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单片机C51红外线收发方案(最好有详细解释)
红外线遥控器解码程序
2007-02-07 18:52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现在工业设备中,也已经广泛在使用。。。。。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脉冲宽度调制和脉冲相位调制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脉冲宽度调制来加以说明,现以3310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上述“0”和“1”组成的4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
3310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4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2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后16位为8位的操作码和8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
当遥控器上任意一个按键按下超过36ms时,LC7461芯片的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个特定的同步码头,对于接收端而言就是一个9ms的低电平,和一个4.5ms的高电平,这个同步码头可以使程序知道从这个同步码头以后可以开始接收数据。
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0”、“1”均以0.56ms的低电平开始,不同的是高电平的宽度不同,“0”为0.56ms,“1”为1.68ms,所以必须根据高电平的宽度区别“0”和“1”。如果从0.56ms低电平过后,开始延时,0.56ms以后,若读到的电平为低,说明该位为“0”,反之则为“1”,为了可靠起见,延时必须比0.56ms长些,但又不能超过1.12ms,否则如果该位为“0”,读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电平,因此取(1.12ms+0.56ms)/2=0.84ms最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即可。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程序应该等待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完成后才能读码。
接收器及解码
LT0038是塑封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它是一种集红外线接收、放大、整形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没有红外遥控信号时为高电平,收到红外信号时为低电平,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
下面是一个对51ISP编程实验开发板配套的红外线遥控器的解码程序,它可以把红外遥控器每一个按键的键值读出来,并且通过实验板上P1口的8个LED显示出来,在解码成功的同时并且能发出“嘀嘀嘀”的提示音。
ORG 0000H
AJMP MAIN;转入主程序
ORG 0003H ;外部中断P3.2脚INT0入口地址
AJMP INT ;转入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解码程序)
;以下为主程序进行CPU中断方式设置
MAIN:SETB EA ;打开CPU总中断请求
SETB IT0 ;设定INT0的触发方式为脉冲负边沿触发
SETB EX0 ;打开INT0中断请求
;以下对单片机的所有引脚进行初始化,全部设置成高电平
MOV P2,#11111111B
AJMP $
;以下为进入P3.2脚外部中断子程序,也就是解码程序
INT: CLR EA ;暂时关闭CPU的所有中断请求
MOV R6,#10
SB: ACALL YS1;调用882微秒延时子程序
JB P3.2,EXIT;延时882微秒后判断P3.2脚是否出现高电平如果有就退出解码程序
DJNZ R6, SB;重复10次,目的是检测在8820微秒内如果出现高电平就退出解码程序
;以上完成对遥控信号的9000微秒的初始低电平信号的识别。
JNB P3.2, $ ;等待高电平避开9毫秒低电平引导脉冲
ACALL YS2 ;延时4.74毫秒避开4.5毫秒的结果码
MOV R7,#26;忽略前26位系统识别码
JJJJA:JNB P3.2,$;等待地址码第一位的高电平信号
LCALL YS1;高电平开始后用882微秒的时间尺去判断信号此时的高低电平状态
MOV C,P3.2;将P3.2引脚此时的电平状态0或1存入C中
JNC UUUA;如果为0就跳转到UUUA
LCALL YS3;检测到高电平1的话延时1毫秒等待脉冲高电平结束
UUUA: DJNZ R7,JJJJA
MOV R1,#1AH ;设定1AH为起始RAM区
MOV R2,#2;接收从1AH到1BH的2个内存,用于存放操作码和操作反码
PP: MOV R3,#8;每组数据为8位
JJJJ: JNB P3.2,$;等待地址码第一位的高电平信号
LCALL YS1;高电平开始后用882微秒的时间尺去判断信号此时的高低电平状态
MOV C,P3.2;将P3.2引脚此时的电平状态0或1存入C中
JNC UUU;如果为0就跳转到UUU
LCALL YS3;检测到高电平1的话延时1毫秒等待脉冲高电平结束
UUU: MOV A,@R1;将R1中地址的给A
RRC A;将C中的值0或1移入A中的最低位
MOV @R1,A;将A中的数暂时存放在R1数值的内存中
DJNZ R3,JJJJ;接收满8位换一个内存
INC R1;对R1中的值加1,换下一个RAM
DJNZ R2,PP ;接收完8位数据码和8位数据反码,存放在1AH/1BH中
MOV A,1AH
CPL A;对1AH取反后和1BH比较
CJNE A,1BH,EXIT;如果不等表示接收数据发生错误,放弃
MOV P1,1AH;将按键的键值通过P1口的8个LED显示出来!
CLR P2.0;蜂鸣器鸣响-嘀嘀嘀-的声音,表示解码成功
LCALL YS2
LCALL YS2
LCALL YS2
SETB P2.0;蜂鸣器停止(使用时可以将J2的YINYUE脚用跳线接J4 的XS1脚才可以使用蜂鸣器)可以看原理图
EXIT: SETB EA ;允许中断
RETI ;退出解码子程序
YS1: MOV R4,#20 ;延时子程序1,精确延时882微秒
D1: MOV R5,#20
DJNZ R5,$
DJNZ R4,D1
RET
YS2: MOV R4,#10 ;延时子程序2,精确延时4740微秒
D2: MOV R5,#235
DJNZ R5,$
DJNZ R4,D2
RET
YS3: MOV R4,#2;延时程序3,精确延时1000微秒
D3:MOV R5,#248
DJNZ R5,$
DJNZ R4,D3
RET
END
以上程序紧供参考。
0A 0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1A 1B
0E 02 03 1C
06 04 05 0C
0D 08 09 1D
00 1F 1E 0B
07 0F
这是按照红外遥控器按键的实际位置给出的32个按键的键值(16进制)
B. 51单片机红外遥控和按键怎么连接
1、首先通过4个按键,可以直接按下触发红外线编码。
2、其次发射出的红外线与红外线遥控器相同。
3、最后接通电源,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等待接收命令即可。
C.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怎样连接红外遥控模块
红外信号的发射由红外发射电路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完成,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与降低电源消耗,遥控器将遥控信号(二进制脉冲码)调制在载波(载波是传送信息的物理基础和承载工具)上经放大后发送至红外二极管,再由二极管转换为红外信号发送出去。遥控器上不同的按键有着不一样的键值,按下相对应的键,红外二极管就会发送对应的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会对信号进行信号解调后会得到相应按键的键值,再根据不同的键值执行相应的操作。
D. 单片机如何实现红外遥控
以下文件是51单片机实现遥控解码,通过数码管显示键码的程序,P0口驱动数码管段选,p2.6和p2.7为数码管位选,接收头连到P3.2口。此程序以通过验证,可以直接编译使用,另外还有一个继电器和蜂鸣器的控制,不用可以屏蔽掉。
;********************************************************************************
;* 描述: *
;* 遥控键值读取器 *
;* 数码管显示, P0口为数码管的数据口 *
;* *
;********************************************************************************
;遥控键值解码-数码管显示 *
;********************************************************************************/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void IR_SHOW();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x);//x*0.14MS
void delay1(unsigned char ms);
void beep();
sbit IRIN = P3^2;
sbit BEEP = P3^7;
sbit RELAY= P1^3;
sbit GEWEI= P2^7;
sbit SHIWEI= P2^6;
unsigned char IRCOM[8];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16]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
main()
{
IE = 0x81; //允许总中断中断,使能 INT0 外部中断
TCON = 0x1; //触发方式为脉冲负边沿触发
delay(1);
IRIN=1;
BEEP=1;
RELAY=1;
for(;;)
{
IR_SHOW();
}
} //end main
void IR_IN() interrupt 0 using 0
{
unsigned char i,j,k,N=0;
EA = 0;
I1:
for (i=0;i<4;i++)
{
if (IRIN==0) break;
if (i==3) {EA =1;return;}
}
delay(20);
if (IRIN==1) goto I1; //确认IR信号出现
while (!IRIN) //等 IR 变为高电平
{delay(1);}
for (j=0;j<4;j++)
{
for (k=0;k<8;k++)
{
while (IRIN) //等 IR 变为低电平
{delay(1);}
while (!IRIN) //等 IR 变为高电平
{delay(1);}
while (IRIN) //计算IR高电平时长
{
delay(1);
N++;
if (N>=30) {EA=1;return;}
}
IRCOM[j]=IRCOM[j] >> 1;
if (N>=8) {IRCOM[j] = IRCOM[j] | 0x80;}
N=0;
}//end for k
}//end for j
if (IRCOM[2]!=~IRCOM[3]) {EA=1;return;}
IRCOM[5]=IRCOM[2] & 0x0F;
IRCOM[6]=IRCOM[2] & 0xF0;
IRCOM[6]=IRCOM[6] >> 4;
beep();
EA = 1;
}
void IR_SHOW()
{
P0 = table[IRCOM[5]];
GEWEI = 0;
SHIWEI = 1;
delay1(4);
P0 = table[IRCOM[6]];
SHIWEI = 0;
GEWEI = 1;
delay1(4);
}
void beep()
{
unsigned char i;
for (i=0;i<100;i++)
{
delay(5);
BEEP=!BEEP;
}
BEEP=1;
}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x)//x*0.14MS
{
unsigned char i;
while(x--)
{
for (i = 0; i<13; i++) {}
}
}
void delay1(unsigned char ms)
{
unsigned 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120; i++)
{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
}
}
E. 单片机的红外发射模块怎么用
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红外传数据的问题。你要用红外传数据,一般单片机控制红外接收管,发射管用专用的芯片来控制红外发射。比如遥控板等之类。接收判断 0,1, 就是一个时序的问题,更具脉冲持续的时间来判断。你可以先用单片机读遥控板的按键值来实践。思维有点类是单总线,但不是单总线。
F. 红外发射模块怎么用51单片机编程使用
红外发射模块用51单片机编程使用:用定时器中断来做,红外发送引脚连接到P1.0口, 计数一下定时初值(让P1.0的翻转频率为38KHZ),进定时器中断就对P1.0取反,这样红外就发送出去了。
红外线发射管(IR LED)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
红外线发射管(IR LED)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它是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不可见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各种光电开关、触摸屏及遥控发射电路中。红外线发射管的结构、原理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近,只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通常使用砷化镓(GaAs)、砷铝化镓(GaAlAs)等材料,采用全透明或浅蓝色、黑色的树脂封装。
G. 单片机制作的红外遥控器,波形绝对正确,方向正确,使用发光管测试也正确的。实际发射信号不对求指导。
看你图是仿真图,你说的波形是对的,是仿真的波形对吧,与实际发射信号是有差别的。如果只是仿真就对了。
如果是做实物,用实物发射信号,用仿真测试的波形只能参考,并不等于实际波形就是对的。
最好在实物板上,用真的示波器测试波形是对的,才是对的。
还有,用PNP反相驱动输出,这样,发射管发出的波形与P0.0输出的波形是反相的,这个问题考虑了吗?
H. 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的原理
1、发送端由单片机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
单片机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38KHz左右的红外光,这个红外光就可能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你可以在你的程序中规定发射红外线时表示二进制的一个位‘1’无红外线时表示二进制的‘0’。这样你就可以发出一系列由‘1’和‘0’所级成的信号。
2、接收端是由红外接收二极管和单片机组成。
前面我们让发射端发出信号,现在接收头就开始收信号。
I.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器
红外线发射、解码程序 + 仿真文件(可定义任意I/O作接收脚,支持长/短按,适应主频6MHz~40MHz)红外线发射器是一种遥控设备,具有遥控功能。它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在一定范围内向外发射光线,从而达到控制信号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和通信等红外线接发器、数据传输技术等领域。
发射范围:200平方米 接收范围:200平方米
工作电压: 28V DC 工作电压:3V DC(1.5V×2AAA)
电流消耗量:800Ma 电流消耗量(最大讯号):25mA
载波频率: 2.8MHz 最大功率输出:6Mw
总谐波失真:1.5% 讯噪比:54Db
音频响应: 最低 50Hz 。最高12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