槽就行了。Linux对内存的质量要求比较一般。
④Linux支持的硬盘控制器/硬盘
Linux 支持标准的IDE、EIDE、MFM/RTL控制器。
IDE设备在工作是要占用CPU的处理时间,如果同时有几百个访问,这样占用CPU处理的
时间就急剧增加,系统的负担急剧上升,如果选用SCSI接口卡设备的话就可提高系统的
效率。Linux 并不支持并口的 SCSI 卡,在Linux下兼容的SCSI 列表么……反正我不想
介绍了,你自己去看兼容性列表,目前的Linux内核对BusLogic,AHA之类的大牌SCSI卡
支持还不错,但是肯定不如windows NT那么多。实在不行你可以跟零售商说:“不支持
Linux我可不要啊。”如果你真的预算紧张,那么也可以使用IDE硬盘,不过目前的Linu
x内核似乎对UDMA66不能正确支持,你可能仍然使用标准的DMA-33硬盘。
Linux 也支持磁盘阵列。
⑤网卡
Linux 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而着称,选择一块合适的网卡是十分必要的。在选择网卡
是要注意网的性能和兼容性。对于用Linux作为服务器的用户选择一块100M的以太网卡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务效率。下面就是一些在Linux下能很好工作的网卡:
3Com Etherlink III (3c509 EISA)
3Com 3c59x, 3c900, 3c905 (Not the 3c905B and C, see below) 3c579
Digital DE425, DE434, DE435, DE450, DE500 (uses DE4x5)
Digital 2104x,2114x ``Tulip'' chip cards, SMC DEC21041 , SMC PCI EtherPowe
r (uses Tulip driver)
Intel EEPro100 (PCI),EtherExpress i82557/i82558 PCI Pro/10+。
3Com 3c503, 3c503/16, 3c505, 3Com Etherlink 16 (3c507)
Allied Telesis AT1500 (uses Lance driver), AMD Lance/PCnet, HP J2405A, NE2
100, NE2500
AMD PCnet32 and AMD PCnetPCI
Apricot Xen-II, 680x0 VME (82596 chipset)
Ansel Communications AC3200 EISA
AT&T GIS WaveLAN ISA
Alteon AceNIC Gigabit Ethernet Driver
Allied Telesis AT1700
Aironet Arlan 655
Cabletron E21xx
Crystal LAN CS8900/CS8920
Comtrol Hostess SV11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PCI UTP, 10 T PCI UTP, Compaq Integrated
NetFlex 3/P, Compaq Netelligent Dual 10/100 TX PCI UTP, Compaq Netelligent I
ntegrated 10/100 TX UTP,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Embedded UTP, Compaq N
etelligent 10 T/2 PCI UTP/Coax,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UTP, Compaq Net
Flex 3/P
100VG-AnyLan Network Adapters, HP J2585B, J2585A, J2970, J2973, J2573,Comp
ex ReadyLink ENET100-VG4 & FreedomLine 100/VG
D-Link DE600, DE620 pocket adapters
D-Link DFE-930-TX PCI 10/100, VIA Rhine PCI Fast Ethernet cards with eithe
r the VIA VT86c100A Rhine-II PC or 3043 Rhine-I
Digital DEPCA & EtherWORKS, DE100, DE101, DE200 Turbo, DE201 Turbo, DE202
Turbo, DE210, DE422
Digi Intl. RightSwitch SE-X EISA and PCI
EtherWORKS 3 (DE203, DE204, and DE205)
Fujitsu FMV-181/182/183/184
HP PC-LAN Plus
HP PC-LAN (27245B and 27xxx series)
HP AnyLAN, 10/100VG, PCLAN (J2577, J2573, 27248B, )
Intel EtherExpress 16
Intel EtherExpress i82595 Pro10/10+ (ISA only)
MiCom-Interlan NI5010 ethercard
Mylex LNE390 EISA cards (LNE390A, LNE390B)
NE1000/2000 and compatible ISA cards
NE2000 (PCI), RealTEk RTL-8029, Winbond 89C940, Compex RL2000, KTI ET32P2,
NetVin NV5000SC, Via 82C926, SureCom NE3
NI5210 card (i82586 Ethernet chip), NI6510, ni6510 EtherBlaster
Novell NE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Yellowfin (and Compatibles)
G-NIC
Racal-Interlan ES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RedCreek Communications PCI
RealTek cards using RTL8129 or RTL8139 Fast Ethernet chipsets
Sangoma S502/S508 multi-protocol FR, Sangoma S502A, ES502A, S502E, S503, S
507, S508, S509
SMC Ultra / EtherEZ (ISA, 8k 83c790), SMC 9000 series, SMC 9000 series, SM
C Ultra32 EISA (32K) SMC EtherPower II 9432 PCI (83c170/175 EPIC series),
Tangent ATB-II, Novel NL-10000, Daystar Digital LT-200, Dayna DL2000, Dayn
aTalk PC (HL), COPS LT-95, Farallon PhoneNET PC II & III
Western Digital WD8003, WD8013
Any IBM Token Ring card that does not use DMA
SysKonnect Token Ring ISA/PCI Adapter TR4/16(+) ISA or PCI, TR4/16 PCI, an
d older SK NET TR4/16 ISA cards
IBM PCI tokenring cards based on the Pit/Pit-Phy/Olympic chipset
IBM Tropic chip-set cards
Linux支持的网卡品牌很多,详细的情况可以参考Linux的硬件兼容性列表(/usr/doc
/HOWTO/HARDWARE-HOWTO)。
⑥显示卡
就我看来,服务器的图形界面完全是不必要的,Solaris的那个openlook确实很漂亮,
但是有谁用呢,还不如干脆用M$呢。对于Linux更是如此,你只要弄一块凑合着能上102
4*768的4MB显卡就行了,当然前提是Linux的XFree86兼容。我推荐的是Trident 9750和
S3 virge,兼容性绝对没问题。如果你觉得这种东西实在太古老了,呵呵。
3.1.3 准备安装规划
为了安装Linux, 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您的计算机上安装的
其他操作系统(如Windows, OS/2或着其他版本的Linux)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或者是
一个独立的硬盘。在你决定创建Linux分区之前最好先备份你的重要数据,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实际上,既然你准备安装的是一台服务器,那么你干脆把整个硬盘都交给Li
nux得了。
Linux整个系统可安装在1GB左右的硬盘空间上,可是,我们安装Linux是为了让它完成
如:Web,Mail,Ftp等一些服务,这些服务真的开启之后,对硬盘的空间要求特大,比
如你开启一有2G大小的Ftp服务,你至少要有3G的硬盘空间,我们单位有的是一个28G的
硬盘可是在不到一年的应用中就使用了80%,如果你正在规划一个服务器是,那你一定要
考虑你选择一块容量大小合适的硬盘,不要等到不够用时再想办法,要加一个硬盘容易
,改变/home和/var的目录结构却可能是非常讨厌的。
Linux 在装时需要建立两种类型的分区,即“Linux native”硬盘分区和“Linux s
wap”交换分区。
尽管可以将Linux装在一个单一的大分区中(根据我们已经提到的分区原则),但我们推
荐你把系统分开安装在不同的分区上。如果你有一个装满的8G以上的分区,一旦发生文
件系统问题,你肯定会有麻烦的。
下面是我们建议的分区规划:
一个交换分区 -- 交换分区用来支持虚拟内存。 您必须创建交换分区, 即使您有更
多的内存,仍然推荐使用交换分区。 目前的交换分区已经可以设置到非常大,不过太大
也不见得有什么意义,我们建议控制在100MB以上,500MB以下,而且可以使用多个交换
分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设置了多个交换分区,那么Linux安装程序通常只会激活第
一个,你需要手工启动其它的交换分区,详见第四章。
一个根分区 -- 根分区是/(根目录)所在地.。它只需要启动系统所须的文件和系统配
置文件,这些文件并不大。但是由于缺省的/tmp(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也在这个目录下
面,所以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在500MB到1GB。不过如果你按照我们下面
解释的专门创建了/tmp分区,那么就可以小一点,只要300MB左右。
一个 /usr 分区 -- /usr 是Linux系统大部分应用软件的所在的地方。 根据您交换安
装的包的数量以及发行版本的不同, 这个分区应该在300MB到1500MB之间。 如果可能,
将最大的空间用于/usr分区。 任何您以后将要安装的基于RPM的包都会使用比其他分区
更多的/usr空间。
一个 /home 分区 – 这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它的大小取决于您的Red Hat Lin
ux 系统有多少用户, 以及这些用户将存放多少数据。
一个 /var 分区 – 所有的邮件和打印队列,系统日志文件等等都存放在这个分区里
面,所以你应该适当选择一个足够大的/var分区。
一个 /tmp 分区 -- 就象它的名字,/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对于一个大型的,
多用户的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专门创建一个/tmp分区是一个好主意。至于分区的大小
,你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了。
一个 /usr/local 分区 – 这个分区用来存放包含按照BSD的目录组织存放的软件,大
部分源代码编译后的目标程序也缺省放在这里,你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存放这些文件,例
如1-2GB。
就服务器来说,存在两种基本的思路,一种是在开始的时候选择安装所有应用软件包
;另一种是开始只安装最小系统,然后逐步增加需要的包。除非你的应用对安全性很敏
感,否则建议你用第一种方法,否则你会发现研究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是一种很讨厌
的工作。
大部分发行版本在安装系统的同时完成对系统的基本设置。但是这种设置程序并不是
非常可靠,如果你在安装过程中发现配置某种硬件或者网络信息失败,你有两种选择:
停止安装或者忽略。据我们的经验,通常你应该忽略这些信息,只要Linux安装到了系统
上并且可以启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手工设置。不要轻易地停止安装过程或者重新安装
,那是解决windows 9x问题的途径,不是Linux的。
Linux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一些硬件的相关信息才能正确配置相应的硬件,在安装Linux
前一定要知道你使用的硬件信息,最好在安装时把你使用的所有硬件说明书放在手边(
如:主板、显示卡、显示器、调制解调、Scsi卡等),也可应用一些相应的软件检测你
的硬件信息然后记录下来。当然如果你早对你的硬件了如指掌就不必这样麻烦了。
一般用户只需知道网卡的型号、中断号和地址、鼠标和调制解调的类型和端口、显示
卡的类型和显存的大小、显示器的类型和参数、内存的大小、光驱的类型连接到哪个口
上、声卡的类型中断和地址、如用scsi卡必须知道类型。为了连接网络,还需知道机器
的域名、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地址、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在记录了各种安装的必要信息之后,下一步是选择安装介质。
从CDROM安装总是最简单的。目前大部分系统可以从光盘启动,所以你需要的仅仅是设
置系统启动顺序为CDROM优先。如果你的Linux发行版本是多光盘的,通常在基本安装的
时候只需要第一张光盘。
从ftp安装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段。这种安装最常见的应用是你想要在一台新的机器上
安装一个全新的Linux发行版本的时候,毕竟CD-R刻录机不是每人都有的。如果要用ftp
安装,你必须首先确定你使用的发行版本是否支持ftp安装。某些版本是无法从ftp安装
的。
如果你确定你的版本支持ftp安装功能,而且你的Linux发行版本用的内核支持你的网
卡,你需要做两件事:(1)把发行盘的内容拷贝到ftp服务器的某个目录下面,并且记
下目录名;(2)制作软盘引导盘。
另外的安装方式是通过NFS或者samba数据源。这两种东西和用ftp安装差不多,不过一
个使用NFS,另一个使用的是Windows 的文件/目录共享,支持SAMBA数据源的安装的发行
版本更少一些,而且一般我们也不建议使用这种功能(主要是文件名大小写的问题)。
如果你选择的是从软盘启动,那么你需要根据是CD-ROM还是网络安装来确定使用哪一
种软盘映像,一般情况下,Linux的启动软盘是用全盘映像的方法存放在光盘上,可以使
用DOS下面的rawrite(在光盘上有)或者Linux下面的dd命令复制到软盘上使用。
3.2 RedHat 的安装过程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介绍几种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过程。这里选择了三个版本:Red
Hat,Turbo Linux中文版和SuSE。RedHat是最容易安装的版本,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看
看下面的安装过程就应该可以顺利地安装成功。
3.2.1 建立Linux引导盘
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光驱启动或者你要从软盘启动来安装RedHat那么就需要制作启动
盘,在RedHat 的光盘上包含一个启动盘映象文件,只要将这个文件用相应的程序写到软
盘上就可以制成启动软盘。
从Redhat 6.1以后的版本只提供一个映象文件即可安装,如从光驱和硬盘安装用\ima
ges\boot.img;如从网络安装用\images\bootnet.img。启动盘可以在DOS或者Linux下面
制作:
在 Dos 下制作启动盘
E:\images>\dosutils\rawrite (E 为 光盘的盘符)
假如是使用boot.img,只要在提示“Enter dis images source files name :”时输
入 boot.img,按回车出现提示“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r: ”输入 A: 回车
。其他类型的启动盘制作方法类似。
在Linux 下制作启动盘
制作启动盘: dd if=boot.img of /dev/fd0 bs=1440k
建立DOS引导盘和用Loadlin引导
Linux提供了一个 Loadlin的应用程序可在dos 下启动Linux的安装程序,首先制作一
张dos启动盘拷贝相应的文件,再在这张盘上加载光驱的驱动程序,然后用这张盘启动计
算机,进入Linux 发行板的 dosutils 目录运行 autoboot .bat 就可进入安装界面。
autoboot.bat的内容如下:
loadlin autoboot\vmlinuz initrd=autoboot\initrd.img
3.2.2 开始系统安装
本书使用Redhat 6.1作范例.
使用发行光盘或者制作好的启动软盘盘启动机器,在lilo:提示符下面直接回车,将进
入安装界面。
如果你是从软盘启动机器,那么将进入下面的安装过程,否则,如果是从cd-rom安装
,将直接进入第四步。
选择语言
图3.1 选择语言
Redhat提供了多种言支持,很遗憾没有中文,只好选择 English。
选择键盘
系统提示用户选择键盘类型,选择 us即可 ,也可在安装后用 setup 程序更改此项。
图3.2 选择键盘
选择安装方式
图3.3 选择安装方式
通常我们选择从cdrom安装,只要直接在对应栏目里面按下回车就可以了。如果要选择
从ftp安装,那么在选择了ftp之后,还要给出ftp服务器的ip地址,本机器的ip地址和L
inux发行盘在服务器上的目录。
如果你是从软盘安装,那么这一步之后,系统将切换到图形模式,继续安装过程。
配置鼠标
系统能识别多数的鼠标类型,这项可使用默认值,如果你用的是两键鼠标你还应该选
择 'Emulate 3 mouse'否则在x windows 下有一些功能不能用。
图3.4 配置鼠标
欢迎界面
这是一个欢迎界面,标志下一步将进入文件拷贝和系统设置。
图3-5 欢迎界面
安装类型
图3-6 选择安装内容
为了方便用户Redhat的开发人员设计了几种安装类型,可根据需要来选择,但大多数
用户选择'Custom'定制安装,这样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可详细的对Redhat提供的软件包
进行选择,自由度更大。
建立分区
图3-7 建立分区
Redhat 提供了一个简单使用的图形化的分区工具,利用这个工具你可方便的建立,修
改,删除分区,分区的种类及大小可参看本章的1.3中的规划分区,如建立一500M的根分
区,选则 Add ,然后在下图的 'Mount Point:'中输入 '/';'Size(Megs):' 中输入 '
500' ; 'Partition Type:' 选择 'Linux Native ' ,最后按 Ok 确认即可。
图3-8 建立分区(2)
选择格式化的分区
图3-9 格式化分区
与其它的操作系统一样在使用分区前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格式化成Redhat 可识别的
分区。注意原则上每个分区都应该格式化。如果你的硬盘使用的时间较长或则有坏块,
那么就选择' Check for bad blocks while formatting'把坏的区域标志上,以免数据
写到坏块上丢失。否则,对于新的硬盘只要简单地选择格式化就行了。
Lilo的配置
引导Linux 需要安装一个用来把内核装入计算机的程序,在Intel 的兼容PC 上使用L
ilo。在安装界面内有如下几个选项:
Create boot disk
创建软盘启动盘。默认是允许,如不创建,用鼠标点击前面的小方块让其凸起。一般
我们不必创建这个东西,详情见第四章和第九章。
Do not install LILO
不安装LILO,建议你不要选择这个选项,否则你无法启动系统。
Install LILO boot record on:
询问LILO 安装在哪儿,通常选则安装在 MBR 上。
Use linear mode
这个选项是要求Linux使用SCSI的线性模式。如果你有一个超大的或者比较特殊的SCS
I硬盘,选择这个选项。
下面的区域是表明了分区的详细情况,通常不用作修改。
图3-10 配置lilo
选择时区
中国用户在WORLD项选择亚洲,在相面的滚动框内选上海时间。
图3-11 设置时区
账号配置
图3-12 设置密码和账号
Redhat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设置 ROOT 用户的密码,同时也可建立新的用户,不过很少
有人在此时建立用户。只要输入root密码并且确认就可以了。
认证配置
图3-13 身份验证设置
这个配置通常不需要改动,它表示账号的身份认证和口令的加密方式。在Redhat 6.1
中,口令验证使用MD5加密方式,它具有更高的对抗蛮力猜测算法的能力。不过MD5不是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加密算法,因此是一个可选项。你也可以使用原始的DES并且不使用M
D5。当然这意味着降低了系统的安全强度。
X配置
图3-14 X window配置
所谓X 配置主要是指显示卡和显示器的配置,如不想在此配置可选 Skip x configur
ation ,等安装结束后用 setup 应用程序来设置。
选择安装的应用程序
你可根据需要选择你想要的应用程序,如果你的硬盘空间足够大我们总是建议安装所
有的软件包。(最后的everything选项)
图3-15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15)安装软件包
现在开始软件包的拷贝了,耐心的等几十分钟就可以了。
图3-16 安装软件包
在此安装过程中没有提到网络部分,可用安装后用 netconf 这个应用程序来完成,
后面的章节有详细的说明。
3.3 Turbolinux中文版安装过程
这里介绍的是TurboLinux 4.0Chinese的安装过程。目前TurboLinux 6.0已经发布了,
不过两者在安装之间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你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拿到的TLC版本。
3.3.1 启动Turbolinux 安装程序
直接用CDROM启动
只要你的BIOS支持CD-ROM启动,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 直接把光盘插入光驱,引导机
器就可以了.
在DOS下用LoadLin启动
从DOS启动,转换到光盘驱动器,例如e:,然后进入子目录dosutils/ ,输入命令aut
oboot 并回车,就可以开始安装TurboLinux。
利用软盘启动
如果上面的两种安装方式都不能工作, 就必须利用软盘来启动安装TurboLinux,不管
怎样,我不建议你使用这种功能。如果你一定要用,你可以自己看TurboLinux附带的安
装手册。
3.3.2 TurboLinux安装过程
TurboLinux的安装过程是中文的,所以我们下面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其实你只要仔
细研究一下说明就差不多了。
1) 选择显示模式
本窗口会询问用户是否使用彩色的显示模式,缺省是YES,一般情况下,按回车 就可
以。除了某些单色显示器以外。
图3-17 选择显示器类型
欢迎画面,然后安装程序将会显示一个欢迎画面,您只需要按回车跳过即可。
2) 选择键盘类型
图3-18 选择键盘类型
用户在此处设置键盘布局,而中国用户一般都直接键入回车使用缺省设置US 键盘。
3) PCMCIA
如果您的系统上有PCMCIA卡(有时被称作PC Card),选择'是',安装程序会提醒您插
入特别设备驱动盘,不然您将无法驱动您的PCMCIA设备。 如果没有,直接选‘否’继续
。
4) 特别设备驱动
如果安装程序提醒您需要特别设备驱动盘,移去启动盘,并且插入特别设备驱动盘。
通常这是不必要的,除非你使用某种从软盘启动的安装方式。
TurboProbe
图3-19 检测硬件
TurboProbe是TurboLinux安装程序所特有的一部分, TurboProbe可以自动检测您系统
上安装的ISA设备/PCI设备/SCSI设备/网卡/并口IDE设备。如果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挂起
了,重新启动机器。
6) 安装介质
图3-20 选择安装介质
TurboLinux提供了4种的方式,我们只介绍除'硬盘安装'方式外的3种方式。
CD-ROM 安装 - 最常用的安装方式,如果您选择了这种安装方式,你就要用第一张Tu
rboLinux光盘启动计算机,而后TurboLinux将自动进入安装界面。
NFS 方式安装 - 如果您的机器在一个局域网中, 并且该局域网上有另外一台服务器
上以NFS方式共享出一份TurboLinux的拷贝。那么您就可以利用这台 机器作为NFS服务器
来安装TurboLinux。在安装之前您必须从您的系统管理员处获得您系统的TCP/IP设置和
NFS服务器 的配置信息。选择这种安装方式将会弹出对话框 网络设置。 您需要输入您
得到
Ⅸ 怎么装Linux系统
安装Linux系统
3.1 准备工作
在安装任何Linux发行版本之前,你首先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收集系统信息,准
备安装版本等等,特别地,你应该进行一个安装规划。我们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安装之前
的准备要点。
3.1.1 获取Linux发行版
Linux发行版本可以从网络下载,也可以直接购买发行光盘。
目前下载Linux发行版本的站点相当多,如果你有一条64KB以上的DDN或者ISDN专线,
并且有让下载工具连续运行几天几夜的准备,那么下载总是要比购买cdrom来的容易一些
(因为Linux版本升级非常快,往往升级版推出半个月以后才能在本地买到发行盘)。
如果你不涉及国际流量问题,可以直接到发行商的主站点去下载光盘映像,然后烧制
成CD-R,或者拷贝到硬盘上安装。由于安装时的文件名大小写问题,我们一般建议将下
载的文件放到你的本地服务器上,通过ftp安装,然而这要求你首先有一台基本的linux
服务器。否则,你就需要烧制CD-R了。
如果有国际流量问题,可以考虑到教育网内的某个站点下载。另外,Turbo Linux公司
设有国内分公司,可以到www.turbolinux.com.cn去下载TLC的最新版本。
到市场上的软件连锁店直接购买Linux 光盘发行版,用光盘来安装是最方便快捷的。
目前RedHat,TurboLinux和corel都可以在连锁店买到。一定要注意,大部分Linux发行
版本有“完整版”和“精简版”的区分,例如TurboLinux有1CD,3 CD和10CD三个版本。
如果你是用Linux为你的单位构造网络服务器,我们总是建议你购买完整版本,毕竟价格
差不多。不过如果你想要使用SuSE之类不常见的版本,你还是得把网络打开转上几天几
夜。
我们建议你用一种Linux版本为基础,然后抽取别的版本中的优秀产品组合成你的服
务器软件。作为基点,RedHat(3CD版)和TurboLinux(10CD)都不错。
3.1.2 准备服务器硬件
①CPU
Linux 在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III ,Celeron ,AMD K6-2 (3DNow),AMD K6-3这几款cpu下能很好的工作,而非Inte
l 的 CPU ,主要包括:Cyrix 6x86,AMD K6,AMD K5,AMD,Cyrix MediaGX chip,WA
RNING出现问题的机会似乎比较多。需要补充的是6x86MX据说在Linux下的表现远好于原
来的6x86。不过,话说回来,你真的穷到要用6x86MX做服务器的程度吗?
一台装配PII以上CPU的Linux在服务量不是非常大时就能很好的工作,如果配备双CPU
那就可以和一台中档的名牌服务器相媲美。Linux对双CPU的支持还算不错,但如果你是
购买的发行版本,那么你在安装后经常需要重新编译内核才能充分发挥双CPU的威力。详
情可以参考第四章。
②主版
Linux支持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主板,在选购主板应该考虑是不是支持你的CPU,如果
采用双CPU还考虑买一块兼容的主板。笔者认为在主版的选购时要注意名牌效应,条件允
许一定要买名牌的。
③内存
Linux对内存的品牌没有特殊的限制,只是要求内存最小是 16MB,当然这个数字就我
感觉跟说用32MB内存跑Windows NT差不多。大体上,作为一台服务器,你可以从64MB内
存开始,至于多到多少,反正上限是2GB,现在条子这么便宜,你自己看看你的机器上有
多少个槽就行了。Linux对内存的质量要求比较一般。
④Linux支持的硬盘控制器/硬盘
Linux 支持标准的IDE、EIDE、MFM/RTL控制器。
IDE设备在工作是要占用CPU的处理时间,如果同时有几百个访问,这样占用CPU处理的
时间就急剧增加,系统的负担急剧上升,如果选用SCSI接口卡设备的话就可提高系统的
效率。Linux 并不支持并口的 SCSI 卡,在Linux下兼容的SCSI 列表么……反正我不想
介绍了,你自己去看兼容性列表,目前的Linux内核对BusLogic,AHA之类的大牌SCSI卡
支持还不错,但是肯定不如windows NT那么多。实在不行你可以跟零售商说:“不支持
Linux我可不要啊。”如果你真的预算紧张,那么也可以使用IDE硬盘,不过目前的Linu
x内核似乎对UDMA66不能正确支持,你可能仍然使用标准的DMA-33硬盘。
Linux 也支持磁盘阵列。
⑤网卡
Linux 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而着称,选择一块合适的网卡是十分必要的。在选择网卡
是要注意网的性能和兼容性。对于用Linux作为服务器的用户选择一块100M的以太网卡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务效率。下面就是一些在Linux下能很好工作的网卡:
3Com Etherlink III (3c509 EISA)
3Com 3c59x, 3c900, 3c905 (Not the 3c905B and C, see below) 3c579
Digital DE425, DE434, DE435, DE450, DE500 (uses DE4x5)
Digital 2104x,2114x ``Tulip'' chip cards, SMC DEC21041 , SMC PCI EtherPowe
r (uses Tulip driver)
Intel EEPro100 (PCI),EtherExpress i82557/i82558 PCI Pro/10+。
3Com 3c503, 3c503/16, 3c505, 3Com Etherlink 16 (3c507)
Allied Telesis AT1500 (uses Lance driver), AMD Lance/PCnet, HP J2405A, NE2
100, NE2500
AMD PCnet32 and AMD PCnetPCI
Apricot Xen-II, 680x0 VME (82596 chipset)
Ansel Communications AC3200 EISA
AT&T GIS WaveLAN ISA
Alteon AceNIC Gigabit Ethernet Driver
Allied Telesis AT1700
Aironet Arlan 655
Cabletron E21xx
Crystal LAN CS8900/CS8920
Comtrol Hostess SV11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PCI UTP, 10 T PCI UTP, Compaq Integrated
NetFlex 3/P, Compaq Netelligent Dual 10/100 TX PCI UTP, Compaq Netelligent I
ntegrated 10/100 TX UTP,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Embedded UTP, Compaq N
etelligent 10 T/2 PCI UTP/Coax,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UTP, Compaq Net
Flex 3/P
100VG-AnyLan Network Adapters, HP J2585B, J2585A, J2970, J2973, J2573,Comp
ex ReadyLink ENET100-VG4 & FreedomLine 100/VG
D-Link DE600, DE620 pocket adapters
D-Link DFE-930-TX PCI 10/100, VIA Rhine PCI Fast Ethernet cards with eithe
r the VIA VT86c100A Rhine-II PC or 3043 Rhine-I
Digital DEPCA & EtherWORKS, DE100, DE101, DE200 Turbo, DE201 Turbo, DE202
Turbo, DE210, DE422
Digi Intl. RightSwitch SE-X EISA and PCI
EtherWORKS 3 (DE203, DE204, and DE205)
Fujitsu FMV-181/182/183/184
HP PC-LAN Plus
HP PC-LAN (27245B and 27xxx series)
HP AnyLAN, 10/100VG, PCLAN (J2577, J2573, 27248B, )
Intel EtherExpress 16
Intel EtherExpress i82595 Pro10/10+ (ISA only)
MiCom-Interlan NI5010 ethercard
Mylex LNE390 EISA cards (LNE390A, LNE390B)
NE1000/2000 and compatible ISA cards
NE2000 (PCI), RealTEk RTL-8029, Winbond 89C940, Compex RL2000, KTI ET32P2,
NetVin NV5000SC, Via 82C926, SureCom NE3
NI5210 card (i82586 Ethernet chip), NI6510, ni6510 EtherBlaster
Novell NE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Yellowfin (and Compatibles)
G-NIC
Racal-Interlan ES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RedCreek Communications PCI
RealTek cards using RTL8129 or RTL8139 Fast Ethernet chipsets
Sangoma S502/S508 multi-protocol FR, Sangoma S502A, ES502A, S502E, S503, S
507, S508, S509
SMC Ultra / EtherEZ (ISA, 8k 83c790), SMC 9000 series, SMC 9000 series, SM
C Ultra32 EISA (32K) SMC EtherPower II 9432 PCI (83c170/175 EPIC series),
Tangent ATB-II, Novel NL-10000, Daystar Digital LT-200, Dayna DL2000, Dayn
aTalk PC (HL), COPS LT-95, Farallon PhoneNET PC II & III
Western Digital WD8003, WD8013
Any IBM Token Ring card that does not use DMA
SysKonnect Token Ring ISA/PCI Adapter TR4/16(+) ISA or PCI, TR4/16 PCI, an
d older SK NET TR4/16 ISA cards
IBM PCI tokenring cards based on the Pit/Pit-Phy/Olympic chipset
IBM Tropic chip-set cards
Linux支持的网卡品牌很多,详细的情况可以参考Linux的硬件兼容性列表(/usr/doc
/HOWTO/HARDWARE-HOWTO)。
⑥显示卡
就我看来,服务器的图形界面完全是不必要的,Solaris的那个openlook确实很漂亮,
但是有谁用呢,还不如干脆用M$呢。对于Linux更是如此,你只要弄一块凑合着能上102
4*768的4MB显卡就行了,当然前提是Linux的XFree86兼容。我推荐的是Trident 9750和
S3 virge,兼容性绝对没问题。如果你觉得这种东西实在太古老了,呵呵。
3.1.3 准备安装规划
为了安装Linux, 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您的计算机上安装的
其他操作系统(如Windows, OS/2或着其他版本的Linux)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或者是
一个独立的硬盘。在你决定创建Linux分区之前最好先备份你的重要数据,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实际上,既然你准备安装的是一台服务器,那么你干脆把整个硬盘都交给Li
nux得了。
Linux整个系统可安装在1GB左右的硬盘空间上,可是,我们安装Linux是为了让它完成
如:Web,Mail,Ftp等一些服务,这些服务真的开启之后,对硬盘的空间要求特大,比
如你开启一有2G大小的Ftp服务,你至少要有3G的硬盘空间,我们单位有的是一个28G的
硬盘可是在不到一年的应用中就使用了80%,如果你正在规划一个服务器是,那你一定要
考虑你选择一块容量大小合适的硬盘,不要等到不够用时再想办法,要加一个硬盘容易
,改变/home和/var的目录结构却可能是非常讨厌的。
Linux 在装时需要建立两种类型的分区,即“Linux native”硬盘分区和“Linux s
wap”交换分区。
尽管可以将Linux装在一个单一的大分区中(根据我们已经提到的分区原则),但我们推
荐你把系统分开安装在不同的分区上。如果你有一个装满的8G以上的分区,一旦发生文
件系统问题,你肯定会有麻烦的。
下面是我们建议的分区规划:
一个交换分区 -- 交换分区用来支持虚拟内存。 您必须创建交换分区, 即使您有更
多的内存,仍然推荐使用交换分区。 目前的交换分区已经可以设置到非常大,不过太大
也不见得有什么意义,我们建议控制在100MB以上,500MB以下,而且可以使用多个交换
分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设置了多个交换分区,那么Linux安装程序通常只会激活第
一个,你需要手工启动其它的交换分区,详见第四章。
一个根分区 -- 根分区是/(根目录)所在地.。它只需要启动系统所须的文件和系统配
置文件,这些文件并不大。但是由于缺省的/tmp(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也在这个目录下
面,所以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在500MB到1GB。不过如果你按照我们下面
解释的专门创建了/tmp分区,那么就可以小一点,只要300MB左右。
一个 /usr 分区 -- /usr 是Linux系统大部分应用软件的所在的地方。 根据您交换安
装的包的数量以及发行版本的不同, 这个分区应该在300MB到1500MB之间。 如果可能,
将最大的空间用于/usr分区。 任何您以后将要安装的基于RPM的包都会使用比其他分区
更多的/usr空间。
一个 /home 分区 – 这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它的大小取决于您的Red Hat Lin
ux 系统有多少用户, 以及这些用户将存放多少数据。
一个 /var 分区 – 所有的邮件和打印队列,系统日志文件等等都存放在这个分区里
面,所以你应该适当选择一个足够大的/var分区。
一个 /tmp 分区 -- 就象它的名字,/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对于一个大型的,
多用户的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专门创建一个/tmp分区是一个好主意。至于分区的大小
,你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了。
一个 /usr/local 分区 – 这个分区用来存放包含按照BSD的目录组织存放的软件,大
部分源代码编译后的目标程序也缺省放在这里,你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存放这些文件,例
如1-2GB。
就服务器来说,存在两种基本的思路,一种是在开始的时候选择安装所有应用软件包
;另一种是开始只安装最小系统,然后逐步增加需要的包。除非你的应用对安全性很敏
感,否则建议你用第一种方法,否则你会发现研究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是一种很讨厌
的工作。
大部分发行版本在安装系统的同时完成对系统的基本设置。但是这种设置程序并不是
非常可靠,如果你在安装过程中发现配置某种硬件或者网络信息失败,你有两种选择:
停止安装或者忽略。据我们的经验,通常你应该忽略这些信息,只要Linux安装到了系统
上并且可以启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手工设置。不要轻易地停止安装过程或者重新安装
,那是解决windows 9x问题的途径,不是Linux的。
Linux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一些硬件的相关信息才能正确配置相应的硬件,在安装Linux
前一定要知道你使用的硬件信息,最好在安装时把你使用的所有硬件说明书放在手边(
如:主板、显示卡、显示器、调制解调、Scsi卡等),也可应用一些相应的软件检测你
的硬件信息然后记录下来。当然如果你早对你的硬件了如指掌就不必这样麻烦了。
一般用户只需知道网卡的型号、中断号和地址、鼠标和调制解调的类型和端口、显示
卡的类型和显存的大小、显示器的类型和参数、内存的大小、光驱的类型连接到哪个口
上、声卡的类型中断和地址、如用scsi卡必须知道类型。为了连接网络,还需知道机器
的域名、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地址、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在记录了各种安装的必要信息之后,下一步是选择安装介质。
从CDROM安装总是最简单的。目前大部分系统可以从光盘启动,所以你需要的仅仅是设
置系统启动顺序为CDROM优先。如果你的Linux发行版本是多光盘的,通常在基本安装的
时候只需要第一张光盘。
从ftp安装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段。这种安装最常见的应用是你想要在一台新的机器上
安装一个全新的Linux发行版本的时候,毕竟CD-R刻录机不是每人都有的。如果要用ftp
安装,你必须首先确定你使用的发行版本是否支持ftp安装。某些版本是无法从ftp安装
的。
如果你确定你的版本支持ftp安装功能,而且你的Linux发行版本用的内核支持你的网
卡,你需要做两件事:(1)把发行盘的内容拷贝到ftp服务器的某个目录下面,并且记
下目录名;(2)制作软盘引导盘。
另外的安装方式是通过NFS或者samba数据源。这两种东西和用ftp安装差不多,不过一
个使用NFS,另一个使用的是Windows 的文件/目录共享,支持SAMBA数据源的安装的发行
版本更少一些,而且一般我们也不建议使用这种功能(主要是文件名大小写的问题)。
如果你选择的是从软盘启动,那么你需要根据是CD-ROM还是网络安装来确定使用哪一
种软盘映像,一般情况下,Linux的启动软盘是用全盘映像的方法存放在光盘上,可以使
用DOS下面的rawrite(在光盘上有)或者Linux下面的dd命令复制到软盘上使用。
3.2 RedHat 的安装过程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介绍几种Linux发行版本的安装过程。这里选择了三个版本:Red
Hat,Turbo Linux中文版和SuSE。RedHat是最容易安装的版本,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看
看下面的安装过程就应该可以顺利地安装成功。
3.2.1 建立Linux引导盘
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光驱启动或者你要从软盘启动来安装RedHat那么就需要制作启动
盘,在RedHat 的光盘上包含一个启动盘映象文件,只要将这个文件用相应的程序写到软
盘上就可以制成启动软盘。
从Redhat 6.1以后的版本只提供一个映象文件即可安装,如从光驱和硬盘安装用\ima
ges\boot.img;如从网络安装用\images\bootnet.img。启动盘可以在DOS或者Linux下面
制作:
在 Dos 下制作启动盘
E:\images>\dosutils\rawrite (E 为 光盘的盘符)
假如是使用boot.img,只要在提示“Enter dis images source files name :”时输
入 boot.img,按回车出现提示“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r: ”输入 A: 回车
。其他类型的启动盘制作方法类似。
在Linux 下制作启动盘
制作启动盘: dd if=boot.img of /dev/fd0 bs=1440k
建立DOS引导盘和用Loadlin引导
Linux提供了一个 Loadlin的应用程序可在dos 下启动Linux的安装程序,首先制作一
张dos启动盘拷贝相应的文件,再在这张盘上加载光驱的驱动程序,然后用这张盘启动计
算机,进入Linux 发行板的 dosutils 目录运行 autoboot .bat 就可进入安装界面。
autoboot.bat的内容如下:
loadlin autoboot\vmlinuz initrd=autoboot\initrd.img
3.2.2 开始系统安装
本书使用Redhat 6.1作范例.
使用发行光盘或者制作好的启动软盘盘启动机器,在lilo:提示符下面直接回车,将进
入安装界面。
如果你是从软盘启动机器,那么将进入下面的安装过程,否则,如果是从cd-rom安装
,将直接进入第四步。
选择语言
图3.1 选择语言
Redhat提供了多种言支持,很遗憾没有中文,只好选择 English。
选择键盘
系统提示用户选择键盘类型,选择 us即可 ,也可在安装后用 setup 程序更改此项。
图3.2 选择键盘
选择安装方式
图3.3 选择安装方式
通常我们选择从cdrom安装,只要直接在对应栏目里面按下回车就可以了。如果要选择
从ftp安装,那么在选择了ftp之后,还要给出ftp服务器的ip地址,本机器的ip地址和L
inux发行盘在服务器上的目录。
如果你是从软盘安装,那么这一步之后,系统将切换到图形模式,继续安装过程。
配置鼠标
系统能识别多数的鼠标类型,这项可使用默认值,如果你用的是两键鼠标你还应该选
择 'Emulate 3 mouse'否则在x windows 下有一些功能不能用。
图3.4 配置鼠标
欢迎界面
这是一个欢迎界面,标志下一步将进入文件拷贝和系统设置。
图3-5 欢迎界面
安装类型
图3-6 选择安装内容
为了方便用户Redhat的开发人员设计了几种安装类型,可根据需要来选择,但大多数
用户选择'Custom'定制安装,这样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可详细的对Redhat提供的软件包
进行选择,自由度更大。
建立分区
图3-7 建立分区
Redhat 提供了一个简单使用的图形化的分区工具,利用这个工具你可方便的建立,修
改,删除分区,分区的种类及大小可参看本章的1.3中的规划分区,如建立一500M的根分
区,选则 Add ,然后在下图的 'Mount Point:'中输入 '/';'Size(Megs):' 中输入 '
500' ; 'Partition Type:' 选择 'Linux Native ' ,最后按 Ok 确认即可。
图3-8 建立分区(2)
选择格式化的分区
图3-9 格式化分区
与其它的操作系统一样在使用分区前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格式化成Redhat 可识别的
分区。注意原则上每个分区都应该格式化。如果你的硬盘使用的时间较长或则有坏块,
那么就选择' Check for bad blocks while formatting'把坏的区域标志上,以免数据
写到坏块上丢失。否则,对于新的硬盘只要简单地选择格式化就行了。
Lilo的配置
引导Linux 需要安装一个用来把内核装入计算机的程序,在Intel 的兼容PC 上使用L
ilo。在安装界面内有如下几个选项:
Create boot disk
创建软盘启动盘。默认是允许,如不创建,用鼠标点击前面的小方块让其凸起。一般
我们不必创建这个东西,详情见第四章和第九章。
Do not install LILO
不安装LILO,建议你不要选择这个选项,否则你无法启动系统。
Install LILO boot record on:
询问LILO 安装在哪儿,通常选则安装在 MBR 上。
Use linear mode
这个选项是要求Linux使用SCSI的线性模式。如果你有一个超大的或者比较特殊的SCS
I硬盘,选择这个选项。
下面的区域是表明了分区的详细情况,通常不用作修改。
图3-10 配置lilo
选择时区
中国用户在WORLD项选择亚洲,在相面的滚动框内选上海时间。
图3-11 设置时区
账号配置
图3-12 设置密码和账号
Redhat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设置 ROOT 用户的密码,同时也可建立新的用户,不过很少
有人在此时建立用户。只要输入root密码并且确认就可以了。
认证配置
图3-13 身份验证设置
这个配置通常不需要改动,它表示账号的身份认证和口令的加密方式。在Redhat 6.1
中,口令验证使用MD5加密方式,它具有更高的对抗蛮力猜测算法的能力。不过MD5不是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加密算法,因此是一个可选项。你也可以使用原始的DES并且不使用M
D5。当然这意味着降低了系统的安全强度。
X配置
图3-14 X window配置
所谓X 配置主要是指显示卡和显示器的配置,如不想在此配置可选 Skip x configur
ation ,等安装结束后用 setup 应用程序来设置。
选择安装的应用程序
你可根据需要选择你想要的应用程序,如果你的硬盘空间足够大我们总是建议安装所
有的软件包。(最后的everything选项)
图3-15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15)安装软件包
现在开始软件包的拷贝了,耐心的等几十分钟就可以了。
图3-16 安装软件包
在此安装过程中没有提到网络部分,可用安装后用 netconf 这个应用程序来完成,
后面的章节有详细的说明。
3.3 Turbolinux中文版安装过程
这里介绍的是TurboLinux 4.0Chinese的安装过程。目前TurboLinux 6.0已经发布了,
不过两者在安装之间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你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拿到的TLC版本。
3.3.1 启动Turbolinux 安装程序
直接用CDROM启动
只要你的BIOS支持CD-ROM启动,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 直接把光盘插入光驱,引导机
器就可以了.
在DOS下用LoadLin启动
从DOS启动,转换到光盘驱动器,例如e:,然后进入子目录dosutils/ ,输入命令aut
oboot 并回车,就可以开始安装TurboLinux。
利用软盘启动
如果上面的两种安装方式都不能工作, 就必须利用软盘来启动安装TurboLinux,不管
怎样,我不建议你使用这种功能。如果你一定要用,你可以自己看TurboLinux附带的安
装手册。
3.3.2 TurboLinux安装过程
TurboLinux的安装过程是中文的,所以我们下面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其实你只要仔
细研究一下说明就差不多了。
1) 选择显示模式
本窗口会询问用户是否使用彩色的显示模式,缺省是YES,一般情况下,按回车 就可
以。除了某些单色显示器以外。
图3-17 选择显示器类型
欢迎画面,然后安装程序将会显示一个欢迎画面,您只需要按回车跳过即可。
2) 选择键盘类型
图3-18 选择键盘类型
用户在此处设置键盘布局,而中国用户一般都直接键入回车使用缺省设置US 键盘。
3) PCMCIA
如果您的系统上有PCMCIA卡(有时被称作PC Card),选择'是',安装程序会提醒您插
入特别设备驱动盘,不然您将无法驱动您的PCMCIA设备。 如果没有,直接选‘否’继续
。
4) 特别设备驱动
如果安装程序提醒您需要特别设备驱动盘,移去启动盘,并且插入特别设备驱动盘。
通常这是不必要的,除非你使用某种从软盘启动的安装方式。
TurboProbe
图3-19 检测硬件
TurboProbe是TurboLinux安装程序所特有的一部分, TurboProbe可以自动检测您系统
上安装的ISA设备/PCI设备/SCSI设备/网卡/并口IDE设备。如果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挂起
了,重新启动机器。
6) 安装介质
图3-20 选择安装介质
TurboLinux提供了4种的方式,我们只介绍除'硬盘安装'方式外的3种方式。
CD-ROM 安装 - 最常用的安装方式,如果您选择了这种安装方式,你就要用第一张Tu
rboLinux光盘启动计算机,而后TurboLinux将自动进入安装界面。
NFS 方式安装 - 如果您的机器在一个局域网中, 并且该局域网上有另外一台服务器
上以NFS方式共享出一份TurboLinux的拷贝。那么您就可以利用这台 机器作为NFS服务器
来安装TurboLinux。在安装之前您必须从您的系统管理员处获得您系统的TCP/IP设置和
NFS服务器 的配置信息。选择这种安装方式将会弹出对话框 网络设置。 您需要输入您
得到
参考资料:http://www.hepg.s.e.cn/Service/linux/configure/adm5.txt
Ⅹ 怎么在linux上装程序
2图
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d=a_20051030_005509
如今Linux不仅在服务器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而且在桌面应用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下面就以Red Hat Linux 9.0为例,介绍如何与Windows XP组成双系统。
给Linux划分领地
由于Linux无法安装在Windows的分区上,所以必须在硬盘中分割出一块领地专供Linux使用,这里推荐用分区魔术师进行无损分区。为了方便讲述,这里先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装有Windows XP计算机有一个30GB的硬盘,共分三个区(C盘、D盘、和E盘),其中E盘有16.6GB(有约7GB可用空间)。我们的目标是将7GB的可用空间剥离出来专供Red Hat使用。
1.首先在Windows XP里启动分区魔术师,从主窗口可以看到磁盘分区的详细信息。单击右侧详细窗格里的分区E以选中它。
2.单击左侧任务列表里的“调整一个分区的容量”命令,即可弹出一个“调整容量/移动分区”对话框。
3.在该对话框的顶部有一个条状图表示分区E的使用情况,其中左侧的黑色条部分表示已用空间,右侧的绿色条部分表示可用空间。可以用鼠标直接拖曳绿色条部分对E盘容量进行调整。很显然,E盘的最小容量就是已用空间的容量(在小就要破坏原有数据了),减小的容量就成了自有空间。
4.单击“确定”按钮,回到主界面,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新划分出的7GB自由空间。接下来的步骤非常重要。尽管这7GB的磁盘空间已经是“自由身”,但是它还是属于Windows的扩展分区,所以要将这7GB的自由空间从Windows扩展分区里划分出去。
5.单击扩展分区以选中它,如图1所示。用类似的方法将这7GB自由空间从Windows扩展DOS分区里划分出去。现在我们已经从Windows XP的领地里割出一块7GB的自由空间供Linux专用。
图1 将自由空间从扩展分区里划分出去
注意,一定要将自由空间从Windows扩展分区里划分出去,这是因为Linux的分区格式和Windows并不完全兼容。如果Red Hat所使用的磁盘空间属于Windows扩展分区,就会导致“水土不服”。很多朋友反映装上了Red Hat以后,发现Windows速度变得奇慢,就会归咎于Red Hat,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分区的时候没有将自由空间从扩展分区里剥离出去。
实现Windows与Linux双重引导有多种方法:
◆ 对于具有双硬盘的用户,可以将Linux安装在第二个硬盘上(Windows自然是安装在第一个硬盘上),并且确保将GRUB(LILO)安装在第二个硬盘的主引导扇区,然后每次开机时在BIOS里指定从哪个硬盘引导即可。
◆ 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Linux的引导装载管理器GRUB(LILO),自动接管双重系统的启动选单。
◆ 可以借助Windows XP的NT引导程序ntldr、boot.ini来实现双重启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今后删除Linux比较方便,而且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缺点是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获取Linux系统的引导映像文件。
◆ 可以选择不安装Linux的引导装载管理器(或者不要安装在主引导扇区),但是要记住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创建Linux启动盘。今后需要时,用这张启动盘引导系统进入Linux。
这里介绍了四种双重系统的实现方案,本文将分别介绍比较常见的第二和第三种方法。
使用Linux引导管理器
Linux有GRUB和LILO两种引导管理器。从Red Hat 7.2版本开始,GRUB取代LILO成为了默认的启动装载程序,可见GRUB有其过人之处。相对来说,GRUB的使用和配置更加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而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此处推荐大家使用GRUB作为双重系统的引导管理器。
假设使用Red Hat Linux 9.0的安装光盘进行安装。首先是修改系统BIOS设置,以启用光盘开机,然后用第一张Linux安装光盘引导系统,等出现欢迎屏幕时按回车,即可进入图形化安装界面。
1.选择定制安装
安装过程非常简单,一开始会提示选择安装语言(自然要选择熟悉的简体中文),然后系统会提示进行鼠标、键盘配置。一般Linux会自动检测出相关设备,无需更改。
接下来将进入安装类型选择页面,一共有五个选项,分别是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定制和升级现存系统。这里我们选择自由度最高的“定制”安装类型,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安装类型
2.创建Linux分区
创建Linux分区是难点。此处选择“用Disk Druid手工分区”,在接下来的页面上选中刚刚划分出来的7GB自由空间,然后单击“新建”按钮,即可创建Linux分区。对于初学者,可以只分三个分区:
(1)引导分区
在弹出的“添加分区”对话框上,在剩余空间创建引导分区,挂载点为/boot,容量可以是100MB,文件系统是ext3,如图3所示。
图3 创建引导分区
(2)交换分区
必须要创建交换分区。交换分区是一个特殊的分区,类似于Windows XP里的页面文件,它没有挂载点的概念。此处只需选择文件类型为swap,假设内存容量是128MB,则交换分区容量可以设为256MB。
(3)根分区
在弹出的“添加分区”对话框上,选择挂载点为“/”,选择文件系统为ext3,可以将剩余的容量全部分配给根分区(注意应该适当留一点空间,否则系统会报错),容量大小不低于1.5GB。
Linux环境下没有Windows的C、D盘符概念,每一个Linux分区必须挂载到Linux目录树上才可以使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分区,就是根目录/,这个目录是必须的,它是Linux目录树的根。
3.Linux引导管理器的配置
创建好Linux分区,接下来就是重头戏——Linux引导管理器的配置。图4就是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界面。由图4可以看到,图中的引导系统列表里已经出现了两个选项,一个Windows XP(此处认作DOS),另一个自然就是Red Hat了。在这个安装向导页面,可以做以下设置:
图4 引导装载器的配置
(1)改变默认启动系统
Linux引导管理器默认引导Linux,可以在这里加以修改,例如可以勾选Windows XP(此处是DOS)前面的“默认”复选框,也可以在安装完成后,修改/boot/grub/menu.ist文件达到同样目的。
(2)添加别的操作系统
有时候,GRUB不一定能够检测出系统里的所有操作系统,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人工添加。单击如图4所示页面上的“添加”按钮,即可打开一个“映像”对话框,可以在“标签”文本框输入该操作系统的名称,例如“Windows 98”,在“设备”下拉列表指定该操作系统的系统分区所在的位置,并确定是否选择该操作系统为默认引导系统。
(3)编辑默认项目标签
可能大家早就看不惯Red Hat居然还把Windows XP看成是DOS。不过单击图4页面上的“编辑”按钮可以指定其标签,如图5所示。
图5 指定启动选单的名称
完成了这一步,Windows与Linux双重系统安装就大局已定。接下来的操作比较简单,按照屏幕提示即可轻松完成。不过,千万别忘记创建一张Linux启动盘,以备不时之需。
使用ntldr实现双重引导
使用ntldr引导Windows和Linux双系统,要比GRUB麻烦得多。这是因为Windows无法识别Linux分区,所以不能检测出Red Hat Linux的存在。为了能够让ntldr乖乖“听话”,需要对其进行“手术”。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对Windows引导管理器的原理做一简单介绍。ntldr是由配置文件boot.ini提供工作参数的,该文件位于Windows XP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具有隐藏、系统、只读属性。我们只需要将Red Hat Linux的引导记录作为一个文件备份到C盘的根目录下,并相应地在boot.ini文件里添加一个项目来指向它们,就可以实现双重系统了。
假设要进行Windows XP和Red Hat Linux双重启动,最好先安装Red Hat Linux,再安装Windows XP。道理很简单,如果先安装Windows XP,那么后安装的Red Hat会自作主张用它的引导管理器强占ntldr的地盘,导致无法用ntldr来引导多重系统。下面介绍如何保存Red Hat Linux 9.0引导扇区。
1.在Red Hat环境下备份引导扇区
安装完小红帽以后(假设安装在/dev/hda6分区)别忙着安装Windows XP,先进入小红帽,打开终端窗口,在里面键入以下命令:
dd bs=512 count=1 if=/dev/hda6 of=bootsect.rh
该命令的作用就是把Red Hat Linux引导扇区保存为一个bootsect.rh文件,可以将其备份到软盘上。
然后安装Windows XP(假设安装在C盘上)。安装完成以后,再把这个bootsect.rh文件拷贝到C盘根目录下。编辑C盘根目录下的boot.ini文件(注意事先去除其系统、只读属性),在里面添加下面命令:
C:\bootsect.rh="Red Hat Linux 9.0"
保存该文件,请别忘了将boot.ini、bootsect.rh件设置回系统、隐藏和只读属性,以免今后误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先安装Windows XP也可以,不过要记住两点:
(1)在安装Linux引导管理器时,切记不要把引导管理器安装在主引导记录上(以免覆盖Windows的引导管理器);
(2)千万记住要制作一张Linux引导盘。
后面的任务就简单了,安装完Red Hat Linux,用Linux启动盘引导系统进入Red Hat Linux,然后用同样的dd命令制作bootsect.rh文件。
2.在Windows XP环境下备份Linux引导扇区
尽管在Red Hat环境下备份Linux引导扇区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大多只熟悉Windows的朋友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麻烦。所以本文将介绍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备份Linux引导扇区。这里可以分两步走,首先是找出Linux引导扇区的扇区数,然后再将该扇区保存为一个备份文件。
(1)用分区魔术师查找Linux的起始扇区
要在Windows环境下保存Linux分区的引导扇区,就必须知道该引导扇区的扇区号。借助分区魔术师,在分区魔术师8.0的主窗口里定位Linux的/boot分区,用鼠标右键单击该/boot分区,选择“Properties”选单项。然后在打开的“Partition Properties”对话框切换到“Partition Info”标签页,找到“First physical sector”(第一物理扇区)的扇区数,如图6所示,本例是53014500。
图6 查看引导扇区的扇区号
(2)用Dskprobe备份引导扇区
知道了Linux引导扇区号,就可以借助磁盘工具来备份。这里推荐大家使用Dskprobe,它位于Windows 2000/XP安装光盘里的\SUPPORT\TOOLS目录下的SUPPORT.cab压缩包下。
先关闭分区魔术师,然后双击Dskprobe.exe图标启动Dskprobe。由于启动后并未读入任何数据,所以显示的是全零的扇区信息。接下来单击程序界面上的“Drives”选单→“Pysical Drive”选单项,弹出如图7所示的“Open Pysical Drive”对话框。
图7 选择合适的硬盘
可以看到该对话框里“Available Physical Drives”列表框里列出了两块磁盘,如果是单硬盘系统,将只列出PhysicalDrive0(第一块物理硬盘)。双击所需的物理硬盘,可以看到“Close Handle”和“Set Active”这两个按钮被激活,先单击“Set Active”按钮,然后再单击“OK”按钮,即可返回到主界面。
单击主界面上的“Sectors”选单→“Read”选单项,打开“Read Sectors”对话框。在“Starting Sector”文本框里输入刚才通过分区魔术师的扇区数(本例是53014500),在“Number of”文本框里输入1,然后单击“Read”按钮,则显示如图8所示的界面,这就是Linux的/boot分区的引导扇区的内容。
图8 Linux分区引导扇区内容
单击“File”选单→“Save as”选单项,指定保存位置(C盘根目录)、文件名(假设是bootsect.rh)即可,然后在boot.ini文件里添加合适的项C:\bootsect.rh="Red Hat Linux 9.0"即可。一切就绪以后,再重启系统。此时出现了Windows XP启动选单,可以根据需要选定进入哪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