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单片机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单片机由于其较小的体积和很高的性价比,而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单片机的研发人员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基于单片机数字频率计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用单片机来设计数字频率计。因为在电子技术中,频率的测量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频率计要不断的提高其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在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中,简洁、高效、经济成为人们办事的一大宗旨。在电子技术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人们在设计电路时,都趋向于用竟可能少的硬件来实现,并且尽力把以前由硬件实现的功能部分,通过软件来解决。因为软件实现比硬件实现具有易修改的特点,如简单的修改几行源代码就比在印制电路板上改变几条连线要容易的多,故基于微处理器的电路往往比传统的电路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因为数字频率计是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所以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数字电路中,频率计属于时序电路,它主要由具有记忆功能的触发器构成。在计算机及各种数字仪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课题采用的是直接测频式的频率计,设计原理简单、电路稳定、测量精度高,大大的缩短了生产周期。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由于当今社会的需要,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频率的测量的精度也需要更高更准确的时频基准和更精密的测量技术。而频率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为标准频率源的精度以及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目前,测量频频的方法有直接测频法、内插法、游标法、频差倍增法等等。直接测频的方法较简单,但精度不高。频差倍增多法和周期法是一种频差倍增法和差拍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被测信号和参考信号经频差倍增使被测信号
的相位起伏扩大,再通过混频器获得差拍信号,用电子计数器在低频下进行多周期测量,能在较少的倍增次数和同样的取样时间情况下,得到比测频法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测量精度,但是仍然存在着时标不稳而引入的误差和一定的触发误差。
在电子系统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到处看见处理离散信息的数字电路。供消费用的冰箱和电视、航空通讯系统、交通控制雷达系统、医院急救系统等在设计过程中都用到数字技术。 数字频率计是现代通信测量设备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不但要求电路产生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都高的信号,也要能方便的改变频率。
数字频率计的实现方法主要有:直接式、锁相式、直接数字式和混合式
(1)直接式
优点:速度快、相位噪声低,但结构复杂、杂散多,一般只应用在地面雷达中。
(2)锁相式
优点: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制作频率高,功耗低,容易实现系列化、小型化、模
块化和工程化。
(3)直接数字式
优点:电路稳定、精度高、容易实现系列化、小型化、模块化和工程化。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研究内容:本课题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种数字频率计,应用单片机中的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完成频率的测量。
实验方案:
图1 频率计总体设计框图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目标: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画出电路图并用软件仿真
工作特色:
(1)运用了单片机技术;
(2)运用了C语言、电路等知识;
(3)采用电脑等工具;
(4)采用显示模块、分频模块、单片机模块等;
(5)简单易理解,十分实用。
工作进度:
1、查阅文献,翻译英文资料,书写开题报告; 第1---4周
2、相关资料的获取和必要知识的学习 ; 第5---9周
3、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并调试 第10--14周
4、撰写论文; 第15--16周
5、总结,准备答辩; 第17周
五、参考文献
[1]李学海着.标准80C51单片机基础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戴仙金主编.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诚人.高宏洋等.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龚运新编着.单片机C语言开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天凡等编着.51单片机C语言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 张义和.王敏男等.例说51单片机(C语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 张洪润、刘秀英、张亚凡等.单片机应用设计200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8] 彭为、黄科、雷道仲等.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9] 李学海着.标准80C51单片机基础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0]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8.
[11] 余发山,王福忠.单片机原理应用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12]V.Yu.Teplov,A.V. Anisimov.Thermostat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rmoelectric Moles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J] ,2002
[13] Yeager Brent.How to troubleshoot your electronic scale[J]. Powder and Bulk Engineering. 1995
[14]WeiXiaoRu,JuJianZhi.Design of a CCD's driving circuit based on ATmega16.Microcomputer&Its Applications,2010,(16).
[15]HeLianYun,The Traffic Signal Lamp System Controlled with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Computer Study,2008,(01).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生产(社会)实践
课题类型:毕业设计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对于广大居民,尤其是单独居住的老人,无人看护的病人、婴幼儿童等弱势群体在遇到火灾时,行动不便,逃生能力不强,逃生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对他们来说火灾的早期报警,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或者及时通知救援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显得更为重要。
火灾报警器可以让百姓的家居生活更加安全,本报警器是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火灾烟雾浓度、温度检测系统,它将传感器输出地电压信号进行A/D转换、滤波、线性化,由单片机将电压值转换为气体浓度和温度送LCD1602液晶显示,并判断是否超过报警上限,若超过,则发出声光报警[1],并将报警情况通过GSM模块发出,同时可以实现消防局对火灾报警的集中接警,专业化处警,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快的接警和处警。同时还为接处警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辅助决策手段,提高消防队伍快速反应的能力,密切警民关系。高效的工作,还可以减少火灾给居民带来的人生安全的危害和财产的损失。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
(2)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
(3)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6)超早期火灾探测器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
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使用[2]。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小型化、社区化、蓝牙化、高灵敏化等。这也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四、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设计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火灾检测与报警系统,可以通过气体传感器实时获取可燃气体浓度、温度传感器获得火灾现场温度,并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当浓度或温度超过限定值时则报警并且把报警情况发送到报警器所设定的终端上。以方便人们更好的掌握安全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五、拟采取的方法、技术或设计(开发)工具
本设计主要以MCS-51系列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核心,它自带8K的FLASH程序存储器,它的核心处理单元为8位。数据处理主要是对数字温度传感器18B20采集温度数据和对MQ-2烟物传感器进行AD采集,并进行逻辑判断,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输出到数码管显示和使蜂鸣器动作[3]。整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设计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温度采集电路,MQ-2烟物传感器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显示电路,报警与控制电路和GSM模块。软件设计部分包括系统主程序,温度采集子程序,数码管显示子程序,GSM模块子程序和输出驱动子程序,均采用51系列C语言编程实现。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进度计划:
2014.12.15 - 2015.3.1: 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015.3.2 - 2015.3.6:完成需求分析
2015.3.7 - 2015.3.12: 完成概要设计
2015.3.13 - 2015.4.1:完成详细设计
2015.4.2 - 2015.4.10完成编码
2015.4.11 - 2015.4.13: 完成软件测试
2015.4.14 - 2015.4.25:整理资料、撰写设计报告
2015.4.26 - 2015.4.30:根据导师要求,完善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
⑵ 基于单片机AT89C51彩灯控制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呀,要1500字以上呢
单片机课程设计: 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浏览次数:1188次悬赏分:100 | 解决时间:2009-1-10 13:56 | 提问者:lw56340184
课题: 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1、 内容与要求
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彩灯控制器的主控制器芯片,用LED作为端口监视器件。
2、设计要点及基本功能
(1)8路输出端口,每一个端口输出给外接的显示驱动装置提供控制信号;
(2)输出方式有多种:
a、闭合展开显示(灯1、8亮,其余熄灭;延时10ms,灯2、7亮,其余熄灭;延时10ms,灯3、6亮,其余熄灭;延时10ms,灯4、5亮,其余熄灭;延时10m,灯3、6亮,其余熄灭;延时10ms,灯2、7亮,其余熄灭;依次循环。)
b、8个LED依次循环显示。(8~1循环)
c、依次来回显示(1~8,8~1来回显示)
3、基本步骤
(1)分析题意,确定设计方案
(2)选择单片机型号
(3)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计算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
(4)编写程序
(5)软、硬件调试件调试
4、设计报告要求:
(1)封面
(2)内容提要
(3)目录
(4)正文
①概述所设计题目的意义、本人所做的工作及系统的主要功能;
②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③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④软、硬件调试过程及方法描述
⑤源程序代码
(5)课程设计体会
(6)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问题补充:
关你屁事```
你他妈未必就什么都懂?
⑶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文献综述怎么写
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摘要:本文采用AT89C5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直流电机高速系统。AT89C52产生单极性工作制的定频PWM脉冲,配合驱动能力强大的L298,从而实现控制和调整直流电机转速和转向的功能。利用软件编程,能够设置多个占空比不同的脉冲,使得电机转速可以逐步增大或减小,同时在LCD上显示电机的工作状态,易于观察和识别。本设计主要由电机调速控制模块和LCD显示模块组成,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运行稳定的特点,是对于小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的一种探究。 关键词:AT89C52 定频PWM LCD 直流电机 目 录 1 绪论... 1 2 方案设计... 1 2.1 功能要求... 1 2.2 方案论证... 1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3 3.1 电机调速控制模块... 3 3.2 LCD显示模块... 6 3.3 硬件设计总原理图... 11 4 系统软件的设计... 12 4.1 主程序... 12 5 调试及性能分析... 14 5.1 调试与测试... 14 6 结论... 15 7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⑷ 51系列单片机特点,型号和性能
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主要产品
Intel(英特尔)的:80C31、80C51、87C51,80C32、80C52、87C52等;
ATMEL(艾德梅尔)的:89C51、89C52、89C2051,89S51(RC),89S52(RC)等;
Philips(飞利浦)、华邦、Dallas(拉达斯)、Siemens(西门子)等公司的许多产品;
STC(国产宏晶)单片机:89c51、89c52、89c516、90c516等众多品牌。
⑸ 关于51单片机编程器的作用、意义,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可以说,二十世纪跨越了三个“电”的时代,即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现已进入的电脑时代。不过,这种电脑,通常是指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组成(如图1所示)。还有一类计算机,大多数人却不怎么熟悉。这种计算机就是把智能赋予各种机械的单片机(亦称微控制器,如图2所示)。顾名思义,这种计算机的最小系统只用了一片集成电路,即可进行简单运算和控制。因为它体积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机械的“肚子”里。它在整个装置中,起着有如人类头脑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个装置就瘫痪了。现在,这种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一旦用上了单片机,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换代的功效,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机等。现在有些工厂的技术人员或其它业余电子开发者搞出来的某些产品,不是电路太复杂,就是功能太简单且极易被仿制。究其原因,可能就卡在产品未使用单片机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上。
在计算机出现以前,有不少能工巧匠做出了不少精巧的机械。 进入电器时代后,人们借助电气技术实现了自动控制机械,自动生 产线甚至自动工厂,并且大大地发展了控制理论。然而,在一些大 中型系统中自动化结果均不理想。只有在计算机出现后,人们才见 到了希望的曙光。如今借助计算机逐渐实现了人类的梦想。但是, 计算机出现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计算机作为科学武器,在科学的 神圣殿堂里默默地工作,而工业现场的测控领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 应用。只有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出现后,计算机才真正 地从科学的神圣殿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现代 化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武器。目前,单片机在民用和工业测 控领域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VCD,遥 控器,游戏机,电饭煲等无处不见单片机的影子,单片机早已深深 地溶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单片机能大大地提高这些产品的智能性,易用性及节能性等主要性能指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在工农业生产 上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单片机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1--通用型单片机
2--专用型单片机
专用型单片机是指用途比较专一,出厂时程序已经一次性固化好, 不能再修改的单片机。例如电子表里的单片机就是其中的一种。 其生产成本很低。
通用型单片机的用途很广泛,使用不同的接口电路及编制不同的应用程序就可完成不同的功能。小到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大到机器设备和整套生产线都可用单片机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⑹ 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的作品目录
第1篇入门篇
1.1单片机概述
1.1.1什么是单片机
1.1.2单片机标号信息及封装类型
1.1.3单片机能做什么
1.1.4如何开始学习单片机
1.251单片机外部引脚介绍
1.3电平特性
1.4二进制与十六进制
1.4.1二进制
1.4.2十六进制
1.5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1.5.1与
1.5.2或
1.5.3非
1.5.4同或
1.5.5异或
1.6单片机的C51基础知识介绍
1.6.1利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的优点
1.6.2C51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1.6.3C51数据类型扩充定义
1.6.4C51中常用的头文件
1.6.5C51中的运算符
1.6.6C51中的基础语句
1.6.7学习单片机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2.1Keil工程建立及常用按钮介绍
2.1.1Keil工程的建立
2.1.2常用按钮介绍
2.2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3while语句
2.4for语句及简单延时语句
2.5Keil仿真及延时语句的精确计算
2.6不带参数函数的写法及调用
2.7带参数函数的写法及调用
2.8利用C51库函数实现流水灯
第2篇内外部资源操作篇
3.1数码管显示原理
3.2数码管静态显示
3.3数码管动态显示
3.4中断概念
3.5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
4.1独立键盘检测
4.2矩阵键盘检测
5.1模拟量与数字量概述
5.2A/D转换原理及参数指标
5.3ADC0804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5.4D/A转换原理及其参数指标
5.5DAC0832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5.6DAC0832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的方法
第6章串行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
6.1并行与串行基本通信方式
6.2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转换
6.3波特率与定时器初值的关系
6.451单片机串行口结构描述
6.5串行口方式1编程与实现
6.6串行口打印在调试程序中的应用
第7章通用型1602,12232,12864液晶操作方法
7.1液晶概述
7.2常用1602液晶操作实例
7.3常用12232液晶操作实例
7.4常用12864液晶操作实例
第8章I2C总线AT24C02芯片应用
8.1I2C总线概述
8.2单片机模拟I2C总线通信
8.3E2PROMAT24C02与单片机的通信实例
第9章基础运放电路专题
9.1运放概述及参数介绍
9.2反相放大器
9.3同相放大器
9.4电压跟随器
9.5加法器
9.6差分放大器
9.7微分器
9.8积分器
第3篇提高篇
第10章定时器/计数器应用提高
10.1方式0应用
10.2方式2应用
10.3方式3应用
10.452单片机定时器2介绍
10.5计数器应用
第11章串行口应用提高
11.1方式0应用
11.2方式2和方式3应用
11.3单片机双机通信
11.4单片机多机通信
第12章指针
12.1指针与指针变量
12.1.1内存单元、地址和指针
12.1.2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与引用
12.2指针变量的运算
12.3指针与数组
12.3.1指针与一维数组
12.3.2指针与多维数组
12.4指针与函数
12.4.1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
12.4.2指向函数的指针
12.4.3指针型函数
12.5指针与字符串
12.5.1字符串的表达形式
12.5.2字符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12.5.3使用字符指针与字符数组的区别
12.6指针数组与命令行参数
12.6.1指针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12.6.2指向指针的指针
12.6.3指针数组作为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12.7指针小结
12.7.1指针概念综述
12.7.2指针运算小结
12.7.3等价表达式
12.8C51中指针的使用
12.8.1指针变量的定义
12.8.2指针应用
第13章STC系列51单片机功能介绍
13.1单片机空闲与掉电模式应用
13.2“看门狗”概念及其应用
13.3用软件实现系统复位
13.4内部扩展RAM的应用
13.5扩展P4口的应用
13.6内部E2PROM的应用
13.7STC89系列单片机内部A/D应用
13.8STC12系列单片机内部A/D应用
13.9STC12系列单片机的PCA/PWM介绍
13.10STC12系列单片机的SPI接口介绍
13.11STC12系列单片机的“576MHz”超速运行
第4篇实战篇
第14章利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设计一个时钟
14.1如何从矩阵键盘中分解出独立按键
14.2原理图分析
14.3实例讲解
第15章使用DS12C887时钟芯片设计高精度时钟
15.1时钟芯片概述
15.2DS12C887时钟芯片介绍
15.3如何用TX-1C实验板扩展本实验
15.4原理图分析
15.5实例讲解
第16章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设计温控系统
16.1温度传感器概述
16.2DS18B20温度传感器介绍
16.3实例讲解
第17章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
17.1控制器原理图分析
17.2控制器板上元件介绍
17.3实例讲解
第18章VC、VB(MSCOMM控件)与单片机通信实现温度显示
18.1VCMSCOMM控件与单片机通信实现温度显示
18.2VBMSCOMM控件与单片机通信实现温度显示
第5篇拓展篇
第19章使用Protell99绘制电路图全过程
19.1绘制电路板概述
19.2建立工程
19.3制作元件库
19.4添加封装及制作PCB封装库
19.5错误检查及生成PCB
19.6布线电气特性设置
19.7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
第20章ISD400x系列语音芯片应用
20.1ISD400x系列语音芯片介绍
20.2ISD400x系列语音芯片操作规则
20.3ISD400x系列语音芯片应用实现
第21章电机专题
21.1直流电机原理及应用
21.2步进电机原理及应用
21.3舵机原理及其应用
第22章常用元器件介绍
22.1二极管
22.2电容
22.3场效应管
22.4光耦
22.5蜂鸣器
22.6继电器
22.7自恢复保险
22.8瞬态电压抑制器
22.9晶闸管(可控硅)
22.10电荷泵
第23章直流稳压电源专题
23.1整流电路
23.2滤波电路
23.3稳压电路
23.4集成稳压模块的使用
23.5串联开关型稳压电源
第24章运放扩展专题
24.1简单低通滤波器
24.2“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24.3光电放大器
24.4精密电流源
24.5可调参考电压源
24.6复位稳定放大器
24.7模拟乘法器
24.8全波整流器和平均值滤波器
24.9正弦波振荡器
24.10三角波发生器
24.11自动跟踪对称电源
24.12可调实验电源
24.13运放相关术语表
附录A天祥电子开发实验板简介
A.1TX-1C51单片机开发板(配套详细视频教程)
A.2AVR单片机开发板(配套详细视频教程)
A.3PIC单片机开发板(配套详细视频教程)
A.4J-Link全功能ARM仿真器
A.5三星S3C44B0ARM7入门级开发板
A.6三星S3C44B0ARM7提高级开发板
A.7TX-51STAR51单片机开发板(配套详细视频教程)
参考文献
⑺ 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的内容简介
《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以目前流行的软、硬件仿真软件Proteus为核心,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叙述了该软件在51单片机课程教学和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全书共9章,主要介绍51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在Proteus中原理图的绘制与仿真及PCB的制作、Proteus在单片机软件程序设计中的应用,Proteus在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书中选择的实例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阅读这些实例,读者可以在不花费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学习和开发单片机软、硬件系统。
~第1章80C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1.180C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
1.2KeilC51的使用
1.2.1创建项目
1.2.2调试程序
1.3仿真器
1.4编程器
1.5ISP下载
1.6串行调试软件
第2章Proteus7.1入门
2.1ProteusISIS的操作及电路原理图设计
2.1.1ProteusISIS简介
2.1.2ProteusISIS编辑环境及参数设置
2.1.3ProteusISIS原理图设计
2.1.4ProteusISIS元件制作
2.2ProteusVSM虚拟系统模型
2.2.1激励源
2.2.2ProteusVSM虚拟仪器的使用
2.3ProteusARES的PCB设计
2.3.1ProteusARES简介
2.3.2ProteusARES参数设置
2.3.3ProteusARES中的PCB制作实例
第3章51系列软件程序设计与仿真
3.1清零、置位程序的设计与仿真
3.1.1片内清零程序的设计
3.1.2片内清零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1.3片外清零程序的设计
3.1.4片外清零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1.5置位程序的设计
3.1.6置位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2拼字程序的设计与仿真
3.2.1片内拼字程序的设计
3.2.2片内拼字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5.1数据排序程序的设计
3.2.3片外拼字程序的设计
3.2.4片外拼字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3拆字程序的设计与仿真
3.3.1片内拆字程序的设计
3.3.2片内拆字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3.3片外拆字程序的设计
3.3.4片外拆字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4数据块传送程序的设计与仿真
3.4.1数据块传送程序的设计
3.4.2数据块传送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3.5数据排序程序的设计与仿真
3.5.2数据排序程序的调试与仿真
第4章51系列通用I/O控制
4.1P1口的应用(一)
4.1.1硬件设计
4.1.2程序设计
4.1.3调试与仿真
4.2P1口的应用(二)
4.2.1硬件设计
4.2.2程序设计
4.2.3调试与仿真
4.3闪烁灯
4.3.1硬件设计
4.3.2程序设计
4.3.3调试与仿真
4.4流水灯
4.4.1硬件设计
4.4.2程序设计
4.4.3调试与仿真
4.5花样灯(一)
4.5.1硬件设计
4.5.2程序设计
4.5.3调试与仿真
4.6花样灯(二)
4.6.1硬件设计
4.6.2程序设计
4.6.3调试与仿真
4.7模拟交通灯
4.7.1硬件设计
4.7.2程序设计
4.7.3调试与仿真
4.8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一)
4.8.1硬件设计
4.8.2程序设计
4.8.3调试与仿真
4.9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二)
4.9.1硬件设计
4.9.2程序设计
4.9.3调试与仿真
4.10中断系统的应用(一)
4.10.1硬件设计
4.10.2程序设计
4.10.3调试与仿真
4.11中断系统的应用(二)
4.11.1硬件设计
4.11.2程序设计
4.11.3调试与仿真
4.12两个单片机串行通信
4.12.1硬件设计
4.12.2程序设计
4.12.3调试与仿真
4.13串行口扩展应用
4.13.1硬件设计
4.13.2程序设计
4.13.3调试与仿真
第5章音乐的应用
5.1单片机唱歌
5.1.1单片机产生音调的基础知识
5.1.2音乐软件的设计
5.1.3歌曲的设计
5.1.4调试与仿真
5.2电子琴
5.2.1电子琴的基础知识
5.2.2电子琴软件的设计
5.2.3调试与仿真
第6章LED数码管与键盘的应用
6.1LED数码管的应用
6.1.1LED数码管的结构及分类
6.1.2LED数码管的显示方式
6.1.3串行口驱动1位LED数码管的设计
6.1.4共阴极LED和共阳极LED的应用
6.1.50~~99计数器的设计
6.1.659s计时器的设计
6.1.7电子钟的设计
6.1.8MAX7219串行驱动LED数码管
6.2键盘的应用
6.2.1键盘的工作原理
6.2.2查询式键盘的设计
6.2.3矩阵式键盘的识别(一)
6.2.4矩阵式键盘的识别(二)
6.2.58255A并行I/O端口扩充键盘
第7章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应用
7.1数/模转换器的应用
7.1.1TLC5615的基础知识
7.1.2方波发生器
7.1.3锯齿波发生器
7.2模/数转换器的应用
7.2.1ADC0808的基础知识
7.2.2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第8章显示器的应用
8.1LED点阵显示器的应用
8.1.1LED点阵显示器的基础知识
8.1.2一个5×7点阵字符显示
8.1.3一个8×8点阵字符串显示
8.1.4两个8×8点阵字符串显示
8.1.5两个8×8点阵滚动显示
8.1.6一个16×16点阵汉字显示
8.1.7两个16×16点阵汉字显示
8.1.8两个16×16点阵汉字分批显示
8.2LCD(液晶显示器)的应用
8.2.1LCD的基础知识
8.2.2字符式LCD的应用
8.2.3汉字式LCD的应用
8.2.4汉字式LCD移位显示
8.2.5汉字式LCD滚动显示
第9章工业控制
9.1SPI总线DS1302实时时钟控制
9.1.1DS1302的基础知识
9.1.2DS1302采用1位LED显示时钟的设计
9.1.3DS1302采用MAX7219控制8位LED显示时钟的设计
9.2I2C总线24C04开启次数统计控制
9.2.124CXX的基础知识
9.2.224C04开启次数统计的设计
9.3RS-485在单片机多机通信中的应用
9.3.1RS-485接口标准简述
9.3.2RS-485在单片机多机通信中的应用设计
9.41-WireBusDS18B20温度测量的设计
9.4.1DS18B20的基础知识
9.4.2DS18B20测量温度的设计
9.5电动机转速控制
9.5.1步进电动机转速控制
9.5.2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
9.6电气模拟控制
9.6.1步进电动机的启动、停止控制
9.6.2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停止控制
9.6.3步进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9.6.4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9.6.5电动机的多地控制
附录A单片机指令速查表
附录BProteus的常用快捷键
参考文献~
⑻ 51单片机的优缺点
一、51单片机
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当然也是初学者们最容易上手学习的单片机,最早由Intel推出,由于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经典”,为以后的其它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1单片机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易上手的单片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特性
1、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同时在片内RAM区间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双重功能的地址区间,使用极为灵活,这一功能无疑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乘法和除法指令,这给编程也带来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单片机都不具备乘**能,作乘法时还得编上一段子程序调用,十分不便。
缺点
(虽然是经典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的)
1、AD、EEPROM等功能需要靠扩展,增加了硬件和软件负担
2、虽然I/O脚使用简单,但高电平时无输出能力,这也是51系列单片机的最大软肋
3、运行速度过慢,特别是双数据指针,如能改进能给编程带来很大的便利
4、51单片机保护能力很差,很容易烧坏芯片
应用范围:目前在教学场合和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大量被采用。
使用最多的器件:8051、80C51
⑼ 51单片机简介
51单片机是对目前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31单片机,
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31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目前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52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⑽ 基于51单片机的大学教室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的 文献综述怎么写啊1500--2000字左右的。
1、前言讲述系统设计背景,为什么需要这个智能系统,传统照明缺陷,智能系统的必要性。
2、正文:智能照明系统的构成,涉及技术点,简述技术点(如单片机技术,照明技术等)。
3、总结:综合评价系统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或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