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为linux内核打补丁
1.进入你的工作文件夹(cd /usr/src/linux);
2.解压 linux-2.4.18.tar.gz包(tar -zxf linux-2.4.18.tar.gz),会在当前目录生成一个名为 linux-2.4.18或linux的文件夹;
3.进入此文件夹,执行zcat ../patch-2.4.18.gz | patch -p2
4.结束
Ⅱ 如何将linux2.6.38内核移植到TQ2440
移植步骤:
1.修改根目录的Makefile中的ARCH=arm,CROSS-COMPILE=arm-linux-
2.在arch/arm/mach-s3c2440/mach-smdk2440.c中,将163行的s3c24xx_init_clocks(16934400)改为s3c24xx_init_clocks(12000000)。
3.修改arch/arm/tools/mach-types中379行的362改为168,因为uboot中定义的机器码是168.
4.修改arch/arm/boot/中的Makefile文件,在58行添加@cp -f arch/arm/boot/zImage zImage.bin,实现把生成的zImage文件复制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
5.在根目录的Makefile的1164行添加rm -f zImage.bin,使得在执行make distclean在清除产生的文件的同时,把内核根目录下的zImage也清除。
6.修改arch/arm/plat-s3c24xx/common-smdk.c中111行的static struct mtd_partition smdk_default_nand_part[]的nandflash分区为:
[0] = {
.name = "Andy_uboot",
.offset = 0x00000000,
.size = 0x00040000,
},
[1] = {
.name = "Andy_kernel",
.offset = 0x00200000,
.size = 0x00200000,
},
[2] = {
.name = "Andy_yaffs2",
.offset = 0x00400000,
.size = 0x0FB80000,
}
7.修改drivers/mtd/nand/s3c2410.c中的839行为chip->ecc.mode=NAND_ECC_NONE;
8.修改arch/arm/mach-s3c2440/mach-smdk2440.c中100行为.ulcon = 0x03。
9.在drivers/serial/samsung.c的51行添加
#include
#include
在433行添加:
if (port->line == 2) {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H(6), S3C2410_GPH6_TXD2);
s3c2410_gpio_pullup(S3C2410_GPH(6), 1);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H(7), S3C2410_GPH7_RXD2);
s3c2410_gpio_pullup(S3C2410_GPH(7), 1);
}
10.用git工具下载最新的yaffs2源代码。
具体为在终端输入git clone git://www.aleph1.co.uk/yaffs2下载最新的yaffs2,下
载完成给内核打补丁,进入yaffs目录,执行
./patch-kernel.sh c m opt/Andy/linux-2.6.38(以自己的内核目录为准),其中的c代表复制,m代表复合类型。
11.用make menuconfig配置linux内核。
12.执行make zImage,将生成的zImage.bin下载到TQ2440。
13.制作文件系统。
解压busybox-1.18.4.tar.bz2,修改busybox-1.18.4中的Makefile,在164行和190行分别修改为CROSS-COMPILE=arm-linux-和ARCH=arm。执行make,然后在执行make install。将生成_install复制到根目录,添加文件系统文件,用天嵌提供的mkyaffs2image生成root.bin的可执行文件,下载到开发板。
14.启动开发板,打印信息如下:
Start Linux ...
Copy linux kernel from 0x00200000 to 0x30008000, size = 0x00200000 ... Copy Kernel to SDRAM done,NOW, Booting Linux......
Uncompressing Linux... done, booting the kernel.
Linux version 2.6.38-Andy (root@Andy) (gcc version 4.3.3 (Sourcery G++ Lite 2009q1-176) ) #15 Fri Apr 8 20:21:42 CST 2011
CPU: ARM920T [41129200] revision 0 (ARMv4T), cr=c0007177
CPU: VIVT data cache, VIVT instruction cache
Machine: Andy's TQ2440 development board!
ATAG_INITRD is deprecated; please update your bootloader.
Memory policy: ECC disabled, Data cache writeback
CPU S3C2440A (id 0x32440001)
S3C24XX Clocks, Copyright 2004 Simtec Electronics
S3C244X: core 400.000 MHz, memory 100.000 MHz, peripheral 50.000 MHz
CLOCK: Slow mode (1.500 MHz), fast, MPLL on, UPLL on
Built 1 zonelists in Zone order, mobility grouping on. Total pages: 16256
Kernel command line: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
PID hash table entries: 256 (order: -2, 1024 bytes)
Dentry cache hash table entries: 8192 (order: 3, 32768 bytes)
Inode-cache hash table entries: 4096 (order: 2, 16384 bytes)
Memory: 64MB = 64MB total
Memory: 60896k/60896k available, 4640k reserved, 0K highmem
Virtual kernel memory layout:
vector : 0xffff0000 - 0xffff1000 ( 4 kB)
fixmap : 0xfff00000 - 0xfffe0000 ( 896 kB)
DMA : 0xffc00000 - 0xffe00000 ( 2 MB)
vmalloc : 0xc4800000 - 0xf6000000 ( 792 MB)
lowmem : 0xc0000000 - 0xc4000000 ( 64 MB)
moles : 0xbf000000 - 0xc0000000 ( 16 MB)
.init : 0xc0008000 - 0xc0025000 ( 116 kB)
.text : 0xc0025000 - 0xc0399000 (3536 kB)
.data : 0xc039a000 - 0xc03bac40 ( 132 kB)
SLUB: Genslabs=13, HWalign=32, Order=0-3, MinObjects=0, CPUs=1, Nodes=1
NR_IRQS:85
irq: clearing pending ext status 00080000
irq: clearing subpending status 00000003
irq: clearing subpending status 00000002
Console: colour mmy device 80x30
console [ttySAC0] enabled
Calibrating delay loop... 199.47 BogoMIPS (lpj=498688)
pid_max: default: 32768 minimum: 301
Mount-cache hash table entries: 512
CPU: Testing write buffer coherency: ok
gpiochip_add: gpios 288..303 (GPIOK) failed to register
gpiochip_add: gpios 320..334 (GPIOL) failed to register
gpiochip_add: gpios 352..353 (GPIOM) failed to register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16
S3C2440: Initialising architecture
S3C2440: IRQ Support
S3C24XX DMA Driver, Copyright 2003-2006 Simtec Electronics
DMA channel 0 at c4808000, irq 33
DMA channel 1 at c4808040, irq 34
DMA channel 2 at c4808080, irq 35
DMA channel 3 at c48080c0, irq 36
S3C244X: Clock Support, DVS off
bio: create slab at 0
SCSI subsystem initialized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usbfs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hub
usbcore: registered new device driver usb
s3c-i2c s3c2440-i2c: slave address 0x10
s3c-i2c s3c2440-i2c: bus frequency set to 97 KHz
s3c-i2c s3c2440-i2c: i2c-0: S3C I2C adapter
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 Driver Version 1.0.23.
cfg80211: Calling CRDA to update world regulatory domain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2
IP route cache hash table entries: 1024 (order: 0, 4096 bytes)
TCP established hash table entries: 2048 (order: 2, 16384 bytes)
TCP bind hash table entries: 2048 (order: 1, 8192 bytes)
TCP: Hash tables configured (established 2048 bind 2048)
TCP reno registered
UDP hash table entries: 256 (order: 0, 4096 bytes)
UDP-Lite hash table entries: 256 (order: 0, 4096 bytes)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1
RPC: Registered udp transport mole.
RPC: Registered tcp transport mole.
RPC: Registered tcp NFSv4.1 backchannel transport mole.
msgmni has been set to 118
io scheler noop registered (default)
s3c2440-uart.0: ttySAC0 at MMIO 0x50000000 (irq = 70) is a S3C2440
s3c2440-uart.1: ttySAC1 at MMIO 0x50004000 (irq = 73) is a S3C2440
s3c2440-uart.2: ttySAC2 at MMIO 0x50008000 (irq = 76) is a S3C2440
loop: mole loaded
S3C24XX NAND Driver, (c) 2004 Simtec Electronics
s3c24xx-nand s3c2440-nand: Tacls=2, 20ns Twrph0=6 60ns, Twrph1=2 20ns
s3c24xx-nand s3c2440-nand: NAND ECC disabled
NAND device: Manufacturer ID: 0xec, Chip ID: 0xda (Samsung NAND 256MiB 3,3V 8-bit)
NAND_ECC_NONE selected by board driver. This is not recommended !!
Scanning device for bad blocks
Bad eraseblock 62 at 0x0000007c0000
Bad eraseblock 1435 at 0x00000b360000
cmdlinepart partition parsing not available
Creating 3 MTD partitions on "NAND":
0x000000000000-0x000000040000 : "Andy_uboot"
0x000000200000-0x000000400000 : "Andy_kernel"
0x000000400000-0x00000ff80000 : "Andy_yaffs2"
dm9000 Ethernet Driver, V1.31
Now use the default MAC address: 10:23:45:67:89:ab
eth0: dm9000e at c4810000,c4814004 IRQ 51 MAC: 10:23:45:67:89:ab (EmbedSky)
ohci_hcd: USB 1.1 'Open' Host Controller (OHCI) Driver
s3c2410-ohci s3c2410-ohci: S3C24XX OHCI
s3c2410-ohci s3c2410-ohci: new USB bus registered, assigned bus number 1
s3c2410-ohci s3c2410-ohci: irq 42, io mem 0x49000000
usb usb1: New USB device found, idVendor=1d6b, idProct=0001
usb usb1: New USB device strings: Mfr=3, Proct=2, SerialNumber=1
usb usb1: Proct: S3C24XX OHCI
usb usb1: Manufacturer: Linux 2.6.38-Andy ohci_hcd
usb usb1: SerialNumber: s3c24xx
hub 1-0:1.0: USB hub found
hub 1-0:1.0: 2 ports detected
Initializing USB Mass Storage driver...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usb-storage
USB Mass Storage support registered.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usbserial
usbserial: USB Serial Driver core
USB Serial support registered for pl2303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pl2303
pl2303: Prolific PL2303 USB to serial adaptor driver
s3c2410_udc: debugfs dir creation failed -19
mousedev: PS/2 mouse device common for all mice
S3C24XX RTC, (c) 2004,2006 Simtec Electronics
s3c-rtc s3c2410-rtc: rtc disabled, re-enabling
s3c-rtc s3c2410-rtc: rtc core: registered s3c as rtc0
i2c /dev entries driver
S3C2410 Watchdog Timer, (c) 2004 Simtec Electronics
s3c2410-wdt s3c2410-wdt: watchdog inactive, reset disabled, irq enabled
usbcore: registered new interface driver usbhid
usbhid: USB HID core driver
ALSA device list:
No soundcards found.
TCP cubic registered
lib80211: common routines for IEEE802.11 drivers
s3c-rtc s3c2410-rtc: setting system clock to 2000-01-02 00:47:19 UTC (946774039)
yaffs: dev is 32505858 name is "mtdblock2" rw
yaffs: passed flags ""
VFS: Mounted root (yaffs filesystem) on device 31:2.
Freeing init memory: 116K
Please press Enter to activate this console.
移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将在下一节说明。还有一些驱动没有移植。继续努力!
在移植linux2.6.38过程中,遇见了很多的问题,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和在图书馆不停的查阅资料,终于成功了。下面将移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放方法与大家共享一下。
1、编译内核时yaffs2出现unknown field 'clear_inode' specified in initializer的
错误,原因是所下载的yaffs2不支持linux2.6.38.
解决方法:最新的yaffs2采用git发布,所以采用git工具下载最新的yaffs2源代码。
具体为在终端输入git clone git://www.aleph1.co.uk/yaffs2下载最新的yaffs2,下
载完成给内核打补丁,进入yaffs目录,执行
./patch-ker.sh c m opt/Andy/linux-2.6.38(以自己的内核目录为准),其中的c代表复制,m代表复合类型。
2、移植linux内核到开发板后,出现data abort的错误,错误原因为内核大小超过了2M,
天嵌的Uboot只分配给内核2M的空间,所以报错。
解决方法:精简内核,使其小于2M。或者修改Uboot,是内核大小大于2M。
所以个人认为天嵌的Uboot值得改进,下一步我将移植Uboot,用自己的Uboot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嘿嘿
3.移植内核时,出现Uncompressing Linux... done, booting the kernel后,系统不能启动,网上好多人说是因为在menuconfig选项中的Boot options中的Default kernel command string中没有设置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 rootfs=yaffs2 rw。其实不用设置这个参数也可以,我采用在内核配置文件中将Kernel Feature/Provide old way to pass kernel parameters选上就行了,因为天嵌用的bootloader太老了,从打印的内核信息中就可以看出。(ATAG_INITRD is deprecated; please update your bootloader.)
4.内核启动时,出现Failed to execute /linuxrc的错误,原因是:
(1)文件系统中没有包含linuxrc的可执行文件。在文件系统中添加linuxrc就可完成linux的启动。
(2)在/driver/mtd/nand/s3c2410.c中将chip->ecc.mode = NAND_ECC_SOFT;改为chip->ecc.mode = NAND_ECC_NONE;并在配置内核中将Samsung S3C NAND Hardware ECC选项删掉。
这个问题纠结了我好久,我遇见这个问题后,先尝试用nfs挂载,能够挂载上,所以我确定肯定是nandflash出了问题了,以为nandflash坏了(因为被我不停的擦写,嘿嘿),后来用天嵌自带的镜像试了是好的,我就明白了,估计是我的nand驱动有问题了,仔细检查驱动,发现内核配置中的Samsung S3C NAND Hardware ECC没有去掉,,一个小小的问题折磨了我这么久。所以一定一定要仔细啊。
5.编译串口驱动是出现error: implicit declaration of function 's3c2410_gpio_cfgpin'的错误,是因为内核版本2.6.38的内核定义s3c2410_gpio_cfgpin是在linux/gpio.h中,所以添加#include 后即可。
6.编译串口驱动是出现error: 'S3C2410_GPH6' undeclared (first use in this function)是因为在内核版本2.6.38的内核定义s3c2410_gpio_cfgpin的函数变量采用的是S3C2410_GPH(6),而非S3C2410_GPH6,将其改为S3C2410_GPH(6)即可解决问题。
7.linux内核2.6.38的串口程序samsung.c在/driver/tty/serial中。这里与原来的内核版本不一致。这个要注意,内核版本改了,接口也改了,我当时找不到samsung.c,然后通过find命令一看,晕,原来在这里面。
8.在添加yaffs2内核支持时,找不到Kconfig,复制Yaffs2文件夹中的Kconfig_muti到linux内核的fs/yaffs2中,并将Kconfig_muti修改为Kconfig。
Ⅲ Linux日志式文件系统面面观
文件系统是用来管理和组织保存在磁盘驱动器上的数据的系统软件,其实现了数据完整性的保 证,也就是保证写入磁盘的数据和随后读出的内容的一致性。除了保存以文件方式存储的数据以外,一个文件系统同样存储和管理关于文件和文件系统自身的一些重要信息(例如:日期时间、属主、访问权限、文件大小和存储位置等等)。这些信息通常被称为元数据(metadata)。
由于为了避免磁盘访问瓶颈效应,一般文件系统大都以异步方式工作,因此如果磁盘操作被突然中断可能导致数据被丢失。例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当你处理一个在linux的ext2文件系统上的文档,突然机器崩溃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这几种可能:
*当你保存文件以后,系统崩溃。这是最好的情况,你不会丢失任何信息。只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继续工作。
*在你保存文件之前系统崩溃。你会丢失你所有的工作内容,但是老版本的文档还会存在。
*当正在将保存的文档写入磁盘时系统崩溃。这是最糟的情况:新版文件覆盖了旧版本的文件。这样磁盘上只剩下一个部分新部分旧的文件。如果文件是二进制文件那么就会出现不能打开文件的情况,因为其文件格式和应用所期待的不同。
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如果系统崩溃是发生在驱动器正在写入元数据时,那么情况可能更糟。这时候就是文件系统发生了损坏,你可能会丢失整个目录或者整个磁盘分区的数据。
linux标准文件系统(ext2fs)在重新启动时会通过调用文件扫描工具fsck试图恢复损坏的元数据信息。由于ext2文件系统保存有冗余的关键元数据信息的备份,因此一般来说不大可能出现数据完全丢失。系统会计算出被损坏的数据的位置,然后或者是通过恢复冗余的元数据信息,或者是直接删除被损坏或是元数据信息损毁的文件。
很明显,要检测的文件系统越大,检测过程费时就越长。对于有几十个G大小的分区,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来进行检测。由于Linux开始用于大型服务器中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因此就越来越不能容忍长时间的当机时间。这就需要更复杂和精巧的文件系统来替代ext2。
因此就出现了日志式文件系统(journalling filesystems)来满足这样的需求。
什么是日志式文件系统
这里仅仅对日志式文件系统进行简单的说明。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信息请参考文章日志式文件系统,或者是日志式文件系统介绍。
大多数现代文件系统都使用了来自于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提高崩溃恢复能力而开发的日志技术。磁盘事务在被真正写入到磁盘的最终位置以前首先按照顺序方式写入磁盘中日志区(或是log区)的特定位置。
根据日志文件系统实现技术的不同,写入日志区的信息是不完全一样的。某些实现技术仅仅写文件系统元数据,而其他则会记录所有的写操作到日志中。
现在,如果崩溃发生在日志内容被写入之前发生,那么原始数据仍然在磁盘上,丢失的仅仅是最新的更新内容。如果当崩溃发生在真正的写操作时(也就是日志内容已经更新),日志文件系统的日志内容则会显示进行了哪些操作。因此当系统重启时,它能轻易根据日志内容,很快地恢复被破坏的更新。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得到完整的数据,不会出现损坏的分区的情况。由于恢复过程根据日志进行,因此整个过程会非常快只需要几秒钟时间。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日志文件系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使用文件扫描工具fsck了。随机发生的文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错误是根据日志是无法恢复的,必须借助于fsck工具。
目前Linux环境下的日志文件系统
在下面的内容里将讨论三种日志文件系统:第一种是ext3,由Linux内核Stephen Tweedie开发。ext3是通过向ext2文件系统上添加日志功能来实现的,目前是redhat7.2的默认文件系统;Namesys开发的ReiserFs日志式文件系统,可以下载,目前Mandrake8.1采用该日志式文件系统。SGI在2001年三月发布了XFS日志式文件系统。可以在 oss.sgi.com/projects/xfs/下载。下面将对这三种日志文件系统采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检测和性能测试。
安装ext3
关于ext3文件系统技术方面的问题请参考Dr. Stephen Tweedie的论文和访谈。ext3日志式文件系统直接来自于其祖先ext2文件系统。其具有完全向后兼容的关键特性,实际上其仅仅是在ext2日志式文件系统上添加了日志功能。其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现代文件系统所具有的能提高文件数据处理速度和解压的高性能。
ext3从 2.2.19开始是作为一个补丁方式存在的。如果希望对内核添加对ext3文件系统的支持,就需要使用补丁,可以得到补丁程序,一共需要如下文件:
* ext3-0.0.7a.tar.bz2:内核补丁
* e2fsprogs-1.21-WIP-0601.tar.bz2 支持ext3的e2fsprogs程序套件
拷贝linux-2.2.19.tar.bz2和ext3-0.0.7a.tar.bz2到/usr/src目录下,进行解压:
mv linux linux-old
tar -Ixvf linux-2.2.19.tar.bz2
tar -Ixvf ext3-0.0.7a.tar.bz2
cd linux
cat ../ext3-0.0.7a/linux-2.2.19.kdb.diff | patch -sp1
cat ../ext3-0.0.7a/linux-2.2.19.ext3.diff | patch -sp1
首先对内核添加SGI的kdb内核调试器补丁,第二个是ext3文件系统补丁。下来就需要配置内核,对文件系统部分的"Enable Second extended fs development code"回答Yes。然后编译。
内核编译安装以后,需要安装e2fsprogs软件套件:
tar -Ixvf e2fsprogs-1.21-WIP-0601.tar.bz2
cd e2fsprogs-1.21
./configure
make
make check
make install
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分区上创建一个ext3文件系统,使用新内核重新启动,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创建新的日志文件系统或者对一个已有的ext2文件系统升级到ext3日志文件系统。
对于需要创建新ext3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只需要使用安装的e2fsprogs软件包中的mke2fs命令加-f参数就可以创建新的ext3文件系统:
mke2fs -j /dev/xxx
这里/dev/xxx是希望创建ext3文件系统的新分区。-j参数表示创建ext3而不是ext2文件系统。可以使用参数"-Jsize="来指定希望的日志区大小(n单位为M)。
升级一个已有的ext2,使用tune2fs就可以了:
tune2fs -j /dev/xxx
你可以对正在加载的文件系统和没有加载的文件系统进行升级操作。如果当前文件系统正在被加载,则文件.journal会在文件系统加载点的所在目录被创建。如果是升级一个当时没有加载的文件系统,则使用隐含的系统inode来记录日志,这时候文件系统的所有内容都会被保留不被破坏。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加载ext3文件系统:
mount -t ext3 /dev/xxx /mount_dir
由于ext3实际上是带有日志功能的ext2文件系统 ,因此一个ext3文件系统可以以ext2的方式被加载。
安装XFS文件系统
如果需要从技术方面了解XFS文件系统,请参考SGI的XFS文件系统和SGI信息页面。也可以参考FAQ。
XFS是一个SGI开发的linux环境下的日志文件系统,它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最初是使用在IRIX系统上的文件系统。XFS遵循GPL版权申明。目前xfs文件系统最新版本是1.02。下载得到对内核xfs文件系统支持补丁或者直接下载RPM包方式的内核,下面我们就以补丁方式说明如何对2.4.14内核使用xfs。首先下载如下内容
patch-2.4.14-xfs-1.0.2.bz2
patch-2.4.14-xfs-1.0.2-kdb.bz2
拷贝Linux内核linux-2.4.2.tar.bz2到 /usr/src目录下,修改老的内核目录名,然后解压新内核:
mv linux linux-old
tar -Ixf inux-2.4.2.tar.bz2
拷贝每个每个补丁到内核源码目录下(例如:/usr/src/linux),并打补丁:
zcat patch-2.4.14-xfs-1.0.2.bz2 | patch -p1
zcat patch-2.4.14-xfs-1.0.2-kdb.bz2 | patch -p1
然后配置内核,打开文件系统部分的内核选项:"XFS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XFS_FS)和"Page Buffer support" (CONFIG_PAGE_BUF)。同时需要升级下面这些系统工具到下面或更高的版本:
motils-2.4.0
autoconf-2.13
e2fsprogs-devel-1.18
安装新内核并重启服务器。
然后下载xfs工具。这个软件包包括下面的命令来处理文件系统,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安装该软件包::
tar -zxf xfsprogs-1.2.0.src.tar.gz
cd xfsprogs-1.2.0
make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这些命令以后,就可以创建新的XFS文件系统:
mkfs -t xfs /dev/xxx
如果xxx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系统,那么就需要使用"-f"参数来创建新分区,但是记得这将会破坏该分区的所有数据。
mkfs -t xfs -f /dev/xxx
创建以后就可以使用基于下面的命令加载新文件系统:
mount -t xfs /dev/xxx /mount_dir
安装ReiserFS文件系统
如果希望更多地从技术方面了解reiserFS文件系统,请参考NAMESYS和FAQ。
ReiserFS文件系统从2.4.1-pre4开始就是Linux内核的正式支持的文件系统了。为了使用reiserFS文件系统那你首先需要在系统上安装文件系统支持工具(如:创建ReiserFS文件系统的mkreiserfs工具)。最新的ReiserFS文件系统版本可以以补丁的方式添加到2.2.x或者2.4.x内核中。这里我们以2.2.19为例:
第一步,首先下在内核源码,并下在ReiserFS文件系统的2.2.19补丁 ,目前补丁最新版本是linux-2.2.19-reiserfs-3.5.34-patch.bz2。同时应该下载工具软件包:reiserfsprogs-3.x.0j.tar.gz。
然后解压内核源码和补丁包到/usr/src中:
tar -Ixf linux-2.2.19.tar.bz2
bzcat linux-2.2.19-reiserfs-3.5.34-patch.bz2 | patch -p0
编译内核支持reiserfs,安装内核。然后安装文件系统工具软件:
cd /usr/src/linux/fs/reiserfs/utils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新内核并重新启动。现在就可以创建新的'reiserfs文件系统,并加载:
mkreiserfs /dev/xxxx
mount -t reiserfs /dev/xxx /mount_dir
文件系统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使用的计算机环境如下:Pentium III - 16 Mb RAM - 2 Gb HD,操作系统为RedHat6.2。所有的文件系统都能正常工作,所以就进行benchmark分析来对它们进行性能比较。首先我直接拔掉系统电源以模拟系统掉电情况,以测试日志文件系统恢复过程。所有的文件系统都成功地经过了文件扫描检测阶段,在数秒以后系统都经过了扫描然后正常启动了系统。
下一步就采用了bonnie++性能测试程序进行测试,这个程序对一个文件进行数据库类型的访问,进行了创建、读和删除小文件,这些操作对于Squid、INN或者Maildir格式的邮件服务器程序(qmail)是最常见的操作。性能测试命令为:
bonnie++ -d/work1 -s10 -r4 -u0
其对加载在/work1目录下的文件系统进行了10Mb(-s10)的测试。因此在执行测试之前必须创建适当类型的文件系统并加载到目录/work1下。其他的参数指定内存大小(-r4)的M数,和以root身份运行测试程序,测试结果如下:
每种测试都有两组数据:文件系统速度(K/sec)和CPU占用率(%CPU)。速度越高,文件系统越好。而对于CPU率来说,数字越小性能越好。可以看到Reiserfs文件系统在文件操作方面(Sequential Create和Random Create部分的) 的性能最好,超出其他文件系统10倍之多。在其他方面(Sequential Output和Sequential Input)则和其他文件系统性能不相上下。对于其他文件系统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XFS性能接近ext2文件系统,ext3文件系统则比ext2要稍微慢上一些(因为记录日志需要一些额外的时间)。 最后使用从得到的性能测试程序mongo,并对其进行了修改以对三种日志文件系统进行测试。这里在mongo.pl程序中添加了添加了加载xfs和ext3文件系统的命令,并对其进行格式化处理,然后就开始性能测试分析。 该脚本格式划分区/dev/xxxx,加载其并在每个阶段运行指定数目的进程:创建、拷贝、符号连接处理、读、显示文件状态信息、重命名和删除文件。同时,该程序在创建和拷贝阶段以后会计算分段数(fragmentation)。
Fragm = number_of_fragments / number_of_files
可以在结果文件中得到同样的测试比较结果:
log - 原始结果
log.tbl - 比较程序的输出结果
log_table - 表格式的结果
下面的命令进行测试:
mongo.pl ext3 /dev/hda3 /work1 logext3 1
如果要测试其他文件系统,就需要把上面命令的参数中的ext3修改为reiserfs或xfs。其他参数分别为要加载的分区,加载路径,保存测试结果的文件名及启动的进程数。
下面的表格是测试结果。数据单位为秒。值越低性能越好。第一个表格测试使用的数据块大小为100字节,第二个表格为1000字节,最后一个为10000字节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ext3在状态删除和重命名方面要性能更好一些,而ReiserFS文件系统在文件创建和拷贝性能表现更出色。同时也可以看到reiserFS正如其技术文档提到的其在小文件处理方面性能相当出色。
结论
目前Linux至少有两个健壮可靠的日志文件系统可供选择(XFS和reiserFS),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Mandrake8.1就默认支持reiserFS文件系统。
从性能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到,reiserFS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