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ndroid跨进程通信-共享内存
还是先看共享内存的使用方法,我主要介绍两个函数:
通过 shmget() 函数申请共享内存,它的入参如下
通过 shmat() 函数将我们申请到的共享内存映射到自己的用户空间,映射成功会返回地址,有了这个地址,我们就可以随意的读写数据了,我们继续看一下这个函数的入参
共享内存的原理是在内存中单独开辟的一段内存空间,这段内存空间其实就是一个tempfs(临时虚拟文件),tempfs是VFS的一种文件系统,挂载在/dev/shm上,前面提到的管道pipefs也是VFS的一种文件系统。
由于共享的内存空间对使用和接收进程来讲,完全无感知,就像是在自己的内存上读写数据一样,所以也是 效率最高 的一种IPC方式。
上面提到的IPC的方式都是 在内核空间中开辟内存来存储数据 ,写数据时,需要将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读数据时,需要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自己的用户空间,
共享内存就只需要一次拷贝 ,而且共享内存不是在内核开辟空间,所以可以 传输的数据量大 。
但是 共享内存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并发的控制,我们一般通过信号量配合共享内存使用,进行同步和并发的控制 。
共享内存在Android系统中主要的使用场景是 用来传输大数据 ,并且 Android并没有直接使用Linux原生的共享内存方式,而是设计了Ashmem匿名共享内存 。
之前说到有名管道和匿名管道的区别在于有名管道可以在vfs目录树中查看到这个管道的文件,但是匿名管道不行, 所以匿名共享内存同样也是无法在vfs目录中查看到 的, Android之所以要设计匿名共享内存 ,我觉得主要是为了安全性的考虑吧。
我们来看看共享内存的一个使用场景,在Android中,如果我们想要将当前的界面显示出来,需要将当前界面的图元数据传递Surfaceflinger去做图层混合,图层混合之后的数据会直接送入帧缓存,送入帧缓存后,显卡就会直接取出帧缓存里的图元数据显示了。
那么我们如何将应用的Activity的图元数据传递给SurfaceFlinger呢?想要将图像数据这样比较大的数据跨进程传输,靠binder是不行的,所以这儿便用到匿名共享内存。
从谷歌官方提供的架构图可以看到,图元数据是通过BufferQueue传递到SurfaceFlinger去的,当我们想要绘制图像的时候, 需要从BufferQueue中申请一个Buffer,Buffer会调用Gralloc模块来分配共享内存 当作图元缓冲区存放我们的图元数据。
可以看到Android的匿名共享内存是通过 ashmem_create_region() 函数来申请共享内存的,它会在/dev/ashmem下创建一个虚拟文件,Linux原生共享内存是通过shmget()函数,并会在/dev/shm下创建虚拟文件。
匿名共享内存是通过 mmap() 函数将申请到的内存映射到自己的进程空间,而Linux是通过*shmat()函数。
虽然函数不一样,但是Android的匿名共享内存和Linux的共享内存在本质上是大同小异的。
要使用一块共享内存
㈡ 大数据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1、大数据开发工程师
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大中型的商业应用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级应用(主要指复杂的大企业的软件系统)、各种类型的网站等。负责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及开发分析应用程序。
2、大数据分析师
负责数据挖掘工作,运用Hive、Hbase等技术,专门对从事行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专业人员。以及通过使用新型数据可视化工具如Spotifre,Qlikview和Tableau,对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呈现。
3、Android工程师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其源代码是java。所以市场上见到的手机系统例如MIUI,阿里云,乐蛙等,都是修改源代码再发行的。Java做安卓不单单是指系统,还有APP对于更多的开发人员来说,他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开发APP上面。
㈢ 安卓手机郑好办通信大数据一直出现页面加载失败是什么原因
因为网络数据有一定的延迟,后续会自动更新。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使用基站数据,为了保证沟通的连续性,为实现无盲点覆盖,行政区划交界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重叠,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Android是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并开发的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且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
㈣ android 能否使用大数据
晕,使用大数据跟内存大小手机配置什么的有什么关系。。。看你怎么理解“使用大数据”吧,把android手机系统作为大数据系统的一部分,收集数据或者使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供服务都是可以的,但是你要直接用android作为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系统,基本上就是比较难的了
㈤ 计算机还有大数据,嵌入式,互联网 ios,android和java有什么不同
计算机是硬件设备,是操作系统的载体,大数据是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体现,嵌入式实际上是软件硬件相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开发方式,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环境,Android的操作系统平台,Java是开发语言。
㈥ Android开发的未来
开门见山的说,Android确实已经没有了几年前的风光,当时喊出的占据生活里的每一块屏幕的口号,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
从事安卓开发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回想起最开始学习安卓的时候,老师跟我们一帮菜鸟说,学安卓的人,要有一股子“情怀”,我很喜欢这个描述。我觉得老师口中这个情怀,也应该是所有前端或者说是面向用户的研发人员都需要的。
回归正题。
关于安卓开发的未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种论坛、自媒体,唱衰安卓的早已屡见不鲜,刚开始我确实还很担心,担心什么时候会因为发生了什么事失去自己的工作,准确来说,甚至我也害怕失去这个行业。
我看过很多互联网大佬的博客,他们大多都有讲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说得也很清晰,并非是市场饱和了,而是,市场对安卓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了。这个观点,我觉得是找到了根儿。
分析安卓开发的未来,可以先从市场对移动端的要求来说,我觉得就一个字,快。
快速开发,快速更迭。
现在的市场跟几年前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候不一样,那个时候真的是一个APP就可以创业。但是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前端的趋势下,移动端早已不再是Android和IOS的天下,小程序、公众号、混合开发等等新技术新方式正在成为新宠,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打出“去安卓化”的口号。
那么,相比于那些可以快速迭代优化的移动端方案,安卓真的失去了竞争力了么?我觉得不然,虽然说安卓在应用层面的发展趋于饱和,但是未来,安卓在人工智能、与5G结合的产业,以及IOT行业,智能家居等全新的移动生态中,仍然大有可为。智慧社区、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景区等全新的智慧生态场景,正在逐步改变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
手机早已不是Android的主战场了。
除了谈安卓未来的发展,我也想谈谈我对技术的看法。
研发工程师难以突破瓶颈的原因,未必在技术层面。经常能听到有的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好像是边缘业务,总觉得自己做的工作不过是后台的一个“窗口”,好像安卓只是在做一些协助后台操作数据库的重复性工作。
我相信应该也有人有同样的想法吧,因为我也曾这么理解过,但是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观点。
我举一个例子。
两个人同时负责一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产品经理和UI出了完整的原型图和设计图。甲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难度,就是简单的几个页面,调几个接口的事儿,于是风风火火地开始搞。乙觉得,虽然页面不多,功能也不算复杂,但是有几个地方的交互产品设计得很巧妙,可能单纯地实现那些交互细节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没几天,甲负责的模块就做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放松了,等乙做完了,各自自测之后,就提交测试了。
到这里我觉得不用继续描述,明眼人就已经知道结局。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研发人员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的确,如果说严格按照产品的设计去做了,哪怕是客户用着不舒服,那也是产品经理背锅,又或者说测试人员测完APP上线了,上线之后出了BUG,流程上也会先追究测试的责任。但是我觉得安卓研发人员需要对自己拿出手的东西有一种期许,就是用户用着自己完成的APP的时候,会觉得,嗯,很好用。
好用。
做到“好用”这两个字其实很难。
安卓不仅仅是安卓,学技术的本身不是为了炫技,而只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要,急人所急,就这么简单。对个人来说,如果可以在一个领域深耕,做到极致,努力成为这个方向的专家,那么不存在安卓已死的论调。同时,研发工程师同样需要产品思维,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打磨自己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情怀”。
㈦ android 怎么读取大数据
Android读取Excel文件主要有jxl和Poi两种方法。
1.JXL
只支持2003版本的excel,即xls的文件。
当文件大于5万行的时候,会出现OOM错误。
2.Poi
比较流行的一套office开源代码。
可以读取2003和2007版本的excel。
但问题是,引用的Jar包太多。
会引发Android着名的65K(65536)错误。
当然现在在Stuido中有解决65K的方法了。
有待尝试。
*3.国内的橄榄办公office
读取大的excel文件会卡。。。
这还是官方的app。
㈧ 学java大数 据开 发,就业 怎么样
Java大数据开发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作为一种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java语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Jav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安全性、多线程等特点,这使得java成为许多应用系统的理想开发语言。千锋教育有线上免费Java线上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