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单片机晶振电路的部分,电容在电路里的工作原理,是原理!!!
复位电路中的电容,是为了在加电时获得一个高电平输出,然后电容充电使得这个电平逐渐下降为低电平;
晶体振荡器电路中的电容,为了容易起振,这是个典型的晶振电路结构,死记吧
② 单片机的晶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晶振本身的工作原理
不必管它,知道咋用就得了。
好像是石英晶体会对特定的频率产生谐振
以此来选频,从而得到稳定的精确频率。
③ 关于单片机内部振荡问题,下面是一个振荡电路图,请帮我解释解释下,电容,晶振是怎么工作的
内部就是一个反相器,是并联谐振,属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下面链接有详细介绍:
http://www.docin.com/p-187276260.html
第2页。
④ 如图的AT89C52上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 写一些工作原理和介绍(论文用)
晶振是石英振荡器的简称,英文名为Crystal,晶振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两种,其作用是在电路产生震荡电流,发出时钟信号。它是时钟电路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向IC等部件提供基准频率,它就像个标尺,工作频率不稳定会造成相关设备工作频率不稳定,自然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现在晶振的频率偏差、温度稳定性、老化率、密封性等重要技术指标都很好,已不容易出现故障,但在选用时仍可留意一下晶振的质量。
复位电路是为确保微机系统中电路稳定可靠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复位。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5V±5%,即4.75~5.25V。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VCC超过4.75V低于5.25V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被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目前为止,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电复位,一种是手动复位。其中复位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单片机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原理:VCC上电时,C充电,在10K电阻上出现电压,使得单片机复位;几个毫秒后,C充满,10K电阻上电流降为0,电压也为0,使得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手动复位原理:工作期间,按下S,C放电。S松手,C又充电,在10K电阻上出现电压,使得单片机复位。几个毫秒后,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我的论文上是这么写的,不知对你可有帮助
⑤ 单片机晶振起振原理
晶振,就是二氧化硅晶体切片,等效于一个R、L、C串并联电路,与单片机内部的反相电路连接在一起,就很容易形成正反馈而起振。
⑥ 单片机的外部晶振电路是怎么回事,如何计算所选电容的
晶振是晶体振荡器的简称,在电气上它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并联再串联一个电容的二端网络。电工学上这个网络有两个谐振点,以频率的高低分,其中较低的频率是串联谐振;较高的频率是并联谐振。由于晶体自身的特性致使这两个频率的距离相当的接近,在这个极窄的频率范围内,晶振等效为一个电感,所以只要晶振的两端并联上合适的电容它就会组成并联谐振电路。这个并联谐振电路加到一个负反馈电路中就可以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于晶振等效为电感的频率范围很窄,所以即使其他元件的参数变化很大,这个振荡器的频率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晶振有一个重要的参数——负载电容值,选择与负载电容值相等的并联电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标称的谐振频率。一般的晶振振荡电路都是在一个反相放大器(注意是放大器不是反相器)的两端接入晶振,再有两个电容分别接到晶振的两端,每个电容的另一端再接到地,这两个电容串联的容量值就应该等于负载电容。请注意一般IC的引脚都有等效输入电容,这个不能忽略。一般的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5pF或12.5pF,如果再考虑元件引脚的等效输入电容,则两个22pF的电容构成晶振的振荡电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上图:晶振是给单片机提供工作信号脉冲的 这个脉冲就是单片机的工作速度 比如 12M晶振 单片机工作速度就是每秒12M 当然 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是有范围的不能太大 一般24M就不上去了 不然不稳定。
晶振与单片机的脚XTAL0和脚XTAL1构成的振荡电路中会产生偕波(也就是不希望存在的其他频率的波) 这个波对电路的影响不大 但会降低电路的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 为了电路的稳定性起见ATMEL公司只是建议在晶振的两引脚处接入两个10pf-50pf的瓷片电容接地来削减偕波对电路的稳定性的影响 所以晶振所配的电容在10pf-50pf之间都可以的 没有什么计算公式。
晶振电路中如何选择电容C1,C2?
(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应使C2值大于C1值,这样可使上电时,加快晶振起振。
在石英晶体谐振器和陶瓷谐振器的应用中,需要注意负载电容的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和陶瓷谐振器的特性和品质都存在较大差异,在选用,要了解该型号振荡器的关键指标,如等效电阻,厂家建议负载电容,频率偏差等。在实际电路中,也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来判断振荡器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示波器在观察振荡波形时,观察OSCO管脚(Oscillator output),应选择100MHz带宽以上的示波器探头,这种探头的输入阻抗高,容抗小,对振荡波形相对影响小。(由于探头上一般存在10~20pF的电容,所以观测时,适当减小在OSCO管脚的电容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振荡波形)。工作良好的振荡波形应该是一个漂亮的正弦波,峰峰值应该大于电源电压的70%。若峰峰值小于70%,可适当减小OSCI及OSCO管脚上的外接负载电容。反之,若峰峰值接近电源电压且振荡波形发生畸变,则可适当增加负载电容。
用示波器检测OSCI(Oscillator input)管脚,如何解决容易导致振荡器停振的问题?
部分的探头阻抗小不可以直接测试,可以用串电容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如常用的4MHz石英晶体谐振器,通常厂家建议的外接负载电容为10~30pF左右。若取中心值15pF,则C1,C2各取30pF可得到其串联等效电容值15pF。同时考虑到还另外存在的电路板分布电容,芯片管脚电容,晶体自身寄生电容等都会影响总电容值,故实际配置C1,C2时,可各取20~15pF左右。并且C1,C2使用瓷片电容为佳。硬之城
⑦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求通俗易懂的讲解
我是一名电子信息大专毕业的学生,下面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讲解,你参考一下
51单片机共有40只引脚.
下面这个就是最小系统原理图,就是靠这四个部分,这个单片机就可以运行起来了.
一,一讲解:
第一部分:电源组(上图标记为1的部分)
40脚接电源5V,20脚接电源负极,在单片机里面,负极也可以叫GND或者”地”,我们在单片机的应用中,习惯说负极为”地”,上面GND就是英文ground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地"的意思.
第二部分:晶振组(上图标记为2的部分)
11.0592M晶振Y1与单片机的18,19脚并联,因为这两只脚,就是晶振工作的引脚.
22p电容C2一端接18脚,一端接地.
22p电容C3一端接19脚,一端接地.
这两个电容,我们在10~30P之间选择都是可以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掉晶振部分的高频信号,让晶振工作的时候更加稳定.
第三部分:复位组(上图标记为2的部分)
10u电容C1正极接电源5V,C1负极接单片机的复位脚,第9脚.
1K电阻R17一端接单片机的复位脚,第9脚,一端接地.
就是通过这个10u和1k,就可以让单片机一供电时,单片机自动复位,从零开始执行程序,这个就是复位的概念.
第四部分:其它功能组(上图标记为4的部分)
这个脚是存储器使用选择脚,当这个脚接"地"时,那么告诉单片机选择外部存储器,当这个脚接"5V"时,说明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因为选择外部存储器,太浪费单片机仅有的资源,所以这一脚永远接电源5V(如上图所示),使用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如果内部存储器不够容量,最多选择更高级容量的单片机型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详细看下面的帖子,单片机最小系统的通俗易懂讲解:
网页链接
满意请采纳,谢谢!
⑧ 单片机晶振起振原理
晶振即石英晶体振荡器,它是将二氧化硅切成薄片,利用了它的压变效应(就是电压会让它变形,而它的变形同样会影响电压),但是为了方便它的起振,一般在单片机的晶振处都会加上二个小点的电容来帮它起振!
⑨ 新手学习C51单片机(AT89C51),不懂晶振 能不能解释下下图的晶振电路
1、这是51系列单片机的晶振和复位电路。
2、C1,C2,X1构成晶振电路,X1是晶振,两个电容为负载电容,作用是容易启震和减小频率的温漂。
3、R1,C3组成复位电路,跟晶振没有关系。
⑩ 单片机中石英晶振的有什么作用和原理
以51系列单片机为例:
单片机的引脚XTAL1、XTAL2与MCU内部反相放大器U1及反馈电阻R1连接(如下图),
又与与外部的石英晶体及电容C1C2连接,组成谐振电路,为MCU提供频率稳定的工作时钟。
C1与C1(加上元件引脚的输入电容)组成谐振电路的负载电容,C1,C1一般取22pF~30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