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谁知道单片机原理与运用的这个题怎么编啊记录篮球比分,最高分199:199,可修改记录,可显示
#include"reg52.h"
#define u8 unsigned char
#define u16 unsigned int
sbit UP_1 = P1^1; //第一队加分键
sbit DOWN_1 = P1^2; //第一队减分键
sbit UP_2 = P1^3; //第二队加分键
sbit DOWN_2 = P1^4; //第二队减分键
sbit Change = P1^5; //交换键
sbit Begin = P1^6; //开始键
sbit Pause = P1^7; //暂停键
sbit Beef = P2^4; //蜂鸣器
sbit an = P2^3; //段选
sbit wei = P2^2; //位选
u8 Grate_1=0; //第一队计分
u8 Grate_2=0; //第二队计分
u8 Grate_change=0; //换场标志
u8 Time = 99; //总时间
u16 Flag=0; //计时次数
u8 leddata[]={
0x3F, //"0"
0x06, //"1"
0x5B, //"2"
0x4F, //"3"
0x66, //"4"
0x6D, //"5"
0x7D, //"6"
0x07, //"7"
0x7F, //"8"
0x6F, //"9"
};
void InitTimer1(void)
{
TMOD = 0x10; //定时器1设为模式1
TH1 = 0xFC;
TL1 = 0x18; //1ms
EA = 1; //开总中断
ET1 = 1; //开定时器1中断
// TR1 = 1; //
}
void delay(u8 d) //延时
{
u8 a,b,c;
for(c=d;c>0;c--)
for(b=17;b>0;b--)
for(a=16;a>0;a--);
}
void beef(u8 d) //发声
{
u8 a,b,c;
for(c=d;c>0;c--)
for(b=17;b>0;b--)
for(a=16;a>0;a--)
{
Beef=~Beef;
}
}
void display(u8 grate_1,u8 grate_2,u8 time) //显示
{
u8 w1,w2,w3,w4,w7,w8;
w1=grate_1/10; //计算第一队分数十位
w2=grate_1%10; //计算第一队分数个位
w3=grate_2/10; //计算第二队分数十位
w4=grate_2%10; //计算第二队分数个位
w7=time/10; //计算时间十位
w8=time%10; //计算时间个位
P0=0xff; //消隐,该段显示第一队分数十位
wei=1;
P0=0xfe; //送位码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1]; //送段码
an=0;
delay(5);
P0=0xff; //显示第一队分数个位
wei=1;
P0=0xfd;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2];
an=0;
delay(5);
P0=0xff; //显示第二队分数十位
wei=1;
P0=0xfb;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3];
an=0;
delay(5);
P0=0xff; //显示第二队分数个位
wei=1;
P0=0xf7;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4];
an=0;
delay(5);
P0=0xff; //显示时间十位
wei=1;
P0=0xbf;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7];
an=0;
delay(5);
P0=0xff; //显示时间个位
wei=1;
P0=0x7f;
wei=0;
P0=0xff;
an=1;
P0=leddata[w8];
an=0;
delay(5);
}
void main()
{
InitTimer1(); //初始化定时器1
UP_1 = 1; //以下初始化IO口
DOWN_1 = 1;
UP_2 = 1;
DOWN_2 = 1;
Change = 1;
Begin = 1;
while(1)
{
if(UP_1==0) //如果第一队加分键按下
{
ET1 = 0; //关闭定时器1中断
delay(5); //稍加延时
while(UP_1==0);//等待按键抬起
Grate_1++; //第一队分数加1
ET1 = 1; //开启定时器1中断
}
if(DOWN_1==0) //如果第一队减分键按下
{
ET1 = 0;
delay(5);
while(DOWN_1==0);
Grate_1--; //第一队分数减1
ET1 = 1;
}
if(UP_2==0) //如果第二队加分键按下
{
ET1 = 0;
delay(5);
while(UP_2==0);
Grate_2++; //第二队分数加1
ET1 = 1;
}
if(DOWN_2==0) //如果第二队减分键按下
{
ET1 = 0;
delay(5);
while(DOWN_2==0);
Grate_2--; //第二队分数减1
ET1 = 1;
}
if(Change==0) //如果换场键按下
{
ET1 = 0;
delay(5);
while(Change==0);
Grate_change=Grate_1; //一下三行语句完成分数交换显示
Grate_1=Grate_2;
Grate_2=Grate_change;
ET1 = 1;
}
if(Begin==0) //如果开始键按下
{
delay(5);
while(Begin==0);
TR1 = 1; //开启定时器1
}
if(Pause==0)
{
delay(5);
while(Pause==0);
TR1=0;
}
if(Time<=0) //如果时间计数到0
{
Time=99; //恢复初始时间
TR1 = 0; //关闭定时器1
beef(100); //发声
}
display(Grate_1,Grate_2,Time); //显示分数、时间
}
}
void Timer1Interrupt(void) interrupt 3 //定时器1中断函数
{
TH1 = 0xFC; //重赋初值
TL1 = 0x18;
Flag++; //中断次数加1
if(Flag>=1000)//1000次也就是1秒到
{
Flag=0;
Time--; //秒变量减1
}
}
B. 求解单片机原理题1、请说明80C51单片机的堆栈的作用和操作规律。补考试题,求解,急急急
1.堆栈用于响应中断或调用子程序时保护断点地址,也可通过栈操作指令(push
和pop保护和恢复现场)其中入栈时先SP+1再将内容压入当前SP所指示的堆栈单元
中,出栈则先将SP所指示的内部ram单元中内容送入直接地址寻址的单元中,再将
SP减1.
2.中断允许寄存器的功能是控制CPU对中断的开放和屏蔽以及每个中断源是否允许
中断结构包括EA(CPU中断总允许位),ES(串行口中断允许位)ET1(定时器1中
断允许位)EX1(外部中断1中断允许位)ET0(定时器0中断允许位)EX0(外部中
断0中断允许位)
3.T机=12/fosc=12/(6*E6)=2us
X=2*E13-T/T机=8192-200/2=8092=1F9CH=1111 1100 1110 0B
因为TL1的高3位未用, 修正后X=1111 1100 0001 1100B=FC1CH
4.LJMP为长转移指令,可转向64KB程序存储器的任一单元;SJMP为相对转移指令
,偏移范围-128~+127共259字节;AJMP为绝对转移指令,转移目的在指令后一个
存储单位所在2K区间内。
5.按键抖动: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状态,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
键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认为是多次操作。
6.汽车的温控系统,测控系统,防盗报警等多项系统中应用单片机。汽车电子中
涉及A/D和D/A转换的模块基本都会有单片机的存在。以下以汽车倒车雷达为例,
雷达控制部分由89C51单片机构成,前端数据采集由超声波测距,系统由发射和接
收装置来获取数据,根据所测得的距离来判断是否调用声音报警程序,距离小于
预置点时,调用报警模块。
C. 单片机:若系统晶振频率是12MHZ,利用定时器/计数器1定时1ms,在方式0下的定时初值为
1、系统晶振频率是12M,则机器周期=12/12=1us;
2、定时1ms=1*1000=1000us;
3、工作在方式0下:最大计数值是2^13=8192;
4、定时初值=8192-(1*1000)=7192;
5、换算成十六进制数为:定时初值=1C18H。
定时器中断是由单片机中的定时器溢出而申请的中断。51单片机中有两个定时器T0和T1。
定时/计数器T0和T1分别是由两个8位的专用寄存器组成,即定时/计数器T0由TH0和TL0组成,T1由TH1和TL1组成。
此外,其内部还有2个8位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和TCON,TMOD负责控制和确定T0和T1的功能和工作模式,TCON用来控制T0和T1启动或停止计数,同时包含定时/计数器的状态。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画图题扩展阅读
定时器工作流程介绍:
定时器工作的流程可以按照这个顺序(以51为例用定时器0方式一产生50毫秒的定时)
1、确定使用哪个定时器,使用哪种方式,这一步通过TMOD设置,TMOD的低四位是设置定时器0的,高四位是用来设置定时器1的;
其中的M0,M1是用来设置定时器工作在哪种方式,GATE一般用不要设置,C/T是选择计数模式还是定时模式的,如:TMOD = 0X01,就说明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
2、接下来就要设置定时的时间,用定时器定时50毫秒,可以用这种方式TH0 = (65535 - 50000) / 256,TL0 = (65535 - 50000) % 256;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是定时器的初值,也就是说计数脉冲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向上递增,到达65535后就溢出产生中断。
3、第三步打开中断,使用IE寄存器,首先打开总中断EA = 1,这一步是所有中断所必须的,然后打开定时器0中断,ET0 =1。
4、这时准备工作结束,启动定时器,使用TCON寄存器,TR0 = 1,实现了一个50毫秒的定时。
D.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6试卷试题下载-样卷的答案
单片机期末试卷 样卷
1. P0、P1、P2、P3四个均是___8__位的__并行____口(填"串行"还是"并行"),其中P0的功能是____地址/数据分时复口___;P2口的功能是____高8位地址口_______;而__P3__是双功能口;___P1___是专门的用户口。
2. 程序一般是由三种基本结构构成:顺序、__循环结构____和分支结构。
3. MCS-51指令共有七种寻址方式,分别是立即数寻址、直接寻址、__寄存器寻址_、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___位寻址____。
4. MOV DPTR,#Tab的作用是用来设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OV DPTR,#data16的作用是用来设定___地址指针____________。
6. 片内RAM可进行位寻址的空间位地址范围是_____00H-FFH_________________。
7. MCS-51的存储器空间配置从功能上可分为四种类型:__片内程序存储器__、 内部数据存储器、_外部数据存储器__、外部程序存储器。
8. MCS-51的指令按其功能可分为五大类:__数据传送指令_______、_算术运算指令____、逻辑运算类指令、位操作指令、控制转移指令。
8. 十进制数:-54的8位补码表示为 11001010 。
9.12根地址线可选2^12= 4K 个存储单元,32KB存储单元需要 15 根地址线。
8. 十进制数-89的16进制数表示为 59H 。
10.MCS-51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共有_ 2___个,分别是___T0、T1_____________。
11.DJNZ <源操作数>,rel属于五大类指令中的___控制转移指令______类指令,其操作码助记符含义是___减1不为0循环转移_____。
9. MCS-51指令系统中 direct表示的含义是:___片内存储器地址____。
10. 输入输出设备与主机的连接部分称为输入输出接口,接口有三大作用:__隔离与寻址__作用、___所存与缓冲_作用和信号电平与形式的变换作用。
11. MCS-51单片机有____5___个中断源,它们的中断向量地址分别是:__外中断0 / INT0_;_ _外中断1 / INT1_;__T0__;__T1__;__串行端口(RI、TI)_。__2__级中断优先级别
12. 子程序的调用是___绝对调用___和___长调用____;中断服务子程序的结尾一定是用指令__RET1____。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3. 存储器的地址范围是0000H~03FFH,它的容量为( A )。
(A)1KB (B) 2KB (C) 3KB (D) 4KB
14. MOVX A , @R0 指令是采用( D )寻址方式,指令作用在( )区间。
(A)寄存器,外部数据存储器 (B)直接,程序存储器
(C)寄存器间接 ,内部数据存储器(D)寄存器间接,外部数据存储器
15. A7H和5BH两个立即数相加后,和为( C ),(CY)是( )。
(A)1CH,0 (B) C1H,0
(C) 02H,1 (D) C1H,1
16. 若(A)=86H,(PSW)=80H,则执行RRC A指令后(A)=( A )
(A)C3H (B) B3H (C) 0DH (D) 56H
17.如果(P0)=65H ,则当
CPL P0.2
SETB C
MOV P0.4 ,C
执行后(P0)=( C )
(A)61H (B) 75H (C) 71H (D) 17H
18. MCS-51指令系统中执行时间最长且长达4 个机器周期的是( D )指令。
(A)比较转移(B)循环转移 (C)增减量 (D)乘除法
19. 8031单片机中,将累加器A中的数送入外RAM的40H单元,可执行的指令( D )。
(A) MOV R1 ,40H (B) MOV R1 ,#40H
MOVX @R1 , A MOVX R1 , A
(C) MOVX 40H , A (D) MOV R1, #40H
MOVX @R1 , A
19.不属于单片机与输入输出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是( D )。
(A) 无条件传送方式 (B) 查询方式
(C) 中断方式 (D) 存储器直接存取方式
20.已知累加器A的数值为98H,它与0FAH相加,相加后会影响标志位CY、AC和OV位。各个位的值是( D )。
(A) 0、0、0 (B) 1、0、1 (C) 1、1、1 (D) 1、1、0
21 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D )
(A)传送指令(B)转移指令(C)加法指令(D)中断返回指令
22.要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片外RAM,它的指令操作码助记符应是( B )
(A)MOV(B)MOVX (C)MOVC (D)以上都行
23.A/D转换方法有以下四种,ADC0809是一种采用( C )进行A/D转换的8位接口芯片。
(A) 计数式 (B) 双积分式 (C) 逐次逼近式 (D) 并行式
24.8051单片机内有( B )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 ,每个定时/计数器都有( )种工作方式。
(A) 4, 5 (B) 2, 4 (C) 5, 2 (D) 2, 3
25.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部应是( A )
(A)98H (B)84H (C)42H (D)22H
26.(每小题1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MOV 20H , R1 (√) (2). ADDC A , 2030H (× )
(3). CLR A (√) (4). MOVX 40H , #30H(×)
(5). ORG 3000H (√) (6). MOVC @A+PC , A(×)
(7). MOVX A ,2000H (×) (8). DJNZ #data , rel (×)
(9). INC @R5 (×) (10). DEC DPTR (×)
(11). MOV R1 ,@ R2 (×) (12). SWAP R1 (×)
(13). SETB 2000H (×) (14). JZ A , LOOP (×)
(15) DA R2 (×)
二、分析程序并写出结果:(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已知(R0)=20H, (20H ) =10H, (P0) =30H, (R2) =20H, 执行如下程序段后
MOV @R0 , #11H
MOV A , R2
ADD A , 20H
MOV PSW , #80H
SUBB A , P0
MOV 40H , A
结果是:( 40H ) =
(20H)←11H
(A)←20H
(A)←(A)+(20)
(CY)=1
(A)-(P0)-(CY)→(A)即(A)←00H
(A)+45H→(A)即(A)←45H
(40H)←45H
2. 已知 ( R0 )=20H, (20H )=36H, (21H) =17H, (36H) =34H, 执行过程如下:
MOV A , @R0
MOV R0 , A
MOV A , @R0
ADD A , 21H
ANL A , #21H
RL A
MOV R2 , A
则执行结束(R0)= 36H (R2)= D6H
3. 执行下面一段程序;
MOV SP, #60H
MOV A, #10H
MOV B, #01H
PUSH A
PUSH B
POP A
POP B
A , B的内容是:(A)= 01H (B)= 10H
4. 设在31H单元存有#23H,执行下面程序:
MOV A, 31H
ANL A, #0FH
MOV 41H, A
MOV A, 31H
ORL A, #0F0H
SWAP A
MOV 42H, A
则(41H)= 03H (42H)= 02H
三、简答及识图题:(共13分)
1.写出五个特殊寄存器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
1) 累加器ACC
2) B寄存器 主要用于乘法和除法操作。
3) TCON 定时/计数器 控制寄存器
4) TM0D 定时/计数器方式控制寄存
5) SCON 串行通信控制寄存器
6) PSW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7) IE 中断允许寄存器
2. 如图所示,请写出27128的地址范围。
4000H---7FFFH
1.(8分)为下列程序段的每一行注释;并说明整个程序段的功能。
MOV R2,#08h ;
LOOP: MOV A,@R0 ;
ADD A,@R1 ;
MOV @R0,A ;
INC R0 ;
INC R1 ;
DJNZ R2, LOOP ;
功能说明:
1.(10分)为下列程序段的每一行注释;并说明整个程序段的功能、给出结果。
MOV R2,#03h ;
MOV A,R2 ;
MOV DPTR,#Tab1 ;
MOV R0,#30H ;
LOOP: MOV A,@A+DPTR ;
MOV @R0,A ;
ANL A,#0FH ;
INC R0 ;
DJNZ R2, LOOP ;
Tab1: DB 3FH,09H,0A4H,0FEH,66H,58H,22H,30H,54H,0AH
DB 11H,28H,0FCH,26H,88H,99H
功能说明:
程序段运行结果:
3. (5分)如图所示,请写出IC1、IC2、IC3、IC4的地址范围。
IC1:_0000H---1FFFH_____ IC2:_2000H---3FFFH________
IC3:__4000H---5FFFH_____IC4:__6000H---7FFFH________
4. (3分)如图所示,请写出ROM(1)、ROM(2)的地址范围(其中P2.4、P2.5为低电平)。
ROM(1):_B000H---BFFFH____ROM(2):__7000H-7FFFH___
四、编程题:(共12分)
1. (6分)编一程序段,将字节地址30H~3FH单元的内容逐一取出减1,然后再放回原处,如果取出的内容为00H,则不要减1,仍将0放回原处。
MOV R7,#10H
MOV R1,#30H
LOOP:CJNE @R1,#00H,NEXT
MOV @R1,#00H
SJMP NEXT1
NEXT:DEC @R1
NEXT1:INC R1
DJNZ R7,LOOP
SJMP $
END
2. (6分)按以下要求编写单片机定时器的初始化程序段,晶振频率6MHZ。
(1) T0作为定时,定时时间为10ms.
(2) T1作为计数,记满1000溢出。
解: (1) ① T0的工作方式0时: tmax=213× =213×2us=16.384ms
定时10ms可达要求,则X=213- =213- =3192=C78H=6318H
②T0工作在方式1时: tmax=216× =216×2us=131.072ms
定时10ms也可达要求,则X=216- =EC78H
③T0工作在方式2或3时: tmax=28× =28×2us=512us
定时500us,循环20次,X=28- =06H
(2) 方式0:213-100=8092=1F9CH=FC1CH
X=M-计数值 方式1:216-100=FF9CH
方式2或3:28-100=9CH
① DELAY: MOV TMOD #00H(#01H / #10H / #11H)
(MOV R3 ,#14H)
MOV TH0 , #63H
MOV TL0, #18H
SETB TR0
LP1: JBC TF0 ,CLOSE
SJMP LP1
CLOSE: SJMP $
RET
你在网络里面搜索 很多的
E. 采用单片机控制一个电磁铁线圈的电路原理图
无论控制什么都是一个驱动电路即可,如果线圈电流很大可以多加一级放大电路。采用共射级方式连接即可。
F.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单片机原理是指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的原理方式。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2、应用: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这类单片机称为非总线型单片机。
更多关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2b50a5161584110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G. 单片机电路图怎么画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含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单片机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4位、8位单片机,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运行速度可以媲美电脑CPU的高速单片机。
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根据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单片机大致可以分为通用型/专用型、总线型/非总线型及工控型/家电型。通用型: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门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例如为了满足电子体温计的要求,在片内集成ADC接口等功能的温度测量控制电路。总线型:总线型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这类单片机称为非总线型单片机。控制型:一般工控型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用于家电的单片机多为专用型,通常是小封装、低价格,外围器件和外设接口集成度高。 显然,上述分类并不是惟一的和严格的。例如,80C51类单片机既是通用型又是总线型,还可以作工控用。
H.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6.在下列MCS-5l单片机各条指令中,错误的是( A )。
A.MOVC @A+DPTR,A B.MOV A, @R0 C.MOV 20H, A D.MOV B, A
8. 单片机上电复位后,堆栈区的最大允许范围是 B 个单元。
A.64 B.120 C.128 D.256
9. 单片机8031的ALE引脚是( C )。
A.输出高电平 B.输出低电平 C.输出矩形脉冲,频率为fosc的1/6
D.输出矩形脉冲,频率为fosc的1/2
10.单片机8031的XTAL1和XTAL2引脚是( D )引脚。
A、外接定时器 B、外接串行口 C、外接中断 D、外接晶振
11.MCS—51的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用于( D )。
A.存放运算中间结果 B.暂存数据和地址 C.存放待调试的程序
D.存放待发送或已接收到的数据
12. 假定设置堆栈指针SP的值为37H,在进行子程序调用时把断点地址进栈保护后,SP的值为( D )。
A.6H B.37H C.38H D.39H
13. 与定时工作方式1和0比较,定时工作方式2不具备的特点是( B )。
A.计数溢出后能自动重新加载计数初值 B.增加计数器位数
C.提高定时精度 D.适于循环定时和循环计数应用
14. 单片机中的程序计数器PC用来( B)。
A.存放指令 B.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
C.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 D.存放上一条指令地址
15. 在MCS-51指令中,下列指令中( C)是无条件转移指令。
A.LCALL addr16 B.DJNZ direct,rel C.SJMP rel D.ACALL addr11
16.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具有( A )。
A、5个中断源 B、6个中断源 C、2个中断源 D、3个中断源
17.指令和程序是以( C )形式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
A、源程序 B、汇编程序 C、二进制编码 D、BCD码
18.当需要从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取数据时,采用的指令为B( )
A、MOV A, @R1 B、MOVC A, @A + DPTR
C、MOVX A, @ R0 D、MOVX A, @ DPTR
二、填空题
22.对单片机而言,连接到数据总线上的输出口应具有(锁存) 功能。
23.决定程序执行的顺序是(PC) 寄存器,该寄存器复位时的值为 (0000h)。
24.单片机内包含组成微机的三个主要功能部件是CPU、存储器和(I/O口)。
25.MCS-8051系列单片机字长是(8)位,有(40)根引脚。
26.ALE信号的作用是(锁存允许)。
27.8051复位后,PC=(0000)H。
28.将CY与A的第0位的非求或的指令是(ORL C,ACC.0),若原A=0,执行后A=(0)。
29.8051的堆栈指针是(SP)。
30.8155的定时器是(14)位的。
31..MCS-51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除了可以作为并行口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外,通常还用来构建系统的(地址)和(数据)。
32.MCS-51单片机外部中断请求信号有电平方式和(边沿触发),在电平方式下,当采集到INT0、INT1的有效信号为(高电平)时,激活外部中断。
33.MCS-51单片机指令ANL A,20H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直接)。
34.将CY与A的第0位的“非”求“或”的指令是ORL C,/ACC.0,若原A=0,执行后A=(0)
35.MCS-51单片机指令ADDC A,#20H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间接)。
36.串行通讯中有 (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方式。
37.单片机内包含组成微机的三个主要功能部件是(cpu)、(存储器)和(IO口)。
38.8051的堆栈指针是(sp)。
39.8155的定时器是(14)位的。
40.C51中存储类型XDATA定义的是(外部)存储空间,其地址范围是(0000h~ffffH)
I. 用单片机测量电阻的原理
用一个电源、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跟待测电阻构成一个分压电路,然后将待测电阻上的分压输入模数转换电路,将电压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经过事先编好的程序,将转换成电阻值的数字显示在LED或LCD上。示意图如下(画图不易,记得点赞哦!)
J.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杨加国 谢维成编着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2009年3月15日
题目来源
指导教师推荐□v 自选□ 其它□
题目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v 其它□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 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
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 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 ALE 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 片选线与单片机的 P2.6 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 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 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 直接接地,选用 INTEL 时序。IRQ引脚与 8051 的 INT1 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
二、选题依据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三、选题目的
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 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微型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领导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
四、选题要求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2月 资料准备阶段
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 初稿写作
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
第三阶段 2009年4月中旬
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
第四阶段 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需条件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锡存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蔡美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张友德、谢伟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黄遵熹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华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
刘文涛.MCS-51单片机培训教程(C5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1系列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王建校、杨建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朱月秀、濮阳槟、骆经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3.
《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潘永雄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孙俊逸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全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选题依据充分,意义、目的明确,调研资料准备丰富,进度安排合理;完成任务所需条件具备,可以进行论文的写作。
评委签字:
系(院、部)部盖章:
2009 年 3月10-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