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单片机电路硬件设计需要示波器和逻辑益吗
一般单片机主频也就是48M以下,一般还是12或者24M占多,那100MHz的示波器足够你用了,我现在用着双踪+16通道的逻辑分析仪,已经是满足大部分的需求与测试了。逻辑分析仪主要是用来分析你仿真的或者硬件出来的电平时序是否符合设计需求之用,所以有些USB的逻辑分析仪还是够用的。
不过如果你是单片机入门的话,一个万用表差不多就够用了,顶多加多一个示波器。
② 如何采用逻辑分析仪进行SPI分析
很简单的。我使用的是周立功逻辑分析仪,主要分析的步骤如下。
1、把探头和SPI的接口连接起来,一定要把逻辑分析仪的信号地和被测信号地共在一起,这个非常重要。
2、设置总线(对MOSI、MISO、CS和MCLK信号和线的关系进行定义)
3、设置采样率,设置为10M就够了,存储深度设置为100k,打开Timing-State功能。
4、设置触发条件为CS的下降沿触发。
5、采集波形。
6、通过“工具”->“插件管理”选择SPI协议分析,配置一下参数。然后所有信号对应的数据都分析出来了,非常简单。
7、还可以把协议数据导出,波形数据导出。做各种测量和截图等。非常方便。
③ 单片机没有485信号
单片机是没有专门的接RS485电平的接口。需要RS232接口接一个芯片然后转换。
你想查什么啊?是要修东西还是想测试一个别人的产品然后了解他们的通讯协议什么的?
但不管怎么说,测量485的两条差分信号线是没有用的,什么都检测不出来。想知道协议的就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来获取信号然后进行分析。如果是东西坏了要修,也不用测这里,看看单片机的TXD和RXD引脚和485转换芯片是否有通讯就行了。
④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是单片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大部分构成。其中,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寄存器等构成。
首先累加器和寄存器向ALU输入两个8位源数据,其次ALU完成源数据的逻辑运算,最后将运算结果存入寄存器中;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发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构成,是一个下达命令的“组织”,用于协调整个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运作。
寄存器主要有累加器A、数据寄存器DR、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AR等。
单片机具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下:
1,在仪器仪表领域,一旦采用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便使得仪器仪表变得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其功能更加强大。
2,在家用电器领域,已广泛实现了家用电器的单片机控制,如电饭煲、电冰箱、空调、彩电、音响等等。
3,在网络通信领域,手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统等等都已实现了单片机控制,且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使得通信设备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4,在工业控制领域,可以使用单片机构成多种多样的控制系统,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5,在医疗设备领域,单片机也极大的实现了它的价值,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分析仪、监护仪、病床呼叫系统、医用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中。
⑤ 我用单片机产生一个50赫兹的信号但是用逻辑分析仪测显示是48赫兹,这个属于正常误差吗
50Hz频率误差应该没那么大才对的,检查一下是不是程序上面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没有其他程序过多占用单片机性能,或者一些中断设置的是不是不太好之类的
⑥ 单片机开发是用逻辑分析仪,有没有好的逻辑分析仪
目前大多数开发人员通过ESLA601逻辑分析仪的协议分析功能可以很轻松的发现错误、调试硬件、加快开发进度,为高速度、高质量完成工程提供保障。
⑦ 逻辑分析仪怎样分析485通讯口
1、测量脉冲宽度、PWM占空比、信号频率
有的时候,我们想看看我们的单片机输出的脉冲宽度是多少,抓到波形后,逻辑分析仪的软件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脉宽的测量。
方式一:把鼠标放在波形处,直接通过信息栏读出。如下图所示,鼠标放在波形的高脉冲部分,在右侧的信息栏就显示高脉冲宽度:1.005005ms,高低脉冲一个周期宽度:2.0089ms,占空比:50.0276%,频率:497.78
方式二:使用时间标签进行一段波形的时间宽度,通过时间宽度计算得出脉冲宽度、占空比、频率等信息。使用时间标签的优势是可以一次性测量很多脉冲的总时间宽度,如下图所示。通过鼠标点击右侧的T1、T2、T3时间标签,可以直接放到波形上,右侧会直接显示T1、T2、T3时间标签当前所在位置的时刻,以及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值。T1-T2的时间差值是:2.0089ms,T2-T3的时间差值是:4.01672ms,T1-T3的时间差值是:6.02562ms。
通过逻辑分析仪是不是可以显而易见的把MCU的引脚波形信息观察出来,当然,这些如果使用示波器也都可以测量,不过逻辑分析仪可以测量更长时间,下面来一个绝大多数示波器做不到的功能讲解。
2、标准协议解码器
逻辑分析仪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协议数据解析。我们刚才测脉宽、占空比那些,都是停留在原始信号位级别上,我们经常调试标准通信的帧数据和包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发现通信有故障或者问题,要查找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逻辑分析仪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我们调试串口通信,如果用示波器一般只能显示出波形来,要自己根据波形一个一个计算,而且如果一次收发很多个字节,要一个一个写下来可累死了,这个时候逻辑分析仪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下图波形解析数据所示。这是一个9600波特率的串口通信数据帧,直接将十六进制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自己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哪里出的问题。
简单解释一下,串口通信左边是低位,右边高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大家可以在波形上看出,带白点的位置都是数据位,不带白点的要么是起始位,要么是停止位,或者是字节中间的时间间隙,你还需要趴在示波器面前一位一位的数吗?
再来看看IIC的数据解析波形,绿点表示起始位,红点表示结束位,0x90是器件地址,后续为数据,有了逻辑分析仪,读写EEPROM还用愁吗?
最后看看SPI协议数据波形,通道0和通道1分别是MISO和MOSI,通道2是CLK,通道3是EABLE,数据直接可以得出,SPI通信读写了什么数据,一目了然,对于调试程序,解密数据是不是很有用呢?
⑧ 有关单片机程序。。。
1 单片机的程序从编写到下载到单片机,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编辑、编译、链接、下载
我们通常用的Keil,实际上是把上述四个过程集成到一块了,是傻瓜式软件,表面上看是一体的,
其实则不然。而我们写大型程序,比如写Android,以上的过程是分开的。
2 编译器与下载器之间没有通讯,我们之所以能用有的开发环境下载程序,比如用Keil下载,实际上是Keil调用了下载部分的程序,而不是编译和下载之间的关系。
3 单片机下载分为三个部分,PC机上的软件,下载器,单片机。 当然,有的单片机没有下载器。
PC上软件的作用就是把Hex文件转换成Bin文件,然后通过厂家协议下载到单片机,或者直接把Bin文件下载到单片机。
对于没有下载器的,比如STC系列单片机,它的通信由两部分组成:PC软件和单片机内部的ISP
对于有下载器的,比如AVR,STM32的JTAG,通信由三部分组成,PC下载器单片机的ISP.
4 对于不经过下载器的单片机,每个厂家的单片机的ISP是不一样的,因此,你要想知道通信协议,可以用BUS HOUNDER自己去捕捉,我曾经捕捉过STM32的ISP协议,当然,失败了,因为程序不同,协议不太一样,主要是有个校验和问题。
5 对于要经过下载器的单片机,比如AVR,就比较麻烦,除了用BUSHOUND,还要有专门的逻辑分析仪去捕捉下载器与单片机之间的协议。
总结:想要捕捉单片机的下载协议,并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需要有深厚的技术基础。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