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inux上怎么启动elasticsearch
如何实现mysql与elasticsearch的数据同步?逐条转换为json显然不合适,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或者自己实现。核心功能点:同步增、删、改、查同步。
2、mysql与elasticsearch同步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对比?
目前该领域比较牛的插件有:
1)、elasticsearch-jdbc,严格意义上它已经不是第三方插件。已经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工具。
Ⅱ 如何在linux中启动logstash
在配置文件
input {
file {
type => "json"
path => "/home/hadoop/xinwang_XW351464_2110"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cluster => "es_master"
#manage_template => false
embedded => true
index => "huhu"
}
}
版本是logstash-1.3.2,es版本是1.1.1
错误提示
java -jar logstash-1.3.2-flatjar.jar agent -f ogstash-syslog.conf
Using milestone 2 input plugin 'file'. This plugin should be stable, but if you see strange behavior, please let us know!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plugin milestones, see http://logstash.net/docs/1.3.2/plugin-milestones {:level=>:warn}
log4j, [2014-10-31T11:55:01.977] WARN: org.elasticsearch.discovery: [Jocasta] waited for 30s and no initial state was set by the discovery
Unable to check template. Automatic template management disabled. {:error=>"waited for [30s]",
Redhat 5.7 64bit / CentOS 5.x
JDK 1.6.0_45
logstash 1.3.2 (内带kibana)
elasticsearch 0.90.10
redis 2.8.4
对应下版本
Ⅲ 配置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船只具有良好的默认值,并且只需要很少的配置。可以在运行的集群上使用集群更新设置API更改大多数设置。
配置文件应该包含特定于节点的设置(例如node.name和路径),或者节点为了能够加入集群而需要的设置,例如 cluster.name 和 network.host 。
Elasticsearch有三个配置文件:
这些文件位于config目录中,其默认位置取决于安装是来自存档分发版(tar.gz或zip)还是包分发版(Debian或RPM包)。
对于存档发行版,config目录位置默认为 $ES_HOME/config 。配置目录的位置可以通过 ES_PATH_CONF 环境变量改变,如下所示:
或者,您可以通过命令行或shell配置文件导出ES_PATH_CONF环境变量。
对于包分发,配置目录位置默认为 /etc/elasticsearch 。配置目录的位置也可以通过 ES_PATH_CONF 环境变量更改,但是请注意,仅在shell中设置是不够的。相反,这个变量来源于 /etc/default/elasticsearch (用于Debian包)和 /etc/sysconfig/elasticsearch (用于RPM包)。您需要相应地在其中一个文件中编辑 ES_PATH_CONF=/etc/elasticsearch 条目,以更改配置目录的位置。
配置格式为YAML。下面是更改数据和日志目录路径的示例:
设置也可以扁平化如下:
在YAML中,你可以将非标量值格式化为序列:
虽然不太常见,但你也可以将非标量值格式化为数组:
使用${…}符号将被替换为环境变量的值。例如:
环境变量的值必须是简单字符串。使用逗号分隔的字符串来提供Elasticsearch将解析为列表的值。例如,Elasticsearch将以下字符串分割为 ${HOSTNAME} 环境变量的值列表
集群和节点设置可以根据配置方式进行分类:
您可以使用 集群更新设置API 在运行的集群上配置和更新动态设置。您还可以使用 elasticsearch.yml 在未启动或关闭的节点上本地配置动态设置。
使用集群更新设置API进行的更新可以是持久的(跨集群重启应用),也可以是短暂的(在集群重启后重置)。您还可以通过使用API为临时或持久设置赋值为空来重置它们。
如果您使用多个方法配置相同的设置,Elasticsearch将按照以下优先顺序应用这些设置:
例如,您可以应用瞬变设置来覆盖持久设置或 elasticsearch.yml 设置。然而,对 elasticsearch.yml 的更改,不会覆盖已定义的瞬态或持久设置。
最好使用集群更新设置API设置动态的集群范围设置,并使用 elasticsearch.yml 仅用于本地配置。使用集群更新设置API可以确保所有节点上的设置是相同的。如果您不小心在 elasticsearch.yml 中配置了不同的设置。在不同的节点上,很难注意到差异。
静态设置只能在未启动或关闭的节点上使用 elasticsearch.yml 进行配置。
必须在集群中的每个相关节点上设置静态设置
Elasticsearch开始时只需要很少的配置,但是在生产环境中使用集群之前,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
Elasticsearch将创建索引的数据写入索引,将数据流写入数据目录。Elasticsearch将自己的应用程序日志(其中包含关于集群运行状况和操作的信息)写入日志目录
对于macOS .tar.gz、Linux .tar.gz和Windows .zip安装,数据和日志默认是 $ES_HOME 的子目录。但是,在升级过程中, $ES_HOME 中的文件有被删除的风险
In proction, we strongly recommend you set the path.data and path.logs in elasticsearch.yml to locations outside of $ES_HOME . Docker , Debian , RPM , macOS Homebrew , and Windows .msi installations write data and log to locations outside of $ES_HOME by default.
To avoid errors, only Elasticsearch should open files in the path.data directory. Exclude the path.data directory from other services that may open and lock its files, such as antivirus or backup programs.
Supported path.data and path.logs values vary by platform
只有当一个节点与集群中的所有其他节点共享 cluster.name 时,该节点才能加入集群。默认名称是 elasticsearch ,但是您应该将其更改为描述集群用途的适当名称。
不要在不同的环境中重用相同的集群名称。否则,节点可能会加入错误的集群
Elasticsearch使用 node.name 作为Elasticsearch特定实例的人类可读标识符。这个名称包含在许多api的响应中。当Elasticsearch启动时,节点名默认为机器的主机名,但是可以在 elasticsearch.yml 中显式配置
缺省情况下,Elasticsearch只绑定到 127.0.0.1 和 [::1] 等环回地址。这对于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一个或多个节点的集群进行开发和测试已经足够了,但是 弹性生产集群 必须包含其他服务器上的节点。有许多 网络设置 ,但通常你只需要配置 network.host :
当你为 network.host 提供值时。Elasticsearch假定您正在从开发模式转向生产模式,并将一些系统启动检查从警告升级到异常。看看 开发和生产模式 之间的区别。
在投入生产之前,配置两个重要的发现和集群形成设置,以便集群中的节点能够相互发现并选择一个主节点。
Elasticsearch可以开箱即用,无需任何网络配置,它将绑定到可用的环回地址,并扫描本地端口 9300 到 9305 ,以便与运行在同一服务器上的其他节点连接。这种行为提供了一种无需进行任何配置的自动集群体验。
当您希望与其他主机上的节点形成集群时,使用 静态 discovery.seed_hosts 设置. This setting provides a list of other nodes in the cluster that are master-eligible and likely to be live and contactable to seed the discovery process .
此设置接受集群中所有符合主节点的地址的YAML序列或数组。每个地址可以是一个IP地址,也可以是通过DNS解析为一个或多个IP地址的主机名。
当您第一次启动Elasticsearch集群时, 集群引导 步骤将确定在第一次选举中计票的符合主资格的节点集。在 开发模式 下,如果没有配置发现设置,这个步骤将由节点自己自动执行。
因为自动引导 本身就不安全 ,,所以在生产模式下启动新集群时,必须显式列出符合主资格的节点,这些节点的投票应该在第一次选举中计算。您可以使用集群设置此列表。 initial_master_nodes 设置。
在集群第一次成功形成之后,删除每个节点配置中的 Initial_master_nodes 设置。在重新启动集群或向现有集群添加新节点时,不要使用此设置。
通过节点的 node.name 标识初始主节点, 该节点默认为主节点的主机名。请确保 cluster.initial_master_nodes 值 与 node.name 完全匹配如果您使用完全限定的域名(FQDN),例如master-node-a.example.com作为您的节点名,那么您必须在此列表中使用FQDN。相反,如果node.name是没有任何尾随限定符的裸主机名,您也必须省cluster.initial_master_nodes中的尾随限定符如果您使用完全限定的域名(FQDN),例如 master-node-a.example.com 作为您的节点名, 那么您必须在此列表中使用FQDN。相反,如果f node.name 是没有任何尾随限定符的裸主机名,您也必须省略 cluster.initial_master_nodes 中的尾随限定符。
请参见 bootstrapping a cluster 以及 发现和集群形成设置 .
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会根据节点的 角色 和总内存自动设置JVM堆大小。对于大多数生产环境,我们建议使用默认大小。
自动堆大小需要 bundled JDK ,如果使用自定义JRE位置,则需要Java 14或更高版本的JRE。
如果需要,您可以通过手动 设置JVM堆大小 来覆盖默认大小
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将JVM配置为将堆内存溢出异常转储到默认数据目录。在RPM和Debian软件包中,数据目录是/var/lib/elasticsearch。在Linux、MacOS和Windows发行版上,数据目录位于Elasticsearch安装的根目录下。
如果此路径不适合接收堆转储,请修改 -XX:HeapDumpPath=… jvm.options
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启用垃圾收集(GC)日志。这些是在jvm中配置的 jvm.options 并输出到与Elasticsearch日志相同的默认位置。默认配置每64mb轮换一次日志,最多可以消耗2gb的磁盘空间。
您可以使用 JEP 158: Unified JVM Logging 中描述的命令行选项重新配置JVM日志。除非您更改了默认jvm。选项文件,Elasticsearch默认配置将应用于您自己的设置之外。要禁用默认配置,首先通过提供 -Xlog:disable 选项禁用日志记录,然后提供您自己的命令行选项。这将禁用所有JVM日志记录,因此一定要检查可用选项并启用所需的所有内容。
要查看原始JEP中未包含的其他选项,请参见使用 JVM统一日志框架启用日志记录 .
Change the default GC log output location to /opt/my-app/gc.log by creating $ES_HOME/config/jvm.options.d/gc.options with some sample options:
Configure an Elasticsearch Docker container to send GC debug logs to standard error ( stderr ). This lets the container orchestrator handle the output. If using the ES_JAVA_OPTS environment variable, specify:
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使用启动脚本直接在系统临时目录下创建的私有临时目录。
在某些Linux发行版上,如果最近没有访问过/tmp中的文件和目录,系统实用程序将清除它们。如果需要临时目录的特性长时间不使用,那么在Elasticsearch运行时,这种行为会导致私有临时目录被删除。如果随后使用需要此目录的特性,则删除私有临时目录会导致问题。
如果您使用.deb或.rpm包安装Elasticsearch,并在systemd下运行它,那么Elasticsearch使用的私有临时目录将被排除在定期清理之外。
如果您打算在Linux或MacOS上长时间运行.tar.gz发行版,请考虑为Elasticsearch创建一个专用的临时目录,该目录不在将旧文件和目录清除的路径下。这个目录应该设置权限,以便只有作为Elasticsearch运行的用户才能访问它。然后,在启动Elasticsearch之前,设置$ES_TMPDIR环境变量指向这个目录。
默认情况下,Elasticsearch将JVM配置为将致命错误日志写入默认日志目录。对于 RPM 和 Debian 软件包, 这个目录是 /var/log/elasticsearch . On Linux and MacOS and Windows 发行版, logs 目录位于Elasticsearch安装根目录下。
这些日志是JVM遇到致命错误(例如分段错误)时产生的。如果此路径不适合接收日志,请修改 -XX:ErrorFile=... 在 jvm.options 条目。
在灾难中,快照可以防止数据永久丢失。快照生命周期管理是对集群进行定期备份的最简单方法。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备份集群。
在灾难中, 快照 可以防止数据永久丢失. 快照生命周期管理 是对集群进行定期备份的最简单方法. 有关更多信息, 请参见 备份集群 。
备份集群的唯一可靠和受支持的方法是使用快照。您不能通过复制Elasticsearch集群节点的数据目录来备份该集群。不支持从文件系统级备份恢复任何数据的方法。如果试图从这样的备份恢复集群,可能会出现损坏、丢失文件或其他数据不一致的报告,或者看起来已经成功地悄无声息地丢失了一些数据。
有些设置是敏感的,仅依靠文件系统权限来保护它们的值是不够的。对于这个用例,Elasticsearch提供了一个密钥存储库和 elasticsearch -keystore 工具 来管理密钥存储库中的设置。
只有重新启动Elasticsearch后,对keystore的所有修改才会生效。
这些设置就像elasticsearch中的常规设置一样。Yml配置文件,需要在集群中的每个节点上指定。目前,所有安全设置都是特定于节点的设置,在每个节点上必须具有相同的值。
Just like the settings values in elasticsearch.yml , 对密钥存储库内容的更改不会自动应用到运行的Elasticsearch节点。重新读取设置需要重新启动节点。但是,某些安全设置被标记为 可重新加载 。. Such settings can be re-read and applied on a running node .
所有安全设置的值(无论是否可重新加载)必须在所有集群节点上相同。在进行所需的安全设置更改后,使用 bin/elasticsearch-keystore add 命令, call:
keystore-password : 用于加密Elasticsearch密钥库的密码
此API在每个集群节点上解密并重新读取整个密钥存储库,但只应用可重新加载的安全设置。对其他设置的更改直到下次重启才会生效。一旦调用返回,重新加载就完成了,这意味着依赖于这些设置的所有内部数据结构都已更改。所有的设置都应该从一开始就具有新值。
当更改多个可重新加载的安全设置时,在每个集群节点上修改所有安全设置,然后发出 reload_secure_settings 调用,而不是在每次修改后重新加载。
有可重新加载的安全设置:
Ⅳ Elasticsearch在Linux环境下的2种运行和停止方式
最近在学习elasticsearch,我之前对这个还是个菜鸟经过2天的学习来记录下我自己关于Elasticsearch在Linux环境下的2种启动和停止方式:
第一种:
1、前台运行:
运行结果
2、ctrl+c停止运行
停止后:
第二种:后端运行
1、后端运行的命令
bin/elasticsearch -d
结果
2、查看elasticsearch被那个端口占用和停止
2-1、采用jps命令查看
2-2、采用kill -9 端口来停止运行
所以:
若是es的前台运行,则用ctrl + c来停止。
若是es的后台运行,则用kill -9 进程号来停止。
Ⅳ 如何以服务的形式启动Elasticsearch(ES)
1.首先打开你自己的Elasticsearch的安装目录,然后找到到“bin”目录打开(如图1)
2.现在我们复制图2中的目录地址: E:\ES\elasticsearch-7.6.0\bin (我想Elasticsearch普通的启动你已经知道了吧)
3.然后打开cmd终端程序(别说你不会,这里有链接: 如何获取电脑的IP地址? ),因为我们要执行bin目录下的“elasticsearch-service.bat”文件(如图3)
4.打开之后,进入到“E:\ES\elasticsearch-7.6.0\bin”的顺序:先切换到E盘,然后才能进入到“E:\ES\elasticsearch-7.6.0\bin”目录下。
命令输入:(注意是英文的冒号)
E:
cd E:\ES\elasticsearch-7.6.0\bin
(注:cmd终端程序不能用快捷键Ctrl+V,刚才复制的目录,右击选择“粘贴”就行)
最后执行“elasticsearch-service.bat”文件,等待片刻就行
命令输入:
elasticsearch-service.bat install
效果图如图4所示
5.然后我们打开任务管理器(别说你不知道,链接: 如何解除占用端口的问题? ),选择“服务”,找到“elasticsearch-service-x64”,右击启动服务(如图5),然后在浏览器里输入 http://+IP地址+:9200/ 就可以查看elasticsearch是否启动成功(你不会忘了吧,链接: Elasticsearch的简单配置和启动 )
在刚才的“E:\ES\elasticsearch-7.6.0\bin”目录下,输入命令(如图6):
elasticsearch-service.bat remove
Ⅵ 解决ElasticSearch启动报错
新建普通用户启动报错:Error: Could not find or load main class org.elasticsearch.tools.JavaVersionChecker Elasticsearch requires at least Java 8 but your Java version from /usr/java/jdk1.8.0_112/bin/java does not meet this requirement
解决方法:将es放到admin目录下运行
运行发现报以下错误:
这是admin权限不够的导致,解决办法,将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退出到elasticseach-5.4.0的父目录,执行以下命令:
chown admin elasticsearch-5.4.0 -R
切换到admin用户启动es发现报以下错误:
bootstrap.memory_lock: false
bootstrap.system_call_filter: false
配置集群后启动报以下错误:
问题一:ERROR: bootstrap checks failed
max file descriptors [4096] for elasticsearch process likely too low, increase to at least [65536]
max number of threads [1024] for user [lishang] likely too low, increase to at least [2048]
解决:切换到root用户,编辑limits.conf 添加类似如下内容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添加如下内容:
问题二:max number of threads [1024] for user [lish] likely too low, increase to at least [2048]
解决:切换到root用户,进入limits.d目录下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security/limits.d/90-nproc.conf
修改如下内容:
问题三:max virtual memory areas vm.max_map_count [65530] likely too low, increase to at least [262144]
解决:切换到root用户修改配置sysctl.conf
vi /etc/sysctl.conf
添加下面配置:
vm.max_map_count=655360
并执行命令:
sysctl -p
然后,重新启动elasticsearch,即可启动成功。
Ⅶ Elasticsearch 集群
一个 Elasticsearch 集群由一个或多个节点(Node)组成,每个集群都有一个共同的集群名称作为标识。
一个 Elasticsearch 实例即一个 Node,一台机器可以有多个实例,正常使用下每个实例应该会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Elasticsearch 的配置文件中可以通过 node.master、node.data 来设置节点类型。
node.master:表示节点是否具有成为主节点的资格
node.data:表示节点是否存储数据
节点即有成为主节点的资格,又存储数据。这个时候如果某个节点被选举成为了真正的主节点,那么他还要存储数据,这样对于这个节点的压力就比较大了。Elasticsearch 默认每个节点都是这样的配置,在测试环境下这样做没问题。实际工作中建议不要这样设置,这样相当于主节点和数据节点的角色混合到一块了。
节点没有成为主节点的资格,不参与选举,只会存储数据。在集群中需要单独设置几个这样的节点负责存储数据,后期提供存储和查询服务。主要消耗磁盘,内存。
不会存储数据,有成为主节点的资格,可以参与选举,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主节点。普通服务器即可(CPU、内存消耗一般)。
不会成为主节点,也不会存储数据,主要是针对海量请求的时候可以进行负载均衡。普通服务器即可(如果要进行分组聚合操作的话,建议这个节点内存也分配多一点)
在生产环境下,如果不修改 Elasticsearch 节点的角色信息,在高数据量,高并发的场景下集群容易出现脑裂等问题。
一个集群下可以有多个索引,每个索引是一系列相同格式文档的集合 (Elasticsearch 6.x 已不支持一个索引下多个Type) 。
每个索引有一个或多个分片,每个分片存储不同的数据。分片可分为主分片( primary shard)和复制分片(replica shard),复制分片是主分片的拷贝。默认每个主分片有一个复制分片(默认一个索引创建后会有5个主分片,即:5主+5复制=10个分片),一个索引的复制分片的数量可以动态地调整,复制分片从不与它的主分片在同一个节点上(防止单点故障)。
复制分片有两个作用:
根据以下说明调整 elasticsearch.yml 对应参数配置,node2、node3 其他配置与node1一致。
到目前位置,集群的配置就完成了,下面我们分别启动每个实例。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注释:
所以我们配置了 discovery.zen.minimum_master_nodes: 2 ,所以必须有两个主节点启动成功,集群才算生效。
进入目录 elasticsearch-6.2.1-1 启动第一个节点,执行命令:bin\elasticsearch.bat。从日志中可以看出并没有成功,因为没发现足够的master节点。
当第二个master节点启动成功时,整个集群状态变为正常。
3个节点全部启动成功,通过 elasticsearch-head 插件查看集群状态,通过集群健康值:green,表示集群一切正常。目前集群内没有任何数据,所以看不出索引与分片的情况。
Elasticsearch 一般会配合 Kibana + X-Pack 对集群数据分析、监控等,官方标配。这里使用了 elasticsearch-head 插件,一个比较小巧的工具。插件的安装方法请看: elasticsearch-head 安装介绍
添加测试数据:
从截图可以看出,目前一共3个节点,一个索引 test,test 索引有5个主分片(边框加粗),5个复制分片(边框不加粗),分片会别均匀的分布到每个节点中。
我们尝试干掉node3,node3 从集群退出之后,集群在短时间内会对分片进行重新分布,当然依赖遵循主、复制分片不会在同一个Node。
如果我们继续把node2干掉,那么整个集群就挂了,集群健康值:未连接。因为当前可用的主节点数 1 < discovery.zen.minimum_master_nodes 设置的 2。
我们尝试把 discovery.zen.minimum_master_nodes 设置成 1,然后重启启动一个节点,会发现有一个 Unassigned 的节点,集群健康值:yellow (5 of 10)。这种情况下代表主分片全部可用,存在不可用的复制分片,5个复制分片没有分配到节点上,不过此时的集群是可用的,我们任何请求都能处理,只是所有的操作都落到主分片上,而且可能引发单点故障。当我们把第二个节点启动后,一切就恢复正常了,主分片的数据会同步到复制分片。
实际生产环境,每个节点可能设置不同的节点类型,我们在3个节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节点,然后调整 node.master 和node.data 的值,最终设置为2个主节点,2个数据节点,1个客户端节点。
node1 和 node2 是具有主节点选举权限的节点,这里 node1 被选举为master节点。node3 和 node4 是数据节点,所以数据分片只会分配在这两个节点上。node5 是客户端节点,最终是对请求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
如果是Linux环境下,启动可能没有这么顺利,可以参考 Linux 环境下安装 elasticsearch 5.x、6.x 问题汇总 。
Ⅷ linux中elasticsearch怎么设置java
如果本地没有Fedora
Docker映像文件,该命令就会首先自动下载映像文件,然后启动Docker。
如果你想启动采用某个发行版版本的容器,也可以这么做。比如说,想启动Ubuntu
13.04
Docker,请执行下面这个命令:
$
docker.io
run
-i
-t
ubuntu:13.04
/bin/bash
Docker使用Linux网桥将容器彼此互联起来,并将它们连接到外部网络。安装了Docker后,你应该会看到默认情况下自动组建的docker0
Linux网桥。
你创建的每个容器都将连接到docker0网桥接口。
如果你想,也可以使用自定义Linux网桥将诸容器互联起来。为此,你可以建立一个自定义网桥,并对它进行配置,如下所示。你可以为该网桥分配一个单独的子网,并且从子网为Docker分配IP地址。我会使用10.0.0.0/24作为Docker子网。
Ⅸ Elasticsearch启动及问题解决
配置JDK环境变量
在文件最后添加:
写好后按esc进入底部命令模式,输入:wq保存并退出
使配置文件生效
命令:
如果提示shasum命令找不到就试试yum install perl-Digest-SHA 我运行后就好使了
中途提示 选y就好
启动命令:
访问浏览器loalhost:9200
按照上面的步骤安装、访问浏览器9200端口,很多时候是访问不了,这时候需要查看es的日志。
注:出于安全考虑,elasticsearch默认不允许以root账号运行。故需要创建一个用户
解决办法:
创建用户,切换到创建的用户,再运行。
注:系统没有创建过普通用户,需要使用adser命令先创建普通用户,再切换到普通用户,在重启es前需要使用kill把启动的进程杀掉。
这是切换自己创建的用户后运行时,因为不是root,所以文件权限不够。
解决办法:
先切换到root用户登录,然后修改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注意带*)
记得修改完,先切换到自己创建的用户,再运行elasticsearch
解决办法:
先切换到root用户下,然后执行修改配置文件
( 没有这个文件的话:root用户下vim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自己创建的用户下,不额外配置的话,vim没有权限创建 )
所以说,先切换到root用户下
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然后执行命令:
记得修改完,先切换到自己创建的用户,再运行elasticsearch
先切换到root用户下,然后执行修改配置文件
修改文件中内容:
2019-08-22 03:16:26,465 main ERROR RollingFileManager (/home/leyou/elasticsearch/logs/elasticsearch.log)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home/leyou/elasticsearch/logs/elasticsearch.log (权限不够)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home/leyou/elasticsearch/logs/elasticsearch.log (权限不够)
解决办法:
切换到root用户下,再cd 到 elasticsearch安装目录下,进行用户授权
2.6.1、本地 curl localhost:9200 成功访问
其它机器通过ip无法访问
解决办法:
开放防火墙9200端口
2.6.2、bootstrap启动 报错,关键字 secComp
secComp,而elasticsearch5.2.0以上的版本默认bootstrap。system_call_filter为true进行检测,所以导致检测失败,失败后会导致es不能启动。
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第一步:通过命令:ps -ef|grep elasticsearch
第二步:通过命令: kill -9 进程号 关闭此进程。我的进程号为2912
第三步:重新启动es。命令:./elasticsearch -d
参考文档: https://blog.csdn.net/FansUnion/article/details/95963914 ;
参考文档: https://blog.csdn.net/qq_41357211/article/details/100011139
Ⅹ 如何在linux系统的was中启动节点
1、首先拷贝安装包,分别命名为elasticsearch-6.2.4-001和elasticsearch-6.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