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ndroid 请教如何从Thread中调用Activity里的方法谢谢
如果你的playSound方法里没有修改界面的代码,比如TextView.setText()这样的方法,是可以直接在线程里调用这个方法的,可以直接访问。如果要修改界面,就要用到handler类来进行。
⑵ Android Thread中读取到的数据,赋值给一个全局变量,再使用全局变量的时候,第一次为空,怎么保证有数据
将result的值通过msg和handler传到主线程就可以了
⑶ android thread 后台线程 怎么设置随着主线程的结束而结束
关于线程的结束有以下几点:
1.不要手动调用stop方法强行终止一个线程,这种方式不安全。
通过帮助文档,我们可以知道,Android的线程类本身就提供了一些公共方法去结束线程。
final void stop()
This method is deprecated. because stopping a thread in this manner is unsafe and can leave your application and the VM in an unpredictable state
但是,通过说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方法Android本身都是不推荐使用的,通过这种方式结束线程是不安全的。
2.线程里run函数短,执行完后线程会自行销毁,不用手动去终止。
3.手动停止,通过在run里设置标志先停止运行,再调用Thread.interrupt();注意,在run没有停止时调用.interrupt()没有效果。
⑷ Android线程池的使用
在Android中有主线程和子线程的区分。主线程又称为UI线程,主要是处理一些和界面相关的事情,而子线程主要是用于处理一些耗时比较大的一些任务,例如一些网络操作,IO请求等。如果在主线程中处理这些耗时的任务,则有可能会出现ANR现象(App直接卡死)。
线程池,从名字的表明含义上我们知道线程池就是包含线程的一个池子,它起到新建线程、管理线程、调度线程等作用。
既然Android中已经有了线程的概念,那么为什么需要使用线程池呢?我们从两个方面给出使用线程池的原因。
在Android中线程池就是ThreadPoolExecutor对象。我们先来看一下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
我们分别说一下当前的几个参数的含义:
第一个参数corePoolSize为 核心线程数 ,也就是说线程池中至少有这么多的线程,即使存在的这些线程没有执行任务。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如果在线程池中设置了allowCoreThreadTimeOut为true,那么在 超时时间(keepAliveTime) 到达后核心线程也会被销毁。
第二个参数maximumPoolSize为 线程池中的最大线程数 。当活动线程数达到这个数后,后续添加的新任务会被阻塞。
第三个参数keepAliveTime为 线程的保活时间 ,就是说如果线程池中有多于核心线程数的线程,那么在线程没有任务的那一刻起开始计时,如果超过了keepAliveTime,还没有新的任务过来,则该线程就要被销毁。同时如果设置了allowCoreThreadTimeOut为true,该时间也就是上面第一条所说的 超时时间 。
第四个参数unit为 第三个参数的计时单位 ,有毫秒、秒等。
第五个参数workQueue为 线程池中的任务队列 ,该队列持有由execute方法传递过来的Runnable对象(Runnable对象就是一个任务)。这个任务队列的类型是BlockQueue类型,也就是阻塞队列,当队列的任务数为0时,取任务的操作会被阻塞;当队列的任务数满了(活动线程达到了最大线程数),添加操作就会阻塞。
第六个参数threadFactory为 线程工厂 ,当线程池需要创建一个新线程时,使用线程工厂来给线程池提供一个线程。
第七个参数handler为 拒绝策略 ,当线程池使用有界队列时(也就是第五个参数),如果队列满了,任务添加到线程池的时候的一个拒绝策略。
可以看到FixedThreadPool的构建调用了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从上面的调用中可以看出FixedThreadPool的几个特点:
可以看到CacheThreadPool的构建调用了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从上面的调用中可以看出CacheThreadPool的几个特点:
可以看到ScheledThreadPoolExecutor的构建调用了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从上面的调用中可以看出ScheledThreadPoolExecutor的几个特点:
可以看到SingleThreadExecutor的构建调用了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函数。从上面的调用中可以看出SingleThreadExecutor的几个特点:
⑸ Android 中的“子线程”解析
Android 中线程可分为 主线程 和 子线程 两类,其中主线程也就是 UI线程 ,它的主要这作用就是运行四大组件、处理界面交互。子线程则主要是处理耗时任务,也是我们要重点分析的。
首先 Java 中的各种线程在 Android 里是通用的,Android 特有的线程形态也是基于 Java 的实现的,所以有必要先简单的了解下 Java 中的线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 Java 中要创建子线程可以直接继承 Thread 类,重写 run() 方法:
或者实现 Runnable 接口,然后用Thread执行Runnable,这种方式比较常用:
简单的总结下:
Callable 和 Runnable 类似,都可以用来处理具体的耗时任务逻辑的,但是但具体的差别在哪里呢?看一个小例子:
定义 MyCallable 实现了 Callable 接口,和之前 Runnable 的 run() 方法对比下, call() 方法是有返回值的哦,泛型就是返回值的类型:
一般会通过线程池来执行 Callable (线程池相关内容后边会讲到),执行结果就是一个 Future 对象:
可以看到,通过线程池执行 MyCallable 对象返回了一个 Future 对象,取出执行结果。
Future 是一个接口,从其内部的方法可以看出它提供了取消任务(有坑!!!)、判断任务是否完成、获取任务结果的功能:
Future 接口有一个 FutureTask 实现类,同时 FutureTask 也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并提供了两个构造函数:
用 FutureTask 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来改造下上边的例子:
FutureTask 内部有一个 done() 方法,代表 Callable 中的任务已经结束,可以用来获取执行结果:
所以 Future + Callable 的组合可以更方便的获取子线程任务的执行结果,更好的控制任务的执行,主要的用法先说这么多了,其实 AsyncTask 内部也是类似的实现!
注意, Future 并不能取消掉运行中的任务,这点在后边的 AsyncTask 解析中有提到。
Java 中线程池的具体的实现类是 ThreadPoolExecutor ,继承了 Executor 接口,这些线程池在 Android 中也是通用的。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常用的构造函数如下:
一个常规线程池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来实现:
执行任务:
基于 ThreadPoolExecutor ,系统扩展了几类具有新特性的线程池:
线程池可以通过 execute() 、 submit() 方法开始执行任务,主要差别从方法的声明就可以看出,由于 submit() 有返回值,可以方便得到任务的执行结果:
要关闭线程池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IntentService 是 Android 中一种特殊的 Service,可用于执行后台耗时任务,任务结束时会自动停止,由于属于系统的四大组件之一,相比一般线程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不容易被杀死。用法和普通 Service 基本一致,只需要在 onHandleIntent() 中处理耗时任务即可:
至于 HandlerThread,它是 IntentService 内部实现的重要部分,细节内容会在 IntentService 源码中说到。
IntentService 首次创建被启动的时候其生命周期方法 onCreate() 会先被调用,所以我们从这个方法开始分析:
这里出现了 HandlerThread 和 ServiceHandler 两个类,先搞明白它们的作用,以便后续的分析。
首先看 HandlerThread 的核心实现:
首先它继承了 Thread 类,可以当做子线程来使用,并在 run() 方法中创建了一个消息循环系统、开启消息循环。
ServiceHandler 是 IntentService 的内部类,继承了 Handler,具体内容后续分析:
现在回过头来看 onCreate() 方法主要是一些初始化的操作, 首先创建了一个 thread 对象,并启动线程,然后用其内部的 Looper 对象 创建一个 mServiceHandler 对象,将子线程的 Looper 和 ServiceHandler 建立了绑定关系,这样就可以使用 mServiceHandler 将消息发送到子线程去处理了。
生命周期方法 onStartCommand() 方法会在 IntentService 每次被启动时调用,一般会这里处理启动 IntentService 传递 Intent 解析携带的数据:
又调用了 start() 方法:
就是用 mServiceHandler 发送了一条包含 startId 和 intent 的消息,消息的发送还是在主线程进行的,接下来消息的接收、处理就是在子线程进行的:
当接收到消息时,通过 onHandleIntent() 方法在子线程处理 intent 对象, onHandleIntent() 方法执行结束后,通过 stopSelf(msg.arg1) 等待所有消息处理完毕后终止服务。
为什么消息的处理是在子线程呢?这里涉及到 Handler 的内部消息机制,简单的说,因为 ServiceHandler 使用的 Looper 对象就是在 HandlerThread 这个子线程类里创建的,并通过 Looper.loop() 开启消息循环,不断从消息队列(单链表)中取出消息,并执行,截取 loop() 的部分源码:
dispatchMessage() 方法间接会调用 handleMessage() 方法,所以最终 onHandleIntent() 就在子线程中划线执行了,即 HandlerThread 的 run() 方法。
这就是 IntentService 实现的核心,通过 HandlerThread + Hanlder 把启动 IntentService 的 Intent 从主线程切换到子线程,实现让 Service 可以处理耗时任务的功能!
AsyncTask 是 Android 中轻量级的异步任务抽象类,它的内部主要由线程池以及 Handler 实现,在线程池中执行耗时任务并把结果通过 Handler 机制中转到主线程以实现UI操作。典型的用法如下:
从 Android3.0 开始,AsyncTask 默认是串行执行的:
如果需要并行执行可以这么做:
AsyncTask 的源码不多,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根据上边的用法,可以从 execute() 方法开始我们的分析:
看到 @MainThread 注解了吗?所以 execute() 方法需要在主线程执行哦!
进而又调用了 executeOnExecutor() :
可以看到,当任务正在执行或者已经完成,如果又被执行会抛出异常!回调方法 onPreExecute() 最先被执行了。
传入的 sDefaultExecutor 参数,是一个自定义的串行线程池对象,所有任务在该线程池中排队执行:
可以看到 SerialExecutor 线程池仅用于任务的排队, THREAD_POOL_EXECUTOR 线程池才是用于执行真正的任务,就是我们线程池部分讲到的 ThreadPoolExecutor :
再回到 executeOnExecutor() 方法中,那么 exec.execute(mFuture) 就是触发线程池开始执行任务的操作了。
那 executeOnExecutor() 方法中的 mWorker 是什么? mFuture 是什么?答案在 AsyncTask 的构造函数中:
原来 mWorker 是一个 Callable 对象, mFuture 是一个 FutureTask 对象,继承了 Runnable 接口。所以 mWorker 的 call() 方法会在 mFuture 的 run() 方法中执行,所以 mWorker 的 call() 方法在线程池得到执行!
同时 doInBackground() 方法就在 call() 中方法,所以我们自定义的耗时任务逻辑得到执行,不就是我们第二部分讲的那一套吗!
doInBackground() 的返回值会传递给 postResult() 方法:
就是通过 Handler 将最终的耗时任务结果从子线程发送到主线程,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getHandler() 得到的就是 AsyncTask 构造函数中初始化的 mHandler , mHander 又是通过 getMainHandler() 赋值的:
可以在看到 sHandler 是一个 InternalHandler 类对象:
所以 getHandler() 就是在得到在主线程创建的 InternalHandler 对象,所以
就可以完成耗时任务结果从子线程到主线程的切换,进而可以进行相关UI操作了。
当消息是 MESSAGE_POST_RESULT 时,代表任务执行完成, finish() 方法被调用:
如果任务没有被取消的话执行 onPostExecute() ,否则执行 onCancelled() 。
如果消息是 MESSAGE_POST_PROGRESS , onProgressUpdate() 方法被执行,根据之前的用法可以 onProgressUpdate() 的执行需要我们手动调用 publishProgress() 方法,就是通过 Handler 来发送进度数据:
进行中的任务如何取消呢?AsyncTask 提供了一个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参数代表是否中断正在执行的线程任务,但是呢并不靠谱, cancel() 的方法注释中有这么一段:
大致意思就是调用 cancel() 方法后, onCancelled(Object) 回调方法会在 doInBackground() 之后被执行而 onPostExecute() 将不会被执行,同时你应该 doInBackground() 回调方法中通过 isCancelled() 来检查任务是否已取消,进而去终止任务的执行!
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了:
AsyncTask 整体的实现流程就这些了,源码是最好的老师,自己跟着源码走一遍有些问题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⑹ android 开发求助,关于thread计时问题
view .postDelayed (Runnable action, long 5000)
handler.postDelayed(Runnable action, long 5000)
⑺ 关于android,Thread.sleep(1000)用法。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handler.postDelayed(这里写run方法实现一秒后的操作, 这里写时间1000);
⑻ Android线程池ThreadPoolExecutor详解
传统的多线程是通过继承Thread类及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的,每次创建及销毁线程都会消耗资源、响应速度慢,且线程缺乏统一管理,容易出现阻塞的情况,针对以上缺点,线程池就出现了。
线程池是一个创建使用线程并能保存使用过的线程以达到复用的对象,简单的说就是一块缓存了一定数量线程的区域。
1.复用线程:线程执行完不会立刻退出,继续执行其他线程;
2.管理线程:统一分配、管理、控制最大并发数;
1.降低因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带来的性能开销,复用缓存在线程池中的线程;
2.提高线程执行效率&响应速度,复用线程:响应速度;管理线程:优化线程执行顺序,避免大量线程抢占资源导致阻塞现象;
3.提高对线程的管理度;
线程池的使用也比较简单,流程如下:
接下来通过源码来介绍一下ThreadPoolExecutor内部实现及工作原理。
线程池的最终实现类是ThreadPoolExecutor,通过实现可以一步一步的看到,父接口为Executor:
其他的继承及实现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直接通过以下图来看一下:
从构造方法开始看: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在创建ThreadPoolExecutor时,对传入的参数是有要求的:corePoolSize不能小于0;maximumPoolSize需要大于0,且需要大于等于corePoolSize;keepAliveTime大于0;workQueue、threadFactory都不能为null。
在创建完后就需要执行Runnable了,看以下execute()方法:
在execute()内部主要执行的逻辑如下:
分析点1:如果当前线程数未超过核心线程数,则将runnable作为参数执行addWorker(),true表示核心线程,false表示非核心线程;
分析点2:核心线程满了,如果线程池处于运行状态则往workQueue队列中添加任务,接下来判断是否需要拒绝或者执行addWorker();
分析点3:以上都不满足时 [corePoolSize=0且没有运行的线程,或workQueue已经满了] ,执行addWorker()添加runnable,失败则执行拒绝策略;
总结一下:线程池对线程创建的管理,流程图如下:
在执行addWorker时,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
分析点1:将runnable作为参数创建Worker对象w,然后获取w内部的变量thread;
分析点2:调用start()来启动thread;
在addWorker()内部会将runnable作为参数传给Worker,然后从Worker内部读取变量thread,看一下Worker类的实现:
Worker实现了Runnable接口,在Worker内部,进行了赋值及创建操作,先将execute()时传入的runnable赋值给内部变量firstTask,然后通过ThreadFactory.newThread(this)创建Thread,上面讲到在addWorker内部执行t.start()后,会执行到Worker内部的run()方法,接着会执行runWorker(this),一起看一下:
前面可以看到,runWorker是执行在子线程内部,主要执行了三件事:
分析1:获取当前线程,当执行shutdown()时需要将线程interrupt(),接下来从Worker内部取到firstTask,即execute传入的runnable,接下来会执行;
分析2:while循环,task不空直接执行;否则执行getTask()去获取,不为空直接执行;
分析3:对有效的task执行run(),由于是在子线程中执行,因此直接run()即可,不需要start();
前面看到,在while内部有执行getTask(),一起看一下:
getTask()是从workQueue内部获取接下来需要执行的runnable,内部主要做了两件事:
分析1:先获取到当前正在执行工作的线程数量wc,通过判断allowCoreThreadTimeOut[在创建ThreadPoolExecutor时可以进行设置]及wc > corePoolSize来确定timed值;
分析2:通过timed值来决定执行poll()或者take(),如果WorkQueue中有未执行的线程时,两者作用是相同的,立刻返回线程;如果WorkQueue中没有线程时,poll()有超时返回,take()会一直阻塞;如果allowCoreThreadTimeOut为true,则核心线程在超时时间没有使用的话,是需要退出的;wc > corePoolSize时,非核心线程在超时时间没有使用的话,是需要退出的;
allowCoreThreadTimeOut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设置的:
如果没有进行设置,那么corePoolSize数量的核心线程会一直存在。
总结一下:ThreadPoolExecutor内部的核心线程如何确保一直存在,不退出?
上面分析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每个线程在执行时会执行runWorker(),而在runWorker()内部有while()循环会判断getTask(),在getTask()内部会对当前执行的线程数量及allowCoreThreadTimeOut进行实时判断,如果工作数量大于corePoolSize且workQueue中没有未执行的线程时,会执行poll()超时退出;如果工作数量不大于corePoolSize且workQueue中没有未执行的线程时,会执行take()进行阻塞,确保有corePoolSize数量的线程阻塞在runWorker()内部的while()循环不退出。
如果需要关闭线程池,需要如何操作呢,看一下shutdown()方法:
以上可以看到,关闭线程池的原理:a. 遍历线程池中的所有工作线程;b. 逐个调用线程的interrupt()中断线程(注:无法响应中断的任务可能永远无法终止)
也可调用shutdownNow()来关闭线程池,二者区别:
shutdown():设置线程池的状态为SHUTDOWN,然后中断所有没有正在执行任务的线程;
shutdownNow():设置线程池的状态为STOP,然后尝试停止所有的正在执行或暂停任务的线程,并返回等待执行任务的列表;
使用建议:一般调用shutdown()关闭线程池;若任务不一定要执行完,则调用shutdownNow();
总结一下:ThreadPoolExecutor在执行execute()及shutdown()时的调用关系,流程图如下:
线程池可以通过Executors来进行不同类型的创建,具体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如下:
可缓存线程池:不固定线程数量,且支持最大为Integer.MAX_VALUE的线程数量:
1、线程数无限制
2、有空闲线程则复用空闲线程,若无空闲线程则新建线程
3、一定程度上减少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减少系统开销
固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定长线程池
1、可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同时执行的线程数)
2、超出的线程会在队列中等待。
单线程化的线程池:可以理解为线程数量为1的FixedThreadPool
1、有且仅有一个工作线程执行任务
2、所有任务按照指定顺序执行,即遵循队列的入队出队规则
定时以指定周期循环执行任务
一般来说,等待队列 BlockingQueue 有: ArrayBlockingQueue 、 LinkedBlockingQueue 与 SynchronousQueue 。
假设向线程池提交任务时,核心线程都被占用的情况下:
ArrayBlockingQueue :基于数组的阻塞队列,初始化需要指定固定大小。
当使用此队列时,向线程池提交任务,会首先加入到等待队列中,当等待队列满了之后,再次提交任务,尝试加入队列就会失败,这时就会检查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未达到最大线程,则会新建线程执行新提交的任务。所以最终可能出现后提交的任务先执行,而先提交的任务一直在等待。
LinkedBlockingQueue :基于链表实现的阻塞队列,初始化可以指定大小,也可以不指定。
当指定大小后,行为就和 ArrayBlockingQueue一致。而如果未指定大小,则会使用默认的 Integer.MAX_VALUE 作为队列大小。这时候就会出现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参数无用,因为无论如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加入等待队列都会成功。最终意味着所有任务都是在核心线程执行。如果核心线程一直被占,那就一直等待。
SynchronousQueue :无容量的队列。
使用此队列意味着希望获得最大并发量。因为无论如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往队列提交任务都会失败。而失败后如果没有空闲的非核心线程,就会检查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未达到最大线程,则会新建线程执行新提交的任务。完全没有任何等待,唯一制约它的就是最大线程数的个数。因此一般配合Integer.MAX_VALUE就实现了真正的无等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进程的内存是存在限制的,而每一个线程都需要分配一定的内存。所以线程并不能无限个。
⑼ Android的Thread编程中,我在Thread的run()方法中用Toast输出信息时出错!
Toast.makeText(ThreadActivity.this, "toast", Toast.LENGTH_SHORT).show();
他是要再主线程中被调用,也就是ThreadActivity.this所在的线程中调用。
直接和context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