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823. 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824.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825.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
82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27. 湿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监测仪中的应用
82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829. 简易数控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830.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831. 简单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832.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833.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834. 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835.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836. 简易无线对讲机电路设计
83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838. 甲醛气体浓度检测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839.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840.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841.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842.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843.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844.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845.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846.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847. 等脉冲频率调制的原理与应用
848.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
849. 病房呼叫系统
850.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851.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852.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853. 基于FPGA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854.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855. 基于SPCE061A的语音控制小车设计
856. 基于VHDL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857. 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密码锁控制电路的设计
858.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859.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860.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861. 基于SPCE061A的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设计
862. 基于CPLD的LCD显示设计
863.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864.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865.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866.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867.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868.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869.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870.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871. 原油含水率检测电路设计
872.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873. 四路数字抢答器设计
874.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875.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76.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877.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878.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79.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880.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881.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882.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的设计
883.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884.一种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885.通信用开关电源的设计
886.鸡舍灯光控制器
887.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888.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889.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890.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和远程实现
891.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892.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893.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894.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895.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
896.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
89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
898.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899.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
890.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89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89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893.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894.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
895.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896.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897.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
898.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
899.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900.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901.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02.数字流量计
903.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90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905.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906.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7.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908.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909.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910.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911.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912.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913.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914.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915.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916.电子时钟的设计
917.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918.基于GSM网络的无线LED广告牌系统的设计
91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920.基于AT89S52的无线自动车库门
921.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门控系统设计
922.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灯光系统
923.基于MultiSim 8的高频电路仿真技术
924.数字式脉搏计
925.实用信号源的设计
926.无线多路遥控发射与接收
927.TL494开关电源的设计
928.数字频率计设计
929.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
930.基于单片机的产品自动计数器
931.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932.智能音乐闹钟设计
933.防盗门密码锁的设计
934.多功能时钟打点系统设计
935.多功能倒计时显示牌
936.程控滤波器的设计
937.多功能程控电源设计
938.电子秤的设计
939.电红外线感应自动门的设计
940.单片机控制的语音录放系统的设计
941.超声波测距仪
942.MP3的设计与实现
943.±5V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944.用单片机进行温度的控制及LCD显示系统的设计
945.双音报警器
946.可编程动态广告牌控制系统设计
947.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灯光系统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带仿真的
·压力容器液位检测装置
·电子密码锁设计
·多路智能报警器设计
·病房无线呼叫系统
·太阳能热水器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安全气囊应用研究
·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出租车计价器
·红外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红外声控报警系统的设计
·智能家居的发展
·超声波倒车雷达设计
·直流开关变送器的研究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电子时钟设计 课程设计
·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的智能录音电话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
·电子日历钟
·电力监控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电压型三相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多点温度采集系统与控制器设计
·多功能秒表系统设计
·多路开关直流稳压电源
·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
·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
·交通灯定时控制系统
·快速煤质监测仪的I/O单元设计
·锂电池智能充电控制器的设计
·六相异步电机缺相运行性能分析
·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
·数控可调稳压电源
·音乐控制系统的设计
·面向移动机器人的远程PDA控制器通信系统设计
·面向移动机器人的远程PDA控制器主控电路设计
·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
·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直流电机PWM控制系统
·医用数显测温仪设计
·电力负荷预测技术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设计研究
·充电电池容量测试电路设计
·间冷式电冰箱电气控制实验模拟台
·基于51单片机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实现红外测温仪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万用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毕业设计论文
·红外感应水龙头
·路灯的节能控制
·多功能智能信号发生器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脉冲电镀电源的设计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印染丝光过程的浓烧碱的在线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点焊控制系统
·100kW微机控制单晶硅加热电源设计
·防火卷帘门智能控制装置设计
·基于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
·出租车计费系统设计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恒温控制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教学模拟汽车模型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智能化住宅中的防盗防火报警系统设计
·火灾自动监控报警系统设计
·旅客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
·锂电池智能充电器设计
·医疗呼叫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饮水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脉宽调制技术的D类音频放大器
·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
其中这些有开题报告
1. 用单片机进行温度的控制及LCD显示系统的设计
2. 基于MultiSim 8的高频电路仿真技术
3. 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4. 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5. 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6. 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7. 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8. 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9. 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10. 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11. 电子时钟的设计
12. 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
13. 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14.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
15.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16. 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7.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
18. 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
19. 基于机器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
20.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21.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22. 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24.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25. 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
26. 基于LabVIEW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27. 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28. 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29. 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30. 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
31. 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32. 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33. 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34.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设计
35. 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36. 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37. 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38. 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39. 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40. 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42. 扩音电话机的设计
43.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44. 35KV变电所及配电线路的设计
45. 10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46. 6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47. 多功能充电器的硬件开发
48. 镍镉电池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49.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变色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50. 智能住宅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原理研究
51. 用IC卡实现门禁管理系统
5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53. 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54. 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55. 液位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56. 智能红外遥控暖风机设计
57.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58. 蔬菜公司恒温库微机监控系统
59. 数字触发提升机控制系统
60. 仓储用多点温湿度测量系统
61. 矿井提升机装置的设计
62. 中频电源的设计
63. 数字PWM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64. 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65. 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6. 动力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67. 多电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8. PWM及单片机在按摩机中的应用
69. IC卡预付费煤气表的设计
70.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门铃的设计
71. 新型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72. 单片机太阳能热水器测控仪的设计
73. LED点阵显示屏-软件设计
74. 双容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75. 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主电路的研究
76. 基于PROTEUS软件的实验板仿真
77. 基于16位单片机的串口数据采集
78. 电机学课程CAI课件开发
79. 单片机教学实验板——软件设计
80. 63A三极交流接触器设计
81. 总线式智能PID控制仪
82. 自动售报机的设计
83. 断路器的设计
84. 基于MATLAB的水轮发电机调速系统仿真
85. 数控缠绕机树脂含量自控系统的设计
86. 软胶囊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硬件设计)
87. 空调温度控制单元的设计
8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谐波鉴幅
89. 基于单片机的鱼用投饵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90.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91. 基于单片机的玻璃管加热控制系统设计
92.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号音自动播放器设计
93. 基于单片机的普通铣床数控化设计
94.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源切换控制器的设计
95. 基于51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器设计
96. 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及其在倒车技术上的应用
97. 智能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98. 公交车报站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RS485总线的远程双向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
100. 宾馆客房环境检测系统
101.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102. 基于单片机的户式中央空调器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103. 基于单片机的乳粉包装称重控制系统设计
104. 基于单片机的定量物料自动配比系统
105. 基于单片机的液位检测
106. 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107. 基于VDMOS调速实验系统主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08. 基于IGBT-IPM的调速实验系统驱动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09. HEF4752为核心的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10. 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111. 87C196MC单片机最小系统单板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12. 电子密码锁控制电路设计
113.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温度计设计
114. 列车测速报警系统
115.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116. 语音控制小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117. 智能型客车超载检测系统的设计
118. 直流机组电动机设计
119.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设计
120. 中型电弧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121. 中频淬火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22. 新型洗浴器设计
123. 新型电磁开水炉设计
124. 基于电流型逆变器的中频冶炼电气设计
125. 6KW电磁采暖炉电气设计
126. 基于CD4017电平显示器
127. 多路智力抢答器设计
128. 智能型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的设计
129.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130. 龙门刨床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131. 音频信号分析仪
132. 基于单片机的机械通风控制器设计
133. 论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使用
134. 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35. 浅论配电系统的保护与选择
136. 浅论扬州帝一电器的供电系统
137.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
138.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139. 浅谈塑料光纤传光原理
140. 浅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141. 浅析通信原理中的增量控制
142. 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测控仪分析
143.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144.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获取技术
145. 论PLC应用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46. 论传感器使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147. 论电测技术中的抗干扰问题
148. 论高频电路的频谱线性搬移
149. 论高频反馈控制电路
150. 论工厂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151. 论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152. 论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及电气安全
153. 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154.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技术
155. 论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156. 论特殊应用类型的传感器
157. 论无损探伤的特点
158. 论在线检测
159. 论专家系统
160. 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161. 浅析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162. 试论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
163. 试论特殊条件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164. 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
165. 基于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的研究
166. 基于环绕立体声转接器的设计
167. 基于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研究
168. 多种变化彩灯
169. 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计
170. 单目视觉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171. 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172. 智能毫伏表的设计
173. 微机型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174. 基于单片机mega16L的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175. 串行显示的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
176. 编码发射与接收报警系统设计:看护机
177. 编码发射接收报警设计:爱情鸟
178. 红外快速检测人体温度装置的设计与研制
179. 用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门铃
180.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
181.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82. 浅论10KV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案
183. 智能编码电控锁设计
184. 自行车里程,速度计的设计
185. 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186.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原油含水分析仪的硬件与人机界面设计
187.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188. 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189. 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190. 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191. 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192. 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193. 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194. 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195.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196. 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97. 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198.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199. 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200. 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201. 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202.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203. 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204. 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205. 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206.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动态监护系统的研究
207. 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208. 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209. 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210.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11. 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212. 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213. 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214. 数字显示式电子体温计
215.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216.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217.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218. 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219. 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220. 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221. 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贰’ 单片机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论文题目:直流电动机调速器硬件设计
专业:自动化
本科生:刘小煜 (签名)____
指导教师:胡晓东 (签名)____
直流电动机调速器硬件设计
摘 要
直流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为使机械设备以合理速度进行工作则需要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该实验中搭建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利用PWM信号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并由软件完成转速单闭环PI控制,旨在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调速,并对PI控制原理及其参数的确定进行更深的理解。实验结果显示,控制8位PWM信号输出可平滑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实现电动机升速、降速及反转等功能。实验中使用霍尔元件进行电动机转速的检测、反馈。期望转速则可通过功能按键给定。当选择比例参数为0.08、积分参数为0.01时,电机转速可以在3秒左右达到稳定。由实验结果知,该单闭环调速系统可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字:直流电机, C8051F020,PWM,调速,数字式
Subject: Hardware Design of Speed Regulator for DC motor
Major: Automation
Name: Xiao yu Liu (Signature)____
Instructor:Xiao dong Hu (Signature) ____
Hardware Design of Speed Regulator for DC motor
Abstract
The dc motor is a widely used machine in various occasions.The speed regulaiting systerm is use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speed of dc motor be controlled over a range in some applications. In this experiment,the digital Close-loop control systerm is based on C8051F020 SCM.It used PI regulator and PWM to regulate the speed of dc motor. The method of speed regulating of dc motor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make a deep understanding about PI regulator.According to experiment ,the armature voltage can be controlled linearnized with regulating the 8 bit PWM.So the dc motor can accelerate or decelerate or reverse.In experiment, hall component is used as a detector and feed back the speed .The expecting speed can be given by key-press.With using the PI regulator,the dc motor will have a stable speed in ten seconds when choose P value as 0.8 and I value as 0.01. At last,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speed regulating systerm can work as expected.
Key words: dc motor,C8051F020,PWM,speed regulating,digital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直流调速系统发展概况 1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2
1.2.1 国内发展概况 2
1.2.2 国外发展概况 3
1.2.3 总结 4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4
第二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器工作原理 6
2.1 直流电机调速方法及原理 6
2.2直流电机PWM(脉宽调制)调速工作原理 7
2.3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 11
2.3.1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11
2.3.2速度负反馈单闭环系统的静特性 12
2.3.3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系统的基本特征 13
2.3.4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系统的局限性 14
2.4 采用PI调节器的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15
2.5 数字式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系统原理 17
2.5.1原理框图 17
2.5.2 数字式PI调节器设计原理 18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器硬件设计 20
3.1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方案及框图 20
3.1.1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20
3.1.2 总体框图 20
3.2 系统硬件设计 20
3.2.1 C8051F020单片机 20
3.2.1.1 单片机简介 20
3.2.1.2 使用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阵列获得8位PWM信号 23
3.2.1.3 单片机端口配置 23
3.2.2主电路 25
3.2.3 LED显示电路 26
3.2.4 按键控制电路 27
3.2.5 转速检测、反馈电路 28
3.2.6 12V电源电路 30
3.3硬件设计总结 31
第四章 实验运行结果及讨论 32
4.1 实验条件及运行结果 32
4.1.1 开环系统运行结果 32
4.1.2 单闭环系统运行结果 32
4.2 结果分析及讨论 32
4.3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讨论 33
结论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论文小结 38
附录1 直流电动机调速器硬件设计电路图 39
附录2 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程序清单 42
附录3 硬件实物图 57
第一章 绪论
1.1直流调速系统发展概况
在现代工业中,电动机作为电能转换的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学、国防等工业部门中,随着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产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要求能实现自动调速。
在可调速传动系统中,按照传动电动机的类型来分,可分为两大类: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交流电动机直流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简便、转动惯量小等优点,但主要缺点为调速较为困难。相比之下,直流电动机虽然存在结构复杂、价格较高、维修麻烦等缺点,但由于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良好的起、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因此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
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得力于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永磁材料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微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就。正是这些技术的进步使直流调速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电机的控制部分已经由模拟控制逐渐让位于以单片机为主的微处理器控制,形成数字与模拟的混合控制系统和纯数字控制系统,并正向全数字控制方向快速发展。电动机的驱动部分所用的功率器件亦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目前开关速度更快、控制更容易的全控型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成为主流。功率器件控制条件的变化和微电子技术的使用也使新型的电动机控制方法能够得到实现。脉宽调制控制方法在直流调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964年A.Schonung和H.stemmler首先提出把PWM技术应用到电机传动中从此为电机传动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局面。进入70年代以来,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速度快、功能强、可靠性高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已经商品化,把电机控制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简称微机数字控制)成为现代电气传动系统控制器的主要形式。PWM常取代数模转换器(DAC)用于功率输出控制,其中,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是最常见的应用。通常PWM配合桥式驱动电路实现直流电机调速,非常简单,且调速范围大。在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中,主要使用定频调宽法。
目前,电机调速控制模块主要有以下三种:
(1)、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直流电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2)、采用继电器对直流电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电机的速度进行调整;
(3)、采用由IGBT管组成的H型PWM电路。用单片机控制IGBT管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从六十年代初试制成功第一只硅晶闸管以来,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用于中、小功率的 0.4~200KW晶闸管直流调速装置已作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产品批量生产。
目前,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厂家都在进行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关于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算法:
(1)、直流电动机及直流调速系统的参数辩识的方法。该方法据系统或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即可获得系统环节的内部参数。所获得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方法简便易行。
(2)、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依据内模控制原理,针对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了一种内模控制器,取代常规的PI调节器,成功解决了转速超调问题,能使系统获得优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而且设计方法简单,控制器容易实现。
(3)、单神经元自适应智能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针对直流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单神经元自适应智能控制策略。这种单神经元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而且还具有令人满意的鲁棒性与自适应性。
(4)、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对模糊控制理论在小惯性系统上对其应用进行了尝试。经1.5kw电机实验证明,模糊控制理论可以用于直流并励电动机的限流起动和恒速运行控制,并能获得理想的控制曲线。
上诉的控制方法仅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应用和研究的一个侧面,国内外还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1.2.2 国外发展概况
随着各种微处理器的出现和发展,国外对直流电机的数字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80年代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空前的繁荣。大型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一般采用晶闸管整流来实现,为了提高调速系统的性能,研究工作者对晶闸管触发脉冲的控制算法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内模控制算法、I-P控制器取代PI调节器的方法、自适应和模糊PID算法等等。
目前,国外主要的电气公司,如瑞典ABB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AEG公司,日本三菱公司、东芝公司、美国GE公司等,均已开发出数字式直流调装置,有成熟的系列化、标准化、模版化的应用产品供选用。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MOREG-K 6RA24 系列整流装置为三相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全数字控制装置,其结构紧凑,用于直流电机电枢和励磁供电,完成调速任务。设计电流范围为15A至1200A,并可通过并联SITOR可控硅单元进行扩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可选择单象限或四象限运行的装置,装置本身带有参数设定单元,不需要其它任何附加设备便可以完成参数设定。所有控制调节监控及附加功能都由微处理器来实现,可选择给定值和反馈值为数字量或模拟量。
1.2.3 总结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直流电气传动在起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精度、调速范围、静态特性、动态响应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大量使用直流调速系统。因此人们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将会更深一步。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直流电动机是最早出现的电动机,也是最早实现调速的电动机。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一直占据着调速控制的统治地位。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线性调速特性,简单的控制性能,高效率,优异的动态特性,现在仍是大多数调速控制电动机的最优选择。因此研究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单片机的发展,数字化直流PWM调速系统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控制方法也日益成熟。它对单片机的要求是:具有足够快的速度;有PWM口,用于自动产生PWM波;有捕捉功能,用于测频;有A/D转换器、用来对电动机的输出转速、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模拟量进行模/数转换;有各种同步串行接口、足够的内部ROM和RAM,以减小控制系统的无力尺寸;有看门狗、电源管理功能等。因此该实验中选用Cygnal公司的单片机C8051F020。
通过设计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直流PWM调速系统并调试得出结论,在掌握C8051F020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PI控制器的理解,对运动控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直流电动机,对其转速进行控制。基本思想是利用C8051F020自带的PWM口,通过调整PWM的占空比,控制电机的电枢电压,进而控制转速。
系统硬件设计为:以C8051F020为核心,由转速环、显示、按键控制等电路组成。
具体内容如下:
(1)、介绍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及PWM调速方法。
(2)、完成以C8051F020为控制核心的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以该系统的特点为基础进行分析,使用PWM控制电机调速,并由实验得到合适的PI控制及相关参数。
(4)、对该数字式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性能做出总结。
第二章 直流电动机调速器工作原理
2.1 直流电机调速方法及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和各参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由上式可以看出,要想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即调速,可有三种不同的方式: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调节励磁磁通Φ。
3种调速方式的比较表2-1所示.
表2-1 3种电动机调速方式对比
调速方式和方法 控制装置 调速范围 转速变化率 平滑性 动态性能 恒转矩或恒功 率 效率
改变电枢电阻 串电枢电阻 变阻器或接触器、电阻器 2:1 低速时大 用变阻器较好
用接触器、电阻器较差 无自动调节能力 恒转矩 低
改变电枢电压 电动机-发电机组 发电机组或电机扩大机(磁放大器) 10:1~20:1 小 好 较好 恒转矩 60%~70%
静止变流器 晶闸管变流器 50:1~100:1 小 好 好 恒转矩 80%~90%
直流脉冲调宽 晶体管或晶闸管直流开关电路 50:1~100:1 小 好 好 恒转矩 80%~90%
改变磁通 串联电阻或可变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变阻器 3:1
~
5:1 较大 差 差 恒功率 80%~90%
电机扩大机或磁放大器 好 较好
晶闸管变流器 好
由表2-1知,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供电电压的方式为最佳,而变电枢电压调速方法亦是应用最广的调速方法。
2.2直流电机PWM(脉宽调制)调速工作原理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开关放大器提供驱动电机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通过改变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的平均值来控制电机的运转。在开关放大器中,常采用晶体管作为开关器件,晶体管如同开关一样,总是处在接通和断开的状态。在晶体管处在接通时,其上的压降可以略去;当晶体管处在断开时,其上的压降很大,但是电流为零,所以不论晶体管导通还是关断,输出晶体管中的功耗都是很小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开关放大器是按照一个固定的频率去接通和断开放大器,并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的相位宽窄,这样的放大器被称为脉冲调制放大器。
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就是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的技术。
根据PWM控制技术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八类方法:相电压控制PWM、线电压控制PWM、电流控制PWM、非线性控制PWM,谐振软开关PWM、矢量控制PWM、直接转矩控制PWM、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
利用开关管对直流电动机进行PWM调速控制原理图及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如图2-1、图2-2所示。当开关管MOSFET的栅极输入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由电压。秒后,栅极输入变为低电平,开关管截止,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为0。秒后,栅极输入重新变为高电平,开关管的动作重复前面的过程。这样,对应着输入的电平高低,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波形如图2-2所示。电动机的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平均值为:
式2-1
式中 ——占空比,
占空比表示了在一个周期里,开关管导通的时间与周期的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1。由式2-1可知,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枢的端电压的平均值取决于占空比的大小,改变值就可以改变端电压的平均值,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这就是PWM调速原理。
在PWM调速时,占空比是一个重要参数。以下是三种可改变占空比的方法:
(1)、定宽调频法:保持不变,改变,从而改变周期(或频率)。
(2)、调宽调频法:保持不变,改变,从而改变周期(或频率)。
(3)、定频调宽法:保持周期(或频率)不变,同时改变、。
前2种方法由于在调速时改变了控制脉冲的周期(或频率),当控制脉冲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将会引起振荡,因此应用较少。目前,在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中,主要使用第3种方法。
图2-1 PWM调速控制原理
图2-2 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产生PWM控制信号的方法有4种,分别为:
(1)、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的PWM信号发生器
这种方法是用分立的逻辑电子元件组成PWM信号电路。它是最早期的方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2)、软件模拟法
利用单片机的一个I/O引脚,通过软件对该引脚不断地输出高低电平来实现PWM信号输出。这种方法要占用CPU大量时间,需要很高的单片机性能,易于实现,目前也逐渐被淘汰。
(3)、专用PWM集成电路
从PWM控制技术出现之日起,就有芯片制造商生产专用的PWM集成电路芯片,现在市场上已有许多种。这些芯片除了由PWM信号发生功能外,还有“死区”调节功能、保护功能等。在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系统中,使用专用PWM集成电路可以减轻单片机负担,工作也更可靠。
(4)、单片机PWM口
新一代的单片机增加了许多功能,其中包括PWM功能。单片机通过初始化设置,使其能自动地发出PWM脉冲波,只能在改变占空比时CPU才进行干预。
其中常用后两中方法获得PWM信号。实验中使用方法(4)获得PWM信号。
2.3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
2.3.1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只通过改变触发或驱动电路的控制电压来改变功率变换电路的输出平均电压,达到调节电动机转速的目的,称为开环调速系统。但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具有局限性:
(1)、通过控制可调直流电源的输入信号,可以连续调节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无极调速,但是,在启动或大范围阶跃升速时,电枢电流可能远远超过电机额定电流,可能会损坏电动机,也会使直流可调电源因过流而烧毁。因此必须设法限制电枢动态电流的幅值。
(2)、开环系统的额定速降一般都比较大,使得开环系统的调速范围D都很小,对于大部分需要调速的生产机械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必须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的方法减小额定动态速降,以增大调速范围。
(3)、开环系统对于负载扰动是有静差的。必须采用闭环反馈控制消除扰动静差
为克服其缺点,提高系统的控制质量,必须采用带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方框图如图2-3所示。在闭环系统中,把系统输出量通过检测装置(传感器)引向系统的输入端,与系统的输入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反馈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信号。利用此偏差信号通过控制器(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自动纠正偏差。因此,带输出量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能提高系统抗扰性,改善控制精度的性能,广泛用于各类自动调节系统中。
‘叁’ 基于单片机用软件实现直流电机PWM调速系统的开题报告
这里有个PWM控制LED给你参考下
使用两个定时器Timer0和Timer1中断实现PWM控制LED明暗效果。其中Timer0工作在方式1用于脉冲宽定时,Timer1工作于方式2用于占空比的定时。在这个程序里,脉冲宽是个固定的值,通过递增、递减改变占空比,从而实现LED明暗效果。如果将LED换作蜂鸣器,通过改变脉冲宽可改变音调。
/**************************************/
//文件名:main.c
//作 者:jammy-lee
//日 期:2009-3-18
//功 能:使用两个定时器模拟PWM
/**************************************/
//头文件
#include<reg51.h>
//宏定义
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16;
typedef long unsigned int uint32;
uint16 time0;
uint16 PULSE_WIDTH = 0x300; //脉冲宽
uint8 DUTY_CYCLE = PULSE_WIDTH*(1/5);//占空比
//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uint8 ms)
{
uint8 i;
while(ms--)
{
for(i=0;i<120;i++);
}
}
//定时器0,控制低电平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TR1 = 0; //关闭定时器1
time0 = 0xFFFF - PULSE_WIDTH; //定时器0初始值
TL0 = (uint8)time0;
TH0 = time0 >> 8;
TH1 = DUTY_CYCLE;
TR1 = 1;
P0 = 0x00; //打开定时器1
}
//定时器1.控制高电平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
TR1 = 0; //关闭定时器1
P0 = 0xFF;
}
//主函数
int main(void)
{
TMOD = 0x21; //定时器1:工作方式1,定时器0:工作方式2
time0 = 0xFFFF - PULSE_WIDTH; //定时器0初始值
TL0 = (uint8)time0;
TH0 = time0 >> 8;
TL1 = DUTY_CYCLE;
TH1 = DUTY_CYCLE;
EA = 1; //允许全局中断
ET0 = 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ET1 = 1; //允许定时器1中断
TR0 = 1;
//主循环
while(1)
{
do{
if(DUTY_CYCLE != PULSE_WIDTH*(1/4))
{
DUTY_CYCLE++;
delay(5);
}
else break;
}while(1);
do{
if(DUTY_CYCLE != 0x01)
{
DUTY_CYCLE--;
delay(5);
}
else break;
}while(1);
}
}
‘肆’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是《基于MCS-51 多倍周期法连续测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基于 AT89C52 的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的实现黄晓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 200437 摘 要:论述了传统的频率测量方法的原理及误差。提出了基于 AT89C52 实现多周期同步测频的新方法。 构造了与待测信号同步的多周期闸门时间,实现了时基信号与待测信号的准同步计数,系统只用一个定时/ 计数器 T2 实现了多周期同步测频。该频率测试仪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在高低频段范围内实现频率参 数的等精度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系统反应时间。 关键词:频率测量;多周期同步;闸门时间;AT89C52;捕捉方式; 关键词:频率测量;多周期同步;闸门时间;AT89C52;捕捉方式;等精度测量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Realization of multi-cycle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AT89C52 HUANG Xiao-Fe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437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measuring principles and the errors are introced. The new way of : multi-cycle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89C52 is presented. By structuring multi-cycle gate time synchronistically with the frequency signal, the system use only T2 to acquire under synchronous time base with the frequency signal, and realize the new method of multi-cycle synchronization frequency measur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high accuracy and short measuring time, this frequency meter can realize equal precision measurement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 Keyword:frequency measurement; multi-cycle synchronization; gate time;AT89C52; capture function;equal : precision measurement 0 引言 频率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物理量,是电子测量技术中最重要的被测量之一。本文详细论 述了传统频率测量方法及原理, 并对各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为保证频率测量精度 和兼顾测量反应时间, 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 设计了以 AT89C52 单片机为核心的频率参 数测试仪, 由于充分利用 AT89C52 片内定时器/计数器 T2 所特有的捕捉功能, 使得该频率参 数测试仪的软硬件结构简单, 实现了对高低频段频率参数的等精度测量,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 度和较短的系统反应时间。 1 传统测频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频率测量的方法主要有 M 法、T 法以及 M/T 法 [1] 。M 法的基本测频原理是在选定的 闸门时间 T 内对被测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根据计数值 N x 和闸门时间 T 求得所测脉冲信号的 频率。在 M 法中,由于闸门时间 T 由标准频率源决定,而单片机的标准频率源是由晶振频 率分频后获得, 因而保证了闸门时间 T 的精确性。 但由于闸门的启闭与待测计数脉冲不同步, 闸 门开 通时间 通常 不是待 测信 号周期 的整数 倍, 存在 待测脉 冲信号 的计 数量 化误差 ?N x = ±1 。由 M 法的测频原理可知,待测信号频率 1 fx = Nx N ? f0 = x N0 T (1) 设待测脉冲频率的准确值为 f xd , 由于单片机测频系统中的标准频率源通常是由晶振产 生的频率信号分频后得到的, 而晶振的稳定性很高, 只要按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晶振后, 由标准频率源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测频误差就可以被忽略掉 (文中的误差分析均是在忽略标 准频率源的不稳定性下做出的) 。设 δ Mx 为测量的相对误差 δM x = f xd = 得 δ Mx = f xd ? f x f xd (2) N x + ?N x T = ?N x N x + ?N x ≤ (3) f xd ? f x f xd 1 Nx (4) 由式(4)知, 当待测脉冲信号频率较高时, 在闸门时间 T 内被测信号脉冲的计数值 N x 较 大, δ Mx 很小,M 法能够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而当待测脉冲信号频率较低时,在闸门时间 T 内 N x 较小, δ Mx 很大,测频精度降低。例如,被测信号的频率为 100HZ,则在 1S 内的相对误差 δ M x =1%。 而当待测脉冲信号的频率为 10HZ, f x 在 T =1S 内的相对误差 δ M x =10%。 则 虽然可以通过增大闸门时间 T 来提高测量精度,但闸门时间 T 过长将使系统的测量时间过 长,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T 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待测脉冲的一个周期内对标准频率信号进行计数,根据计数值 N 0 和标准信号的频率 f 0 求得待测脉冲信号的频率。在 T 法中,由于闸门时间 T 由待测脉冲信 号决定,不存在待测脉冲信号计数的量化误差 ?N x 。但由于闸门的启闭与标准频率源不同 步,故存在对标准频率源信号的计数量化误差 ?N 0 = ±1 。由 T 法的测频原理可知,待测信 号频率 f x = 1 N 0T0 = f 0 N 0 其中 T0 为标准频率源信号的周期。同理,可得 (5) δ Tx = f xd ? f x f0 f = ? 0 N 0 + ?N 0 N 0 f xd f0 N 0 + ?N 0 (6) 2 = ?N 0 N 0 ≤ 1 N 0 由于闸门时间 T 是待测脉冲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当待测脉冲频率较低时, 闸门时间 T 较 长,对标准频率源的计数值 N 0 较大,测量精度高;而当待测脉冲频率较高时,闸门时间 T 过短,甚至与标准频率源信号周期相近,故高频测量时 T 法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 理论分析表明, 无论采取何种补偿措施, 都无法同时消除对待测脉冲和标准信号的计数 量化误差。将 M 法和 T 法结合起来就是 M/T 法,M/T 法结合了 M 法和 T 法各自的优点,在被 测信号频率较高时采用 M 法,频率较低时采用 T 法,这样在高、低频信号测量中都能获得较 高的精度。但由于在 M 法中, ?N x 随着被测信号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在 T 法中 ?N 0 随着被 测信号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必存在 M 法和 T 法的分界点, 在该点高低频测量的相对误差 相等且达到最大,即 δ max = δ M x = δ T x 。我们将该点的频率称为中界频率 f C ,由式(1)知 N x = f x ? T ,由式(5)得 N 0 = f 0 f x ,则中界频率 f C = f 0 T 。虽然 M/T 法能够在两端获 得高精度,但在中界频率处的误差却总是最大的。本系统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频原理,利用 AT89C52 片内定时器/计数器 T2 所特有的捕捉方式,实现对信号频率、周期、脉宽以及占空 比的测量。 2 多周期同步测频原理及其误差分析 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待测脉冲的 m 个周期内同时对对待测脉冲和标准 信号计数, 根据待测脉冲的计数值 N x 和标准信号的计数值 N 0 求得被测信号的频率 [2,3] 。 由 于闸门时间 T 为待测脉冲的 m 个周期即闸门时间与待测脉冲同步,从而消除了待测脉冲的 计数量化误差 ?N x 。但由于闸门的启闭与标准信号不同步,故仍存在对标准信号的计数量 化误差 ?N 0 = ±1 。设两个计数器在闸门时间 T 内同时对待测脉冲和标准信号的计数值分别 为 N x 和 N 0 ,则待测信号频率 fx = Nx T f0 = N0 T 消去闸门时间 T ,得 f x = N x ? f 0 N 0 (7) (8) (9) 同理,相对误差 δ = f xd ? f x f xd f0 f ?N ? Nx ? 0 x N + ?N 0 N0 = 0 f0 ? Nx N 0 + ?N 0 (10) = ?N 0 N 0 ≤ 1 N 0 = 1 f 0T 3 由式(10)知, δ 只与标准频率源的频率 f 0 和闸门时间 T 有关,与待测脉冲的频率 f x 无 关,实现了整个测量频段内的等精度测量,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对于标准信号的计数量化 误差 ?N 0 ,虽然可以通过提高标准频率源的频率 f 0 和加大闸门宽度 T 来减小,但需要考虑 标准频率源工作频率的限制,以及加大闸门宽度 T 所带来的系统测量时间的增加。 3 基于 AT89C52 的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的实现 AT89C52 片内有 1 个 16 位的定时/计数器 T2,T2 除具备和定时/计数器 T0、T1 相同的 功能外,还具有捕捉方式、16 位自动重装等功能 [4,5] 。所谓捕捉功能就是当 T2 的外部输入 端 T2EX(P1.1)的输入电平发生负跳变时,就会把 TH2 和 TL2 的内容同时记录到特殊功能寄存 器 RCAP2H 和 RCAP2L 中,并将外部中断标志 EXF2 置位,向 CPU 发出中断申请信号。T2 的 捕捉功能避免了 CPU 在读计数值的高字节时, 低字节还在变化所引起的读数误差, 更重要的 是,T2EX(P1.1)上输入电平连续两次负跳变的计数差值,就是外部输入脉冲的周期。 依据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的原理,将 AT89C52 的定时/计数器 T2 设置为定时器捕捉工 作方式,闸门时间 T 为 m 个待测脉冲周期,被测信号经放大、整形、分频后送入 T2 的外部 输入端 T2EX(P1.1),在待测信号产生第一次负跳变时,TH2 和 TL2 中的内容(即时基脉冲计 数值)被同时捕捉至特殊功能寄存器 RCAP2H 和 RCAP2L,并在 T2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记录 待测信号下降沿的数目, 以此实现闸门开启及待测脉冲及和时基脉冲的同时计数, 闸门时间 到时(即 T2 的外部输入端 T2EX 检测到第 m + 1 个待测脉冲下降沿) ,一次测量过程结束。 在此过程中, 当外部待测脉冲的下降沿到来或定时器 T2 产生对时基脉冲的计数溢出时, T2 外部中断标志 EXF2 或 T2 溢出标志 TF2 置位,并向 CPU 发出中断申请信号。CPU 相应中 断后,在 T2 中断服务程序中通过软件判断是 EXF2 还是 TF2 产生的中断,并进行相应的处 理,是 EXF2 产生的中断就记录下待测脉冲下降沿的数目,若是 TF2 就记录下 T2 对时基脉 冲的溢出次数。待测频率具体的计算如下: 设闸门时间 T 内共产生了 m + 1 次 T2 外部中断( m 个待测脉冲)及 N 次 T2 溢出中断, 且设第一个待测脉冲的下降沿到来时 T2 对时基的计数值为 l1 , m + 1 个待测脉冲的下降沿 第 到来时 T2 对时基的计数值为 l2 ,则 T2 对时基的计数过程如下(包括 N 次 T2 溢出中断) 。 l1 L65535 → 0L65535 → 0L65535 → 0LLL0L65535 → 0Ll2 则闸门时间 T = ( l2 ? l1 + 65536 × N ) × T0 = mTx 其中 T0 为单片机时基信号周期, Tx 为待测脉冲信号周期,故被测信号频率为 fx = k ( l2 ? l1 + 65536 × N ) × mT0 (11) 其中 k 为可编程分频器相应的分频数 4 4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多周期同 步 测 频 原 理 [3] , 以 盘 AT89C52 单片机为核心, 显 利用其片内定时器/计数 示 器 T2 所特有的捕捉功能, 器 XTAL2 利用定时器 T2 的捕捉功 复位电路 RESET VSS 能及外部中断,软硬件结 GND 合完成待测信号与闸门信 图1 系统硬件组成框图 号的同步,以及待测信号 与时基信号的同时刻计数,使用一个定时器/计数器 T2 实现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使得频率 测试仪的软硬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系统硬件组成框图如图 1 所示,主要由放大限幅电路、 波形转换与整形电路、可编程分频器电路、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及键盘显示器电路组成。输 入的正弦波、 三角波等各种形式的小信号电压经放大限幅后, 通过波形转换电路转换为方波 信号,再利用 7414 整形为 TTL 电平信号,利用可编程分频器来扩展频率测量范围的上限, 这样将经过了放大、整形、分频后的待测脉冲送入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 P1.1(T2 的外部 输入端 T2EX) ,通过键盘显示器电路来实现被测频率参数(频率、周期、脉宽和占空比) 的选择与动态显示。 放 大 被测信号 与 限 幅 波 形 变 换 整 形 可 编 程 待测脉冲 分 频 器 +5V VCC P1.1 XTAL1 键 软件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6] ,将 T2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N 各个功能分成独立的模块,由系统的监控程序统 一管理执行。整个系统由初始化模块、键输入模 块(用于测量参数的选择)、信号频率测量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等组成。上电后, 首先进入系统初始化模块,在初始化子程序中完 成对定时/计数器 T2 的定时器及捕捉方式的设置, 并启动 T2。 频率测量模块由 T2 中断服务程序完成, 当外 部待测脉冲的下降沿到来或定时器 T2 产生对时基 脉冲的计数溢出时,T2 向 CPU 发出中断申请。 CPU 响应中断后, 通过软件判断是 EXF2 还使 TF2 产生的中断,并进行相应处理。T2 中断服务程序 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传统频率测量方法的原理及误 差。在此基础上,对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的原理 及其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多周期同步测频 技术的测量精度与被测信号的频率无关,实现了 整个测量频段内的等精度测量,消除了 M 法中对 T2外部中断? Y T2外中断次数加1 T2溢出中断 次数加1 Y 第1个外部 脉冲下降沿? N 第m+1个外部 脉冲下降沿? 捕捉寄存器 内容送时基 计数单元1 Y 捕捉寄存器内容 送时基计数单元2 存外中断次数 外中断次数清零 存T2溢出次数 溢出次数清零 清TF2中断 标志 清EXF2中断标志 中断返回 图2 T2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5 被测脉冲信号的计数量化误差 ?N x = ±1 , 克服了 M/T 法中高低频两端精度高而中界频率附 近测量误差最大的缺陷。 本文提出了基于 AT89C52 实现多周期同步测频方法, 利用 T2 的捕 捉功能和外部中断产生与待测信号同步的闸门时间,通过 T2 的定时功能实现了时基信号与 待测信号的同步计数,使得系统只用一个定时器/计数器 T2 就实现了多周期同步测频技术, 该系统软硬件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系统反应时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尹克荣.智能仪表中的频率测量方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2, 17(1):74-76 [2] 章军,张平,于刚.多周期同步测频测量精度的提高[J].电测与仪表,2003,40(6):16-18 [3] 王连符.测频系统测量误差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A):94-94 [4] 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群芳 黄建.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孙传友,孙晓斌,汉泽西等,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黄晓峰(1969-),男,甘肃省甘谷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控制。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13816055435 6
基于 MCS_51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设计摘要: 给出了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以及 PWM 控制思想的高精度、高稳定、多任务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 统的硬件组成及关键单元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有效地对直流电机转速进行监测与控制, 而且输出转速精度高、稳定性好。 0 引言 目前使用的电机模拟控制电路都比较复杂,测量范围与精度不能兼顾, 且采样时间较长, 难以测得 瞬时转速。本文介绍的电机控制系统利用 PWM 控制原理, 同时结合霍尔传感器来采集电机转速, 并经 单片机检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转速值, 而单片机则根据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来分析转速的过程量, 并 超限自动报警。本系统同时设置有按键操作仪表, 可用于调节电机的转速。 1 系统方案的制定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是以 C8051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 本系统中的电机转速与电机两端的 电压成比例, 而电机两端的电压与控制波形的占空比成正比, 因此, 由 MCU 内部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 输出 PWM 波, 以调整电机两端电压与控制波形的占空比, 从而实现调速。本系统通过霍尔传感器来实 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设计包括方案选定、 电路原理图设计、PCB 绘制、线路调试; 软件设计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 直流电机控制应用程序模块的 设计, 程序调试、软件仿真等。 2 硬件设计 C8051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 MCU 芯片, 具有64个数字 I/O 引脚, 片内含有 VDD 监视器、 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 是真正能独立工作的片上系统, 并能快捷准确地完成信号采集和调节。同 时也方便软件编程、干扰防制、以及前向通道的结构优化。 本单片机控制系统与外部连接可实时接收到外部信号, 以进行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这种闭环系统可 以较准确的实现设计要求, 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图1所示是电机测控系统框图。 图1 电机测控系统框图。 本系统先由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 同时通过传感器检测电机的转速信号并传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再通过软件将测速信号与给定转速进行比较, 从而决定电机转速, 同时将当前电机转速值送 LED 显示。此外, 也可以通过设置键盘来设定电机转速。系统中的转速检测装置由霍尔传感器组成, 并通过 A/D 转换将转速转换为电压信号, 再以脉冲形式传给单片机。这种设计方法具有频率响应高(响应频率达 20 kHz 以上)、输出幅值不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其中霍尔传感器输入为脉冲信号, 十分容易与 微处理器相连接, 也便于实现信号的分析处理。单片机的 T0口可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设计时, 可通过单片机的 P0.1~P0.5 五个接口来完成键盘的输入, P1.6口可完成鸣叫和报警, P2.0 接电机, P2.1~P2.4接显示器的位选, P0口为显示器段选码, 其硬件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连接电路图。 本系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lation)原理是: 脉冲宽度调制波由一列占空比不同的矩形脉 冲构成, 其占空比与信号的瞬时采样值成比例。该系统由一个比较器和一个周期为 Ts 的锯齿波发生器组 成。脉冲信号如果大于锯齿波信号, 比较器输出正常数 A, 否则输出0。图3所示为脉冲宽度调制系统的 调制原理和波形图。 图3 脉宽调制过程。 设样本 τk 为均匀脉冲信号, 它的第 k 个矩形脉冲可以表示为: 其中, x {t} 是离散化信号; Ts 是采样周期,τ0是未调制宽度, m 是调制指数。现假设脉冲幅度为 A, 中心在 t=kTs 处, τk 在相邻脉冲间变化缓慢, 那么, 其 Xp (t) 可表示为: 其中, 为电机角速度,结合式(2) 可见, 脉冲宽度信号可由信 号 x (t)加上一个直流成分以及相位调制波构成。当 τ0<<> 因此, 脉冲宽度调制波可以直接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解调。C8051单片机有2个12位的电压方式 DAC, 每个 DAC 的输出摆幅为0 V~VREF, 对应的输入码范围是0x000~0xFFF。通过交叉开关配置可将 CEX0~CEX4 配置到 P2 端口, 这样, 改变 PWM 的占空比就可以调整电机速度。 LED 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 并用单片机 I/O 接口扩展输出, 再由三极管驱动各显示器的位选端并 放大电流。独立式按键采用查询方式, 按键输入均采用低有效, 上拉电阻可用于保证在按键断开使其 I/O 口为高电平。单片机的 I/O (P0.1~0.5)引脚所扩展的5个按键分别定义为: 设置、启动、移位、开始、+1 功能。硬件电路确定以后, 电机转速控制的主要功能将依赖于软件来实现。 3 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程序的设计可分为5个步骤: 分别是综合分析并确定算法; 设计程序流程图;合理选择和分配内存单元以及工作寄存器; 编写程 序; 上机调试运行程序。 应用软件的设计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其优点是每个模块的程序结构相对简单, 且任务明确, 易 于编写、调试和修改; 其次是程序可读性好, 对程序的修改可局部进行, 而其他部分可以保持不变, 这 样便于功能扩充和版本升级; 另外, 对于使用频繁的子程序, 可以建立子程序库, 以便于多个模块调 用; 最后是便于分工合作, 多个程序员可同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 故可加快软件研制进度。 本程序采用8051单片机的 C 语言编程来实现。 在系统的程序设计中, 可采用模块化编程实现。 整个软件由主程序模块、转速测量模块、时钟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动态显示模块等组成。各模块均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设计, 因而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而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则可使软件易于调试、 维护和移植。 系统软件可根据硬件电路的功能与 AT89C51各管脚的连接情况对软件进行设计。以便明确各引脚所要 完成的功能, 从而方便进行程序设计和内存地址的分配, 最终完成程序模块化设计。 本系统为直流电机测控系统。根据系统性能要求, 除复位电路外, 还应该设置一些功能键: 包括启动键、设置键、确定键、移位键、加1键等。由于本系统中的单片机还有闲置的 I/O 口线,而系 统要求所设置的按键数量也不多, 因此, 可以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 根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该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为一简单的应用系统, 可以采用顺序的设计方 法。这种设计由主程序和若干个中断服务程序构成, 整个电机转速测控系统可分成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 完成一定的功能。图4所示是根据电路图确定的程序设计模块图。 图4 直流电机控制软件设计模块图。 其中主程序模块主要设置主程序的起始地址、中断服务程序的起始地址、有关内存单元及相关部件的 初始化和一些子程序调用等。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主程序流程图。 对于定时器 T1 (1s) 子程序的设计,其实在单片机中,定时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定时/计数器) 实现,也 可以通过软件定时程序来实现。软件延时程序要占用 CPU 的时间, 因而会降低 CPU 的利用率。而硬件定 时则通过单片机内的定时器来定时, 而且, 定时器启动以后可与 CPU 并行工作, 故不占用 CPU 的时间, 从而可使 CPU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本系统采用硬件定时和软件定时并用的方式, 即用 T1溢出中断功能来实现10 ms 定时, 而通过软件 延时程序实现1 ms 定时。其中 T1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主要实现转速值的读入、检测与缓存处理。 对于定时器 T1的计数初值计算, 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6 MHz 的时钟频率, 所以, 一个机器周期时 间是2 ?s。这样, 根据 T1定时器产生500 ?s 的定时, 便可以计算出计数初值。 本文设计的转速测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寄存器 TMOD=00010000B, T1定时器以工作方式2来完成定时。 4 程序调试 程序调试可在伟福仿真软件上进行编制, 该软件支持脱机运行, 纯软件环境可模拟单步、跟踪、全 速、 断点; 源文件仿真、 汇编等, 并可支持多文件混合编程。 仿真调试后的目标程序可以固化到 EPROM, 然后用专门的程序烧写器对89C51单片机进行程序烧写。 5 结束语 本设计采用 C51进行编程, 程序占用存储器单元少, 执行速度快, 并能够准确掌握执行时间, 实 现精细控制。同时由于采用89C51为 CPU,并利用噪声抵抗能力较强的 PWM 控制技术、串行口扩展显示 器接口和 I/O 口扩展键盘, 因而可省去片外 RAM, 而且体积小, 功能全, 小巧灵活,操作方便, 又 可安装在工作现场单独工作。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伍’ 单片机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单片机由于其较小的体积和很高的性价比,而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单片机的研发人员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基于单片机数字频率计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用单片机来设计数字频率计。因为在电子技术中,频率的测量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频率计要不断的提高其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在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中,简洁、高效、经济成为人们办事的一大宗旨。在电子技术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人们在设计电路时,都趋向于用竟可能少的硬件来实现,并且尽力把以前由硬件实现的功能部分,通过软件来解决。因为软件实现比硬件实现具有易修改的特点,如简单的修改几行源代码就比在印制电路板上改变几条连线要容易的多,故基于微处理器的电路往往比传统的电路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因为数字频率计是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所以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数字电路中,频率计属于时序电路,它主要由具有记忆功能的触发器构成。在计算机及各种数字仪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课题采用的是直接测频式的频率计,设计原理简单、电路稳定、测量精度高,大大的缩短了生产周期。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由于当今社会的需要,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频率的测量的精度也需要更高更准确的时频基准和更精密的测量技术。而频率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为标准频率源的精度以及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目前,测量频频的方法有直接测频法、内插法、游标法、频差倍增法等等。直接测频的方法较简单,但精度不高。频差倍增多法和周期法是一种频差倍增法和差拍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被测信号和参考信号经频差倍增使被测信号
的相位起伏扩大,再通过混频器获得差拍信号,用电子计数器在低频下进行多周期测量,能在较少的倍增次数和同样的取样时间情况下,得到比测频法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测量精度,但是仍然存在着时标不稳而引入的误差和一定的触发误差。
在电子系统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到处看见处理离散信息的数字电路。供消费用的冰箱和电视、航空通讯系统、交通控制雷达系统、医院急救系统等在设计过程中都用到数字技术。 数字频率计是现代通信测量设备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不但要求电路产生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都高的信号,也要能方便的改变频率。
数字频率计的实现方法主要有:直接式、锁相式、直接数字式和混合式
(1)直接式
优点:速度快、相位噪声低,但结构复杂、杂散多,一般只应用在地面雷达中。
(2)锁相式
优点: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制作频率高,功耗低,容易实现系列化、小型化、模
块化和工程化。
(3)直接数字式
优点:电路稳定、精度高、容易实现系列化、小型化、模块化和工程化。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研究内容:本课题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种数字频率计,应用单片机中的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完成频率的测量。
实验方案:
图1 频率计总体设计框图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目标: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画出电路图并用软件仿真
工作特色:
(1)运用了单片机技术;
(2)运用了C语言、电路等知识;
(3)采用电脑等工具;
(4)采用显示模块、分频模块、单片机模块等;
(5)简单易理解,十分实用。
工作进度:
1、查阅文献,翻译英文资料,书写开题报告; 第1---4周
2、相关资料的获取和必要知识的学习 ; 第5---9周
3、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并调试 第10--14周
4、撰写论文; 第15--16周
5、总结,准备答辩; 第17周
五、参考文献
[1]李学海着.标准80C51单片机基础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戴仙金主编.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诚人.高宏洋等.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龚运新编着.单片机C语言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天凡等编着.51单片机C语言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 张义和.王敏男等.例说51单片机(C语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 张洪润、刘秀英、张亚凡等.单片机应用设计200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8] 彭为、黄科、雷道仲等.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9] 李学海着.标准80C51单片机基础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0]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8.
[11] 余发山,王福忠.单片机原理应用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12]V.Yu.Teplov,A.V. Anisimov.Thermostat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rmoelectric Moles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J] ,2002
[13] Yeager Brent.How to troubleshoot your electronic scale[J]. Powder and Bulk Engineering. 1995
[14]WeiXiaoRu,JuJianZhi.Design of a CCD's driving circuit based on ATmega16.Microcomputer&Its Applications,2010,(16).
[15]HeLianYun,The Traffic Signal Lamp System Controlled with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Computer Study,2008,(01).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生产(社会)实践
课题类型:毕业设计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对于广大居民,尤其是单独居住的老人,无人看护的病人、婴幼儿童等弱势群体在遇到火灾时,行动不便,逃生能力不强,逃生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对他们来说火灾的早期报警,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或者及时通知救援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显得更为重要。
火灾报警器可以让百姓的家居生活更加安全,本报警器是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火灾烟雾浓度、温度检测系统,它将传感器输出地电压信号进行A/D转换、滤波、线性化,由单片机将电压值转换为气体浓度和温度送LCD1602液晶显示,并判断是否超过报警上限,若超过,则发出声光报警[1],并将报警情况通过GSM模块发出,同时可以实现消防局对火灾报警的集中接警,专业化处警,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快的接警和处警。同时还为接处警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辅助决策手段,提高消防队伍快速反应的能力,密切警民关系。高效的工作,还可以减少火灾给居民带来的人生安全的危害和财产的损失。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
(2)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
(3)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6)超早期火灾探测器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
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使用[2]。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小型化、社区化、蓝牙化、高灵敏化等。这也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四、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设计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火灾检测与报警系统,可以通过气体传感器实时获取可燃气体浓度、温度传感器获得火灾现场温度,并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当浓度或温度超过限定值时则报警并且把报警情况发送到报警器所设定的终端上。以方便人们更好的掌握安全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五、拟采取的方法、技术或设计(开发)工具
本设计主要以MCS-51系列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核心,它自带8K的FLASH程序存储器,它的核心处理单元为8位。数据处理主要是对数字温度传感器18B20采集温度数据和对MQ-2烟物传感器进行AD采集,并进行逻辑判断,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输出到数码管显示和使蜂鸣器动作[3]。整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设计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温度采集电路,MQ-2烟物传感器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显示电路,报警与控制电路和GSM模块。软件设计部分包括系统主程序,温度采集子程序,数码管显示子程序,GSM模块子程序和输出驱动子程序,均采用51系列C语言编程实现。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进度计划:
2014.12.15 - 2015.3.1: 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015.3.2 - 2015.3.6:完成需求分析
2015.3.7 - 2015.3.12: 完成概要设计
2015.3.13 - 2015.4.1:完成详细设计
2015.4.2 - 2015.4.10完成编码
2015.4.11 - 2015.4.13: 完成软件测试
2015.4.14 - 2015.4.25:整理资料、撰写设计报告
2015.4.26 - 2015.4.30:根据导师要求,完善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
‘陆’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急
1. 基于FX2N-48MRPLC的交通灯控制
2. 西门子PLC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3.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
5. 松下PLC控制的五层电梯设计
6. 基于PLC控制的立体车库系统设计
7. PLC控制的花样喷泉
8. 三菱PLC控制的花样喷泉系统
9. PLC控制的抢答器设计
10. 世纪星组态 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
11.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设计
12. 四路抢答器PLC控制
13. PLC控制类毕业设计论文
14. 铁路与公路交叉口护栏自动控制系统
15. 基于PLC的机械手自动操作系统
16.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7. 基于机械手分选大小球的自动控制
18. 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19. 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
20. PLC在电网备用自动投入中的应用
21. PLC在变电站变压器自动化中的应用
22. FX2系列PCL五层电梯控制系统
23. 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毕业设计论文
24. 双恒压供水西门子PLC毕业设计
25. 交流变频调速PLC控制电梯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26. 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27. PLC控制自动门的课程设计
28. PLC控制锅炉输煤系统
29. PLC控制变频调速五层电梯系统设计
30. 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31.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32. PLC在改造z-3040型摇臂钻床中的应用
33. 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切割系统电气控制设计
34. PLC在数控技术中进给系统的开发中的应用
35. PLC在船用牵引控制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6. 智能组合秤控制系统设计
37. S7-200PLC在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8.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
39. 三菱PLC在五层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40. PLC在交流双速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1.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2. 基于PLC的电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43. 欧姆龙PLC控制交通灯系统毕业论文
44. PLC在配料生产线上的应用毕业论文
45. 三菱PLC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46. 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7. 工业洗衣机的PLC控制毕业论文
48. 《双恒压无塔供水的PLC电气控制》
49. 基于三菱PLC设计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
50. 西门子PLC交通灯毕业设计
51. 自动铣床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52. PLC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
53. PLC控制的行车自动化控制系统
54.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的设计
55. 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
56. PLC在电梯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57. 组态控制交通灯
58. 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59. PLC在电动单梁天车中的应用
60. PLC在液体混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1. 基于西门子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仿真设计
62. 基于三菱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
63.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
64. 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设计
65. 基于欧姆龙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66.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67.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68 景观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
69. 贮丝生产线PLC控制的系统
70.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
71. PLC在砂光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72. 磨石粉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73. 自动药片装瓶机PLC控制设计
74. 装卸料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75. PLC控制的自动罐装机系统
76. 基于CPLD的可控硅中频电源
77.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78.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79. PLC在板式过滤器中的应用
80. PLC在粮食存储物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1. 变频调速式疲劳试验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82. 基于PLC的贮料罐控制系统
83.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监控系统设计
1.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3.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4.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5.FPGA电梯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6.恒温箱单片机控制
7.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8.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9.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
10.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1.报警门铃设计论文
12.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
13.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14.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
15.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16.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17.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
18.基于DSP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19.智能抢答器设计
20.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
21.DSP设计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
22.单片机数字钟设计
23.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
24.三容液位远程测控系统毕业论文
25.基于Matlab的PWM波形仿真与分析
26.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27.波形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电压表设计
28.水位遥测自控系统 毕业论文
29.宽带视频放大电路的设计 毕业设计
30.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毕业论文
31.球赛计时计分器 毕业设计论文
3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33.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
34.基于CPLD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论文
35.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36.m序列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
37.正弦信号发生器
38.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39.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40.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1.步进电动机竹竿舞健身娱乐器材
42.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43.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
44.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
45.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保护
4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47.语音电子门锁设计与实现
48.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49.单片机无线抢答器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52.基于VHDL语言PLD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3.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论文
54.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
55.声控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56.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
57.基于Multism/protel的数字抢答器
58.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
59.无线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60.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1.数字频率计毕业设计论文
6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
63.楼宇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64.车辆牌照图像识别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
65.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
66.工厂变电所一次侧电气设计
67.电子测频仪--毕业设计
68.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
69.电子电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
70.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
7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72.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73.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74.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75.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76.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器毕业设计论文
77.图书馆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78.基于AC3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79.电视伴音红外转发器的设计
80.多传感器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81.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82.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
83.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
84.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85.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86.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毕业设计
87.10KV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
88.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
89.卷扬机自动控制限位控制系统
90.铁矿综合自动化调度系统
91.磁敏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2.继电器控制两段传输带机电系统
93.广告灯自动控制系统
94.基于CFA的二阶滤波器设计
95.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6.全自动车载饮水机
97.浮球液位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8.干簧继电器水位控制系统
99.电接点压力表水位控制系统
100.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101.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102.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103.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04.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105.电压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
106.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107.DSP电机调速
108.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109.电子体温计
110.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111.红外测温仪
112.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测距仪
113.智能数字频率计
114.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115.信号发生器
116.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117.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118.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19.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20.电子万年历
121.遥控式数控电源设计
122.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23.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124.智能数字频率计
125.信号发生器
126.基于虚拟仪器的电网主要电气参数测试设计
127.基于FPGA的电网基本电量数字测量系统的设计
128.风力发电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129.电流继电器设计
130.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
131.交流电机型式试验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
132.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133.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134.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135.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136.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137.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138.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39.探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40.音频多重混响设计
141.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142.基于FPGA和锁相环4046实现波形发生器
143.基于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
144.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145.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146.智能楼宇设计
147.移动电话接收机功能电路
148.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149.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150.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151.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
152.组态控制抢答器系统设计
153.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
154..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155.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156.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157.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158.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59.D功率放大器毕业论文
160.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161.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62.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163.智能电话报警器
164.数字频率计 课程设计
165.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166.基于VHDL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仿真
16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
168.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169.电压比较器的模拟与仿真
170.脉冲变压器设计
171.MATLAB仿真技术及应用
172.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173.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174.发电机-变压器组中微型机保护系统
175.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176.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177.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178.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179.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180.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181.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182.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183.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184.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185.电压稳定毕业设计论文
186.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IIR设计)
187.一氧化碳报警器
188.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189.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190.通用串行总线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191.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192.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193.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
194.USB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设计
195.基于Matlab的多频率FMICW的信号分离及时延信息提取
196.正弦信号发生器
197.小功率UPS系统设计
198.全数字控制SPWM单相变频器
199.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1.基于A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
202.开关电源设计
203.基于PDIUSBD12和K9F2808简易USB闪存设计
204.微型机控制一体化监控系统
205.直流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6.新型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7.交流异步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8.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20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210.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
211.18信息移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识别
212.集散管理系统—终端设计
213.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
214.基于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215.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
216.汽车倒车雷达
217.基于DSP的电机控制
218.超媒体技术
219.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220.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1.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222.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223.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24.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5.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226.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227.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228.电子指南针设计
229.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
230.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231.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
232.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设计
23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
234.对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235.解析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
236.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237.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238.银行自动报警系统
‘柒’ 基于西门子plc的自动门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在网络上给你找的。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1. 基于FX2N-48MRPLC的交通灯控制
2. 西门子PLC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3.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
5. 松下PLC控制的五层电梯设计
6. 基于PLC控制的立体车库系统设计
7. PLC控制的花样喷泉
8. 三菱PLC控制的花样喷泉系统
9. PLC控制的抢答器设计
10. 世纪星组态 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
11.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设计
12. 四路抢答器PLC控制
13. PLC控制类毕业设计论文
14. 铁路与公路交叉口护栏自动控制系统
15. 基于PLC的机械手自动操作系统
16.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7. 基于机械手分选大小球的自动控制
18. 基于PLC控制的作息时间控制系统
19. 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
20. PLC在电网备用自动投入中的应用
21. PLC在变电站变压器自动化中的应用
22. FX2系列PCL五层电梯控制系统
23. 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毕业设计论文
24. 双恒压供水西门子PLC毕业设计
25. 交流变频调速PLC控制电梯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26. 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27. PLC控制自动门的课程设计
28. PLC控制锅炉输煤系统
29. PLC控制变频调速五层电梯系统设计
30. 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31.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32. PLC在改造z-3040型摇臂钻床中的应用
33. 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切割系统电气控制设计
34. PLC在数控技术中进给系统的开发中的应用
35. PLC在船用牵引控制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6. 智能组合秤控制系统设计
37. S7-200PLC在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8.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
39. 三菱PLC在五层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40. PLC在交流双速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1. PLC电梯控制毕业论文
42. 基于PLC的电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43. 欧姆龙PLC控制交通灯系统毕业论文
44. PLC在配料生产线上的应用毕业论文
45. 三菱PLC控制的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
46. 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7. 工业洗衣机的PLC控制毕业论文
48. 《双恒压无塔供水的PLC电气控制》
49. 基于三菱PLC设计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
50. 西门子PLC交通灯毕业设计
51. 自动铣床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52. PLC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
53. PLC控制的行车自动化控制系统
54.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的设计
55. 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
56. PLC在电梯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57. 组态控制交通灯
58. 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59. PLC在电动单梁天车中的应用
60. PLC在液体混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1. 基于西门子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仿真设计
62. 基于三菱PLC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
63.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
64. 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设计
65. 基于欧姆龙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66.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67.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68 景观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
69. 贮丝生产线PLC控制的系统
70.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
71. PLC在砂光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72. 磨石粉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73. 自动药片装瓶机PLC控制设计
74. 装卸料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75. PLC控制的自动罐装机系统
76. 基于CPLD的可控硅中频电源
77. 西门子PLC编写的花样喷泉控制程序
78. 欧姆龙PLC编写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
79. PLC在板式过滤器中的应用
80. PLC在粮食存储物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1. 变频调速式疲劳试验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82. 基于PLC的贮料罐控制系统
83.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监控系统设计
1.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3.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4.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5.FPGA电梯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6.恒温箱单片机控制
7.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8.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9.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
10.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1.报警门铃设计论文
12.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
13.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14.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
15.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16.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17.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
18.基于DSP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19.智能抢答器设计
20.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
21.DSP设计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
22.单片机数字钟设计
23.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
24.三容液位远程测控系统毕业论文
25.基于Matlab的PWM波形仿真与分析
26.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27.波形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电压表设计
28.水位遥测自控系统 毕业论文
29.宽带视频放大电路的设计 毕业设计
30.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毕业论文
31.球赛计时计分器 毕业设计论文
3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33.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
34.基于CPLD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论文
35.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36.m序列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
37.正弦信号发生器
38.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39.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40.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41.步进电动机竹竿舞健身娱乐器材
42.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43.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
44.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
45.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保护
4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47.语音电子门锁设计与实现
48.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49.单片机无线抢答器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52.基于VHDL语言PLD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3.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论文
54.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
55.声控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56.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
57.基于Multism/protel的数字抢答器
58.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
59.无线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60.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1.数字频率计毕业设计论文
6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
63.楼宇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64.车辆牌照图像识别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
65.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
66.工厂变电所一次侧电气设计
67.电子测频仪--毕业设计
68.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
69.电子电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
70.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
7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72.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73.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74.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75.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76.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器毕业设计论文
77.图书馆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78.基于AC3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79.电视伴音红外转发器的设计
80.多传感器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81.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82.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
83.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
84.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85.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86.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毕业设计
87.10KV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
88.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
89.卷扬机自动控制限位控制系统
90.铁矿综合自动化调度系统
91.磁敏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2.继电器控制两段传输带机电系统
93.广告灯自动控制系统
94.基于CFA的二阶滤波器设计
95.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6.全自动车载饮水机
97.浮球液位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98.干簧继电器水位控制系统
99.电接点压力表水位控制系统
100.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101.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102.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103.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04.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105.电压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
106.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107.DSP电机调速
108.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109.电子体温计
110.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111.红外测温仪
112.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测距仪
113.智能数字频率计
114.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115.信号发生器
116.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117.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118.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19.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20.电子万年历
121.遥控式数控电源设计
122.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123.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124.智能数字频率计
125.信号发生器
126.基于虚拟仪器的电网主要电气参数测试设计
127.基于FPGA的电网基本电量数字测量系统的设计
128.风力发电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129.电流继电器设计
130.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
131.交流电机型式试验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
132.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133.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134.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135.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136.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137.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138.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139.探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40.音频多重混响设计
141.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142.基于FPGA和锁相环4046实现波形发生器
143.基于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
144.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145.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146.智能楼宇设计
147.移动电话接收机功能电路
148.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149.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150.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151.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
152.组态控制抢答器系统设计
153.组态控制皮带运输机系统设计
154..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155.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156.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157.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158.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59.D功率放大器毕业论文
160.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161.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62.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163.智能电话报警器
164.数字频率计 课程设计
165.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166.基于VHDL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仿真
16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
168.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169.电压比较器的模拟与仿真
170.脉冲变压器设计
171.MATLAB仿真技术及应用
172.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173.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174.发电机-变压器组中微型机保护系统
175.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176.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177.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178.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179.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180.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181.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182.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183.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184.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185.电压稳定毕业设计论文
186.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IIR设计)
187.一氧化碳报警器
188.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189.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190.通用串行总线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191.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192.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193.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
194.USB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设计
195.基于Matlab的多频率FMICW的信号分离及时延信息提取
196.正弦信号发生器
197.小功率UPS系统设计
198.全数字控制SPWM单相变频器
199.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0.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201.基于A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
202.开关电源设计
203.基于PDIUSBD12和K9F2808简易USB闪存设计
204.微型机控制一体化监控系统
205.直流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6.新型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7.交流异步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08.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20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210.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
211.18信息移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识别
212.集散管理系统—终端设计
213.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
214.基于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215.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
216.汽车倒车雷达
217.基于DSP的电机控制
218.超媒体技术
219.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220.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1.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222.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223.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24.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225.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226.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227.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228.电子指南针设计
229.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
230.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231.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
232.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设计
23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
234.对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235.解析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
236.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237.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238.银行自动报警系统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69005087_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