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情况下会烧坏单片机
烧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供电电压过高,一般来说稍微高出5V并不会烧坏。有一次,一个单片机我接了7V电压也没有烧坏,是STC的,接上去的时间不是很长。
2、电源接反。这种情况在万能板上或面包板上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出现,所以在接电源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电源的极性有没有接反。
3、有位兄台说电流过大,其实是因为反接或接到过高的电压上才会引起电流过大。如果接对了,不会出现电流过大的情况。比如说单片机接一个5V800MA的直流电源和接一个5V20A的直流电源,只要你接的对,单片机都能正常工作,5V20A的电源不会烧坏单片机。
4、在带负载时,如果负载的工作电流较大的话,要有相应的驱动电路,而不能直接接到单片机上。
5、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静电,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尤其是北方的冬天,一是天气干燥,二是穿的衣服多为毛料,所以身体会产生静电。不过现在好多单片机抗静电的能力都提高了很多。希望能给你帮上忙。
Ⅱ 单片机烧坏的原因
如果连程序都烧不进入则可能连底板都烧坏了,建议检查下串转并芯片有无损坏,如果还能烧入程序,则可能只烧坏了单片机,运行一下吧,可能只烧坏了部分串口,只要不用到那一些串口,也能正常运行,不过为保险,还是换一个芯片吧
Ⅲ 有哪些原因会导致STM32F101单片机坏
单从你描述的现象,很难准确定位问题出在哪里?
至少要看到电路板,然后才能分析原因。
“实验中发现给单片机直接接5V电压,单片机没有坏后,恢复到3.3V供电,将单片机的VCC和GND短路起来一段时间,发现仍旧也不会把单片机弄坏。”
这个只能说明电路板可以支持5V电压。VCC和GND短路起来一段时间,短路后电流过大,考验的是电源,和单片机没有关系。
1、确认2576前端,也就是电路板的最高工作电压,然后分析判断该电压是否低于电瓶电压?如果低于电瓶电压,那说明设计有缺陷。
2、如果2576前端正常,然后分析2576输出电压。然后再一步一步分析其它部分。另外电瓶电压并非像普通稳压电源那么稳定,特别发动机启动时电压会有不小的波动,还有一些杂波等。
Ⅳ 单片机什么情况下才会导致印制板烧毁,T9mos管烧毁,换挡电机烧毁
印制板烧毁,说明电路板上通过了强大的电流。表面上是T9mos管烧毁,查一下,还有其它的mos管也被击穿了,可能是同一侧的两个mos都被击穿了,造成短路了,才会产生强大的短路电流。而电机烧毁,可能是电压过高了,导致mos管击穿,同时也烧坏了电机。
Ⅳ 单片机烧坏的几个原因
单片机烧坏。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压失控,超过五伏电压,过高的电压烧坏芯片。第二是:大片机受潮、进水导致芯片烧坏。
Ⅵ STC单片机 烧坏
带测量电单片机VCC+电压压降过小IC断路性坏源电压与单片机VCC+电压是否正常,压降是否正常,单片机VCC+没有电压压降IC开路性坏.两种情况都要换单片机.
Ⅶ 51单片机开发板烧芯片一般有哪些原因
1、正负极接反
2、电压过高
3、有外围接口有坏造成电流过大(IO口灌电流一般不大于20mA)
4、限流电阻不合适或外围有短路造成工作电流过大(单片机总工作电流一般80mA)左右。
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52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Ⅷ 什么情况下会烧坏单片机
烧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供电电压过高,一般来说稍微高出5V并不会烧坏。有一次,一个单片机我接了7V电压也没有烧坏,是STC的,接上去的时间不是很长。
2、电源接反。这种情况在万能板上或面包板上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出现,所以在接电源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电源的极性有没有接反。
3、有位兄台说电流过大,其实是因为反接或接到过高的电压上才会引起电流过大。如果接对了,不会出现电流过大的情况。比如说单片机接一个5V800MA的直流电源和接一个5V20A的直流电源,只要你接的对,单片机都能正常工作,5V20A的电源不会烧坏单片机。
4、在带负载时,如果负载的工作电流较大的话,要有相应的驱动电路,而不能直接接到单片机上。
5、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静电,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尤其是北方的冬天,一是天气干燥,二是穿的衣服多为毛料,所以身体会产生静电。不过现在好多单片机抗静电的能力都提高了很多。希望能给你帮上忙。
Ⅸ 请高手指教一下,单片机烧坏有哪些什么原因/>
电源.
还有工作的环境.这些设备很多是用在高温或有粉尘的环境下.
其次就是质量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