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安卓越用越卡,而iPhone越用越流畅
原因在于苹果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在处理器方面,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在CPU和GPU方面将远远领先于高通和华为的高端芯片。第二,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谷歌开发的系统的基础部分。其他公司可以在必要时添加自己的基于Android系统的代码。它适用于许多平台,这直接导致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完美匹配。苹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完美匹配。正是因为有了定制的硬件和软件,苹果手机才比安卓更流畅。
苹果系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IOS系统本身具有优秀的软件优化能力,其运行机制与安卓系统有很大不同。更重要的是,IOS封闭系统可以确保软件的流动性,因为用户只能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所以用户很难下载一些劣质软件。由于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苹果手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安卓手机由于硬件和系统的缺陷,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明显的干扰或流动性问题。事实上,除了安卓系统本身的短卡之外,安卓卡顿通常与一些用户设置密切相关。
B. 安卓系统发展历史
结合网络资料,现在为你总结如下:
安卓Android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其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加州成立。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2007年11月12日,Android Beta操作系统SDK正式发布。
Android 1.0
2008年9月23日发布,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
伴随1.0的发布,首款搭载Android 1.0 OS的Android手机诞生。因为1.0不支持触摸输入,因此G1配置了实体键盘。
2009年4月30日发布。从这时起,Android系统版本都是以糕点进行命名,并以字母排序。
Android 1.6
2009年9月15日发布。Android1.6首次支持了CDMA网络,为诸如Verizon和Sprint这样的CDMA运营商打开了一扇大门。
Android2.0
2009年11月——G1面世后1年左右——Android2.0降临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它都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第一个是Android1.5)。
2010年5月20日发布。直到Android2.2发布时,谷歌似乎才开始认真考虑Android的企业级功能。
2010年12月7日发布。该版本开始对NFC的支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NFC功能作用也仅限于扫描景点的NFC便签,从而获得URL网址等更多的信息——其实和二维码没什么区别,但是谷歌随后在Sprint版本的Nexus S中引入了谷歌电子钱包——一个重要的移动支付创举。许多公司现在开始注意到NFC和移动支付的前景,而毫无疑问,Android2.3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2011年2月2日发布。“蜂巢”更像是Android系统发展历程上向分岔路的一次尝试,与智能手机无关,正式进军平板电脑。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发布。Android4.0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最重大的而一次升级。
2012年6月28日发布。Android4.1是谷歌继蜂巢之后,一次全新的平板策略尝试。
关于 Android 的故事,未完待续……
C. 安卓是从哪一年被发明的
2008年出现第一代系统,2003年组建研发团队,2009年有了手机
D. Android系统从第一代到现在的第十一代,都带来了哪些变化
时光匆匆,时间转瞬即逝, 科技 发展的步伐,远远超出我们普通人的预计,从当初的通信手机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每年手机的发展都在快速的变化,从当初还可拆卸的电池,到现如今的一体机。从哪个拍张照片都模糊不清,到现如今的光学变焦。
手机的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的也是系统的快速更新,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这款系统也伴随着人们,度过了13个年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变化
今天小K带大家看看,这十三年来,Android都发布了哪些版本,又经历了哪些变化
Android的发展
2003年10月,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个名叫安迪·鲁宾的美国人,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安迪·鲁宾本人也被誉为“Android之父”。
2005年这个团队,被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收购,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成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的开发。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向外界展示历经多年研发后的Android 阿童木,即Android的测试版本,并发布了Android 阿童木的源代码。
2008年9月,谷歌正式发布Android 1.0
2009年4月30日,谷歌正式推出了Android 1.5手机,该安卓版本被命名为Cupcake,从这里开始,安卓才算真正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该版本开始支持录制和播放视频,并支持上传到谷歌Youtube;支持蓝牙耳机,改善配对性能;最新的采用WebKit技术的浏览器,支持复制/贴上和页面中搜索;GPS性能大大提高;提供屏幕上的虚拟键盘;主屏幕增加音乐播放器和相框widgets;应用程序可以自动随着手机旋转;短信、Gmail、日历,浏览器的用户接口大幅改进,如Gmail可以批量删除邮件;相机启动速度加快,拍摄图片可以直接上传到Picasa;来电照片显示。
同年9月15日、10月26日,安卓先后更新1.6版本、2.1版本,开始支持更多的屏幕分辨率,并先后改善了用户使用界面,出现动态壁纸、支持vpn、可以查看应用耗电、支持相机的闪光灯、数码变焦等
2010年5月20日,这个象征着爱情的节日,谷歌发布了Android 2.2 Froyo,开始支持3g网络共享、Flash、App2sd功能、软件商店、应用API接口的开发。
同年12月7日Android 2.3 Gingerbread发布,增加回收站功能、支持VP8和WebM视频格式、支持前置摄像头、SIP/VOIP和NFC,一键文字选择和复制/粘贴、改进的电源管理系统;新的应用管理方式等。
2011年2月3日 Android 3.0 Honeycomb发布,针对平板做出优化、增强网页浏览功能
同年5月11日 Android 3.1发布,全面支持Google Maps ,将Android手机系统跟平板系统再次合并、支持USB输入设备、支持Google TV.可以支持XBOX 360无线手柄
同年7月13 Android 3.2发布,本次更新开始支持SD卡,支持7英寸平板和高通处理器以及桌面小部件自由缩放功能
同年10月19日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发布,此次更新开始支持截图功能、图片编辑功能,可以加滤镜、加相框、进行360度全景拍摄,新增流量管理工具等
2012年6月28日 Android 4.1 Jelly Bean发布,增强通知栏、搜索优化、桌面插件自动调整大小、加强无障碍操作、语言和输入法扩展等
同年10月30日 Android 4.2 发布,改进锁屏功能、可用两根手指进行旋转和缩放显示、专为盲人用户设计的语音输出和手势模式导航功能等
2013年7月25日 Android 4.3发布
同年11月01日 Android 4.4 KitKat发布,此次更新是谷歌为了整合自家服务,力求防止安卓系统继续碎片化、分散化进行的一次更新。
2014年6月26日 Android 5.0 Lollipop发布,这次更新并未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更新了桌面功能
同年Android 5.1发布,支持多张SIM卡
2015年9月30日 Android 6.0 Marshmallow发布,在对软件体验与运行性能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延长了手机的续航能力
2016年8月22日 Android 7.0 Nougat 发布,提供新功能以提升性能、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续航能力
同年Android 7.1发布,本次更新为用户和开发人员引入了各种新功能
2017年8月22日Android 8.0 Oreo发布,本次更新更多的还是支持开发人员进行更新
同年Android 8.1 发布,优化了内存、定位服务等
2018年5月9日Android 9.0 Pie 发布,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手机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帮助。并且会根据用户习惯进行自我调节
2019年Android 10 发布,提供黑夜模式,优化生物识别技术、优化应用、支持可折叠设备和 5G 网络
而随后的Android 11 预计将在今年11月3号发布
安卓手机历经13年,从最初的只能支持基本的通信和拍照功能,跟随着时代 科技 的变化,增添各种新的 科技 ,让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电子产品,时至今日我们手上的手机以及能够支持面部指纹支付解锁、更加强大的拍照功能,到可以在手机上游玩各种 游戏 和进行各种 娱乐 ,可以在手机上观看视频等
这些变化从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这十几年的时间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也许你感受不到什么变化,也许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那不妨与十几年前时代做个对比!
最后小K 在这里 求关注!求关注!求关注!
E. 安卓CPU性能原地踏步的两年
2020年的骁龙865是高通最近几年最成功的旗舰SoC,同年的麒麟9000成为海思绝唱。随后2021年的骁龙888永久改变了安卓手机的散热配置,2022年的骁龙8 Gen 1更进一步,连用风扇主动散热的 游戏 手机都在继续升级散热。
当年骁龙810机型并未大批量铺货,所以公众其实还是第一次感受到移动SoC的热情如火,这是安卓手机GPU性能飞涨的两年,但也是安卓CPU原地踏步的两年。
下面故事概括就是一条条逻辑链:
iPhone用户和非手机圈用户,可能并不了解为什么安卓阵营哀嚎了两年,我们按时间顺序理一下,究竟发生什么事。毕竟大家习惯了手机性能以每年20%-30%幅度增长的日子,但实际上安卓阵营已经出现性能体验原地踏步的情况了。
故事从2020年底骁龙888发布说起。后者首发三星5nm工艺,也首发搭载arm首个真正的超大核架构Cortex-X1。骁龙888发布之前,微博大V数码闲聊站称骁龙888性能强,功耗低,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极客湾视频
首发骁龙888的小米11在2021年元旦开卖,极客湾在1月6号的《骁龙888性能分析:翻车!》为骁龙888火热的一年拉开了序幕。骁龙888是否翻车,成为了2021年机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2017年的骁龙835日常功耗在3W的量级,随后的骁龙845、骁龙855、骁龙865功耗“稳步增长”,来到了5W到6W区间。而骁龙888的X1大核,单颗功耗就能跑到3.3W,CPU多核功耗从骁龙865的5.9W直接飙到7.8W。其GPU部分的功耗和能耗比曲线也不普通,以致于早期很多人都认为骁龙888的GPU只是在骁龙865的基础上继续超频并导致功耗偏高。
因为骁龙888的功耗数据高得不正常,所以后来还出现了物理拆机,用“假电池排线”的物理方法强行测试功耗。虽然结果比软件测试功耗低2W,但整机功耗依然达到了10W级别,瞬时功耗迫近11W。
功耗的上涨,导致在“交互化跑分软件”《原神》中,骁龙888机型都能轻松突破45度,部分极端机型可以冲到近50度。3C数码产品有48度的温度线,以防止用户被“低温烫伤”,所以骁龙888机型几乎都遭遇了屏幕强制降低亮度,系统锁帧等现象( 游戏 手机除外)。
随后的事情,可能很多用户都有所听闻。天气转暖,先是大批用户反映骁龙888旗舰会有发热卡顿的问题,甚至会触发过热警告。随后一众厂商赶在夏天之前推送了降频固件,用限制性能输出的方法来降低发热,以压制骁龙888的热情。
紧接着就是出现大批量“骁龙888降频后性能不如骁龙865”的反馈和不满。最惨的小米,一来是首发的骁龙888,二来是早期执行“为发烧而生”的积极调度策略,夏天出现了小米11因高温烧Wi-Fi的事件。虽然后续有相当良心的换机政策和机型改进,但一朝被蛇咬的小米,随后成为温控和频率控制最保守的厂商。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大家坦然接受了骁龙888的热情,甚至亲切地调侃“只有骁龙888还在冬季给我一丝温暖”。然后,骁龙8 Gen 1来了。
大米评测数据
一代新人胜旧人,称号也从“火龙”升级为“炎龙”。新的 X2大核,单核功耗刷新了骁龙888的纪录,从3.3W跃升到4W级别,新的A710大核也有2.1W(中核有3颗)。而新的Adreno GPU,在GFXBench曼哈顿3.0场景的功耗,也从骁龙888的8.2W跃升到10.9W。
这是手机SoC 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的功耗成绩,CPU峰值和GPU峰值功耗双双突破10W,俨然是平板电脑,甚至是轻薄本级的功耗级别了。苹果M1和骁龙8 Gen 1,以不同的方式达成了各自的“PC级”标准。
上一颗这么奔放的手机SoC还是2015年的骁龙810。但和7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手机厂商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能短时间压住它的发热。骁龙8 Gen 1不羁的功耗表现,让包括三星在内的所有安卓厂商,都在发布会上强调自家的散热配置。“驯龙高手”从以前的调侃,变成所有安卓厂商的目标。
再叠加现阶段国内部分32位应用的效率问题(骁龙8 Gen 1新架构中,8颗核心里只能3颗中核支持32位应用),加剧了老旧应用中的发热和卡顿问题。要知道,一年里对手机发热最为友好的冬春季节即将结束,对温度更加敏感的夏天就在眼前了。
同样的发热问题,也出现在使用同款三星5nm/4nm工艺的Exynos 2100和Exynos 2200上(欧版韩版的三星Galaxy S21系列和欧版的S22系列)。后者是首个搭载AMD RDNA2 GPU的移动SoC,其不但GPU绝对性能没打过骁龙8 Gen 1和天玑9000,CPU部分也和骁龙8 Gen 1一样出现能耗比倒退。
同一条时间线上,在用户饱受发热之苦的2021年12月,联发科发布了第一个真正超越高通的SoC——天玑9000。联发科在量产机开卖前3个月就把工程机拿给媒体进行测试的操作,也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
台积电4nm、更有诚意的堆料、测试机上压倒性的CPU和能效比,都让大家期待值拉满。“干翻X通!天下人苦X通久矣”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最终万众期待的天玑9000,由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PPT首发,由Redmi K50 Pro物理首发。
联发科天玑9000量产机确实展现出碾压骁龙8 Gen 1的能耗比,但峰值功耗依然夸张,能耗比也不如工程机逆天。故有梗:联发科提前给测试机,是为了防止后续厂商调不好的时候赖芯片。至此,2022年3颗采用armv9新架构的新SoC,全部都在能耗比上“挂彩”。
还有一个小插曲。2021年的三星Galaxy S21 Ultra、一加9 Pro和OPPO Find X3系列等安卓旗舰搭载了更加省电的LTPO屏幕(可以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的省电技术),而2022年旗舰更是大批量搭载更加省电的LTPO 2.0屏幕。这2代LTPO屏幕恰巧遇上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它们省下的电根本不够SoC吃,故有“关于纳智捷发动机油老虎厂家去拼命优化轮胎省油的那些事儿”的梗。
“热”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CPU性能也原地踏步。这里涉及能耗比(性能和功耗的比值)和热承载的概念:
骁龙8 Gen 1的CPU性能和骁龙888并没实质性提升。另外要注意,骁龙888的X1大核是2.8GHz的,而骁龙8 Gen 1的X2大核的3.0GHz的,同频率下的性能甚至还反向升级了。功耗增长,性能不涨,能效比那日常效果怎么样呢?
摆在厂商面前的选择有两个:放开骁龙8 Gen 1跑,续航和发热受累。或控制频率,保住续航和发热。从结果上看,所有厂商都选了后者。导致新骁龙8只有在GeekBench、GFXBench、3DMakr等极少数跑分应用能火力全开。
从2018年的骁龙845开始,安卓旗舰SoC的最高频只会在应用开启和信息加载等重负载场景出现,部分骁龙888机型在2021年夏天采用全局降频的调度,开启应用也无法调用最高频率。而到骁龙8 Gen 1这一代,除 游戏 手机和moto,已经没有国产厂商敢在日常开放最高频率。这是骁龙8 Gen 1旗舰的日常流畅度还赢不了骁龙888直接原因(即便是天玑9000的Redmi K50 Pro也得开性能模式才能冲到最高频,日常流畅度也无法和下面提到的天玑8100拉开差距)
跑分性能和日常性能的巨大差异,让今年 “跑分作弊”的问题愈发明显。跑分白名单是存在多年的设定,锤子手机时期的罗永浩就炮轰过安卓平台的跑分白名单问题:手机遇到跑分软件就疯跑,日常使用却降频卡顿。
但今年骁龙8 Gen 1在跑分和日常调度上的差距之大,确实也是史无前例的,进一步促进了“跑分无用论”,冲击到跑分工具的信任基础:跑分那么高,不还是卡?
三星因跑分作弊被GeekBench除名
但跑分平台才是最着急的那个,着名跑分平台GeekBench多年来一直有声讨跑分白名单的操作,三星、华为、一加、小米都是被炮轰的常客。
大米评测数据
那骁龙8 Gen 1日常调度下有多少性能呢?通过修改跑分工具的APK包名,让GeekBench伪装成普通应用绕开系统白名单,结果除开之前被除名的三星S22系列,小米、iQOO、真我、一加和系列都有明显的性能下降。
调度最保守的小米12 Pro,多核成绩下降12%,是早期骁龙865级别(对的,安卓CPU性能2年涨12%,而且只能在跑分白名单里);单核成绩下降35%,低于中端的骁龙778G。卢伟冰在K50电竞版发布会上说“破芯片”的梗,一定程度也得和严格的温控和频率调节有关。
不过热归热,必须承认骁龙8 Gen 1的GPU性能进步巨大,暴涨50%以上,其GPU能耗比还是高于骁龙888的。这两年来,无论是高通的Adreno,还是三星、联发科等使用ARM公版Mali架构的GPU,都有巨大的性能进步。例如,骁龙888的GPU有35%的提升,然后骁龙8 Gen 1的GPU又提升50%,一举把前两年被苹果A13/A14拉开的差距追了回来。
但遗憾的是,移动平台还没有能完全利用这批GPU性能的重要应用出现,《原神》等主流 游戏 的瓶颈一直都在CPU上,移动GPU的性能却在持续溢出。而GPU规模的增长,让其中低负载的功耗依然可观。在机身只能承载6W功耗的情况下,GPU和GPU“抢功耗”的情况非常明显,加剧了CPU的降频。
面对热情的芯片,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致的“联合优化”:降亮度、锁帧、降分辨率。而且这三板斧还从《原神》波及到负载不算高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上,这样是“盛况”同样是 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的。
以前也有降低 游戏 渲染分辨率的设定(某GPU Tubro),厂商可以获得发布会上一条条笔直的 游戏 帧率曲线,并能有效降低 游戏 发热。红魔和黑鲨的骁龙8 Gen 1 游戏 旗舰还能对perfdog的帧率曲线进行“补帧”,做到真正的直线,从而让测试工具失去检测实际帧率的效果。
但降分辨率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顾名思义,就是画面糊了。但惨痛的现实是,厂商后期OTA或用户自行破解画面限制后,发现骁龙8 Gen 1旗舰的 游戏 体验依然赢不了2两年前的骁龙865(类比梗: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家长会支持禁网络 游戏 ,这样别人不就发现你孩子没出息其实是因为笨了吗)。
现在安卓阵营的情况:好消息是骁龙865还能再战,坏消息也是骁龙865还能再战。形成了“骁龙870倒挂骁龙888,而骁龙888又倒挂骁龙8 Gen 1”的奇景。
联发科这边也出现了倒挂:22年3月刚发布的天玑8100,用着老一代的台积电5nm和老一代的A78架构,展现出 历史 最强的能耗比,在《原神》等大型 游戏 测试中,亲手把天玑9000击败,成为物理意义上的“年度”旗舰。天玑8100:高通870!接受我的挑战吧! 然后骁龙8 Gen 1和天玑9000应声倒下。
两代骁龙的热情原因,大家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三星的5nm和4nm工艺。除了代工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三星也用相同的工艺做了同样“火热”的Exynos 2100/2200,并为Google自研的Tensor(唯一搭载双X1超大核的SoC)代工。除了相似的工艺和架构,“热情”就是它们最大的共同点。
半导体的晶体管密度,是衡量工艺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相同情况下,制程越先进,发热越低。芯片能用同等功耗输出更强的性能,或用更低功耗做到相同的性能。
根据Wikichip数据,三星5nm工艺节点的晶体管密度只有126.7MTr/mm2,4nm LPE是145.8MTr/mm2。但台积电上一代的5nm工艺就已经有171.3MTr/mm2,甚至台积电的N7P工艺都有113.9MTr/mm2。制程数字上,大家是齐头并进,但实际晶体管密度却有1到2代的代差。
如果仅仅只有制程的拖累,骁龙8 Gen 1或许不至于这么惨。今年的状况,是三星工艺和ARM新架构的“强强联手”的结果。
今年安卓阵营遇到了ARM推出amrv8十年后的第一次重大指令集更新——armv9。骁龙8 Gen 1、天玑9000、Exynos 2200三大产品都换成了X2+A710+A510架构。除去超大核X2的性能原地踏步,大核A710的能耗比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最应该提高能耗比的A510小核,只是续接了前代A55小核的能耗曲线,性能更强但功耗也更大,导致芯片低负载功耗也上涨了。
架构升级反而导致实际性能倒退的事情,7年前还发生过一次。那是遥远的2015年。那一年,“火龙”的名号还属于骁龙810。
当年的情况是,苹果在2013年出其不意地发布了首颗64位移动处理器——苹果A7。次年,高通用台积电20nm,在骁龙810上“强行使用”ARM的首个64位架构A57。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骁龙808被迫成为“代理旗舰”,主流厂商跳过骁龙810,造成当年部分国产旗舰的断档。那一年也是三星唯一一年,没同时使用骁龙和自家Exynos芯片,那年的Galaxy S6系列和Galaxy Note5都只有Exynos 7420版本。
更雪上加霜的是,armv9架构中的X2和A510不再支持32位APP,国内大量“坚持”32位的落后APP只能在3颗A710大核上运行,造成了“3核有难、5核围观”的窘况。A710大核拉升了CPU的电压,导致性能低,但功耗却不低。
移动智能终端生态联盟4月6日公告
国内还有大量32位APP,甚至国产手机系统中部分自带APP都还是32位的。在骁龙8 Gen 1发布3个月后,OPPO、vivo、小米、应用宝和网络,终于在4月联手宣布不再允许单独上架32位APP,算是从根源上促进了国内APP的64位化。
而作为对比,苹果iOS在2015年就要求App Store内任何应用更新都必须包含64位版本,到2017年的iOS 11就强制禁用了32位应用。回过头来看,ARM为了中国国情,特意在A710上保留32位APP的支持,还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另外提一嘴ARM公司的插曲,英伟达在2020年9月和软银达成收购ARM的协议,在2022年2月宣布收购失败,随后软银宣布将在2023年推动ARM上市。时间上的“巧合”,让大家调侃ARM新架构不行,是因为“ARM忙着被收购,没心思搞架构”,但ARM公版架构的前景才是更加让人担忧的。ARM为备战IPO准备全球裁员12%-15%,CPU架构被苹果越抛越远,这是内忧。而外患自然是合作伙伴的“叛逃”。
在苹果全平台转向ARM平台的2年间,M1、M1 Pro、M1 Max、M1 Ultra轮番刷新大家对ARM阵营的认知。这和ARM官方架构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并证明ARM指令集也是可以做高性能产品的。而实际上高通也不是成心“挤牙膏”,高通在2021年1月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Nuvia,后者由三位从苹果离职的芯片专家创立。当中的Gerard Williams主持设计了苹果A13和之前的CPU,其也可能参与了A14和M1系列芯片的设计。所以外界普遍猜测,高通将会回到全自研架构。
PS:高通骁龙在2007开始就是自研架构,在2016年的骁龙835放弃了自研架构,开始以ARM公版架构为基础做魔改。而三星Exynos则是在2016年的Exynos 8890开始用自研的猫鼬大核架构,坚持到2020年的Exynos 990(第五代猫鼬M5),在2021年重归ARM公版怀抱。
2017年之前,国产旗舰的最大优点就是良心顶级+骁龙芯片。而这两年,国产旗舰的最大遗憾成了芯片。芯片好的手机不一定好,但芯片差的手机绝对差。任你屏幕、续航、充电、相机的外围堆料配置有多强,只要芯片差,那就是短板在漏水的木桶。
普罗大众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SoC芯片对手机的重要性。大家习惯了SoC是会不断进步(最起码不至于会倒退)。正如网友所说:2017年的骁龙835那会,按照处理器买手机的人,在网上被喷得一无是处。而到了2022年,所有人都按照处理器型号来买手机。
“安迪比尔定律”从未失效,新芯片提供的性能都会被新的软件吃掉。就算这两年安卓平台的CPU性能原地踏步,甚至有所倒退的情况下,国内软件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QQ都已经内置虚幻引擎成为真正的“国产3A大作”,微信、淘宝们也从未停止新增“趣味”功能的脚步。而比“老旗舰因新版APP而变慢”更惨的是“新旗舰流畅度还赢不了老旗舰”。
“当苹果拿2个M1 Max合在一起,并给显示器上A13的时候,华为只能从仓库里找1年半前切割好的芯片,一次一次的屏蔽下去以苟延残喘”。
华为受到禁令影响,麒麟9000成为绝唱,这是不幸,但这个时机却是不幸中的万幸。华为遇上了安卓阵营“丢失的2年”:麒麟9000用了非常争气的A77架构,它后面就是骁龙888用的X1和挤牙膏用的A78架构,再过了一年是骁龙8 Gen 1上的X2+A710+A510。
而鸿蒙起步时的Android 10,同样是瓶颈前的一代。随后的Android 11和Android 12,其他国产系统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而和华为的运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魅族:联发科遇上了最好的魅族,魅族错过了最好的联发科。
放大到行业层面,2020到2022是国产旗舰冲高端的关键时间。华为让出高端空间的2年,国产旗舰进步巨大,大家用上了2K屏幕、充电以倍数秒杀苹果和三星、国产系统白花齐放、甚至拍照水平都已经不把iPhone放在眼内(当然,视频还是iPhone最强)。可以说,国产厂商把能把握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但结果遇上了2021年的骁龙888和今年的骁龙8 Gen 1。
我们看到的是海思在最风光最强盛的时候“被急流勇退”,我们心中的海思只有可惜,但绝不算可怜。以致网友调侃“高通这公司能处,麒麟被制裁它是真的会等,也真会激励发哥变强”,大家还以为是高通在帮华为拖住其他安卓厂商。而苹果看着安卓阵营内斗,库克含泪收割高端市场。
Counterpoint数据
在三星已成摆设的国内市场,只有苹果一个物理对手,其他品牌接不住华为放出的高端市场,这是个值得中国人铭记的耻辱:2021年,中国高端手机占比(售价>600美元),从2020年的44.6%下降到36.5%,全部安卓加起来都赢不了iPhone。截止4月6日,作为这批国产旗舰的门面,小米12系列首月销量是前代的41%。这里有疫情的影响,但芯片要背负多少责任?就得由大家自行判断了。
同样讽刺的是,拥有华为以前渠道的荣耀,以极高的速度崛起。从荣耀50到荣耀60,从Magic3到Magic4,产品力上是能感知到荣耀被耽搁的大半年的。但和其他旗舰一样用骁龙芯片的荣耀,用销量向我们证明,单纯的产品力在绝对的渠道力量面前其实是挺无力的。这样的事实,又何尝不是扇在产品经理脸上的响亮耳光。余承东说华为会在明年强势回归,我们也很好奇,那时候的荣耀,会什么样的身份出现?
手机市场每隔几年就会有“江郎才尽、已经看到天花板”的说法。2017年的小米MIX开启了全面屏时代,为智能手机续命2年;华为带起来的大底传感器和长焦镜头军备竞赛,又为国产旗舰提供了3年的发展期。
而现在的手机市场和国内A股一样茫然,大家看不到未来的路。A股只有上下两个走向,而且总该会看到底部,但国产手机却越发迷茫。几乎被穷尽的外观设计、进入瓶颈期的屏幕、充电和拍照、轮不到国产厂商控制的SoC,都在提醒我们,手机厂商貌似也没找到下一个发展方向。但此时此刻,唯一能确定的是,下一个风口不是折叠屏。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F. 安卓系统的版本越高,有什么用
安卓系统的版本一直升级的原因是有这么几个:
1、旧系统发现有BUG,所以升级完成补丁.
2、有部分软件,游戏都是适用于更高的安卓系统,所以很多人都要升级.
3、商业的运转需要技术上的更新,就像CPU的频率一样,一代更比一代强.所以新系统是在旧系统上的发展,延伸。
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新是因为最新系统的诱惑。系统更新往往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功能性更新,而另一种则是修补性更新。苹果iOS 7 系统更新是一场大变革,在系统逻辑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面改变,扁平化、改善交互...我相信使用iOS 6 的用户很难不对这样的系统升级不动心。 Android 2.3 版本到Android 4.0 版本也是一个大的系统升级,全新的UI设计和多核处理器优化堪称Android 系统升级的里程碑。
其实新系统必然是要利大于弊,但是,你手机是否能更新要看你的手机,新的系统可能对老的硬件支持不好,或者是可以支持,但是明显感觉系统速度偏慢。即使你手上的旧款设备硬件已经符合最新Android系统的最低要求,但是正如游戏配置一样,最低要求只是勉强能够达到运行的目的,很难达到和高配置一样的体验,比如你在Android 4.0 下可能还有600多M的剩余内存,更新到Android 4.2后就只有300M了,后台多任务肯定会收到影响。
新系统带来的优化特性也不一定能百分百照顾到旧款设备,比如JellyBean的黄油计划,配置不够上再多黄油都是卡出翔。
升了又如何?
Android 4.2.2 的蓝牙更新可能解决了某些人的燃眉之急,但对一年没用上几次蓝牙耳机的,除了版本号的变化并没有多大意义。
某些版本确实有许多诱人的新功能,比如Android 2.2 更新后新增的WIFI热点分享,但这些功能并不是只有系统更新才能实现,细心观察的话市场有太多类似功能的软件了,既然可以在一个流畅的系统配合软件弥补功能缺陷,为什么要为了单一功能而升级到卡顿的新系统呢?
应该停留在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版本,现有固件能满足使用需求就不必更换系统了。
G. 安卓系统,是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流行起来那肯定是10年以后,10年之前的安卓还不是很成熟,09年前后才听说有安卓系统手机,不过那时候的安卓手机也是非常贵。
安卓兴起的时期正好是塞班开始走下坡路时期了。。。10年开始,塞班已经开始落伍了,11年就更明显了,各种安卓手机在这一年内大批大批的出现,连山寨机器也用安卓系统了。。。价格便宜,又比塞班好用。到了现在,安卓手机已经是无人不知。
苹果07年才开始有。不过咱国家真正了解接触的苹果估计是10年爱疯4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H. 安卓一代二代是什么意思
手机版本是指手机的配置情况和当前手机系统的型号编号。而开发商会不定时的升级手机系统版本用于添加新功能安卓版本进行用户界面修改和部分内容修改、增加手机厂家编版本号2.2会面再加2.2.00123之类。
列入2.1.1来说吧
其实这些数字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数字大,系统就更新。、
第一位数:2。第一位数的改变意味着大型升级,例如安卓2xx到安卓4xx就有非常大的变化,包括holo界面风格,手机平板电视三合一,性能提升,linux内核提升,支持主题等。
第二位数:1。第二位数的变化表示小幅升级,例如安卓4.0.x到安卓4.1.x,界面没有大的变化,重点是流畅度提升明显,针对多核处理器的优化。而4.1.x到4.2.x是相机界面的颠覆和ui微调,安全性增强。
第三位数:1 。第三位数基本没有更新的内容,只是修复一些bug。例如4.1.1到4.1.2什么都没变,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安卓系统命名方式?
安卓系统版本的命名方式一般是用数字代表的,比如安卓1.0,就是代表安卓系统第一代,安卓2.0,就是代表安卓系统第二代,这是安卓系统的大版本更新。
还有安卓系统的小版本更新,小版本更新用的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代替,比如安卓2.3,其中2代表第二代,3发表第二代的第三次更新。因为一代系统的发布,必然会有很多漏洞,这就需要后续多次更新,去修补漏洞
I. 为什么被称为安卓新一代霸主
2017这一年,全面屏可谓是开启了智能机新的潮流,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新一代全面屏手机。诚然,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对厂商来说,被大众认可的新技术如果没有及时掌握,就很容易被淘汰出这个圈子。而国内号称“性能怪兽”的一加手机在更新换代上一直属于“慢热”型选手,相比于其他知名厂商一年中不断推出十几款新机型增加新技术的速度,一加手机则始终保持每年一款旗舰机和一款T系列的姿态淡定前进。17年早前发布的一加5并没有搭载全面屏,刘作虎当时称并不是合适的时机;而11月份发布的一加5T看起来就像是一加5换了个全面屏重新归来。号称“不将就”的一加手机,最终还是赶上了17年全面屏的末班车。这款首次搭载全面屏的一加5T到底是刘作虎的将就还是不将就呢?我们来看一下评测。
一加5T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全面屏。相比于一加5的16:9的屏占比,一加5T将屏占比增加到18:9,显示屏达到6.01英寸,然而机身尺寸两代产品却并没有多少区别。可以明显看出,更大的纵横比不仅带来了更加修长的机身,在玩游戏和看视频时候也适配更广的视觉区域。
当然,为了适应全面屏的无按键处理,一加5T采用了后置指纹解锁功能。而原先的按键也改用屏幕内置虚拟按键。在设置中可选择隐藏,但不能用手势代替。对于很多人来说,后置指纹解锁功能并不符合其操作习惯,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对此一加5T还提供了面部识别的辅助功能,官方称0.4秒即可完成解锁流程。
一加5T后置双摄由一颗1600万像素和一颗2000万像素的索尼传感器组成,具有相同的F/1.7大光圈,不再具有更大的焦距。
清晨拍照成像清晰,饱和度高。
一加5T支持像素四合一技术,这些使得一加5T强化了暗光拍摄效果,在夜晚环境下拍照有着更好地表现。
前置摄像头像素也有1600万,附带美颜功能,在人像模式下,一加5T可以准确识别主题,有着不俗的成像效果。
除了全面屏的创新,外观上一加5T基本延续以往的配置。一加5T坚持使用超薄材料,厚度仅有7.25mm,边框弧线的设计使其看起来更薄。另外采用金属一体机身设计,手感舒适,机身重量仅有162克。
不同于今年出现的耳机插口和充电插口一体的设置,一加5T保留了3.5毫米耳机接口,省去用户携带转头和不能边充电边使用耳机的麻烦。电源/锁屏键位于机身右侧,音量键位于左侧。另外还保留了情景模式切换键,让用户能快速的在铃声、静音、免打扰模式之间切换。
不同于今年出现的耳机插口和充电插口一体的设置,一加5T保留了3.5毫米耳机接口,省去用户携带转头和不能边充电边使用耳机的麻烦。
测评一款手机,跑分环节必不可少。一加5T强悍的性能使它在跑分软件上排名居高不下。大家都知道CPU是决定手机跑分的最核心硬件。而骁龙835作为安卓平台顶级处理器之一,采用了最先进的10nm工艺、八核心设计,并且内置最新的Adreno 540 GPU,这就为一加5T的跑分奠定了高基调。再加上一加5T其他硬件的优秀性能,在安兔兔跑分软件上最终达到207348分,约合21万分,这个分数可以说是目前跑分最高的安卓机。3DMARK上得分为3598,分数同样抢眼。
系统上,一加5T仍然使用的是Android7.1.1,但于17年底一加推出了内测版Android 8.0系统,预测正式版在18年也会正式与大家见面。相比较一加5就有的游戏免打扰模式等亮眼功能,一加5T新加了软件快捷栏,可以替换手机上的物理按钮和指示灯。除此之外,一加5T还提供了面部识别的辅助功能,官方称0.4秒即可完成解锁流程。使用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到面部识别功能解锁的流畅,但是由于没有配备专门的3D传感器,一加5T准确度距离iPhone X还是有一定距离。另外,在光线较差的下,解锁也存在一定难度。
除了强劲的性能,在电池方面一加手机也做的十分出色。续航能力上,虽然全面屏更耗电,但持续唤醒待机仍然可以达到5小时,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足够一天的正常使用。充电方面,一加5T的电池为3300毫安。它采用5V/4A DASH闪充,配备了3300毫安时电池,在完全放电的状态下,半小时充电62%,充满要一个半小时。但是一加5T并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无线快充技术,用户未免少了一个选择性。
总得来说,一加5T在17年绝对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全面屏手机。性能怪兽,拍照功能强大,续航同样出色,在安卓机阵营里风头一时无两,被称为新一代霸主是有道理的。然而从笔者自身经验来看,因为一加5T崇尚原生系统,在人性化设计方面等细节处使用体验与那些超高端旗舰机相比还略有不足。不过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论怎样,一加5T都是极为优秀的一款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