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测试硬盘有没有问题
硬盘坏道检测修复软件中我一般喜欢用MHDD。
MHDD 是一款由俄罗斯人所开发的免费硬盘实体扫瞄维护程序,比起一般的硬盘表层扫描, MHDD 有相当令人激赏的扫描速度,且 MHDD 还能够帮使用者修复坏轨。
找一张有MHDD的GHOST启动光盘,进入MHDD,
第1步选所要检测和修复的硬盘,输入数字,回车。
第2步输入命令。
F2,显示硬盘信息。
F4,检测硬盘坏道方式,不用管,再F4检测硬盘坏道。
参照右侧示意的寻道时间就可以认定硬盘有没有问题了。
如果需要修复硬盘坏道
输入“erase”命令,修复硬盘坏道,先输入起始位置“0”,再输入结束位置,按照提示输入最大值,最后输入“Y”,开始修复硬盘坏道。
可以多修复几遍。
② 大家提供几个linux系统下测试笔记本硬件的工具急
您可以分开测呀!
CPU可以使用Linux下CPU-Z 测试。
Linux对显卡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能显示就差不多成了。
硬盘就用DOS环境MHDD软件测试。
光盘有自带测试内存的工具软件Memtest86。
Memtest86是一款基于Linux核心的测试程序
听说很从厂商都用Memtest86这个软件烧机。
③ linux怎么识别硬盘
操作方法
01
首先我们开启centos7系统,并使用root账户登录。然后通过fdisk命令查看系统的磁盘信息。我们执行命令"fdisk -l"查看系统的磁盘信息。具体展示如下图所示。
02
然后我们执行命令"badblocks -v /dev/sda1 > result.txt ",执行检测,并将操作结果重定向到result.txt内。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03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一种方法,采用Smartctl软件,首先我们执行命令“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进行安装,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04
然后我们执行命令“smartctl --help”查看帮助文档,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05
然后执行命令“systemctl start smartd.service”启动服务,并且检验服务是否启动成功。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06
然后我们检查磁盘的 Smart 功能是否启用,我们采用命令“smartctl -i /dev/sda”。具体展示如下图所示。
07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命令“smartctl -s on /dev/sda”开启磁盘的smart功能。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08
然后执行命令“smartctl -a /dev/sda”显示磁盘的详细smart信息。
09
然后执行命令“smartctl --test=short /dev/sda”执行磁盘的短期检测。具体展示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当然smartctl 还有很多命令格式,本篇只作为入门级查看,更深一步请大家查看帮助文档。
④ linux 系统 如何检测 磁盘 是否损坏
1、连接上相应的linux主机,进入到等待输入shell指令的linux命令行状态下。
⑤ linux 系统 如何检测 磁盘 是否损坏
可以通过hdparm
测试硬盘读写速度的方法
测试各硬盘读取速度判断硬盘故障
在服务端命令窗口中执行如下命令
hdparm
-t
/dev/hda
(IDE硬盘)
hdparm
-t
/dev/sda
(SATA、SCSI、硬RAID卡阵列)
hdparm
-t
/dev/md0
(软RAID设备)
测试结果在空载情况下应
>40M/s
,在负载情况下平均应
>
20M/s
为正常,如测试结果极低则需要进一步使用硬盘专用检测工具测试是否为硬盘故障。
参数:
-a<快取分区>
设定读取文件时,预先存入块区的分区数,若不加上<快取分区>选项,则显示目前的设定。
-A<0或1>
启动或关闭读取文件时的快取功能。
-c
设定IDE32位I/O模式。
-C
检测IDE硬盘的电源管理模式。
-d<0或1>
设定磁盘的DMA模式。
-f
将内存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硬盘,并清楚缓冲区。
-g
显示硬盘的磁轨,磁头,磁区等参数。
-h
显示帮助。
-i
显示硬盘的硬件规格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开机时由硬盘本身所提供。
-I
直接读取硬盘所提供的硬件规格信息。
-k<0或1>
重设硬盘时,保留-dmu参数的设定。
-K<0或1>
重设硬盘时,保留-APSWXZ参数的设定。
-m<磁区数>
设定硬盘多重分区存取的分区数。
-n<0或1>
忽略硬盘写入时所发生的错误。
-p
设定硬盘的PIO模式。
-P<磁区数>
设定硬盘内部快取的分区数。
-q
在执行后续的参数时,不在屏幕上显示任何信息。
-r<0或1>
设定硬盘的读写模式。
-S<时间>
设定硬盘进入省电模式前的等待时间。
-t
评估硬盘的读取效率。
-T
平谷硬盘快取的读取效率。
-u<0或1>
在硬盘存取时,允许其他中断要求同时执行。
-v
显示硬盘的相关设定。
-W<0或1>
设定硬盘的写入快取。
-X<传输模式>
设定硬盘的传输模式。
-y
使IDE硬盘进入省电模式。
-Y
使IDE硬盘进入睡眠模式。
-Z
关闭某些Seagate硬盘的自动省电功能。
⑥ linux有没有 低级格式化 硬盘的工具
hdparm:
hdparm可以检测,显示与设定IDE,SCSI,SATA,SAS硬盘的硬件参数,
如: hdparm -I /dev/sdc 可以获取sdc的硬件信息
hdparm -W 0 /dev/sda 关闭磁盘写缓存, (这个缓存是在磁盘内部的, 一般不关闭, 只能整个盘有效)
iostat:
可以查看硬盘的io状态, 从这个命令中可以看出硬盘io的基本情况, 这个命令主要和硬盘的驱动对接. 如: iostat -x /dev/sdc 2 每个2秒查看一次硬盘的io情况 各个参数意义如下:
rrqm/s 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
wrqm/s 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 rsec/s 每秒读取的扇区数 wsec/s 每秒写入的扇区数 avgrq-sz 平均IO速度(以扇区为单位) avgqu-sz 是平均请求队列的长度。毫无疑问,队列长度越短越好。
await 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单位是微秒)。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这个时间包括了队列时间和服务时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await大于svctm,它们的差值越小,则说明队列时间越短,反之差值越大,队列时间越长,说明系统出了问题。
svctm 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 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
%util 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除以总共统计时间。例如,如果统计间隔1秒,该设备有0.8秒在处理IO,而0.2秒闲置,那么该设备的%util = 0.8/1 = 80%,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parted/fdiisk
硬盘分区工具, 可以是gpt分区或mbr分区, 一般都是用gpt分区, 如: parted /dev/sdc print 查看分区情况, 具体用法可以man parted
badblocks
用来检测磁盘的坏道, 如 badblocks -v /dev/sdc 就可以用默认设置检查磁盘坏道. 如果检测到坏道,需要根据硬盘的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进行修复处理.
smartctl/smartd
S.M.A.R.T.是英文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的简写。它能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硬盘温度、盘片表面介质材料、马达及其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等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并预报硬盘可能发生的问题。
Smartctl/smartd就是利用硬盘的SMART功能来监测硬盘的健康状态的, 如:
smartctl -I /dev/sdc 查看硬盘信息
smartctl -H /dev/sdc 查看硬盘的健康状态
Smartctl --test=long /dev/sdc 全面检查硬盘的健康状态
Smartctl -X /dev/sdc 停止全面检查
smartd是一个守护进程, 它能监视拥有自我监视,分析和汇报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的硬盘. 配置在/etc/smarted.conf, 是存储系统必不可少的进程.
losetup
loop 设备是一种伪设备(pseudo-device),它能使我们像块设备一样访问一个文件.如: losetup -a 可以查看所有的loop设备的情况
sg3_utils
sg3_utils 是Linux下用来直接使用 SCSI命令集访问设备.只要支持scsi命令集就可以使用,如FC/USB Storage/ATAPI/SAS/SATA/iscsi等设备, 也可以访问SATA兼容设备, 如:
sg_inq: 查询/dev/sdc的信息
sgdisk: 硬盘分区查看,设置等.
sg_dd/sg_pdd: 顺序读写硬盘
sg_read/sg_write/sg_read_buffer/sg_write_buffer: 读写硬盘
sginfo: 查看硬盘信息
sg_format: 格式化硬盘(低级格式化)
sg_log: 查看硬盘的log信息
sg_luns: 查看target上有多少个lun
sg_map: 查看硬盘映射情况, 查看硬盘所在的bus, chan, id,lun,type.
sgpio: 控制盘位的LED灯
sg_ses: scsi enclosure service控制, ses是对接机箱状态监控,设置等服务
sg_scan: 扫描系统中的硬盘
sg_raw: 可以直接发送scsi命令, 如sg_raw -r 1k /dev/sg0 12 00 00 00 60 00 是inquiry命令
smp_utils
smp_utils是linux下来访问sas的smp协议的辅助工具, 是SAS系统管理的重要工具.
udevadm
udev的控制管理命令 udevadm info -a -p /block/sda 可以查看sda设备相关信息
更多linux知识可以查看《Linux就该这么学》
⑦ linux中检测、修复磁盘的命令是啥
chkdsk。
chkdsk的全称是checkdisk,就是磁盘检查的意思。这个东西是当你的系统崩溃或者非法关机的时候由系统来调用检查磁盘的,也可以由手工通过命令行调用来检查某一个磁盘分区。
该工具基于被检测的分区所用的文件系统,创建和显示磁盘的状态报告。Chkdsk 还会列出并纠正磁盘上的错误。如果不带任何参数,chkdsk 将显示当前驱动器中的磁盘状态。
chkdsk检查适用情况:
1、windows7系统进入到欢迎界面,无法输入用户密码,即键盘没反应,但键盘操作bios、F8功能键等进入欢迎界面之前的操作都正常,可以进入安全模式;
2、系统启动过程中蓝屏,即蓝底白字屏幕显示,低端显示stop:0x???????字样,即蓝屏代码。
3、磁盘分区变成ram格式。
4、突然断电,重启电脑无法进入系统;
5、电脑运行速度非常慢,磁盘指示灯非常忙,杀毒软件检测不到病毒。
⑧ 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查看硬盘的SMART信息
安装smartmontools工具包:
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
开启 SMART 的支持:
smartctl -s on /dev/sda
检测磁盘的健康状况:
smartctl -H /dev/sda
⑨ Linux下如何检测硬盘和内存(源代码)
linux命令详解词典
cat cd
chmod chown
cp cut
名称:cat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at [-AbeEnstTuv] [--help] [--version] fileName
说明:把档案串连接后传到基本输出(萤幕或加 > fileName 到另一个档案)
参数:
-n 或 --number 由 1 开始对所有输出的行数编号
-b 或 --number-nonblank 和 -n 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s 或 --squeeze-blank 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v 或 --show-nonprinting
范例:
cat -n textfile1 > textfile2 把 textfile1 的档案内容加上行号后输入 textfile2 这个档案里
cat -b textfile1 textfile2 >> textfile3 把 textfile1 和 textfile2 的档案内容加上行号(空白行不加)之后将内容附加到 textfile3
名称:cd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d [dirName]
说明:变换工作目录至 dirName。 其中 dirName 表示法可为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若目录名称省略,则变换至使用者的 home directory (也就是刚 login 时所在的目录).另外,"~" 也表示为 home directory 的意思,"." 则是表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则表示目前目录位置的上一层目录。
范例:跳到 /usr/bin/:
cd /usr/bin
跳到自己的 home directory:
cd ~
跳到目前目录的上上两层:
cd ../..
指令名称:chmod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说明:Linux/Unix 的档案存取权限分为三级:档案拥有者,群组,其他。利用 chmod 可以借以控制档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把计:
mode:权限设定字串,格式如下:[ugoa...][[+-=][rwxX]...][,...],其中u 表示该档案的拥有者,g 表示与该档案的拥有者属于同一个群体(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权限,- 表示取消权限,= 表示唯一设定权限。
r 表示可读取,w 表示可写入,x 表示可执行,X 表示只有当该档案是个子目录或者该档案已经被设定过为可执行。
-c:若该档案权限确实已经更改,才显示其更改动作
-f:若该档案权限无法被更改也不要显示错误讯息
-v:显示权限变更的详细资料
-R:对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进行相同的权限变更(即以递回的方式逐个变更)
--help:显示辅助说明
--version:显示版本
范例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chmod ugo+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chmod a+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与 file2.txt 设为该档案拥有者,与其所属同一个群体者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将 ex1.py 设定为只有该档案拥有者可以执行:
chmod u+x ex1.py
将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权限如 chmod 777 file
语法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为一个数字,分别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r=4,w=2,x=1
若要rwx属性则4+2+1=7;
若要rw-属性则4+2=6;
若要r-x属性则4+1=7。
范例:
chmod a=rwx file
和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和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权限
指令名称:chown
使用权限:root
使用方式:chmod [-cfhvR] [--help] [--version] user[:group] file...
说明:Linux/Unix 是多人多工作业系统,所有的档案皆有拥有者。利用 chown 可以将档案的拥有者加以改变。一般来说,这个指令只有是由系统管理者(root)所使用,一般使用者没有权限可以改变别人的档案拥有者,也没有权限可以自己的档案拥有者改设为别人。只有系统管理者(root)才有这样的权限。
把计:
user:新的档案拥有者的使用者 IDgroup:新的档案拥有者的使用者群体(group)-c:若该档案拥有者确实已经更改,才显示其更改动作-f:若该档案拥有者无法被更改也不要显示错误讯息-h:只对于连结(link)进行变更,而非该 link 真正指向的档案-v:显示拥有者变更的详细资料-R:对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进行相同的拥有者变更(即以递回的方式逐个变更)--help:显示辅助说明--version:显示版本
范例:
将档案 file1.txt 的拥有者设为 users 群体的使用者 jessie:
chown jessie:users file1.txt
将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的拥有者皆设为 users 群体的使用者 lamport:
chmod -R lamport:users *
名称:cp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cp [options] source dest
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说明:将一个档案拷贝至另一档案,或将数个档案拷贝至另一目录。
把计:
-a 尽可能将档案状态,权限等资料都照原状予以复制。
-r 若 source 中含有目录名,则将目录下之档案亦皆依序拷贝至目的地。
-f 若目的地已经有相同档名的档案存在,则在复制前先予以删除再行复制。
范例:
将档案 aaa 复制(已存在),并命名为 bbb:
cp aaa bbb
将所有的C语言程式拷贝至 Finished 子目录中:
cp *.c Finished
名称:cut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用法:cut -cnum1-num2 filename
说明:显示每行从开头算起 num1 到 num2 的文字。
范例:
shell>> cat example
test2
this is test1
shell>> cut -c0-6 example ## print 开头算起前 6 个字符
test2
this i
用法:find
使用说明:
将档案系统内符合 expression 的档案列出来。你可以指要档案的名称,类别,时间,大小,权限等不同资讯的组合,只有完全相符的才会被列出来。
find 根据下列规则判断 path 和 expression,在命令列上第一个 - ( ) , ! 之前的部份为 path,之后的是 expression。如果 path 是空字串则使用目前路径,如果 expression 是空字串则使用 -print 为预设 expression
expression 中可使用的选项有二三十个之多,在此只介绍最常用的部份。
-mount, -xdev:只检查和指定目录在同一个档案系统下的档案,避免列出其它档案系统中的档案
-amin n:在过去 n 分钟内被读取过
-anewer file:比档案 file 更晚被读取过的档案
-atime n:在过去 n 天过读取过的档案
-cmin n:在过去 n 分钟内被修改过
-cnewer file :比档案 file 更新的档案
-ctime n:在过去 n 天过修改过的档案
-empty:空的档案-gid n or -group name:gid 是 n 或是 group 名称是 name
-ipath p, -path p:路径名称符合 p 的档案,ipath 会忽略大小写
-name name, -iname name:档案名称符合 name 的档案。iname 会忽略大小写
-size n:档案大小 是 n 单位,b 代表 512 位元组的区块,c 表示字符数,k 表示 kilo bytes,w 是二个位元组。-type c:档案类型是 c 的档案。
d: 目录
c: 字型装置档案
b: 区块装置档案
p: 具名贮列
f: 一般档案
l: 符号连结
s: socket
-pid n:process id 是 n 的档案
你可以使用 ( ) 将运算式分隔,并使用下列运算。
exp1 -and exp2
! expr
-not expr
exp1 -or exp2
exp1, exp2
范例:
将目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延伸档名是 c 的档案列出来。
# find . -name "*.c"
将目前目录其其下子目录中所有一般档案列出
# find . -ftype f
将目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最近 20 分钟内更新过的档案列出
# find . -ctime -20
名称:less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less [Option] filename
说明:
less 的作用与 more 十分相似,都可以用来浏览文字档案的内容,不同的是 less 允许使用者往回卷动
以浏览已经看过的部份,同时因为 less 并未在一开始就读入整个档案,因此在遇上大型档案的开启时,会比一般的文书编辑器(如 vi)来的快速。
范例:
指令名称:ln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n [options] source dist,其中 option 的格式为:
[-bdfinsvF] [-S backup-suffix] [-V {numbered,existing,simple}]
[--help] [--version] [--]
说明:Linux/Unix 档案系统中,有所谓的连结(link),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档案的别名,而连结又可分为两种:硬连结(hard link)与软连结(symbolic link),硬连结的意思是一个档案可以有多个名称,而软连结的方式则是产生一个特殊的档案,该档案的内容是指向另一个档案的位置。硬连结是存在同一个档案系统中,而软连结却可以跨越不同的档案系统。
ln source dist 是产生一个连结(dist)到 source,至于使用硬连结或软链结则由参数决定。
不论是硬连结或软链结都不会将原本的档案复制一份,只会占用非常少量的磁盘空间。
-f:链结时先将与 dist 同档名的档案删除-d: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结自己的目录-i:在删除与 dist 同档名的档案时先进行询问-n:在进行软连结时,将 dist 视为一般的档案-s:进行软链结(symbolic link)-v:在连结之前显示其档名-b:将在链结时会被覆写或删除的档案进行备份-S SUFFIX:将备份的档案都加上 SUFFIX 的字尾-V METHOD:指定备份的方式--help:显示辅助说明--version:显示版本
范例:
将档案 yy 产生一个 symbolic link:zz
ln -s yy zz
将档案 yy 产生一个 hard link:zz
ln yy xx
名称:locate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locate [-q] [-d ] [--database=]
locate [-r ] [--regexp=]
locate [-qv] [-o ] [--output=]
locate [-e ] [-f ] <[-l ] [-c]
<[-U ] [-u]>
locate [-Vh] [--version] [--help]
说明:
locate 让使用者可以很快速的搜寻档案系统内是否有指定的档案。其方法是先建立一个包括系统内所有档案名称及路径的资料库,之后当寻找时就只需查询这个资料库,而不必实际深入档案系统之中了。在一般的 distribution 之中,资料库的建立都被放在 contab 中自动执行。
一般使用者在使用时只要用
# locate your_file_name
的型式就可以了。 参数:
-u
-U
建立资料库,-u 会由根目录开始,-U 则可以指定开始的位置。
-e
将排除在寻找的范围之外。
-l
如果 是 1.则启动安全模式。在安全模式下,使用者不会看到权限无法看到的档案。这会始速度减慢,因为 locate 必须至实际的档案系统中取得档案的权限资料。
-f
将特定的档案系统排除在外,例如我们没有到理要把 proc 档案系统中的档案放在资料库中。
-q
安静模式,不会显示任何错误讯息。
-n
至多显示 个输出。
-r
使用正规运算式 做寻找的条件。
-o
指定资料库存的名称。
-d
指定资料库的路径
-h
显示辅助讯息
-v
显示更多的讯息
-V
显示程式的版本讯息 范例:
locate chdrv:寻找所有叫 chdrv 的档案
locate -n 100 a.out:寻找所有叫 a.out 的档案,但最多只显示 100 个
locate -u:建立资料库
名称:ls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s [-alrtAFR] [name...]
说明:显示指定工作目录下之内容(列出目前工作目录所含之档案及子目录)。
-a 显示所有档案及目录 (ls内定将档案名或目录名称开头为"."的视为隐藏档,不会列出)
-l 除档案名称外,亦将档案型态,权限,拥有者,档案大小等资讯详细列出
-r 将档案以相反次序显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t 将档案依建立时间之先后次序列出
-A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录) 及 ".." (父目录)
-F 在列出的档案名称后加一符号;例如可执行档则加 "*", 目录则加 "/"
-R 若目录下有档案,则以下之档案亦皆依序列出
范例:
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名称是 s 开头的档案,愈新的排愈后面:
ls -ltr s*
将 /bin 目录以下所有目录及档案详细资料列出:
ls -lR /bin
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档案及目录;目录于名称后加 "/", 可执行档于名称后加 "*":
ls -AF
名称:rm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rm [options] name...
说明:删除档案及目录。
把计:
-i 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f 即使原档案属性设为唯读,亦直接删除,无需逐一确认。
-r 将目录及以下之档案亦逐一删除。
范例:
删除所有C语言程式档;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rm -i *.c
将 Finished 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
rm -r Finished
名称:rmdir
使用权限:于目前目录有适当权限的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rmdir [-p] dirName
说明: 删除空的目录。
参数: -p 是当子目录被删除后使它也成为空目录的话,则顺便一并删除。
范例:
将工作目录下,名为 AAA 的子目录删除:
rmdir AAA
在工作目录下的 BBB 目录中,删除名为 Test 的子目录。若 Test 删除后,BBB 目录成为空目录,则 BBB 亦予删除。
rmdir -p BBB/Test
名称:split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split [OPTION] [INPUT [PREFIX]]说明:
将一个档案分割成数个。而从 INPUT 分割输出成固定大小的档案,其档名依序为 PREFIXaa, PREFIXab...;PREFIX 预设值为 `x。若没有 INPUT 档或为 `-,则从标准输入读进资料。
匡兜:
-b, --bytes=SIZE
SIZE 值为每一输出档案的大小,单位为 byte。
-C, --line-bytes=SIZE
每一输出档中,单行的最大 byte 数。
-l, --lines=NUMBER
NUMBER 值为每一输出档的列数大小。
-NUMBER
与 -l NUMBER 相同。
--verbose
于每个输出档被开启前,打印出侦错资讯到标准错误输出。
--help
显示辅助资讯然后离开。
--version
列出版本资讯然后离开。
SIZE 可加入单位: b 代表 512, k 代表 1K, m 代表 1 Meg。
范例:
PostgresSQL 大型资料库备份与回存:
因 Postgres 允许表格大过你系统档案的最大容量,所以要将表格 mp 到单一的档案可能会有问题,使用 split进行档案分割。
% pg_mp dbname | split -b 1m - filename.mp.
重新载入
% createdb dbname
% cat filename.mp.* | pgsql db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