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复位电路原理图
(1)复位电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A105是机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A101是主轴伺服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电路。
微控制器实用复位电路之一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接通后,+5 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216和电容C128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信号输入引脚⑨脚,开机瞬间由于电容C128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A105的⑨脚上是高电平,随着+5 V直流电压对C128充电的进行,⑨脚的电压下降。
由此可见,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引脚⑨脚上的复位触发信号是一个正脉冲。这一正脉冲复位信号经集成电路⑨脚内电路反相处理,使内电路完成复位。
重要提示
这一复位电路在使集成电路A105复位的同时,A1的⑥脚还输出一个低电平复位脉冲信号,分别加到集成电路A101的复位信号输入端16脚和集成电路A104的复位信号输入端①脚,使A101和A104两个集成电路同时复位。
(2)复位电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2脚是电源引脚,33脚是复位引脚。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开关接通后,+5 V直流电压给集成电路A1的电源引脚42脚供电,当电源开关刚接通时,+5 V 电压还没有上升到稳压二极管VZ1 的击穿电压,所以VZ1处于截止状态,此时VT1管截止,这样+5 V电源电压经电阻R3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管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即使集成电路A1的复位引脚33脚为低电平。
实用复位电路之二
随着 +5 V 电压升到稳定的 +5 V 后,这一电压使稳压二极管VZ1击穿,导通的VZ1和R1给VT1管的基极加上足够的直流偏置电压,使VT1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这一低电平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 管处于截止状态,这样+5 V 电压经电阻R4加到复位引脚33脚上,使33脚为高电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源开关接通后,复位引脚33脚上的稳定直流电压的建立滞后一段时间,这就是复位信号,使集成电路A1的内电路复位。
断电后,电容C1充到的电荷通过二极管VD1放掉,因为在电容C1上的电压为上正下负,+5 V 端相接于接地,C1 上的充电电压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电压,使VD1导通放电,将C1中的电荷放掉,以供下一次开机时能够起到复位作用。
(3)复位电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1脚是电源引脚, 24脚是复位引脚,VZ002是稳压二极管,VT002是PNP型三极管。
B. 单片机复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单片机复位是单片机上的复位电路的复位操作,作用是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
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微分型复位电路;积分型复位电路;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为确保微机系统中电路稳定可靠工作,复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复位。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5V±5%,即4.75~5.25V。
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VCC超过4.75V低于5.25V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会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2)单片机复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复位方式:
1、手动按钮复位
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2、上电复位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uF。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3、积分型上电复位
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C. 单片机电路中,有几种复位方法下面图中是采用什么复位方法的
单片机复位的方法有看门口溢出复位、复位脚低电平复位(51单片机为高电平复位)、VDD低电压导致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
上面电路属于RST 高电平复位
51单片机是高电平复位的,如果RST引脚维持2个机器周期时间长的高电平,那么内部寄存器将会被置为合适的数值,使得系统顺序启动,正常工作时,RST 脚保持低电平。
D. 8031单片机的手动和自动复位电路图
8031单片机和8051单片机一样,复位电路都是微分电路复位。如图所示,如果没有按键,则单片机上电时自动复位。按键是REST脚电位被拉高,单片机手动复位。电容和电阻参数可以做更改,图示值只是参考值。注:据我所知除了80318051单片机以为其他单片机,比如AVR,PIC等的外部复位电路都是采用积分电路复位,(更换一下电阻和电容就是积分电路了)。如果用内部复位,则REST脚可以挂空,或者上拉。
E. 单片机的按键启动和复位电路图
单片机的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钮手动复位两种。如图(a)所示为上电复位电路,图(b)所示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即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图(a)中的R是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一个10KΩ下拉电阻,时间常数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立时间不超过10ms,这个时间常数足以保证完成复位操作。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周期建立时间加上2个机器周期时间,在这个时间内RST的电平应维持高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阈值。
上电按键复位(b)所示。当按下复位按键时,RST端产生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其片内各寄存器状态改变,片内RAM内容不变。
由于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PC指挥。各寄存器复位时的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的初始状态。
另外,在复位有效期间(即高电平),80C51单片机的ALE引脚和引脚均为高电平,且内部RAM不受复位的影响。
图要点一下查看大图才清楚哦O(∩_∩)O
F. 单片机复位电路(高低电平复位分别)
当单片机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会使电容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为低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充满电时RST为高电平。正常工作为高电平,低电平复位。
当单片机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会使电容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为高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负极通过电阻对电容放电,放完电时RST为低电平。正常工作为低电平,高电平复位。
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全称RESET)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当单片机处于低电平时就扫描程序存储器执行程序。
(6)单片机复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基本结构
1、运算器
运算器由运算部件——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简称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几部分组成。ALU的作用是把传来的数据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输入来源为两个8位数据,分别来自累加器和数据寄存器。
2、ALU能完成对这两个数据进行加、减、与、或、比较大小等操作,最后将结果存入累加器。例如,两个数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数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数据寄存器中,当执行加法指令时,ALU即把两个数相加并把结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来的内容6。
3、运算器有两个功能:
(1)执行各种算术运算。
(2)执行各种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零值测试或两个值的比较。
(3)运算器所执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并且,一个算术操作产生一个运算结果,一个逻辑操作产生一个判决。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发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协调和指挥整个微机系统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
(2) 对指令进行译码和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于执行规定的动作。
(3) 指挥并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处理器中使用最频繁的寄存器。在算术和逻辑运算时它有双功能:运算前,用于保存一个操作数;运算后,用于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逻辑运算结果。
(2)数据寄存器DR
数据寄存器通过数据总线向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送(写)或取(读)数据的暂存单元。它可以保存一条正在译码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数据字节等等。
(3)程序计数器PC
PC用于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以保证程序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称为指令地址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第一条指令的内存单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总是指向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于保存当前CPU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I/O设备的地址。由于内存与CPU之间存在着速度上的差异,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读/写操作完成为止。
硬件特性
芯片
1、主流单片机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4个8位并行口、全双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模块化。
3、单片机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时无故障。
4、处理功能强,速度快。
5、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6、控制功能强。
7、环境适应能力强。
G. MCS-51系列单片机常用的复位方法有几种画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51单片机常用的复位方法:
1.上电制动复位,只要电源的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
2.按键电平复位,复位信号保持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
3.外部脉冲复位,复位信号保持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
4.看门狗复位,看门狗溢出时复位。
H. 1.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有哪几种,分别画出电路图
发点图片格式的:
I. 请画出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复位电路图和振荡电路图
(不好意思哦!没有具体的图楼上的回答了,我在发些怎么使用的给的咯!!)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是由组成单片机系统必需的一些元件构成的,除了单片机之外,还需要包括电源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单片机电源和地没有标出)如图2-7所示。
图2-7 单片机最小系统
下面着重介绍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1)时钟电路
单片机工作时,从取指令到译码再进行微操作,必须在时钟信号控制下才能有序地进行,时钟电路就是为单片机工作提供基本时钟的。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产生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
内部时钟方式的原理电路如图2-8所示。在单片机XTAL1和XTAL2引脚上跨接上一个晶振和两个稳频电容,可以与单片机片内的电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晶振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24MHz,常用的晶振频率有6MHz、12 MHz、11.0592 MHz、24 MHz等。一些新型的单片机还可以选择更高的频率。外接电容的作用是对振荡器进行频率微调,使振荡信号频率与晶振频率一致,同时起到稳定频率的作用,一般选用20~30pF的瓷片电容。
外部时钟方式则是在单片机XTAL1引脚上外接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源,它一般适用于多片单片机同时工作的情况,使用同一时钟信号可以保证单片机的工作同步。
时序是单片机在执行指令时CPU发出的控制信号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AT89C51单片机的时序概念有4个,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包括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振荡周期:是片内振荡电路或片外为单片机提供的脉冲信号的周期。时序中1个振荡周期定义为1个节拍,用P表示。
时钟周期:振荡脉冲送入内部时钟电路,由时钟电路对其二分频后输出的时钟脉冲周期称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为振荡周期的2倍。时序中1个时钟周期定义为1个状态,用S表示。每个状态包括2个节拍,用P1、P2表示。
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一条指令的执行需要一个或几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固定的由6个状态S1~S6组成。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一般用指令执行所需机器周期数表示。AT89C51单片机多数指令的执行需要1个或2个机器周期,只有乘除两条指令的执行需要4个机器周期。
了解了以上几个时序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例如:若单片机使用12MHz的晶振频率,则振荡周期=1/(12MHz)=1/12us,时钟周期=1/6us,机器周期=1us,执行一条单周期指令只需要1us,执行一条双周期指令则需要2us。
2)复位电路
无论是在单片机刚开始接上电源时,还是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都需要复位。复位电路用于将单片机内部各电路的状态恢复到一个确定的初始值,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必须使其RST引脚上持续出现两个(或以上)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单片机的复位形式:上电复位、按键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电路如下。
图2-9 单片机复位电路