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linux如何分区
1.可以DOS启动用PQ的。
2.要不就全部删除,安装LINIX时定制手工分区。
3.还有没有空闲的空间?有的话:
使用fdisk和mkfs.ext3新建一ext3分区,大小为100M,假设为/dev/hda11。然后:
mkdir /mnt/tmp
mount /dev/hda11 /mnt/tmp
cp -rf /boot/* /mnt/tmp
rm -rf /boot/*
umount /mnt/tmp
rmdir /mnt/tmp
最后在/etc/fstab里加上一行:
/dev/hda11 /boot ext3 default 0 0
保存退出后执行:
mount /boot
这样就搞定了。
Ⅱ Linux下如何分区
方案一:“标准”方案
/ 8G SWAP 2G /BOOT 100m /USR 7G /HOME 8G
说明:/ 8G 其实6G这样子就够用了,不过还是要留一些冗余,比如有些软件默认就安装在这里了,或者是您临时将某些文件放在桌面(假如您在ROOT下)因此还是建议8G
SWAP 2G 临时分区,最大值也就是2G了,如果您的物理内存足够大,比如512M或者1G以上,SWAP可以设置得小一点。通常就是将它设置成最大值了,因为这2G对硬盘来说或许不算什么(现在硬盘动则几十上百G的)但是当您在运行很多的程序的时候,或许这个SWAP就派上了用场(我曾经观察过自己的系统,512M的内存竟然也有用光的时候--没开什么大程序,而且也调用到了SWAP。)
/BOOT 100M 这个BOOT分区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的,如果您仅仅是实验的话,就不一定需要单独划分。但是要记住,在单独的LINUX系统中,这个分区最好是独立的。
/USR 7G 准确的说7G可能有点小了,如果您需要用到MYSQL服务的话。这里通常是放程序文件的地方,有些数据库比如MYSQL不特意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的话也是放在这里。。因此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这个区的大小。
/HOME 8G您说到需要放置一些音乐文件什么的,因此这个区相应的划分得大一点。您可以根据您的空间总量来确定这个区的大小
以上是比较均衡的划分,相应的如果是单个硬盘全部使用的话,也是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比例的。因为是实验,因此就不单独划分/VAR区了,在以后真正应用的时候,可能是需要划分/VAR区的,这里通常用于设置FTP以及WEB服务,还有一些系统日志也放在这里。因为空间有限,就不单独划分了。
方案二 “极端”方案
先确定您在/HOME下大概需要多少空间,然后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分配给/
或者您不能确定,那么请将所有的空间都分配给/
希望我提出的方案能够对您有用~
Ⅲ linux 怎么分区
可以fdisk 和parted命令进行分区 举例
大概说一下 fdisk /dev/sdb n添加 然后熟人大小 w写入 具体可以看看《linux就该这么学》上面有截图可以更好理解
Ⅳ 如何在装好的linux下 分区 要图解的!!
Linux下是以挂载的情况来处理文件的.
在根分区下新建文件夹即可,不需要分区.
Ⅳ Linux 磁盘分区详解
Linux 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用文件的形式来表示和使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使用某个硬件设备首先你就需要将其挂载到某个目录下面,通过对这个目录的操作来操作设备;如果不挂载,通过Linux系统中的图形界面系统可以查看找到硬件设备,但命令行方式无法找到。
并不是根目录下任何一个目录都可以作为挂载点,由于挂载操作会使得原有目录中文件被隐藏,因此根目录以及系统原有目录都不要作为挂载点,会造成系统异常甚至崩溃,挂载点最好是新建的空目录
磁盘也是一样的,磁盘的文件是存放在 /dev 目录下,磁盘设备文件的命名规则为:
常见的主设备号有:sd,hd;它们是代表的不同的磁盘类型: sd 代表的 IDE 硬盘, hd 代表的是 SCSI 硬盘
次设备号就是同一类型设备的次序,用 [a-z] 来表示, /dev/sda 表示第一块 IDE 类型的磁盘, /dev/sdb 表示第二块 IDE 类型的磁盘
磁盘分区编号,每一块磁盘都会被划分为多个磁盘分区(这个下面会介绍),每一个分区都会有一个编号,比如: /dev/sda1 表示这是该磁盘的第一个分区,以此类推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盘设备都只能划分四个主分区;若是划分了一个扩展分区那最多可以划分三个主分区;可以表示为:
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只有四个;可以全部划分为主分区,也可以之划分一个主分区;但是扩展分区最多只有一个;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有进一步划分为逻辑分区才能使用;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主分区的分区编号是:1,2,3,4;从扩展分区划分出来的逻辑分区的编号是从 5 开始,以次累加
这跟系统启动有关系;当你启动电脑时,首先就会加载 BIOS 信息,这里面包含了 Cpu 和其他硬件设备的信息;找到它计算机就知道怎么启动了
接下来,它会去找 MBR(Master Boot Record) ,也就是主引导记录;为了方便 BIOS 的查找,所以就会把它放在磁盘上第0磁道上的第一个扇区中,磁盘中每个扇区有 512 字节;虽然只有这么大一点,但是要存三部分信息:
磁盘分区表总共只有 64 字节,而每个分区信息占 16 个字节,所以就只能有四个主分区了
这应该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了,一开始只有四个分区,后来发现四个分区不够用,就引入了扩展分区,而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它必须再划分为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多个。
对用户而言,主分区和逻辑分区使用起来没有任何的区别,同时还能够达到无限分区的目的
我想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再了解了之后才发现磁盘分区还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具体例子:
现在给你一个仓库,你打算存放快递,一开始你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快递直接放进去,等到别人来取快递的时候你就发愁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快递得找到啥时候啊
所以你打算开始分区管理,因为你代理了中通,圆通,百世等好几个快递,所以你打算按照不同的快递分为三个货架;
过一段时间发现同一种快递如果量大的时候还是会混乱;因此你又想了个办法就是按照日期给快递编号,然后按照不同的日期将货架分为多层,每一层存放某一天的快递,同时你又找了个表记录了每个分区快递存放的位置,这大大增加了存取的效率
磁盘分区的目的,
Linux 常见目录:
一般要是新手,可以只建立两个分区:
这种分区方式比较简单,如果只是测试可以用这种;要是想当成一个常用的系统,就需要更细一点划分了,常用的分区方案如下(假如有磁盘有100G):
Ⅵ 如何使用GParted调整Linux分区图解,双语
如何使用GParted调整Linux分区方法如下:
去gparted主页下载LiveCD,然后在虚拟机光驱内加载该iso文件,VMWare WorkStation -> Settings ->hardWare选项卡 ->CD ROM。
选中 connect at power on, Use ISO image,选择gparted-livecd-0.3.3-7.iso文件目录。
启动虚拟机,单击F2进入VM的bios设置从光驱启动,使用left键选择boot,使用up/down建选中CD ROM Drive后按-/+号将其置顶。完成后按F10,保存退出。
重新启动后可以选择“Gparted”,进入Gparted的软件界面,此时直接回车选择第一项即可。
注意事项:程序在调整分区的过程中,一定不能重启电脑/终止程序。务必耐心等待其操作完成,否则将造成数据丢失!
Ⅶ LINUX,请问一下这个分区是怎么分的,有点看不懂,谁能帮忙解析一下
分了两个区,其中sda1是正常Linux分区,而sda2是LVM类型,在其中建立了两个逻辑卷:root和swap
Ⅷ LINUX的各分区作用是什么比如/、/home、/boot、/root等…
1、/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这个目录沿袭了UNIX系统的结构,存放着使用者最经常使用的命令。例如cp、ls、cat,等等。
2、/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
3、/dev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这个目录下是所有Linux的外部设备,其功能类似DOS下的.sys和Win下的.vxd。在Linux中设备和文件是用同种方法访问的。例如:/dev/hda代表第一个物理IDE硬盘。
4、/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5、/home
用户的主目录,比如说有个用户叫wang,那他的主目录就是/home/wang也可以用~wang表示。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8)linux分区图解扩展阅读:
LINUX系统优点:
1、Linux由众多微内核组成,其源代码完全开源;
2、Linux继承了Unix的特性,具有非常强大的网络功能,其支持所有的因特网协议,包括TCP/IPv4、TCP/IPv6和链路层拓扑程序等,且可以利用Unix的网络特性开发成出新的协议栈;
3、Linux系统工具链完整,简单操作就可以配置出合适的开发环境,可以简化开发过程,减少开发中仿真工具的障碍,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移植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