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单片机I/O口的拉电流和灌电流分别是多少
伟统51单片机I/O口的灌电流 是10ma,拉电流只有几百微安
现在的增强型51单片机I/O口的拉电流和灌电流都可以达20ma,但拉电流要配置成推挽输出模式才可以,另外芯片总电流有限制,有的120ma,有的 200ma,有的400ma。
2. 不是说单片机的IO口只可以输出10ma的电流吗
单片机IO口能接受(不是输出)的电流一般为10mA,是有条件的,是IO口的电平还是低电平(约2V以内),如果不加限流电阻,用IO口直接驱动LED,一方面LED的工作电压会升高,另一方面,IO口的电平也会升高,100mA的结果是综合的。而且不能长时间这样,否则单片机有可能会损坏。
3. AT89S52单片机IO端口输出电平(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详细参数
答: 单片机的输出电压是5V,输出电流you称为拉电流,其拉电流是很小的,远没用单片机的灌电流大。而单片机的灌电流也只有20MA 左右。 一个单片机的所以IO口的输入输出电流总和不能大于55-70毫安左右。
现在你知道了吧,其实单片机的驱动能力是很小的,你要想驱动蜂鸣器、继电器之类的要加放大电路,比如三极管放大, 要驱动电机要加UN2003 之类的芯片放大。
4. 关于单片机的输出电流与电压的困惑
这个原因很简单,
可以说单片机IO口输出的是电压信号,电流输出能力很低
当开路或者电流非常小(几毫安以下)时,他的输出的电压是恒定的。
但是当输出接的负载要求的电流比较大的时候,单片机的io口就驱动不起来了,
这时候IO口的输出电流还是那么大,但是输出电压就变小了
5. at89S52单片机各个IO口输出电流最大为多大
要分高电平和低电平,高电平时输出拉电流,大概是0.08-0.16mA(4-8个TLL电路,每个是20uA)。
低电平时输入灌电流,最大20mA左右,建议使用10mA左右为宜。所有IO口的灌电流加起来不能超过100mA。
从这些数值看,其实52的输出能力是很弱的。往往外面需要加驱动。
6. 51单片机IO口电流是多少
一般低电平可输出电流10ma左右,外部负载电阻小时可以达几十毫安,但容易损坏单片机,因此要加以限制,高电平只能 输出300-500 ua,即使对地短路,电流也不会超过1ma
7. 单片机I0口输出的电流时多少啊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的型号的?51系列的还是PIC的,如果是51的话,每个I/O口输出的电流时很小的,但可以灌入的电流比较大,有20多ma吧!可以吧电路改成输入的形式,PIC
的输出电流比较大,有10多ma!不知道我的回答能不能帮你!
8. 单片机I/O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时多少啊
这个要看单片机的具体型号了,不同的单片机工作电压可以不同的,I/O输出的电压也就不同了.
即使输出电压相同,输出电流也可能不同的.
单片机的datasheet里,一般都有相关的准确参数的,查看一下就知道了。
9. 各位大侠问一下:一般单片机I/O口的吸入与扇出电流是多少
除开51系列单片机,一般单片机I/O口的吸入与扇出电流是20mA左右.51系列单片机吸入电流为10-20mA,看是哪个I/O口,扇出电流为200uA,也不至于只有20uA,20uA连个三极管都驱动不起来,还有什么用处
几种常用单片机I/O口线的驱动能力
在控制系统中,经常用单片机的I/O口驱动其他电路。几种常用单片机I/O口驱动能力在相关的资料中的说法是:GMS97C2051、AT89C2051的P1、P3的口线分别具有10mA、20mA的输出驱动能力,AT89C51的P0、P1、P2、P3的口线具有10mA的输出驱动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这些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实验测出了上述几种单片机的I/O口线的伏安特性(图1、图2),从中可以得到这些I/O口的实际驱动能力。
说明:1、测试方法:所测试的口线输出的信号是周期为4秒的方波。当测试口线为低电平时的驱动能力时,该口线通过电阻箱接+5V电源,测出该口线对地的电压,从而计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即灌电流;测出这样的一组数据,得到口线为低电平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当测试口线为高电平时的驱动能力时,该口线通过电阻接地,测出该口线对地的电压,从而计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即拉电流;测出这样的一组数据,得到口线为高电平时的伏安特性曲线。2、AT89C2051、GMS97C2051的P1.0和P1.1及AT89C51的P0口的8条口线为漏极开路,其输出伏安特性取决于外接的上拉电阻,本实验不包括这些口线。实验发现,GMS97C2051的P1口为高电平时能够驱动CMOS和LSTTL,但驱动能力较差,其输出伏安特性曲线未标在图2中。3、图中绘出LSTTL电平的上下限值VOL(MAX)=0.5V和VOH(MIN)=2.7V,据此可求出口线的最大扇出N。
AT89C51:P0、P1、P2、P3口线为低电平时,NL≤38,P1、P2、P3口线为高电平时,NH≤10,取N=10。
AT89C2051:P1、P3口线为低电平时,NL≤91,P1、P3口线为高电平时,NH≤9,取N=9。
GMS97C2051:P1、P3口线为低电平时,NL≤51,P3口线为高电平时,NH≤17,取N=17。
根据图1、图2及上述说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这几种芯片的I/O口线的低电平的驱动能力明显高于高电平的驱动能力;2)GMS97C2051的P3口作I/O口的驱动能力为:N=17,P1口高电平的驱动能力相对较差,最好不用P1口高电平作驱动;3)AT89C2051的P1、P3口做I/O口的驱动能力为:N=9;4)AT89C51的P1、P2、P3口做I/O口的驱动能力为:N=10。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建议用I/O口线的低电平来作驱动输出;典型的驱动电路如图3。
10. 430单片机IO口高低电平分别输出多大电流
430单片机IO口高低电平驱动能力一般以拉电流和灌电流表征。
灌电流就是电流流向IC元件,拉电流就是电流从IC元件流出。
不管是灌电流还是拉电流,430单片机每个IO端口的输出晶体管都能够限制输出的电流最大为6mA,保证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