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单片机应用电路图

单片机应用电路图

发布时间:2022-12-24 00:39:03

Ⅰ 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与51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

51单片机的引脚随处都可以查到,P0、P1、P2随便选择一个作为脉冲发送口,在程序开始前定义好就可,驱动器一般都会分配脉冲,看你用的是哪一种,有的驱动器有电流可调档,也就是相电流细分。

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

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1)单片机应用电路图扩展阅读:

使用方法:

1.将仿真器插入需仿真的用户板的CPU插座中,仿真器由用户板供电;

2.将仿真器的串行电缆和PC机接好,打开用户板电源;

3.通过KeilC 的IDE开发仿真环境UV2 下载用户程序进行仿真、调试。

硬件说明:

1、使用用户板的晶振:仿真器晶振旁有两组跳线用来切换内部晶振和用户板晶振,当两个短路块位于仿真器晶振一侧时,默认使用仿真板上的晶振(11.0592MHz), 当两个短路块位于电容一侧时,使用用户板的晶振。

2、为便于调试带看门狗的用户板,仿真器的复位端未与用户板复位端相连;故仿真器的复位按钮只复位仿真器,不复位用户板;若要复位用户板,请使用用户板复位按钮。

Ⅱ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最小系统由这三部分组成:电源、晶振电路、复位电路

Ⅲ 单片机电路图怎么画

问题一: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典型电路图怎么画? 上图就是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由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组成

问题二:请问这个单片机电路图是用什么软件画的? 看样子,是用protel画的,然后复制到WORD中的,或者也是截图到WORD中的。

问题三:如何用AltiumDesigner绘制STC89C51单片机原理图 原理图没多大要求。怎么方便怎么来,你可以先在原理图库里,画好大致的STC89c51的 引脚图,,然后根据你的原理图,里面的元器件,把其他的引脚图 也弄好,连线的时候,直接添加进去,然后对应的链接上就可以了, 有时候引脚位置连线不方便的, 可以在原理图库里把引脚位置改改, 这个是没有影响的

问题四: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电路图怎么画 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就是 有晶振电路, 复位电路,电源电路, 还有普通51 要在P0口上加上 上拉电阻,,,,这些就是可以做成最小系统了, 你可以到网上搜下,,晶振电路, 复位电路什么的,都有很多,固定的,电源 就是在VCC 和 GND 那里加上5V电源 或者3.3V电源, 具体看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是多少。

问题五:单片机MSC1210怎么画出来 毕业论文 要画电路图 如果只是画画原理图这个可以满足你 不需要装软件 画好你截个图放论文上就好
easyeda/editor

问题六:怎样设计才能通过u *** 口把程序输入到单片机中,电路图该怎么画?? USB加载程序要和单片机结合,要参考具体单片机对加载的要求,我是用STM32F103,可以参考一下。
期中PL2303RTS是接ARM的复位脚,PL2303DTR接ARM的boot0,设置为外部加载模式。

问题七:有没有中文版的绘制单片机电路图的软件 10分 建议你使用Protel吧,使用很广的软件,简单易用。

问题八:如何用AltiumDesigner绘制STC89C51单片机原理图 Altium Designer绘制电路图需要安装元件库,元件库就是一系列常用元件的原理图模型库,是别人绘制封装好的。如果已有的元件库里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元件模型,就需要其他方法了。
法一:上网上找资源,查找别人建好的库拿来用。这个方法省事,但一般没那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
法二:自己新建元件原理图库,参考新建元件原理图库的教程(网络搜一下,有相关教程),下载STC89C51的数据手册(STC的官方网站有下载),对照芯片的封装,自己就可以绘制想要的任意元件原理图了。这个方法是今后使用AD必须会的。
法三:修改已有元件库中具有与STC89C51相同封装结构的元件原理图,做成自己想要的图形。这也需要法二的基础。

问题九:单片机外接存储器的电路怎么画 51单片机的4个并行在复位后都是高电平的,也就是没有任何程序下都是高电平。但对于AT89系列的P0口要加上拉电阻才行。而STC系列的单片机的P0口就不用加上拉电阻了。
但对于你这图而言,P2口接光耦的那4个脚初始状态是什么电平,取决于那4个电阻的大小,按要求应该是在光电管不接通时为低电平,即初始状态为低电平,被电阻下拉到低电平了。所以,那4个电阻应该取小于1K的电阻才行。否则取大了,不管导通还是不导通都是高电平,那光耦就没有用了。最好的方法是,把4个电阻放在光耦三极管集电极上比较合理,而且取值为4.7K~10K都行。

Ⅳ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求通俗易懂的讲解

我是一名电子信息大专毕业的学生,下面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讲解,你参考一下

51单片机共有40只引脚.

下面这个就是最小系统原理图,就是靠这四个部分,这个单片机就可以运行起来了.

一,一讲解:

第一部分:电源组(上图标记为1的部分)

40脚接电源5V,20脚接电源负极,在单片机里面,负极也可以叫GND或者”地”,我们在单片机的应用中,习惯说负极为”地”,上面GND就是英文ground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地"的意思.

第二部分:晶振组(上图标记为2的部分)

11.0592M晶振Y1与单片机的18,19脚并联,因为这两只脚,就是晶振工作的引脚.
22p电容C2一端接18脚,一端接地.
22p电容C3一端接19脚,一端接地.

这两个电容,我们在10~30P之间选择都是可以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掉晶振部分的高频信号,让晶振工作的时候更加稳定.


第三部分:复位组(上图标记为2的部分)

10u电容C1正极接电源5V,C1负极接单片机的复位脚,第9脚.
1K电阻R17一端接单片机的复位脚,第9脚,一端接地.
就是通过这个10u和1k,就可以让单片机一供电时,单片机自动复位,从零开始执行程序,这个就是复位的概念.

第四部分:其它功能组(上图标记为4的部分)

这个脚是存储器使用选择脚,当这个脚接"地"时,那么告诉单片机选择外部存储器,当这个脚接"5V"时,说明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因为选择外部存储器,太浪费单片机仅有的资源,所以这一脚永远接电源5V(如上图所示),使用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如果内部存储器不够容量,最多选择更高级容量的单片机型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详细看下面的帖子,单片机最小系统的通俗易懂讲解:

网页链接

满意请采纳,谢谢!

Ⅳ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的功能详解

单片机最小系统,或者称为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介绍:

1.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的极性电容C1的大小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一般采用10~30uF,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容值越大需要的复位时间越短。

2.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Y1也可以采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更高频率的晶振,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的振荡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处理速度,频率越大处理速度越快。

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起振电容C2、C3一般采用15~33pF,并且电容离晶振越近越好,晶振离单片机越近越好4.P0口为开漏输出,作为输出口时需加上拉电阻,阻值一般为10k。
设置为定时器模式时,加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即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计数值N乘以机器周期Tcy就是定时时间t。

Ⅵ 求用TPS54331做供给单片机的降压电源详细电路图,12V降到5V,效率精确越高越好,谢谢大神们了

下图是Datasheet中的典型应用电路。


图中,输出电压为3.3V。

输出电压Vout=(1+R5/R6)*0.8

取R6=1kΩ,R5=5kΩ,R4=250Ω,可获取5V输出。

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V=1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输出电压就是电子元件输出的最大电压:

输出电压就是电子元件输出的最大电压。也就是说,所谓输出电压就是指的电子设备输出电流方向的电压值大小,之所以会有输出电压这个专有名词,是因为所有设备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并不是相等的,这个过程中是有压降的。

输出电压有两个含义:

1.不带负载的时候净输出,就是电路两端,开路压差。

2.是带负载的时候输出两端的压差。

两个不一样 输出值也不相同。

Ⅶ 请画出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复位电路图和振荡电路图

(不好意思哦!没有具体的图楼上的回答了,我在发些怎么使用的给的咯!!)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是由组成单片机系统必需的一些元件构成的,除了单片机之外,还需要包括电源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单片机电源和地没有标出)如图2-7所示。

图2-7 单片机最小系统
下面着重介绍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1)时钟电路
单片机工作时,从取指令到译码再进行微操作,必须在时钟信号控制下才能有序地进行,时钟电路就是为单片机工作提供基本时钟的。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产生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
内部时钟方式的原理电路如图2-8所示。在单片机XTAL1和XTAL2引脚上跨接上一个晶振和两个稳频电容,可以与单片机片内的电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晶振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24MHz,常用的晶振频率有6MHz、12 MHz、11.0592 MHz、24 MHz等。一些新型的单片机还可以选择更高的频率。外接电容的作用是对振荡器进行频率微调,使振荡信号频率与晶振频率一致,同时起到稳定频率的作用,一般选用20~30pF的瓷片电容。
外部时钟方式则是在单片机XTAL1引脚上外接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源,它一般适用于多片单片机同时工作的情况,使用同一时钟信号可以保证单片机的工作同步。
时序是单片机在执行指令时CPU发出的控制信号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AT89C51单片机的时序概念有4个,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包括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振荡周期:是片内振荡电路或片外为单片机提供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时序中1个振荡周期定义为1个节拍,用P表示。
时钟周期:振荡脉冲送入内部时钟电路,由时钟电路对其二分频后输出的时钟脉冲周期称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为振荡周期的2倍。时序中1个时钟周期定义为1个状态,用S表示。每个状态包括2个节拍,用P1、P2表示。
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一条指令的执行需要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固定的由6个状态S1~S6组成。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一般用指令执行所需机器周期数表示。AT89C51单片机多数指令的执行需要1个或2个机器周期,只有乘除两条指令的执行需要4个机器周期。
了解了以上几个时序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例如:若单片机使用12MHz的晶振频率,则振荡周期=1/(12MHz)=1/12us,时钟周期=1/6us,机器周期=1us,执行一条单周期指令只需要1us,执行一条双周期指令则需要2us。
2)复位电路
无论是在单片机刚开始接上电源时,还是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都需要复位。复位电路用于将单片机内部各电路的状态恢复到一个确定的初始值,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必须使其RST引脚上持续出现两个(或以上)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单片机的复位形式:上电复位、按键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电路如下。

图2-9 单片机复位电路

Ⅷ 单片机的按键启动和复位电路图

单片机的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钮手动复位两种。如图(a)所示为上电复位电路,图(b)所示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即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图(a)中的R是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一个10KΩ下拉电阻,时间常数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立时间不超过10ms,这个时间常数足以保证完成复位操作。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周期建立时间加上2个机器周期时间,在这个时间内RST的电平应维持高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阈值。

上电按键复位(b)所示。当按下复位按键时,RST端产生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其片内各寄存器状态改变,片内RAM内容不变。

由于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PC指挥。各寄存器复位时的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的初始状态。

另外,在复位有效期间(即高电平),80C51单片机的ALE引脚和引脚均为高电平,且内部RAM不受复位的影响。

图要点一下查看大图才清楚哦O(∩_∩)O

Ⅸ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我是一名单片机工程师,下面的讲解你参考一下.

.

51单片机共有40只引脚.下面这个就是最小系统原理图,就是靠这四个部分,这个单片机就可以运行起来了.(看下面的数字标记,1234)

.

这个脚是存储器使用选择脚,当这个脚接”地”时,那么就是告诉单片机,选择使用外部存储器,当这个脚接”5V”时,说明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如果选择外部的存储器,太浪费单片机仅有的资源,所以这一脚永远接电源5V(如上图所示),使用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

5 如果内部存储器不够容量,最多选择更高级的容量,就可以解决容量不够的问题了,就是这么简单

.

一天入门51单片机:点我学习

.

我是岁月哥,愿你学习愉快!

Ⅹ 单片机电路图怎么画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含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单片机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4位、8位单片机,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运行速度可以媲美电脑CPU的高速单片机。
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根据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单片机大致可以分为通用型/专用型、总线型/非总线型及工控型/家电型。通用型: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门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例如为了满足电子体温计的要求,在片内集成ADC接口等功能的温度测量控制电路。总线型:总线型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这类单片机称为非总线型单片机。控制型:一般工控型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用于家电的单片机多为专用型,通常是小封装、低价格,外围器件和外设接口集成度高。 显然,上述分类并不是惟一的和严格的。例如,80C51类单片机既是通用型又是总线型,还可以作工控用。

阅读全文

与单片机应用电路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oc文件夹 浏览:862
租广东联通服务器注意什么云空间 浏览:932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pdf 浏览:289
pwm单片机原理 浏览:346
ai算法在线修复图片 浏览:979
scratch编程中如何做射击游戏 浏览:476
at89c51编程器 浏览:341
项目经理叫醒程序员 浏览:342
autocad旋转命令 浏览:660
手机版wpsoffice怎么打包文件夹 浏览:579
在成都学车用什么app 浏览:818
grep命令管道 浏览:426
java修改重启 浏览:567
单片机供电方案 浏览:770
airpodspro一代怎么连接安卓 浏览:218
豌豆荚app上有什么游戏 浏览:285
公路商店app标签选什么 浏览:339
linuxoracle命令行登录 浏览:227
android深度休眠 浏览:173
php微信开发例子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