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分析心电图
对于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简易分析方法如下: (1)检查有否伪差现象 (2)确定基本心律:明确基本心律是窦性或异位心律,或同时存在或相互转变。 (4)了解心房的激动情况: ①是P波或F(f)波,或心房激动波消失; ②分析P波是否正常; ③测出心房率,是否正常; ④将P 波形态异常者挑出来,进行分析; ⑤测量P P间期是否致,找出过早或过缓出现及节律不齐者,以及有无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 (3)了解心室激动情况: ①测出心室率,是否正常; ②测量QRS时限及观察QRS形态是否正常; ③将QRS形态异常者选出,分析其出处; ④测量R R间期是否整齐,QRS波群有否过早或延迟出现。 (5)找出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①每P波后是否均有QRS波群跟随,有无固定及规律性关系; ②如果P波显示不清,应设法使P波显露,如加做特殊导联或增幅描记等。 (6)明确异常搏动的性质:分析每一个异常搏动,从其形态、发生时间推测激动的来源。 (7)综合分析结果,对心律失常作出诊断结论。
Ⅱ 拿到心电图该怎么分析
心电图分析九个步骤。
一,分析P波,主要看心律,心率,房室肥大。
二,PR间期。
三,QRS时限。
四,分析心电轴,判断有无心室肥大及分支阻滞。
五,分析Q波和ST段,看有无心肌梗死及缺血。
六,分析T波和U波
七,分析ST段及Q-T间期。
八,分析其他心律失常。
十,结合临床。
Ⅲ 帮我分析一下心电图结果
ST轻度改变是心肌缺血表现,所以你会觉得胸闷;偶发房早、室早这个没什么的,不需处理的,只不过你可能偶尔会觉得有心悸的感觉。不需要治疗的,就这份心电图结果来看不需用药的。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过操劳,但也要适当运动。一定要吃药的话,可以吃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像丹参滴丸、稳心颗粒之类的,你也可以看中医抓几付中药调理一下,西药目前来看没必要用的(这个是在你没有其它基础病的大前提下哈,如果有还是要及时治疗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Ⅳ 请帮我看看这心电图测量结果和分析报告!
分析:1.心率105bpm左右,窦性心动过速
2.P波时限146ms,>110ms,考虑左房肥大(前提是测量准确)
其余正常
心电图机自行分析中: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
Right atrial eniargement 右房肥大
Borderline ECG 临界心电图
一般来讲,是不看心电图机的自动分析的。
在你提供的数据中,是没有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证据的,当肢体导联的P波振幅>0.25mV或右胸导联P波振幅>0.15mV才考虑右房肥大,而你给的数据是P146ms,考虑左房肥大。
总结: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2.左房异常(考虑左房肥大)
这个结果会影响你的入职的
处理:如果不是病理性窦速,可以在调整心态后复查心电图,一般会正常
至于左房肥大的诊断,建议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因为毕竟心电图在房室肥大的诊断中不是最权威的,如果心脏彩超的结果正常,这个心电图的左房肥大的结果是不予考虑的。
PS:
写了这么多,把分给我把
Ⅳ 心电图怎么看
01 拿到心电图报告,先看诊断结论,“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属于正常。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那么,就要格外重视了;然后可以看具体的检查参数,与正常参数做对比;最后就是看图像,需要了解各种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心电图简易分析:
1、拿到报告,先看诊断结论
当看到“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时,那么心电图检查都还正常,因为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而窦性心律不齐呢也并无大碍,都是正常的意思。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那么,就要格外重视了,必须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寻求治疗。
2、看具体的检查参数
虽然说,心电图主要是图像,但是,报告中也会有具体的参数,通过对参数的对比,我们也能大致了解到心电图的具体情况。正常范围如下:
3、看图像
电图记录纸上有许多小格子,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小格子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心电图上有各种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义。如P波: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 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 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P 波时限为0.12秒,高度在肢体导联为0.25mv,胸导联为0.2mv。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 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Ⅵ 心电图结果自动分析的结果准确还是人工分析的结果准确
我只想说你们那的卫生院的医生该拉出去毙了。庸医啊
现在的心电图机还没有达到那么智能的程度。要以人工分析的结果为准的。
另外疾病要症状+体征+必要的检查结果。才能确诊。。
心电图的分析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考虑的。光靠机子的那位大夫可以下岗了
你这个情况应该不是心梗的。。可以放心了
Ⅶ 哪位知道血压、血氧、心电类的算法编程,可以简单介绍下,或者推荐下相关书籍吗
心电算法分常规心电图算法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算法。两类算法无外乎两点:检波和定位。检波需要准确找到每个心搏的QRS波,定位是要找到分别找到P波、T波和QRS波的起点和终点。在常规心电图的自动诊断中,1000采样率的条件下要求定位的准确性要控制在3~5个ms之间。对于Holter来讲最重要的是检波,因为Holter主要还是用来对异常心率做分析。要做好检波和定位还需要掌握好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这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微积分、复变函数论、线性代数、数值分析和泛函分析。需要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微积分和复变函数论)、需要掌握小波分解和重构的原理(熟练掌握泛函分析是前提),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经典的算法(熟练掌握数值分析和线性代数),比方说数据的插值和拟合,像三次样条插值多项式可以用来做心电信号的基线纠漂,比方说矩阵的分解、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算法等等。总而言之,深厚的数学功底是做好心电算法的前提。
至于血压,心电做好了血压也就差不多了。
Ⅷ 能教教我怎样看/怎样学心电图吗方法简便的
( 一 ) 通过示教了解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 二 ) 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象,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及心电图各波段,:波形测量方法。
( 三 ) 写出正常心电图的正式报告。
二、器材:
心电机一台,分规,正常心电图及心电图报告单每人一套。
三、实习安排 :
( 一 ) 轮流看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 约 30 分钟 )
( 二 ) 测量正常心电图,边分析边记录写出完整报告后,交教师批改。 ( 约 2 个时 )
四、实习内容:
( 一 )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l .被检查方面的准备: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2 .心电机的操作步骤:
(1) 接好地线,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 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胸前白线。
(3) 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零”点,预热 1 - 2 分钟打开输入开关。
(4) 定好标准:即加 1 毫伏特电压可使记录笔上移 10 毫米为准。如不够 10 毫米或大于 10 毫米,可用灵敏度调节 ( 增益 ) 调节之。
(5) 关上输入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 T 处然后开输入开关,此时可见记录笔随心动而摆动,根据需要开记录开关,即记录了第 1 导联心电图,以后依同法按次记录 II,Ⅲ , avR 、 avL , aVF Vl -- 6 等导联。
(6) 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等。
( 二 ) 心电图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正常心脏的活动,其兴奋传导的过程是由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纤维。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个典型的心电图有 5 个 ( 或 6 个 ) 波自左至右称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图所示 ) ,并可分为下列部分, P - R 间期 QRS 间期、 Q - T 间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图 12 心电图波及间期
1 .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动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P 波的起点表示激动自窦房结达到心房,其终点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动,其方向和外形与激动在心房内传导的途径有关,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房全部所需的时间。
正常心电图的 P 波向上,而 aVR' 导联中 P 波倒置: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导联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 ( 图 13)
正常向上的 P 波顶部圆滑。 P 波的时限不超过 0.11 秒,其振幅应小于 2.5 毫米。
图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电图中只要有一个导联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围,就代表 P 波有异常,提示心房有病变,若无 P 波常是节律问题。
2 . P - R 间期,心脏的激动经过心房,传至房室结:再下传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后传至两心室,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的传导比较慢,因之 P 波以后有一段间隙才发生心室激动, 自 P 波起点至 Q 1 由波群起点的间隙为 P - R 间期。 P - R 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正常数值为 0.12 ~ 0.20 秒,婴儿及心跳较速者, P - R 间期可较短。 P - R 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无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随着 R 波之后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动时电压的变化,其起点表示激动开始达到心室,其终点表示两心室全部受到激动,其时限表示激动经过心室全部所需的时间,其形状与激动在心室内传播的途径有关。由于心室各部分产生的激动的先后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几个部分激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变化的综合波。
正常 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0.10 秒。
在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大于 5 毫米,若小于 5 毫米则称低电压。胸导联每个导联 QRS 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大于 8mm 。
在胸导联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过 25 毫米,若电压过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的起点, S - T 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过 0.5 毫米,向上不超过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 3 毫米, V 1 不超过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动复原时的电压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导联 T 波是倒置的,而 V 5 导联的 T 波是向上的 ) 。
T 波的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导联可能高达 12 - 15 毫米,估计 T 波振幅大小时,应同时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6 . Q - T 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肘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心率快, Q - T 间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间期较长。正常范围是 0.36 - 0.44 秒。 Q - T 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学者多认为此波代表心室传导纤维的复极,故亦有人称之为蒲肯野氏纤维的 T 波。一般方向与 T 波一致,应较 T 波为低,通常不超过 0.5 毫米,但 V3 导联的 U 波有时可达 3 毫米, U 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 三 ) 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1. 波幅及时限的测量: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横线的间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于 0.1 毫伏,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 0.5 毫伏横线是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毫米或毫伏来表示。 ( 图 14) 。测量时,在基线以上偏动波,均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顶端,其垂直距离就地正向波的电压,在基线以下的偏动波,则从基线的下缘量至波的最低点,这样,可除去基线本身的宽度,如要测量波的总电压,将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即得。
心电图上竖线的间隔是 1 毫米,相当于 0.04 秒,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 0.2 秒,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之 ( 图 14) 测量时,选择偏动较大的导联,因为偏动大的波,其起点及终点比较清晰明确,便于测量,测量时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为起止,而不以凹面为起止 ( 图 15) 。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之。
自 R - R 间期推算心率表
77.5 77.5 56 107 34 176
77 78 55 109 33 182
76 79 54 111 32 187
75 80 53 113 31 193
74 81 52 115 30 200
73 82 51 117.5 29 207
72 83 50 20 28 214
71 84.5 49 122.5 27 222
70 86 48 125 26 230
69 87 47 127.5 25 240
68 88 46 130 24 250
67 89.5 45 133 23 261
66 91 44 136 22 273
65 92.5 43 139 21 286
64 94 42 143 20 300
63 95 41 146 19 316
62 97 40 150 18 333
61 98.5 39 154 17 353
60 100 38 158 16 375
59 101.5 37 162 15 400
58 103| 36 166.5 14 42
57 105 35 171.5 13 461
2 .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分析心电图,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检查各导联有无技术误差,电压标准化是否正确等。所谓电压标准化,就是记录心电图时,调节电流计的灵敏度,当电流计通过 1 毫伏电压的电流时,记录笔偏动应为 10 毫米,不足或超过 10 毫米,则会影响波形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2) 检查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与 QRS 波群的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心脏的节律究竟属正常或异常。
(3) 用分规测量 P - P 间隔是否规律,测定时限,计其心率,计算的方法是,将 60 秒除以 P - P 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例如 P - P 间隔为 0.8 秒,则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 3 秒内的 QR8 波群数,乘以 20 ,即为每分钟心室率。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图 14 心电图纸的电压线及时间线
图 15 心电图波的电压和时间测量
(4) 检查 P 波的形态、振幅及宽度,第Ⅱ导联及 aVF 和 V 1 导联的 P 波一般较为明显着重在这些导联辨认及测量波。
(5) 测量 P - R 间期,在标准导联中,选择 P 波宽而明显且有 Q 波的导联进行测量,如无 Q 波,则在有明显 P 波及 QRS 波群最宽的导联中测量之。
(6) 观察各导联 QRS 波群的波形,测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导联,测量 QRS 时限,以时限最长的导联为准。
(7) 测量平均电轴,测量时只要求 I 及 Ⅱ 导联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数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电轴的度数。
例见图 16 ,图 19
(8) 检查 S - T 段有无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无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 检查各导联 T 波的形态,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双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
(10) 测定 Q - T 间期,选择 T 波较高且终点明显的导联测量之。
(11) 根据以上分析所得资料,掌握心电图改变的主要特征。做出心电图诊断。
图 16 图 17
I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6+ ( - 1) = 5 Ⅲ 导联 QRS 波幅代数和= +1+ ( - 8) = 7
将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电轴=- 45 0
五、小结:正常心电图的指标
成人正常值
P 波
电压:< 0.25MV
时间:< 0.11 〃
P — R 间期
0.12 〃- 0.2 ′
QRS 波群
时限:< 0.10 〃
Q 波:< 0..04 〃
电压: aVF < 2MV
aVR < 0.5MV
L 1 +L 2 +L 3 > 1.5MV
RV 1 < 1.0MV
RV 5 < 2.5MV
V 1 R/S < 1
V 5 R/S > 1
RV 1 +SV 5 < 1.2MV
RV 5 +SV 1 < 4.0MV
Q 波< 1/4R
ST 段
上移: V 1 -V 3 < 3cm
其他导联< 1mm
下移:< 0.5mm
T 波
高度应> 1/10R
参考资料:http://netclass.csu.e.cn/jpkc2004/zhenan/jpkc/sxzd/zcxdt/
Ⅸ 请问心电采集电路原理图中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输入电路:这部分电路主要负责与心电导联电极的接口及各种导联切换,心电采集信号经由此与后级差分放大器连接。
2、第一级放大:心电信号属于mv量级的信号,必须由差分放大器放大才能满足信噪比要求。
3、高通滤波/阻抗匹配:经第一级放大的信号中不仅包含我们需要的心电信号还夹杂着许多低频杂波干扰,这就需要用本级高通滤波器来滤除,同时进行阻抗匹配提升信噪比。
4、第二级放大:本级作用同第一级一样,放大信号补偿滤波器对信号的衰减,满足采集器对信号增益的要求。
5、工频陷波:本级的作用是滤除来自交流电源的50Hz工频干扰
6、光电隔离:本级旨在通过线性光耦切断与电源的共地联系,因为心电电极片是直接接触人体的若不采取电气隔离措施就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因此,心电放大器必须做成浮地放大器。
7、51单片机:经过光电隔离的心电信号由单片机采集处理再经串口送到PC上位机,由上位机软件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心电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