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能播放opus格式音乐吗,android系统的
你好,据我的了解,目前手机上暂时没有支持这种音频格式的解码软件,建议你使用相关程序转码后进行播放。
相关知识:
opus是一种声音编码格式,Opus的前身是celt编码器。是由IETF开发,适用于网络上的实时声音传输,标准格式为RFC 6716。
转码软件推荐:——TAudioConverter
目前支持播放Opus格式音频的程序列表:
GStreamer, libavcodec(ffmpeg)——Linux系统
Foobar2000——Windows系统
Firefox——Windows系统
2. Android原生编解码接口 MediaCodec 之——完全解析
MediaCodec 是Android 4.1(api 16)版本引入的编解码接口, Developer 官网 上描述的已经很清楚了。可以配合 中文翻译 一起看。理解更深刻。
MediaCodec的工作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 MediaCodec 架构上采用了2个缓冲区队列,异步处理数据,并且使用了一组输入输出缓存。
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空的输入缓存(input buffer),向其中填充满数据并将它传递给编解码器处理。编解码器处理完这些数据并将处理结果输出至一个空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中。最终,你请求或接收到一个填充了结果数据的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使用完其中的数据,并将其释放给编解码器再次使用。
具体工作如下:
MediaCodec的基本调用流程是:
1.初始化MediaCodec,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通过名称和类型来创建,对应的方法为:
2.配置编码器,设置各种编码器参数(MediaFormat),这个类包含了比特率、帧率、关键帧间隔时间等。然后再调用 mMediaCodec .configure,对于 API 19 以上的系统,我们可以选择 Surface 输入:mMediaCodec .createInputSurface,
3.打开编码器,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
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在api19 上是以上方式获取,api21以后 可以使用直接获取ByteBuffer
4.输入数据,有2种方式,一种是普通输入,一种是Surface 输入
普通输入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MediaExtractor ,一种是取原数据;
返回一个填充了有效数据的input buffer的索引,如果没有可用的buffer则返回-1,参数为超时时间(TIMES_OUT),单位是微秒,当timeoutUs==0时,该方法立即返回;当timeoutUs<0时,无限期地等待一个可用的input buffer,当timeoutUs>0时,
等待时间为传入的微秒值。
上面输入缓存的index,通过getInputBuffers()得到的是输入缓存数组,通过index和输入缓存数组可以得到当前请求的输入缓存,在使用之前要clear一下,避免之前的缓存数据影响当前数据,接着就是把数据添加到输入缓存中,并调用queueInputBuffer(...)把缓存数据入队;
5.输出数据
通常编码传输时每个关键帧头部都需要带上编码配置数据(PPS,SPS),但 MediaCodec 会在首次输出时专门输出编码配置数据,后面的关键帧里是不携带这些数据的,所以需要我们手动做一个拼接;
6.使用完MediaCodec后释放资源
要告知编码器我们要结束编码,Surface 输入的话调用 mMediaCodec .signalEndOfInputStream,普通输入则可以为在 queueInputBuffer 时指定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告知编码器后我们就可以等到编码器输出的 buffer 带着 MediaCodec.BUFFER_FLAG_END_OF_STREAM 这个 flag 了,等到之后我们调用 mMediaCodec .release 销毁编码器
流控就是流量控制。 为什么要控制,就是为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收益最大化!
涉及到了 TCP 和视频编码:
对 TCP 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量,对编码来说就是控制单位时间内输出数据的数据量。
TCP 的限制条件是网络带宽,流控就是在避免造成或者加剧网络拥塞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网络带宽。带宽够、网络好,我们就加快速度发送数据包,出现了延迟增大、丢包之后,就放慢发包的速度(因为继续高速发包,可能会加剧网络拥塞,反而发得更慢)。
视频编码的限制条件最初是解码器的能力,码率太高就会无法解码,后来随着 codec 的发展,解码能力不再是瓶颈,限制条件变成了传输带宽/文件大小,我们希望在控制数据量的前提下,画面质量尽可能高。
一般编码器都可以设置一个目标码率,但编码器的实际输出码率不会完全符合设置,因为在编码过程中实际可以控制的并不是最终输出的码率,而是编码过程中的一个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它和码率并没有固定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图像内容。 这一点不在这里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视频压缩编码和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要发送的 TCP 数据包,还是要编码的图像,都可能出现“尖峰”,也就是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数据量。TCP 面对尖峰,可以选择不为所动(尤其是网络已经拥塞的时候),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视频编码也对尖峰不为所动,那图像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有几帧数据量特别大,但仍要把码率控制在原来的水平,那势必要损失更多的信息,因此图像失真就会更严重。 这种情况通常的表现是画面出现很多小方块,看上去像是打了马赛克一样,导致画面的局部或者整体看不清楚的情况
配置时指定目标码率和码率控制模式:
码率控制模式有三种:
码率控制模式在 MediaCodecInfo.EncoderCapabilities 类中定义了三种,在 framework 层有另一套名字和它们的值一一对应:
动态调整目标码率:
Android 流控策略选择
下面展示使用MediaExtractor获取数据后,用MediaMuxer重新写成一个MP4文件的简单栗子
3. Android Bitmap 与 Drawable之间的区别和转换
Android bitmap和drawable的区别和转换如下:
1.bitmap 转换 drawable
java">Bitmapbitmap=newBitmap(...);Drawabledrawable=newBitmapDrawable(bitmap);
//Drawabledrawable=newFastBitmapDrawable(bitmap);
2.Drawable to Bitmap
BitmapDrawable, FastBitmapDrawable直接用getBitmap
b. 其他类型的Drawable用Canvas画到一个bitmap上
Canvascanvas=newCanvas(bitmap)
drawable.draw(canvas);
Drawabled=ImagesList.get(0);Bitmapbitmap=((BitmapDrawable)d).getBitmap();
区别如下:
1.Bitmap - 称作位图,一般位图的文件格式后缀为bmp,当然编码器也有很多如RGB565、RGB888。作为一种逐像素的显示对象执行效率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存储效率低。
2.Drawable - 作为Android平下通用的图形对象,它可以装载常用格式的图像,比如GIF、PNG、JPG,当然也支持BMP,当然还提供一些高级的可视化对象,比如渐变、图形等。
另外还有如下相类似的格式:
Canvas - 名为画布,可以看作是一种处理过程,使用各种方法来管理Bitmap、GL或者Path路径,同时它可以配合Matrix矩阵类给图像做旋转、缩放等操作,同时Canvas类还提供了裁剪、选取等操作。
Paint - 可以把它看做一个画图工具,比如画笔、画刷。管理了每个画图工具的字体、颜色、样式。
4. 手机的com.android.mediacode这个软件出现病毒怎么办
你好,“com.android.mediacode”是安卓系统的媒体编码器,如果删除了可能会影响你的手机使用,对于你的问题,建议:
1、因为该软件出现病毒,而由于是系统软件,必须进行root后,使用RE管理器这样的工具才能直接删除,所以,请先进行root
然后安装RE管理器,直接找到该软件删除之,但是删除前请备份
2、如果删除后系统出现问题,而该文件又有病毒,说明你当前的系统不是手机原装系统,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刷机。使用刷机精灵即可。
下载地址:http://www.shuame.com/
有其他问题欢迎到电脑管家企业平台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5. Android 音视频01 --- H264的基本原理01
H264压缩技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包括:
解决的是空域数据冗余问题。
解决的是时域数据冗徐问题
将空间上的相关性变为频域上无关的数据然后进行量化。
经过压缩后的帧分为:I帧,P帧和B帧:
关键帧,采用帧内压缩技术。
向前参考帧,在压缩时,只参考前面已经处理的帧。采用帧音压缩技术。
双向参考帧,在压缩时,它即参考前而的帧,又参考它后面的帧。采用帧间压缩技术。
除了I/P/B帧外,还有图像序列GOP。
H264的基本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下我们就简单的描述一下H264压缩数据的过程。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帧(按每秒 30 帧算),被送到 H264 编码器的缓冲区中。编码器先要为每一幅图片划分宏块。
划分好宏块后,计算宏块的象素值。以此类推,计算一幅图像中每个宏块的像素值。
对于视频数据主要有两类数据冗余,一类是时间上的数据冗余,另一类是空间上的数据冗余。其中时间上的数据冗余是最大的。为什么说时间上的冗余是最大的呢?假设摄像头每秒抓取30帧,这30帧的数据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相关联的。也有可能不止30帧的的数据,可能几十帧,上百帧的数据都是关联特别密切的。
H264编码器会按顺序,每次取出两幅相邻的帧进行宏块比较,计算两帧的相似度。如下图:
在H264编码器中将帧分组后,就要计算帧组内物体的运动矢量了。
H264编码器首先按顺序从缓冲区头部取出两帧视频数据,然后进行宏块扫描。当发现其中一幅图片中有物体时,就在另一幅图的邻近位置(搜索窗口中)进行搜索。如果此时在另一幅图中找到该物体,那么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矢量了。
运动矢量计算出来后,将相同部分(也就是绿色部分)减去,就得到了补偿数据。我们最终只需要将补偿数据进行压缩保存,以后在解码时就可以恢复原图了。压缩补偿后的数据只需要记录很少的一点数据。
我们把运动矢量与补偿称为 帧间压缩技术 ,它解决的是视频帧在时间上的数据冗余。除了帧间压缩,帧内也要进行数据压缩,帧内数据压缩解决的是空间上的数据冗余。
人眼对图象都有一个识别度,对低频的亮度很敏感,对高频的亮度不太敏感。所以基于一些研究,可以将一幅图像中人眼不敏感的数据去除掉。这样就提出了帧内预测技术。
一幅图像被划分好宏块后,对每个宏块可以进行 9 种模式的预测。找出与原图最接近的一种预测模式。然后,将原始图像与帧内预测后的图像相减得残差值。再将我们之前得到的预测模式信息一起保存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解码时恢复原图了,经过帧内与帧间的压缩后,虽然数据有大幅减少,但还有优化的空间。
可以将残差数据做整数离散余弦变换,去掉数据的相关性,进一步压缩数据。
上面的帧内压缩是属于有损压缩技术。也就是说图像被压缩后,无法完全复原。而CABAC属于无损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技术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哈夫曼编码了,给高频的词一个短码,给低频词一个长码从而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MPEG-2中使用的VLC就是这种算法,我们以 A-Z 作为例子,A属于高频数据,Z属于低频数据。看看它是如何做的。
CABAC也是给高频数据短码,给低频数据长码。同时还会根据上下文相关性进行压缩,这种方式又比VLC高效很多。
制定了相互传输的格式,将宏快 有组织,有结构,有顺序的形成一系列的码流。这种码流既可 通过 InputStream 网络流的数据进行传输,也可以封装成一个文件进行保存,主要作用是为了传输。
组成H264码流的结构中 包含以下几部分 ,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
H264视频序列,图像,片组,片,NALU,宏块 ,像素。
NAL层:(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视频数据网络抽象层) : 它的作用是H264只要在网络上传输,在传输的过程每个包以太网是1500字节,而H264的帧往往会大于1500字节,所以要进行拆包,将一个帧拆成多个包进行传输,所有的拆包或者组包都是通过NAL层去处理的。
VCL层:(Video Coding Layer,视频数据编码层) : 对视频原始数据进行压缩
起始码0x 00 00 00 01 或者 0x 00 00 01 作为 分隔符 。
两个 0x 00 00 00 01之间的字节数据 是表示一个NAL Unit。
I 帧的特点:
1.分组:把几帧图像分为一组(GOP,也就是一个序列),为防止运动变化,帧数不宜取多。
2.定义帧:将每组内各帧图像定义为三种类型,即I帧、B帧和P帧;
3.预测帧:以I帧做为基础帧,以I帧预测P帧,再由I帧和P帧预测B帧;
4.数据传输:最后将I帧数据与预测的差值信息进行存储和传输。
1.更高的编码效率:同H.263等标准的特率效率相比,能够平均节省大于50%的码率。
2.高质量的视频画面:H.264能够在低码率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是H.264的应用亮点。
3.提高网络适应能力:H.264可以工作在实时通信应用(如视频会议)低延时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没有延时的视频存储或视频流服务器中。
4.采用混合编码结构:同H.263相同,H.264也使用采用DCT变换编码加DPCM的差分编码的混合编码结构,还增加了如多模式运动估计、帧内预测、多帧预测、基于内容的变长编码、4x4二维整数变换等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
5.H.264的编码选项较少:在H.263中编码时往往需要设置相当多选项,增加了编码的难度,而H.264做到了力求简洁的“回归基本”,降低了编码时复杂度。
6.H.264可以应用在不同场合:H.264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传输和播放速率,并且提供了丰富的错误处理工具,可以很好的控制或消除丢包和误码。
7.错误恢复功能:H.264提供了解决网络传输包丢失的问题的工具,适用于在高误码率传输的无线网络中传输视频数据。
8.较高的复杂度:264性能的改进是以增加复杂性为代价而获得的。据估计,H.264编码的计算复杂度大约相当于H.263的3倍,解码复杂度大约相当于H.263的2倍。
H.264的目标应用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的视频服务,如有线电视远程监控、交互媒体、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等。H.264为解决不同应用中的网络传输的差异。定义了两层:视频编码层(VCL:Video Coding Layer)负责高效的视频内容表示,网络提取层(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负责以网络所要求的恰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打包和传送。
6. 如何在Android系统上使用FAAC处理AAC音讯
AAC又不是苹果的,只不过这个格式是现在最推崇的格式。
FAAC是AAC的一种编码。。。我们平时一般转换格式的编码都是NERO或者FAAC,似乎看过测评说FAAC要优秀些,可以在更小体积上实现同等音质。这两种编码似乎都是免费的,其实还有很多商用AAC编码,也许是用在正版歌曲上吧,只要支持AAC的机器都可以支持以上编码。苹果ITUNES不清楚是用什么编码。。。AAC格式主要的后缀名是 ".m4a"或者".mp4"FAAC是指编码器,苹果的AAC大概是指楼上说的iTunes plus aac。首先无论你用什么音源转换,无论你用什么编码器,无论你把码率提升至什么地步效果肯定是后者更好。因为后者使用录音胶片(网友们的猜测,但是可能性很大)直接转换的,避免因多次转换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信息损失。网上有直接用无损转512K AAC和itunes plus aac的频谱图对比,后者的信息含量要比前者的多很多(特别是高频部分)
7. 手机能播放opus格式音乐吗,安卓系统的
opus格式音乐因为音质的原因,很少手机能播放。你可以下载一个支持这类格式的播放器,安装后就可以播放了。
Opus格式音频可以使用GStreamer, libavcodec(ffmpeg),Foobar2000,Firefox(15 Beta或更新)等播放,推荐Foobar2000 1.1.14 beta 1或者更新的版本播放。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非官方)或安致(官方)。Andy Rubin创立了两个手机操作系统公司:Danger和Android。Danger 5亿美元卖给微软,今年成为了Kin,Android4千万美元卖给Google。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0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
8. 手机里Android media中了病毒,并且不管什么root软件都打不开,该怎么办
“com.android.mediacode”是安卓系统的媒体编码器,如果删除了可能会影响你的手机使用,对于你的问题,建议:1、因为该软件出现病毒,而由于是系统软件,必须进行root后,使用RE管理器这样的工具才能直接删除,所以,请先进行root
然后安装RE管理器,直接找到该软件删除之,但是删除前请备份2、如果删除后系统出现问题,而该文件又有病毒,说明你当前的系统不是手机原装系统,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刷机。
9. 如何在Android系统上使用FAAC处理AAC音讯
AAC又不是苹果的,只不过这个格式是现在最推崇的格式。
FAAC是AAC的一种编码。。。我们平时一般转换格式的编码都是NERO或者FAAC,似乎看过测评说FAAC要优秀些,可以在更小体积上实现同等音质。这两种编码似乎都是的,其实还有很多商用AAC编码,也许是用在正版歌曲上吧,只要支持AAC的机器都可以支持以上编码。苹果ITUNES不清楚是用什么编码。。。AAC格式主要的后缀名是 ".m4a"或者".mp4"FAAC是指编码器,苹果的AAC大概是指楼上说的iTunes plus aac。首先无论你用什么音源转换,无论你用什么编码器,无论你把码率提升至什么地步效果肯定是后者更好。因为后者使用录音胶片(网友们的猜测,但是可能性很大)直接转换的,避免因多次转换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信息损失。网上有直接用无损转512K AAC和itunes plus aac的频谱图对比,后者的信息含量要比前者的多很多(特别是高频部分)
10. 手机上写代码的软件有什么
比如C4droid
这是一款很好的手机c语言编码器,可以终端运行,还可以转化成apk安装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