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使用xutils3进行同步网络请求
xUtils简介
xUtils 包含了很多实用的android工具。
xUtils 支持大文件上传,更全面的http请求协议支持(10种谓词),拥有更加灵活的ORM,更多的事件注解支持且不受混淆影响...
xUitls 最低兼容android 2.2 (api level 8)
今天给大家带来XUtils3的基本介绍,本文章的案例都是基于XUtils3的API语法进行的演示。相信大家对这个框架也都了解过,
⑵ 苹果手机在哪里设置同步呢
首先我们点击打开手机的设置功能
手动将其设置为打开,然后在弹出的对话窗口选择“保留在我的iphone”,这样就成功的将自动同步功能打开了。
⑶ 如何实现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端数据同步
android客户端不能直接与服务器数据库连接,拿sqlserver来说,安装之后有几个G那么大,android程序是跑在手机上的,想让程序直接访问sqlserver,那手机需要非常大的内存。但是可以通过webservice这样一个桥梁来间接访问SQLServer。
即在服务器运行一个服务端程序,该服务端程序通过接收来自android客户端的指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客户端与服务端直接的数据传输主要通过http协议发送和接收json数据或者xml数据,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json数据之后,进行json解析,再按一定的逻辑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客户端的http请求可以通过 HttpClient类实现,在anddroid 4.0之后,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已经不被允许在主线程中运行,所以题主还需注意另开启一个子线程进行网络请求。
⑷ Android网络请求库【OkHttp4.9.3】基本用法与原理分析
OkHttp是一套处理 HTTP 网络请求的依赖库,由 Square 公司设计研发并开源,目前可以在 java 和 Kotlin 中使用。对于 Android App 来说,OkHttp 现在几乎已经占据了所有的网络请求操作,Retrofit + OkHttp实现网络请求似乎成了一种标配。因此它也是每一个 Android 开发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了解其内部实现原理可以更好地进行功能扩展、封装以及优化。
OkHttp的高效性体现在:
第一步:创建OkHttpClient,创建OkHttpClient有两种方式:
OkHttpClient提供了丰富的配置方法,例如添加拦截器、指定连接池、设置请求超时等等。
第二步:创建请求
使用Request.Builder() 构建Request实例
第三步:发起网络请求
OkHttp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请求方式
OkHttp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三步操作就可以发起一个简单的同步或异步请求。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对网络请求进行配置,例如添加请求头、设置请求方式、设置请求超时等等,这些配置参数会在源码分析过程中详细介绍。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三步操作发起网络请求,接下来以这三个步骤为切入点,深入到源码中学习OkHttp的实现原理,废话少说马上开车。
OkHttpClient创建方式有两种,我们看看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
第一种直接使用默认构造函数,内部依然是使用建造者模式
第二种使用建造者模式
两种方式最终都是调用构造函数OkHttpClient(builder:Builder),由参数builder负责所有的参数配置工作。
当您创建单个OkHttpClient实例并将其用于所有 HTTP 调用时,OkHttp 性能最佳。 这是因为每个OkHttpClient都拥有自己的连接池和线程池,重用连接和线程可减少延迟并节省内存。 相反,为每个请求创建一个客户端会浪费空闲池上的资源。
Request同样使用建造者模式来创建,这里贴上部分重要源码,很简单就不细说了。
OkHttp发起网络请求分为同步请求和异步请求两种方式,我们只分析异步请求流程,因为只要理解了异步请求过程,基本上也就明白同步请求是怎么一回事了。
RealCall是连接应用层与网络层的桥梁,负责处理连接、请求、响应和数据流。
Dispatcher维护着一套异步任务执行策略,分析策略之前先介绍几个重要概念:
client.dispatcher.enqueue(AsyncCall(responseCallback)) 执行步骤为:
AsyncCall实现了Runnable接口,因此一旦被线程池中的线程处理就会调用它的run()方法:
话休絮烦,我们开始分析拦截器责任链:
责任链执行流程:首先获取当前拦截器interceptor,并且调用interceptor.intercept(next)执行拦截器操作。这里的next表示的是index+1后的责任链对象,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内部会调用next.proceed(request)方法再次进入到责任链,由于此时index已经加1,所以处理的是下一个拦截器。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处理完责任链上最后一个拦截器为止。
注意除最后一个拦截器CallServerInterceptor不会调用chain.proceed(request)方法之外,其他拦截器都应该至少调用一次chain.proceed(request)方法。
为了验证上面的结论,我们进入到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的intercept()方法一探究竟:
可以看到注释1处重新进入责任链处理下一个拦截器。
有兴趣可以自行查看最后一个拦截器CallServerInterceptor源码,此处只给出本人阅读源码后得出的结论:
以上就是拦截器责任链的工作流程,我们再通过流程图仔细感受一下。
分析完拦截器责任链,我们继续分析AsyncCall#run()方法:
我们看到,如果()方法成功获得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则调用responseCallback.onResponse(this@RealCall, response)方法完成异步回调;如果服务端数据获取失败(请求异常),则调用responseCallback.onFailure(this@RealCall, canceledException)方法完成异步回调
需要注意的是,responseCallback回调是在子线程中完成的,所以如果想把数据显示到UI上,需要切换回主线程进行UI操作。
OkHttp发起网络请求全过程:
【知识点】OkHttp 原理 8 连问
⑸ android网络请求数据是同步还是异步
异步请求,因为UI线程(主线程)不允许有5秒以上的耗时操作.在主线程网络请求会导致阻塞,看起来程序就像假死了一样.所以都是异步请求.
⑹ Android应用提交登陆时怎么同步判断验证码是否失效的。
验证码是服务器生成的,保存到服务器session里的
提交的时候,要去session里取出来对比
在android中,使用HTTPClient来提交数据,每次请求都要用同一个cookies
这样的请求才能保持session的有效
HttpClient client=new HttpClient();
Cookie[] cookies=client.getState().getCookies(); //这是取出来
client.getState().addCookies(cookies); //这里设置
即你第一个次服务器请求一个验证码,服务器即生成一个验证码,并保存到当前这个session里
而客户端下次请求(登录的时候)需要将这个cookies重新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才能保持这个session
⑺ android okhttp什么时候使用同步请求
从太初到永远一直使用同步。这种同步是完全的,是单一的,是不变的,是永存的
⑻ android 如何关闭NTP网络时间同步
Linux停止ntp服务即可关闭时间同步。
①关闭ntp服务(临时设置重启后自动开启)
service ntpd stop
②设置永久关闭ntp服务(重启后也是关闭的)
chkconfig ntpd off
⑼ 如何实现 javascript “同步”调用 app 代码
在 App 混合开发中,app 层向 js 层提供接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步接口,一种一异步接口(不清楚什么是同步的请看这里的讨论)。为了保证 web 流畅,大部分时候,我们应该使用异步接口,但是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更需要同步接口。同步接口的好处在于,首先 js 可以通过返回值得到执行结果;其次,在混合式开发中,app 层导出的某些 api 按照语义就应该是同步的,否则会很奇怪——一个可能在 for 循环中使用的,执行非常快的接口,比如读写某个配置项,设计成异步会很奇怪。
那么如何向 js 层导出同步接口呢?
我们知道,在 Android 框架中,通过 WebView.addJavascriptInterface() 这个函数,可以将 java 接口导出到 js 层,并且这样导出的接口是同步接口。但是在 iOS 的 Cocoa 框架中,想导出同步接口却不容易,究其原因,是因为 UIWebView 和 WKWebView 没有 addJavascriptInterface 这样的功能。同时,Android 这个功能爆出过安全漏洞,那么,我们有没有别的方式实现同步调用呢?我们以 iOS UIWebView 为例提供一种实现,WKWebView 和 Android 也可以参考。
为了找到问题的关键,我们看一下 iOS 中实现 js 调用 app 的通行方法:
首先,自定义 UIWebViewDelegate,在函数 shouldStartLoadWithRequest:navigationType: 中拦截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BOOL) webView:(UIWebView* _Nonnull)webView
shouldStartLoadWithRequest:(NSURLRequest* _Nonnull)request
navigationType:(UIWebViewNavigationType)navigationType {
if ([request.HTTPMethod compare:@"GET" options:NSCaseInsensitiveSearch] != NSOrderedSame) {
// 不处理非 get 请求
return YES;
}
NSURL* url = request.URL;
if ([url.scheme isEqualToString:@'YourCustomProtocol']) {
return [self onMyRequest:request];
}
return YES;
}
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将函数调用命令转化为 url,通过请求的方式通知 app 层,其中 onMyRequest: 是自定义的 request 响应函数。为了发送请求,js 层要建立一个隐藏的 iframe 元素,每次发送请求时修改 iframe 元素的 src 属性,app 即可拦截到相应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js 向 native 传递消息
* @method js_sendMessageToNativeAsync
* @memberof JSToNativeIOSPolyfill
* @public
* @param str {String} 消息字符串,由 HybridMessage 转换而来
*/
JSToNativeIOSPolyfill.prototype.js_sendMessageToNativeAsync = function (str) {
if (!this.ifr_) {
this._prepareIfr();
}
this.ifr_.src = 'YourCustomProtocol://__message_send__?msg=' + encodeURIComponent(str); }
当 app 执行完 js 调用的功能,执行结果无法直接返回,为了返回结果,普遍采用回调函数方式——js 层记录一个 callback,app 通过 UIWebView 的 函数调用这个 callback(类似 jsonp 的机制)。
注意,这样封装的接口,天然是异步接口。因为 js_sendMessageToNativeAsync 这个函数会立即返回,不会等到执行结果发回来。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 js 代码“阻塞”住。
请回忆一下,js 中是用什么方法能把 UI 线程代码“阻塞”住,同时又不跑满 CPU?
1
2
3
4
var async = false;
var url = 'http://.com';
var method = 'GET';<br>var req = new XMLHttpRequest();<br>
req.open(method, url, async);<br>req.send(null);
“同步”ajax(其实没这个词,ajax 内涵异步的意思)可以!在 的响应没返回之前,这段代码会一直阻塞。一般来说同步请求是不允许使用的,有导致 UI 卡顿的风险。但是在这里因为我们并不会真的去远端请求内容,所以不妨一用。
至此实现方式已经比较清楚了,梳理一下思路:
使用同步 XMLHttpRequest 配合特殊构造的 URL 通知 app层。
app 层拦截请求执行功能,将结果作为 Response 返回。
XMLHttpRequest.send() 返回,通过 status 和 responseText 得到结果。
那么,如何拦截请求呢?大家知道,UIWebViewDelegate 是不会拦截 XMLHttpRequest 请求的,但是 iOS 至少给了我们两个位置拦截这类请求——NSURLCache 和 NSURLProtocol。
一、NSURLCache 是 iOS 中用来实现自定义缓存的类,当你创建了自定义的 NSURLCache 子类对象,并将其设置为全局缓存管理器,所有的请求都会先到这里检查有无缓存(如果你没禁掉缓存的话)。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性质拦截到接口调用请求,执行并返回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NSCachedURLResponse*) cachedResponseForRequest:(NSURL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HTTPMethod compare:@"GET" options:NSCaseInsensitiveSearch] != NSOrderedSame) {
// 只对 get 请求做自定义处理
return [super cachedResponseForRequest:request];
}
NSURL* url = request.URL;
NSString* path = url.path;
NSString* query = url.query;
if (path == nil || query == nil) {
return [super cachedResponseForRequest:request];
}
LOGF(@"url = %@, path = %@, query = %@", url, path, query);
if ([path isEqualToString:@"__env_get__"]) {
// 读环境变量
return [self getEnvValueByURL:url]; //*
} else if ([path isEqualToString:@"__env_set__"]) {
// 写环境变量
return [self setEnvValueByURL:url];
}
return [super cachedResponseForRequest:request];
}
注意注释有 * 号的一行,即是执行 app 接口,返回结果。这里的结果是一个 NSCachedResponse 对象,就不赘述了。
⑽ Android 企业通讯录 跟后台数据是如何实现同步的
客户端不是从后台拿数据么 后台是什么数据客户端拿的就是什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